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 詩經(jīng)
氓之蚩蚩,抱布貿(mào)絲。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
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乘彼垝垣,以望復(fù)關(guān)。不見復(fù)關(guān),泣涕漣漣。
既見復(fù)關(guān),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
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
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
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
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
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關(guān)于桑樹的詩句有:1.《出山作》年代: 唐 作者: 盧仝出山忘掩山門路,釣竿插在枯桑樹。
當時只有鳥窺窬,更亦無人得知處。家僮若失釣魚竿,定是猿猴把將去。
2.《謫仙吟贈趙道士》年代: 唐 作者: 李群玉汗漫東游黃鶴雛,縉云仙子住清都。三元麟鳳推高座,六甲風雷閟小壺。
日月暗資靈壽藥,山河直擬化生符。若為失意居蓬島,鰲足塵飛桑樹枯。
3.《歸園田居 其一》年代: 魏晉 作者: 陶淵明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十三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馀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馀閑。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
4.《夏日五鼓起戲書》年代: 宋 作者: 陸游老雞喔喔桑樹顛,明星磊磊茅屋邊。我興視夜不復(fù)眠,坐看朝暾浴虞淵。
開窗清風來穆然,拂幾洗研整蠹編。火云崔嵬忽滿天,安得羲和徐著鞭!5.《雪晴》年代: 宋 作者: 仇遠臘尾春頭半月期,寒欺人日雪銷遲。
才升晴旭扶桑樹,便拂東風細柳枝。和氣滿城真可掬,豐年擊壤已先知。
侏儒溫飽皇天賜,行續(xù)中和樂職詩。6.《過田家》年代: 宋 作者: 劉應(yīng)時鳩鳴桑樹雨還來,且得農(nóng)夫笑口開。
雖曰田疇多再植,定須天氣作重梅。江魚欲買全無鏹,社酒堪篘旋潑醅。
更遣兒童炊麥飯,殷勤相勸且徘徊。7.《出城》年代: 宋 作者: 李廌岸走舟安穩(wěn),逍遙若步虛。
晴煙迷白鷺,春水見浮魚。桑樹連坡種,人家夾水居。
年豐村舍好,稚子學詩書。
南山有桑,北山有楊。
出自先秦佚名的《南山有臺》
南山有臺,北山有萊。樂只君子,邦家之基。樂只君子,萬壽無期。
南山有桑,北山有楊。樂只君子,邦家之光。樂只君子,萬壽無疆。
南山有杞,北山有李。樂只君子,民之父母。樂只君子,德音不已。
南山有栲,北山有杻。樂只君子,遐不眉壽。樂只君子,德音是茂。
南山有枸,北山有楰。樂只君子,遐不黃耇。樂只君子,保艾爾后。
收藏下載復(fù)制完善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南山生柔莎,北山長嫩藜。君子很快樂,為國立根基。君子真快樂,萬年壽無期。
南山生綠桑,北山長白楊。君子很快樂,為國爭榮光。君子真快樂,萬年壽無疆。
南山生枸杞,北山長李樹。君子很快樂,人民好父母。君子真快樂,美名必永駐。
南山生鴨椿,北山長菩提。君子真快樂,高年壽眉齊。君子真快樂,美德充天地。
南山生枳椇,北山長苦楸。君子很快樂,那能不長壽。君子真快樂,子孫天保佑。
鑒賞
全詩五章,每章六句,每章開頭均以南山、北山的草木起興,民歌味十足。南山有臺、有桑、有杞、有栲、有枸,北山有萊、有楊、有李、有杻、有楰,正如國家之擁有具備各種美德的君子賢人。興中有比,富有象征意義。但是興語的作用還有為章節(jié)起勢和變化韻腳以求葉韻的作用。在此詩中,這兩點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如果直說“樂只君子,邦家之基;樂只君子,萬壽無期”等,則顯得突兀和淺直,加上“南山有臺,北山有萊”等后,詩頓時生色不少,含蓄而委婉,詩的韻律也由此而和諧自然。興語之后,是表功祝壽。每章兩次直呼“樂只君子”,可以見出祝者和被祝者之間的親密關(guān)系。前三章“邦家之基”“邦家之光”“民之父母”三句,言簡意賅,以極節(jié)省的筆墨為被頌者畫像,從大處落筆,字字千金,為祝壽張本。表功不僅是頌德祝壽之所本,而且本身也是其中的必要部分。功表得是否得體,直接關(guān)系到詩的主旨。正因為前面的功表得得體而成功,后面的祝壽才顯得有理而有力。四、五兩章用“遐不眉壽”“遐不黃耇”兩個反詰句表達祝愿:這樣的君子怎能不長眉秀出大有壽相呢!這樣的君子怎能不頭無白發(fā)延年益壽呢!這又是以前三章的表功祝壽為基礎(chǔ)的。末了,頌者仍不忘加“保艾爾后”一句。重子嗣,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由祝福先輩而連及其后裔,是詩歌的高潮之處。
