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山中晨景”的詩句有
1.《寒夜歌》
年代: 宋 作者: 陸游
陸子七十猶窮人,空山度此冰雪晨。
既不能挺長劍以抉九天之云,又不能持斗魁以回萬物之春,食不足以活妻子,化不足以行鄉(xiāng)鄰。
忍饑讀書忽白首,行歌拾穗將終身。
論事憤叱目若炬,望古踴躍心生塵。
三萬里之黃河入東海,五千仞之太華磨蒼旻。
坐令此地沒胡虜,兩京宮闕悲荊榛。
誰施赤手驅(qū)蛇龍?誰恢天綱致鳳麟?君看煌煌藝祖業(yè),志士豈得空酸辛!
2.《登翅頭山題儼公石壁》
年代: 唐 作者: 包融
晨登翅頭山,山曛黃霧起。
卻瞻迷向背,直下失城市。
暾日銜東郊,朝光生邑里。
掃除諸煙氛,照出眾樓雉。
青為洞庭山,白是太湖水。
蒼茫遠(yuǎn)郊樹,倏忽不相似。
萬象以區(qū)別,森然共盈幾。
坐令開心胸,漸覺落塵滓。
北巖千余仞,結(jié)廬誰家子?
愿陪中峰游,朝暮白云里。
3.《山中雪后》
年代: 清 作者: 鄭燮
晨起開門雪滿山,雪睛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閑。
4.《題睦州烏龍山禪居》
年代: 唐 作者: 方干
曙后月華猶冷濕,自知坐臥逼天宮。晨雞未暇鳴山底,
早日先來照屋東。人世驅(qū)馳方丈內(nèi),海波搖動一杯中。
伴師長住應(yīng)難住,歸去仍須入俗籠。
5.《峴山送崔子向之宣州謁裴使君》
年代: 唐 作者: 皎然
楚思入詩清,晨登峴山情。秋天水西寺,古木宛陵城。
琴匣應(yīng)將往,書車亦共行。吾知江太守,一顧重君名。
描寫“山中晨景”的詩句有 1.《寒夜歌》 年代: 宋 作者: 陸游 陸子七十猶窮人,空山度此冰雪晨。
既不能挺長劍以抉九天之云,又不能持斗魁以回萬物之春,食不足以活妻子,化不足以行鄉(xiāng)鄰。忍饑讀書忽白首,行歌拾穗將終身。
論事憤叱目若炬,望古踴躍心生塵。三萬里之黃河入東海,五千仞之太華磨蒼旻。
坐令此地沒胡虜,兩京宮闕悲荊榛。誰施赤手驅(qū)蛇龍?誰恢天綱致鳳麟?君看煌煌藝祖業(yè),志士豈得空酸辛! 2.《登翅頭山題儼公石壁》 年代: 唐 作者: 包融 晨登翅頭山,山曛黃霧起。
卻瞻迷向背,直下失城市。暾日銜東郊,朝光生邑里。
掃除諸煙氛,照出眾樓雉。青為洞庭山,白是太湖水。
蒼茫遠(yuǎn)郊樹,倏忽不相似。萬象以區(qū)別,森然共盈幾。
坐令開心胸,漸覺落塵滓。北巖千余仞,結(jié)廬誰家子?愿陪中峰游,朝暮白云里。
3.《山中雪后》 年代: 清 作者: 鄭燮 晨起開門雪滿山,雪睛云淡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閑。
4.《題睦州烏龍山禪居》 年代: 唐 作者: 方干 曙后月華猶冷濕,自知坐臥逼天宮。晨雞未暇鳴山底,早日先來照屋東。
人世驅(qū)馳方丈內(nèi),海波搖動一杯中。伴師長住應(yīng)難住,歸去仍須入俗籠。
5.《峴山送崔子向之宣州謁裴使君》 年代: 唐 作者: 皎然 楚思入詩清,晨登峴山情。秋天水西寺,古木宛陵城。
琴匣應(yīng)將往,書車亦共行。吾知江太守,一顧重君名。
王維在隱居輞川時,曾創(chuàng)作了一批精美的山水詩。
他自編為《輞川集》,收入他和友人裴迪互相唱和的五言絕句各二十首,內(nèi)容主要是描寫輞川別業(yè)附近的風(fēng)景,抒發(fā)隱居生活的情趣。先看其中的《辛夷塢》:木末芙蓉花,山中發(fā)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寂靜的山澗里,辛夷花自開自落,自生自滅,不假外物,不關(guān)世事,也無人知曉。
這是一個遠(yuǎn)離塵囂的世界,也是詩人王維主客觀契合一體的獨特意境,簡直就是佛家空無寂滅觀念的象征境界。所以明代文論家胡應(yīng)麟說,此詩是“入禪”之作,“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p>
