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鏡于水,見面之容。
不自鏡見。――《漢書·杜鄴傳》
詩有可解不可解,若鏡花水月勿泥其跡可也。――《詩家直說》
鏡,鑒也。――《玉篇》
鏡,景也。――《說文》
明鏡者可以察形也。――《大戴禮記·保傅》
以鏡考己行。――《漢書·谷永傳》
窺鏡而自視。――《戰(zhàn)國策·齊策》
對鏡帖花黃。――《樂府詩集·木蘭詩》
不知明鏡里。――唐·李白《秋浦歌》
如鏡之新開。――明·袁宏道《滿井游記
1、《以鏡贈別》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人言似明月,我道勝明月。
明月非不明,一年十二缺。
豈如玉匣里,如水常澄澈。
月破天暗時,圓明獨(dú)不歇。
我慚貌丑老,繞鬢斑斑雪。
不如贈少年,回照青絲發(fā)。
因君千里去,持此將為別。
2、《秋浦歌·其十五》
年代:唐 作者:李白。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
3、《黎陽寄姚合》
年代:唐 作者:賈島
魏都城里曾游熟,才子齋中止泊多。
去日綠楊垂紫陌,歸時白草夾黃河。
新詩不覺千回詠,古鏡曾經(jīng)幾度磨。
惆悵心思滑臺北,滿杯濃酒與愁和。
4、破鏡
年代:唐 作者:李商隱
玉匣清光不復(fù)持,菱花散亂月輪虧。
秦臺一照山雞后,便是孤鸞罷舞時。
5、照鏡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皎皎青銅鏡,斑斑白絲鬢。
豈復(fù)更藏年,實年君不信。
破鏡 年代:【唐】 作者:【杜牧】 佳人失手鏡初分,何日團(tuán)圓再會君? 今朝萬里秋風(fēng)起,山北山南一片云。
詠鏡 年代:【唐】 作者:【駱賓王】 寫月無芳桂,照日有花菱。 不持光謝水,翻將影學(xué)冰。
覽鏡 年代:【唐】 作者:【劉希夷】 青樓掛明鏡,臨照不勝悲。白發(fā)今如此,人生能幾時。
秋風(fēng)下山路,明月上春期。嘆息君恩盡,容顏不可思。
詠鏡 年代:【唐】 作者:【張說】 寶鏡如明月,出自秦宮樣。隱起雙蟠龍,銜珠儼相向。
??志徊?,匣中委清量。積翳掩菱花,虛心蔽塵狀。
倘蒙羅袖拂,光生玉臺上。 古鏡 年代:【唐】 作者:【沈佺期】 莓苔翳清池,蝦蟆蝕明月。
埋落今如此,照心未嘗歇。 愿垂拂拭恩,為君鑒玄發(fā)。
秦鏡 年代:【唐】 作者:【仲子陵】 萬古秦時鏡,從來抱至精。依臺月自吐,在匣水常清。
爛爛金光發(fā),澄澄物象生。云天皆洞鑒,表里盡虛明。
但見人窺膽,全勝響應(yīng)聲。妍媸定可識,何處更逃情。
昏鏡詞 年代:【唐】 作者:【劉禹錫】 昏鏡非美金,漠然喪其晶。陋容多自欺,謂若他鏡明。
瑕疵既不見,妍態(tài)隨意生。一日四五照,自言美傾城。
飾帶以紋繡,裝匣以瓊瑛。秦宮豈不重,非適乃為輕。
舊鏡 年代:【唐】 作者:【鮑溶】 嬋娟本家鏡,與妾?dú)w君子。每憶并照時,相逢明月里。
春風(fēng)忽分影,白日難依倚。珠粉不結(jié)花,玉珰寧輝耳。
心期不可見,不保長如此。華發(fā)一欺人,青銅化為鬼。
良人有歸日,肯學(xué)妖桃李?,幭蝗舾≡?,冥冥藏玉水。
侍兒不遣照,恐學(xué)孤鸞死。 古鏡歌 年代:【唐】 作者:【周匡物】 軒轅鑄鏡誰將去,曾被良工瀉金取。
明月中心桂不生,輕冰面上菱初吐。 蛟龍久無雷雨聲,鸞鳳空踏莓苔舞。
欲向高臺對曉開,不知誰是孤光主。 破鏡 年代:【唐】 作者:【李商隱】 玉匣清光不復(fù)持,菱花散亂月輪虧。
秦臺一照山雞后,便是孤鸞罷舞時。 古鏡 年代:【唐】 作者:【李群玉】 明月何處來,朦朧在人境。
得非軒轅作,妙絕世莫并。 瑤匣開旭日,白電走孤影。
泓澄一尺天,徹底寒霜景。 冰輝凜毛發(fā),使我肝膽冷。
忽驚行深幽,面落九秋井。 云天入掌握,爽朗神魂凈。
不必負(fù)局仙,金沙發(fā)光炯。 陰沉蓄靈怪,可與天地永。
