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賞析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詩中親切真淳地吟頌了偉大的人性美——母愛。
詩的開頭兩句,所寫的人是母與子,所寫的物是線與衣,然而卻點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中間兩句集中寫慈母的動作和意態(tài),表現(xiàn)了母親對兒子的深篤之情。雖無言語,也無淚水,卻充溢著愛的純情,扣人心弦,催人淚下。最后兩句是前四句的升華,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熾烈的情懷,對于春日般的母愛,小草似的兒女,怎能報答于萬一呢?
全詩無華麗的詞藻,亦無巧琢雕飾,于清新流暢,淳樸素淡的語言中,飽含著濃郁醇美的詩味,情真意切,千百年來撥動多少讀者的心弦,引起萬千游子的共鳴。
孟郊一生貧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詩人自然不把這樣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詠,公務(wù)則有所廢弛,縣令就只給他半俸。本篇題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當是他居官溧陽時的作品。詩中親切而真淳地吟頌了一種普通而偉大的人性美——母愛,因而引起了無數(shù)讀者的共鳴,千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 計劃反對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著兒女們。然而對于孟郊這位常年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游子來說,最值得回憶的,莫過于母子分離的痛苦時刻了。此詩描寫的就是這種時候,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而表現(xiàn)的,卻是詩人深沉的內(nèi)心情感。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實際上是兩個詞組,而不是兩個句子,這樣寫就從人到物,突出了兩件最普通的東西,寫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緊接兩句寫出人的動作和意態(tài),把筆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時此刻,老母一針一線,針針線線都是這樣的細密,是怕兒子遲遲難歸,故而要把衣衫縫制得更為結(jié)實一點兒罷。其實,老人的內(nèi)心何嘗不是切盼兒子早些平安歸來呢!慈母的一片深篤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細微的地方流露出來。樸素自然,親切感人。這里既沒有言語,也沒有眼淚,然而一片愛的純情從這普通常見的場景中充溢而出,撥動了每一個讀者的心弦,催人淚下,喚起普天下兒女們親切的聯(lián)想和深摯的憶念。
最后兩句,以當事者的直覺,翻出進一層的深意:“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誰言”有些刊本作“誰知”和“誰將”,其實按詩意還是作“誰言”好。詩人出以反問,意味尤為深長。這兩句是前四句的升華,通俗形象的比興,加以懸絕的對比,寄托了赤子熾烈的情意:對于春天陽光般厚博的母愛,區(qū)區(qū)小草似的兒女怎能報答得了呢。真有“欲報之德,昊天罔極”之意,感情是那樣淳厚真摯。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在宦途失意的境況下,詩人飽嘗世態(tài)炎涼,窮愁終身,故愈覺親情之可貴。“詩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蘇軾《讀孟郊詩》)。這首詩,雖無藻繪與雕飾,然而清新流暢,淳樸素淡中正見其詩味的濃郁醇美。 全詩最后用一雙關(guān)句,寫出兒子對母親的深情。
此詩寫在溧陽,到了清康熙年間,有兩位溧陽人又吟出這樣的詩句:“父書空滿筐,母線尚縈襦”(史騏生《寫懷》);“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彭桂《建初弟來都省親喜極有感》)。可見《游子吟》留給人們的深刻印象,是歷久而不衰的。
表達了感謝母親的思想感情.
