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看“松”
在我國?璐醋魘飛?,有一个灿罌]曰偷氖貝?,乃N褪翹瞥T諤剖′醋韉墓討?,有一个踊@悴凰サ奶獠?,乃N褪俏頤淺
古往今來,松一直為世人所厚愛,求諸唐詩,俯拾皆是。如王昌齡《過華陰》,杜甫《謁真諦寺禪師》,韓愈《山石》,孟郊《游終南山》,白居易《夜歸》,又《余杭形勝》,岑參《終南山雙峰草堂作》,“松”的身影,隨處可見,呈現(xiàn)了一幅幅美麗的圖畫。詩人們兩眼所視,滿目青松,盡在有意無意之中。
在詩人們的筆下,松的堅貞、孤直和高潔躍然紙上。賈島堂弟無可的《松》,有一種“蒼翠遠驚人”、“自與九霄鄰”的氣慨;王睿的《松》,則體現(xiàn)松“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這一特性。李白多次稱譽松的物性,如“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古風》),“開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箜篌謠》),“愿君學(xué)長松,慎勿作桃李”(《贈韋侍御黃裳》)等。松的高大形象令人敬仰,難怪韓愈在《醉留東野》中,嘆言“自漸青蒿倚長松”了。
松樹,是值得人們贊頌的,尤其是小松、新松,更需要人們的百般呵護。最為人熟知的,莫過于杜甫的《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詩句:“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yīng)須斬萬竿?!倍跑鼹Q《小松》:“自小刺頭深草里,而今漸覺出蓬蒿。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這種境界,則與宋詞中“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有異曲同工之妙。齊己在《新栽松》中,對“冉冉出蓬蒿”的新松,也寄予“千年待爾高”的愿望。
然而,松樹并不總是幸運。白居易在《澗底松》中寫道:“有松百尺大十圍,生在澗底寒且卑,澗深山險人路絕,老死不逢工度之。天子明堂欠梁木,此求彼有兩不知。誰喻蒼蒼造物意,但與之材不與地?!弊x了這首詩,誰能不為那些懷才不遇、命運坎坷的“寒俊”們嘆惜呢?人才難知,更讓人感到薦賢的可貴之處了。白居易另一首《贈賣松者》:“不買非他意,城中無地栽?!庇谖淞甑摹顿涃u松人》:“入市雖求利,憐君意獨真。欲將寒澗樹,賣與翠樓人。瘦葉幾經(jīng)雪,淡花應(yīng)少春。長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塵!”其中寓意都表明,統(tǒng)治者棄而不用,是人才產(chǎn)生退隱心理的重要原因。
隱者情操與松的關(guān)聯(lián),更不勝枚舉了。遍覓唐詩,賈島《尋隱者不遇》、《寄山友長孫棲嶠》,常建《宿王昌齡隱居》,高適《賦得還山吟送沈四山人》,李商隱《憶住一師》,劉長卿《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孟浩然《宿業(yè)師山房期丁大不至》,朱慶余《閑居即事》,許渾《晚自朝臺津至韋隱居郊園》,太上隱者《答人》……無不表現(xiàn)出一種超然物外、恬淡無憂的情趣和境界?!懊髟滤砷g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暝》),更是顯得出奇的幽清明凈。在這一方面,令人眼花繚亂,甚者到了“無松不成詩”的地步。其實,隱者的行為,并不全是“草色新雨中,松聲晚窗里”(丘為《尋西山隱者不遇》)的佳趣雅興,也不全是“松下清齋折露葵”(王維《積雨輞川莊作》)的孤寂寡淡。李白以《贈孟浩然》稱贊他“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而孟浩然在《歲暮歸南山》一詩中提到:“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笔呛?,誰真心情愿隱居山林,空對青松白云?多因世事艱難,不得已而為之。松風白云、高風亮節(jié)的背后,隱含著莫大的空虛和無奈。
