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哲理詩: 人生哲理詩句 1.(陸游《游山西村》: 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王之煥《登鸛雀樓》: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3. 蘇軾 《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4.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5.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6. 杜甫《望岳》: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7.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8. 王安石《登飛來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9. 朱熹《春日》: 等閑識得東風(fēng)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10.劉禹錫《烏衣巷》: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11. 王灣《次北固山下》: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12.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離別》: 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 13. 蘇軾 《題西林壁》: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 楊萬里) 莫言下嶺便無難, 賺得行人空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里, 一山放過一山攔。
【哲理】詩人借助景物描寫和生動形象的比喻,通過寫山區(qū)行路的感受,說明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深刻道理:人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作好充分的估計,不要被一時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把握這首詩的主題時,首先應(yīng)將文體定位——哲理詩,然后就能較快地知道,此詩明寫登山的感受,實為談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績時,萬萬不可自得自滿,而應(yīng)不斷進取。
《雪梅》 (宋盧梅坡) 梅雪爭春末肯降, 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
【哲理】這的確是一首絕妙的哲理詩,無論在理致與筆趣上,都超過了前面提到的那首詩,它既有宋詩工巧細密之所長,又兼得唐人詩虛處著墨、意象微茫之特色。"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評價梅雪,恰如其分。
此詩好就好在:它能寫出別人詩中所有(雪似梅,梅似雪),又能寫出他人筆下所無(梅雪爭春,各具特長)。這首詠物詩,沒有寫景,沒有抒情,純屬議論,卻寫得如此生動,另具一格。
《雪梅》 盧梅坡 有梅無雪不精神, 有雪無詩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 與梅并作十分春。
【哲理】此詩深得梅與雪的天然風(fēng)韻,且在吟詠之間,寄托了微妙的哲思與理趣。 《題西林壁》 (宋 蘇軾)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們觀察事物的立場不同,就會得到不同的結(jié)論。
人們只有擺脫了主客觀的局限,置身廬山之外,高瞻遠矚,才能真正看清廬山的真面目。要認清事物的本質(zhì),就必須從各個角度去觀察,既要客觀,又要全面。
登飛來峰 飛來山上千尋塔, 聞?wù)f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
《琴詩》 (宋 蘇軾) 若言琴上有琴聲, 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 何不于君指上聽? 【哲理】美妙的樂曲是一個有機整體,而整體都是由若干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部分、要素構(gòu)成的。在樂曲、琴聲中指頭、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們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guān)系,存在著緊密的聯(lián)系。
唯物辯證法認為,普遍聯(lián)系的根本內(nèi)容,就是事物內(nèi)部和事物之間的矛盾雙方的聯(lián)系。因此,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頭和琴聲三者之間的矛盾關(guān)系。
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內(nèi),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與琴、指之間的關(guān)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內(nèi)部矛盾(內(nèi)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間的關(guān)系。前者是音樂產(chǎn)生的根據(jù),后者則是音樂產(chǎn)生的條件,兩者缺一不可。
《觀書有感 》 (宋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哲理】以池塘為喻,說明了為學(xué)之道,必須不斷積累,不斷地吸收新的營養(yǎng)。事物都是運動、變化、發(fā)展的,萬事萬物只有在運動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正是這種不間斷的運動、變化和發(fā)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斷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這種運動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
如果沒有知識的不斷更新,不斷積累,一個人的學(xué)問也就回變成一潭死水,毫無生氣和進展了。治學(xué)之道如此,辦其他事情也是這樣。
現(xiàn)代哲理詩: 泥土(魯藜) 老是把自己當作珍珠 就時時有被埋沒的痛苦 把自己當作泥土吧 讓眾人把你踩成一條道路 簡析這首著名的哲理詩,曾經(jīng)被多少青年人背誦,抄錄在自己的案頭作為座右銘??墒?,歷史往往會與一些人開不大不小的玩笑。
這樣一首曾經(jīng)影響和激勵過整整一代人的詩篇,在今天也會被某些時髦的人物嘲笑,認為這是一種陳腐了的過時觀念。據(jù)說,只有肯定自己的個人價值的人才是真正懂得人生意義的人。
土(林希) 附著在大地上 你是土壤 沉浮在空間里 你是塵埃 [簡析]此詩與魯藜那首《泥土》有異曲同工之妙。可以看出它受前者的啟迪和影響,但絕非重版,而是寫出了新意。
