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fēng) —— 宋 · 楊萬里《舟過安仁》
2. 青涼傘上微微雨 —— 宋 · 歐陽修《漁家傲·葉有清風(fēng)花有露》
3. 蓮葉層層張綠傘 —— 宋 · 晏殊《漁家傲·越女采蓮江北岸》
4. 傘蓋低垂金翡翠,熏籠亂搭繡衣裳 —— 唐 · 白居易《石榴樹(一作石楠樹)》
5. 青涼傘映紅妝面 —— 宋 · 晏殊《漁家傲·荷葉初開猶半卷》
6. 致傘在風(fēng)林,低冠入云竇 —— 唐 · 陸龜蒙《奉和襲美太湖詩二十首·入林屋洞》
7. 傘不如笠釘勝笠,香留齒牙麝莫及 —— 宋 · 楊萬里《蕈子》
8. 每到炎官張火傘,西山未當(dāng)圣之清 —— 宋 · 楊萬里《食菱》
9. 傳芳遠(yuǎn)遠(yuǎn)自西隣,錦傘高張熨眼新 —— 宋 · 曾極《蜀海棠》
10. 之子問行役,火傘正當(dāng)天 —— 宋 · 李曾伯《水調(diào)歌頭·己酉宿樟原驛得雨》
11.
黃纛軟輿抬圣母,紅羅涼傘罩賢妃 —— 宋 · 汪元量《瑞鷓鴣·內(nèi)家雨宿日輝輝》12. 正爾炎官火傘張,幅巾來此坐僧房 —— 宋 · 艾申《白土寺》13. 奉陪黃傘傳柑宴,莫忘紅妝擁座歡 —— 宋 · 丘崈《鷓鴣天·陸海蓬壺自有山》
14. 襟懷好,縱炎官駐傘,長是春和 —— 宋 · 蔣捷《大圣樂·陶成之生日》
15. 虹旌排陣堞,火傘御靈官 —— 宋 · 秦觀《觀寶林塔張燈次胡瑗韻》
參考資料
詩詞名句:/chaxun/all/%E4%BC%9E
六把雨傘
作者: 余光中
遺忘傘
向日葵反面的形象
黑黝黝的背日葵啊
見證人類的健忘
雨里盛開
雨里枯萎
一朵一朵被遺忘
怎么也記不起來
在什么人家的門外
身世如謎
究竟誰是
頭也不回的主人
音樂傘
裁一片小黑云去抵擋
頂上千疊的黑云
雨傘,是誰頓悟所發(fā)明?
那樣純凈的幾何美
用直線和曲線連成
淺弧的兩端伸出檐牙
雨便從十二個檐角滴下
一串串?dāng)鄶嗬m(xù)續(xù)的飛鈴
你手中握著正是
一件天然的樂器
雨夫人即興的手指
間歇地敲敲又打打
——重時多壯烈
輕時多瀟灑
記憶傘
雨天長,灰云厚
三十六根傘骨只一收
就收進一把記憶里去了
不知在那扇門背后
只要我還能夠
找到小時候那一把
就能把四川的四月天撐開
春雨就從傘邊滴下來
蛙聲就從水田里
布谷鳥就從遠(yuǎn)山
都帶著冷颼颼的濕意
來繞著傘柄打轉(zhuǎn)
喔,雨氣好新鮮
親情傘
最難忘是江南
孩時的一陣大雷雨
下面是漫漫的水鄉(xiāng)
上面是閃閃的迅電
和天地一咤的重雷
我瑟縮的肩膀,是誰
一手抱過來護衛(wèi)
一手更挺著油紙傘
負(fù)擔(dān)雨勢和風(fēng)聲
多少江湖又多少海
一生已度過大半
驚雷和駭電早已慣了
只是臺風(fēng)的夜晚
卻遙念母親的孤墳
是怎樣的雨勢和風(fēng)聲
輪到該我送傘去
卻不見油紙傘
更不見那孩子
友情傘
暴風(fēng)雨里
一位朋友撐傘來接我
一手扶我的踉蹌
一手把堅定的傘柄
舉成一面大盾牌
抵擋猖狂的雨箭
后來才發(fā)現(xiàn)
逆風(fēng)那一面他的衣衫
幾乎濕透于驟雨
喔,所謂知己
不就是一把傘么?