人們喜愛松樹,除了觀松,自然還有種松,除了寫松,還有畫松。王維“閉戶著書多歲月,種松皆作老龍鱗。”皇甫冉“閑看秋水心無事,臥對寒松手自栽。”這是種松的。題畫詩很多,有戴叔倫的《題稚川山水》,杜甫的《戲為雙松圖歌》,朱灣的《題段上人院畫古松》,李洞《觀水墨障子》等。皎然在題畫詩《觀裴秀才松石障歌》說:“此中勢與真松爭”,“對之自有高世心”。專門描述畫松的詩歌中,當以景云的《畫松》最為有名:“畫松一似真松樹,且待尋思記得無?曾在天臺山上見,石橋南畔第三株?!碑嬛械乃蓸洌蜩蛉缟?,依稀能辨。真松也罷,畫松也罷,詩人們見松生情,對松詠懷,依然是興致勃勃。
南方的大片紅土地上,無不漫山遍野地生長著郁蒼茂密的松樹,它不渴求平整、松軟、肥沃的土壤條件,任何山巒、溝壑、石山、懸崖都能快樂堅強地生長。
它蒼勁挺拔,樸實無華,與丗無爭,靜靜地為地球防守,為人類站崗。抵擋人類、自然帶來的各種災(zāi)害。
它的那種頑強而又隨其自然的樂觀精神,或許會使那些生于富貴養(yǎng)尊處優(yōu)的高等動物汗顏;它的這種奉獻精神使當今被金錢扭曲心靈的人類,也許會感到羞愧。春不榮華冬不枯,云去霧來只如無。
不爭俏不爭春,管它春夏與秋冬我自巋然不動。這就是松樹的風格和精神。
他沒有春天里桃樹的爭妍斗艷,也沒有夏天里梧桐那碩大的葉片,還沒有秋天里銀杏樹的一身金色的外衣。更沒有楓樹那裁剪精美的葉子,會隨機應(yīng)變,春天青翠欲滴,冬天火紅熱辣。
清高自潔的松樹,一年四季,它只是穿著樸素綠色外套。不管氣候如何多變,他總是郁郁蒼蒼,生氣勃勃,傲然屹立,任憑東南西北風,絲毫不畏強暴,品質(zhì)堅強。
楊柳婀娜多姿,可謂嫵媚極了,桃李絢爛多彩,可謂鮮艷極了,但它們只是給人一種外表絢麗的印象,不能給人以力量。松樹雖不比上那些名貴樹種,它身價低賤,非常普通。
它的軀干、枝枝葉葉常常被粉身碎骨,進尋常百姓家取暖、燒飯。跟蠟燭一樣以身殉職。
砍伐以后,它的生命已終結(jié),卻還會將體內(nèi)最后的油脂泌出獻給人類。至始至終都是那種無私奉獻,自我犧牲的精神。
“它不管在懸崖的縫隙間也好,不管在貧瘠的土地上也好,只要一粒種子,這一粒種子不管是你有意種的的,還是隨意丟落的,也不管是風吹來的,還是從飛鳥的嘴里丟落的,總之,只要一粒種子,它就不擇地勢,不畏嚴寒酷暑,隨時隨地茁壯成長。它既不需要誰來施肥除蟲,也不需要澆水灌溉。
狂風吹不倒他,洪水淹不沒它,嚴寒凍不死他,干旱旱不壞他。它只是一味的無憂無慮的生長?!?/p>
安徽的黃山,松、云、石號稱“三絕”,而以松為首。北京北海團城有一株800年生的古松,傳說曾被清乾隆封為“遮陰侯”;泰山“五大夫松”傳說是秦始皇登山在此避雨而被封以官爵的。
中國人民把松樹作為堅定、貞潔、長壽的象征。松、竹、梅世稱“歲寒三友”,喻不畏逆境、戰(zhàn)勝困難的堅韌精神。
后來,松、竹、梅被世人合稱為“歲寒三友”,一方面取其玉潔冰清、傲立霜雪的高尚品格,一方面也將其視作常青不老、旺盛生命力的象征。而歲寒三友也逐漸演變成為雅俗共賞的吉祥圖案,流傳至今。
《孤本元明雜劇》缺名《漁樵閑話》四:“那松柏翠竹,皆比歲寒君子,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謝,惟有松、竹、梅花,歲寒三友?!鼻甯咦谟圃娙苍唬骸澳纤务R遠有歲寒三友圖。
所繪松竹梅。三友圖在內(nèi)府。
乾隆帝有題詩。”據(jù)此,足見宋代已把松、竹、梅作為歲寒三友了。
這一圖案花紋,明清以來的瓷器、衣料、家具、建筑等應(yīng)用較多。北京北海公園團城上承光殿東側(cè)有株油松,已有800多歲,當年乾隆皇帝見它濃蔭蔽日,遂封為“遮蔭侯”。
在北京市延慶縣的松山天然森林公園,共有十大風景點,“原始松樹林”是其中之一。林中有一棵“松樹王”,直徑有76厘米,已經(jīng)活了500多年。
