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幺令·天中節(jié)》
宋代 蘇軾
粽葉香飄十里,對酒攜樽俎。
譯文:粽子的葉子香氣撲鼻,香飄十里,端起酒杯一起對杯喝酒。
2、《乙卯重五詩》
宋 陸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譯文:
端午節(jié)到了,火紅的石榴花開滿山村。
詩人吃了兩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著艾蒿。
又忙著儲藥、配藥方,為的是這一年能平安無病。
忙完了這些,已是太陽西斜時分,家人早把酒菜備好,他便高興地喝起酒來。
擴(kuò)展資料:
《乙卯重五詩》寫作背景
1195年,宋寧宗慶元元年,作者71歲,在家鄉(xiāng)紹興隱居?!爸匚濉?,即端午節(jié)。
《乙卯重五詩》這首五律具體描寫了南宋在端午節(jié)這天的生活習(xí)慣。作者吃了兩角的粽子,高冠上插著艾枝。依舊俗,又忙著儲藥、配藥方,為的是這一年能平安無病。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來。從中可以反映出,江南端午風(fēng)俗,既有紀(jì)念屈原的意思,又有衛(wèi)生保健的內(nèi)容。
1.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蘇軾(宋代)-《浣溪沙·端午》
2.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蘇軾(宋代)-《浣溪沙·端午》
3.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xiāng)遺俗至今留。
邊貢(明代)-《午日觀競渡》
4.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張耒(宋代)-《和端午》
5.
年年端午風(fēng)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
趙蕃(宋代)-《端午三首》
《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年代: 宋 作者: 歐陽修
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jié)動。菖蒲酒美清尊共。葉里黃驪時一弄。猶?松。等閑驚破紗窗夢。
《偈頌一百零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釋紹曇
紫芝峰下,小小山居。
家風(fēng)淡薄,堂供蕭疏。
茭粽葉包蒸米飯,野山茶點石菖蒲。
天中令節(jié),不用書符。
《失調(diào)名》
年代: 宋 作者: 秦觀
粽團(tuán)桃柳,盈門共壘,把菖蒲、旋刻個人人。
《和夢得夏至憶蘇州呈盧賓客》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憶在蘇州日,常諳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鵝鮮。
水國多臺榭,吳風(fēng)尚管弦。每家皆有酒,無處不過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鄉(xiāng)俱老矣,東望共依然。
洛下麥秋月,江南梅雨天。齊云樓上事,已上十三年。
《乙丑重五》
年代: 宋 作者: 陸游
盤中共解青菰粽,衰甚猶簪艾一枝。
寂寞廢詩仍止酒,今年真負(fù)此佳時。
喜遷鶯 (宋·黃裳)
梅霖初歇。乍絳蕊海榴,爭開時節(jié)。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處玳筵羅列。斗巧盡輸少年,玉腕彩絲雙結(jié)。艤彩舫,看龍舟兩兩,波心齊發(fā)。奇絕。難畫處,激起浪花,飛作湖間雪。畫鼓喧雷,紅旗閃電,奪罷錦標(biāo)方徹。望中水天日暮,猶見朱簾高揭。歸棹晚,載菏花十里,一鉤新月。
喜遷鶯 (宋·黃裳)
(1)梅霖:梅雨。這三句意謂,梅雨剛剛停歇,正是深紅色的石榴花爭開的時節(jié)。寫時令之美。
(2)角黍:粽子,因以蘆葉裹成角狀,故名。晉周處《風(fēng)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毕闫眩翰菝晒┦秤谩=鹩瘢簶O言其精致、珍貴。玳筵:以玳瑁裝飾坐具的宴席。這幾句寫宴會之盛。