樂府詩的體名
"樂府"一詞,最初是指主管音樂的官府。樂府原來是古代掌管音樂的官署,掌管宴會、游行時所用的音樂,也負責民間詩歌合樂曲的采集。作為詩體名的“樂府”最早即指后者,后來也用以稱魏晉到唐代可以配樂的詩歌和后人效仿的樂府古題的作品。
親情
久別的友情花朵 亦會失香 亦會褪色
久別的愛情空氣 既會升溫 亦會冷卻
唯有親情是一壇深埋地下的酒 越藏越濃越醇厚
不曾信誓旦旦
不曾轟轟烈烈
親情的藕絲系著無聲的祝福
飄梭過八千里山河
沒有波瀾壯闊的激情
沒有清泉映松的詩意
親情恰似一汪清澈恍漾的湖水
以她恬靜的面容
講述著一段段悱惻動人的深情
陽光映照偶起漣漪
輕風拂過忽閃磷光
整片湖水同漲同落 相通相融
恰似親情的風雨同舟 無私奉獻
=======================
親情就像釀造很久的酒,時間越長酒味越香。親情就像溫暖棉被,天冷的時候給你溫暖。親情就像一把大傘,在下雨的時候為你遮擋。親情就像一盞燈,為你照亮每個黑暗的角落,親情就在你我的身邊。
艾青《我愛這土地》
我愛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鳥,
我也應(yīng)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賞析
詩人艾青是一位擅長抒發(fā)內(nèi)心的深沉情感的杰出歌手, 《我愛這土地》, 寫在抗日救亡的最艱難的歲月。
如何表達對於祖國的最為深沉的愛?詩人沒有直呼"熱愛呀"之類的口號,也沒直接渲泄自己的感情,而是運用象征的手法,讓抒情主人公化作一只小鳥,把心底的全部情感濃縮在小鳥那"嘶啞的喉嚨"的"歌唱"中。
"歌唱"也不是輕柔空靈的,而是無比凝重深沉。因為祖國那"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正慘遭蹂躪, 面臨淪亡。最后, 詩人以小鳥之死,把詩情升華到頂點,而死后也要與祖國的土地渾融合一,則是詩人赤誠之心的真實寫照。
擴展資料
《我愛這土地》是現(xiàn)代詩人艾青于1938年寫的一首現(xiàn)代詩。這首詩以“假如”領(lǐng)起,用“嘶啞”形容鳥兒的歌喉,接著續(xù)寫出歌唱的內(nèi)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轉(zhuǎn)寫鳥兒死后魂歸大地,最后轉(zhuǎn)由鳥的形象代之以詩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詩人那顆真摯、熾熱的愛國之心。
盼 望 艾青(中國)1910年--1996年 一個海員說, 他最喜歡的是起錨所激起的 那一片潔白的浪花…… 一個海員說, 最使他高興的是拋錨所發(fā)出的 那一陣鐵鏈的喧嘩…… 一個盼望出發(fā) 一個盼望到達* 這是一位中國的詩人,這當然也是一位我們浙江的詩人,而且這還是一位以描寫我們浙江一位鄉(xiāng)下老大媽而開始嶄露頭角的著名詩人。
在上個世紀整個三四十年代,他的創(chuàng)作呈現(xiàn)了當時中國詩歌水平的一個高度,至今已被公認的一位在七十年代末又煥發(fā)過一次詩歌的青春的,并已得到定評的詩人。因為篇幅原因,這里無法展開他完整的詩歌創(chuàng)作,這首八行的小詩在他一生的寫作中也是一首不占重要地位的作品。
但作為中國老一代詩人中的代表,這一首小詩依然有可以一說的地方。當然,具體的從欣賞的角度看,這首詩與他的生命經(jīng)歷也有著不可分隔的關(guān)系。
艾青,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曾赴黑龍江、新疆生活和勞動,創(chuàng)作中斷了20年。
直到1976年重又執(zhí)筆。一個詩人的創(chuàng)作生涯被硬生生耽擱了20年,所以一旦他擺脫了擱淺的境遇,無論是出發(fā)還是到達,都是一種人生終于又運動起來的顯示,所以,無論是出發(fā)還是到達都令人興奮、有所期待和憧憬。
雖然詩人舒婷也曾寫過“擱淺也是一種生活”,并以此來勸解朋友的憤怒與憋悶,但人生有限,二十年的擱淺畢竟不是一般人能夠輕易而安閑地接受下來的,由艾青再放大到整個社會,那個特殊的年代,那個全社會處于“擱淺”的年代,多少人的青春才華由于擱淺而消散,這種人生被浪費、擱淺而無可挽回的悲痛,除了悲哀與認命,更多的則集聚成了對“出發(fā)”或是早日“到達”的強烈期盼與呼喊。所以艾青的這首寫于1979年的小詩放在現(xiàn)在看,只是一首簡單的生活哲理小詩,但在七十年 代末,那個全社會處于剛剛擺脫了“擱淺”的特殊時期,就這一首小詩,引來多少人的共鳴和多少難以抑制的生命的唏噓啊。
