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詩片段擬古:早晨揮手離別了父母,傍晚便只住宿在黃河邊。
耳邊沒了父母的呼喚聲,心里頓時好似掏空了一半,禁不止懷念起出征前平淡的生活,黃河流水叮咚作響,源源不斷的劉向前方,攜帶著一顆濃烈的思鄉(xiāng)之情,伴隨著黃河的流水策馬奔向遠(yuǎn)方……早晨出發(fā),晚上便到達(dá)了黑山,耳邊霎時傳來了馬匹的嘶叫聲,一連串的馬蹄聲從心頭上踩過,想起報效祖國,想起即將加入戰(zhàn)斗,想起凱旋歸來的場景,一下子振奮了起來,天一亮便奔赴戰(zhàn)場……終于戰(zhàn)勝歸來,推開房門,鏡中自己的頭發(fā)似彩云般濃密光澤,將它微微盤起,固定在頭頂上。鏡中反射出幽黃的光芒,仿佛一簇溫暖的黃云照在臉上,在窗戶的漏縫里,一束陽光社進(jìn)房間,霎時暖意融融。
原創(chuàng) 望采納。
瞬間嚴(yán)冬已逝,春天已悄悄地來到人間。春天,是美好的季節(jié),是充滿詩情的季節(jié);春天,又意味著一個生機(jī)勃勃的開始。自古以來,詩人喜愛春天,贊美春天,是因為春天景色宜人,處處皆可入詩。漫步古詩百花園,只見詠春詩姹紫嫣紅、爭奇斗艷,令人目不暇接,隨意采擷幾朵,慢慢品讀,不知不覺已陶醉其中。
“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這是北宋詩人秦觀的《春日》。這首詩寫雨后春景。瞧,雨后庭院,晨霧薄籠,碧瓦晶瑩,春光明媚;芍藥帶雨含淚,脈脈含情,薔薇靜臥枝蔓,嬌艷嫵媚。這里有近景有遠(yuǎn)景,有動有靜,有情有姿,隨意點染,參差錯落。全詩運思綿密,描摹傳神,自具一種清新、婉麗的韻味,十分惹人喜愛。
“朝來庭樹有鳴禽,紅綠扶春上遠(yuǎn)林。忽有好詩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難尋?!边@是宋代詩人陳與義的《春日》。這首詩寫春天早晨之景。耳盈鳥語,目滿青枝,綠紅相扶,異馥誘人。詩人寥寥幾筆,一幅春意欲滴的畫面便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然后,詩人索性止筆,不再描寫春景,轉(zhuǎn)而抒情。春意濃郁,靈感忽生,但詭譎的詩人卻用“已難尋”的遁詞來誘使讀者自己去感受春意,這種虛實相生的方法,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
“遠(yuǎn)目隨天去,斜陽著樹明。犬知何處吠?人在半山行?!边@是南宋詩人楊萬里的《春日》。這首詩寫春天傍晚之景。斜陽披叢樹,綠地與天接,犬歡叫,人晚歸。這首詩自然貼切,常中見巧,平中見奇,將讀者帶進(jìn)全景式的春之氛圍,這里有春之境的美妙,有春之色的絢爛,有春之味的濃烈,有春之聲的和悅,置身其間,人們會敞開胸襟,盡情歡歌。
“春水初生乳燕飛,黃蜂小尾撲花歸。窗含遠(yuǎn)色通書幌,魚擁香鉤近石磯?!边@是唐代詩人李賀的《南園》。南園的春天,生機(jī)勃勃,富有意趣。春水初生,乳燕始飛,蜂兒采花釀蜜,魚兒擁鉤覓食,這些都是極具春天特征的景物,而遠(yuǎn)景透過窗戶直入書房,使人舒心愜意,歡欣不已。這首詩生動傳神,清新流轉(zhuǎn),讀來令人神清氣逸。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fēng)?!边@是南宋和尚僧志南的《絕句》。這是一首描寫春游的絕句。春光明媚,勾起了出家人的游興,于是走出廟宇,觀賞春光。駕著小篷船出游,將船停泊在古樹下,拄著藜杖橋東漫步。雖是平鋪直敘,但古木陰中停泊著小船,這個畫面很雅,很古樸,頗如一幀中國古代的文人畫。后兩句準(zhǔn)確精練地表現(xiàn)了春天杏花盛開,小雨紛紛,楊柳飄舞,東風(fēng)和暖的美麗而宜人的景象,是傳誦千古的名句。這首詩情與景匯,物與心諧,詩人抓住春風(fēng)春雨的特點,略加渲染,便透露出內(nèi)心的喜悅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xué)歸來早,忙趁東風(fēng)放紙鳶?!边@是清代詩人高鼎的《村居》。一、二句具體生動地描寫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寫出了春日農(nóng)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二月里,春光明麗,草長鶯飛,楊柳以長長的枝條輕拂堤岸,好像被美好的春色陶醉了。三、四句描述了一群活潑的兒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風(fēng)箏的生動情景,他們的歡聲笑語,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氣。這首詩落筆明朗,用詞洗練。全詩洋溢著歡快的情緒,給讀者以美好的情緒感染。
