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春天的詩句: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 描寫柳樹的詩句: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賀知章《詠柳》 垂柳覆金堤,蘼蕪葉復齊?!Φ篮狻段粑酐}》 描寫兒童的詩句: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楊萬里《宿新市徐公店》 描寫雪景的詩句: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獪赝ン蕖镀兴_蠻·小山重疊金明滅》。
柳樹有兩個季節(jié),特別引起我們對柳樹的注意,那就是寒冬乍來和殘冬將盡的時節(jié).年復一年,我漸漸覺得柳樹不僅可愛,而且可敬. 歷來的人們對于柳樹不知作過多少描繪和評價,但意思大抵都側重在一個字上,那就是"柔". 《詩經(jīng).小雅.采薇》中有詩云:"昔我往矣,楊柳依依."這"依依",就解作"柔也".此后,以柳樹狀柔美,嫵媚的景物,寄纏綿悱惻的情懷者,更是多不勝舉. 如果單講姿容體態(tài),柳樹也著實很柔弱 ,千絲萬縷,輕盈委婉,同剛直,壯烈的情調,確乎是迥然異趣.然而,剛柔相濟,在自然景物中,剛與柔并不一定相互抵牾,倒往往相映成趣. 二十多年前,我曾在仲春時節(jié)到過洛陽龍門,伊闕景色,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巍峨的東西兩山,雙雙對峙.煙波浩渺的伊水,在兩山間洶涌奔流.山蒼蒼,水茫茫,雄渾恢宏令人神志飛揚.再看伊水岸邊,幾處細柳低垂婷婷裊裊;水中柳影搖曳,婀娜多姿.岸上岸下,形動影隨,好像對鏡凝睇的少女,又如舞袖飄飄的仙子.這輕盈柔美的風姿,為山河增添了多少嫵媚! 但是,輕柔并不是柳樹的全部特點,柳樹的性格,還有堅韌不屈的一面.說來也許荒唐,樹木有時也和人似的,要在特別的時刻,方才顯出它特有的品行.秋冬之交和冬春之交,時序更替,寒暖驟變,正是自然界大動蕩,大變遷的特別時刻.在北京,這種變化尤其顯得急促.每年的寒冬,似乎都是突然降臨,剛剛還風和日暖,剎那間,塞外寒風像沖破牢籠的猛獸,狂呼怒嘯,狼奔豕突而來,自然界頓時陷入一場無情的洗劫,真是個"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許多看上去比柳樹堅實,強壯得多的樹木,頃刻間都變得枝殘葉凋,褪下蔥蘢的裝束,現(xiàn)出摧敗的模樣,沒有膽量和風霜較高下.倒是姿質荏弱的柳樹,身處逆境,從容應變,披一身碧綠翠帶,在風矢霜劍中奮力支撐.歷來被視為弱者的柳樹這時卻成了臨危不懼的強者.雖然比不得經(jīng)冬不凋的松柏,卻也表現(xiàn)了以弱御強的精神.樹木中如果也流行著各種不同的處世哲學的話,那么,難免會有一些樹木,要譏笑柳樹枉作徒勞的動力,不知變通之道,是老實疙瘩死心眼兒.果真如此,那一定會有另一些樹木,贊美柳樹在風云變色的時刻,堅貞不屈,臨難從容,值得景仰和仿效. 有句農諺,說是"五九,六九,沿河看柳".其實,五九,六九在北京,還是相當寒冷的,冬將盡而未盡,春欲來而未來,加上嚴寒潮不時南襲,河面一片冰封.這時候,許多樹木挺著光禿禿的枝杈,過著"冬眠"的生活,似乎是在不動聲色地靜觀時局的變化.直到春暉融融,冬寒盡消,大局已定,萬無一失,才肯發(fā)嫩條,吐新芽,鋪敘錦繡文章.這些遲遲不肯發(fā)芽的樹木,又大抵是落葉甚早的樹木,退不為人后,進不為人前,它們倒真夠得精明練達,老成持重.再看那柔弱的柳樹吧,在寒冬余威尚盛時節(jié),就早早蘇醒過來,望著冰凍的河面,迎著凜冽的寒風,它微微察覺出一絲春意,于是,不顧一切地率先吐翠,淡淡地披起嬌黃嫩綠的新裝.沿河望去,枝梢間煙紗霧彀,一片生機,這情景仿佛一首動人的歌,一首熱烈向往春天的歌,一首報告春的信息的歌,一首表達美好信念的歌.我在想:既然迎春花被人稱作報春花,那么,柳樹可不可以叫作報春樹呢。
1.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韓雄《寒食》)
2.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3.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絕句》)
4.渭城朝雨悒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5.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絕句》)
6.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州詞》)
7.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劉禹錫:《竹枝詞》)
8.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墻柳。(陸游:《釵頭鳳》)
9.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
10.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1.樹木叢生,百草豐茂。(曹操:《觀滄?!罚?
2.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莊》)
3.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賈島:《題李凝幽居》)
4.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賀知章:《詠柳》)
5.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6.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崔顥:《黃鶴樓》)
7.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8.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楊萬里:《小池》)
9.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10.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蝶戀花》)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6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