去百度文庫,查看完整內容>
內容來自用戶:梁救駝禁運
篇一:關于舞蹈的詩句
篇二:形容舞蹈的詩句
1、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2、舞余裙帶綠雙垂,酒入香腮紅一抹。
3、紅綃學舞腰肢軟,旋織舞衣宮樣染。
4、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5、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6、舞轉回紅袖,歌愁斂翠鈿。滿堂開照曜,分座儼嬋娟。
8、樓臺新邸第,歌舞小嬋娟。急破催搖曳,羅衫半脫肩。(薛能《柘枝詞》
9、從風回綺袖,映日轉花鈿。同情依促柱,共影赴危弦。(王暕《詠舞詩》)
10、飄然轉旋回雪輕,嫣然縱送游龍驚,小垂手后柳無力,斜曳裙時云欲生。(白居易《霓裳羽衣歌》)
11、汗浥新裝畫不成,絲催急節(jié)舞衣輕。落花繞樹疑無影,回雪從風暗有情。(顧況《王郎中妓席五詠〃舞》)
12、池塘水綠風微暖,記得玉真初見面。重頭歌韻響崢琮。入破舞腰紅亂旋。玉鉤闌下香階畔,醉后不知斜日晚。當時共我賞花人,點檢如今無一半。(晏殊《木蘭花》)
13、蕊宮閬苑。聽鈞天帝樂,知他幾遍。爭似人間,一曲采蓮新傳。柳腰輕,鶯舌囀。逍遙煙浪誰羈絆。無奈天階,早已催班轉。卻駕彩鸞,芙蓉斜盼。愿年年,陪此宴。(采蓮舞)
14、情多舞態(tài)遲,意傾歌弄緩,舉腕嫌裳重,回腰覺態(tài)妍,羅衣姿風引,輕帶任情搖。管清羅薦合,弦驚雪袖遲。逐唱會纖手,聽曲動蛾眉。凝情眄墮珥,微睇托含辭。日暮留嘉客,相看愛此時。(何遜《詠舞妓詩》)篇三:有關風的詩句6.
《舞》——唐·李嶠
妙伎游金谷,佳人滿石城。霞衣席上轉,花岫雪前朝。儀鳳諧清曲,回鸞應雅聲。非君一愿重,誰賞素腰輕。
《舞》——唐·張祜
荊臺呈妙舞,云雨半羅衣。裊裊腰疑折,褰褰袖欲飛。霧輕紅躑躅,風艷紫薔薇。強許傳新態(tài),人間弟子稀。
《詠舞》——唐·蕭德言
低身鏘玉佩,舉袖拂羅衣。對檐疑燕起,映雪似花飛。
《詠舞》——唐·楊希道(一作楊師道)
二八如同雪,三春類早花。分行向燭轉,一種逐風斜。
《詠舞》——唐·虞世南
繁弦奏淥水,長袖轉回鸞。一雙俱應節(jié),還似鏡中看。
《詠舞詩》——南北朝·蕭衍
腕弱復低舉。身輕由回縱。可謂寫自歡。方與心期共。
舞蹈是八大藝術之一,是于三度空間中以身體為語言作“心智交流”現象之人體的運動表達藝術,一般有音樂伴奏,以有節(jié)奏的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的藝術形式。它一般借助音樂,也借助其他的道具。舞蹈本身有多元的社會意義及作用,包括運動、社交/求偶、祭祀、禮儀等。
舞蹈是形體美的一種表達,是用肢體語言來展現的風貌,那一份的風情,那一份的執(zhí)著用特別的形式來進行溝通,叫人震撼,叫人驚醒,叫人感嘆。同時它的用途廣泛應用叫人接受自古及今深受歡迎。
去百度文庫,查看完整內容> 內容來自用戶:梁救駝禁運 篇一:關于舞蹈的詩句篇二:形容舞蹈的詩句1、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2、舞余裙帶綠雙垂,酒入香腮紅一抹。3、紅綃學舞腰肢軟,旋織舞衣宮樣染。
4、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5、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6、舞轉回紅袖,歌愁斂翠鈿。滿堂開照曜,分座儼嬋娟。
8、樓臺新邸第,歌舞小嬋娟。急破催搖曳,羅衫半脫肩。
(薛能《柘枝詞》9、從風回綺袖,映日轉花鈿。同情依促柱,共影赴危弦。
(王暕《詠舞詩》)10、飄然轉旋回雪輕,嫣然縱送游龍驚,小垂手后柳無力,斜曳裙時云欲生。(白居易《霓裳羽衣歌》)11、汗浥新裝畫不成,絲催急節(jié)舞衣輕。
落花繞樹疑無影,回雪從風暗有情。(顧況《王郎中妓席五詠〃舞》)12、池塘水綠風微暖,記得玉真初見面。
重頭歌韻響崢琮。入破舞腰紅亂旋。
玉鉤闌下香階畔,醉后不知斜日晚。當時共我賞花人,點檢如今無一半。
(晏殊《木蘭花》)13、蕊宮閬苑。聽鈞天帝樂,知他幾遍。
爭似人間,一曲采蓮新傳。柳腰輕,鶯舌囀。
逍遙煙浪誰羈絆。無奈天階,早已催班轉。
卻駕彩鸞,芙蓉斜盼。愿年年,陪此宴。
(采蓮舞)14、情多舞態(tài)遲,意傾歌弄緩,舉腕嫌裳重,回腰覺態(tài)妍,羅衣姿風引,輕帶任情搖。管清羅薦合,弦驚雪袖遲。
逐唱會纖手,聽曲動蛾眉。凝情眄墮珥,微睇托含辭。
日暮留嘉客,相看愛此時。(何遜《詠舞妓詩》)篇三:有關風的詩句6。
曤如羿射九日落,皎如群帝驂龍翔。
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霓裳曳廣帶,飄拂升天行。
白居易:“珠纓旋轉星宿搖,花蔓抖擻龍蛇動?!?/p>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
長袖拂面心自煎,愿君流光及盛年.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李白《月下獨酌》
唐 張祜
《正月十五夜燈》:“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三百內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 描繪了元宵節(jié)民間歌舞的盛況。
《上巳樂》:“猩猩血彩系頭標,天上齊聲舉畫橈。卻是內人爭意切,六宮紅袖一時招?!?
