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賞心樂事誰家院
--湯顯祖《牡丹亭》,不過林黛玉也說過~
2、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3、揚子江頭煙景迷,隋家宮樹拂金堤。
4、凝碧池邊斂翠眉,景陽臺下綰青絲。
5、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6、老景沉重無驚飛,墮紅殘萼暗參差。
7、荷盡已無擎雨蓋,菊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贈劉景文 蘇軾
8、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春日 朱熹
關于雪景:
1、雪還未停,孩子們就忍不住出來玩了,打雪仗、滾雪球,雖然雪花還在飄零,他們卻不顧家長的反對,玩得不亦樂乎,充斥著童年的歡樂。雪任憑我們把它們捏成毛茸茸的雪球,然后互相砸來砸去。他的身體雖被砸得七零八落,四處飛濺,但他們從不抱怨,給我們快樂,就是它的快樂。它以其特有的語言給我們心靈的溫暖,這種聲音,我聽得到。
2、我走出了家門,嗬,外面好一個粉裝玉砌的世界。大雪紛飛,如片片鵝毛聞風飛舞,紛紛揚揚,又似梨花繽紛落地,香聞十里,更像我的思緒,飛揚飛揚,快樂紛飛。路邊電桿上的電線怎么變成了銀白色的琴弦?是雪仙子開了個玩笑吧,她用那無暇的雪,造就了無聲的音樂世界!北風駕馭一片片冬的精靈--雪花,來到了北國大地,讓我們感受到了快樂。
3、傍晚時分,雪停了,學校那寬大的操場,像蓋了一床巨大的羽絨棉被。踩上去,腳底發(fā)出咯吱咯吱的響聲,好悅耳??!落光葉子的柳樹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而那些四季常青的松柏上,則背負著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兒!
4、雪花從銀灰的天空悠悠地飄下,像滿天白色的蝴蝶在迎風飄舞。你瞧!雪花姑娘的足跡已經(jīng)遍布整個世界--嫩綠的草坪上鋪滿了雪花,遠遠望去,宛如一片銀白色的海洋:在那些小巧玲瓏的野花身上,有的雪花即將化為小水珠,仿佛是在花蕊中鑲嵌上的一顆顆潔白晶瑩的鉆石,裝扮著花兒;披上了銀裝的樹木,在徐徐吹來的微風中舞動著高大魁梧的身姿,正在跳一支冬日的舞。
5、雪,仍然不停得下著,像珍珠,晶瑩剔透,像鵝毛,紛紛揚揚,像天空中的小精靈,調皮可愛,像柳絮揚花,從天而降……
6、黯黯的天色,滿地積雪,映著黃昏時候的淡云,一層一層春蠶剝繭似的退去,慢慢退出明亮嚴肅的寒光來,嘁嘁喳喳私語的短樹林里,穿過尖利殘酷的寒風。一片空曠的冬原、衰草都掩沒在白雪里,處處偶然露出些頭角,隨著風搖動,刷著雪絲作響。上下相照,淡云和積雪,像是密訴衷腸。
7、我倒覺得桔如說的雪能純潔世界,很有見地:大雪過后,我們走到村外,一片潔白,晶光閃耀,眼花目眩,茫茫無際:那黃褐色的屋頂,那破敗傾頹的墻垣,那零亂不堪高低不平的田野,那干枯赤裸的樹枝,那亂蓬蓬的草垛……在一尺厚的大雪覆蓋之下,干凈極了,純潔極了,漂亮極了,幽靜極了,太陽照耀,銀光閃爍,奇美異常!