“陰陰溪曲綠交加,小雨翻萍上淺沙。鵝鴨不知春去盡,爭隨流水趁桃花?!边@是宋代詩人晁沖之的《春日》。這是一首寓情于景的惜春詩。全詩四句四景,小溪明凈,細(xì)雨翻萍,鵝鴨嬉戲,桃花逐水,畫面十分鮮明,歷歷如在目前,令人悠然神往。詩人以鵝鴨“趁桃花”的景象寄自身的感慨,春已去盡,鵝鴨不知,故歡叫追逐,無憂無慮,而人卻不同,既知春來,又知春去,落花雖可追,光陰不可回,詩人的惜春之情,溢于言表.
我隱居鹿門山時到一位山村友人家作客。
老朋友備下老土雞和米酒,盛情邀請我到他家做客。朋友的家就在田園里,風(fēng)景無比優(yōu)美。
青翠的綠樹圍繞著村莊的四周,青黛色連綿起伏的群山靜靜地橫臥在村莊之外,好一派山水風(fēng)光,世外桃源呀!在等待上酒菜之前,老友打開窗戶,田園風(fēng)光撲面而來,青綠色的稻浪層層疊疊,隨風(fēng)起伏。說起今年的收成,老友十分高興,我倆一邊喝酒一邊講起植桑種麻的農(nóng)家家常,不知不覺中,月亮已掛在樹梢,我趕緊起身告辭。
老友一再殷勤挽留,我極力推辭,最后,我承諾,等到九月初九重日,我一定前來觀賞菊花盛開的美景!就這樣,我別過老友,踏著山月一路向山中的隱居之所走去。注:純粹自己寫的,愿你喜歡,并采納。
女:你原先有過女朋友? 男: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女:死了?怎么死的? 男:山天陵,江水為竭,冬雷陣陣夏雨雪。 女:喔,是天災(zāi)。
那這些年你怎么過來的? 男:滿面塵灰煙火色,兩手蒼蒼十指黑。 女;唉,不容易。
那么你看見我的第一感覺是什么? 男:忽如-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女:(紅著臉)有那么好? 男:糟粕所傳非粹美,丹青難寫是精神。
女:馬屁精--你有理想嗎? 男: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女:你……對愛情的看法呢? 男: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女:那你喜歡讀書嗎? 男: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女:這牛吹大了吧?你那么大才華,怎么還獨身? 男:小姑未嫁身如寄,蓮子心多苦自知。 女:(笑)假如,我是說假如,我答應(yīng)嫁給你,你打算怎樣待我? 男:一片冰心在玉壺! 女:你保證不會對別的女人動心? 男:波瀾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女:暫且信你一回,不過,我正打算去美國念書,你能等我嗎? 男:此去經(jīng)年,應(yīng)是良辰美景虛設(shè)。 女:不過…… 男:獨自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 女:但是……. 男:望夫處,江悠悠,化為石,不回頭! 女;好了好了,怕了你………。
【詩文解釋】
我乘船將要遠(yuǎn)行,忽然聽見岸上踏地為節(jié)拍,有人邊走邊唱前來送行。桃花潭水雖然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送我的情誼深厚。
【詞語解釋】
踏歌:邊唱歌邊用腳踏地作節(jié)拍。
桃花潭:在今安徽涇縣。
【詩文賞析】
公元七五五年,李白因受排擠離開長安,十年來游遍大江南北,每到一個地方,廣泛交結(jié)朋友,汪倫就是其中一個。這首詩寫于詩人與汪倫離別之際。汪倫腳踏地打著拍節(jié),為李白送行??吹竭@種場面,李白激動地流下了熱淚,當(dāng)場寫下了《贈汪倫》這首詩作為感謝。
這首小詩前兩句敘事,后兩句抒情,贊頌了真摯、深厚的情誼。妙處在于結(jié)句的比物手法的運用,將無形的情誼轉(zhuǎn)換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自然而耐人尋味析