(3)斗巧:比賽技巧。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載:“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戲?!庇裢螅貉┌椎氖滞?,指代女子。彩絲雙結(jié):把彩絲連結(jié)在手腕上。《荊楚歲時記》:“以五彩絲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兩句意謂青年男女用五彩絲纏了手臂在一起斗草游戲。
(4)艤彩舫:把彩船停靠在岸邊,艤船攏岸。兩兩:一雙雙,一對對。
(5)喧雷:喧響聲如雷。方徹:才完結(jié)。
(6)高揭:高高掀起,指日暮仍有人觀競渡。
(7)鉤:形容新月如鉤。
此詞上片先寫端午自然風(fēng)光,接著鋪述種種風(fēng)俗:嘗角黍、品香蒲、戲斗草、結(jié)彩絲,而競龍舟是其中最盛大的習(xí)俗。全詞有點有面,有敘有議,聲與色齊作,景與情交融。音節(jié)瀏亮,造語清圓,色澤艷麗,感情歡快,仿佛一幅太平治世的端午風(fēng)俗畫。
我只會吃粽子,但不會包粽子。
農(nóng)歷五月初五的時候,我看見奶奶正在廚房里忙忙碌碌的,我好奇地問:“您在干什么?”奶奶笑著說:“我在包粽子?!蔽遗d奮地說:“哇!我最喜歡吃粽子啦!”奶奶依舊笑著說:“過一會你就可以吃了?!闭f完,又繼續(xù)包起來。我看了有半分鐘,突然乞求地對奶奶說:“您讓我包一下粽子吧。”奶奶經(jīng)不住我的央求,只好讓我試一試。
我先挑選好粽葉,放在水里洗干凈,哇!真像一條條腰帶。再把米也洗干凈,放在盆里,然后把粽葉一折,就像“漏斗”一樣。奶奶突然對我說:“別把粽葉折破了,還有,舀米進(jìn)漏斗時,手要握實,不然,就不結(jié)實?!蔽衣犃酥罄卫蔚赜浽谛睦?。我小心翼翼地嘗試著。
不過還是有偏差:米填少了,粽葉破了無法包。我不氣餒,有做了一個,我覺得還是不行:米填多了,絲線扎不住。終于,第三個包成了,一個粽子變成了一個小星星。不過和奶奶包的放在一起,我的還只是“丑小鴨”。我心想:我一定要做的更好,我又做了一個又一個,一個比一個漂亮,我高興極了。
最后,我把粽子交給了奶奶,奶奶把一個個像小星星的粽子倒在了鍋里,它們像一群小雞奔向窩里。聞著粽葉的香味,我口水直流。奶奶看見了:“看你這個樣子,真是一只小饞貓。”
雖然這是第一次包粽子,也包的不算很好,不過我很有成就感?。?/p>
1.端午粽子
端午
一個記載時間的名詞
你鎖定華人的記憶
把遠(yuǎn)古的風(fēng)俗
把火與生存的理想
交給一個個晝與夜的期盼
燃燒
代代不息的龍子龍孫的熱情
粽子
一個美麗的溫柔
包裹著
天天年年的沸騰
沸騰的
是你的葦葉
你的糯米
屈原的忠心
和我們的端午
我的長發(fā)飛舞
手捧滾燙的端午粽子
懸鐘馗神像
掛艾葉菖蒲
喝雄黃美酒
在萬千龍舟飛翔的瞬間
端午節(jié)的風(fēng)同風(fēng)俗
蒸發(fā)無盡的冷淚
無窮的幽怨
莫名的光與影的傳說
霹靂啊
怒吼吧
讓我們?nèi)刍诙宋绻?jié)的彩虹
2.端午生香
粽子香,
香滿堂。
艾葉香,
香滿房。
桃枝綠,
麥兒黃。
這端午,
那重午,
處處都端陽。
3. 包粽子,有棱角。
雄黃酒,消滅禍。
艾蒿插在大門口。
江上競渡有龍舟。
4.五月之憶
五月之憶飽滿如一只竹葉粽子。
艾蒲和河水平長
三兩聲早起的龍舟鼓點
端午還青
五月就是梅子黃時的雨
一聲鞭哨春天走得遠(yuǎn)了
泥腳背的漢子掮起犁鏵
氣息是春天的溫和以及夏天的熱
野蒿的熟香溢出來了
五月的回憶遠(yuǎn)離城市
遠(yuǎn)離鄉(xiāng)村的時候是提及的重點
與中秋、重陽以及舊歷年底
在遠(yuǎn)望故鄉(xiāng)的情境中容易被突出
五月是一幅圖畫
小時候連著酸甜的杏、粽子以及龍舟
長大后是無法表達(dá)的
而我故鄉(xiāng)的人們都懂的
5.以粽子為題作的詩:
四角尖尖草縛腰,
浪蕩鍋中走一遭。
若還撞見唐三藏,
將來剝得赤條條。
香粽年年祭屈原,
齋僧今日結(jié)良緣。
滿堂供盡知多少,
生死工夫那個先?
包中香黍分邊角,
彩絲剪就交絨索。
樽俎泛葛蒲,
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義重,
對景承歡寵。
何日玩山家?
葵蒿三四花!
辭世頌
生時重午,為僧重午,得罪重午,死時重午。
為前生欠他債負(fù),若不當(dāng)時承認(rèn),又恐他人受苦。
今日事已分明,不著抽身回去!
五月五日午時書,赤口自舌盡消除;
五月五日天中節(jié),赤口白舌盡消滅。
留得屈原香粽在,
龍舟競渡盡爭先。
從今剪斷緣絲索,
不用來生復(fù)結(jié)緣。
lu.net/gd/f/fengmenglong/jsty/007.htm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3.73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