8、落光了葉子的柳樹上,掛上了冰涼涼、毛茸茸、白花花、亮晶晶的銀條兒。就連松樹和柏樹上,也堆上了沉甸甸的雪球。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軟,踩上去就會發(fā)出“咯吱咯吱”的聲音,好象正在演奏一首歡樂的歌曲。
9、雪花是美麗的。每一朵小雪花都是一個小圖案,他們既有共同之處又各具風姿,有的像明亮的星星,有的像細細的縫衣針,有的像六邊形的花瓣,又像展開的六把扇子……真是千姿百態(tài)美不勝收??墒鞘澜缟蠜]有一個相同的雪花。
10、風卷著雪花,狂暴地掃蕩著山野、村莊,搖撼著古樹的驅干,撞開了人家的門窗,把破屋子上的茅草,大把大把的撕下來向空中揚去,把冷森森的雪花,撒進人家的屋子里,并且在光禿禿的樹梢上,怪聲地怒吼著、咆哮著,仿佛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它的馴順的奴隸,它可以任意的蹂躪他們,毀滅他們。
拓展資料
雪景是一個既清純,又浪漫的一種自然景象,不同的雪。依據(jù)雪的形態(tài),雪景可分為飄雪、積雪和風雪景觀。
依據(jù)雪的形態(tài),雪景可分為飄雪、積雪和風雪景觀。拍攝飄雪時,應該選擇雪團直徑大且密度又較稀的雪天,并用深色的背景(建筑物、街道、樹林等),把雪團飄落的軌跡襯托出來。
1、濯錦古江頭,飛景還如許。
—吳潛《海棠春·已未清明對海棠有賦》 2、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吨傺汀稘O家傲·秋思》 3、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 4、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蹙S《鹿柴》 5、揚子江頭煙景迷,隋家宮樹拂金堤。
—劉禹錫《楊柳枝》 6、景陽樓畔千條路,一面新妝待曉風?!獪赝ン蕖稐盍Α?7、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蘇軾《贈劉景文》 8、重熙累葉,景命是膺?!獎㈥獭断硖珡R樂章》 9、星火五月中,景風從南來。
—李白《過汪氏別業(yè)二首》 10、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賞心樂事誰家院?!獪@祖《牡丹亭》 11、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12、等閑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 13、霜節(jié)明秋景,輕冰結水湄。
——李世民《幸武功慶善宮》 14、麗景光朝彩,輕霞散夕陰?!钍烂瘛顿x得李》 15、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白居易《億江南》。
移家別湖上亭
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
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
移家別湖上亭》,唐代詩人戎昱于搬家時所作.詩人采用擬人化的表現(xiàn)手法,創(chuàng)造全詩如童話般的意境.抒寫了詩人對故居一草一木依戀難舍的深厚感情.
全詩是說,春風駘蕩,景色宜人,我來辭別往日最喜愛的湖上亭.微風中,亭邊柳條、藤蔓輕盈招展,仿佛是伸出無數(shù)多情的手臂牽扯我的衣襟,不讓我離去.這情景真叫人愁牽恨惹,不勝留戀;住了這么久了,亭邊柳樹枝頭的黃鶯,也跟我是老相識了.在這即將分離的時刻,別情依依,鳴聲悠悠,動人心弦,使人久久難于平靜……
這首詩的最后一句用了一個“啼”字,既符合黃鶯鳴叫的特點,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別時離人傷心的啼哭.一個“啼”字,兼言情景兩面,而且體物傳神,似有無窮筆力,正是斫輪老手的高妙之處.
作者采用擬人化的手法,賦予柳條藤蔓、黃鶯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湖上亭的依戀之情.(或:借景抒情.通過柳條、藤蔓、黃鶯的描寫,表現(xiàn)惜別之情.)
