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游子吟》描寫母親的詩詞如下:
1. 《別老母》
清代:黃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fā)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2. 《墨萱圖·其一》
元代:王冕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云林,愧聽慧鳥語。
3. 《凱風》
先秦:佚名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無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睍睆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4. 《思母》
宋代:與恭
霜殞蘆花淚濕衣,白頭無復倚柴扉。
去年五月黃梅雨,曾典袈裟糴米歸。
5. 《母別子》
唐代:白居易
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
關(guān)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勛。
敕賜金錢二百萬,洛陽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
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牽人衣。
以汝夫婦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別離。
不如林中烏與鵲,母不失雛雄伴雌。
應似園中桃李樹,花落隨風子在枝。
新人新人聽我語,洛陽無限紅樓女。
但愿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勝于汝。
《聞砧》[唐]孟郊
杜鵑聲不哀,斷猿啼不切。
月下誰家砧,一聲腸一絕。
杵聲不為客,客聞發(fā)自白。
杵聲不為衣,欲令游子歸。
詩翻譯:杜鵑的聲聲啼叫聽起來不是那么哀傷,孤獨悲嚎的猿陣陣哀叫聲聽起來也不是那么悲切。在這樣的清靜寂寞的月光下,是誰家在搗衣而將砧板用棒槌敲打響起呢?一聲一聲的,好不凄苦。每聽見一聲棒槌搗衣的聲音就讓思鄉(xiāng)的人想起家里人而倍感傷心,難過得肝腸寸斷。此時的搗衣磨杵棒的聲音似乎不是為此時坐船的客人敲打的,客人聽了卻因為發(fā)愁內(nèi)心焦慮而頭發(fā)都自然地變白了。此時搗衣磨杵棒的聲音并非為給離鄉(xiāng)的游子寄添衣服,而是想讓游子聽到搗衣的砧板聲勾起鄉(xiāng)思,急速地歸家來。
【注】①砧:古代婦女搗衣用的砧板。②斷猿:即孤獨悲啼之猿。
③杵:古代婦女搗衣用的棒槌。
「送遠吟」孟郊 河水昏復晨,河邊相送頻。離杯有淚飲,別柳無枝春。 一笑忽然斂,萬愁俄已新。東波與西日,不惜遠行人。
1、《送別》王維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云無盡時。2、《春思》李白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3、《子夜四時歌:春歌》李白秦地羅敷女,采桑綠水邊。素手青條上,紅妝白日鮮。
蠶饑妾欲去,五馬莫留連。4、《子夜四時歌:夏歌》李白鏡湖三百里,菡萏發(fā)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刂鄄淮拢瑲w去越王家。
5、《子夜四時歌:秋歌》李白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guān)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6、《子夜四時歌:冬歌》李白明朝驛使發(fā),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針冷,那堪把剪刀。裁縫寄遠道,幾日到臨洮? 。
還真沒有完全可以替代的,以下幾首,你你看看吧,希望能幫到你。
《鄉(xiāng)愁》余光中 小時侯, 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 鄉(xiāng)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 鄉(xiāng)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xiàn)在, 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寫給母親的詩 作者:冰心 母親,好久以來 就想為你寫一首詩 但寫了好多次 還是沒有寫好 母親,為你寫的這首詩 我不知道該怎樣開頭 不知道該怎樣結(jié)尾 也不知道該寫些什么 就像兒時面對你嚴厲的巴掌 我不知道是該勇敢接受 還是該選擇逃避 母親,今夜我又想起了你 我決定還是要為你寫一首詩 哪怕寫得不好 哪怕遠在老家的你 永遠也讀不到…… 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只很小的白船兒, 不要驚訝他無端入夢。 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 萬水千山,求他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