在內(nèi)蒙鄂爾多斯高原東緣、黃河西岸的黃土丘陵溝塹 區(qū),生長著一株年代久遠的古松,其體格魁偉,高達25米, 胸徑134厘米,冠幅14.5*16.4米,材積13.立方米,樹齡已近900歲,被人稱作“油松王”。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貴縣南山寺殿后洞峭壁上有一棵古松,樹齡已達3000多年,被認為是中國迄今發(fā)現(xiàn)的一棵最古老的松樹。
雖歷盡風雨寒暑,但一直蒼勁挺拔,繁茂蔥郁。在崖上刻有“不老松”三字,游人前往參觀,常與古松合影,把它作為長壽的象征。
古人畫松多以松石點綴山水,在唐代的山水畫中已形成了一種風氣,并出現(xiàn)了很多著名的松石山水畫家,他們把松石作為山水的一部分,刻意加工,使畫面呈現(xiàn)出“妙之至極”的韻致。唐代張璪寫松,很能用筆法,“常以手握雙管,一時齊下,一為生枝,一為枯枝,氣傲煙霞,勢凌風雨,槎牙之形,鱗皴之狀,隨意縱橫,應(yīng)手間出,生枝則潤含春澤,枯枝則慘同秋色?!?/p>
而張璪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更是被歷代的藝術(shù)家所服膺,成為中國畫論中的千古玉律。五代后梁的荊浩隱居于太行山的“洪谷”,一面“耕而食之”,一面深入觀察大自然,那“翔鱗乘空”、“欲附云漢”的古松,使他倍感驚訝,“攜筆復(fù)就寫之,凡數(shù)萬本,方如其真?!?/p>
北宋的李成、郭熙,宋代的李唐、馬遠,元代的王蒙,清代的弘仁、石濤、梅清等,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畫家,由于審美情趣的不同,松的畫法自然呈現(xiàn)出各異的形態(tài)。唐以前的畫家追求精心描繪理想的真實境界,注重真實物象的再現(xiàn)。
而五代以后,畫家們則不但能師法造化,更能中得心源,將生活的感受和松的自然變化相結(jié)合,賦予松以人的品格和風骨,使作品的意境、寓意更豐富、更深刻、更具個性化。古代畫家經(jīng)過長期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總結(jié)出一整套極完整且系統(tǒng)化的畫學(xué)理論,也形成了一個極富特色的藝術(shù)程式,它體系完備而又極其靈活多變,反映出畫家對大自然敏銳的理解、對藝術(shù)深刻的體會。
松的畫法與國畫中山石、人物、花卉等一樣式樣豐。
描寫“松樹”的詩句有:1.松樹千年終是朽,槿花一日自為榮。
2.偶來松樹下,高枕石頭眠。3.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
4.何不種松樹,使之搖清風。秦時已曾種,憔悴種不供。
5.為愛松聲聽不足,每逢松樹遂忘還。 1.松樹,松科(Pinaceae)松屬植物的通稱,常綠樹。
絕大多數(shù)是高大喬木。高20~50米,最高可達75米(美國的糖松P.lambertiana)。
松樹具有很強的抗旱性,耐陰性差。極少數(shù)為灌木狀,如偃松(P.pumila)和地盤松(P.yunnanensis)。
北半球森林的重要構(gòu)成成分,人工造林的重要樹種,也是很有價值的觀賞樹種。2.按照結(jié)構(gòu)特征和材性,一般將松樹分為軟木松和硬木松。
軟木松(即單維管束亞屬)比較輕軟,紋理均勻,強度小,加工容易,早材至晚材漸變,少翅裂。硬木松(即雙維管束亞屬)比較重硬,紋理不均勻,強度較大,加工較難,早材至晚材急變,松脂含量高。
但屬于軟木松中的海南五針松和華南五針松在強度和容重上接近于硬木松。松樹木材可供建筑、電桿、枕木、礦柱、橋梁、農(nóng)具、器具、家具等多種用途。
各種松木的纖維素含量約為50~60%,木質(zhì)素為25~30%,為制漿造紙工業(yè)重要的原料之一。3.以上詩詞全文如下:(1)“松樹千年終是朽,槿花一日自為榮。”
出自唐代·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泰山不要欺毫末,顏子無心羨老彭。松樹千年終是朽,槿花一日自為榮。
何須戀世常憂死,亦莫嫌身漫厭生。生去死來都是幻,幻人哀樂系何情。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2)“偶來松樹下,高枕石頭眠?!?/p>
