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黃鶴樓記》
唐代:閻伯理
刺使兼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荊岳沔等州都團練使,河南穆公名寧,下車而亂繩皆理,發(fā)號而庶政其凝?;蝈藻仆斯?,或登車送遠,游必于是,宴必于是。極長川之浩浩,見眾山之累累。王室載懷,思仲宣之能賦;仙蹤可揖,嘉叔偉之芳塵。乃喟然曰:“黃鶴來時,歌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庇忻楹粒o(jì)茲貞石。
2、《暫使下都夜發(fā)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
南北朝:謝朓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徒念關(guān)山近,終知返路長。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蒼蒼。
引領(lǐng)見京室,宮雉正相望。
金波麗鳷鵲,玉繩低建章。
驅(qū)車鼎門外,思見昭丘陽。
馳暉不可接,何況隔兩鄉(xiāng)?
風(fēng)云有鳥路,江漢限無梁。
??助楒罁?,時菊委嚴霜。
寄言罻羅者,寥廓已高翔。
3、《祭鱷魚文》
唐代:韓愈
昔先王既有天下,列山澤,罔繩擉刃,以除蟲蛇惡物為民害者,驅(qū)而出之四海之外。及后王德薄,不能遠有,則江漢之間,尚皆棄之以與蠻、夷、楚、越;況潮嶺海之間,去京師萬里哉!鱷魚之涵淹卵育于此,亦固其所。今天子嗣唐位,神圣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內(nèi),皆撫而有之;況禹跡所揜,揚州之近地,刺史、縣令之所治,出貢賦以供天地宗廟百神之祀之壤者哉?鱷魚其不可與刺史雜處此土也。
4、《羽林郎》
兩漢:辛延年
一鬟五百萬,兩鬟千萬余。
不意金吾子,娉婷過我廬。
銀鞍何煜耀,翠蓋空踟躕。
就我求清酒,絲繩提玉壺。
就我求珍肴,金盤膾鯉魚。
貽我青銅鏡,結(jié)我紅羅裾。
5、《月三首》
唐代:杜甫
并照巫山出,新窺楚水清。
羈棲愁里見,二十四回明。
必驗升沉體,如知進退情。
不違銀漢落,亦伴玉繩橫。
跳繩活動源遠流長。當(dāng)女媧“乃引繩在泥中,舉以為人”時,繩子便伴隨著人類一起生活了。古人拿繩子來記事,也用它來捆扎收獲的農(nóng)作物,或拴使牛馬、捆綁獵物等等,繩子成了人類生活中的重要工具。因此,跳繩可能源于原始的農(nóng)事、狩獵或軍事活動。
描寫跳繩的好句好段
1、裁判一聲哨響,我們的繩子就飛快地甩了起來,猶如條條彩龍在飛舞。“啪啪啪”繩子落地,塵地飛揚?!艉艉簟?,耳邊只聽繩子甩動聲。無數(shù)繩子組成了繩網(wǎng),讓數(shù)的人眼花繚亂,就只好看腳來數(shù)??茨_也不簡單哦,五花八門的,有的單腳跳,有的雙腳跳,有的跑步似地跳,有的還花樣跳呢。
2、剛開始我跳的時候,我搖的繩子總是被我的腳絆住,不是我的手搖的快,就是我的腳跳的快,總是對不上點。沒一會兒就把我弄得手忙腳亂、滿頭大汗,我都有些泄氣了。
3、記得我剛開始學(xué)跳繩的時候,很笨拙。拿起繩子,握緊繩柄,心里數(shù)著:三二一,開始!我用力地將繩子向前一甩,不小心把繩子勾到了腳差點摔了一跤,我拿起繩子接著跳,繩子一會兒甩到我的手臂,疼得我哇哇直叫;一會兒又像蛇一樣纏繞在我的脖子上,冰涼冰涼的,讓我倒吸了一口氣;一會兒像章魚一樣纏著我的腳,又像海草一樣纏住我的手,真可怕?。?/p>
4、手握繩把,輕快地跳起來。跳到最后的時候,他好像沒有力氣了,一個一個的跳起來。
5、我一上場,先用基本姿勢跳了幾下,接著雙手交叉來了幾個編花,就發(fā)生了很多次失誤;而爸爸一上場,不但沒有失誤,還跳了幾個”雙環(huán)“的?!彪p環(huán)“就是一跳起來使勁掄兩圈,我也想學(xué),可是總也學(xué)不會,還沒跳過繩子就掉了下來。
6、每天早上起來,我都要跳繩三千下。這三千下,可不是那么好跳的,中間不能休息,要連著跳,還要跳得快。每次跳到一千下的時候,我就累得不行了,氣喘吁吁的。
