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歸隱田園的詩歌并不在少數(shù),當我們提到山水田園詩的時候,陶淵明的《歸田園居》始終是茫茫詩海中那顆閃耀的珍珠。
它字里行間透露出來的那種自然﹑清新﹑純樸的鄉(xiāng)野氣息是其它同類詩詞所無法相比的,真實的如同詩人鋤下翻松的泥土。 了解任何一個藝術(shù)作品的實質(zhì),都必須通過與作者時代的時空轉(zhuǎn)換回到作者的身邊看到他是怎樣的生活,在怎樣的情況下觸發(fā)了靈感,為什么而創(chuàng)作。
這首詩是在他堅定的走上歸隱之路后一年所作,心境已經(jīng)相當?shù)牡闯墒?,又不乏當日辭官而去的感觸余溫。在此之前他一直過著仕隱不定的生活。
我把這首詩看作詩人終于發(fā)現(xiàn)了自我并勇敢的肯定自我的開篇之作。 “少無世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十三年?!遍_篇兩句頗有一些“人的覺醒”的意味。
詩人受曾祖父和傳統(tǒng)儒家教育的影響,也有過濟世大志。在多次不得志時他也歸隱了多次,但這與后世那些尋求終南捷徑的文人們不同,其價值在于他是在尋找一種適合自己并且與社會價值觀平行的生存方式而非借此尋找再次出世的機會。
為人生中目標太過明確時,結(jié)果往往是迷失了自己,自己為自己設計的那個自己常常不是真正的自己。陶淵明在追求政治理想時必然有著成型的計劃,未來的人生一定有著美好的展望,這些可能是他所希望的,也或許是他身邊的人對他的期望。
在生活中,現(xiàn)實的世界,大眾的意識讓我們以為這(我認為出仕是當時文人的普遍理想,文人都追求共同的一個目標,忽略自身的特點。在現(xiàn)代社會,我們依然有著種種自我定義對真實自我的限制。)
就是生活,當我們強迫自己去遵循這種生活的時候,我們以為我們在努力的使自己變得更加適應這個環(huán)境,這使我們感到不適和壓抑。執(zhí)迷于不可見的前方,使得道途上的其它都變成了黯淡的灰色,于是不安和掙扎讓我們忽然在某個啟示下覺醒,于是回頭發(fā)現(xiàn)自己還在那里,還是自己,好象已經(jīng)回到了過去所愿的某個安詳?shù)臅r刻,但實際又是一個升華了的自我。
在不斷的反復和徘徊中終于找到了自己。陶淵明的歸隱沒有絲毫勉強無奈的意思,因而詩中自然清新,樸實中展現(xiàn)農(nóng)家之樂。
我可以想象詩人在徹底歸隱之前的思想斗爭的苦悶,不斷在社會群體意識與真我的選擇中掙扎,想融于社會,卻無法按捺自己正直,自由的本性。我想象他是在某個清晨一早醒來,一拍腦門豁然開朗,釋然的接受了“性本愛丘山”的自己,拿著鋤頭悠然歸隱去了。
他慨嘆道“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十三年?!绷髀冻龅膶φ麄€前半生在塵網(wǎng)的癡迷、搖擺的反思和懺悔。
但此筆僅是一嘆,并無深及肺腑的悔恨,我們仿佛看到詩人在山下勞作時抬頭看見夕陽時淡淡一嘆,望著紅色混合的天邊發(fā)一小會兒呆,然后繼續(xù)埋頭耕耘,或許他的臉上還掛著一絲淡然的自嘲的笑意也未可知。我們姑且認為出世這一段是詩人的人生道路上的一段歧路(違背了詩人的本愿),而詩人也淡泊的接受了這一段。
也許他也希望自己沒有經(jīng)歷過這一段會有多好,但也許沒有“誤落塵網(wǎng)”的這一段,他就永遠都達不到這樣超然的境地。這就是人生的規(guī)律,如同價值規(guī)律中商品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一樣,人生的軌跡圍繞著真我的水平線上下波動,偏離的太遠總會回來,我們需要的是在嘗試中早點找到自己,增加交點,減少偏離的距離。
然而,面對現(xiàn)實生活時,我們所看到所了解的卻常常干擾了選擇,我們面對每一具體情況的時候,我們知道很多規(guī)則規(guī)律經(jīng)驗,可是卻常常不知道用哪一條來指導自己的行動。道德經(jīng)給了答案:“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p>
