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尋南溪常道士》——唐代詩人 劉長卿
禪意渺何著,啾啾階下蛩?!兜牢嵘健贰宕娙?譚嗣同
知君素有棲禪意,歲晏蓬門遲爾開?!稇浌噬劫浰究帐铩贰拼娙?李端
禪意歸心急,山深定易安?!端唾澛蓭煔w嵩山(一作無可詩)》——唐代詩人清 江
禪意法乘俱莫問,且談舊事更依依。《蛇山》——宋代詩人 仇遠(yuǎn)
詞語出處:
出自(唐) 劉長卿《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詩:"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詩人簡介:
劉長卿(約726 - 約786),字文房,漢族,宣城(今屬安徽)人,唐代詩人。后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唐玄宗天寶年間進(jìn)士。肅宗至德中官監(jiān)察御史,后為長洲縣尉,因事下獄,貶南巴尉。代宗大歷中任轉(zhuǎn)運(yùn)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zhuǎn)運(yùn)留后,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劉長卿生卒年未確論,各名家說法相差甚遠(yuǎn),爭議十分激烈,一般認(rèn)為生于公元709-725年間,逝于786-790年年間。劉長卿工于詩,長于五言,自稱"五言長城"?!厄}壇秘語》有謂:劉長卿最得騷人之興,專主情景,劉長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選中國全日制學(xué)校教材 。
評價影響: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劉長卿)工詩,長于五言,自稱"五言長城"。
《唐詩大辭典.修訂本》:劉長卿年輩與杜甫相若,早年工詩,然以詩名家,則在肅、代以后。與錢起并稱錢劉,為大歷詩風(fēng)之主要代表。平生致力于近體,尤工五律,自稱"五言長城",時人許之。詩中多身世之嘆,于國計民瘼,亦時有涉及。其詩詞旨朗雋,情韻相生。故方回云:"長卿詩細(xì)淡而不顯煥,觀者當(dāng)緩緩味之。"(《瀛奎律髓》卷四二)方東樹云:"文房詩多興在象外,專以此求之,則成句皆有余味不盡之妙矣。"(《昭昧詹言》卷一八)唐人評長卿詩,尚多微辭。如高仲武云:"(劉)詩體雖不新奇,甚能鏈飾。大抵十首已上,語意稍同,于落句尤甚,思銳才窄也。"(《中興間氣集》)其后則評價日高。陳繹曾至謂:"劉長卿最得騷人之興,專主情景。"(《唐音癸簽》卷七引《吟譜》)王士禛則云:"七律宜讀王右丞、李東川。尤宜熟玩劉文房諸作。"(見何世璂《然鐙記聞》)。
1.《觀潮》
宋代:蘇軾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2.《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代:楊萬里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過一山攔。
3.《贈藥山高僧惟儼二首》
唐代:李翱
練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jīng)。
我來問道無馀說,云在青霄水在瓶。
選得幽居愜野情,終年無送亦無迎。
有時直上孤峰頂,月下披云嘯一聲。
4.《白云泉》
唐代: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無心水自閑。
何必奔沖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
5.《過感化寺曇興上人山院》
唐代:王維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頭。催客聞山響,歸房逐水流。
野花叢發(fā)好,谷鳥一聲幽。夜坐空林寂,松風(fēng)直似秋。
6.《書事》
唐代:王維
輕陰閣小雨,深院晝慵開。
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
7.《終南別業(yè) / 初至山中 / 入山寄城中故人》
唐代: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dú)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8.《游鍾山》
宋 代:王安石
終日看山不厭山,買山終待老山間。
山花落盡山長在,山水空流山自閑。
9.《山中寄諸弟妹》
唐代:王維
山中多法侶,禪誦自為群。
城郭遙相望,唯應(yīng)見白云。
10.《竹里館》
唐代:王維
獨(dú)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1、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
錢起·唐《與趙莒茶宴》譯文:翠竹下之下舉行茶宴,一道飲紫筍茶,并一致認(rèn)為茶的味道比流霞仙酒還好。俗念雖全消,茶興卻更濃,直到夕陽西下才盡興而散。
2、酒闌更喜團(tuán)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李清照·宋《鷓鴣天·寒日蕭蕭上瑣窗》譯文:酒后更喜歡品嘗團(tuán)茶的濃釅苦味,夢中醒來特別適宜嗅聞瑞腦那沁人心脾的余香。
3、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白居易·唐《山泉煎茶有懷》譯文:手端著一碗茶無需什么理由,只是就這份情感寄予愛茶之人。
4、莫嗔焙茶煙暗,卻喜曬谷天晴。張繼·唐《山家》譯文:全家正忙著趁晴焙茶、曬谷。
屋子里因為焙茶燒柴充滿煙霧,屋外曬場上的谷子又時時需要翻曬。5、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甌香篆小簾櫳。
辛棄疾·宋《定風(fēng)波·暮春漫興》譯文:年老的時候,春天來了,覺得毫無興味,就像因喝酒過量而感到難受一樣。而今只能在自己的小房子里燒一盤香,喝上幾杯茶來消磨時光。
1、《禪詩一:找到自我》
唐·無盡藏
終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云。
歸來偶把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譯文:一個人光是東南西北地向外追求,哪里會找到自己呢?自己是在我們心中,找到了自己,就找到了本性。能把自己找到,認(rèn)識了自己,這是很不容易的。而世間上的人,又往往不識自己,愚昧、苦惱,多么可憐!