恐為悲龍吟,飛去在俄頃。 方鏡 年代:【唐】 作者:【賈島】 背如刀截機(jī)頭錦,面似升量澗底泉。
銅雀臺南秋日后,照來照去已三年。 鏡 年代:【唐】 作者:【羅鄴】 昔歲相知別有情,幾回磨拭始將行。
如今老去愁無限,抱向閑窗卻怕明。 古鏡詞 年代:【唐】 作者:【貫休】 我有一面鏡,新磨似秋月。
上唯金膏香,下狀驪龍窟。 等閑不欲開,丑者多不悅。
或問幾千年,軒轅手中物。 鏡詩 年代:【南北朝】 作者:【庾信】 玉匣聊開鏡。
輕灰暫拭塵。 光如一片水。
影照兩邊人。 月生無有桂。
花開不逐春。 試掛淮南竹。
堪能見四鄰。 覽鏡偈 年代:【宋】 作者:【宗澤】 覽鏡影還在,掩鏡影還去。
試問鏡中人,卻歸什么處。 磨鏡 年代:【宋】 作者:【陳耆卿】 蠹蝕寧堪久,掛揩長恨遲。
浮云手底盡,明月眼中移。 鑒垢渾能治,心塵不解醫(yī)。
休云磨者賤,此百主人師。 古圓鏡 年代:【宋】 作者:【顧逢】 翠剝青銅面,年深入手輕。
似教藏美惡,不欲大分明。 細(xì)雨波心碎,浮云月底行。
便令無點翳,誰解照前生。 錦鏡 年代:【宋】 作者:【樓鑰】 兩溪赴壑若奔虬,此地端能截眾流。
三版放開千丈雪,一匳清徹四山秋。 幾年空自存公案,今日重新指路頭。
珍重老師成勝事,清名當(dāng)與此山留。 贈遠(yuǎn) 年代:【唐】 作者:【陸龜蒙】 芙蓉匣中鏡,欲照心還懶。
本是細(xì)腰人,別來羅帶緩。 從君出門后,不奏云和管。
妾思冷如簧,時時望君暖。 心期夢中見,路永魂夢短。
怨坐泣西風(fēng),秋窗月華滿。 鏡離臺 年代:【唐】 作者:【薛濤】 鑄瀉黃金鏡始開,初生三五月徘徊。
為遭無限塵蒙蔽,不得華堂上玉臺。 以鏡贈別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人言似明月,我道勝明月。
明月非不明,一年十二缺。 豈如玉匣里,如水常澄澈。
月破天暗時,圓明獨(dú)不歇。 我慚貌丑老,繞鬢斑斑雪。
不如贈少年,回照青絲發(fā)。 因君千里去,持此將為別。
感鏡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美人與我別,留鏡在匣中。 自從花顏去,秋水無芙蓉。
經(jīng)年不開匣,紅埃覆青銅。 今朝一拂拭,自照憔悴容。
照罷重惆悵,背有雙盤龍。 照鏡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皎皎青銅鏡,斑斑白絲鬢。
豈復(fù)更藏年,實年君不信。 校書郎楊凝往年以古鏡貺別今追贈以詩 年代:【唐】 作者:【李益】 明鏡出匣時,明如云間月。
一別青春鑒,回光照華發(fā)。 美人昔自愛,鞶帶手中結(jié)。
愿以三五期,經(jīng)天無玷缺。 蟠龍隨鏡隱 年代:【唐】 作者:【趙嘏】 鸞鏡無由照,蛾眉豈忍看。
不知愁發(fā)換,空見隱龍蟠。 那愜紅顏改,偏傷白日殘。
今朝窺玉匣,雙淚落闌干。 石鏡 年代:【唐】 作者:【杜甫】 蜀王將此鏡,送死置空山。
冥寞憐香骨,提攜近玉顏。 眾妃無復(fù)嘆,千騎亦虛還。
獨(dú)有傷心石,埋輪月宇間。
1. 梅花 / 梅
宋代:王安石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dú)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2. 春宵
宋代:蘇軾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歌管樓臺聲細(xì)細(xì),秋千院落夜沉沉。
3. 阮郎歸(梅詞)
宋代:蘇軾
暗香浮動月黃昏。堂前一樹春。東風(fēng)何事入西鄰。兒家常閉門。
雪肌冷,玉容真。香腮粉未勻。折花欲寄嶺頭人。江南日暮云。
4. 扶南曲歌詞五首
唐代:王維
翠羽流蘇帳,春眠曙不開。羞從面色起,嬌逐語聲來。
早向昭陽殿,君王中使催。