《千秋樂》:“八月平時花萼樓,萬方同樂奏千秋。傾城人看長竿出,一伎初成趙解愁。”
《春鶯囀》:“興慶池南柳未開,太真先把一枝梅。內人已唱春鶯囀,花下傞傞軟舞來。”
宋 晏幾道<<;鷓鴣天>>;中有兩句:
舞低楊柳樓心月,
歌盡桃花扇底風。
宋代詩人 劉子翠
梁園歌舞足風流,美酒如刀解斷愁。
憶得承平多樂事,夜深燈火上樊樓。
操植《洛神賦》:“翩若驚鴻,宛若游龍” ;“皎皎兮似輕云之蔽月,飄飄兮若回風之流雪”。
《舞》——唐·李嶠 妙伎游金谷,佳人滿石城。
霞衣席上轉,花岫雪前朝。儀鳳諧清曲,回鸞應雅聲。
非君一愿重,誰賞素腰輕?!段琛贰啤堨?荊臺呈妙舞,云雨半羅衣。
裊裊腰疑折,褰褰袖欲飛。霧輕紅躑躅,風艷紫薔薇。
強許傳新態(tài),人間弟子稀?!对佄琛贰啤な挼卵?低身鏘玉佩,舉袖拂羅衣。
對檐疑燕起,映雪似花飛。 《詠舞》——唐·楊希道(一作楊師道) 二八如同雪,三春類早花。
分行向燭轉,一種逐風斜。《詠舞》——唐·虞世南 繁弦奏淥水,長袖轉回鸞。
一雙俱應節(jié),還似鏡中看。《詠舞詩》——南北朝·蕭衍 腕弱復低舉。
身輕由回縱??芍^寫自歡。
方與心期共。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并序 年代:【唐】 作者:【杜甫】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爧如羿射九日落,嬌如群帝驂龍翔。
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絳唇珠袖兩寂寞,晚有弟子傳芬芳。
臨潁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揚揚。 與余問答既有以,感時撫事增惋傷。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孫劍器初第一。 五十年間似反掌,風塵澒洞昏王室。
梨國子弟散如煙,女樂馀姿映寒日。 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蕭瑟。
玳弦急管曲復終,樂極哀來月東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繭荒山轉愁疾。
【注釋】: 原序: 大歷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別駕元持宅見臨潁李十二娘舞《劍器》,壯其蔚,問其所師,曰:“余公孫大娘弟子也?!遍_元五載,余尚童稚,記于郾城觀公孫氏舞《劍器渾脫》,瀏漓頓挫,獨出冠時,自高頭宜春梨園二伎坊內人 ,洎外供奉,曉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孫一人而已。
玉貌錦衣,況余白首,今茲弟子,亦匪盛顏,既辨其由來,知波瀾莫二,撫事感慨,聊為《劍器行》。往者吳人張旭,善草書書帖,數常于鄴縣見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 》,自此草書長進,豪蕩感激,即公孫可知矣。
公孫大娘:唐玄宗時的舞蹈家。弟子:指李十二娘。
劍器:指唐代流行的武舞,舞者為戎裝女子。大歷二年:公元七六七年。
開元五載:公元七一七年。劍器渾脫:《渾脫》是唐代流行的一種武舞,把《劍器》和《渾脫》綜合起來,成為一種新的舞蹈。
【簡析】: 詩人寫此詩年已55歲,飽經憂患,卻仍滯留異鄉(xiāng),自有不勝今昔興衰之感,詩中借幾十年前觀看玄宗開元年間著名舞蹈家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的回憶,傾述了這種感情。 有人說,杜甫是以詩為文,韓愈是以文為詩。
