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廬山瀑布 李白 唐
原文: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翻譯:
在陽光照射下香爐生起紫色煙霞,遙望瀑布象白色綢帶掛在山川間。
飛流直下的水象似有幾千尺,使人懷疑那是銀河瀉落到人間。 “日照香爐生紫煙”,香爐峰在廬山西北部,因其峰尖圓,狀如博山香爐,加上峰頂終年云霧如香煙繚繞,頗具香爐之神。這句詩是寫香爐峰的奇麗景色,為瀑布勾勒一幅壯美雋逸的背景圖畫。香爐峰上之山石多為紫褐色,兼有云母頁巖,山頭常年云霧升騰,在陽光的照耀下,云蒸霞蔚,氣象萬千,因此遠遠望去會有“紫煙”繚繞之感。這里的“香爐”、“紫煙”無疑是景物名稱的偶然巧合,但是經過詩人似乎漫不經心的一筆巧借、點化,卻增添了動感。這里的勾勒環(huán)境,其實并不單純?yōu)榱嗣枥L美景,而是借此來寄情托意,將自己的性格、理想寓于追求香煙縹緲的仙境的志趣之中。唯其如此,才更能顯示出“謫仙人”李白那飄逸、豪放的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
“遙看瀑布掛前川”,把遙望中開先瀑布的形象展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這里的一個“掛”字,化動為靜,突現(xiàn)了遠望中瀑布的靜態(tài)感、其燦若珠簾、潔如白練的壯美感。這樣,在雄闊的背景中勾出珠簾垂空、直瀉潤底的一泓瀑布,就增添了詩歌景中有聲、以靜顯動的氣韻。
“ 飛流直下三千尺”一句,詩人扣緊瀑布的噴涌, 通過“飛流”、“直下”兩個極有氣勢的動詞和“三千尺”這個富于夸張的數(shù)量詞,把瀑流之湍急、沖力之猛烈、聲勢之宏大,展現(xiàn)于讀者眼前。在這突如其來的氣勢面前,第四句妙筆的生發(fā)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疑是銀河落九天”一句中,詩人巧借銀河自天而降的比喻,渲染瀑布飛動的氣勢。此處的“疑”字分外傳神,它既真切地傳達了詩人仰觀飛瀑時一剎那間的心靈感受,又符合開先瀑布高接云天的實際。它在青玉峽之上游約二華里處,位于香爐峰之左前側,其正后方沒有峰巒遮擋,瀑流自開先峰脊直瀉而下,游人在瀑布前仰望,大有瀑布之水“天上來”的感覺。李白是積極浪漫主義的藝術大師,這首詩表現(xiàn)了他豪放不羈的精神、激奮的愛國熱情和橫空飄逸的才氣。詩人積極浪漫地調動想象、夸張、比喻等藝術手法來突現(xiàn)廬山開先瀑布的變幻多姿和雄奇壯觀,把瀑布描繪成了獨具個性的藝術形象。
全詩融情于景。廬山瀑布“飛流直下”的氣勢,洋溢著詩人昂揚激進的思想,蘊含著他對祖國錦繡山河的深切感情。詩人豐富獨特的想象,使全詩的字里行間飄蕩著浪漫主義的色彩。詩人又調動襯托、夸張、比擬等修辭手段,更使全詩神采飛揚,渾然天成。蘇東坡對李白這首《望廬山瀑布》詩推崇備至,評贊曰: “帝譴銀河一派垂,古來唯有謫仙詞”(南宋·葛立方:《韻語陽秋》)。
涓涓細流不辭辛勞,匯集成一落千丈,雄偉壯觀的瀑布,而后又謝絕溪澗的挽留,繼續(xù)向前,流向大海,決心化作洶涌澎湃的波濤.這"瀑布"乃是胸懷大志,不懼艱難,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志士的化身.