■母親 作者:舒婷 你蒼白的指尖理著我的雙鬢 我禁不住象兒時一樣 緊緊拉住你的衣襟 呵,母親 為了留住你漸漸隱去的身影 雖然晨曦已把夢剪成煙縷 我還是久久不敢睜開眼睛 我依舊珍藏著那鮮紅的圍巾 生怕浣洗會使它 失去你特有的溫馨 呵,母親 歲月的流水不也同樣無情 生怕記憶也一樣退色呵 我怎敢輕易打開它的畫屏 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如今帶著荊冠,我不敢 一聲也不敢呻吟 呵,母親 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 縱然呼喚能夠穿透黃土 我怎敢驚動你的安眠 我還不敢這樣陳列愛的祭品 雖然我寫了許多支歌 給花、給海、給黎明 呵,母親 我的甜柔深謐的懷念 不是激流,不是瀑布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聲的枯井 ■母親 作者:洛夫 母親卑微如青苔, 莊嚴如晨曦, 柔如江南的水聲, 堅如千年的寒玉, 舉目時, 她是皓皓明月, 垂首時, 她是莽莽大地。 ■母親組詩 (一) 您的偉大 凝結(jié)了我的血肉 您的偉大 塑造了我的靈魂 您的一生 是一次愛的航行 您用優(yōu)美的年輪 編成一冊散發(fā)油墨清香的日歷 年年 我都在您的深情里度過 在您的肩膀和膝頭嬉戲 (二) 您是一棵大樹 春天 倚著您幻想 夏天 倚著您繁榮 秋天 倚著您成熟 . 冬天 倚著您沉思 您那高大寬廣的樹冠 ~ 使四野永不荒野 母親 您給了我生命 您是撫育我成長的土地 (三) 在悲傷時 您是慰藉 在沮喪時 您是希望 在軟弱時 您是力量 在您小小海灣中躲避風雨 您為我開闊了視野 您是我永遠的摯友 生命的動力 (四) 您懷著愛憐 謹慎地俯身守護 您盡情袒露明亮的胸襟 您旺盛的精力笑容堅強 您沸騰的血液奔流不息 (五) 讓我沉浸在您的歡樂中 讓我享受在您的溫馨中 讓我陶醉在您的雙臂間 讓我偎依在您的懷抱里 (六) 悠悠的云里有淡淡的詩 淡淡的詩里有綿綿的愛 綿綿的愛里有深深的情 深深的情里有濃濃的意 (七) 如果母親是雨 那我就是雨后的虹 如果母親是月 那我就是捧月的星 母親是我生長的根 我是母親理想的果 (八) 我長大了 母親的黑發(fā)卻似楓葉上的 寒霜 星星點點閃著銀光 我深深地吻著那些歲月的痕跡 j)` 捧掬我一顆心獻給您 (九) 愿芳香醇厚的甜蜜縈繞您的生活 _ 愿我銀鈴般的笑聲盈滿您的眉間 愿我全部的祝福揉進您的心田 一片綠葉 飽含它對根的情誼 一首頌歌 濃縮我對您的敬愛 " 讓您心中的花朵盛開如云 讓芬芳伴您走過悠悠歲月 ■曬舊衣 作者:(清)周壽昌 卅載綈袍檢尚存,領(lǐng)襟雖破卻余溫。
重縫不忍輕移拆,上有慈母舊線痕。 ■媽媽鐘 作者:小民 當你失望而回時, 孩子, 無論你是多么高,媽媽的胸懷還能將你環(huán)繞。
我愿做你的「媽媽鐘」,直到鐘老煉斷沒有停擺的一天。 ■母親的圣經(jīng) 作者:小民 每逢我翻開這本圣經(jīng)時, 情不自禁把它抱在胸前, 像擁抱我親愛的母親, 仍可聞到母親身上散發(fā)出淡淡的清香, 看見母親美麗高雅的容貌。
■學做好母親 作者:小民 「推動搖籃的手,是改變社會的手」 「母親」 是上帝賦予女性的特權(quán), 做母親為孩子犧牲是無價的, 付出也是無條件的。 ■『媽媽』 作者:藑虹 當我認識你, 我十歲/你三十五。
你是團團臉的媽媽/ 你的愛是滿滿的一盆洗澡水/ 暖暖的, 幾乎把我浮起來。 ■母親 作者:高明誠 地球不斷地旋轉(zhuǎn) 幼小時 不小心掉落水溝 血泊中 你從地球的手里 猛然將我抱起 是你 萬能的大力士! 一千顆雨粒從傘邊滑落 粒粒灌入你的背脊 懷抱中的我卻寸雨不染 醫(yī)院竟是馬拉松的終點 是你 勇敢的救護車! 星晨不斷地生滅 我也知道它有衰老有離別 悔恨總要深植在訣別后的心中 寸草綿綿 江水訴不盡 春暉煦煦 海天望無窮 是你 化身的觀世音! ■ 作者:徐薏藍 現(xiàn)代父母用尊重、了解的關(guān)愛, 去接納孩子的優(yōu)點和缺點, 鼓勵代替責備, 贊美代替埋怨, 還要給他們充分精神食糧, 灌輸新書比新衣更好的觀念。
■ 作者:張默 愛是一條小小的絲帶, 母親用皺紋輕輕系著。 ■ 作者:李喬 人來自大地, 先天就有返歸自然的鄉(xiāng)愁, 而母親就是大地的化身。
■ 資料來源:冰心《繁星》 母親??! 天上的風雨來了, 鳥兒躲到他的巢里; 心中的風雨來了, 我只躲到你的懷里。 ■ 資料來源:冰心《往事七》 母親呵! 你是荷葉,我是紅蓮。
心中的雨點來了, 除了你, 誰是我在無遮擱天空下的蔭蔽? ■母親頌 作者:鄭國柱 盡管母親依舊貧窮 兒女對母親的愛絕不含糊 我們只喊一聲“母。
1、七步詩
魏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春思
唐 李白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3、金陵酒肆留別
唐 李白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4、李員外寄紙筆
唐 韓愈
題是臨池后,分從起草馀。
兔尖針莫并,繭凈雪難如。
莫怪殷勤謝,虞卿正著書。
5、金陵酒肆留別
唐 柳宗元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6、宜城歌
唐 劉禹錫
野水繞空城,行塵起孤驛。
花臺側(cè)生樹,石碣陽鐫額。
靡靡度行人,溫風吹宿麥。
7、注:
六句詩屬于古詩,中國古代六句體詩(三韻)在魏晉南北朝時盛行,唐亦有之。絕句和律詩稱為近體詩。
