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讀書的古詩:
1.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唐 顏真卿《勸學》)
2.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宋 劉過《書院》)
3.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月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宋 朱熹《觀書有感》)
4. 昨夜江邊春水生,蒙沖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 朱熹《觀書有感》)
5.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宋 陸九淵《讀書》)
6.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甲慵翰粚W,既學患不行。(唐 韓愈《勸學詩》)
二、關于讀書的名句:
1.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
2.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3.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4.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5.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6.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唐 顏真卿《勸學》)
7.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宋 劉過《書院》)
1,《勸學》唐代: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白話文釋義: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少年時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時為什么不知道要勤奮學習。
2,《讀書》宋代:陸游
歸志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
燈前目力雖非昔,猶課蠅頭二萬言。
白話文釋義:歸鄉(xiāng)隱居的志向就算沒有那五畝田園也依然如故,讀書的本意原在于黎民百姓。燈下讀書,眼神已大不如從前了。卻還是閱讀完了兩萬的蠅頭小字。
3,《茅亦山相過》宋代:黃庚
洗盞共嘗春甕酒,挑燈對讀夜窗書。
白話文釋義:洗好酒盞,與友人一齊品嘗春天釀就了的大甕里面的美酒,跟朋友挑燈夜讀,窗下對面而坐,其樂融融。
3,《冬夜讀書》宋代:陸游
挑燈夜讀書,油涸意未已;
亦知夜既分,未忍舍之起。
白話文釋義:晚上挑燈夜讀,燈油都已經(jīng)干了讀書的意味還沒有停歇,我也知道夜已經(jīng)深了,不忍丟下書去也得準備就寢了。
4,《病起書懷》宋代:陸游
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
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鑾。
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
白話文釋義:病體虛弱消瘦,以致頭上的紗帽也顯得寬大了,孤單一人客居在萬里之外的成都江邊。雖然職位低微卻從未敢忘記憂慮國事,但若想實現(xiàn)統(tǒng)一理想,只有死后才能蓋棺定論。希望天地神靈保佑國家社稷,北方百姓都在日夜企盼著君主御駕親征收復失落的河山。諸葛孔明的傳世之作《出師表》忠義之氣萬古流芳,深夜難眠,還是挑燈細細品讀吧。
5,《北郭貧居 》唐代:孟郊
夜貧燈燭絕,明月照吾書。
欲識貞靜操,秋蟬飲清虛。
白話文釋義:家境貧寒,夜晚讀書燈油都沒有了,明月照著我看書,想要追求堅貞沉靜的節(jié)操,要像蟬飲風露一般清貧卻脫俗。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 顏真卿《勸學詩》釋義:每天三更半夜到拂曉雞啼,是男兒讀書最好的時間。 2.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 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釋義:形容博覽群書,把書讀透,這樣落實到筆下,運用起來就會得心應手。 3.幼敏悟過人,讀書輒成誦。
—— 歐陽修《畫地學書》 釋義:幼年時,歐陽修就聰敏過人,讀過一遍書就能背誦下來。 4.傷心秦漢,生民涂炭,讀書人一聲長嘆。
—— 張可久《賣花聲·懷古》 釋義:傷心秦漢的烽火,讓百萬生民涂炭,讀書人只能一聲長嘆。 5.閑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
—— 劉昚虛《闕題》 釋義:山路被白云隔斷在塵境之外, 春光宛若清清溪流源遠流長。 6.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
—— 孟郊《勸學》 釋義:學習知識如同擊石有火一樣,只有通過親身的實踐才能獲得。 7.歸志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
—— 陸游《讀書》 釋義:歸老隱居的志向就算沒有那五畝田園也依然如故,讀書的本意原在于黎民百姓。 8.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 王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釋義:自己專心讀書,不知不覺中春天又快過完了,一寸光陰值一寸黃金。 9.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 顏真卿《勸學詩》 釋義:少年時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時為什么不知道要勤奮學習。 10.早知逢世亂,少小謾讀書。
—— 岑參《行軍詩二首(時扈從在鳳翔)》 釋義:早知道世間這么亂,從小就應該多讀書。 。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陸游
唐代 顏真卿 《勸學詩》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賞析
《勸學》是唐朝詩人顏真卿所寫的一首古詩.勸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壯年華,勤奮學習,有所作為,否則,到老一事無成,后悔已晚.使孩子初步理解人生短暫,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詩歌以短短的28個字便揭示了這個深刻的道理,達到了催人奮進的效果.