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哲理,同一事物也可從不同角度發(fā)現(xiàn)其哲理蘊涵。林希筆下的泥土不僅注意到了它具有“土壤”價值的一面,而且還看到了。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3、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4、今夕何夕,見此良人。 5、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6、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7、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8、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 9、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10、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11、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
12、海上升殘夜,江春入舊年。 13、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
14、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5、筆落驚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
16、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 17、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18、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19、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20、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過一山攔 21、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
2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峰 23、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逢春。 24、血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fā)春華。
25、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xué),不知道。 26、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
27、心事浩茫連廣宇,于無聲處聽驚雷。 28、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
29、牢騷太盛防腸斷,風(fēng)物長宜放眼量。 30、沉舟側(cè)畔千帆過,并樹前頭萬木春。
31、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 32、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33、身后有余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 34、等閑識得東風(fēng)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35、東風(fēng)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36、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37、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情為探看。 38、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39、立身以立學(xué)為先,立學(xué)以讀書為本。 40、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 41、字字看來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
42、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3、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
44、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fēng)無力百花殘。 45、嗟余只影系人間,如何同生不同死? 46、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47、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xué)霸王。 48、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49、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50、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51、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52、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53、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54、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
55、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56、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57、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 58、四海翻騰云水怒,五洲震蕩風(fēng)雷激。
59、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60、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61、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
62、凄涼別后兩應(yīng)同,最是不勝清怨月明中。 63、君若揚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沈各異勢,會合何時諧? 64、百川東到海,何時復(fù)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65、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66、莫把幺弦撥。
怨極弦能說。天不老,情難絕。
心似雙絲網(wǎng),中有千千結(jié)。
1、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孔子