解題:唐宣宗曾經遁跡山林為僧。有一次與香嚴閑禪師同行。禪師說他吟誦瀑布得到一聯(lián)詩,但后面的接不上了。宣宗愿意續(xù)成。于是禪師說出前兩句,宣宗續(xù)出后兩句,合成了一首氣勢磅礴、富于激情的千古名詩。聯(lián)句:兩人或多人共作一詩,依次出句,相聯(lián)成篇,可以一人出一句、兩句或多句。這種方式很難寫出佳作。壑:溝,山溝。 澗:兩山之間的溪流。
太平天國南王馮云山素嫻詩文,曾書瀑布詩“穿山透石不辭勞,到底方知出處高”云云,以賦壯懷。他的詩就是由這一首唐詩改易數(shù)字而成。此詩中瀑布形
象充分人格化,寫得有氣魄,為馮云山激賞不是偶然的。
此詩的首句是瀑布的溯源。在深山之中,有無數(shù)不為人知的涓涓細流,騰石注澗,逐漸匯集為巨大山泉,在經歷“千巖萬壑”的艱險后,它終于到達崖前,“一落千丈”,形成壯觀的瀑布。此句抓住瀑布形成的曲折過程,賦予無生命之物以活生生的性格?!安晦o勞”三字有強烈擬人化色彩,充溢著贊美之情,可與《孟子》中一段名言共讀:“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艱難能錘煉偉大的人格。此句似乎隱含這樣的哲理。
近看巨大的瀑布,砅崖轉石,跳珠倒濺,令人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之感,卻又不能窺見其“出處”。惟有從遠處望去,“遙看瀑布掛前川”時,才知道它來自云煙繚繞的峰頂。第二句著重表現(xiàn)瀑布氣象的高遠,寓有人的凌云壯志,又含有慧眼識英雄的意味。“出處高”則取勢遠,暗逗后文“終歸大?!敝?。
寫瀑布經歷不凡和氣象高遠,刻畫出其性格最突出的特征,同時醞足豪情,為后兩句充分蓄勢。第三句忽然說到“溪澗”,照應第一句的“千巖萬壑”,在詩情上是小小的回旋。當山泉在巖壑中奔流,會有重重阻撓,似乎勸它留步,“何必奔沖下山去,更添波浪向人間”(白居易《白云泉》)。然而小小溪澗式的安樂并不能使它滿足,它心向大海,不斷開辟前程。惟其如此,它才能化為崖前瀑布,而且最終要東歸大海。由于第三句的回旋,末句更有沖決的力量?!柏M能”與“終歸”前后呼應,表現(xiàn)出一往無前的信心和決心?!白鞑比终Z極形象,令人如睹恣肆浩瀚、白浪如山的海濤景象。從“留”、“歸”等字可以體味結尾兩句仍是人格化的,使人聯(lián)想到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的豪情壯懷。瀑布的性格至此得到完成。
此詩的作者是一位皇帝和一位僧侶。據《庚溪詩話》,“唐宣宗微時,以武宗忌之,遁跡為僧。一日游方,遇黃檗禪師(按:據《佛祖統(tǒng)紀》應為香嚴閑禪師。因宣宗上廬山時黃檗在海昌,不可能聯(lián)句)同行,因觀瀑布。黃檗曰:‘我詠此得一聯(lián),而下韻不接。’宣宗曰:‘當為續(xù)成之?!ㄒ韵侣?lián)句從略)其后宣宗竟踐位,志先見于此詩矣?!笨梢?,禪師作前兩句,有暗射宣宗當時處境用意;宣宗續(xù)后兩句,則寄寓不甘落寞、思有作為的情懷。這樣一首托物言志的詩,描繪了沖決一切、氣勢磅礴的瀑布的藝術形象,富有激情,讀來使人激奮,受到鼓舞,故也竟能為農民革命領袖馮云山所喜愛。藝術形象往往大于作者思想,這也是一個顯例。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李白《望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畎住锻麖]山瀑布》穿天透地不辭勞,到底方知出處高。
——馮云山《詠瀑布》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徐凝《廬山瀑布》瀑布風前千尺影,疑瀉銀河一派。
——朱栴《念奴嬌·雪霽夜月中登樓望賀蘭山作》初驚河漢落,半灑云天里?!畎住锻麖]山瀑布水二首》香爐初上日,瀑水噴成虹。
——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廬山》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凌蒼蒼。——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
——李白《望廬山瀑布水二首》。
水晶宮中玉龍舞,復恐星辰會牛渚。
初疑魚鱉謁龍門 望廬山瀑布 李白 (一) 西登香爐峰,南見瀑布水。 掛流三百丈,噴壑數(shù)十里。
歘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 初驚河漢落,半灑云天里。
仰觀勢轉雄,壯哉造化功! 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 空中亂潨射,左右洗青壁。
飛珠散輕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游名山,對之心益閑。
無論漱瓊液,且得洗塵顏。 但諧宿所好,永愿辭人間。
(二) 日照香爐生紫煙。 激回澗底散冰花,疑是銀河落九天 《絕句》 王安石 拔地萬里青嶂立,搖動匡廬山,潭潭下有扶桑府,噴上松梢飄雪樓,飛響落人間,滴滴結凍千年乳。
朝來似展朝天帶, 懸空千丈素流分,三級鳴泉飛暮雨。 九層峭壁劃青空! 〈廬山瀑布〉 徐凝 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
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 宋代詩人白玉蟾的《三疊泉》 緣溪深入桃花塢。
共看玉女機絲掛。 溶溶浸濕一潭霜。
莫言此潭小。 寒入山谷吼千雷,但見天上拉腸鼠。
瑤虹界碧翻地軸,夜半如聞?chuàng)v藥杵,風吹天粟沾蒼虎。 瓊英斧碎非月老, 映日還成五色文。
廣寒殿上銀蟾飛。 《開先寺》 李夢陽 瀑布半天上,冷云抱石蒼崖古,派出銀河轟萬古,遙看瀑布掛前川,紫霞隱隱幽禽語。