這首詩的內(nèi)容雖單純,但結(jié)構(gòu)安排相當精巧,五章首尾呼應(yīng),回環(huán)往復(fù),語意間隔粘連,逐層遞進,具有很強的層次感與節(jié)奏感。選詞用字,要言不煩、舉重若輕、頗耐咀嚼,表現(xiàn)出歌詞作者的匠心獨運。作為宴享通用之樂歌,其娛樂、祝愿、歌頌、慶賀的綜合功能是顯而易見的。
在中國古代"桑"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因而在文學作品中桑意象頻頻出現(xiàn)。作為中國文學史的開端,《詩經(jīng)》中所寫的桑不僅是自然意義上的植物,更是一種原型性的審美象征意象。這一意象的產(chǎn)生與先民對桑的生殖崇拜觀念、古代社會的祭祀習俗及風俗習慣等有關(guān),蘊涵著極為豐富的文化意蘊。
內(nèi)容簡介:
《詩經(jīng)》就整體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間中國社會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創(chuàng)業(yè)的頌歌,祭祀神鬼的樂章;也有貴族之間的宴飲交往,勞逸不均的怨憤;更有反映勞動、打獵、以及大量戀愛、婚姻、社會習俗方面的動人篇章。
《詩經(jīng)》現(xiàn)存305篇(此外有目無詩的6篇,共311篇),分《風》、《雅》、《頌》三部分。
《風》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詩經(jīng)》中的精華部分有對愛情、勞動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懷故土、思征人及反壓迫、反欺凌的怨嘆與憤怒,常用復(fù)沓的手法來反復(fù)詠嘆,一首詩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幾個字不同,表現(xiàn)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為貴族祭祀之詩歌,祈豐年、頌祖德?!洞笱拧返淖髡呤琴F族文人,但對現(xiàn)實政治有所不滿,除了宴會樂歌、祭祀樂歌和史詩而外,也寫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諷刺詩?!缎⊙拧分幸灿胁糠置窀琛?/p>
《頌》則為宗廟祭祀之詩歌?!堆拧贰ⅰ俄灐分械脑姼鑼τ诳疾煸缙跉v史、宗教與社會有很大價值。以上三部分,《頌》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無詩,不計算在內(nèi)),《風》的數(shù)量最多,共160篇,合起來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數(shù),常說“詩三百”。
《詩經(jīng)》出自周朝·尹吉甫編撰
擴展資料
寫作背景:
周代的祖居之地周原宜于農(nóng)業(yè),“大雅”中的《生民》、《公劉》、《綿綿瓜瓞》等詩篇都表明周是依靠農(nóng)業(yè)而興盛,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周族在武王伐紂之后成為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隸私有與貴族領(lǐng)主的統(tǒng)治成為這一歷史時期的社會政治特征。
西周取代殷商,除了商紂暴虐無道,主要與其實行奴隸制經(jīng)濟制度有關(guān)。西周建立以后,為緩和生產(chǎn)關(guān)系與生產(chǎn)力的尖銳矛盾,緩和階級斗爭,變奴隸制為農(nóng)奴制。
正如王國維在《殷商制度論》中所言:“中國政治與文化之變革,莫劇于殷周之際……殷周間的三大變革,自其表而言之,不過一家一姓之興亡,與都邑之轉(zhuǎn)移。自其里言之,則舊制度廢而新制度興,舊文化廢而新文化興……”
西周較之殷商,由于經(jīng)濟制度的巨大變革,促使社會在精神文明方面產(chǎn)生飛躍性的進步,作為文學代表的《詩經(jīng)》出現(xiàn)是時代進步的必然產(chǎn)物,而它反過來又促進了社會的文明進步。
作者簡介:
尹吉甫(前852—前775),春秋時期庸國人,黃帝之后伯儵族裔,尹國的國君,字吉父,一作吉甫,兮氏,名甲,金文作兮甲、兮伯吉甫。尹吉甫本姓姞,因被封為尹,所以又稱尹吉甫,尹吉甫仕于西周,征戰(zhàn)于山西平遙、河北滄州南皮等地。
尹吉甫不僅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的采風者、編纂者,也是尹姓族、吉姓族人共同的太始祖,尹吉甫是周宣王時的太師,西周時期著名的賢相,輔助周宣王中興周朝,因為是流傳后世的《詩經(jīng)》的總編篡者,所以又被尊稱為中華詩祖。
尹吉甫奉周宣王命與南仲出征獫狁,獲大勝,反擊到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附近。后又發(fā)兵南征,對南淮夷征取貢物,深受周王室的倚重。遺物有“兮甲盤”,曾有子伯奇、尹伯封。尹吉甫晚年任周幽王佐命之臣,最終因歲數(shù)過高,無疾而終。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55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