(《詩藪》內(nèi)編卷六)王維在這里所創(chuàng)造的意境,生于象外,是一種詩境與禪境的合一體,它具有極大的暗示性和極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能取得這種藝術(shù)成就,不能不說是得利于他對佛學(xué)的鉆研及佛教思想方式的熏陶。
王維被后人稱作“詩佛”。他早年即相信佛教。
母親崔氏持戒安禪三十余年。王維和弟弟王縉“俱奉佛,居常蔬食,不如葷血”(《舊唐書·王維傳》)。
王維于31歲時,妻亡不再娶,孤居一室,屏絕塵累,“迥無子孫”(《責(zé)躬薦弟表》)。他還撰有多篇有關(guān)佛教的詩文,對佛學(xué)有較高的造詣。
在唐代的佛教流派中,王維信仰的是禪宗,而且主要是信仰南宗禪。南宗禪是佛教思想與中國本土的儒道思想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它的那套隨緣任運的人生哲學(xué),為中國士大夫知識分子提供了最新的最完備的處世良方。
而南宗禪的某些修持方法,又和中國特色的詩歌創(chuàng)作有相通相似之處。宋代文論家嚴(yán)羽說:“大抵禪道惟在妙悟,詩道亦在妙悟”(《滄浪詩話》)。
妙悟即是對禪的識見力,也可表現(xiàn)為對藝術(shù)的感受力。詩和禪都需要敏銳的內(nèi)心體驗,都重啟示和象喻,都追求言外之意。
南宗禪講“頓悟”,常使用形象的表達方式傳法,特別強調(diào)直覺、暗示、感應(yīng)、聯(lián)想在體悟中的作用。王維參禪有得,自然對這種把握世界的方法深有體會。
他把自己對佛法的理解融匯到人生觀中,把宗教情感化為詩思,創(chuàng)造出一種“空”、“寂”、“閑”的詩的意境。禪宗崇尚山林勝景的風(fēng)格,也對王維自覺地親近山水,發(fā)掘山水的美學(xué)價值,具有引導(dǎo)和啟示作用。
王維在《竹里館》一詩中這樣描寫他的內(nèi)心體驗:獨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詩人獨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彈琴長嘯,無人知曉他的存在,只有明月來相伴。大自然最了解他內(nèi)心的孤獨,明月的清輝帶給他一種寂靜的快樂。
物我合一而物我兩忘,禪意與詩情水乳交融?!堵共瘛芬彩沁@樣的: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丈嚼锛澎o無人,只聽見深林里飄蕩著斷續(xù)的人聲,一縷夕陽透射在密林深處的青苔上,是那樣的恍惚而凄清。
這正是王維所追求的那種遠(yuǎn)離塵囂的空寂的境界,雖然孤獨,卻也蘊藉。清代王漁洋說,王維的這類小詩“字字入禪”,“妙諦微言,與世尊拈花,迦葉微笑,等無差別”(《蠶尾續(xù)文》)。
也就是說,王維的這類山水詩具有禪趣、禪悅、禪味,言有盡而意無窮,傳達出了禪的意蘊。自然,也就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對山水美景的獨特品味。
王維并不一定只到渺無人跡的所在去尋求禪意,他也把眼光射向茫茫大千世界,射向熱鬧的農(nóng)家生活: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農(nóng)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
——《新晴野望》一場春雨,洗滌塵垢,景象一新。農(nóng)事正忙,人和景物都沐浴在清新的空氣中。
“白水”二句把近景和遠(yuǎn)景組成有層次的畫面,水色明亮,峰巒碧翠,光和色的對比十分和諧。表面上,我們看不出這首詩的禪意。