出自唐代·太上隱者《答人》:偶來松樹下,高枕石頭眠。山中無歷日,寒盡不知年。
太上隱者,唐代的隱士,隱居于終南山,自稱太上隱者,生平不詳。(3)“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
出自唐代·王維《山居即事》: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
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渡頭煙火起,處處采菱歸。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xùn)|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4)“何不種松樹,使之搖清風。
秦時已曾種,憔悴種不供。 ”出自唐代·元稹《松樹》:華山高幢幢,上有高高松。
株株遙各各,葉葉相重重。 槐樹夾道植,枝葉俱冥蒙。
既無貞直干,復(fù)有罥掛蟲。 何不種松樹,使之搖清風。
秦時已曾種,憔悴種不供。 可憐孤松意,不與槐樹同。
閑在高山頂,樛盤虬與龍。 屈為大廈棟,庇蔭侯與公。
不肯作行伍,俱在塵土中。元?。?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歷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別字威明,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
(5)“為愛松聲聽不足,每逢松樹遂忘還。 ”出自唐代·皎然《戲題松樹》:為愛松聲聽不足,每逢松樹遂忘還。
翛然此外更何事,笑向閑云似我閑。僧皎然(730-799),俗姓謝,字清晝,湖州(浙江吳興)人,是中國山水詩創(chuàng)始人謝靈運的十世孫,唐代著名詩人、茶僧,吳興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學(xué)、佛學(xué)、茶學(xué)等方面頗有造詣。
參考資料互動百科:/wiki/%E6%9D%BE%E6%A0%91。
贊美松樹的詩: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李白《贈書侍御黃裳》:"愿君學(xué)長松,慎勿作桃李."
三國人劉楨《贈從弟》:“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偶來松樹下,高枕石頭眠;山中無盡日,寒盡不知年。
人生不得為松樹,卻遇秦封作大夫
松樹千年朽,槿花一日歇。 畢竟共虛空,何須夸歲月。
松樹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白
金換得青松樹,君既先栽我不栽。
幸有西風易憑仗,夜深偷送好聲來。
秋宵辭
年代:【宋】 作者:【白玉蟾】 體裁:【樂府】 類別:【】
眇哉青松梢,高高九千尺。
兩班森道傍,暮起凄黯色。
嗟彼昂藏姿,山林端可惜。
浩然呼西風,夜深鳴蕭瑟。
此意偶相似,嘆息復(fù)嘆息。
青松一首送楊侍郎丈赴闕
年代:【宋】 作者:【度正】 體裁:【】 類別:【】
東山種青松,西山種榿木。
三年已成林,十載盤空谷。
榿成供烹爨,松成架巨屋。
所用各兩涂,成功異遲速。
早作起攬袂,庖人已炊玉。
盈車載束薪,軋軋鳴車轂。
萬家爭欲買,須臾無一束。
樵夫喜易售,不知山已禿。
朝夕手不停,采采嘗不足。
人情貴適用,那復(fù)問榮辱。
落落青松子,歲寒抱孤獨。
大可充棟梁,小亦宜桁福。
奈何人不顧,偃蹇傲芻牧。
牽補芘風雨,無復(fù)思營筑。
有如命召公,往欲尋洛卜。
首當開明堂,號令于此肅。
明堂禮有制,伻圖載簡牘。
殷人崇以三,周制加其六。
廣袤度尤嚴,所冀容群服。
奉璋列左右,天顏中穆穆。
規(guī)恢既宏遠,制作難逼促。
當資合抱干,一柱扶天軸。
切勿用小材,小材必傾覆。
操斤走宇內(nèi),濯濯無遺育。
堅剛老不枯,允哉東山麓。
殷勤謝匠氏,所望一留目。
勿謂道里遠,登載容萬犢。
君王顧之嘆,巨用必收錄。
修竹操亦奇,謹毋遺修竹。
