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冰掛的詩句有:
1、晻靄寒氛萬里凝,闌干陰崖千丈冰。
出自:唐代岑參《天山雪歌送蕭治歸京》。
譯文:寒云昏暗凝結(jié)萬里天空,山崖陡峭懸掛千丈堅冰。
賞析:云霧和空氣,往日是飄浮流動的,如今也已冷凍凝結(jié);而那崇山峻嶺的背陰處,掛上了千丈冰凌。這是一首贊美天山雪的詩歌,全詩有寒氣徹骨卻熱血沸騰,無怨天尤人之意,有保國安民之情。
2、云破山呈色,冰融水放光。
出自:唐代白居易《池上早春,即事招夢得》。
譯文:云彩散去,雪山呈現(xiàn)了自己的顏色,冰柱正融化的水映出凜冽的光。
3、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出自:唐代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
譯文:就像突然一夜春風(fēng)刮過,梨花成千上萬的盛開了場景。
賞析:“千樹萬樹”的意境宏偉,浪漫至極。
4、瓊敷綴葉齊如剪,瑞樹開花冷不香。
出自:明·楊慎《詠霧凇(有序)》。
譯文:就像花蜜的花蜜一樣,它被放置在樹葉的枝條上,就像美麗的吉祥樹木的樹枝上充滿了晶瑩剔透的冰。
5、狂歌把酒屠蘇地,醉眼看梅霧淞天。
出自:宋代戴表元《辛卯除夜》。
譯文:高興的唱著歌喝著酒,醉眼惺忪的看著梅花上的霧凇美景。
去百度文庫,查看完整內(nèi)容>
內(nèi)容來自用戶:歐賠福143
描寫冰掛的好句子好段
1.著山路漸上,細觀近處的“尤物”,通體透明。纖細的本草葦桿,好似伸長彎曲的玻璃絲,晶瑩剔透;低矮的灌木叢林,又如淺海礁巖上簇?fù)淼纳汉魅?,造型奇特;高大的楊柳松柏,有的披肩而下,有的狂莽張揚,有的四散放射,宛如西子浣紗、十八羅漢、千手觀音,儀態(tài)萬千。
2.表上凍,很滑。順著小路緩緩前行,路兩旁婷婷玉立的樹木棵棵冰肌雪骨,顯盡繁華。放眼望去,仿佛那時通徹天庭的漢白玉走廊,置身仙境。
3.頭看去,兩根水管從房頂上伸出,水正好灑在樹上,數(shù)年沒有的寒冷在樹葉和枝條上結(jié)成冰,造型奇特,晶瑩玉透,有的宛如瀑布,有的像梳子,有的在樹葉上形成白色銀片,層層堆疊,也有的像美女舞蹈,還有的像根根銀針長在樹枝上,鬼斧神工,長了倒鉤的極像小時候所見母親發(fā)的豆芽。
4.已放晴,湛藍的色彩和潔白的工藝形成強烈的反差,凸顯出蓬松的細節(jié)。霧凇絨毛般的結(jié)晶狀,每一點,每一處都似乎凝結(jié)著靈氣,釋放著光華,使人不得不喟嘆上蒼的鬼斧神工,造化啊!聽說東北的霧凇天下無雙,其實,自然的作品同工異曲,可以相互媲美,絕不遜色。
5.然我發(fā)現(xiàn)前面出現(xiàn)一排尖尖的、亮亮的白色冰柱,大喊一聲:“快看,冰掛!”這時候我已經(jīng)忘了疼痛,飛奔著跑到冰掛前,看著這些漂亮的水晶一樣的東東,我忍不住伸手掰了一條,迫不及待的放進嘴里,哇,好涼呀,真有大自然的味道!不一會兒,一條冰掛就被我
描寫天氣寒冷的詩句
地白風(fēng)色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歷陽不肯飲酒》
燕山雪花大如席,紛紛吹落軒轅臺
軒轅臺:相傳為黃帝擒蚩尤之處。
唐·李白《北風(fēng)行》
亂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風(fēng)
回風(fēng):回旋的風(fēng)。
唐·杜甫《對雪》
霜嚴(yán)衣帶斷,指直不得結(jié)