由此,我又想到另一位詩人蔡其矯的一首小詩“屠夫”,現(xiàn)在看來,這首詩所提供的含義由于年代的消逝而變的遙遠,由于遙遠甚至都有些不可理解,但走過那個物質(zhì)匱乏年代的人們,相信都能由這一首小詩中體會到各自不同的辛酸與感慨。試想,當今時代,誰會為了多吃一塊豬肉而引起對屠夫的羨慕呢?(附詩在下) (附) 屠 夫 蔡其矯 當人猛減 而豬陡增 你滿臉紅光 下巴疊成三疊 想撈些油水的 都向你羅拜 即使是混毛的 淺膘的 提著一塊走在街上 也引來無數(shù)羨慕; 就在這 缺乏上面 私心上面 短視上面 建造你 渺小狂妄的權(quán)威 1973年 再附一首聶魯達最早的情詩《晚霞》中的一節(jié),很難說這兩首詩歌之間沒有一點關(guān)系。
附2:《晚霞》 聶魯達 (我喜歡海員們的愛情 親吻然后便遠行 留下一個諾言。 卻一去不返。
每個港口都有一個女人在等: 海員們吻她,然后便起程。一天晚上,與死神躺在一處 大海是他們的床鋪。)
3:瞬息間便是夜晚 薩瓦多爾.夸西莫多(意大利)1901年--1968年 每個人都孤獨地站在大地的心臟 被罩在一束陽光下 瞬息間便是夜晚* 阿根廷著名作家博而赫斯在一篇關(guān)于《神曲》的演說稿中說道:“一個作品有多種讀法是中世紀文學的一個特點。”其實,詩歌作為一門特殊類型的創(chuàng)作,它的欣賞就更是如此,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首詩在不同時代,不同的讀者心中會引起各自完全不同的感受和收獲。
中國古代對詩歌的欣賞就有: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蛘呷纾褐豢梢鈺豢裳詡鞯日f法,都是對如何欣賞詩歌這門特殊的文學創(chuàng)作的一種解說。
上面夸西莫多的這首《瞬息間便是夜晚》,整首詩只有三行,如果按一目十行的讀法,那一目下去就有了三遍以上,但是三遍以后,或者你掃上個十目,讀了三十遍以后,相信你的感受就不會非常簡單。(詩歌有多種讀法也恰是與散文劃清了界限的重要標志之一)。
我們不妨以多種心態(tài)展開對這首詩歌的閱讀。 1:每個人都(以為自己是)孤獨地站在大地的心臟(上),被罩在一束陽光下。
注意,這里的孤獨要讀成中性的,可以解釋為獨立、自立和甚至有點自強自圣的意思,而括號中的語言是讀詩時加進去以增強這種含義用的。這樣就變成了:每個人都(以為自己是)自強地站在大地的心臟(上),而且還:被罩在一束陽光下。
但真是如此嗎?等著吧,接下來:瞬息間便是夜晚!一切都會玩完。一種嘲諷的意味油然而生。
2:看哪,在這個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人,而那么多的人卻:都孤獨地站在大地的心臟,(還都)被罩在一束陽光下,(這里的陽光是酷烈的,是一種生活是如此漫長而難熬的形象)。不僅如此,而且還更加痛苦和絕望,因為:瞬息間便是夜晚。
這里的夜晚便是無邊的黑暗和冰涼。真是又冷又熱又絕望。
一種悲憫自然顯現(xiàn)。 3:自己對自己說,看這個世界,有多少人,每個人都孤獨(驕傲)地站在大地的心臟,而且還都很有前途的被罩在一束陽光下,(這里的孤獨是褒義的,現(xiàn)在有種說法叫孤獨是偉人的營養(yǎng),一個沒有孤獨感的人是不可思議的)。
但又怎么樣呢?最后還是:瞬息間便是夜晚。由人及己,自然會產(chǎn)生一種人生無常的自憐和嘆息。
4:當然,你還可以滑稽的把這首詩讀成一種上帝的聲音或者一位善于狡辯的演說家的。
《艾青詩選》中共有23首詩
篇幅有限,無法全部回答。
如;《大堰河——我的保姆》是現(xiàn)代詩人艾青于1933年1月14日寫的一首詩,被選入人教版語文課本。全詩分為四部分。作者通過對自己的乳母的回憶與追思,抒發(fā)了對貧苦農(nóng)婦大堰河的懷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贊美之情,從而激發(fā)人們對舊中國廣大勞動婦女悲慘命運的同情,對這“不公道的世界”的強烈仇恨。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之作。這是一個地主階級叛逆的兒子獻給他的真正母親——中國大地善良而不幸的普通農(nóng)婦的頌歌。
