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繪畫面題最關(guān)鍵的就是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通過給出的詩句,你要做的就是根據(jù)其含義寫出具體場景,給人以生動形象之感。你可以這么做:
第一,就是充分調(diào)動自己的想象能力,聯(lián)想與其有關(guān)的具體場景。這一點就是說在理解詩詞含義基礎(chǔ)上去做,也就是剛剛我們所說的關(guān)鍵。聯(lián)想的時候充分調(diào)動自己的審美和欣賞能力。你要想想既然題目問題是要求我們把具體畫面寫出來,它就一定會有美麗之處。我們要做的就是把它的美麗寫出來!
第二,根據(jù)詩詞語言特點,盡量描寫生動形象。給出的詩詞,一般都會有著明顯的語言特點。你要去觀察它是否運用了修辭或者其他表達技巧。描繪的時候要寫出它的表達美在哪里,目的就是讓這幅畫面生動形象展現(xiàn)在人們面錢。
第三,描繪畫面語言精煉,突出重點。我們描寫這個場景的時候記得語言運用要通順,讀起來條理清晰,思路躍然于紙上,給人以精煉有重點之感。
@ 提供朋友一些考試的范例來體會字句上的描繪方法。
(一)早寒江上有懷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遙隔楚云端。
鄉(xiāng)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1.用簡潔的語言描繪“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的景象。(3分) 示例: 秋風乍起,樹葉紛紛飄零,大雁南飛, 北風呼嘯,江上涌起層層巨浪,令人倍增寒意。
兩句描寫各占一分,語言完整簡潔占一分 2.詩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渡荊門送別 ?李白(八上)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1.品讀全詩,展開聯(lián)想和想像,描繪第二聯(lián)所展現(xiàn)出的畫面。(3分) 示例一: 山隨著低平的原野地出現(xiàn)逐漸消失。
江水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中奔流。 示例二: 連綿的群山隨著船行逐漸消失了,眼前是一望無際的寬闊的平原,浩蕩的江水奔流不息,在荒漠遼遠的原野上滾滾東流。
2.詩歌第四聯(lián)抒寫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
可憐白發(fā)生! 用簡潔的語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的壯觀場面。 示例: 兵士們歡欣鼓舞,飽餐將軍分給的烤牛肉; 軍中奏起振奮人心的戰(zhàn)斗樂曲。
牛肉一吃完,將士們就排成整齊的隊伍,接收將軍的檢閱。 將軍神采奕奕,意氣昂揚,看著眼前整齊的軍容,肥壯的駿馬,內(nèi)心充滿戰(zhàn)斗的豪情:值此秋高馬肥的時節(jié)出征,一定會戰(zhàn)無不勝吧。
評分意見:本題4分。3句賞析各占1分,語言表述完整生動1分。
2.詞人為什么要寫“醉里”和“夢回”的情景? 5. 通過寫“醉里”和“夢回”的情景來表現(xiàn)作者渴望馳騁沙場、殺敵報國的壯志和壯志難酬的無奈、悲憤。 評分意見:本題2分。
兩個要點各占1分。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陸游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問:請用簡潔的語言描述“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所展現(xiàn)的畫面。
(3分) 示例:答案:夜闌: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深夜,臥聽風吹雨:詩人躺在床上,聽風吹雨聽著風吹雨打的聲音,入夢:不知不覺就進入了夢鄉(xiāng)。鐵馬冰河:睡夢中自己一身戎裝,騎著戰(zhàn)馬,跨過北國冰封的河流,同敵人在疆場廝殺。
評分意見:本題共3分。兩句賞析各占1分,語言表述完整、優(yōu)美1分。
2.聯(lián)系前兩句詩,談?wù)劇吧小弊值谋磉_作用。 4.示例:“尚”是“還”的意思,第一句詩中“僵”和“孤”寫出了詩人年老體衰,閑居鄉(xiāng)下的生活狀況,但詩人還想著去戍守邊疆,表現(xiàn)出詩人強烈的報國之情。
評分意見:本題共3分。聯(lián)系前兩句詩理解“尚”的含義占1分,詩人的思想感情占2分。
5.示例: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深夜,詩人躺在床上,聽著風吹雨打的聲音,不知不覺就進入了夢鄉(xiāng);睡夢中自己一身戎裝,騎著戰(zhàn)馬,跨過北國冰封的河流,同敵人在疆場廝殺。 評分意見:本題共3分。