2、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3、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guī)熞病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孔?
6、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9、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學(xué)為先,立學(xué)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11、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12、黑發(fā)不知勤學(xué)早,白發(fā)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13、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14、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劉向
1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16、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17、發(fā)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18、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21、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志》
22、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23、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陸游
24、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25、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26、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27、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陶淵明
31、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33、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xué),不知道——《禮記》
四、哲理詩句
1、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2、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題西林壁》)
3、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煥《登鸛雀樓》)
4、沉舟側(cè)畔千帆過,并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5、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觀書有感》)
6、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7、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8、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等飛來峰》)
10、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
11、等閑識得東風(fēng)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
12、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劉禹錫《烏衣巷》)
13、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離別》)
登鸛雀樓①
作者: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②。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③。
題解:作者在這首詩中,運用極其淺顯而樸實的語言,深刻地說明了兩點哲理:一、站得高,才能看得遠;二、事無止境,希望達到更高的目標,就必須不畏艱難,勇于登攀。
一般說來,詩忌說理。但這是只是說,詩歌不能枯澀、生硬而抽象地議論。相反,形象化的說理,常能給讀者以某種哲理的啟示。便如王之渙的這首詩,巧妙地把道理和景物、情和事融為一體,水乳交融,使讀者乍看并不覺得它是在言理,而細一玩味,卻感到妙理無窮。象這樣的說理詩,由于成功地運用了形象思維來闡示哲理,更為讀者所喜愛,故能歷傳不衰。
注釋 ①、此詩一作朱斌詩。鸛雀樓:清《一統(tǒng)志》;“山西蒲州(今山西省永濟縣,唐屬河?xùn)|道)府:鸛雀樓在府城西南城上。舊志:舊樓在郡城西南,黃河中高阜處,時有鸛雀棲其上,遂名?!彼未蚶ā秹粝P談》卷十五云:“河中府鸛雀樓三層,前瞻中條(山名),下瞰大河。”雀:一作鵲。
②、此二句寫景,言夕陽西下,黃河?xùn)|流,景象壯闊。引起下文說理。
③、此二句因景悟理,言寄深遠。窮:盡,盡目力所及。
蘊含人生哲理的詩句如下:1.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____元稹《離思五首·其四》2.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____蘇軾《臨江仙·送錢穆父》3.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____秦觀《鵲橋仙·纖云弄巧》4.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guān)風(fēng)與月。____歐陽修《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5.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____李商隱《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fēng)》6.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____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 / 陪侍御叔華登樓歌》7.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____惠能《菩提偈》8.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____蘇麟《斷句》9.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
