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鵝
駱賓王 〔唐代〕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譯文
“鵝,鵝,鵝!”面向藍天,一群鵝兒伸著彎曲的脖子在歌唱。
白色的身體漂浮在碧綠水面,紅紅的腳掌撥動著清清水波。
鑒賞
這首詩以一個七歲小孩的眼光看鵝游水嬉戲的神態(tài),寫的極為生動活潑。
第一句三個“鵝”字,是詩人對鵝的親切呼喚,也可以理解為模仿鵝的叫聲。第二句“曲項向天歌”。曲,彎曲。項,就是脖子。曲項,彎著脖子。歌,唱歌。這兩句讓人想象出,一個7歲的兒童在對鵝作詩,他指著鵝說:鵝,鵝,鵝,彎曲著長長的脖子,朝著天空唱歌。一下子抓住鵝脖子長的特征,寫出它歡叫時洋洋自得的神態(tài)。
第二句寫鵝鳴叫的神態(tài),給人以聲聲入耳之感。鵝的聲音高亢嘹亮,一個“曲”字,把鵝伸長脖子,而且仰頭彎曲著嘎嘎嘎地朝天長鳴的形象寫得十分生動。這句先寫所見,再寫所聽,極有層次。
以上是寫鵝在陸地上行進中的情形,下面兩句則寫鵝群到水中悠然自得游泳的情形。小詩人用一組對偶句,著重從色彩方面來鋪敘鵝群戲水的情況。鵝兒的毛是白的,而江水卻是綠的,“白”“綠”對照,鮮明耀眼,這是當句對;同樣,鵝掌是紅的,而水波是青的,“紅”“青”映襯,十分艷麗,這也是當句對。而兩句中又“白”“紅”相對,“綠”“青”相對,這是上下對。這樣,回環(huán)往復,都是對仗,其妙無窮。
在這組對偶句中,動詞的使用也恰到好處。“浮”字說明鵝兒在水中悠然自得,一動不動?!皳堋弊謩t說明鵝兒在水中用力劃水,以致掀起了水波。這樣,動靜相生,寫出了一種變化美。
古詩詠鵝意思和詩句
1.詩句: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駱賓王《詠鵝》
2.譯文:
鵝呀,彎曲著脖子對天高歌。一身雪白的羽毛浮于綠水之上,紅色的腳掌撥動著清澈的水波。
3.注釋:
①詠:用詩、詞來敘述或描寫某一事物。詠鵝:用詩詞來贊美鵝。
②項:頸的后部。這里指鵝的脖子。
③掌:詩中指鵝的腳掌。
④撥:劃動,撥開。
4.賞析:
本詩中,作者從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態(tài),去理解和觀察鵝,用了擬人的手法,如把鵝的叫聲說成是“歌”等。同時也把色彩的對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現(xiàn)傳達的豐富和全面?!鞍酌?、“綠水”、“紅掌”、“清波”,相映。
首句連用三個“鵝”字,表達了詩人對鵝十分喜愛之情。這三個“鵝”字,可以理解為孩子聽到鵝叫了三聲,也可以理解為孩子看到鵝在水中嬉戲,十分欣喜,高興地連呼三聲“鵝、鵝、鵝”。
次句“曲項向天歌”,描寫鵝鳴叫的神態(tài)。“曲項”二字形容鵝向天高歌之態(tài),十分確切。鵝的高歌與雞鳴不同,雞是引頸長鳴,鵝是曲項高歌。
三、四句寫鵝游水嬉戲的情景:“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薄案 薄皳堋眱蓚€動詞生動地表現(xiàn)了鵝游水嬉戲的姿態(tài)?!鞍酌薄凹t掌”“綠水”等幾個色彩鮮艷的詞組給人以鮮明的視覺形象。鵝白毛紅掌,浮在清水綠波之上,兩下互相映襯,構(gòu)成一幅美麗的“白鵝嬉水圖”,表現(xiàn)出兒童時代的駱賓王善于觀察事物的能力。
無論從什么角度和方面看,在藝術上,這首詩都是堪稱一絕的。
5.作者介紹:
駱賓王(約619—約687年)字觀光,漢族,婺州義烏人(今浙江義烏)。唐初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杰”。又與富嘉謨并稱“富駱”。高宗永徽中為道王李元慶府屬,歷武功、長安主簿,儀鳳三年,入為侍御史,因事下獄,次年遇赦,調(diào)露二年除臨海丞,不得志,辭官。有集。駱賓王于武則天光宅元年,為起兵揚州反武則天的徐敬業(yè)作《代李敬業(yè)傳檄天下文》,敬業(yè)敗,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殺,或云為僧。
鵝、鵝、鵝,
qū xiàng xiàng tiān gē
曲 項 向 天 歌。
bái máo fú lǜ shuǐ
白 毛 浮 綠 水,
hóng zhǎng bō qīng bō
紅 掌 撥 清 波。
1、《詠鵝》,《全唐詩》第79卷047首,是唐朝詩人駱賓王寫的一首“詠物詩”,相傳是其七歲詩的作品,駱亦因此被目為“神童!全詩共四句,分別寫鵝的樣子、游水時美麗的外形和輕盈的動作,表達了作者對鵝的喜愛之情。詩人駱賓王與王勃、楊炯、盧照鄰齊名,被稱為“初唐四杰”。徐敬業(yè)起兵討伐武則天時,駱賓王代他寫《討武檄》。當武后讀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安”兩句時,心為之觸動,責問宰相為何不早重用此人。
2、小時候的駱賓王,住在義烏縣城北的一個小村子里。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駱家塘。每到春天,塘邊柳絲飄拂,池水清澈見底,水上鵝兒成群,景色格外迷人。有一天,家中來了一位客人??腿艘娝嫒萸逍悖斆袅胬?,就問他幾個問題。駱賓王皆對答如流,使客人驚訝不已。駱賓王跟著客人走到駱家塘時,一群白鵝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有意試試駱賓王,便指著鵝兒要他以鵝作詩,駱賓王略略思索便創(chuàng)作了此詩。