何謂自然?自己如爾。西方也探討這樣的規(guī)律,從他們的古代就開始,我們可以在希臘神話或者北歐神話里看到無論是偉大的宙斯還是神力的奧定,他們創(chuàng)造了人類,而他們自己的命運卻也早已在預言書上寫好了,人類創(chuàng)造了神,用他們的喜怒哀樂來解釋人世間種種奇妙的現(xiàn)象,而把探討真正的主宰者——規(guī)律的任務交給了他們用無限想象力創(chuàng)造的神們。
這里我總要覺得西方人有著可愛的會偷懶的小聰明,而中國卻不安于這些宗教氛圍的解釋,總有人積極地尋找并早早地給出了“自然”這樣精妙的答案。這樣看來是簡單了,找到自己,照著自己做就可以了,但實踐上并非如想象那般容易,國際象棋32個棋子就產(chǎn)生了10的120次方種可能,而人的思想每分每秒都在發(fā)生著微妙的變化,誰也不知道這無限可能的結(jié)果是什么,每個人的故事可能大同小異,可是每個細節(jié)都不可能相同,正如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先哲前輩們給了我們許多經(jīng)驗,可是哪些能用到自己的身上還要經(jīng)過自己的探索和尋找,陶淵明在出世和入世的反復中一定經(jīng)歷過徹夜難眠的夜晚,一定曾郁結(jié)而飲酒也不能銷愁,然而終于超脫接受了自己,不管三十年還是十三年都只是一個必由之路,他這一聲“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十三年?!?/p>
的慨嘆,因是頗含辛酸,感觸良多卻淡然而出的?!傲b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p>
則是對自己的選擇的一種肯定,認為自己回到了自己。后面幾句描寫自己的歸隱生活,并無鋪張華麗的渲染生活,也沒有矯揉造作的贊美生活有多美好,樸實平淡的敘述真實。
王實甫早年曾經(jīng)為官,宦途坎坷,晚年棄官歸隱,過著吟風弄月,縱游園林的生活。 王實甫的雜劇如今僅存《西廂記》、、《破窯記》和《麗春園》等十三種。
劉基(劉伯溫)48歲棄官歸隱后修建房舍碑志,石臼等用物?!睹魇贰⒒鶄鳌份d:“洪武四年正月賜老歸,惟飲酒,奕棋,口不言功。邑令求見不得,微服為野人謁見?;藉?,令從子引入茅舍?!?/p>
柳下惠,姓展,名獲,字子禽,曾官拜魯國士師,相當于現(xiàn)在的監(jiān)獄長。據(jù)說,他居官清正,執(zhí)法嚴謹,不合時宜,遂棄官歸隱,居于柳下(今濮陽縣柳屯)。死后被謚為“惠”,故稱柳下惠。廣為人知,還是在男女關系上的“坐懷不亂”。
結(jié)束了仕宦生涯,晚年鄭板橋歸隱鄉(xiāng)園,友人們依然以“落拓”稱之。王文治曾有詩曰:“板橋道人老更狂,棄官落拓游淮陽”(見《夢樓詩集---為吳香亭題鄭板橋畫竹》
龔自珍與林別后,自知言過,為避禍,乃棄官南下,歸隱于江蘇云陽書院,兩年后猝然去世。
唐宋田園詩的創(chuàng)作非常興盛,作者多為隱居不仕的文人或棄官歸隱的仕宦。如孟浩然、王維、范成大等。
柳絲柔,莎茵細,數(shù)枝紅杏,鬧出墻圍。院宇深,秋千系,好雨初晴東郊媚,
看兒孫月下扶犁。黃塵意外,青山眼里,歸去來兮。
-------滕斌〔中呂?普天樂〕《歸去來兮四時辭》(一)
〔賀新郎〕奴耕婢織足生涯。隨分村疃人情,賽強如憲臺風化。趁一溪流水
浮鷗鴨,小橋掩映蒹葭。蘆花千頃雪,紅樹一川霞。長江落日牛羊下。山中宰相,
林外野人家?!哺粑病痴b詩書教子無閑暇,奉甘旨萱堂到白發(fā)。伴轆轤村翁說一會
挺膊子話。閑時節(jié)笑咱,醉時節(jié)睡咱,今日里無是無非快活煞。
-------孛羅御史〔南呂?一枝花〕《辭官》套曲(節(jié)選)
滕斌的《歸去來兮四時辭》(一),用綠柳、碧草、紅花、游人等尋常景物,寫富有人情味的村居生活,襯托急切的歸隱之心。在這些作品中,作者把田園生活描繪的是那么美好,是那么令人向往。孛羅御史的《辭官》,寫了他幻想中的農(nóng)居生活,奴耕婢織、不愁吃穿,在小橋流水、蒹葭蒼蒼、蘆花似雪、紅花映霞、牛羊歸圈的生活環(huán)境中,賞美景,誦詩書,課兒孫,和村民無拘無束的交談。流露出作者厭惡官場,羨慕田園的心態(tài)。后者如:
