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路難 其一》年代: 唐 作者: 李白,原文;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fù)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2,《題三學(xué)山》年代: 宋 作者: 王雍,原文;五色琉璃白畫寒,當(dāng)年佛腳印旃檀。
藕絲織出三衣妙,貝葉經(jīng)傳一偈難。夜看圣燈紅菡萏,曉驚飛石碧瑯玕。
更聞鸚鵡因緣塔,八十山僧試說看。3,《江雪》年代: 唐 作者: 柳宗元,原文;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4,《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年代: 唐 作者: 岑參,原文;北風(fēng)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fēng)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5,《二十四詩品》年代: 唐 作者: 司空圖,原文;是有真跡,如不可知,意象欲出,造化已奇。水流花開,清露未□,要路愈遠(yuǎn),幽行為遲。
語不欲犯,思不欲癡,猶春于綠,明月雪時。行路難 其一,年代: 唐 作者: 李白,【注釋】:《行路難》:古樂府《雜曲歌辭》名其內(nèi)容多敘寫社會道途艱難和離別悲傷。
垂釣碧溪:《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呂尚年老垂釣于渭水邊,后遇西伯姬昌(即周文王)而得重用。夢日:傳說伊尹在將受到成湯的征聘時,夢見乘船經(jīng)過日月邊。
長風(fēng)破浪:《宋書·宗愨傳》說,宗愨的叔父問他志向是什么,宗愨說:“愿乘長風(fēng)破萬里浪?!焙笕擞谩俺孙L(fēng)破浪”比喻施展政治抱負(fù)。
【簡析】:《行路難》李白原作三首,這是第一首,作于天寶三年(744),李白遭受讒毀而被排擠出長安時寫的。詩中抒寫了他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艱難時,產(chǎn)生的不可抑制的憤激情緒;但仍盼有一天會施展自己的抱負(fù),表現(xiàn)了他對人生前途的樂觀豪邁氣概,充滿了積極浪漫主義的情調(diào)。
找到一首當(dāng)代詩壇名家詩人寫的類似意境的唯美古詩詞名篇名言名句之一如下供參考:雪之隨景文/李者也一夜北風(fēng)送朔寒,茫茫大雪覆蒼原。
入林則為千株白,萬樹梨花開何繁。落野則為絮之被,正堪蓬蒿冬之眠。
最是雀鳥雪上行,畫得竹葉自顧憐。【注】白音錫勒自然保護區(qū),位于內(nèi)蒙古錫林浩特市。
面積廣袤,丘陵起伏,錫林河穿境而過,大片大片的次生林帶仿佛給草原戴上了頂頂綠色的桂冠,景色格外美麗。大大小小的湖泊,似塊塊明鏡嵌在綠色的原野上。
四季風(fēng)光俱佳,冬天雪落蒼原,萬樹梨花,一地白絮,鳥雀印跡。
關(guān)于腳印的句子如下: 他那兩只光著的大腳丫子,踩在松軟的褐色的泥土上,立刻又陷了下去,移動之后,留下一個連著一個的腳印。
雪后的景象更是如此,銀白覆滿大地,天地連成一線,模糊了邊界,模糊了天地,只有那一串腳印,如細(xì)碎的花,綴在地的一角,成為靜謐的注釋.你可以看到泥土中留下的腳印。開始漲潮了,潮水遮住了我們的腳印。
這兩條修長、輕靈、愛動的腿,走起路來總是一彈一彈的,一旦坐下來,便離開地面,富有韻律地前后擺著,擺累了便左右搖著。她的一雙腿短短胖胖,穿著肥大的褲子,活像兩個直豎的枕頭。
那姑娘的腳瘦長、略小,雪白雪白的,腳趾頭像嫩藕芽兒似的。這孩子年紀(jì)不大,卻生了一雙大腳,兩只鞋子像兩艘小船一樣。
他走的一定是這條路,這里有他的腳印。你認(rèn)為他不會沿著這些腳印嗎?他看著雪地里的大腳印,滿心恐懼雪山草地上青春腳印步步帶血她兩眼盯著腳印,滿心恐懼。
松軟的泥土上留下了他的腳印。那些是老虎的腳印,沒人敢下地走路。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2.60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