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除夜 / 巴山道中除夜書懷 / 除夜有懷——【作者】崔涂 【朝代】唐
迢遞三巴路,羈危萬里身。
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xiāng)人。
漸與骨肉遠,轉于僮仆親。
那堪正飄泊,明日歲華新。
譯文
跋涉在道路崎嶇又遙遠的三巴路上,客居在萬里之外的危險地方。四面群山下,殘雪映寒夜,對燭夜坐,我這他鄉(xiāng)之客。因離親人越來越遠,反而與書童和仆人漸漸親近。真難以忍受在漂泊中度過除夕夜,到明天歲月更新就是新的一年。
2、沁園春·雪——【作者】毛澤東 【朝代】近代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譯文
北方的風光,千萬里冰封凍,千萬里雪花飄。遠望長城內外,只剩下無邊無際白茫茫一片;寬廣的黃河上下,頓時失去了滔滔水勢。山嶺好像銀白色的蟒蛇在飛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許多白象在奔跑,它們都想試一試與老天爺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時候,看紅艷艷的陽光和白皚皚的冰雪交相輝映,分外美好。江山如此媚嬌,引得無數(shù)英雄競相傾倒。只可惜秦始皇、漢武帝,略差文學才華;唐太宗、宋太祖,稍遜文治功勞。稱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這些人物全都過去了,數(shù)一數(shù)能建功立業(yè)的英雄人物,還要看今天的人們。
3、絕句——【作者】杜甫 【朝代】唐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譯文
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婉轉地歌唱,一隊整齊的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見西嶺上堆積著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自萬里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只。
4、行路難·其一——【作者】李白 【朝代】唐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譯文
金杯里裝的名酒,每斗要價十千;玉盤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費萬錢。胸中郁悶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劍環(huán)顧四周,我心里委實茫然。想渡黃河,冰雪堵塞了這條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風雪早已封山。
象呂尚垂釣溪,閑待東山再起;伊尹乘舟夢日,受聘在商湯身邊。何等艱難!何等艱難!歧路紛雜,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邊?相信總有一天,能乘長風破萬里浪;高高掛起云帆,在滄海中勇往直前!
5、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云淡日光寒?!宕亨嵺频摹渡街醒┖蟆?/p>
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閑。
譯文
清晨起來剛一開門,看到山頭已被一場大雪覆蓋。此時,天 空已放晴,初升太陽的光芒,透過淡淡的白云,也變得寒冷了。
房檐的積雪尚未開始融化,院落的梅花枝條仍被冰雪凝凍。這樣一種清冷、孤寂的氣氛,是多么不尋常??!
其詩作如下:“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遙知不是俗塵雪,暗香浮動無人聞?”我對別的句子很少記得,但她的前面二句詩句“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讀后,特別的熟悉,并且心中立刻升騰起了一陣竊笑,因為這兩句詩句,我早在三十年前己經熟悉了,是我的語文老師在上課時,插入告訴同學們的。
根據(jù)當時我老師的解釋和含義此詩為明初詩人高啟的詠梅詩,以《梅花九首》最為著名,而《梅花九首》中又以第一首的這兩句最為世人傳誦。作者在這兩句中巧妙地各用了一個典故。
前句用的是漢代袁安擁雪獨臥故事,后句用的是隋朝趙師雄夜晚酒醉遇梅花仙子的傳奇。兩句都用了擬人化手法,來形容梅的姿態(tài),前句是雪天的梅姿,強調的是梅(高士)之清高,后句是月下的梅姿,突出的是梅(美人)之秀美,而且一為“臥”,一為“來”,有靜有動,表達了作者對梅的由衷贊譽。
詩句清麗,情致高遠,讀者即使不知典故,從美人高士、月明雪滿的詞句中,也能體會出作者披情入句的熱忱和心態(tài)。
《山中雪后》是清代詩人鄭燮所寫的一首七言絕句。
山中雪后①
鄭板橋
晨起開門雪滿山,雪睛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凍②,一種清孤③不等閑④。[1]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山中雪后:這是一首寓托身世的詩。
②檐流未滴梅花凍:屋上積雪未化,庭中亦因寒而未開放。
③清孤:凄清孤獨。
④等閑:尋常、一般。[2]
白話譯文
清晨起來剛一開門,看到山頭已被一場大雪覆蓋。此時,天空已放晴,初升太陽的光芒,透過淡淡的白云,也變得寒冷了。
房檐的積雪尚未開始融化,院落的梅花枝條仍被冰雪凝凍。這樣一種清冷、孤寂的氣氛,是多么不尋常啊!