飛流直下三千尺。 欲尋當下點額蛟。
落日銜山紅影濕。 點點濺濕嫦娥衣,瀑布天成非織女。
月照神珠灑翠麟。
李白著名的《望廬山瀑布》詩兩首, 其一曰: 西登香爐峰,南見瀑布水。
掛流三百丈,噴壑數(shù)十里。 歘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
初驚河漢落,半灑云天里。 仰觀勢轉雄,壯哉造化功! 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
空中亂潨射,左右洗青壁。 飛珠散輕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游名山,對之心益閑。 無論漱瓊液,且得洗塵顏。
但諧宿所好,永愿辭人間。 其二: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明代李夢陽也為廬山瀑布寫過一首詩 《開先寺》 瀑布半天上,飛響落人間。 莫言此潭小,搖動匡廬山! 絕句 ----宋 王安石 拔地萬里青嶂立, 懸空千丈素流分。
共看玉女機絲掛, 映日還成五色文。 萬丈紅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雜樹,灑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風雨聞。
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 (唐朝詩人張九齡) 廬山瀑布 徐凝 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
今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 宋代詩人白玉蟾的《三疊泉》 緣溪深入桃花塢,紫霞隱隱幽禽語。
九層峭壁劃青空,三級鳴泉飛暮雨。 落日銜山紅影濕,冷云抱石蒼崖古。
激回澗底散冰花,噴上松梢飄雪樓。 點點濺濕嫦娥衣,潭潭下有扶桑府。
朝來似展朝天帶,夜半如聞?chuàng)v藥杵。 寒入山谷吼千雷,派出銀河轟萬古。
廣寒殿上銀蟾飛,水晶宮中玉龍舞。 瓊英斧碎非月老,瀑布天成非織女。
初疑魚鱉謁龍門,復恐星辰會牛渚。 欲尋當下點額蛟,但見天上拉腸鼠。
溶溶浸濕一潭霜,滴滴結凍千年乳。 月照神珠灑翠麟,風吹天粟沾蒼虎。
瑤虹界碧翻地軸,鐵馬盤渦卷天宇。 ······ 元代詩人趙孟頫 《水簾泉詩》 飛簾如玉簾,直下數(shù)千尺, 新月如簾鉤,遙遙掛碧空。
元代楊維《廬山瀑布謠》 銀河忽如瓠子決,瀉渚五老之峰前。 我疑天仙織素練,素練脫軸垂青天。
便欲手把并州剪,剪取一幅玻璃煙。 相逢云石子,有似捉月仙。
灑喉無耐夜渴甚,騎鯨吸海枯桑田。 居然化作十萬丈,玉虹倒掛清冷淵。
古詩兩首 <>(2007-04-04 12:00:45) 古詩兩首 <> 望廬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注釋] 1.廬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區(qū)。
2.香爐:即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因形似香爐且山上經?;\罩著云煙而得名。 3.掛前川:掛在前面的水面上。
4.九天:古代傳說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層。-------------------------------------------------------------------------------- [簡析] 這是詩人李白五十歲左右隱居廬山時寫的一首風景詩。
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 首句“日照香爐生紫煙”。
“香爐”是指廬山的香爐峰。此峰在廬山西北,形狀尖圓,像座香爐。
由于瀑布飛瀉,水氣蒸騰而上,在麗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升起了團團紫煙。一個“生”字把煙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寫活了。
此句為瀑布設置了雄奇的背景,也為下文直接描寫瀑布渲染了氣氛。 次句“遙看瀑布掛前川”。
“遙看瀑布”四字照應了題目《望廬山瀑布》。“掛前川” 是說瀑布像一條巨大的白練從懸崖直掛到前面的河流上。
“掛”字化動為靜,維紗維肖地寫出遙望中的瀑布。 詩的前兩句從大處著筆,概寫望中全景:山頂紫煙繚繞,山間白練懸掛,山下激流奔騰,構成一幅絢麗壯美的圖景。
第三句“飛流直下三千尺”是從近處細致地描寫瀑布?!帮w流”表現(xiàn)瀑布凌空而出,噴涌飛瀉。
“直下”既寫出巖壁的陡峭,又寫出水流之急?!叭С摺睒O力夸張,寫山的高峻。
這樣寫詩人覺得還沒把瀑布的雄奇氣勢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于是接著又寫上一句“疑是銀河落九天”。說這“飛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懷疑是銀河從九天傾瀉下來。
一個“疑”,用得空靈活潑,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這首詩極其成功地運用了比喻、夸張和想象,構思奇特,語言生動形象、洗煉明快。
蘇東坡十分贊賞這首詩,說“帝遣銀河一脈垂,古來唯有謫仙詞”。“謫仙”就是李白。
《望廬山瀑布》的確是狀物寫景和抒情的范例。 資源名稱及內容: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7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