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
患足己不學,既學患不行.(唐 韓愈《勸學詩》)
望采納
1、送董元達
宋代:謝逸
讀書不作儒生酸,躍馬西入金城關。
塞垣苦寒風氣惡,歸來面皺須眉斑。
先皇召見延和殿,議論慷慨天開顏。
謗書盈篋不復辯,脫身來看江南山。
長江滾滾蛟龍怒,扁舟此去何當還?
大梁城里定相見,玉川破屋應數(shù)間。
譯文:
讀盡了詩書,你毫無腐儒的酸氣;投筆從戎,躍馬在西北邊關。
邊塞的氣候惡劣,寒風凜冽,你回來時,滿面皺紋,須眉已斑。
先皇帝在延和殿召見,你慷慨激昂,縱橫議論,得到了皇上的激賞。
可惜誹謗你的人太多,難以置辯,有功難封,你流落到江南,來賞玩這里的青山。
長江滾滾東去,下有蛟龍發(fā)怒,掀起波浪;你這次乘著扁舟離去,何時才能回還?
日后我們在大梁城中定能再見,那時你必然還是牢守節(jié)操,家中只有破屋數(shù)間。
2、題鄰居
唐代:于鵠
僻巷鄰家少,茅檐喜并居。蒸梨常共灶,澆薤亦同渠。
傳屐朝尋藥,分燈夜讀書。雖然在城市,還得似樵漁。
譯文
偏僻的街巷里鄰居很多,高興的是跟隔壁的鄰居在同一個屋檐下,蒸梨常用一個爐灶,洗菜也共用一個水池。
一同去采藥,夜晚讀書又共同分享同一盞燈。雖然住在城市里,我們還過著像樵父和漁父一樣的鄉(xiāng)村生活。
3、水調(diào)歌頭·舟次揚州和人韻
宋代:辛棄疾
落日塞塵起,胡騎獵清秋。漢家組練十萬,列艦聳高樓。誰道投鞭飛渡,憶昔鳴髇血污,風雨佛貍愁。季子正年少,匹馬黑貂裘。
今老矣,搔白首,過揚州。倦游欲去江上,手種橘千頭。二客東南名勝,萬卷詩書事業(yè),嘗試與君謀。莫射南山虎,直覓富民侯。
譯文:
落日雄渾,邊境上戰(zhàn)爭的煙塵涌起,秋高氣爽,金兵大舉進犯我領地??次倚蹓训氖f大軍奮勇迎敵,江面上排列的戰(zhàn)艦如高樓聳立。誰說苻堅的士兵投鞭就能截斷江流,想當年昌頓謀殺生父,響箭上染滿血跡,佛貍南侵在風雨中節(jié)節(jié)敗退,最終也死在他自己的親信手里。年輕時我像蘇秦一樣英姿颯爽,跨著戰(zhàn)馬身披貂裘為國奔走效力。
如今我一事無成人已漸老,搔著白發(fā)又經(jīng)過這揚州舊地。我已經(jīng)厭倦了官宦生涯,真想到江湖間種桔游憩。你們二位都是東南的名流,胸藏萬卷詩書前程無比。讓我嘗試著為你們出謀劃策:不要學李廣在南山閑居射虎,去當個“富民侯”才最為相宜。
4、勸學
唐代: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譯文:
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
少年時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時為什么不知道要勤奮學習。
5、勸學
唐代:孟郊
擊石乃有火,不擊元無煙。
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
萬事須己運,他得非我賢。
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
譯文:
只有擊打石頭,才會有火花;如果不擊打,連一點兒煙也不冒出。
人也是這樣,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掌握知識;如果不學習,知識不會從天上掉下來。
任何事情必須自己去實踐,別人得到的知識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
青春年少時期就應趁早努力,一個人難道能夠永遠都是“少年”嗎?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6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