____李白《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10.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____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11.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____羅隱《蜂》12.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____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13.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____歐陽修《春日西湖寄謝法曹韻》14.月有盈虧花有開謝,想人生最苦離別。
____張鳴善《普天樂·詠世》15.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____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五》16.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
明日黃花蝶也愁。____蘇軾《南鄉(xiāng)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17.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____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18.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____李商隱《樂游原 / 登樂游原》19.世人結(jié)交須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
____張謂《題長安壁主人》20.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____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曉景》21.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____李白《行路難·其一》22.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____盧梅坡《雪梅·其一》23.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____陸游《游山西村》24.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____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25.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____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26.時人不識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____杜荀鶴《小松》27.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____杜甫《望岳》28.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古代哲理詩: 人生哲理詩句 1.(陸游《游山西村》: 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王之煥《登鸛雀樓》: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3. 蘇軾 《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4.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5.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6. 杜甫《望岳》: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7.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8. 王安石《登飛來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9. 朱熹《春日》: 等閑識得東風(fēng)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10.劉禹錫《烏衣巷》: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11. 王灣《次北固山下》: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12.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離別》: 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 13. 蘇軾 《題西林壁》: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 楊萬里) 莫言下嶺便無難, 賺得行人空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里, 一山放過一山攔。
【哲理】詩人借助景物描寫和生動形象的比喻,通過寫山區(qū)行路的感受,說明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深刻道理:人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作好充分的估計,不要被一時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把握這首詩的主題時,首先應(yīng)將文體定位——哲理詩,然后就能較快地知道,此詩明寫登山的感受,實為談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績時,萬萬不可自得自滿,而應(yīng)不斷進取。
《雪梅》 (宋盧梅坡) 梅雪爭春末肯降, 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
【哲理】這的確是一首絕妙的哲理詩,無論在理致與筆趣上,都超過了前面提到的那首詩,它既有宋詩工巧細密之所長,又兼得唐人詩虛處著墨、意象微茫之特色。"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評價梅雪,恰如其分。
此詩好就好在:它能寫出別人詩中所有(雪似梅,梅似雪),又能寫出他人筆下所無(梅雪爭春,各具特長)。這首詠物詩,沒有寫景,沒有抒情,純屬議論,卻寫得如此生動,另具一格。
《雪梅》 盧梅坡 有梅無雪不精神, 有雪無詩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 與梅并作十分春。
【哲理】此詩深得梅與雪的天然風(fēng)韻,且在吟詠之間,寄托了微妙的哲思與理趣。 《題西林壁》 (宋 蘇軾)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們觀察事物的立場不同,就會得到不同的結(jié)論。
人們只有擺脫了主客觀的局限,置身廬山之外,高瞻遠矚,才能真正看清廬山的真面目。要認清事物的本質(zhì),就必須從各個角度去觀察,既要客觀,又要全面。
登飛來峰 飛來山上千尋塔, 聞?wù)f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
《琴詩》 (宋 蘇軾) 若言琴上有琴聲, 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 何不于君指上聽? 【哲理】美妙的樂曲是一個有機整體,而整體都是由若干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部分、要素構(gòu)成的。在樂曲、琴聲中指頭、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們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guān)系,存在著緊密的聯(lián)系。