——晴天收起
雨天才為你
豁然開放
傘盟
如果夜是一場青雨淋淋
幸而我還有一盞臺燈
一把精致的小雨傘
撐開一圈柔和的氣氛
而無論用什么做成
用緋色的氛圍或橙色的光暈
愿你與我做共傘的人
伴我涉過濕冷的雨地
如果夜是青雨淋淋
如果死亡是黑雨凄凄
如果我站在雨地里
等你撐傘來迎接,等你
1.《傘 中 戀》
喜雨霏霏戀意柔,青山綠水路通幽。
相依傘下鬢私語,半為遮雨半遮羞。
轉(zhuǎn)作清涼境界,物類舉醒然。
稽首謝天賜,伸腳快宵眠。
2.《漁家傲》歐陽修)
葉有清風(fēng)花有露,壞檐敗壁風(fēng)蕭騷。
持傘上學(xué)憐兒曹,甑釜受蒸煎。
3.《舍東追涼》陸游
驕陽收火傘,驅(qū)屏翳,清露貯冰壼。枉教雨里分飛去。 豈惟蛙黽矜得意,坐覺藜莠無由薅。 剝床供爨嗟婢子。憫蒼生熱。早是水寒無宿處。驚飛不許長相聚。白錦頂絲紅錦羽。 人言愈細(xì)愈澤物,天公為此非徒勞。 泥深入市路欲絕。 海涌四更月,風(fēng)生千頃蒲。 砍狂忘老境,意豁失窮途,敕下九龍淵。須回步。命豐隆。日腳沈紅天色暮,起蜚廉。蓮女妒。 所恨朋儕盡,無人為攬須。
4.《卜算子》劉克莊
老圃獻花來,異域移根至。
相對炎官火傘中,便有清涼意。
淡薄古梳妝,嫻雅仙標(biāo)致。
欲起涪翁再品花,壓了山礬弟。
5.《水調(diào)歌頭》李曾伯
之子問行役,火傘正當(dāng)天??嵩諑卓芍耸?。
古代的雨傘為油紙傘。
油紙傘是源于中國的一種紙制傘,亦傳至亞洲其他地區(qū)如日本、朝鮮、越南、泰國、老撾等地,并在各地發(fā)展出具有當(dāng)?shù)靥厣挠图垈?。隨著一些客家人遷到臺灣定居,傘在中國誕生之后,隨著對外開放和交流的日益擴大,也就逐漸傳到了國外。日本在唐朝時先后向中國派出了 19 批“遣唐使”,多 500 余人,其中有醫(yī)師、畫師、音樂家及各方面的學(xué)者,他們到中國專門觀摩和學(xué)習(xí)中國文化,不僅把中國的歷法,天文、音樂、美術(shù)等文化帶到了日本,也包括制傘工藝在內(nèi)的多種生產(chǎn)技術(shù)、制造工藝帶到了日本。
一)黑潭龍(白居易) 黑潭水深黑如墨,傳有神龍人不識。
潭上駕屋官立祠,龍不能神人神之。豐兇水旱與疾疫,鄉(xiāng)里皆言龍所為。
家家養(yǎng)豚漉清酒,朝祈暮賽依巫口。神之來兮風(fēng)飄飄,紙錢動兮錦傘搖。
神之去兮風(fēng)亦靜,香火滅兮杯盆冷。肉堆潭岸石,酒潑廟前草。
不知龍神享幾多,林鼠山狐長醉飽。狐何幸?豚何辜?年年殺豚將喂狐。
狐假龍神食豚盡,九重泉底龍知無?二)游悟真寺詩一百三十韻(白居易) 元和九年秋,八月月上弦。我游悟真寺,寺在王順山。
去山四五里,先聞水潺湲。自茲舍車馬,始涉藍溪灣。
手拄青竹杖,足蹋白石灘。漸怪耳目曠,不聞人世喧。
山下望山上,初疑不可攀。誰知中有路,盤折通巖巔。
一息幡竿下,再休石龕邊。龕間長丈余,門戶無扃關(guān)。
俯窺不見人,石發(fā)垂若鬟。驚出白蝙蝠,雙飛如雪翻。
回首寺門望,青崖夾朱軒。如擘山腹開,置寺于其間。
入門無平地,地窄虛空寬。房廊與臺殿,高下隨峰巒。
巖崿無撮土,樹木多瘦堅。根株抱石長,屈曲蟲蛇蟠。
松桂亂無行,四時郁芊芊。枝梢裊清吹,韻若風(fēng)中弦。
日月光不透,綠陰相交延。幽鳥時一聲,聞之似寒蟬。
首憩賓位亭,就坐未及安。須臾開北戶,萬里明豁然。
拂檐虹霏微,繞棟云回旋。赤日間白雨,陰晴同一川。
野綠簇草樹,眼界吞秦原。渭水細(xì)不見,漢陵小于拳。
卻顧來時路,縈紆映朱欄。歷歷上山人,一一遙可觀。
前對多寶塔,風(fēng)鐸鳴四端。欒櫨與戶牖,恰恰金碧繁。
云昔迦葉佛,此地坐涅槃。至今鐵缽在,當(dāng)?shù)资舟E穿。
西開玉像殿,白佛森比肩。抖擻塵埃衣,禮拜冰雪顏。
疊霜為袈裟,貫雹為華鬘。逼觀疑鬼功,其跡非雕鐫。
次登觀音堂,未到聞栴檀。上階脫雙履,斂足升凈筵。
六楹排玉鏡,四座敷金鈿。黑夜自光明,不待燈燭燃。
眾寶互低昂,碧佩珊瑚幡。風(fēng)來似天樂,相觸聲珊珊。
白珠垂露凝,赤珠滴血殷。點綴佛髻上,合為七寶冠。
雙瓶白琉璃,色若秋水寒。隔瓶見舍利,圓轉(zhuǎn)如金丹。