7、先用兩手分別握住繩子的兩頭,讓繩子緊貼著后腳跟處,然后雙手往前掄繩子,當(dāng)繩子落到腳下的那一瞬間,小芳就趕緊一抬腿,繩子就從她腳下一閃而過,她跳的飛快,那姿態(tài)似雄鷹展翅,輕如燕飛。
8、第一個閃亮登場的是黃依冰,圍觀的人都不言語,只聽哨聲一落,所有的選手都跳了起來。黃依冰的手飛快地搖著繩子,腳也不停地跳著。
9、這時候,繩子似乎也更聽我的話,手和腳也成了好朋友。繩子在我的頭上腳下一閃而過,像彩環(huán)似的上下翻飛起來,我越跳越快,向前甩動的繩子,發(fā)出呼呼的響聲,腳尖踩著地面發(fā)出噠噠噠的響聲,就像樂隊在演奏樂曲呢。我就像一只小蜜蜂在跳八字舞,又像一只敏捷的小燕子在疾飛。
10、我拿起跳繩,學(xué)著奶奶的樣子跳了起來??蛇@根繩子好像專門和我作對似的,不是絆住我的腳,就是纏住我的腿,我急得汗都出來了,開始在心里埋怨著不聽話的跳繩。我真的著急了,生氣地把跳繩往地上一扔,嘴巴撅得老高,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1、五彩繩古代也叫長命縷,端午節(jié)當(dāng)天系在手腕,腳腕帶地方,可以避邪,防五毒。
2、五彩繩的五色代表五行,相生相克,就有神秘的力量。
3、五彩繩在節(jié)日當(dāng)中有祝賀的含義。平安吉祥。帶來好運,祝福平安。
4、節(jié)日當(dāng)日,把五彩繩系在手腕上,然后等第一場雨,或者洗澡時,讓河水沖走。
5、荷包端午節(jié)帶荷包有避邪的作用。荷包帶有一些獨特的香味,讓人精神飽滿。
擴展資料:
端午節(jié)系五彩繩的習(xí)俗起源于漢代,至今不衰。民間把五彩繩看成“五彩龍”,端午節(jié)又稱“小兒節(jié)”,五月被古人稱為毒月,端午節(jié)拴五彩繩有保護兒童驅(qū)妖避邪之意。隨水沖走的五色繩就會變成小龍,帶走你身上的不好的東西。這樣一來,煩惱、憂愁都隨著雨水流走,會給你帶來一年的好運。
據(jù)悉,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以五色絲系臂,曾是很流行的節(jié)俗。漢代應(yīng)助《風(fēng)俗通義》有記:“五月五日,賜五色續(xù)命絲,俗說以益人命。”《荊楚歲時記》載:“以五彩絲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
端午節(jié)戴五彩線可是很有講究的。五彩線是用五種顏色的線制成。而五種顏色不是隨便用哪五種顏色就行,而必須是青、白、紅、黑和黃色。這五種顏色從陰陽五行學(xué)說上講,分別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時,分別象征東、西、南、北、中,蘊涵著五方神力,可以驅(qū)邪除魔,祛病強身,使人健康長壽。
制成的五彩線佩戴時是男左女右,既可以系在手脖上,也可以系在腳脖上。又有一說如果小孩還沒滿一歲,就只系紅色的彩線。
盡管民俗約定端午節(jié)第一場雨,要將彩繩摘下扔到雨水中飄走,以象征遠離邪惡、煩惱和疾病,憂愁,但希望大家不要隨地亂扔,最好拋到僻靜處的雨水中,以免影響環(huán)境、增加環(huán)衛(wèi)工人工作量。
1、佯弄紅絲繩拂子(唐·和凝·《山花子·鶯錦蟬縠馥麝臍》) 2、自非紅鸞之舌為爾繩(元·楊維楨·《紅牙板歌》) 3、誤把紅繩戲睡龍(明·王格·《漢宮人》) 4、腳下添紅線(宋·釋祖欽·《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5、寂寞金針紅線女(宋·李曾伯·《賀新涼 6、空明一紅線隔遠見(宋·方鳳·《三洞》) 7、無師血脈通紅線(宋·釋勝·《頌古二十四首》) 8、紅線穿來已半焦(唐·孫魴·《牡丹落后有作》) 9、粉淚凝珠滴紅線(唐·李賀·《龍夜吟》) 10、制斷腳跟紅線(宋·釋紹曇·《偈頌一百零四首》) 11、蹙羅紅線賢緊(宋·舒岳祥·《七月初四日賦紫薇花》) 12、紅線織成可殿鋪(唐·白居易·《紅線毯》) 13、又剩有紅線餅(清·曾國藩·《賀新郎 題錢楞仙同年玉堂歸娶圖二首》) 14、紅線勒巾光繞肋(宋·蘇軾·《觀杭州鈐轄歐育刀劍戰(zhàn)袍》) 15、自非紅鸞之舌為爾繩(元·楊維楨·《紅牙板歌》)。
1、佯弄紅絲繩拂子(唐·和凝·《山花子·鶯錦蟬縠馥麝臍》)
