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戰(zhàn)國思想家
2. 內(nèi)外相應,言行相稱。--韓非,戰(zhàn)國哲學家、教育家
3.善不由外來兮,名不可以虛作。--屈原,戰(zhàn)國人
4.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周,戰(zhàn)國哲學家
5.人背信則名不達。--劉向,漢朝經(jīng)學家
6.偽欺不可長,空虛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韓嬰,漢朝詩論家
7.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暢泉,晉朝隱士
8.人無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頤,宋朝哲學家
9.多虛不如少實。--陳甫,宋朝哲學家
10.以實待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楊簡,宋朝學者
11.誠實是人生的命脈,是一切價值的根基。--德萊賽,英國作家
12.言忠信,行篤敬。--論語
13.欺人只能一時,而誠實卻是長久之策。--約翰雷,英國學者
14.生命不能從謊言之中開出燦爛的鮮花。--海涅,德國詩人
15.老老實實最能打動人心。--佚名
1,自古驅(qū)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鲎运未和醢彩渡眺薄?/p>
白話文釋義:從古至今,管理百姓在于講信用,說到做到。商鞅就很講信用,以一言為重,以百金為輕。你們這些變法的反對派怎能隨便指責商鞅呢,要是有商鞅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新法怎能不順利推廣?
2,若有人兮天一方,忠為衣兮信為裳。 ——出自唐代:盧照鄰《中和樂九章·總歌第九》
白話文釋義:有遠方的佳人在等候,我以忠誠和信用作為衣裳。
3,海岳尚可傾,吐諾終不移?!鲎蕴拼豪畎住冻甏尬謇芍小?/p>
白話文釋義:大海可以干枯,山岳可以倒塌,許下的諾言始終不可改變。
4,但見丹誠赤如血, 誰知偽言巧似簧?!鲎蕴拼豪畎住短炜啥?惡詐人也》
白話文釋義:看上去是一副誠心誠意的樣子,誰料到好聽的言辭全是假話。丹誠:丹心,赤誠之心。巧如簧:指表面動聽而實際虛偽的話。
5,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鲎蕴拼豪畎住秱b客行》
白話文釋義:三杯下肚,一諾千金,義氣重于五岳。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離婁下》[解讀]愛人的人別人總是愛他,尊敬別的人別人總是尊敬他。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往往會用同樣的態(tài)度對待你。
要想受人敬愛,必須敬愛他人。恒:常常。
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于邪。 --《左傳·隱公三年》[解讀]喜歡子女,應該用道義去教導他,不要讓他走上邪路。
這是春秋時期衛(wèi)國大夫石碏(què)勸諫衛(wèi)莊公的話,衛(wèi)莊公不聽勸諫,他的寵子公子州吁終于招致殺身之禍。溺愛,會使子女走上邪路。
弗,不。納:入,使入。
不吹毛而求小疵。--《韓非子·大體》[解讀]不要去挑剔別人的小毛病。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喜歡挑剔別人的小毛病就是自己的大缺點。求:找尋。
疵:毛病。不遷怒,不貳過。
--《論語·雍也》[解讀]不將對甲的怒氣轉(zhuǎn)到乙的頭上,也不重犯同一種過失。 許多人對自己的過失并不引起注意,甚至習以為常,若能像顏回那樣該多好啊!遷怒:轉(zhuǎn)移怒氣。
貳:再,重。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
--《孟子·離婁上》[解讀]不用圓規(guī)和曲尺,就不能畫出矩形和圓形來。我們的生活,辦事情,都必須遵循一定的規(guī)章制度,否則,各行其是,準會亂了套。
規(guī)矩:規(guī)和矩,校正圓形和方形的兩種工具,比喻標準,法度。倉廩實則知禮節(jié),衣食足則知榮辱。
--《管子·牧民》[解讀]糧倉充實,百姓才懂得禮節(jié)制度;衣食豐足,百姓才知道榮譽恥辱。物質(zhì)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礎。
治理國家的人,首先要考慮老百姓的生活。廩(lǐn):糧倉。
實:充實。差若毫厘,謬以千里。
--《禮記·經(jīng)解》[解讀]事情開始時有很小的差錯,若不及時糾正,最后就會造成大的錯誤。萬事開頭難,開頭必須謹慎;搞科學研究必須精益求精,一絲不茍,否則就會造成重大損失。
毫厘:為計量小單位,形容極少或極小??姡╩iù):錯誤。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戰(zhàn)國·楚·屈原《卜居》[解讀]尺雖比寸長,但和更長的東西相比,就顯得短,寸雖比尺短,但和更短的東西相比,就顯得長;事物總有它的不足之處,智者也總有不明智的地方。
人或事物各有長處和短處,不應求全責備,而應揚長避短。當仁不讓于師。
--《論語·衛(wèi)靈公》[解讀]面臨著仁義,就是老師,也不必同他謙讓。這句話與“我愛我的老師,我更愛真理”(亞里士多德語)的意思有些類似。
闡發(fā)仁義,捍衛(wèi)真理,伸張正義等應該做的事,要積極主動地去做,絕不能推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孫丑下》[解讀]擁有真理,合乎正義的就能得到更多人的幫助,違背真理、非正義的就很少得到幫助。 它告訴我們,真理和正義是不可戰(zhàn)勝的。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學記》[解讀]如果只是獨自一個人學習而沒有朋友一起討論,就會孤陋寡聞。
事實證明, 學習伙伴有益于學習的進步。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解讀]富貴不能使他的心惑亂,貧賤不能使他改變節(jié)操,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只有做到了這三點才可以稱得上是大丈夫。