兩句賞析各占1分,語言表述完整、優(yōu)美1分。 (一)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傾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1.這首詩的作者是 (朝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 。 2.學習詩歌應(yīng)該從朗讀入手,如果由你朗讀第一節(jié)中的畫線句,你認為最應(yīng)該重讀的是哪一個詞語,請說說你的理由。
3.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談?wù)勀銓Α昂螘r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一句的理解。 問: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談?wù)勀銓Α昂螘r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一句的理解。
(3分) 答題思路:第一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詩人希望眼前能突現(xiàn)這樣的房屋,來溫暖天下“寒士”,他寧可獨守茅屋,受凍而死,也心甘情愿。 第二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深刻的表達了詩人飽覽民生疾苦、體察人間冷暖的濟世情懷。
3.唐代 杜甫 評分意見:本題共2分,每空1分。 4.示例1:我認為最應(yīng)該重讀的詞語是“怒號”,“怒號”二字把秋風擬人化了,讀之如聞秋風咆哮,風勢極猛,聲音極大。
示例2:我認為最應(yīng)該重讀的詞語是“卷”,“卷”有席卷、裹挾之意,突出了風力大而猛烈,極有氣勢。 示例3:我認為最應(yīng)該重讀的詞語是“三重”,狂風卷起層層茅草,“三重”一詞突出了被卷走的茅草之多,反襯出秋風的大和猛烈。
評分意見:本題共2分。詞語的含義占1分,表達效果占1分。
5.詩人希望眼前能突現(xiàn)這樣的房屋,來溫暖天下“寒士”,他寧可獨守茅屋,受凍而死,也心甘情愿。表達了詩人飽覽民生疾苦、體察人間冷暖的濟世情懷。
評分意見:本題共3分。
@ 提供朋友一些考試的范例來體會字句上的描繪方法。
(一)早寒江上有懷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遙隔楚云端。
鄉(xiāng)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1.用簡潔的語言描繪“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的景象。(3分) 示例: 秋風乍起,樹葉紛紛飄零,大雁南飛, 北風呼嘯,江上涌起層層巨浪,令人倍增寒意。
兩句描寫各占一分,語言完整簡潔占一分 2.詩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渡荊門送別 ?李白(八上)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1.品讀全詩,展開聯(lián)想和想像,描繪第二聯(lián)所展現(xiàn)出的畫面。(3分) 示例一: 山隨著低平的原野地出現(xiàn)逐漸消失。
江水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中奔流。 示例二: 連綿的群山隨著船行逐漸消失了,眼前是一望無際的寬闊的平原,浩蕩的江水奔流不息,在荒漠遼遠的原野上滾滾東流。
2.詩歌第四聯(lián)抒寫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
可憐白發(fā)生! 用簡潔的語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的壯觀場面。 示例: 兵士們歡欣鼓舞,飽餐將軍分給的烤牛肉; 軍中奏起振奮人心的戰(zhàn)斗樂曲。
牛肉一吃完,將士們就排成整齊的隊伍,接收將軍的檢閱。 將軍神采奕奕,意氣昂揚,看著眼前整齊的軍容,肥壯的駿馬,內(nèi)心充滿戰(zhàn)斗的豪情:值此秋高馬肥的時節(jié)出征,一定會戰(zhàn)無不勝吧。
評分意見:本題4分。3句賞析各占1分,語言表述完整生動1分。
2.詞人為什么要寫“醉里”和“夢回”的情景? 5. 通過寫“醉里”和“夢回”的情景來表現(xiàn)作者渴望馳騁沙場、殺敵報國的壯志和壯志難酬的無奈、悲憤。 評分意見:本題2分。
兩個要點各占1分。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陸游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問:請用簡潔的語言描述“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所展現(xiàn)的畫面。
(3分) 示例:答案:夜闌: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深夜,臥聽風吹雨:詩人躺在床上,聽風吹雨聽著風吹雨打的聲音,入夢:不知不覺就進入了夢鄉(xiāng)。鐵馬冰河:睡夢中自己一身戎裝,騎著戰(zhàn)馬,跨過北國冰封的河流,同敵人在疆場廝殺。
評分意見:本題共3分。兩句賞析各占1分,語言表述完整、優(yōu)美1分。