堂上青弦動,堂前綺席陳。齊歌盧女曲,雙舞洛陽人。
傾國徒相看,寧知心所親。
香氣傳空滿,妝華影箔通。歌聞天仗外,舞出御樓中。
日暮歸何處,花間長樂宮。
宮女還金屋,將眠復(fù)畏明。入春輕衣好,半夜薄妝成。
拂曙朝前殿,玉墀多佩聲。
朝日照綺窗,佳人坐臨鏡。散黛恨猶輕,插釵嫌未正。
同心勿遽游,幸待春妝竟。
5. 山園小梅·其一
宋代:林逋
眾芳搖落獨(dú)暄妍,占盡風(fēng)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
6. 雜曲歌辭。陸州歌第三
唐代:佚名
香氣傳空滿,妝花映薄紅。歌聲天仗外,舞態(tài)御樓中。
【標(biāo)題】:采桑子
【年代】:北宋
【作者】:晏幾道
金風(fēng)玉露初涼夜, 秋草窗前。 淺醉閑眠, 一枕江風(fēng)夢不圓。
長情短恨難憑寄, 枉費(fèi)紅箋。 試拂幺弦, 卻恐琴心可暗傳。
【標(biāo)題】:點絳唇
【年代】:宋
【作者】:向子諲
璧月光輝,萬山不隔蟾宮樹。 金風(fēng)玉露。水國秋無數(shù)。
老子情鍾,欲向香中住。 君王許。龍鸞飛舞。送到歸休處。
【標(biāo)題】:洞仙歌
【年代】:宋
【作者】:楊無咎
癡牛呆女,謾恩深情遠(yuǎn)。 一歲惟能一相見。
縱金風(fēng)玉露,勝卻人間,爭奈向、雪月花時阻間。
幽歡猶未足,催度橋歸,烏鵲無端便驚散。
別后欲重來,杳杳銀河,空悵望、不勝凄斷。
最可惜、當(dāng)初泛槎人,甚不問、天邊這些磨難。
【標(biāo)題】:好事近
【年代】:宋
【作者】:曹冠
蟾苑桂飄香,雅稱姮娥珍惜。吹下一叢仙種,伴秋光岑寂。
金風(fēng)玉露嫩涼天,造化有消息。 醉賞綠云金粟,媚枝頭月色。
【標(biāo)題】:酹江月/念奴嬌
【年代】:宋
【作者】:無名氏
天高氣爽,正金風(fēng)玉露,安排秋節(jié)。 株守蓬窗無寸效,自愧才非人杰。
那更家貧,又添丁累,料想無奇骨。新章褒美,天然好語還發(fā)。
堪羨力薄無儲,賓庖蕭縈,乏禮延佳客。 多謝諸公來寵賁,雖有一甌春雪。
玉果未圓,犀錢須辦,早早為君說。 恐辜珠玉,小詞聊且權(quán)折。
【標(biāo)題】:南歌子
【年代】:宋
【作者】:陳克
鳳斝飛醇酎,龍筵噴異香。 又還仁還祝延長。正對金風(fēng)玉露、爽秋光。
一種莊椿老,五?仙桂芳。 當(dāng)年天產(chǎn)竇家郎。須信來春同此、賦高唐。
【標(biāo)題】:鵲橋仙
【年代】:北宋
【作者】: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 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fēng)玉露一相逢, 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 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 又豈在、朝朝暮暮。
【標(biāo)題】:水調(diào)歌頭
【年代】:宋
【作者】:朱敦儒
偏賞中秋月,從古到如今。金風(fēng)玉露相間,別做一般清。
是處簾櫳爭卷,誰家管弦不動,樂世足歡情。
莫指關(guān)山路,空使翠蛾顰。水精盤,鱸魚膾,點新橙。
鵝黃酒暖,纖手傳杯任頻斟。
須惜曉參橫后,直到來年今夕,十二數(shù)虧盈。
未必來年看,得似此回明。
【標(biāo)題】:水調(diào)歌頭
【年代】:宋
【作者】:李曾伯
萬里凈無翳,一鏡獨(dú)當(dāng)天。 老蟾癡兔頑甚,閱世幾何年。
任爾炎涼千變,不改山河一色,爽氣逼人寒。
何必乘槎去,直到斗牛間。
嘆常娥,元不嫁,只孤眠。古今遺恨,不能長似此宵圓。
我有竹溪茅舍,辦取金風(fēng)玉露,一笑四并全。
細(xì)和坡仙句,低唱教嬋娟。
【標(biāo)題】:辛未七夕
【年代】:唐
【作者】:李商隱