孟子的這句話歷代相傳,激勵了無數(shù)的中華兒女。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詩經(jīng)·十月之交》[解讀]高地變成山谷,深谷變成山陵。據(jù)科學推測,喜馬拉雅山這個地方在七千萬年以前還是一片汪洋大海,滄海變桑田,比喻世事多變。
也比喻事物在一定的條件下總是向它相反的方面轉(zhuǎn)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論語·衛(wèi)靈公》[解讀]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須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個人要勝任工作,必須首先學好本領。
今日讀好書,來日才能大展鴻圖。躬自厚而薄責于人。
--《論語·衛(wèi)靈公》[解讀]多責備自己,而少責備別人。 這句話說的是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嚴格要求自己,進步就快;寬容別人,就會遠離怨恨。躬自:自己。
“厚”后省略了一個“責”字。責:責備,要求。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大學》[解讀]如果天天洗滌能使面容清潔新鮮,那就每天都要洗滌干凈,保持清潔、新鮮,而且要日日都保持下去。
這句名言是商朝開國賢君湯刻在盤子上的銘文,叫“湯盤銘”。刻在洗滌的盤子上,天天可以看到,起警告、提醒、勉勵的作用。
這里借指要讓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精神面貌永遠是新鮮而清潔的。日新:這里指在道德上日日更新。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荀子·勸學》[解讀]木料經(jīng)過木工用墨線(木工用具)劃直線加工以后,就變直了;金屬物品在磨刀石上磨礪后,就能鋒利。
這兩個比喻用來說明人經(jīng)過學習磨練,自我反省,就會變得聰慧明智,不犯錯誤,也越來越堅強。礪(lì):磨刀石。
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禮記·大學》[解讀]對你所喜歡的人,要知道他的缺點,不可偏袒;對你所厭惡的人,要知道他的優(yōu)點,不可抹殺。
我們評價一個人要客觀公正,不要感情用事,不要因為自己的好、惡而產(chǎn)生偏見。 好(hào):喜愛。
前“惡”(è):缺陷和丑惡。后“惡”(wù):討厭,憎恨。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老子》[解讀]災禍啊依存著幸福,幸福啊潛伏著災禍。
它告訴我們,禍福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互相轉(zhuǎn)化的,要居安思危,若身處逆境,也不要灰心喪氣。 兮(xī):語氣詞,相當。
1.惟天下之至誠,為能化。《禮記·中庸》只有天下最真誠的心才能感化人。
2.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睹献印るx婁上》真誠,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誠,是為人處世之理。
3.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吨芤住ぜ胰恕费裕貉哉劇N铮簩嶋H內(nèi)容。行:行為。恒:恒心。君子說話有根據(jù),做事有恒心。
4.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犊鬃蛹艺Z“顏回”孔子語》君子用行動來說話,小人則光說不做。
5.處己、事上、臨下,皆當如誠為主。明·薛瑄《讀書錄》衡量自己,服膺上級,領導下屬,都應當一概以真誠為準則。
6.古之所謂正心而誠意者,將以有為也。唐·韓愈《原道》正心、誠意:使心思純正,意念真誠。將:打算。有為:有所作為。想有所作為,必須真心誠意。
7.文以行為本,在先誠其中。唐·柳宗元《報袁君陳秀才避師名書》文士以德行為修養(yǎng)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誠擺在首位。
8.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唐·韓愈《原道》想要在道德人品上進行修煉的人,首先要純正自己的思想。而要純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
9.有能推至誠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則天地可動,金石可移。宋·蘇轍《三論分別邪正札子》懷著極大真誠又勤勉地撰寫文章,就可以感天動地,使金石般堅固的東西也發(fā)生變化。
10.至誠則金石為開?!段骶╇s記》卷五至誠:極大的真誠。金石為開:像金石般堅固的東西也被感動了。謂真誠最能感染人。
擴展資料:
中西方誠信不同的地方:
由于社會制度和文化傳統(tǒng)的差異,中西方在誠信之道上,不同之處有:“原善說”與“原罪說”
中國人的誠信之道建立在“原善說”的基礎之上,儒家認為人類生而具有善性,具有仁愛的“良心”,只要通過自身修養(yǎng)即可求得誠信之道,認為誠信源于人類的“良知”。
西方的誠信之道則是建立在“原罪說”的基礎之上,基督教認為人類生而有罪,所以種種災難隨著原罪而來到人間。因此,只有相信上帝是萬物的終極真理,是至善的化身,是人類道德的最終根源。
著名神學家奧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e)認為,我們“只有照著信心而生活,而且我們只能夠這樣做,以我們的信心與祈禱,盼望那給我們以信心之上帝會幫助我們?!彼J為信仰源于神。
奧古斯丁以《圣經(jīng)》中的“誠信即智慧”為根據(jù),宣稱信仰既高于理性,也高于知識,只有信仰才能給人類以真理,使人類道德完善。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誠信
看夜宴了嗎?