2、《禪詩二:擺脫迷惑》
唐·鳥窠
來時無跡去無蹤,去與來時事一同。
何須更問浮生事,只此浮生在夢中。
譯文:人從生到死,都無法擺脫迷惑。如果不能看破,生命中充滿了迷惑,那么人就只能陷入迷中,一再沉淪,到最后一無所得。
3、《禪詩三:聚散隨緣》
唐·龍牙
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
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譯文:花的朝開暮謝是無常,人的有生有死也是無常。世間上沒有不變的東西,沒有獨(dú)存的東西,一切都要仰賴因緣才能存在。所謂“緣聚則成,緣散則滅”,要彼此珍惜。
4、《禪詩五: 自在灑脫》
宋·此庵守凈
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歸洞本無心。
人生若得如云水,鐵樹開花遍界春。
譯文:灑脫自在的生活,就是禪者的生活。順應(yīng)自己的本性,何必刻意追逐名利?世間一切言語行為,都不過是心靈投射出來的影子。人生是短暫的,舍棄身外之物,舍棄功名利祿。方可活得灑脫,活得精彩,活得自在。
5、《禪詩六:去留人生》
明·憨山德清
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fēng)又見菊花黃。
榮華總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
譯文:一年有春夏秋冬的更替,心念有生住異滅的起伏,人有生老病死的輪回。實在沒有什么值得我們執(zhí)著留戀。不要只知忙眼前短暫的榮華富貴,還要忙于我們綿長的未來。一個生命的出現(xiàn),總要給世界留一個紀(jì)念。
1.你若比別人強(qiáng)一點。別人會嫉妒你。你若比別人強(qiáng)很多,那么別人就會敬佩你。
2.一個思想即使是假的,也可以影響我們,只要我們相信它是真的。
3.最積極和充實的人生,是不斷努力把句號變?yōu)槎禾?/p>
4.做人至要緊姿勢好看,如果惡形惡狀地追求一件事,
那麼,贏了也等於輸了.
5.受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quán)力—尼采
1、每一個成功者都有一個開始。勇于開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世界會向那些有目標(biāo)和遠(yuǎn)見的人讓路(馮兩努——香港著名推銷商)
3、造物之前,必先造人。
4、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jié)網(wǎng)。
5、若不給自己設(shè)限,則人生中就沒有限制你發(fā)揮的藩籬。
6、賺錢之道很多,但是找不到賺錢的種子,便成不了事業(yè)家。
7、蟻穴雖小,潰之千里。
8、最有效的資本是我們的信譽(yù),它24小時不停為我們工作。
9、絆腳石乃是進(jìn)身之階。
10、銷售世界上第一號的產(chǎn)品——不是汽車,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銷給別人之前,你必須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銷給自己。
11、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腳踏實地地邁一步。
12、積極思考造成積極人生,消極思考造成消極人生。
13、人之所以有一張嘴,而有兩只耳朵,原因是聽的要比說的多一倍。
14、別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須先由小河川開始。
15、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guān)終歸楚;苦心人,天不負(fù);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16、你的臉是為了呈現(xiàn)上帝賜給人類最貴重的禮物——微笑,一定要成為你工作最大的資產(chǎn)。
17、以誠感人者,人亦誠而應(yīng)。
18、世上并沒有用來鼓勵工作努力的賞賜,所有的賞賜都只是被用來獎勵工作成果的。
19、即使是不成熟的嘗試,也勝于胎死腹中的策略。
20、積極的人在每一次憂患中都看到一個機(jī)會,而消極的人則在每個機(jī)會都看到某種憂患。
21、出門走好路,出口說好話,出手做好事。
22、旁觀者的姓名永遠(yuǎn)爬不到比賽的計分板上。
23、上帝助自助者。
24、怠惰是貧窮的制造廠。
25、莫找借口失敗,只找理由成功。(不為失敗找理由,要為成功找方法)
26、如果我們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須種植更多的玫瑰樹。
27、偉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與別人共處逆境時,別人失去了信心,他卻下決心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biāo)。
28、世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唐代詩人戴叔倫在《送虞上人游方》:“律義通外學(xué),詩思入禪關(guān);煙景隨緣到,風(fēng)姿與道閑?!?/p>
柳宗元的《江雪》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dú)釣寒江雪?!?/p>
這首膾灸人口的絕句,如只以寫景詩欣賞,亦無不可;但因詩中的意境與禪宗悟道的境界契合,從禪詩的角度欣賞就更有禪味。漁翁(亦代表作者自己)獨(dú)自垂釣于寒江之上,周圍一片白茫茫,他那種與天地融為一體,渾然無別,澄澈透底的心境,不正是禪者找到歸宿、找到本心、發(fā)現(xiàn)自性的禪境嗎?
