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寫作常用詩詞、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屈原?漁父)2、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漢樂府?長歌行)3、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三國?曹操?龜雖壽)4、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三國?曹操?短歌行)5、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東晉?陶淵明?移居)6、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東晉?陶淵明?飲酒)7、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東晉?陶淵明?飲酒)8、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東晉?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9、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東晉?陶淵明?讀山海經(jīng))10、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東晉?陶淵明?雜詩)。
1 有的人走了就再也沒回來過,所以,等待和猶豫才是這個世界上最無情的殺手。
2 在你面前我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我的心里是喜歡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張愛玲在送給胡蘭成的照片背面題寫)
3 情,親情我們之間無所不有,卻唯獨沒有愛情。
4 如果情感和歲月也能輕輕撕碎,扔到海中,那么,我愿意從此就在海底沉默。你的言語,我愛聽,卻不懂得,我的沉默,你愿見,卻不明白.
5 愛,從來就是一件千回百轉(zhuǎn)的事。不曾被離棄,不曾受傷害,怎懂得愛人?愛,原來是一種經(jīng)歷,但愿人長久你喜歡那些呢?有什么感悟呢?
一、長流水,不斷線充分利用課堂這種形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緊密結(jié)合不同課文,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把眾多的古詩詞名句介紹給學生,并作出評價,幫助學生理解這些名句的審美價值。
如: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忽如一夜春風來, 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李白)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王之渙)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王維)這些名詩佳句,猶如一串串晶瑩璀璨的珍珠熠熠發(fā)光,讀之瑯瑯上口,鏗鏘和諧,撥動著人們的心弦,引起讀者豐富的聯(lián)想。每讀一次就是一次很好的藝術(shù)享受。
我充分利用早自習,讓學生反復吟誦,引導學生在讀上下功夫。只有讀的多,才能背的熟,只有背的熟,才能體味佳句的妙處。
眾所皆知,詩歌是富有音樂性的語言藝術(shù),具有鮮明的節(jié)奏韻律,通過誦讀詩歌,有助于領(lǐng)悟、欣賞它的優(yōu)美意境,有助于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從而接受藝術(shù)的薰染。難怪人們常說“佳句不厭百回讀”。
使學生會背誦,會解釋,這是為運用打下基礎(chǔ),為把佳句用到議論文寫作中創(chuàng)造條件。結(jié)合詩詞單元教學,重點講析詩詞中的佳句,多方面誘發(fā)學生在領(lǐng)會原句的基礎(chǔ)上,教師引導怎樣運用在寫作中。
例如李白的《行路難》中的“長風破浪會友時,直掛云帆濟滄?!薄_@是作者未來的理想,總有一天會揚眉吐氣、激昂青云的。
這種心境,是古代士大夫所常有的,而以李白來說更為突出。引導學生在理解意思的基礎(chǔ)上,教師重點講解運用聯(lián)系學生和當今社會實際,為了美好的未來,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和遠大抱負,表明自己的決心,同樣可以“長風破浪會友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在學習修辭格的運用時,也盡量列舉古詩詞中的名句,例如:用“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來揭示比喻的巧妙,李煜用“一江春水向東流”比喻“愁”。委實耐人尋味,一江春水向東流顯示的特征,是清江碧水,徐徐悠悠,既深且長,深不可測,長無止處,而人的愁緒綿綿,欲理難清,想斷無能的一面,于是乎兩個特征相貼,恰好構(gòu)成了這樣的比喻。
用“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來說明藝術(shù)夸張。用“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蘭”來展示對偶的作用。
用“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來說明對比的好處,等等。總之,為了加深學生對古詩名句的理解和印象,就應堅持利用可以利用的形式和機會,如課前5分鐘,活動課等,分析鑒賞佳句,做到“長流水不斷線”。
二、聯(lián)實際,巧運用示例比較,讓學生了解運用古詩詞名句的好處。熟語說的好:“不怕不識貨,就所貨比貨?!?/p>
比較法是人們認識事物的基本方法。名句用在議論文中有何好處,用與不用有何不同,我在教學中常用示例比較:例一,《教師法》的誕生很不容易,經(jīng)過幾年的修改、討論、再修改,最后由全國人大常委會議通過。
它在教師待遇、住房、醫(yī)療等方面都作了明確規(guī)定。例二,《教師法》歷時幾年,千呼萬喚始出來。
它對教師待遇、住房、醫(yī)療等方面都作了明確規(guī)定。顯而易見,例一語交直率,但文字不甚簡潔。
例二由于運用了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一句名句,不僅增加文采,而且語意蘊含豐富,《教師法》誕生的艱難過程,都凝聚在千呼萬喚始出來之中,頗有可讀性,值得品賞,顯得雅致。因文而異,靈活運用。
古詩詞名句用在議論文寫作中,并不拘泥于一種格式,視表情達意的需要而多變,或放在標題,或入在開首,或放在中間,或放在結(jié)尾,都是允許的。在教學中,我經(jīng)常以口頭形式表述這幾種不同的用法。
在文章標題處引用古詩文名句。二00五年江蘇一考生的滿分作文《人生三部曲》以“滕王高閣臨江渚”、“也無風雨也無晴”、“滿目青山夕照明”為小標題,顯得構(gòu)思新穎典雅深厚了。
在文章開頭嵌入詩詞佳句.以此領(lǐng)起全篇.使文章在開頭便顯得意蘊深刻.詩意靈動.則能夠使語言顯得凝練精辟.如2004年陜西考生的《尋找快樂,精彩人生》的開頭:?漫步于秋日落葉徐徐的小徑上。不禁吟了一句:‘無邊落葉蕭蕭下, 不盡愁緒滾滾來’。
慨嘆落葉的悲哀與不幸。其實,落葉的生命或許就是這樣,只求得春日繁茂,秋日落英繽紛。
換個思維方式.龔自珍曾說過‘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嘛! 我們應該欣喜,享受落英繽紛的秋景。
?文章中間引用古詩,營造意境,以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形象拔動讀者的心弦,引用或化用這些詞句,就能以他人之境寫我之性靈,增添文章的神韻。如:其實美國人如此,我們中國人又何嘗不知曉此理呢??中庭月色正清朗,無數(shù)揚花過影?那張先亦知曉落花須有月色的距離方顯隱約之美。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那林和靖亦明白透著黃昏才可欣賞到朦朧之美。 ?合掌白蓮花未開,隔岸楊柳月如霜?便是那含蓄之美亦須隔著嬋娟才越婉約。
上面這段文字選自2008湖南滿分作文《彼岸,燈火闌珊》,文章擷取六句古詩,展現(xiàn)了三幅不同的美的畫面,有隱約之美,有朦朧之美,還有婉約之美,為表現(xiàn)主題作了很好的鋪墊,而且風流華美,讀來滿紙花色蕊香,令人折服。在文章收尾處。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5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