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調(diào)張籍》唐代
韓愈
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
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伊我生其后,舉頸遙相望。
夜夢多見之,晝思反微茫。
徒觀斧鑿痕,不矚治水航。
想當(dāng)施手時,巨刃磨天揚。
垠崖劃崩豁,乾坤擺雷硠。
唯此兩夫子,家居率荒涼。
帝欲長吟哦,故遣起且僵。
翦翎送籠中,使看百鳥翔。
平生千萬篇,金薤垂琳瑯。
仙官敕六丁,雷電下取將。
流落人間者,太山一毫芒。
我愿生兩翅,捕逐出八荒。
精誠忽交通,百怪入我腸。
刺手拔鯨牙,舉瓢酌天漿。
騰身跨汗漫,不著織女襄。
顧語地上友,經(jīng)營無太忙。
乞君飛霞佩,與我高頡頏。
2.
《登臨晴川閣懷古贊頌大禹治水》宋代
黃庭堅
晴川閣上望長江,茫茫水天拍繁華。
廣廈飛橋光溢彩,匆匆碌碌無停息。
茫然一粟流何處?天涯路遠(yuǎn)是為家。
九州禹跡忘安樂,換卻江山永泰寧。
3.
《補樂歌十首。大夏》唐代
元結(jié)
(《大夏》,有夏氏之樂歌也,其義蓋稱禹治水,
其功能大中國。凡三章,章四句)
茫茫下土兮,乃生九州。山有長岑兮,川有深流。
茫茫下土兮,乃均四方。國有安乂兮,野有封疆。
茫茫下土兮,乃歌萬年。上有茂功兮,下戴仁天。
4.
《公無渡河》唐代
李白
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
波滔天,堯咨嗟。
大禹理百川,兒啼不窺家。
殺湍湮洪水,九州始蠶麻。
其害乃去,茫然風(fēng)沙。
被發(fā)之叟狂而癡,清晨臨流欲奚為。
旁人不惜妻止之,公無渡河苦渡之。
虎可搏,河難憑,公果溺死流海湄。
有長鯨白齒若雪山,公乎公乎掛罥于其間。
箜篌所悲竟不還。
5.
《奉和圣制登驪山高頂寓目應(yīng)制》唐代
趙彥昭
皇情遍九垓,御輦駐昭回。路若隨天轉(zhuǎn),人疑近日來。
河看大禹鑿,山見巨靈開。愿扈登封駕,常持薦壽杯。
1.《調(diào)張籍》唐代 韓愈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伊我生其后,舉頸遙相望。
夜夢多見之,晝思反微茫。徒觀斧鑿痕,不矚治水航。
想當(dāng)施手時,巨刃磨天揚。垠崖劃崩豁,乾坤擺雷硠。
唯此兩夫子,家居率荒涼。帝欲長吟哦,故遣起且僵。
翦翎送籠中,使看百鳥翔。平生千萬篇,金薤垂琳瑯。
仙官敕六丁,雷電下取將。流落人間者,太山一毫芒。
我愿生兩翅,捕逐出八荒。精誠忽交通,百怪入我腸。
刺手拔鯨牙,舉瓢酌天漿。騰身跨汗漫,不著織女襄。
顧語地上友,經(jīng)營無太忙。乞君飛霞佩,與我高頡頏。
2.《登臨晴川閣懷古贊頌大禹治水》宋代 黃庭堅晴川閣上望長江,茫茫水天拍繁華。廣廈飛橋光溢彩,匆匆碌碌無停息。
茫然一粟流何處?天涯路遠(yuǎn)是為家。九州禹跡忘安樂,換卻江山永泰寧。
3.《補樂歌十首。大夏》唐代 元結(jié)(《大夏》,有夏氏之樂歌也,其義蓋稱禹治水, 其功能大中國。
凡三章,章四句) 茫茫下土兮,乃生九州。山有長岑兮,川有深流。
茫茫下土兮,乃均四方。國有安乂兮,野有封疆。
茫茫下土兮,乃歌萬年。上有茂功兮,下戴仁天。
4.《公無渡河》唐代 李白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波滔天,堯咨嗟。
大禹理百川,兒啼不窺家。殺湍湮洪水,九州始蠶麻。
其害乃去,茫然風(fēng)沙。被發(fā)之叟狂而癡,清晨臨流欲奚為。
旁人不惜妻止之,公無渡河苦渡之?;⒖刹?,河難憑,公果溺死流海湄。
有長鯨白齒若雪山,公乎公乎掛罥于其間。箜篌所悲竟不還。
5.《奉和圣制登驪山高頂寓目應(yīng)制》唐代 趙彥昭皇情遍九垓,御輦駐昭回。路若隨天轉(zhuǎn),人疑近日來。
河看大禹鑿,山見巨靈開。愿扈登封駕,常持薦壽杯。
《調(diào)張籍》唐代 韓愈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不知群兒愚,那用故謗傷。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伊我生其后,舉頸遙相望。
夜夢多見之,晝思反微茫。徒觀斧鑿痕,不矚治水航。
想當(dāng)施手時,巨刃磨天揚。垠崖劃崩豁,乾坤擺雷硠。
唯此兩夫子,家居率荒涼。帝欲長吟哦,故遣起且僵。
翦翎送籠中,使看百鳥翔。平生千萬篇,金薤垂琳瑯。
仙官敕六丁,雷電下取將。流落人間者,太山一毫芒。