描寫青松的詩句: 《贈閭丘宿松》 作者: 李白 阮籍為太守,乘驢上東平。
剖竹十日間,一朝風化清。 偶來拂衣去,誰測主人情。
夫子理宿松,浮云知古城。 掃地物莽然,秋來百草生。
飛鳥還舊巢,遷人返躬耕。 何慚宓子賤,不減陶淵明。
吾知千載后,卻掩二賢名。 《憑韋少府班覓松樹子》 作者: 杜甫 落落出群非櫸柳,青青不朽豈楊梅。
欲存老蓋千年意,為覓霜根數(shù)寸栽。 《題流溝寺古松》 作者: 白居易 煙葉蔥蘢蒼麈尾,霜皮剝落紫龍鱗。
欲知松老看塵壁,死卻題詩幾許人。 《題遺愛寺前溪松》 作者: 白居易 偃亞長松樹,侵臨小石溪。
靜將流水對,高共遠峰齊。 翠蓋煙籠密,花幢雪壓低。
與僧清影坐,借鶴穩(wěn)枝棲。 筆寫形難似,琴偷韻易迷。
暑天風槭槭,晴夜露凄凄。 獨契依為舍,閑行繞作蹊。
棟梁君莫采,留著伴幽棲。 《庭松》 作者: 白居易 堂下何所有,十松當我階。
亂立無行次,高下亦不齊。 高者三丈長,下者十尺低。
有如野生物,不知何人栽。 接以青瓦屋,承之白沙臺。
朝昏有風月,燥濕無塵泥。 疏韻秋槭槭,涼陰夏凄凄。
春深微雨夕,滿葉珠蓑蓑。 歲暮大雪天,壓枝玉皚皚。
四時各有趣,萬木非其儕。 去年買此宅,多為人所咍。
一家二十口,移轉(zhuǎn)就松來。 移來有何得,但得煩襟開。
即此是益友,豈必交賢才。 顧我猶俗士,冠帶走塵埃。
未稱為松主,時時一愧懷。 《禁中春松》 作者: 陸贄 陰陰清禁里,蒼翠滿春松。
雨露恩偏近,陽和色更濃。 高枝分曉日,虛吹雜宵鐘。
香助爐煙遠,形疑蓋影重。 愿符千載壽,不羨五株封。
倘得回天眷,全勝老碧峰。 《品松》 作者: 孟郊 追悲謝靈運,不得殊常封。
縱然孔與顏,亦莫及此松。 此松天格高,聳異千萬重。
抓拏巨靈手,擘裂少室峰。 擘裂風雨獰,抓拏指爪傭。
道入難抱心,學(xué)生易墮蹤。 時時數(shù)點仙,裊裊一線龍。
霏微嵐浪際,游戲顥興濃。 品松徒高高,雌鳴詎嗈嗈。
賞異尚可貴,賞潛誰能容。 名華非典實,翦棄徒纖茸。
刻削大雅文,所以不敢慵。
贊美松樹的詩: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李白《贈書侍御黃裳》:"愿君學(xué)長松,慎勿作桃李." 三國人劉楨《贈從弟》:“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p>
偶來松樹下,高枕石頭眠;山中無盡日,寒盡不知年。 人生不得為松樹,卻遇秦封作大夫 松樹千年朽,槿花一日歇。
畢竟共虛空,何須夸歲月。 松樹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白金換得青松樹,君既先栽我不栽。
幸有西風易憑仗,夜深偷送好聲來。 秋宵辭 年代:【宋】 作者:【白玉蟾】 體裁:【樂府】 類別:【】 眇哉青松梢,高高九千尺。
兩班森道傍,暮起凄黯色。 嗟彼昂藏姿,山林端可惜。
浩然呼西風,夜深鳴蕭瑟。 此意偶相似,嘆息復(fù)嘆息。
青松一首送楊侍郎丈赴闕 年代:【宋】 作者:【度正】 體裁:【】 類別:【】 東山種青松,西山種榿木。 三年已成林,十載盤空谷。
榿成供烹爨,松成架巨屋。 所用各兩涂,成功異遲速。
早作起攬袂,庖人已炊玉。 盈車載束薪,軋軋鳴車轂。
萬家爭欲買,須臾無一束。 樵夫喜易售,不知山已禿。
朝夕手不停,采采嘗不足。 人情貴適用,那復(fù)問榮辱。
落落青松子,歲寒抱孤獨。 大可充棟梁,小亦宜桁福。
奈何人不顧,偃蹇傲芻牧。 牽補芘風雨,無復(fù)思營筑。
有如命召公,往欲尋洛卜。 首當開明堂,號令于此肅。
明堂禮有制,伻圖載簡牘。 殷人崇以三,周制加其六。
廣袤度尤嚴,所冀容群服。 奉璋列左右,天顏中穆穆。
規(guī)恢既宏遠,制作難逼促。 當資合抱干,一柱扶天軸。
切勿用小材,小材必傾覆。 操斤走宇內(nèi),濯濯無遺育。
堅剛老不枯,允哉東山麓。 殷勤謝匠氏,所望一留目。
勿謂道里遠,登載容萬犢。 君王顧之嘆,巨用必收錄。
修竹操亦奇,謹毋遺修竹。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2.86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