唐代皎然《聞鐘》詩:“古寺寒山上,遠(yuǎn)鐘揚(yáng)好風(fēng)。聲余月松動,響盡霜天空。永夜一禪子,冷然心境中。”詩僧用古寺、寒山、松月、霜天、鐘聲,構(gòu)造出一種寂靜清幽的環(huán)境,以“禪子”的主觀“心境”排除了物境,寫出禪僧進(jìn)入禪境的神妙狀態(tài)。因此,我們說“意境”是禪詩詩味的靈魂。一首好的禪詩,即使沒有“佛”“禪”的字眼,但它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禪境,同樣會給人以心靈的震撼和美的享受。
五代貫休《野居偶作》:“高淡清虛即是家,何須須占好煙霞?無心于道道自得,有意向人人轉(zhuǎn)賒。風(fēng)觸好花文錦落,砌橫流水玉琴斜。但令如此還如此,誰羨前程未可涯?”又如宋代靈澄《山居》詩:“因師問我西來意,我話山居不計年。草鞋只載三個耳,麻衣曾補(bǔ)兩番肩。東庵每見西庵雪,下澗常流上澗泉。半夜白云消散后,一輪明月到窗前。”由于詩人心理上的淡泊,所以他體驗到的環(huán)境,是清新而又寧靜的,所過的生活是瀟灑自如的。這就是禪詩所表達(dá)的清新淡泊的情趣——禪詩的詩味之所在。
1盧仝,自號玉川子,愛茶成癖,被后人尊為茶中亞圣,他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即《飲茶歌》是他在品嘗友人諫議大夫孟簡所贈新茶之后的即興之作,是一首著名的詠茶的七言古詩: 日高丈五睡正濃,軍將打門驚周公。
口云諫議送書信,白絹斜封三道印。 開緘宛見諫議面,手閱月團(tuán)三百片。
聞道新年入山里,蟄蟲驚動春風(fēng)起。 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
仁風(fēng)暗結(jié)珠蓓蕾,先春抽出黃金芽。 摘鮮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門反關(guān)無俗客,紗帽籠頭自煎吃。 碧云引風(fēng)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fā)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也,唯覺兩腋習(xí)習(xí)清風(fēng)生。 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fēng)欲歸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風(fēng)雨。 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墮在顛崖受辛苦。
便為諫議問蒼生,到頭還得蘇息否?(月團(tuán)喻指茶餅) 該詩又稱《七碗茶詩》。它以神逸的筆墨,描寫了飲茶的好處,為世人稱奇。
詩中描述詩人關(guān)閉柴門,獨(dú)自煎茶品嘗,茶湯明亮清澈,精華浮于碗面。碧云般的熱氣裊裊而上,吹也吹不散。
詩人剛飲一碗,便覺喉舌生潤,干渴頓解; 兩碗下肚,胸中孤寂消失; 三碗之后,精神倍增,滿腹文字油然而生; 四碗飲后,身上汗水漫漫冒出;平生不快樂的事情,隨著毛孔散發(fā)出去了; 喝了第五碗,渾身都感到輕松、舒服; 第六碗喝下去,仿佛進(jìn)入了仙境; 第七碗可不能再喝了,這時只覺兩膠 生出習(xí)習(xí)清風(fēng),飄飄然,悠悠地飛上了青天,“蓬萊山,在何處?”詩人要乘此清風(fēng)而去! 優(yōu)美的詩句,高雅的立意,深受歷代文人的喜愛。 詩人把茶餅比喻為月,于是后代詩作反復(fù)摹擬其意。
如蘇武的“獨(dú)攜天上小團(tuán)月,來試人間第二泉?!薄懊髟聛硗队翊ㄗ樱屣L(fēng)吹破武林春?!?/p>
特別是“唯有兩 習(xí)習(xí)清風(fēng)生”一句,文人尤愛引用,梅堯臣“亦欲清風(fēng)生兩 ,以教吹去月輪旁?!北R仝的號玉川子,也因而為人們津津樂道。