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由來碧落銀河畔,
可要金風(fēng)玉露時。清漏漸移相望久,微云未接過來遲。
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
1. 掃地焚香伴老仙,人勝連環(huán)玉?!恫匪阕印ど炙幋驁F(tuán)紅》——宋代 洪咨夔
釋義:可每日掃地焚香伴著老仙,在這樣的生活里,人比連環(huán)玉活地還精致些。
2. 焚香秋霧濕,奠玉曉光初?!俄f使君黃溪祈雨見召從行至祠下口號》唐代 柳宗元
釋義:在秋日的濕霧里點燃香火,祭壇上剛擺好玉器已經(jīng)曙光初露。
3. 焚香入蘭臺,起草多芳言?!顿浶勤w太守悅》唐代 李白
釋義:我焚香后進(jìn)入皇上的蘭臺,起草的文書芳言滿章。
4. 靜覺眼根無俗物,翛然一室自焚香。——《詠歸堂隱鱗洞》宋代 王汝舟
釋義:靜靜的覺得眼前沒有俗物,無拘無束的在屋里焚香
5. 迎篋已焚香,近鞘先澤手?!斗傧恪诽拼?元稹
釋義:接箱子時已經(jīng)焚香,接近刀鞘先搓搓手。
6. 月殿云階敞上方,宮中習(xí)靜夜焚香。——《頤和園詞》清代 王國維
釋義:云朵在高高的宮殿上方,寂靜的夜里在宮中焚香。
7. 作梵連松韻,焚香入桂叢?!端挽`澈上人歸嵩陽蘭若》唐代 劉長卿
釋義:誦經(jīng)和松濤的聲音,在隱居之地焚香。
8. 焚香引幽步,酌茗開靜筵?!抖宋绫橛沃T寺得禪字》宋代 蘇軾
釋義:在寺院里焚香探幽,品嘗香茗與素齋。
9. 鄂君悵望舟中夜,繡被焚香獨(dú)自眠?!侗坛侨住诽拼?李商隱
釋義:如今,我像孤獨(dú)的鄂君,只是在船上面對夜空;只有我獨(dú)自一人面對著薰香和繡被。
10. 焚香默坐,消遣世慮——《黃岡竹樓記》宋代 王禹偁
釋義:焚香默坐于樓中,能排除世俗雜念。
1、《木蘭花》
年代: 宋 作者: 晏幾道
念奴初唱離亭宴,會作離聲勾別怨。
當(dāng)時垂淚憶西樓,濕盡羅衣歌未遍。
難逢最是身強(qiáng)健,無定莫如人聚散。
已拼歸袖醉相扶,更惱香檀珍重勸。
2、《美人梳頭歌》
年代: 唐 作者: 李賀
西施曉夢綃帳寒,香鬟墮髻半沉檀。
轆轤咿啞轉(zhuǎn)鳴玉,驚起芙蓉睡新足。
雙鸞開鏡秋水光,解鬟臨鏡立象床。
一編香絲云撒地,玉釵落處無聲膩。
纖手卻盤老鴉色,翠滑寶釵簪不得。
春風(fēng)爛熳惱嬌慵,十八鬟多無氣力。
(髻下?lián)Q委)鬌妝成欹不斜,云裾數(shù)步踏雁沙。
背人不語向何處?下階自折櫻桃花。
3、《其三》
年代: 宋 作者: 柳永
蟲娘舉措皆溫潤。每到婆娑偏恃俊。香檀敲緩玉纖遲,畫
鼓聲催蓮步緊。
貪為顧盼夸風(fēng)韻。往往曲終情未盡。坐中年少暗消魂,爭
問青鸞家遠(yuǎn)近。
4、《秋日過僧惟則故院》
年代: 唐 作者: 秦系
衰草經(jīng)行處,微燈舊道場。門人失譚柄,野鳥上禪床。
科斗書空古,栴檀缽自香。今朝數(shù)行淚,卻灑約公房。
5、《木蘭花/玉樓春》
年代: 宋 作者: 柳永
蟲娘舉措皆溫潤。每到婆娑偏恃俊。香檀敲緩玉纖遲,畫鼓聲催蓮步緊。貪為顧盼夸風(fēng)韻。往往曲終情未盡。坐中年少暗消魂,爭問青鸞家遠(yuǎn)近。
6、《鳳棲梧/蝶戀花》
年代: 宋 作者: 張先
密宴厭厭池館暮。天漢沈沈,借得春光住。紅翠斗為長袖舞。香檀拍過驚鴻翥。
明日不知花在否。今夜圓蟾,后夜憂風(fēng)雨??上Ц柙迫菀兹?。東城楊柳東城路。
7、《碧牡丹·步帳搖紅綺》
年代: 宋 作者: 張先
步帳搖紅綺。曉月墮,沈煙砌。緩板香檀,唱徹伊家新制。怨入眉頭,斂黛峰橫翠。芭蕉寒,雨聲碎。鏡華翳。閑照孤鸞戲。思量去時容易。鈿盒瑤釵,至今冷落輕棄。望極藍(lán)橋,但暮云千里。幾重山,幾重水。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2.66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