2.聯(lián)系前兩句詩,談?wù)劇吧小弊值谋磉_作用。 4.示例:“尚”是“還”的意思,第一句詩中“僵”和“孤”寫出了詩人年老體衰,閑居鄉(xiāng)下的生活狀況,但詩人還想著去戍守邊疆,表現(xiàn)出詩人強烈的報國之情。
評分意見:本題共3分。聯(lián)系前兩句詩理解“尚”的含義占1分,詩人的思想感情占2分。
5.示例: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深夜,詩人躺在床上,聽著風吹雨打的聲音,不知不覺就進入了夢鄉(xiāng);睡夢中自己一身戎裝,騎著戰(zhàn)馬,跨過北國冰封的河流,同敵人在疆場廝殺。 評分意見:本題共3分。
兩句賞析各占1分,語言表述完整、優(yōu)美1分。 (一)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傾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1.這首詩的作者是 (朝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 。 2.學習詩歌應(yīng)該從朗讀入手,如果由你朗讀第一節(jié)中的畫線句,你認為最應(yīng)該重讀的是哪一個詞語,請說說你的理由。
3.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談?wù)勀銓Α昂螘r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一句的理解。 問: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談?wù)勀銓Α昂螘r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一句的理解。
(3分) 答題思路:第一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詩人希望眼前能突現(xiàn)這樣的房屋,來溫暖天下“寒士”,他寧可獨守茅屋,受凍而死,也心甘情愿。 第二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深刻的表達了詩人飽覽民生疾苦、體察人間冷暖的濟世情懷。
3.唐代 杜甫 評分意見:本題共2分,每空1分。 4.示例1:我認為最應(yīng)該重讀的詞語是“怒號”,“怒號”二字把秋風擬人化了,讀之如聞秋風咆哮,風勢極猛,聲音極大。
示例2:我認為最應(yīng)該重讀的詞語是“卷”,“卷”有席卷、裹挾之意,突出了風力大而猛烈,極有氣勢。 示例3:我認為最應(yīng)該重讀的詞語是“三重”,狂風卷起層層茅草,“三重”一詞突出了被卷走的茅草之多,反襯出秋風的大和猛烈。
評分意見:本題共2分。詞語的含義占1分,表達效果占1分。
5.詩人希望眼前能突現(xiàn)這樣的房屋,來溫暖天下“寒士”,他寧可獨守茅屋,受凍而死,也心甘情愿。表達了詩人飽覽民生疾苦、體察人間冷暖的濟世情。
描繪畫面題最關(guān)鍵的就是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通過給出的詩句,你要做的就是根據(jù)其含義寫出具體場景,給人以生動形象之感。你可以這么做:
第一,就是充分調(diào)動自己的想象能力,聯(lián)想與其有關(guān)的具體場景。這一點就是說在理解詩詞含義基礎(chǔ)上去做,也就是剛剛我們所說的關(guān)鍵。聯(lián)想的時候充分調(diào)動自己的審美和欣賞能力。你要想想既然題目問題是要求我們把具體畫面寫出來,它就一定會有美麗之處。我們要做的就是把它的美麗寫出來!
第二,根據(jù)詩詞語言特點,盡量描寫生動形象。給出的詩詞,一般都會有著明顯的語言特點。你要去觀察它是否運用了修辭或者其他表達技巧。描繪的時候要寫出它的表達美在哪里,目的就是讓這幅畫面生動形象展現(xiàn)在人們面錢。
第三,描繪畫面語言精煉,突出重點。我們描寫這個場景的時候記得語言運用要通順,讀起來條理清晰,思路躍然于紙上,給人以精煉有重點之感。
這首詩是詩人杜甫經(jīng)過兩年的流離奔波回到成都草堂之后,面對浣花溪一帶的春光而作,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萬物欣欣向榮的特點,并使詩中描寫的物象有機地組合為一體,描繪了一幅明麗和諧的春色圖。
《絕句》唐代: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譯文: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婉轉(zhuǎn)地歌唱,一隊整齊的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見西嶺上堆積著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自萬里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只。
擴展資料 杜甫詩作沉郁頓挫久為人所稱頌,而其詩圣創(chuàng)作的藝術(shù)手法的多樣對詩歌意境的開拓等方面更是為后者所重,詩學杜甫的難計其數(shù),“詩圣”的影響至今不息。杜甫的詩作,除真寫關(guān)切人世社會的遭遇、變動外,還有不少是通過寫景以達情景相生,以抒發(fā)自己的情懷的。