1、七步詩
魏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春思
唐 李白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3、金陵酒肆留別
唐 李白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4、李員外寄紙筆
唐 韓愈
題是臨池后,分從起草馀。
兔尖針莫并,繭凈雪難如。
莫怪殷勤謝,虞卿正著書。
5、金陵酒肆留別
唐 柳宗元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喚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6、宜城歌
唐 劉禹錫
野水繞空城,行塵起孤驛。
花臺側(cè)生樹,石碣陽鐫額。
靡靡度行人,溫風吹宿麥。
7、注:
六句詩屬于古詩,中國古代六句體詩(三韻)在魏晉南北朝時盛行,唐亦有之。絕句和律詩稱為近體詩。
【別老母】
搴幃拜母河梁去,
白發(fā)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
此時有子不如無。
曬 舊 衣
卅載綈袍檢尚存,領(lǐng)襟雖破卻余溫。
重縫不忍輕移拆,上有慈母舊線痕。
《送母回鄉(xiāng)》
停車茫茫顧,困我成楚囚。
感傷從中起,悲淚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將名醫(yī)投。
車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
1.萬愛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小兒語》
2.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止?!继啤巾n愈
3.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
4.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秳裥⒏琛?
5.母稱兒干臥,兒屎母濕眠?!秳裥⒏琛?
6.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秳裥⒏琛?
7.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勸孝歌》
8.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对娊?jīng)》
9.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勸孝歌》
10.母儀垂則輝彤管,婺宿沉芒寂夜臺?!陡裱约\》
11.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
12.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对娊?jīng)》
13.無父何怙,無母何恃?《詩經(jīng)》
14.世上惟一沒有被污染的愛——那便是母愛。字嚴
15.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鄭振鐸
《游子吟》
慈 母 手 中 線,
游 子 身 上 衣。
臨 行 密 密 縫,
意 恐 遲 遲 歸。
誰 言 寸 草 心,
報 得 三 春 暉.
作者背景
孟郊(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少年時居蒿山,與韓愈是好朋友。一生窮困,近50歲時才中進士。孟郊寫詩以寒苦之音著稱,追求奇特的構(gòu)思和瘦硬的語言風格,多表現(xiàn)下層民眾和自己的貧寒生活及遭遇,與賈島齊名,有“郊寒島瘦”之稱。
注詞釋義
游子:離家遠游的人。
意恐:擔心。
寸草:小草。寸草心:此處指游子的心。
三春暉:春天的陽光。這里比喻母愛。三春,初春、仲春、暮春,泛指整個春天。暉,陽光。
古詩今譯
慈愛的母親手中的針線,離家遠行人身上的衣服。要遠行時密密地縫呵縫,心中擔憂兒子遲遲才回。誰說幼小的青草的心意,能報答得了春天的光輝?
名句賞析——“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50歲才中進士,當上溧陽縣尉,這樣一個小官,結(jié)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將母親接來住。這首詩就寫于此時。詩以一個極為平常而又十分典型的生活細節(jié)揭示了母愛的偉大:老母牽針引線為臨行的兒子縫補衣裳,由于擔心兒子長時間不回來,就把針腳縫得非常細密,希望它能結(jié)實一點,更結(jié)實一點。慈母對兒子的篤愛之情,就這樣一針一線地縫進衣服中,隨著兒子千里萬里。這一平常而充滿了骨肉親情的生活場景,是我們每一個人都經(jīng)歷過的,所以能引起每一個讀者的共鳴,引起我們對母親的種種回憶和依戀。母愛是不期望報答,也是兒女所報答不完的,因為它像三春的陽光對小草的哺育,是無窮無盡的。詩歌畫面簡潔,語言樸素,而內(nèi)涵深厚,動人心弦,所以能膾炙人口,千古流傳。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56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