現(xiàn)代葛優(yōu)說過:“我泱泱大國以誠信為本!”
東漢王充講過:“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唐代大詩人李白有“海岳尚可傾,口諾終不移”的詩句。近代魯迅先生說過:“誠信為人之本。”
弘一大師說過:“內(nèi)不欺已,外不欺人”。
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孟子曰:“誠,乃立于天人合一與性善論之上,無道乃誠也。”
西方人說:誠信是最好的競爭手段。
中國人說:無信不立。
但見丹誠赤如血,誰知偽言巧似簧。 ——唐·白居易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樂府詩集》
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秱b客行》
海岳尚可傾,口諾終不移.-----李白
凡作人貴直,而作文貴曲。 ——明·袁枚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論語》
誠信是人最美麗的外套,是心靈最圣潔的鮮花。
誠信像一面鏡子,一旦打破,你的人格就會出現(xiàn)裂痕。
誠信是前進的路,隨著開拓的腳步延伸。
誠信是做人之根本,立業(yè)之基。
現(xiàn)代葛優(yōu)說過:“我泱泱大國以誠信為本!”
東漢王充講過:“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唐代大詩人李白有“海岳尚可傾,口諾終不移”的詩句。近代魯迅先生說過:“誠信為人之本?!?
弘一大師說過:“內(nèi)不欺已,外不欺人”。
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孟子曰:“誠,乃立于天人合一與性善論之上,無道乃誠也?!?
西方人說:誠信是最好的競爭手段。
中國人說:無信不立。
1.惟天下之至誠,為能化。
《禮記·中庸》只有天下最真誠的心才能感化人。2.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孟子·離婁上》真誠,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誠,是為人處世之理。3.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周易·家人》言:言談。物:實際內(nèi)容。
行:行為。恒:恒心。
君子說話有根據(jù),做事有恒心。4.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孔子家語“顏回”孔子語》君子用行動來說話,小人則光說不做。5.處己、事上、臨下,皆當如誠為主。
明·薛瑄《讀書錄》衡量自己,服膺上級,領導下屬,都應當一概以真誠為準則。6.古之所謂正心而誠意者,將以有為也。
唐·韓愈《原道》正心、誠意:使心思純正,意念真誠。將:打算。
有為:有所作為。想有所作為,必須真心誠意。
7.文以行為本,在先誠其中。唐·柳宗元《報袁君陳秀才避師名書》文士以德行為修養(yǎng)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誠擺在首位。
8.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唐·韓愈《原道》想要在道德人品上進行修煉的人,首先要純正自己的思想。
而要純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9.有能推至誠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則天地可動,金石可移。
宋·蘇轍《三論分別邪正札子》懷著極大真誠又勤勉地撰寫文章,就可以感天動地,使金石般堅固的東西也發(fā)生變化。10.至誠則金石為開。
《西京雜記》卷五至誠:極大的真誠。金石為開:像金石般堅固的東西也被感動了。
謂真誠最能感染人。擴展資料:中西方誠信不同的地方:由于社會制度和文化傳統(tǒng)的差異,中西方在誠信之道上,不同之處有:“原善說”與“原罪說”中國人的誠信之道建立在“原善說”的基礎之上,儒家認為人類生而具有善性,具有仁愛的“良心”,只要通過自身修養(yǎng)即可求得誠信之道,認為誠信源于人類的“良知”。
西方的誠信之道則是建立在“原罪說”的基礎之上,基督教認為人類生而有罪,所以種種災難隨著原罪而來到人間。因此,只有相信上帝是萬物的終極真理,是至善的化身,是人類道德的最終根源。
著名神學家奧古斯?。ˋurelius Augustine)認為,我們“只有照著信心而生活,而且我們只能夠這樣做,以我們的信心與祈禱,盼望那給我們以信心之上帝會幫助我們。”他認為信仰源于神。
奧古斯丁以《圣經(jīng)》中的“誠信即智慧”為根據(jù),宣稱信仰既高于理性,也高于知識,只有信仰才能給人類以真理,使人類道德完善。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誠信。