杜甫這個序,正是以詩為文。不僅主語虛詞大半省略,而且在感慨轉折之處,還用跳躍跌宕的筆法。
不過,序文的內容仍然是清楚的:他先敘在夔州看了公孫大娘弟子所表演的劍器舞,然后回憶自己童年時在郾城親見公孫大娘的舞蹈,說明當唐玄宗初年,公孫大娘的劍器舞在內外教坊獨享盛名的情況。撫今思昔,深有感慨,因而寫成這首《劍器行》。
這篇序寫得很有詩意,結尾講大書法家張旭見公孫劍舞而草書長進的故事,尤其見出詩人對公孫舞蹈藝術的敬佩。 “劍器舞”是什么樣的舞蹈呢?唐代的舞蹈分為健舞和軟舞兩大類,劍器舞屬于健舞之類。
晚唐鄭嵎《津陽門詩》說:“公孫劍伎皆神奇”,自注說:“有公孫大娘舞劍,當時號為雄妙?!彼究請D《劍器》詩說:“樓下公孫昔擅場,空教女子愛軍裝”。
可見這是一種女子穿著軍裝的舞蹈,舞起來,有一種雄健剛勁的姿勢和瀏漓頓挫的節(jié)奏。 詩的開頭八句是先寫公孫大娘的舞蹈:很久以前有一個公孫大娘,她善舞劍器的名聲傳遍了四面八方。
人山人海似的觀眾看她的舞蹈都驚訝失色,整個天地好象也在隨著她的劍器舞而起伏低昂,無法恢復平靜?!??如羿射九日落”四句,或稱為“四如句”,前人解釋不一,這大體是描繪公孫舞蹈給杜甫留下的美好印象。
羿射九日,可能是形容公孫手持紅旗、火炬或劍器作旋轉或滾翻式舞蹈動作,好象一個接一個的火球從高而下,滿堂旋轉;驂龍翔舞,是寫公孫翩翩輕舉,騰空飛翔;雷霆收怒,是形容舞蹈將近尾聲,聲勢收斂;江海凝光,則寫舞蹈完全停止,舞場內外肅靜空闊,好象江海風平浪靜,水光清澈的情景。 “絳唇珠袖兩寂寞”以下六句,突然轉到公孫死后劍器舞的沉寂無聞,幸好晚年還有弟子繼承了她的才藝。
跟著寫她的弟子臨潁李十二娘在白帝城重舞劍器,還有公孫氏當年神采飛揚的氣概。同李十二娘一席談話,不僅知道她舞技的師傳淵源,而且引起了自己撫今思昔的無限感慨。
“先帝侍女八千人”以下六句,筆勢又一轉折,思想又回到五十年前?;貞涢_元初年,當時政治清明,國勢強盛,唐玄宗在日理萬機之暇,親自建立了教坊和梨園,親選樂工,親教法曲,促成了唐代歌舞藝術的空前繁榮,當時宮庭內和內外教坊的歌舞女樂就有八千人,而公孫大娘的劍器舞又在八千人中“獨出冠時”,號稱第一。
可是五十年歷史變化多大??!一場安史之亂把大唐帝國的整個天下鬧得風塵四起、天昏地黑。唐玄宗當年親自挑選、親自培養(yǎng)的成千上萬的梨園弟子、歌舞人材,也在這一場浩劫中煙消云散了,如今只有這個殘存的教坊藝人李十二娘的舞姿,還在冬天殘陽的余光里映出美麗而凄涼的影子。
對曾經親見開元盛世的文藝繁榮,曾經親見公孫大娘《劍器舞》的老詩人杜甫說來,這是他晚年多么難得的精神安慰,可是又多么地令他黯然神傷??!這一段是全詩的高潮。善于用最簡短的幾句話集中概括巨大的歷史變化和廣闊的社會內容,正是杜詩“沉郁頓挫”的表現。
“金粟堆南木已拱”以下六句,是全詩的尾聲。詩人接著上段深沉的感慨,說玄宗已死了六年,在他那金粟山上的陵墓上,樹已夠雙手拱抱了。
而自己這個玄宗時代的小臣,卻流落在這個草木蕭條的白帝城里。末了寫別駕府宅里的盛筵,在又一曲急管繁弦的歌舞之后告終了,這時下弦月已經東出了,一種樂極哀來的情緒支配著詩人,他不禁四顧茫茫,百端交集,行不知所往,止不知所居,長。
舞衣曲
- - 溫庭筠
藕腸纖縷抽輕春,
煙機漠漠嬌娥嚬。
金梭淅瀝透空薄,
剪落交刀吹斷云。
張家公子夜聞雨,
夜向蘭堂思楚舞。
蟬衫麟帶壓愁香,
偷得鶯簧鎖金縷。
管含蘭氣嬌語悲,
胡槽雪腕鴛鴦絲。
芙蓉力弱應難定,
楊柳風多不自持,
回嚬笑語西窗客,
星斗寥寥波脈脈。
不逐秦王卷象床,
滿樓明月梨花白。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6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