實際上,那場春雨多象是佛家凈瓶傾下的圣水,把萬物洗滌得明凈空靈。只不過萬物把禪境和詩境融會得太妙了,他并沒有讓禪理壓倒詩趣。
當(dāng)然,我們關(guān)注的是那種對農(nóng)家生活的贊美之意,欣賞的是山水美的靈光,而不必孜孜求其禪理。王維是一位詩歌、音樂、繪畫、書法兼長的多才多藝的文化巨人。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說:“味摩詰(王維)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書摩詰藍田煙雨圖》)其言精辟,切中肯綮。
王維是唐代一位有成就的山水畫家。他用蕭疏清淡的水墨筆法作畫,創(chuàng)水墨山水,自成一家,被后人稱作山水畫南宗的開山祖。
他的繪畫強調(diào)寫意,追求神似,表達主觀情致,故“畫物多不問四時,如畫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蓮花同畫一景”,“難可以形器求也?!保ㄉ蚶ā秹粝P淡》引張彥遠(yuǎn)語)所以,王維又被稱為中國文人寫意畫之祖。
繪畫能得神似,也就有了詩的情韻和意趣,即畫中有詩。用這種繪畫思想去凝視自然山水,發(fā)為詠嘆,造境入詩,必然詩中有畫的神韻。
王維在繪畫、音樂、書法方面所具有的深厚藝術(shù)素養(yǎng),使他在詩歌創(chuàng)作時,比一般詩人更能精確地、細(xì)致地感受到和捕捉到自然界美妙的景色和神奇的音響以及大自然的千變?nèi)f化,并將之訴諸筆端。也更會用辭設(shè)色,注意詩歌音調(diào)的和諧。
詩中有畫的意境,詩中有音樂的流暢,詩中有書法的變化。這樣就無形中形成了他獨有的“詩中有畫”和“百囀流鶯,宮商迭奏”的詩歌藝術(shù)風(fēng)格。
我們在欣賞他的山水詩時,應(yīng)緊緊把握這個特色。王維善于概括地抒寫雄奇壯。
李德裕 【雪霽晨起】 雪覆寒溪竹,風(fēng)卷野田蓬。
四望無行跡,誰憐孤老翁。 許渾 【晨起西樓】 留情深處駐橫波,斂翠凝紅一曲歌。
明月下樓人未散,共愁三徑是天河。 趙嘏 【雜曲歌辭·昔昔鹽·倦寢聽晨雞】 去去邊城騎,愁眠掩夜閨。
披衣窺落月,拭淚待鳴雞。不憤連年別,那堪長夜啼。
功成應(yīng)自恨,早晚發(fā)遼西。 虞世南 【凌晨早朝】 萬瓦宵光曙,重檐夕霧收。
玉花停夜?fàn)T,金壺送曉籌。日暉青瑣殿,霞生結(jié)綺樓。
重門應(yīng)啟路,通籍引王侯。 張九齡 【立春日晨起對積雪】 忽對林亭雪,瑤華處處開。
今年迎氣始,昨夜伴春回。玉潤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東郊齋祭所,應(yīng)見五神來。 張九齡 【晨出郡舍林下】 晨興步北林,蕭散一開襟。
復(fù)見林上月,娟娟猶未沉。片云自孤遠(yuǎn),叢筱亦清深。
無事由來貴,方知物外心。 王勃 【散關(guān)晨度】 關(guān)山凌旦開,石路無塵埃。
白馬高譚去,青牛真氣來。重門臨巨壑,連棟起崇隈。
即今揚策度,非是棄繻回。 駱賓王 【秋晨同淄川毛司馬秋九詠·秋風(fēng)】 紫陌炎氛歇,青蘋晚吹浮。
亂竹搖疏影,縈池織細(xì)流。飄香曳舞袖,帶粉泛妝樓。
不分君恩絕,紈扇曲中秋。 駱賓王 【秋晨同淄川毛司馬秋九詠·秋云】 南陸銅渾改,西郊玉葉輕。
泛斗瑤光動,臨陽瑞色明。蓋陰連鳳闕,陣影翼龍城。
詎知時不遇,空傷流滯情。 駱賓王 【秋晨同淄川毛司馬秋九詠·秋蟬】 九秋行已暮,一枝聊暫安。
隱榆非諫楚,噪柳異悲潘。分形妝薄鬢,鏤影飾危冠。
自憐疏影斷,寒林夕吹寒。 駱賓王 【秋晨同淄川毛司馬秋九詠·秋露】 玉關(guān)寒氣早,金塘秋色歸。
泛掌光逾凈,添荷滴尚微。變霜凝曉液,承月委圓輝。
別有吳臺上,應(yīng)濕楚臣衣。 駱賓王 【秋晨同淄川毛司馬秋九詠·秋月】 云披玉繩凈,月滿鏡輪圓。
裛露珠暉冷,凌霜桂影寒。漏彩含疏薄,浮光漾急瀾。
西園徒自賞,南飛終未安。 駱賓王 【秋晨同淄川毛司馬秋九詠·秋水】 貝闕寒流徹,玉輪秋浪清。