杜甫平生有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志向,但由于當朝李林甫等權(quán)奸的當?shù)?,再加上房官一事,使他的仕途寸步難行,從此永遠離開了長安,離開了宮廷,歷經(jīng)飄泊,他始終關(guān)心著民生,關(guān)切朝廷,但卻也長久地受著被投閑置散而愁悶滿懷的煎熬。乾元二年杜甫到成都翌年建草堂,使飄泊的生活有所安定。
文德二年,杜甫故人嚴武向朝廷舉薦杜甫為節(jié)度參諫檢校工部員外郎。這首絕句就寫在這一期間。
詩歌以一副富有生機的自然美景切入,仿佛給人營造出一個清新輕松的情調(diào)氛圍。此兩句,詩人以不同的角度對這副美景進行了細微的刻畫。
翠是新綠,是初春時節(jié)萬物復蘇,萌發(fā)生機時的顏色。以“鳴”發(fā),黃鸝的啼叫,仿佛給人一種輕脆,悅耳之感。
早春時節(jié)嫩芽初發(fā)的柳枝上,成雙成對的黃鸝在歡唱,好一片具有喜慶氣味的生機!而黃鸝居柳上而鳴,這是在靜中寓動的生機,下句則以更明顯的動勢寫大自然的生氣:晴空萬里,一碧如洗,白鷺在此清新的天際中飛翔,這不僅是一種自由自在的舒適,還有一種向上的奮發(fā)。此著一“上”字之妙。
此兩句,以“黃”襯“翠”,以“白”襯“青”,色彩鮮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機初發(fā)的氣息。兩首句還寫到黃鸝的啼鳴,對這幅生機盎然,絢麗多彩的早春圖象就分別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進行刻劃,而這種有聲有色的手法,就加增了生機之盎然。
再者,首句的寫黃鸝居柳上而鳴,與上句寫白鷺的飛翔上天,前間的空間開闊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遠,使詩人所能看到的能感受到的生機充盈著整個環(huán)境,這樣就再從另一角度顯出早春生機之盛。第三句,“窗含西嶺千秋雪”,一說憑窗遠眺,因早春空氣清澄,晴天麗日故可睹西山雪嶺。
但我卻以為此說不甚如意??煞襁@般理解更好一點:上兩句已點明,當時節(jié)全是早春之際,冬季的秋雪大概正是欲融未融,這給人就有一處濕潤的感受。
此句“窗”與“雪”間著一“含”字,使人生出雪初融之際濕氣潤澤了冬凍過的窗欞,仿如潤含了感受,這不更能寫出對那種帶著濕氣的早春生機的感受嗎?而“西嶺”則不妨理解為詩人看到帶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嶺。想到西嶺山上的長久積雪繼而以那西嶺上千秋的雪代在窗上所見之雪。
但詩人為何以這“千秋雪”代窗上這上年的殘雪呢?詩人失落多年的運用,使所表達的意境更廣遠。上文我已簡單述了杜甫寫作此詩的處境,當年,杜甫已久離朝廷飄泊多年,而忽而又有效力之機。
這是詩人觀物寄情時物物相融之手法,另外“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少年志向歷數(shù)十年的重重阻扼后終有重展的機會,多年戰(zhàn)亂得以平定,這與詩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嶺,并以嶺上千年雪代窗上殘雪進而給人頑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聯(lián)。但同時,以生此頑雪可融之感,以另一角度來說也表明一種艱難,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功,何況要融此千年秋之雪?于是,在那淡淡的希望之中卻有著更深的憂慮。
故我以為,這句就不僅僅是對窗前雪的描寫了,它有著更深的寓意,而這種對景物的體察,其實早在一二句中就暗含其中了?!皟蓚€”、“一行”,數(shù)目歷歷分明,觀察仔細,不是因為內(nèi)心的輕松愉快,而是要排遣心內(nèi)那久受的投閑置散的愁悶意緒和百無聊賴的心情。
這與《小檻遣心》中“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與《曲江》中“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對景物的體察有異曲同工之妙,同以清新自由之景象以心中百無聊賴的心情。末句更進一步寫出了杜甫當時的復雜心情。
一說船來自“東吳”,此句表戰(zhàn)亂平定,交通恢復,詩人睹物生情,想念故鄉(xiāng)。此解也似不夠妥帖。
著一“泊”字,實有深意。泊“有停留不開”義,杜甫用的應(yīng)正是此義。
杜甫的多年飄泊無著。雖然他心中始終還有那么一點希冀,但那畢竟已大大消去了。
他對自己一展抱負的信心,他自己應(yīng)該知道自己“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在當時實難實現(xiàn),而且在嚴武向朝廷推薦他之前,他剛因成都少尹徐的叛亂而在梓州、閬州一帶歷了一番流亡生活而歸。連偏于一隅的草堂也不能安居,杜甫當時心情可知,懷著這樣強烈迷惘不定的心緒,又有著這樣無著無依和對朝廷雖有所望但卻又極感希望渺茫的人生體驗,杜甫對嚴武的推薦是否成功,而即使成功后自己是否真可一展抱負,著實百抱望不大的,“泊”。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4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