指直:手指僵直。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云晴鷗更舞,風(fēng)逆雁無行
無行:不成行列。
唐·杜甫《冬晚送長孫漸舍人歸州》
寒天催日短,風(fēng)浪與云平
唐·杜甫《公安縣懷古》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嚴(yán)冬不肅殺,何以見陽春
肅殺:嚴(yán)酷蕭瑟的樣子。
唐·呂溫《孟冬蒲津關(guān)河亭作》
天寒色青蒼,北風(fēng)叫枯桑。厚冰無裂文,短日有冷光
叫:風(fēng)聲如吼。
唐·孟郊《苦寒吟》
才見嶺頭云似蓋,已驚巖下雪如塵。千峰筍石千株玉,萬樹松蘿萬朵云
唐·元稹《南秦雪》
百泉凍皆咽,我吟寒更切
唐·劉駕《苦寒吟
1、姚黃魏紫向誰賒,郁李櫻桃也沒些。卻是南中春色別,滿城都是木棉花?!巍钊f里《三月一十雨寒》
2、記取城南上巳日,木棉花落刺桐開。——宋·蘇軾《海南人不作寒食而以上巳上冢予攜一瓢酒尋諸》
3、幾樹半天紅似染,居人云是木棉花?!巍⒖饲f《木棉花》
4、粵江二月三月來,千樹萬樹朱花開。有如堯射十日出滄海,又似魏宮萬炬環(huán)高臺。覆之如鈴仰如爵,赤瓣熊熊星有角。濃須大面好英雄,壯氣高冠何落落。后出堂榴枉有名,同時桃杏慚輕薄。祝融炎帝司南土,此花無乃群芳主?巢鳥須生丹鳳雛,落花擬化珊瑚樹。歲歲年年五嶺間,北人無路望朱顏。愿為飛絮衣天下,不道邊風(fēng)朔雪寒。——清·陳恭尹《木棉花歌》
5、十丈珊瑚是木棉,花開紅比朝霞鮮。天南樹樹皆烽火,不及攀枝花可憐!參天古干爭盤拿,花時無葉何紛葩!白綴枝枝蝴蝶繭,紅燒朵朵芙蓉砂。——清·屈大均《南海神祠古木棉花歌》
1、《玉蘭》--明朝,睦石
霓裳片片晚妝新,束素亭亭玉殿春。
已向丹霞生淺暈,故將清露作芳塵。
譯文:玉蘭花片片飄拂輕柔的花瓣,猶如晚宴新繪的妝,直挺細柔的枝干猶如女子纖細的腰肢,使得宮殿里春意盎然?;ò甑姆蹠炗蓽\至深,清晨的露水沾濕了落地的花瓣。
2、《詠玉蘭》--明朝,文征明
綽約新妝玉有輝,素娥千隊雪成圍.
我知姑射真仙子,天遺霓裳試羽衣.
影落空階初月冷,香生別院晚風(fēng)微.
玉環(huán)飛燕元相敵,笑比江梅不恨肥.
譯文:新開的玉蘭花潔白優(yōu)雅,仿佛綽約多姿的美人剛剛妝點過雪白的面容,煥發(fā)著美玉一般的輝光。
遠看時,滿樹的花朵仿佛無數(shù)穿著素衣的美人,聚集起來像雪花一樣輕盈起舞,美不勝收。我想玉蘭花一定是來自姑射山(神話中有美麗神女居住的地方)的仙子,上天才會賜予她這樣飄飄欲仙的霓裳羽衣。
到了晚上,婆娑花影映照空階,讓人不忍踐踏.仰看潔白花朵沐浴在淡淡新月光輝中,圣潔而靜謐。晚風(fēng)輕拂,清香四溢,哪怕院落重重,也阻隔不了這淡雅的花香。
環(huán)肥燕瘦集于一身,也只有楊玉環(huán)和趙飛燕兩位美人的名氣可以與之匹敵。相對于江南早春梅花的瘦峭孤寒,玉蘭花反而以她的豐盈清麗更勝一籌。
3、《雪中玉蘭花盛開》-- 清朝,查慎行
閬苑移根巧耐寒,此花端合雪中看。
羽衣仙女紛紛下,齊戴華陽玉道冠。
譯文:玉蘭可能是因為從西王母的宮苑移栽過來的原因吧,恰巧比較耐寒,她的花也正應(yīng)該在雪中觀賞。她們就像身著羽衣的仙女一樣紛紛從天而降,頭上都像戴著華陽真人的玉制道冠。
4、《題玉蘭》--明朝,沈周
翠條多力引風(fēng)長,點破銀花玉雪香。
韻友自知人意好,隔簾輕解白霓裳。
譯文:玉蘭花開,顏色如銀似玉又像雪,潔白無瑕;香氣淡雅柔和,清新宜人。玉蘭花(韻友)自己知道人們對她的欣賞,隔著簾子輕輕展開雪白的花瓣(白霓裳)。
5、《玉蘭》--明朝,王谷祥
皎皎玉蘭花,不受緇塵垢。
莫漫比辛夷,白賁誰能偶?