2、自非紅鸞之舌為爾繩(元·楊維楨·《紅牙板歌》)
3、誤把紅繩戲睡龍(明·王格·《漢宮人》)
4、腳下添紅線(宋·釋祖欽·《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5、寂寞金針紅線女(宋·李曾伯·《賀新涼
6、空明一紅線隔遠見(宋·方鳳·《三洞》)
7、無師血脈通紅線(宋·釋勝·《頌古二十四首》)
8、紅線穿來已半焦(唐·孫魴·《牡丹落后有作》)
9、粉淚凝珠滴紅線(唐·李賀·《龍夜吟》)
10、制斷腳跟紅線(宋·釋紹曇·《偈頌一百零四首》)
11、蹙羅紅線賢緊(宋·舒岳祥·《七月初四日賦紫薇花》)
12、紅線織成可殿鋪(唐·白居易·《紅線毯》)
13、又剩有紅線餅(清·曾國藩·《賀新郎 題錢楞仙同年玉堂歸娶圖二首》)
14、紅線勒巾光繞肋(宋·蘇軾·《觀杭州鈐轄歐育刀劍戰(zhàn)袍》)
15、自非紅鸞之舌為爾繩(元·楊維楨·《紅牙板歌》)
【古朗月行】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白云端。
仙人垂兩足,桂樹作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
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憂來其如何,凄愴摧心肝。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李白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fā)。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白兔搗藥秋復(fù)春,
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當(dāng)歌對酒時,
月光長照金樽里。
【掛席江上待月有懷】李白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倏忽城西郭,青天懸玉鉤。
素華雖可攬,清景不可游。耿耿金波里,空瞻鳷鵲樓。
【望月有懷】李白
清泉映疏松,不知幾千古。寒月?lián)u清波,流光入窗戶。
對此空長吟,思君意何深。無因見安道,興盡愁人心。
【雨后望月】李白
四郊陰靄散,開戶半蟾生。萬里舒霜合,一條江練橫。
出時山眼白,高后海心明。為惜如團扇,長吟到五更。
【月】杜甫
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入河蟾不沒,搗藥兔長生。
只益丹心苦,能添白發(fā)明。干戈知滿地,休照國西營。
【初月】杜甫
光細弦豈上,影斜輪未安。微升古塞外,已隱暮云端。
河漢不改色,關(guān)山空自寒。庭前有白露,暗滿菊花團。
【江月】杜甫
江月光于水,高樓思殺人。天邊長作客,老去一沾巾。
玉露團清影,銀河沒半輪。誰家挑錦字,滅燭翠眉顰。
【月圓】杜甫
孤月當(dāng)樓滿,寒江動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綺逾依。
未缺空山靜,高懸列宿稀。故園松桂發(fā),萬里共清輝。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杜甫
滿目飛明鏡,歸心折大刀。轉(zhuǎn)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此時瞻白兔,直欲數(shù)秋毫。
稍下巫山峽,猶銜白帝城。氣沈全浦暗,輪仄半樓明。
刁斗皆催曉,蟾蜍且自傾。張弓倚殘魄,不獨漢家營。
【十六夜玩月】杜甫
舊挹金波爽,皆傳玉露秋。關(guān)山隨地闊,河漢近人流。
谷口樵歸唱,孤城笛起愁。巴童渾不寢,半夜有行舟。
【十七夜對月】杜甫
秋月仍圓夜,江村獨老身。卷簾還照客,倚杖更隨人。
光射潛虬動,明翻宿鳥頻。茅齋依橘柚,清切露華新。
【望月懷遠】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6.62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