舊酒投,新醅潑,老瓦盆邊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閑吟和。他出一對雞,我出一
個鵝。閑快活。
------關漢卿〔南呂?四塊玉〕《適意》
賓也醉主也醉仆也醉,唱一會舞一會笑一會。管什么三十歲五十歲八十歲,你
也跪他也跪恁也跪。無甚繁弦急管催,吃到紅輪日西墜,打的那盤也碎碟也碎碗也
碎。
-------無名氏〔正宮?塞鴻秋〕《村夫飲》
閑中放牛,天連野草,水接平蕪。終朝飽玩江山秀,樂以忘憂。青箬笠西風
渡口,綠蓑衣暮雨滄州。黃昏后,長笛在手,吹破楚天秋。
-------趙顯宏〔中呂?滿庭芳〕《牧》
關漢卿的《適意》與無名氏的《村夫飲》都是通過盡情飲酒,寫出作者想象中適意、任情的村居生活。在這種生活中,沒有官場的虛偽,沒有讀書人的斯文,更沒有世俗的繁褥禮節(jié),一切的一切,都撕下了偽裝,有的只是盡興率真,任情適意,透露出作者對這種生活的向往與羨慕之情,從而隱約傳達出他們隱逸避世的人生觀。趙顯宏的《牧》,通過寫牧人“樂以忘憂”的生活,顯示了牧人瀟灑的人生態(tài)度。其中“青箬笠西風渡口,綠蓑衣暮雨滄州”兩句,表面上寫牧人任意東西,自在逍遙,實際上是塑造了一個隱者形象。“滄州”一詞,古代常用以稱隱士的居處,杜甫有“吏情更覺滄州遠,老大悲傷未拂衣”(《曲江對酒》)的詩句,作品暗用其句意,婉轉(zhuǎn)含蓄地表達了隱逸之意。
棄了官,辭了朝,歸去來
隱逸散曲第三種表達方式是描寫官場險惡,直言仕途坎坷,表達歸隱之嘆?!皶鴷湃恕鄙⑶业倪@類作品,因為他們沒有官場生活的經(jīng)歷,所以,他們作品中所描寫的官場情形,是他們主觀想象的產(chǎn)物,只不過借助想象的官場,來表達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抒發(fā)隱逸生活的樂趣。如喬吉的〔南呂?玉交枝〕《失題》:
青春空過,早兩鬢秋霜漸多。運籌帷幄簪筆坐,費心如安樂窩。黃塵黑海萬丈
波,綠袍槐簡千家貨。算世人難蹬脫,脫這金枷玉鎖。問小哥,你省么?拍手笑呵
呵。穿袖衫調(diào)傀儡,搭套項推沉磨。我如今得空便都參破,得清閑才是我。
喬吉一生,窮困潦倒,根本沒有出仕的機會,作品形象把當官說成是“金枷玉鎖”,做官的人,就像是任人擺弄的傀儡和供人驅(qū)使的推磨牲畜,這些認識完全是感性化的,對于官場的明爭暗斗、如履薄冰,顯然沒有官宦學者們寫得深刻。作者就是通過對官場感性的描述,以此來否定追求功名的為官之路,表達自己林泉之志。
1. 徒賜五百金,棄之若浮煙。辭官不受賞,翻謫夜郎天。 ——《經(jīng)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唐代:李白
2. 辭官因世難,家族盛南朝。——《送沈居士還太原》唐代:皎然
3. 欲將閑送老,須著病辭官。——《祭社宵興燈前偶作》唐代:白居易
4. 鬢霜垂七十,江國久辭官。——《贈盧明府閑居》唐代:齊己
5. 多病辭官罷,閑居作賦成。——《閑居作》唐代:皇甫冉
相關詩詞解釋如下:
1. 徒賜五百金,棄之若浮煙。辭官不受賞,翻謫夜郎天。 ——《經(jīng)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唐代:李白
2. 意思:他曾經(jīng)賜與我五百兩黃金,我把黃金視為浮煙。我辭去永王的官卻不受賞,反而遠謫到夜郎那樣的窮山惡水的地方。
3. 辭官因世難,家族盛南朝?!端蜕蚓邮窟€太原》唐代:皎然
4. 意思:辭去官職是因為當下戰(zhàn)亂,家族的興旺只延續(xù)到南朝而已。
5. 欲將閑送老,須著病辭官?!都郎缦d燈前偶作》唐代:白居易
6. 意思:想將以后的生活閑暇下來來養(yǎng)老,但是得等有病的時候才能辭去官職歸隱。
7. 鬢霜垂七十,江國久辭官?!顿洷R明府閑居》唐代:齊己
8. 意思:鬢發(fā)斑白如霜垂落的時候已是七十歲,辭去官職去江南久住。
9. 多病辭官罷,閑居作賦成?!堕e居作》唐代:皇甫冉
10. 意思:身體百病纏身,不如辭去官職罷了,閑來無事居住家中作作歌詞詩賦已足夠。
11.