1、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2、門前六出花飛,樽前萬事休提?!讟恪短靸羯场ざ?3、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4、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畎住缎新冯y》 5、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6、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哌m《別董大》 7、玉花飛半夜,翠浪舞明年。
——蘇軾《和田國博喜雪》 8、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畎住侗憋L行》 9、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盧綸《塞下曲》 10、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獎㈤L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1、瑞葉飛來麥已青,更煩膏雨發(fā)欣榮。
——范成大《雪后雨作》 12、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醢彩睹坊ā?13、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
——謝道蘊《詠雪聯(lián)句》 14、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x道蘊《詠雪聯(lián)句》 15、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高駢《對雪》 16、草枯鷹眼急,雪盡馬蹄輕?!蹙S《觀獵》 17、開門枝鳥散,一絮墮紛紛。
——司馬光《雪霽登普賢閣》 18、對瓊瑤滿地,與君酬酢?!翖壖病逗屠?19、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韓愈《春雪》 20、千峰筍石千株玉,萬樹松蘿萬朵云?! 赌锨匮?21、落盡瓊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無香。
——楊萬里《觀雪》 22、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鸥Α督^句》 23、才見嶺頭云似蓋,已驚巖下雪如塵。
——元稹《南秦雪》 24、宮城團回凜嚴光,白天碎碎墮瓊芳?!钯R《十二月樂辭·十一月》 25、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絕。
——呂本中《踏莎行》 26、天街飛轡踏瓊英,四顧全疑在玉京?!嵋闹薄逗椭苁搪宄茄?27、雪花似掌難遮眼,風力如刀不斷愁。
——錢謙益《雪夜次劉敬仲韻》 28、剩喜滿天飛玉蝶,不嫌幽谷阻黃鶯。——華幼武《春雪》 29、朝來試看青枝上,幾朵寒棧未肯消。
——徐渭《梨花》 30、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李白《嘲王歷陽不肯飲酒》。
1、飛雪帶春風,裴回亂繞空。--劉方平《春雪》
2、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高駢《對雪》
3、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絕。--呂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4、劍河風急雪片闊,沙口石凍馬蹄脫。--岑參《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5、雪岸叢梅發(fā),春泥百草生。--杜甫《陪裴使君登岳陽樓》
6、溪深難受雪,山凍不流云。--洪升《雪望》
7、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
8、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9、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陳毅《青松》
10、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原文 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注釋 1.這是柳宗元被貶到永州之后寫的詩,借寒江獨釣的漁翁,抒發(fā)自己孤獨郁悶的心情。
2.絕:無,沒有。人蹤:人的蹤跡。
滅:消失,沒有了 3.千山鳥飛絕:千山萬嶺不見飛鳥的蹤影。 4.萬徑:虛指,指千萬條路。
5.人蹤滅,沒有人的蹤影。 6.孤:孤零零。
7. 舟:小船。 8. 蓑笠(suō lì):(蓑笠和斗笠 “蓑” 的意思是古代用來防雨的衣服;“笠” 的意思是古代用來防雨的帽子。)