我愿生兩翅,捕逐出八荒。精誠忽交通,百怪入我腸。
刺手拔鯨牙,舉瓢酌天漿。騰身跨汗漫,不著織女襄。
顧語地上友,經(jīng)營無太忙。乞君飛霞佩,與我高頡頏。
《登臨晴川閣懷古贊頌大禹治水》宋代 黃庭堅晴川閣上望長江,茫茫水天拍繁華。廣廈飛橋光溢彩,匆匆碌碌無停息。
茫然一粟流何處?天涯路遠(yuǎn)是為家。九州禹跡忘安樂,換卻江山永泰寧。
《補樂歌十首。大夏》唐代 元結(jié)(《大夏》,有夏氏之樂歌也,其義蓋稱禹治水, 其功能大中國。
凡三章,章四句) 茫茫下土兮,乃生九州。山有長岑兮,川有深流。
茫茫下土兮,乃均四方。國有安乂兮,野有封疆。
茫茫下土兮,乃歌萬年。上有茂功兮,下戴仁天。
《公無渡河》唐代 李白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波滔天,堯咨嗟。
大禹理百川,兒啼不窺家。殺湍湮洪水,九州始蠶麻。
其害乃去,茫然風(fēng)沙。被發(fā)之叟狂而癡,清晨臨流欲奚為。
旁人不惜妻止之,公無渡河苦渡之?;⒖刹?,河難憑,公果溺死流海湄。
有長鯨白齒若雪山,公乎公乎掛罥于其間。箜篌所悲竟不還。
《奉和圣制登驪山高頂寓目應(yīng)制》唐代 趙彥昭皇情遍九垓,御輦駐昭回。路若隨天轉(zhuǎn),人疑近日來。
河看大禹鑿,山見巨靈開。愿扈登封駕,常持薦壽杯。
帶水的詩句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愁(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還 (唐·李白)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唐·李白) 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 (唐·李白) 楚水清若空,遙將碧海通 (唐·李白) 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唐·白居易) 水心如鏡面,千里無纖毫 (唐·白居易)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唐·王維) 天壤之間,水居其多 (宋·蘇軾) 北望燕云不盡頭,大江東去水悠悠 (宋·汪元量) 水真綠凈不可睡,魚若空行無所依 (宋·樓鑰) 青山不老,綠水長存 (明·羅貫中)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詩經(jīng)?蒹葭》)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罚?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駱賓王:《詠鵝》)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門山》)) 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陸游:《游山西村》)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劉禹錫:《竹枝詞》)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lán)。(白居易:《憶江南》) 泉眼無聲惜細(xì)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楊萬里:《小池》)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 帶水的成語 不避水火 不便水土 不服水土 悲歌易水 冰寒于水 兵來將敵,水來土堰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兵來將迎,水來土堰 冰清水冷 杯水車薪 白山黑水 白水鑒心 杯水粒粟 巴山蜀水 跋山涉水 杯水輿薪 背水一戰(zhàn) 杯水之敬 杯水之謝 不通水火 不習(xí)水土 不習(xí)水土 抽刀斷水 餐風(fēng)宿水 春風(fēng)沂水 乘高決水 盛水不漏 尺山寸水 出水芙蓉 重山復(fù)水 趁水和泥 車水馬龍 出山泉水 乘順?biāo)?殘山剩水 楚水吳山 啜菽飲水 尺水丈波 臣心如水 裁云剪水 撮鹽入水 吹皺一池春水 打落水狗 滴水不羼 滴水不漏 點水不漏 滴水成冰 滴水成河 大水沖了龍王廟 滴水穿石 斗水活鱗 淡水交情 登山臨水 滴水難消 登山涉水 帶水拖泥 斗升之水 簟紋如水 大禹治水 風(fēng)門水口 風(fēng)起水涌 芙蓉出水 反水不收 范水模山 覆水難收 飯蔬飲水 風(fēng)行水上 滾瓜流水 高山流水 觀山玩水 歸之若水 黃塵清水 涸鮒得水 火耕水耨 火耕水種 黃河水清 火熱水深 河水不洗船 河水不犯井水 海水不可斗量 洪水橫流 畫水鏤冰 混水撈魚 洪水猛獸 渾水摸魚 混水摸魚 海水難量 海水群飛 海水桑田 黃湯淡水 黃湯辣水 河同水密 涸魚得水 交淡若水 鏡花水月 兼葭秋水 蛟龍得水 蛟龍戲水 救民水火 自相水火 自己人互相像水火那樣不能相容。