考 磐
——歸隱者自得其樂
【原文】
考磐在澗①,
碩人之寬②。
獨寐寤言③,
永矢弗諼④。
考磐在阿⑤,
碩人之岢⑥。
獨寐席歌,
永矢弗過⑦。
考磐在陸⑧,
碩人之軸⑨。
獨寐寤宿,
永矢弗告⑩。
【注釋】
①考磐(pan):逗留,盤桓。②碩人;賢人。寬:寬宏。③寐: 睡著。寤:醒來。④矢:誓。諼(xuan):忘記。⑤阿:山坳。 ⑥岢(ke):寬和。⑦過:失,忘記。⑧陸:高而平的地方。⑨ 軸:游玩不愿離去。⑩告:表達。
【譯文】
逗留盤桓在山澗,
賢人心寬又悠閑。
獨睡醒來獨自語,
此中樂趣永不忘。
逗留盤桓在山阿,
賢人心寬又快活。
獨睡醒來獨自歌,
此中樂趣永不忘。
逗留盤桓在高地,
賢人游玩不離去。
獨睡醒來獨自居,
此中樂趣無法說。
【讀解】
詩中謳歌了中國傳統(tǒng)士大夫重要的人生選擇之一——歸隱山 林田園。這可能是我們迄今見到的最早的隱逸詩。
對中國傳統(tǒng)的士大夫(知識分子)來說,人生最光明的前途 和選擇是進入政界做官(即此謂“出仕”),讀書的目的是為了做 “治人”者,所以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一說。一旦仕途 受挫,便隱居山林田園,尋找心靈的解脫和慰藉。在朝與在野,出 仕與隱退,廟堂與山林,似乎就是秋千的兩端,不是蕩到這一端, 就是蕩到另一端,并無其它路可走。
認真想來,這種只有兩極的人生選擇不僅僅是由傳統(tǒng)思想觀 念的影響造成的,同時,也同士大夫們自身有關?!鞍贌o一用是書 生。”讀書人放下書本之后幾乎什么都干不了。 當兵打仗吧,骨瘦 如柴,手無縛雞之力,吃不了那苦。種田吧,分不清麥子韭菜,同 樣吃不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苦。經(jīng)商吧,商人最為文人不齒。做 工匠吧,身無一技,況且匠人屬社會的下九流。反正除了幾本書 之外士大夫們一無所長,無處可以安身立命。達則兼濟天下 (出仕),窮則獨善其身(隱退)。
如今的知識分子,似平有了更多的“中間道路”可走。從軍, 經(jīng)商,做工,兼職等專業(yè)之外的其它工作。適應能力之強,思想 觀念之靈活,身兼數(shù)技。即便是讀書做學問,也可以為學問而學 問。不必再去山林田園獨善其身。
現(xiàn)代人早已走出了山林,在紅塵中找到了更多的用武之地。
《歸去來兮辭》中寫自己對官場仕途已十分厭倦的詩句有:
1.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2. 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
3.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
4. 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
5. 富貴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
原文:
魏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shù)。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于小邑。于時風波未靜,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何則?質(zhì)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饑凍雖切,違己交病。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猶望一稔,當斂裳宵逝。尋程氏妹喪于武昌,情在駿奔,自免去職。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乙巳歲十一月也。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蛎碥?,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jīng)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nèi)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作者簡介: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jié)”,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幾年小官,后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5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