這首詩感情真摯深切。詩中反復(fù)陳述:“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詩人是地主的兒子,長在“大堰河”的懷中,吮吸著她的乳汁,這不僅養(yǎng)育了詩人和身I本,也養(yǎng)育了詩人的感情。詩人深深領(lǐng)受了她的愛,及至到了上學的年齡離開養(yǎng)母回到親生父母身邊的時候,他感到父母的陌生,更感到養(yǎng)母的對他的重要。養(yǎng)母正直、善良、樸素的品格影響了詩人的一生。這首詩從頭到尾,始終圍繞“我”與“她”的關(guān)系來寫,他對大堰河深厚的感情,都表現(xiàn)在娓娓動情的陳述之中,他在監(jiān)獄里,看見了雪就想到大堰河“被雪壓著的草蓋的墳?zāi)埂?,想起她的故居園地,想起她對他的關(guān)懷和愛……于是他用他的深情的詩,表現(xiàn)了大堰河的具體勞作情景,也寫了她心靈深處的感情波紋,就連她美麗的夢境,也同對乳兒的“幸福命運”的祝愿融合在一起。有了這樣的真情,這樣的心靈,才使這位勞動婦女形象更加崇高、完美,所以詩人要把熱烈的頌揚,“呈給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他們的兒子/呈給愛我如愛她自己的兒子般的大堰河”。這樣就使“大堰河”以某種象征意義,升華為永遠與山河、村莊同在的人民的化身,或者說是中國農(nóng)民的化身。
艾青在《大堰河,我的保姆》開始表現(xiàn)他詩作的藝術(shù)特色,他首先是從“感覺”出發(fā),像印象派畫家那么重視感覺和感受,而且注意主觀情感對感覺的滲入與融合。并在二者的融合中產(chǎn)生出多層次的聯(lián)想,創(chuàng)造出既是清晰的,又具有廣闊象征意義的視覺形象。詩總是具體的、有著鮮明形象的,如這首詩寫大堰河的勞作,寫大堰河的笑,寫大堰河的愛和死。都呈現(xiàn)可視可感的立體的意象符號附加形容。最后疊句排比旬的運用,如“呈給你黃土下紫色的靈魂/呈給你擁抱過我的直伸著的手/呈給你吻過我的唇。/呈給你泥黑的溫柔的臉顏/呈給你蒜育我的乳房……”具體的描寫,保證語言的形象性,這也是艾青詩的藝術(shù)魅力的奧秘所在,他后來的詩作,更自覺地將它發(fā)揚光大了。
這是一首獻給保姆大堰河的詩篇。詩人敘述了這位普通中國婦女平凡而坎坷、不幸的一生,表達了對這位偉大母親由衷的感恩之情。大堰河,也是千千萬萬中國母親的代表,正是這片如同慈母一樣寬闊的土地和這個偉大的祖國,盡管她受盡欺辱,滿身瘡痍,歷盡滄桑,然而卻永遠不失母性和母愛偉大的光輝詩歌飽含深情,反復(fù)詠唱,如泣如訴。
希望能幫助到你
母愛無痕
為何總有一種沖動
從來天真又幼稚
為何總有一種記憶
從來模糊又清晰
為何總有一種牽掛
從來不曾忘懷和舍棄
因為生命中,我們
有著太多太多的許愿
卻無法給母親
一一兌現(xiàn)
曾經(jīng),當我們呱呱落地
曾經(jīng),當我們咿呀學語
曾經(jīng),當我們豐滿了羽翼
曾經(jīng),當我們遠離了故里
曾經(jīng),當我們兩鬢染了風霜
那一刻,喜悅伴著惆悵
那一刻,孤獨伴著輕嘆
已悄然寫滿母親臉上
而不論
歲月幾多蒼桑
風雨幾多腥苦
我這一如牽手的風箏
卻始終也飛不出
母親已模糊的視線
賞析:
這是一首語言優(yōu)美、感情真摯的詩歌,表現(xiàn)了對母親深深的愛。
母親的愛是偉大的,是無痕的,卻是永恒的。詩歌多用對偶、排比、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長短句結(jié)合,富有韻味,增強了感染力。詩歌首先運用設(shè)問句引出母愛的主題。然后以個人成長為順序?qū)懥四赣H對我們的愛護。最后把兒女比作風箏,表現(xiàn)了母親對兒女永遠的牽掛和羈絆。讀來哀而不傷,真誠質(zhì)樸,讓人動容。
我愛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鳥,
我也應(yīng)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我愛這土地》導讀