李白斗酒詩百篇,一生好入名山游。據(jù)袁枚《隨園詩話補(bǔ)遺》記載:有一位素不相識的汪倫,寫信給李白,邀他去涇縣(今安徽皖南地區(qū))旅游,信上熱情洋溢地寫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見汪倫乃涇川豪士,為人熱情好客,倜儻不羈。遂問桃園酒家何處?汪倫道:“桃花者,潭水名也,并無桃花;萬家者,店主人姓萬也,并無萬家酒店?!币美畎状笮?。留數(shù)日離去,臨行時,寫下上面這首詩贈別。
顯然,這首詩是李白即興脫口吟出,自然入妙,因而歷來為人傳誦。然而,也因為它像生活一樣自然,人們往往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詩的三四句,后代詩家還有一點評論,開頭兩句口語化的平直敘述,就說不出所以然來了。其實,結(jié)合上述背景來看,頭兩句也是寫得極其成功的。
“李白乘舟將欲行”,是說我就要乘船離開桃花潭了。那聲口語言簡直是不假思索,順口流出,表現(xiàn)出乘興而來、興盡而返的瀟灑神態(tài)。
“忽聞岸上踏歌聲”,“忽聞”二字表明,汪倫的到來,確實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聲先聞,從那熱情爽朗的歌聲,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倫趕來送行了。
這樣的送別,側(cè)面表現(xiàn)出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在山村僻野,本來就沒有上層社會送往迎來那套繁瑣禮節(jié),看來,李白走時,汪倫不在家中。當(dāng)汪倫回來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攜著酒趕到渡頭餞別。不辭而別的李白固然灑脫不羈,不講客套;踏歌歡送的汪倫,也是豪放熱情,不作兒女沾巾之態(tài)。短短十四字就寫出兩人樂天派的性格和他們之間不拘形跡的友誼。
也許正因為兩人思想性情契合,李白引為同調(diào),很珍視汪倫的友情。情之所至,遂對著眼前風(fēng)光綺麗的桃花潭水,深情地吟道: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結(jié)合此時此地,此情此景,這兩句詩也如脫口而出,感情真率自然。用水流之深比譬人的感情之深,是詩家常用的寫法,如說汪倫的友情真象潭水那樣深呀,當(dāng)然也可以,但顯得一般化,還有一點“做詩”的味道?,F(xiàn)在的寫法,好象兩個友人船邊餞別,一個“勸君更進(jìn)一杯酒”,一個“一杯一杯復(fù)一杯”。李白酒酣情濃,意態(tài)飛揚,舉杯對腳下悠悠流水說道:“桃花潭水啊,別說您多么深了,可不及汪倫的友情深呢!”口頭語,眼前景,自有一種天真自然之趣,隱隱使人看到大詩人豪放不羈的個性。所以,清人沈德潛說:“若說汪倫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zhuǎn)換間?!保ā短圃妱e裁》)
古人寫詩,一般忌諱在詩中直呼姓名,以為無味。而此詩自呼其名開始,又呼對方之名作結(jié),反而顯得真率,親切而灑脫,很有情味。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后人愛用李白的話評價李白的詩,是很有見識的。誠然,李白即興賦詩,出口成章,顯得毫不費力。他感情奔放,直抒胸臆,天真自然,全無矯飾,而自有一種不期然而然之妙.“看似尋常還奇蝴”,正所謂炫爛之極,歸于平淡,這種功夫是極不易學(xué)到的。上面這首《贈汪倫》就集中體現(xiàn)了李白這種自然高妙的詩風(fēng)。
我國詩的傳統(tǒng)主張含蓄蘊藉。如宋代詩論家嚴(yán)羽提出作詩四忌:“語忌直,意忌淺。脈忌露,味忌短?!鼻迦耸┭a(bǔ)華也說詩“忌直貴曲”。然而,上述李白這首詩表情特點是:坦率,直露,絕少含蓄。其“語直”,其“脈露”,而“意”不淺,味更濃,它“直”中含情,至真之情由性靈肺腑中流出,因而很有藝術(shù)感染力。由此可見,文學(xué)現(xiàn)象是復(fù)雜的。藝術(shù)手法也多種多樣,是不能“定于一律”的。
注釋
[1]踏歌:一種民間歌調(diào),邊走邊唱,以腳步為節(jié)打拍。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2.69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