唯物辯證法認為,普遍聯(lián)系的根本內(nèi)容,就是事物內(nèi)部和事物之間的矛盾雙方的聯(lián)系。因此,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頭和琴聲三者之間的矛盾關(guān)系。
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內(nèi),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與琴、指之間的關(guān)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內(nèi)部矛盾(內(nèi)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間的關(guān)系。前者是音樂產(chǎn)生的根據(jù),后者則是音樂產(chǎn)生的條件,兩者缺一不可。
《觀書有感 》 (宋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哲理】以池塘為喻,說明了為學(xué)之道,必須不斷積累,不斷地吸收新的營養(yǎng)。事物都是運動、變化、發(fā)展的,萬事萬物只有在運動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正是這種不間斷的運動、變化和發(fā)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斷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這種運動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
如果沒有知識的不斷更新,不斷積累,一個人的學(xué)問也就回變成一潭死水,毫無生氣和進展了。治學(xué)之道如此,辦其他事情也是這樣。
現(xiàn)代哲理詩: 泥土(魯藜) 老是把自己當作珍珠 就時時有被埋沒的痛苦 把自己當作泥土吧 讓眾人把你踩成一條道路 簡析這首著名的哲理詩,曾經(jīng)被多少青年人背誦,抄錄在自己的案頭作為座右銘??墒牵瑲v史往往會與一些人開不大不小的玩笑。
這樣一首曾經(jīng)影響和激勵過整整一代人的詩篇,在今天也會被某些時髦的人物嘲笑,認為這是一種陳腐了的過時觀念。據(jù)說,只有肯定自己的個人價值的人才是真正懂得人生意義的人。
土(林希) 附著在大地上 你是土壤 沉浮在空間里 你是塵埃 [簡析]此詩與魯藜那首《泥土》有異曲同工之妙??梢钥闯鏊芮罢叩膯⒌虾陀绊懀^非重版,而是寫出了新意。
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哲理,同一事物也可從不同角度發(fā)現(xiàn)其哲理蘊涵。林希筆下的泥土不僅注意到了它具有“土壤”價值的一面,而且還看到了當它“沉浮在空間里”時的輕浮的一面。
一旦變成“塵?!?,它不僅無益,而且有害。 人生的價值也是。
觀書有感-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題西林壁-蘇軾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登飛來峰-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登鸛雀樓-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古代哲理詩: 人生哲理詩句 1.(陸游《游山西村》: 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王之煥《登鸛雀樓》: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3. 蘇軾 《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4.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5.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6. 杜甫《望岳》: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7.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8. 王安石《登飛來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9. 朱熹《春日》: 等閑識得東風(fēng)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10.劉禹錫《烏衣巷》: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11. 王灣《次北固山下》: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12.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離別》: 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 13. 蘇軾 《題西林壁》: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 楊萬里) 莫言下嶺便無難, 賺得行人空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里, 一山放過一山攔。
【哲理】詩人借助景物描寫和生動形象的比喻,通過寫山區(qū)行路的感受,說明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深刻道理:人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作好充分的估計,不要被一時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把握這首詩的主題時,首先應(yīng)將文體定位——哲理詩,然后就能較快地知道,此詩明寫登山的感受,實為談人生哲理:在取得一定成績時,萬萬不可自得自滿,而應(yīng)不斷進取。
《雪梅》 (宋盧梅坡) 梅雪爭春末肯降, 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
【哲理】這的確是一首絕妙的哲理詩,無論在理致與筆趣上,都超過了前面提到的那首詩,它既有宋詩工巧細密之所長,又兼得唐人詩虛處著墨、意象微茫之特色。"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評價梅雪,恰如其分。
此詩好就好在:它能寫出別人詩中所有(雪似梅,梅似雪),又能寫出他人筆下所無(梅雪爭春,各具特長)。這首詠物詩,沒有寫景,沒有抒情,純屬議論,卻寫得如此生動,另具一格。
《雪梅》 盧梅坡 有梅無雪不精神, 有雪無詩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 與梅并作十分春。
【哲理】此詩深得梅與雪的天然風(fēng)韻,且在吟詠之間,寄托了微妙的哲思與理趣。 《題西林壁》 (宋 蘇軾)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們觀察事物的立場不同,就會得到不同的結(jié)論。
人們只有擺脫了主客觀的局限,置身廬山之外,高瞻遠矚,才能真正看清廬山的真面目。要認清事物的本質(zhì),就必須從各個角度去觀察,既要客觀,又要全面。