曹津源
太陽與土地是最能概括艾青詩歌特色的兩個概念。詩人對于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熱烈追求,常常借助太陽這一意象得以表現(xiàn),艾青仿佛是一位夸父,至死不渝地追尋著太陽、光明和理想;作為另一面,與詩人血脈相連的土地也是他一生一世都無法割舍的眷戀。他曾說過:“這個無限廣闊的國家和無限豐富的農(nóng)村生活—無論舊的還是新的—都要求在新詩上有它的重要篇幅?!保ā东I給鄉(xiāng)村的詩·序》)艾青對土地的關(guān)注,就是對農(nóng)民、民族、祖國的摯愛。寫于抗戰(zhàn)爆發(fā)后1938年的《我愛這土地》就是艾青這種特有的土地情結(jié)的代表作。在國土淪喪、民族危亡的緊急關(guān)頭,艾青向祖國捧出一顆赤子之心,愛國深情的抒發(fā),波瀾起伏,層層推進。
一、點出土地情結(jié)。先欣賞起始兩句:“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yīng)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詩人對土地的酷愛,已到了不知道如何傾訴的地步。于是,他只能舍棄人的思維語言而借用鳥的簡單樸素的語言傾瀉他的愛情,在詩人看來,這簡單樸素的往往是最真誠熱烈的。形容詞“嘶啞”,已不能再唱出美麗悅耳清亮動聽的情歌,但這“嘶啞”的歌聲正能抒發(fā)對土地的義無反顧的真誠和執(zhí)著。于是土地情結(jié)的激越歌聲由此響起。
簡單學習網(wǎng)最新講座:
王大績講現(xiàn)代文閱讀 王大績講高考作文 王大績講語段壓縮
王大績講文言文閱讀 王大績講詩歌鑒賞 王大績講句式仿用
二、傾吐土地情結(jié)??煞炙膶印5谝粚樱弘[喻人民苦難?!斑@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氨╋L雨”、“悲憤的河流”這些意象告訴我們,艾青魂牽夢繞地愛著的土地,是布滿痛苦、軀體上有太多凝結(jié)成塊的流不動的悲憤的土地。當時日寇連續(xù)攻占了華北、華東、華南等廣大地區(qū),所到之處瘋狂肆虐,草菅人命。艾青在《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有著相似的描寫:“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鎖著中國呀……風,/像一個太悲哀了的老婦,/緊緊地跟隨著/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著行人的衣襟,/用著像土地一樣古老的話/一刻也不停地絮聒著……”詩人用“寒冷”、“雪”、“風”、“封鎖”等意象勾勒出扼殺著一個個求生的生命的悲慘處境。兩首詩寫于同一時期,都表現(xiàn)出詩人對人民苦難的深情關(guān)注。第二層,隱喻人民反抗?!斑@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一句象征著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神州土地養(yǎng)育了中華民族,也養(yǎng)育了一種堅韌不屈的民族精神?!盁o止息”暗寓反抗精神的傳承,“刮”、“激怒”表示力量的強大,由悲土地之苦難轉(zhuǎn)入贊土地的抗爭,詩人的土地情結(jié)深了一層;第三層,“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一句可以看作是斗爭前景的象征,也可以更“實”一點,看作是充滿生機的解放區(qū)的象征,偉大的民族解放戰(zhàn)爭的象征??傊娙说那樗家延杀瘧?、稱頌進入憧憬,表現(xiàn)出堅定的必勝信念,構(gòu)思又進一層:第四層,“—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痹娙藳]有沉溺于對“溫柔”恬靜的“黎明”的欣賞中,為了自己的愛永遠留給土地,他作出了上述鄭重莊嚴的抉擇。這種獻身精神可以作這樣的詮釋:我來自土地而最終歸于土地,這樣,愛才得以升華,得以永恒。這是一種多么超凡脫俗、悲壯高尚的土地情結(jié)??!