3、相傳是駱賓王在七歲時寫的一首詩,這是一首詠物詩。這首千古流傳的詩歌,沒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歡快的語言,抓住事物(鵝)的突出特征來進行描寫。寫得自然、真切、傳神。
詠鵝的詩句古詩:
銀鴨金鵝言待誰,隋家岳瀆皇家有
《將進酒·金尊莫倚青春健》
唐 · 陳陶
鵝鴨不知春去盡,爭隨流水趁桃花
《春日》
宋 · 晁沖之
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
《社日》
唐 · 王駕
臘后閑行村舍邊,黃鵝清水真可憐
《鵝兒》
唐 · 李郢
大似落鵝毛,密如飄玉屑
《春雪》
唐 · 白居易
王子吹笙鵝管長,呼龍耕煙種瑤草
《天上謠》
唐 · 李賀
與之同游鵝湖,且會朱晦庵于紫溪,不至,飄然東歸
《賀新郎·把酒長亭說》
宋 · 辛棄疾
看盡鵝黃嫩綠,都是江南舊相識
《淡黃柳·空城曉角》
宋 · 姜夔
書罷籠鵝去,何曾別主人
《王右軍》
唐 · 李白
山陰過羽客,愛此好鵝賓
《王右軍》
唐 · 李白
樂游春苑望鵝毛,宮殿如星樹似毫
《雪二首》
唐 · 司空曙
芳草鵝兒,綠滿微風岸
《蝶戀花·春漲一篙添水面》
宋 · 范成大
多事年年二月風,翦出鵝黃縷
《卜算子·新柳》
清 · 納蘭性德
菱荇鵝兒水,桑榆燕子梁
《菱荇鵝兒水》
清 · 曹雪芹
吠犬鳴雞村遠近,乳鵝新鴨岸東西
《自湘東驛遵陸至蘆溪》
清 · 查慎行
鵝兒唼啑梔黃觜,鳳子輕盈膩粉腰
《深院》
唐 · 韓偓
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
《送賀賓客歸越》
唐 · 李白
羲之俗書趁姿媚,數(shù)紙尚可博白鵝
《石鼓歌》
唐 · 韓愈
歸休白鵝嶺,渴飲丹砂井
《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
唐 · 李白
卻寫李成驟雨,惜無六幅鵝溪
《題鄭防畫夾五首》
宋 · 黃庭堅
……
《詠鵝》是我國唐代詩人駱賓王7歲時的作品。全詩共四句,分別寫鵝的樣子、游水時美麗的外形和輕盈的動作,表達了詩人對鵝的喜愛之情。
詩人:駱賓王 朝代:唐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注釋
1. 詠:用詩、詞來敘述或描寫某一事物?!对侚Z》是駱賓王七歲時寫的詩。 2. 項:頸的后部。 3. 掌:詩中指鵝的腳掌。
譯文
大白鵝啊白鵝, 你也就只能彎曲著脖子仰天歡叫, 潔白的身軀漂浮在碧綠的水面上, 紅紅的腳掌撥動著清清的水波。
是初唐詩人駱賓王《詠鵝》中的詩句。
小時候的駱賓王,住在義烏縣城北的一個小村子里。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駱家塘。每到春天,塘邊柳絲飄拂,池水清澈見底,水上鵝兒成群,景色格外迷人。
有一天,家中來了一位客人。客人見他面容清秀,聰敏伶俐,就問他幾個問題。駱賓王皆對答如流,使客人驚訝不已。駱賓王跟著客人走到駱家塘時,一群白鵝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有意試試駱賓王,便指著鵝兒要他以鵝作詩,駱賓王略略思索便創(chuàng)作了此詩。
原詩:
《詠鵝》唐代: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釋義:
白天鵝啊白天鵝,脖頸彎彎,向天歡叫。
潔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綠水面;紅紅的腳掌,撥動著清清水波。
注釋:
1、曲項:彎著脖子。歌:長鳴。
2、撥:劃動。
作者簡介:
駱賓王(約640~?),婺州義烏(今屬浙江?。┤耍拼膶W家。與王勃、楊炯、盧照鄰一起,被人們稱為“初唐四杰”。
擴展資料:
《詠鵝》相傳是駱賓王在七歲時寫的一首詩,這是一首詠物詩。這首千古流傳的詩歌,沒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歡快的語言,抓住事物(鵝)的突出特征來進行描寫。寫得自然、真切、傳神。
開頭的“鵝、鵝、鵝”不只是模擬鵝的叫聲,而且把思維的那種躍動表現(xiàn)出來,融為一體。小詩人用三個“鵝”字道出鵝由遠至近的歡叫聲,讓人漸漸看清它“曲項”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態(tài),再寫鵝在水中嬉戲時有聲有色的情景。表現(xiàn)小詩人細微入神的觀察力。
小作者通過白描的手法,簡單的略加勾勒,鵝的鮮明形象就脫穎而出?!扒椣蛱旄?。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一幅可愛的動態(tài)的形象。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詠鵝 (駱賓王詩作)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32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