1.惟天下之至誠,為能化。
《禮記·中庸》 只有天下最真誠的心才能感化人。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孟子·離婁上》真誠,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誠,是為人處世之理。2.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周易·家人》 言:言談。物:實際內(nèi)容。
行:行為。恒:恒心。
君子說話有根據(jù),做事有恒心。3.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孔子家語·顏回·孔子語》君子用行動來說話,小人則光說不做。4.處己、事上、臨下,皆當如誠為主。
明·薛瑄《讀書錄》 衡量自己,服膺上級,領導下屬,都應當一概以真誠為準則。5.古之所謂正心而誠意者,將以有為也。
唐·韓愈《原道》正心、誠意:使心思純正,意念真誠。將:打算。
有為:有所作為。想有所作為,必須真心誠意。
●文以行為本,在先誠其中。唐·柳宗元《報袁君陳秀才避師名書》 文士以德行為修養(yǎng)成根本,而在德行中真誠擺在首位。
6.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唐·韓愈《原道》 想要在道德人品上進行修煉的人,首先要純正自己的思想。
而要純正思想,首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7.有能推至誠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則天地可動,金石可移。
宋·蘇轍《三論分別邪正札子》 懷著極大真誠又勤勉地撰寫文章,就可以感天動地,使金石般堅固的東西也發(fā)生變化。8.至誠則金石為開。
《西京雜記》卷五 至誠:極大的真誠。 金石為開:象金石般堅固的東西也被感動了。
謂真誠最能感染人。9.精誠所加,金石為虧。
漢·王充《論衡·感虛》 精誠:真誠。 虧:虧蝕。
只要真心誠意從事,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10.誠之所感,觸處皆通。
宋·吳處厚《青廂雜記》 誠:真誠。 感:感觸。
真誠能感動一切。11.人之操履無若誠實。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錄》 操履:操守。誠實是人的最高品德。
12.誠能體而存之,則眾善之源,百行之本。宋·朱熹《仁說》 實行并保存真誠的心,這是人生美好的源頭,行動美好的根本13.思誠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為思誠之本。
宋·朱熹《四書集注·孟子集注》 以真誠為準則是自我修養(yǎng)的關鍵,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舉動,又是堅持真誠的根本。14.遇欺詐之人,以誠心感動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氣薰蒸之。
明·洪自誠《菜根譚》 遇到欺騙狡詐的人,用真誠之心感動他,遇到粗暴、乖張的人,用和藹的態(tài)度感化他。15.金有一分銅鐵之雜,則不精;德有一毫人偽之雜,則不純矣。
明·薛瑄《讀書錄·體驗》 喻私心雜念影響人之德行的精純。16.竊以為天地之所以不息,國之所以立,賢人之德業(yè)之所以可大可久,皆誠為之也。
清·曾國藩《復賀耦庚中丞》竊:謙指個人的意見。我以為天地的運轉(zhuǎn)不息,國家的建立和鞏固,卓越人物的道德事業(yè)的發(fā)揚和持久,關鍵在于真誠。
●百慮輸一忘,百巧輸一誠。清·顧圖河《任運》 考慮再周密若有疏忽就可能失敗,技藝再精巧若缺乏真誠也無法成功。
17.神莫神于至誠。宋·張商英《素書》 沒有比完美的真誠更神圣的了。
18.誠者,圣人之本,百行之源也。宋·周敦頤《通書》真誠,是杰出人物的根本,也是使百業(yè)興旺的源泉。
行(háng):職業(yè),事務。19.君子乾乾不息于誠。
宋·周敦頤《通書·乾坤益動》第三十一章 乾乾不息:自強不息。君子為達到至誠而自強不息。
20.感人以誠不以偽。清·方苞《方望溪先生全集》 誠:真誠。
偽:虛假。以真誠而不是以虛偽感動別人。
●修身處世,一誠之外更無余事。明·朱之瑜《誠誠二首》 修養(yǎng)自身品性,處理好人之間的關系,唯一靠的真誠。
21.圣人為知矣,不誠則不能化萬民?!盾髯印げ黄垺?圣人固然是無所不曉,但是不是真誠也不能感化萬民。
22.君子養(yǎng)心,莫善于誠。《荀子·修身》 培養(yǎng)個人的品德,最主要的是個人的真誠。
23.至誠無息?!抖Y記·中庸》 真誠是沒有止境的。
永遠以真誠自勉。24.修學不以誠,則學雜;為事不以誠,則事敗。
宋·晁說之《晁氏客語》 修學:研討學問。雜:雜亂。