譯文:這樣白潔而有光澤的玉蘭花,看來是一點也不受塵埃污染的。你不要一般地拿它與辛夷之類的香草相比,盡管玉蘭與一般香草一樣也有芬芳的氣味,但它的顏色那樣雪白,花朵那樣碩大,是香草所不能比擬的。
玉蘭花花語:玉蘭花代表著報恩。玉蘭經(jīng)常在一片綠意盎然中開出大輪的白色花朵,因其株禾高大,開花位置較高。新詩已舊不堪聞,江南荒館隔秋云。多情不改年年色,千古芳心持贈君。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玉蘭(文征明)
1、《登樂游原》
唐代: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譯文:傍晚時心情不快,駕著車登上古原。夕陽啊無限美好,只不過接近黃昏。
2、《烏衣巷》
唐代: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譯文:朱雀橋邊一些野草開花,烏衣巷口唯有夕陽斜掛。當(dāng)年王導(dǎo)、謝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飛進尋常百姓家中。
3、《天凈沙·秋思》
元代: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fēng)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譯文:天色黃昏,一群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發(fā)出凄厲的哀鳴。小橋下流水嘩嘩作響,小橋邊莊戶人家炊煙裊裊古道上一匹瘦馬,頂著西風(fēng)艱難地前行。夕陽漸漸地失去了光澤,從西邊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獨的旅人漂泊在遙遠的地方。
4、《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宋代: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譯文:聽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還是去年的天氣舊日的亭臺,西落的夕陽何時再回來?那花兒落去我也無可奈何,那歸來的燕子似曾相識,在小園的花徑上獨自徘徊。
5、《湖上》
宋代:徐元杰
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
風(fēng)日晴和人意好,夕陽簫鼓幾船歸。
譯文:在那開滿了紅花的樹上,歡躍的群鶯在不停的鳴叫,西湖岸邊已長滿了青草,成群白鷺在平靜的湖面上翻飛。暖風(fēng)晴和的天氣,人的心情也很好,伴著陣陣的鼓聲簫韻,人們劃著一只只船兒盡興而歸。
1、東風(fēng)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出處: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釋義:像東風(fēng)吹散千樹繁花一樣,又吹得煙火紛紛,亂落如雨。
2、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出處:唐·蘇味道《正月十五日夜》
釋義:明燈錯落,園林深處映射出燦爛絢麗的燈光和焰火,有如嬌艷的花朵一般;由于四處都可通行,所以城門的鐵鎖也打開了。
3、火樹銀花觸目紅,揭天鼓吹鬧春風(fēng)。
出處:宋·朱淑真《元夜》
釋義:滿天的煙花目之所及全是鮮艷的紅色,人們吹著樂器敲著鑼鼓響聲震天來迎接春風(fēng)。
4、寶煙飛焰萬花濃。
出處:宋·辛棄疾《虞美人·翠屏羅幕遮前后》
釋義:燃起煙花爆竹煙霧彌漫,焰火飛上天空像千萬朵花一樣色彩濃艷。
5、百枝然火龍銜燭,七采絡(luò)纓鳳吐花。
出處:明·劉繪《元夕同雜賓里中觀放煙火》
釋義:煙花燃放時像是成千上百枝的火龍含著燭火飛上天空,色彩斑斕的煙花像是美麗的纓絡(luò),猶如鳳凰吐出五彩的火花。
拓展資料:
煙花又稱花炮、煙火、焰火,中國勞動人民較早發(fā)明,常用于盛大的典禮或表演中,而現(xiàn)代全中國以及到全世界唯一能在同天同活動里施放煙花的活動則為跨年(除夕夜)活動。
煙花其實和爆竹的結(jié)構(gòu)類似,其結(jié)構(gòu)都包含黑火藥和藥引。為了達到好的表演效果,焰火和禮花彈中填充了大量用于發(fā)射以及爆炸的火藥,例如,一個直徑為20厘米的禮花彈在發(fā)射后,要上升到大概200米的高空才會爆炸,而這些星星點點覆蓋的半徑大約可以有80米左右。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15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