陳繼儒“山中日月試新泉,君合前身老玉川?!?《七碗茶詩》在描繪飲茶好處之時,同時對帝王們憑借顯赫權(quán)勢為所欲為的驕橫也作了巧妙的諷刺:“天子欲嘗陽羨茶,百草不放先開花”,既把貢茶采制的季節(jié)(在百花開放之前采摘)烘托顯示出來,又把帝王凌駕一切的囂張之勢暗示出來。
2齊已的《詠茶十二韻》是一首優(yōu)美五言排律。 百草讓為靈,功先百草成。
甘傳天下口,貴占火前名。 出處春無雁,收時谷有鶯。
封題從澤國,貢獻(xiàn)入秦京。 嗅覺精新極,嘗知骨自輕。
研通天柱響,摘繞蜀山明。 賦客秋吟起,禪師晝臥驚。
角開香滿室,爐動綠凝鐺。 晚憶涼泉對,閑思異果平。
松黃干旋泛,云母滑隨傾。 頗貴高人寄,尤宜別柜盛。
曾尋修事法,妙盡陸先生. 齊己名德生,姓胡氏,潭之益陽人,出家大溈山同慶寺,復(fù)棲衡岳東林,自號衡岳沙門。 這首五言排律的茶詩共有十二聯(lián)。
前二聯(lián)首先介紹了百草之靈的茶所具有的品性,后十聯(lián)分別描繪了茶的生長、采摘、入貢、功效、烹煮、寄贈等一系列茶事,語言上的對仗堪稱一絕,除首尾二聯(lián)外,每聯(lián)上下兩句都對仗工整,極顯語言的優(yōu)美整飭。 3唐朝詩人元稹的寶塔詩《一字至七字茶詩》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zhuǎn)曲塵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后豈堪夸。
這是一道饒有趣味的詩,在描寫上,有動人的芬芳:香葉,有楚楚的形態(tài):嫩芽,曲塵花,還有生動的色彩:“碾雕白玉,羅織紅紗。銚煎黃蕊色”;飲茶之時,應(yīng)是夜后陪明月,晨前對朝霞,真是如神仙般的生活,可謂“睡起有茶飴有飯,行看流水坐看云”(《癡絕翁》);而茶可洗盡古今人不倦,又是何等的妙用啊。
4關(guān)于采茶的,我們來看唐朝劉禹錫的《西山蘭若試茶歌》(節(jié)選): 山僧后檐茶數(shù)從,春來映竹抽新茸。 宛然為客振衣起,自傍芳叢摘鷹嘴。
暮春時節(jié)的清晨,那時山上晨氣清稀,露香猶在,在山寺后的綠茶叢中采摘形如鷹嘴的嫩芽,讓人感受到的是幻術(shù)般的露的芬芳和風(fēng)雅發(fā)生。 煮茶、煎茶需要潔凈的茶具, 5“素瓷傳靜夜,芳?xì)鉂M閑軒”(唐·陸士修《五言月夜啜茶聯(lián)句》), 6“巧剜明月染春水,輕旋薄冰盛綠云”(唐·徐夤《茶盞》); 講究用輕清之水煎茶,用泉水、江水,甚至用松上雪、梅花蕊上雪,清高鶚在《茶》中就曾寫道:7“瓦銚煮春雪,淡香生古瓷。
晴窗分乳后(分乳即泡茶),寒夜客來時”;更需水沸適度: 8“時看蟹目濺,乍見魚鱗起。聲疑松帶雨,餑恐生煙翠”(唐·皮日休《煮茶》),因此煮茶的過程是別具情趣的, 其中宋代蘇軾的那首9《汲江煎茶》,刻畫情景細(xì)致入微,又兼?zhèn)魃駥懸?,頗有獨(dú)到處: 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
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處腳,松風(fēng)忽作瀉時聲。
枯腸未晚禁三碗,生聽荒城長短更。 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是這樣一幅畫面:一個凄冷的夜晚,詩人獨(dú)自到江邊汲水,江畔寂寥無人,正是“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的景象。
踩在釣石上,用瓢舀水,月影隨入;小杓。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fèi)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16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