大多數(shù)都是。
舉個例子,李商隱的《夜雨寄北》一詩,以“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弊鹘Y尾。
本詩寫了兩次:“巴山夜雨”,第一次是實寫,第二次是虛寫、想象與妻子團圓,“共剪西窗燭”時再回憶起巴山夜雨情景。詩人在此選取了兩種情態(tài):一個是動態(tài)“共剪”,一個是語態(tài)“卻話”。
“共剪西窗燭”,具體細膩而又無限傳神地描繪出了一幅良宵美景圖,一個“共”字極寫了親昵之情態(tài)。而“何當”一詞卻又把詩人描繪的美景推向了遠方,推向了虛處。
這美景原來不過是詩人追念、向往的,至于何時重回溫柔鄉(xiāng)中,一切都在“未有期”中。這一句,字字含情,卻又不著一個“情”字,表達非常含蓄。
“江南,秋當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謝得慢,空氣來得潤,天的顏色顯得淡,并又時常多雨而少風?!边@是郁達夫先生在寫北國的秋時對江南秋的感慨。但我認為,在江南,如用心去體會,感觸那個“秋”,感受自然,“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與姿態(tài)”,卻還是有的。
這時秋草開始泛黃,有的一片綠一片黃,草色倒豐富了,卻遠不如春草的綠好看,這便成了遺憾。不過這又令我不禁想起了去年深秋在奶奶家看的一幕:半山腰上,堆著的稻草桿一片金黃,鋪成了一張?zhí)烊坏拇?,躺在上面,仰望藍天,好不清凈,悠遠!
這里,但凡其它的花都凋零了,只剩下桂花和菊花,令人稍得安慰,卻遠不如葉好看了。葉,綠的,黃的,紅色的,都有;綠的泛黃,黃的露紅,紅的顯紫。這幾色葉片集合在一棵棵樹上,閉上眼睛想想,真如凡·高的油畫了。偶一陣風吹過,幾片葉飄落,拾起一看,卻見寫滿了秋日的思語。
“秋風送爽”,不錯的,如長輩的言語激勵著你。風里帶著稻香,夾著桂花的香,混著果子的味兒,如釀好的酒,沁人肺腑。秋風吹過豐收的稻田,吹過廖闊的草野,吹過枯涸見石的溪水。此刻,夏蟬的鳴聲早已略去,剩下的是蟋蟀蟈蟈的奏鳴曲。
雨又與春時驚人得相似,卻已帶上絲絲冬天的寒意。沒錯,像珍珠,像斷線,像柳絲,細密綿長,仿佛慈母給子女織衣似的。屋子上蒙著層霧,馬路卻沖得光亮,燈光也比平時惹眼。傍晚,萬家燈火,更顯得繁華,光明。在城里,人行道上,偶見一兩個匆匆奔走的人,還有在馬路上著雨衣騎車的青年。它們的房屋,像焦急的家人,在雨中等待著。
上市的農(nóng)產(chǎn)品多了,農(nóng)民的笑聲也多了,城里鄉(xiāng)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也都不甘寂寞,一個個都出來了。完成了既定的目的,享受著收獲的喜悅,互相慶祝,一起歡笑。“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豐收了,有更多的樂趣,有更多的期待。
欣賞景色,是欣賞它的韻,它的美。
欣賞秋天,是贊頌它的豐收,它的燦爛。
感受自然,是你用平凡的心,去感知大自然博大胸懷。
二子乘舟
[先秦] 詩經(jīng)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養(yǎng)養(yǎng)!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殷武
[先秦] 詩經(jīng)
撻彼殷武,奮伐荊楚。深入其阻,裒荊之旅。
有截其所,湯孫之緒。
維女荊楚,居國南鄉(xiāng),昔有成湯。
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曰商是常。
天命多辟,設都于禹之績。
歲事來辟,勿予禍適,稼穡匪解。
天命降監(jiān),下民有嚴。不僭不濫,不敢怠遑。
命于下國,封建厥福。
商邑翼翼,四方之極。赫赫厥聲,濯濯厥靈。
壽考且寧,以保我后生。
陟彼景山,松伯丸丸。是斷是遷,方斫是虔。
松桷有梴,旅楹有閑,寢成孔安。
九章之九 悲回風
[先秦] 屈原
悲霜雪之俱下席,聽潮水之相擊。
借光景以往來兮,施黃棘之枉策;
求介子之所存兮,見伯夷之放跡。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82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