遠(yuǎn)水救不得近火 比喻緩慢的救助不能解決眼前的急難。 遇水疊橋 遇水阻攔,就架橋通過。
形容不怕阻力,奮勇前進(jìn)。 魚水深情 象魚兒離不開水那樣,關(guān)系密切,感情深厚。
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 比喻說話夸大之極。 一尺水翻騰做百丈波 比喻說話夸大之極。
同“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 心同止水 形容心境平靜,毫無雜念。
同“心如止水”。 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比喻沒有根據(jù)的事物。
聽風(fēng)聽水 形容善于賞玩自然景色。 水中著鹽 比喻不著痕跡。
似水如魚 像魚和水一樣不能離開。形容關(guān)系密切,不可分離。
多指男女情人。 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水能載舟,也能覆舟。
比喻民可擁護(hù)君主,也能推翻君主。 水泄不通 匯:排泄。
象是連水也流不出去。形容擁擠或包圍的非常嚴(yán)密。
同“水泄不通”。 水流濕,火就燥 水向濕處流,火往干處燒。
指物之氣質(zhì)類似必相感應(yīng)。后用以比喻事物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
水激則旱,矢激則遠(yuǎn) 水流矢飛,受阻則勁悍而去遠(yuǎn)。旱,通“悍”。
比喻因禍致福。 勢如水火 形容雙方就像水火一樣互相對立,不能相容。
山寒水冷 冷冷清清。形容冬天的景象。
若涉淵水 比喻處境艱險。 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泛指自己經(jīng)歷的事,自己知道甘苦。
同“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如石投水 象石頭投入水里就沉沒一樣。
比喻互相合得來。 清水無大魚 指待人處事不能求全責(zé)備。
秋水盈盈 形容眼神飽含感情。同“秋波盈盈”。
買臣覆水 覆:潑。比喻事成定局,無法挽回。
流水不腐,戶樞不螻 比喻經(jīng)常運動的東西不易受侵蝕。同“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冷水澆頭 冷水從背上澆下來。比喻因突然遭受意外的打擊或刺激,思想為之一震或希望為之幻滅。
同“冷水澆背”。 江水不犯河水 比喻彼此互不相干,沒有關(guān)系。
畫水鏤冰 在水上作畫,在冰上雕刻。比喻勞而無功。
涸鮒得水 比喻絕處逢生,有所憑借。同“涸魚得水”。
河水不犯井水 比喻互不干犯。 風(fēng)門水口 指要沖。
登山涉水 爬山過水。比喻歷盡艱難。
盛水不漏 比喻說理嚴(yán)密。 不習(xí)水土 不能適應(yīng)某個地方的氣侯、飲食等。
秀水明山 山光明媚,水色秀麗。形容風(fēng)景優(yōu)美。
大水淹了龍王廟 系統(tǒng)中不存在“大水淹了龍王廟”,如果您樂意提供該成語,請點擊這里提交,謝謝! 酌水知源 飲水要明白它的來源。比喻不忘本。
舟水之喻 舟:船。對船和水的比喻,即水可以載舟,也可覆舟。
老百姓可以幫助君王建立朝廷,也可以起來反抗推翻朝廷。 重山復(fù)水 指山巒重疊,水流盤曲。
沾泥帶水 比喻說話、寫文章不簡潔或辦事不干脆。 云心水性 指女子作風(fēng)輕浮,愛情不專一。
遠(yuǎn)水解不了近渴 比喻慢的辦法救不了急。 遠(yuǎn)水不救近火 遠(yuǎn)處的水救不了近處。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
長慶二年(822年),白居易從長安往杭州赴任,七八月間經(jīng)過岳陽樓。時值盛夏大水,一路所見洞庭湖水患災(zāi)害,人民蒙受水患之苦,詩人不忘國計民生,幻想大禹再世疏浚江湖,寫出了這首詩:
江從西南來,浩浩無旦夕。
長波逐若瀉,連山鑿如劈。
千年不壅潰,萬姓無墊溺。
不爾民為魚,大哉禹之績!