玉笛何代物?天人施祗園。吹如秋鶴聲,可以降靈仙。
是時秋方中,三五月正圓。寶堂豁三門,金魄當(dāng)其前。
月與寶相射,晶光爭鮮妍。照人心骨冷,竟夕不欲眠。
曉尋南塔路,亂竹低嬋娟。林幽不逢人,寒蝶飛翾翾。
山果不識名,離離夾道蕃。足以療饑乏,摘嘗味甘酸。
道南藍谷神,紫傘白紙錢。若歲有水旱,詔使修蘋蘩。
以地清凈故,獻奠無葷膻。危石疊四五,磊嵬欹且刓。
造物者三) 喜遷鶯(杜東) 生申華席。便占卻新春,前頭五日。
椒頌梅英,金幡彩縷,好個早春天色。使君以仁得壽,和氣融春無極。
人總道,是陽春有腳,恩浮南國。應(yīng)看,丹詔下,昨夜天邊,初報春消息。
日轉(zhuǎn)黃麾,風(fēng)生絳傘,春殿龍顏咫尺。共慶一堂嘉會,萬宇同沾春澤。
祝眉壽,便從今細(xì)數(shù),好春千億。 四)沁園春(傅伯達) 白帝司權(quán),炎宮回馭,一葉報秋。
正銀河高瀉,金風(fēng)作扇,冰輪將滿,火傘初收。吳越傳芳,斗牛鍾秀,間世生賢誰與儔。
那堪更負(fù),過人才氣,濟世謀猷。風(fēng)流花縣優(yōu)游,有善政廉名達郡侯。
鶚書朝薦,泥封暮召,榮登閨籍,平步瀛洲。歌駐行云,舞翔回雪,壽酒深傾碧玉甌。
從今愿,愿齡齊鼻祖,名在丹丘。 五)游青龍寺贈崔大補闕(韓愈) 秋灰初吹季月管,日出卯南暉景短。
友生招我佛寺行,正值萬株紅葉滿。光華閃壁見神鬼,赫赫炎官張火傘。
然云燒樹火實駢,金烏下啄赪虬卵?;攴鄣雇幩?,赤氣沖融無間斷。
有如流傳上古時,九輪照燭乾坤旱。二三道士席其間,靈液屢進玻黎碗。
忽驚顏色變韶稚,卻信靈仙非怪誕。桃源迷路竟茫茫,棗下悲歌徒纂纂。
前年嶺隅鄉(xiāng)思發(fā),躑躅成山開不算。去歲羈帆湘水明,霜楓千里隨歸伴。
猿呼鼯嘯鷓鴣啼,惻耳酸腸難濯浣。思君攜手安能得,今者相從敢辭懶。
由來鈍騃寡參尋,況是儒官飽閑散。惟君與我同懷抱,鋤去陵谷置平坦。
年少得途未要忙,時清諫疏尤宜罕。何人有酒身無事,誰家多竹門可款。
須知節(jié)候即風(fēng)寒,幸及亭午猶妍暖。南山逼冬轉(zhuǎn)清瘦,刻畫圭角出崖窾。
當(dāng)憂復(fù)被冰雪埋,汲汲來窺戒遲緩。 六)新荷葉(黃裳) 落日銜山,行云載雨俄鳴。
一頃新荷,坐間疑是秋聲。煙波醉客,見快哉、風(fēng)惱娉婷。
香和清點,為人吹在衣襟。珠佩歡言,放船且向前汀。
綠傘紅幢,自從天漢相迎。飛鷗獨落,蘆邊對、幾朵繁英。
侑觴人唱,乍聞應(yīng)似湘靈。 七)臨江仙(黃人杰) 六月炎官收火傘,南薰盡洗煩蒸。
十三蓂莢又爭青。問知陳仲舉,元是此時生。
別駕功成清暇日,題輿尚帶屏星。黑頭非晚至公卿。
且傾浮蟻酒,來聽祝龜齡。 八)大圣樂(蔣捷) 笙月涼邊,翠翹雙舞,壽仙曲破。
更聽得艷拍流星,慢唱壽詞初了,群唱蓮歌。主翁樓上披鶴氅,展一笑、微微紅透渦。
襟懷好,縱炎官駐傘,長是春和。千年鼻祖事業(yè),記曾趁雷聲飛快梭。
但也曾三徑,撫松采菊,隨分吟哦。富貴云浮,榮華風(fēng)過,淡處還他滋味多。
休辭飲,有碧荷貯酒,深似金荷。 九)水調(diào)歌頭(蔣思恭) 風(fēng)流九霞客,名在五云鄉(xiāng)。
十年出入華禁,簪?奉君王。黃傘西清日轉(zhuǎn),寶月紅鸞影里,長近赭袍光。
彩筆賡歌處,殿閣有馀涼??缜镲L(fēng),凌寶鼎,笑芝房。
人間爭識奇貴,妙帖煥名章。莫羨碧幢金印,換取玉堂清瑣,翰墨看淋浪。
歲歲宮。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fēng)細(xì)雨不須歸.―――張志和《漁歌子》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fēng)。―――-志南和尚《絕句》
渭城朝雨亦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江南春絕句》
夜闌臥聽風(fēng)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fēng)雨大作》
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辛棄疾《西江月》
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清明》
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風(fēng)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過伶仃洋》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瞑》)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
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2.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瞑》)
3.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
5.青箬笠,綠蓑衣,斜風(fēng)細(xì)雨不須歸。(張志和:《漁歌子》)
6.夜闌臥聽風(fēng)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fēng)雨大作》)
7.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清明》)
8.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9.渭城朝雨泡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江雨靡靡江草齊
1.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睹虾迫弧洞簳浴罚?
2.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螟》)
3.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
5.青箬笠,綠蓑衣,斜風(fēng)細(xì)雨不須歸。(張志和《漁歌子》)
6.夜闌臥聽風(fēng)吹雨,鐵馬冰河人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fēng)雨大作》)
7.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清明》)
8.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9.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
倚遍闌干,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芳草,望斷歸來路?!??李清照《點絳唇》
昨夜雨疏風(fēng)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危坷钋逭铡度鐗袅睢?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
倚遍闌干,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芳草,望斷歸來路。——宋?李清照《點絳唇》
昨夜雨疏風(fēng)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宋?李清照《如夢令》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2.60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