三、升華土地情結(jié)。第二節(jié)的一問一答,詩人由借鳥抒情轉(zhuǎn)入直抒胸臆:“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太“深沉”太強烈的土地之愛,已使詩人難以訴諸語言,只能凝成晶瑩的淚水?!吧畛痢币辉~也許達不到與實際感情相應(yīng)的表達強度,于是,其后緊跟的六個沉重的省略,似乎涌動著潛流地火般的激情,更為沉重地叩擊著讀者的心房,激起讀者持續(xù)的共鳴。全詩在這問答中達到高潮,那熾熱、真摯的愛國情懷,留下不盡的余韻。
NO1、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宋之問《度大庾嶺》
NO2、有子且勿喜,無子固勿嘆。——韓愈
NO3、故鄉(xiāng)何處是,忘了除非醉。——李清照
NO4、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唐·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
NO5、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畎?/p>
NO6、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李商隱《無題》
NO7、母苦兒未見,兒勞母不安?!秳裥⒏琛?/p>
NO8、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哌m《別董大》
NO9、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S庭堅《寄黃幾復(fù)》
NO10、人見生男生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踅?/p>
NO11、悲莫悲兮生別離。——屈原《九歌·少司命》
NO12、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鸥Α对乱箲浬岬堋?/p>
NO13、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鸥Α顿浶l(wèi)八處士》
NO14、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NO15、世上惟一沒有被污染的'愛——那便是母愛?!謬?/p>
NO1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畎住鹅o夜思》
NO17、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費孝通
NO18、君自故鄉(xiāng)來,應(yīng)知故鄉(xiāng)事?!獊砣站_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三首》
NO19、母親,人間第一親;母愛,人間第一情?!謬?/p>
NO20、崢嶸赤云西,日腳下平地。柴門鳥雀噪,歸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鄰人滿墻頭,感嘆亦噓唏。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鸥Α肚即濉て湟弧?/p>
NO21、故鄉(xiāng)何處是,忘了除非醉?!巍だ钋逭铡镀兴_蠻》
NO22、母稱兒干臥,兒屎母濕眠?!秳裥⒏琛?/p>
NO23、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旁娛攀住缎行兄匦行小?/p>
NO24、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南李煜
NO25、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啤ね蹙S《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NO26、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蹙S
NO27、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杜甫
NO28、一尺三寸嬰,十又八載功。——《勸孝歌》
NO29、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啤だ畎住鹅o夜思》
NO30、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鸥?/p>
NO31、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钌屉[
NO32、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铎?/p>
NO33、悲莫悲兮生別離?!?/p>
NO34、崢嶸赤云西,日腳下平地。柴門鳥雀噪,歸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鄰人滿墻頭,感嘆亦噓唏。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
NO35、君自故鄉(xiāng)來,應(yīng)知故鄉(xiāng)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
NO36、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春望》
NO37、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铎?/p>
NO38、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NO39、父母德高;子女良教?!陡裱詫β?lián)》
NO40、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NO41、成功的時候,誰都是朋友。但只有母親——她是失敗時的伴侶。——鄭振鐸
NO42、慈母愛子,非為報也?!獫h〗劉安
NO43、不應(yīng)有恨,何時長向別時圓?——蘇軾
NO44、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覺寒?!秳裥⒏琛?/p>
NO45、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世間最難得者兄弟。——《格言聯(lián)璧》
NO46、故鄉(xiāng)何處是,忘了除非醉。——李清照《菩薩蠻》
NO47、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鸥?/p>
NO48、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啤ね踅ā妒迦找雇录亩爬芍小?/p>
NO49、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杜牧《贈別》
NO50、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侠铎稀肚迤綐贰?/p>
母親?。?天上的風雨來了, 鳥兒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風雨來了, 我只躲到你的懷里。
詩人以生動形象的比喻,把母愛之情傳達出來,寫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這種母愛的頌歌,在《繁星》《春水》里占了相當大的比重??梢哉f,正是對母愛的深情贊頌,奠定了這兩部作品深沉細膩的感情基調(diào)。與頌揚母愛緊密相連的,便是對童真、童趣、童心及一切新生事物的珍愛。
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賞析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詩中親切真淳地吟頌了偉大的人性美——母愛。
詩的開頭兩句,所寫的人是母與子,所寫的物是線與衣,然而卻點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中間兩句集中寫慈母的動作和意態(tài),表現(xiàn)了母親對兒子的深篤之情。雖無言語,也無淚水,卻充溢著愛的純情,扣人心弦,催人淚下。最后兩句是前四句的升華,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熾烈的情懷,對于春日般的母愛,小草似的兒女,怎能報答于萬一呢?
全詩無華麗的詞藻,亦無巧琢雕飾,于清新流暢,淳樸素淡的語言中,飽含著濃郁醇美的詩味,情真意切,千百年來撥動多少讀者的心弦,引起萬千游子的共鳴。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02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