導(dǎo)岷既艱遠(yuǎn),距海無咫尺。
胡為不訖功?余水斯委積。
洞庭與青草,大小兩相敵。
混合萬丈深,淼茫千里白。
每歲秋夏時,浩大吞七澤。
水族窟穴多,農(nóng)人土地窄。
我今尚嗟嘆,禹豈不愛惜。
邈未究其由,想古觀遺跡。
疑此苗人頑,恃險不終役。
帝亦無奈何,留患與今昔。
水流天地內(nèi),如身有血脈。
滯則為疽疣,治之在針石。
安得禹復(fù)生?為唐水官伯。
手提倚天劍,重來親指畫。
疏流似剪紙,決壅同裂帛。
滲作膏腴田,蹋平魚鱉宅。
龍宮變閭里,水府生禾麥。
坐添百萬戶,書我司徒籍。
1. 《三代門夏禹》
唐代:周曇
堯違天孽賴詢謨,頓免洪波浸碧虛。
海內(nèi)生靈微伯禹,盡應(yīng)隨浪化為魚。
2. 《禹廟》
唐代:李紳
削平水土窮滄海,畚鍤東南盡會稽。
山擁翠屏朝玉帛, 穴通金闕架云霓。
秘文鏤石藏青壁,寶檢封云化紫泥。
清廟萬年長血食,始知明德與天齊。
3. 《登少陵原望秦中諸川太原王至德妙用有水術(shù)因用感嘆》
唐代:呂溫
少陵最高處,曠望極秋空。君山噴清源,脈散秦川中。
荷鍤自成雨,由來非鬼工。如何盛明代,委棄傷豳風(fēng)。
涇灞徒絡(luò)繹,漆沮虛會同。東流滔滔去,沃野飛秋蓬。
大禹平水土,吾人得其宗。發(fā)機回地勢,運思與天通。
早欲獻(xiàn)奇策,豐財敘西戎。豈知年三十,未識大明宮。
卷爾出岫云,追吾入冥鴻。無為學(xué)驚俗,狂醉哭途窮。
4. 《詠史詩》
唐代:胡曾
大禹涂山御座開,諸侯玉帛走如雷。
防風(fēng)謾有專車骨,何事茲辰最后來。
5. 《送蕭綰之桂林(時群玉游豫章)》
唐代:李群玉
蘭香佩蘭人,弄蘭蘭江春。爾為蘭林秀,芳藻驚常倫。
燦燦鳳池裔,一毛今再新。竹花不給口,憔悴清湘濱。
一朝南溟飛,彩翮不可親。蒼梧云水晚,離思空凝顰。
我亦縱煙棹,西浮彭蠡津。丈夫未虎變,落魄甘風(fēng)塵。
大禹惜寸陰,況我無才身。流光銷道路,以此生嗟辛。
萬里闊分袂,相思杳難申。桂水秋更碧,寄書西上鱗。
古代不懂得(不需要)節(jié)水,更多的是“”“治水”
關(guān)于水的詩句
水,至清,至美.從一勺,至千里.利人利物,時行時止. --劉禹錫<<;嘆水>>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愁--李白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水的歇后語
水上浮萍 - 沒有根的
水上葫蘆 - 沉不了底(比喻總浮在上面,深入不進(jìn)去)
水上打一棒 - 沒有痕跡
水底撈月 - 白費心機(比喻花費了心思,毫無效果)
水中投石 - 試深淺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
長慶二年(822年),白居易從長安往杭州赴任,七八月間經(jīng)過岳陽樓。時值盛夏大水,一路所見洞庭湖水患災(zāi)害,人民蒙受水患之苦,詩人不忘國計民生,幻想大禹再世疏浚江湖,寫出了這首詩:江從西南來,浩浩無旦夕。
長波逐若瀉,連山鑿如劈。千年不壅潰,萬姓無墊溺。
不爾民為魚,大哉禹之績!導(dǎo)岷既艱遠(yuǎn),距海無咫尺。胡為不訖功?余水斯委積。
洞庭與青草,大小兩相敵。混合萬丈深,淼茫千里白。
每歲秋夏時,浩大吞七澤。水族窟穴多,農(nóng)人土地窄。
我今尚嗟嘆,禹豈不愛惜。邈未究其由,想古觀遺跡。
疑此苗人頑,恃險不終役。帝亦無奈何,留患與今昔。
水流天地內(nèi),如身有血脈。滯則為疽疣,治之在針石。
安得禹復(fù)生?為唐水官伯。手提倚天劍,重來親指畫。
疏流似剪紙,決壅同裂帛。滲作膏腴田,蹋平魚鱉宅。
龍宮變閭里,水府生禾麥。坐添百萬戶,書我司徒籍。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3.26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