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時田園雜興(其一)
【年代】南宋
【作者】范成大
【內(nèi)容】
晝出耘田夜績麻,
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
[注釋]
1. 雜興:隨興寫來,沒有固定題材的詩篇。
2. 耘田:除草。
3. 績麻:把麻搓成線。
4. 各當家:各人都擔任一定的工作。
5. 未解:不懂。
6. 供:從事,參加。
[簡析]
《四時田園雜興》是詩人退居家鄉(xiāng)后寫的一組大型的田家詩,共六十首,描寫農(nóng)村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的景色和農(nóng)民的生活,同時也反映了農(nóng)民遭受的剝削以及生活的困苦。這是其中的一首,描寫農(nóng)村夏日生活中的一個場景。
首句“晝出耘田夜績麻”是說: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線。“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這是男人們干的活?!翱兟椤笔侵笅D女們在白天干完別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線,再織成布。這句直接寫勞動場面。次句“村莊兒女各當家”,“兒女”即男女,全詩用老農(nóng)的口氣,“兒女”也就是指年輕人?!爱敿摇敝改信疾坏瞄e,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孫未解供耕織”,“童孫”指那些孩子們,他們不會耕也不會織,卻也不閑著。他們從小耳濡目染,喜愛勞動,于是“也傍桑陰學種瓜”,也就在茂盛成陰的桑樹底下學種瓜。這是農(nóng)村中常見的現(xiàn)象,卻頗有特色。結(jié)句表現(xiàn)了農(nóng)村兒童的天真情趣。
詩人用清新的筆調(diào),對農(nóng)村初夏時的緊張勞動氣氛,作了較為細膩的描寫,讀來意趣橫生。
《夏日田園雜興十二首·其七》年代: 宋 作者: 范成大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咀g文】白天鋤地,夜晚搓麻,農(nóng)家男女都各司其事。
小孩子不懂得種田織布之事,卻也學著大人在桑樹陰下種瓜?!竞單觥窟@首詩描寫農(nóng)村初夏時節(jié)生活中的一個場景。
首句“晝出耘田夜績麻”直接寫勞動場面。次句“村莊兒女各當家”,“兒女”即男女,全詩用老農(nóng)的口氣,“兒女”也就是指年輕人。
“當家”指男女都不得閑,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孫未解供耕織”,“童孫”指那些孩子們,他們不會耕也不會織,卻也不閑著。
他們從小耳濡目染,喜愛勞動,于是“也傍桑陰學種瓜”,也就在茂盛成陰的桑樹底下學種瓜。這是農(nóng)村中常見的現(xiàn)象,卻頗有特色。
結(jié)句表現(xiàn)了農(nóng)村兒童的天真情趣,詩人用清新的筆調(diào),對農(nóng)村初夏時的緊張勞動氣氛,作了較為細膩的描寫,讀來意趣橫生。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歸園田居·其三》 魏晉 陶淵明
譯文:我在南山下種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豌稀。
2.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歸園田居·其一》 魏晉 陶淵明
譯文:我愿在南野際開墾荒地,保持著拙樸性歸耕田園。
3.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断娜仗飯@雜興》宋 范成大
譯文:小孩子們不懂得如何耕田織布,卻也要學著種菜瓜果。
4.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 ——《讀山海經(jīng)》 魏晉 陶淵明
譯文:耕種過之后,我時常返回來讀我喜愛的書。
5.手種黃柑二百株,春來新葉遍城隅?!读莩俏鞅庇绶N柑樹》唐 柳宗元
譯文:我親自種植黃柑二百株,春天到來時枝葉青翠,城西北隅一派碧綠。
6.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 ——《讀山海經(jīng)》 魏晉 陶淵明
譯文:(我)歡快地飲酌春酒,采摘園中的蔬菜。
7.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断娜仗飯@雜興》宋 范成大
譯文:白天去種田晚上耕織麻衣,村里的男兒女兒們各自有各自的事。
8.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稓w園田居·其二》 魏晉 陶淵明
譯文:我種的桑麻日漸長高,我墾土地日漸增廣。
9.婦姑相喚浴蠶去,閑看中庭梔子花?!队赀^山村》 唐 王建
譯文:婆媳相喚,一起去選蠶種。只有那梔子花開,獨自搖曳庭院中。
10.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稓w去來兮辭》魏晉 陶淵明
譯文:愛惜那良辰美景我獨自去欣賞,要不就扶杖鋤草耕種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42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