圖云錦色凈,寫月練花明。泛曲鹍弦動,隨軒鳳轄驚。
唯當(dāng)御溝上,凄斷送歸情。 駱賓王 【秋晨同淄川毛司馬秋九詠·秋螢】 玉虬分靜夜,金螢照晚涼。
含輝疑泛月,帶火怯凌霜。散彩縈虛牖,飄花繞洞房。
下帷如不倦,當(dāng)解惜馀光。 駱賓王 【秋晨同淄川毛司馬秋九詠·秋菊】 擢秀三秋晚,開芳十步中。
分黃俱笑日,含翠共搖風(fēng)。碎影涵流動,浮香隔岸通。
金翹徒可泛,玉斝竟誰同。 駱賓王 【秋晨同淄川毛司馬秋九詠·秋雁】 聯(lián)翩辭海曲,遙曳指江干。
陣去金河冷,書歸玉塞寒。帶月凌空易,迷煙逗浦難。
何當(dāng)同顧影,刷羽泛清瀾。 杜甫 【晨雨】 小雨晨光內(nèi),初來葉上聞。
霧交才灑地,風(fēng)逆旋隨云。暫起柴荊色,輕沾鳥獸群。
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 羊士諤 【南池晨望】 起來林上月,瀟灑故人情。
鈴閣人何事,蓮塘?xí)元毿?。衣沾竹露爽,茶對石泉清?/p>
鼓吹前賢薄,群蛙試一鳴。 楊巨源 【端午日伏蒙內(nèi)侍賜晨服】 彩縷纖仍麗,凌風(fēng)卷復(fù)開。
方應(yīng)五日至,應(yīng)自九天來。在笥清光發(fā),當(dāng)軒暑氣回。
遙知及時節(jié),刀尺火云催。 歐陽詹 【晨裝行】 村店月西出,山林鵯鵊聲。
旅燈徹夜席,束囊事晨征。寂寂人尚眠,悠悠天未明。
豈無偃息心,所務(wù)前有程。 劉禹錫 【冬日晨興寄樂天】 庭樹曉禽動,郡樓殘點聲。
燈挑紅燼落,酒暖白光生。發(fā)少嫌梳利,顏衰恨鏡明。
獨吟誰應(yīng)和,須寄洛陽城。 白居易 【和夢得冬日晨興】 漏傳初五點,雞報第三聲。
帳下從容起,窗間曨昒明。照書燈未滅,暖酒火重生。
理曲弦歌動,先聞唱渭城。 李德裕 【晨起見雪憶山居】 忽憶巖中雪,誰人拂薜蘿。
竹梢低未舉,松蓋偃應(yīng)多。山溜隨冰落,林麇帶霰過。
不勞聞鶴語,方奏苦寒歌。 許渾 【晨起二首(后首一題作山齋秋晚)】 桂樹綠層層,風(fēng)微煙露凝。
檐楹銜落月,幃幌映殘燈。蘄簟曙香冷,越瓶秋水澄。
心閑即無事,何異住山僧。 許渾 【晨起二首(后首一題作山齋秋晚)】 殘月皓煙露,掩門深竹齋。
水蟲鳴曲檻,山鳥下空階。清鏡曉看發(fā),素琴秋寄懷。
因知北窗客,日與世情乖。 許渾 【晨至南亭呈裴明府】 南齋夢釣竿,晨起月猶殘。
露重螢依草,風(fēng)高蝶委蘭。池光秋鏡澈,山色曉屏寒。
更戀陶彭澤,無心議去官。 許渾 【晨裝(洛中次甘水,一作甘泉)】 帶月飯行侶,西游關(guān)塞長。
晨雞鳴遠(yuǎn)戍,宿雁起寒塘。云卷四山雪,風(fēng)凝千樹霜。
誰家游俠子,沉醉臥蘭堂。 許渾 【晨別翛然上人】 吳僧誦經(jīng)罷,敗衲倚蒲團。
鐘韻花猶斂,樓陰月向殘。晴山開殿響,秋水卷簾寒。
獨恨孤舟去,千灘復(fù)萬灘。 許渾 【朗上人院晨坐】 簟涼襟袖清,月沒尚殘星。
山果落秋院,水花開曉庭。疏藤風(fēng)裊裊,圓桂露冥冥。
正憶江南寺,巖齋聞?wù)b經(jīng)。 趙嘏 【昔昔鹽二十首·倦寢聽晨雞】 去去邊城騎,愁眠掩夜閨。
披衣窺落月,拭淚待鳴雞。不憤連年別,那看長夜啼。
功成應(yīng)自恨,早晚發(fā)遼西。 韓偓 【晨興】 曉景山河爽,閑居巷陌清。
已能消滯念,兼得散馀酲。汲水人初起,回?zé)粞鄷后@。
放懷殊未足,圓隙已塵生。 杜荀鶴 【秋晨有感】 木葉落時節(jié),旅人初夢驚。
鐘才枕上盡,事已眼前生。吟發(fā)不長黑,世交無久情。
且將公道約,未忍便歸耕。 翁承贊 【晨興】 晨起竹軒外,逍遙清興多。
早涼生戶牖,孤月照關(guān)河。旅食甘藜藿,歸。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2.24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