為事:干事情。25.刻薄不賺錢,忠厚不折本。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賣沒郎獨占花魁》 刻?。豪淇釤o情,不厚道。為人忠厚不吃虧,為人刻薄無好處。
26.作事必須踏實地,為人切莫務虛名。明·馮夢龍《警世通言·況太守斷死孩兒》踏實地:比喻做事踏實、認真。
虛名:空頭的名聲。做事要踏實認真,不可追求空頭的名聲。
27.厚者不毀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清·杜文瀾《古謠諺》 有道德的人不損人而利己,不害人而求名。
28.廉者憎貪,信者疾偽?!缎绿茣り愖影簜鳌妨呵辶?/p>
貪:貪污。信:誠實。
疾偽:痛恨虛偽的行為。疾:憎恨,厭惡。
清廉的人憎恨貪婪,誠實的人厭惡虛偽。29.天不容偽。
宋·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 虛偽的言行,天道不容。30.巧偽不如拙誠。
北朝·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名實篇》巧妙的虛偽不如守拙的真誠。31.華而不實,虛而無用。
《韓非子·難言》 只有華美的外表而缺乏實際的內(nèi)容,便空泛而不切合實用。32.不受虛言,不聽浮術,不采華名,不興偽事。
漢·荀悅《申鑒·俗嫌》 不聽動聽的話語,不相信不切實際的方法,不謀取浮華的名聲,不作虛偽的事。 ●大人不華,君子務實。
漢·王符《潛夫論·敘錄》卓越的人不追求虛。
關于“誠信”的古詩句具體如下: 樹深不怕風搖動,樹正何愁月影斜。
明·佚名《增廣昔時賢文》無愧于事,不如無愧于身;無愧于身,不如無愧于心。清·石成金《傳家寶》鏡子明則塵埃不染,智明則邪惡不生。
清·史襄哉《中華諺海》 心術以光明篤實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為第一。清·金纓《格言聯(lián)璧·持躬》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唐·韓愈《原道》人之操履無若誠實。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錄》 至誠則金石為開?!段骶╇s記》精誠所加,金石為虧。
漢·王充《論衡·感虛》 誠之所感,觸處皆通。宋·吳處厚《青廂雜記》誠能體而存之,則眾善之源,百行之本。
宋·朱熹《仁說》 金有一分銅鐵之雜,則不精;德有一毫人偽之雜,則不純矣。明·薛瑄《讀書錄·體驗》 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yǎng)其心。
明·王守仁《傳習錄》人之生也直,心直則身直,可立地參天。明·王文祿《海沂子·真才》山中人自正,路險心亦平。
唐·孟郊《游終南山》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唐·李白《古風三十二首》。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言無常信,行無常貞,惟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荀子 信猶五行之土,無定位,無成名,而水金木無不待是以生者。
——朱熹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為衣兮信為裳?!R照齡 你必須以誠待人,別人才會以誠相報——李嘉誠 創(chuàng)業(yè)不像讀書,一天可以過好多年,創(chuàng)業(yè)必須一步一個腳印走。
——周晉峰 1、誠信是人最美麗的外套,是心靈最圣潔的鮮花。 2、誠信是你價格不菲的鞋子,踏遍千山萬水,質(zhì)量也應永恒不變。
3、誠信像一面鏡子,一旦打破,你的人格就會出現(xiàn)裂痕。 4、誠信是道路,隨著開拓者的腳步延伸;誠信是智慧,隨著博學者的求索積累;誠信是成功,隨著奮進者的拼搏臨近;誠信是財富的種子,只要你誠心種下,就能找到打開金庫的鑰匙。
5、誠信是做人之根本,立業(yè)之基。 6、創(chuàng)起誠信校園,樹起誠信學風,成為誠信學子。
但見丹誠赤如血,誰知偽言巧似簧。 ——唐·白居易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
——《樂府詩集》 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俠客行》 海岳尚可傾,口諾終不移.-----李白 凡作人貴直,而作文貴曲。
——明·袁枚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論語》。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05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