柳宗元江雪草書帖 [1]譯文 基本:四周的山上沒有了飛鳥的蹤影,小路上連一絲人的蹤跡也沒有,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上,有個披著蓑衣、戴著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獨自垂釣。 升華:四周的山連綿起伏,空曠的,沒有了飛鳥的鳴叫思維方式發(fā)送和蹤影,所有穿梭在山內外的小路上沒有了人的行蹤,只有在那寬廣平靜的江上,一個披著蓑戴著笠的老漁翁,一個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獨自垂釣。
簡析 柳宗元的山水詩,大多描寫比較幽僻清冷的境界,借以抒發(fā)自己遭受迫害被貶的抑郁悲憤之情。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漁翁寒江獨釣圖,表達了詩人永貞革新失敗后,雖處境孤獨,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
開頭兩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描寫雪景,“千山”“萬徑”都是夸張語。山中本應有鳥,路上本應有人;但卻“鳥飛絕”“人蹤滅”。
詩人用飛鳥遠遁、行人絕跡的景象渲染出一個荒寒寂寞的境界,雖未直接用“雪”字,但讀者似乎已經見到了鋪天蓋地的大雪,已感覺到了凜冽逼人的寒氣。這正是當時嚴酷的政治環(huán)境的折射。
三、四兩句“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刻畫了一個寒江獨釣的漁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幾乎沒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條孤單的小船,船上有位漁翁,身披蓑衣,獨自在大雪紛飛的江面上垂釣。這個漁翁的形象顯然是詩人自身的寫照,曲折地表達出詩人在政治改革失敗后雖處境孤獨,但頑強不屈、凜然無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
賞析 這首詩大約作于謫居永州時期。這是一首押仄韻的五言絕句。
粗看起來,這像是一幅一目了然的山水畫:冰天雪地寒江,沒有行人、飛鳥,只有一位老翁獨處孤舟,默然垂釣。但仔細品味,這潔、靜、寒涼的畫面卻是一種遺世獨立、峻潔孤高的人生境界的象征。
首先,它創(chuàng)造了峻潔清冷的藝術境界。單就詩的字面來看,“孤舟蓑笠翁”一句似乎是作者描繪的重心,占據(jù)了畫面的主體地位。
這位漁翁身披蓑笠獨自坐在小舟上垂綸長釣?!肮隆迸c“獨”二字已經顯示出他的遠離塵世,甚至揭示出他清高脫俗、兀傲不群的個性特征。
作者所要表現(xiàn)的主題于此已然透出,但是作者還嫌意興不足,又為漁翁精心創(chuàng)造了一個廣袤無垠、萬籟俱寂的藝術背景:遠處峰巒聳立,萬徑縱橫,然而山無鳥飛,徑無人蹤。往日沸騰喧鬧,處處生機盎然的自然界因何這般死寂呢?一場大雪紛紛揚揚,覆蓋了千山,遮蔽了萬徑。
鳥不飛,人不行。冰雪送來的寒冷制造了一個白皚皚,冷清清的世界。
這幅背景強有力地襯托著漁翁孤獨單薄的身影。此時此刻,他的心境該是多么幽冷孤寒呀!這里,作者采用烘托渲染的手法,極力描繪漁翁垂釣時候的氣候和景物,淡筆輕涂,只數(shù)語便點染出峻潔清冷的抒情氣氛。
其筆觸所到,連亙天地,高及峰巔,下及江水,咫尺之幅,涵蓋萬里。沈德潛評論說“清峭已絕”。
顧璘則說“絕唱,雪景如在目前”。二人所指,大略都是就這首詩的境界創(chuàng)造來說的。
其次,形象地反映了作者貶謫永州以后不甘屈從而又倍感孤獨的心理狀態(tài)。晚于柳宗元的鄭谷曾作《雪中偶題》:“亂飄僧舍茶煙濕,密灑歌樓酒力微。
江上晚來堪畫處,漁人披得一蓑歸?!笔窃娨鄬懡┲械臐O翁,但造語平常,更乏境界,作者并沒有把自己的主觀意識與鮮明的個性熔鑄進去,所以蘇軾批評他是“村學中語”,而稱贊柳宗元末尾兩句,說是“人性有隔也哉?殆天所賦,不可及也已”!蘇軾所謂“人性”,即指詩人的情感熔鑄。
“人性有隔”的對立面便是“人性無隔”,做到“人性無隔”,亦即達到了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了。我們知道,柳宗元在“永貞革新”失敗后.連遭貶斥,始終保持著一種頑強不屆的精神狀態(tài)。
他的“永州八記”,專寫窮山僻壤之景,借題立意,寄托遙深,凡一草一木,均坦示出他極為孤苦寂寞的心情。他的兀傲脫俗的個性也得以充分展現(xiàn)。
這首詩中的漁翁形象,身處孤寒之界而我行我素,足履渺無人煙之境而處之泰然。其風標,其氣骨,其守貞不渝的心態(tài),不是很令人欽慕嗎?和柳宗元約略同時的詩人張志和作《漁歌子》說:“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睆埵显炀尺x擇春暖花開之際,畫面美而幽,流露了“煙波釣徒”的怡然恬淡之性,閑適自在之情。
柳宗元與張志和不同,他本是個堅持正義的政治家,立腳于充滿矛盾斗爭的土壤之上,所以。.他遣境專取深冬寒涼之際,人的心情也不是只有縱情山水的一面,他還寫出了嚴正清苦,凜然不可犯的一面,個性尤為突出。
最后,這首詩的結構安排至為精巧。詩題是“江雪”。
但是作者入筆并不點題,他先寫千山萬徑之靜謐凄寂。棲鳥不飛,行人絕跡。
然后筆。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47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