登飛來峰 飛來山上千尋塔, 聞?wù)f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
《琴詩》 (宋 蘇軾) 若言琴上有琴聲, 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 何不于君指上聽? 【哲理】美妙的樂曲是一個有機整體,而整體都是由若干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部分、要素構(gòu)成的。在樂曲、琴聲中指頭、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們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guān)系,存在著緊密的聯(lián)系。
唯物辯證法認為,普遍聯(lián)系的根本內(nèi)容,就是事物內(nèi)部和事物之間的矛盾雙方的聯(lián)系。因此,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頭和琴聲三者之間的矛盾關(guān)系。
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內(nèi),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與琴、指之間的關(guān)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內(nèi)部矛盾(內(nèi)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間的關(guān)系。前者是音樂產(chǎn)生的根據(jù),后者則是音樂產(chǎn)生的條件,兩者缺一不可。
《觀書有感 》 (宋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哲理】以池塘為喻,說明了為學(xué)之道,必須不斷積累,不斷地吸收新的營養(yǎng)。事物都是運動、變化、發(fā)展的,萬事萬物只有在運動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正是這種不間斷的運動、變化和發(fā)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斷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這種運動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
如果沒有知識的不斷更新,不斷積累,一個人的學(xué)問也就回變成一潭死水,毫無生氣和進展了。治學(xué)之道如此,辦其他事情也是這樣。
現(xiàn)代哲理詩: 泥土(魯藜) 老是把自己當作珍珠 就時時有被埋沒的痛苦 把自己當作泥土吧 讓眾人把你踩成一條道路 簡析這首著名的哲理詩,曾經(jīng)被多少青年人背誦,抄錄在自己的案頭作為座右銘??墒?,歷史往往會與一些人開不大不小的玩笑。
這樣一首曾經(jīng)影響和激勵過整整一代人的詩篇,在今天也會被某些時髦的人物嘲笑,認為這是一種陳腐了的過時觀念。據(jù)說,只有肯定自己的個人價值的人才是真正懂得人生意義的人。
土(林希) 附著在大地上 你是土壤 沉浮在空間里 你是塵埃 [簡析]此詩與魯藜那首《泥土》有異曲同工之妙??梢钥闯鏊芮罢叩膯⒌虾陀绊?,但絕非重版,而是寫出了新意。
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哲理,同一事物也可從不同角度發(fā)現(xiàn)其哲理蘊涵。林希筆下的泥土不僅注意到了它具有“土壤”價值的一面,而且還看到了當它“沉浮在空間里”時的輕浮的一面。
一旦變成“塵?!?,它不僅無益,而且有害。 人生的價值也是。
小學(xué)生必背古詩70首(新課標)1.江 南 (漢樂府)江 南 可 采 蓮,蓮 葉 何 田 田!魚 戲 蓮 葉 間。
魚 戲 蓮 葉 東,魚 戲 蓮 葉 西,魚 戲 蓮 葉 南,魚 戲 蓮 葉 北。2.敕勒歌(北朝樂府)敕 勒 川,陰 山 下,天 似 穹 廬,籠 蓋 四 野。
天 蒼 蒼,野 茫 茫,風(fēng) 吹 草 低 見 牛 羊。3.詠鵝 (唐)駱賓王鵝 鵝 鵝,曲 項 向 天 歌。
白 毛 浮 綠 水,紅 掌 撥 清 波。4.風(fēng) (唐)李 嶠解 落 三 秋 葉,能 開 二 月 花。
過 江 千 尺 浪,入 竹 萬 竿 斜。5.詠柳 (唐)賀知章碧 玉 妝 成 一 樹 高,萬 條 垂 下 綠 絲 絳,不 知 細 葉 誰 裁 出,二 月 春 風(fēng) 似 剪 刀。
6.涼州詞 (唐)王之渙黃 河 遠 上 白 云 間,一 片 孤 城 萬 仞 山。羌 笛 何 須 怨 楊 柳,春 風(fēng) 不 度 玉 門 關(guān)。
7.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白 日 依 山 盡,黃 河 入 海 流。欲 窮 千 里 目,更 上 一 層 樓。
8.春曉 (唐)孟浩然春 眠 不 覺 曉,處 處 聞 啼 鳥。夜 來 風(fēng) 雨 聲,花 落 知 多 少。
9.涼州詞 (唐)王翰葡 萄 美 酒 夜 光 杯,欲 飲 琵 琶 馬 上 催。醉 臥 沙 場 君 莫 笑,古 來 征 戰(zhàn) 幾 人 回。
10.出塞 (唐)王昌齡秦 時 明 月 漢 時 關(guān),萬 里 長 征 人 未 還。但 使 龍 城 飛 將 在,不 教 胡 馬 度 陰 山。
11.芙蓉樓送辛漸 (唐)王昌齡寒 雨 連 江 夜 入 吳,平 明 送 客 楚 山 孤。洛 陽 親 友 如 相 問,一 片 冰 心 在 玉 壺。
12.鹿 柴 (唐)王維空 山 不 見 人,但 聞 人 語 響。返 景 入 深 林,復(fù) 照 青 苔 上。
13.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渭 城 朝 雨 浥 輕 塵,客 舍 青 青 柳 色 新。勸 君 更 盡 一 杯 酒,西 出 陽 關(guān) 無 故 人。
14.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獨 在 異 鄉(xiāng) 為 異 客,每 逢 佳 節(jié) 倍 思 親。遙 知 兄 弟 登 高 處,遍 插 茱 萸 少 一 人。
15.靜夜思 (唐)李 白床 前 明 月 光,疑 是 地 上 霜。舉 頭 望 明 月,低 頭 思 故 鄉(xiāng)。
16.古朗月行(節(jié)選) (唐)李 白小 時 不 識 月,呼 作 白 玉 盤。又 疑 瑤 臺 鏡,飛 在 青 云 端。
17.望廬山瀑布 (唐)李 白日 照 香 爐 生 紫 煙,遙 看 瀑 布 掛 前 川。飛 流 直 下 三 千 尺,疑 是 銀 河 落 九 天。
18.贈汪倫 (唐)李 白李 白 乘 舟 將 欲 行,忽 聞 岸 上 踏 歌 聲。桃 花 潭 水 深 千 尺,不 及 汪 倫 送 我 情。
19.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 白故 人 西 辭 黃 鶴 樓,煙 花 三 月 下 揚 州。孤 帆 遠 影 碧 空 盡,唯 見 長 江 天 際 流。
20.早發(fā)白帝城 (唐)李 白朝 辭 白 帝 彩 云 間,千 里 江 陵 一 日 還。兩 岸 猿 聲 啼 不 住,輕 舟 已 過 萬 重 山。
21.望天門山 (唐)李 白天 門 中 斷 楚 江 開,碧 水 東 流 至 此 回。兩 岸 青 山 相 對 出,孤 帆 一 片 日 邊 來。
22.別董大 (唐)高 適千 里 黃 云 白 日 曛,北 風(fēng) 吹 雁 雪 紛 紛。莫 愁 前 路 無 知 己,天 下 誰 人 不 識 君。
23.絕 句 (唐)杜 甫兩 個 黃 鸝 鳴 翠 柳,一 行 白 鷺 上 青 天,窗 含 西 嶺 千 秋 雪,門 泊 東 吳 萬 里 船。24.春夜喜雨 (唐)杜甫好 雨 知 時 節(jié),當 春 乃 發(fā) 生。
隨 風(fēng) 潛 入 夜,潤 物細 無 聲。夜 徑 云 俱 黑,江 船 火 獨 明。
曉 看 紅 濕 處,花 重 錦 官 城。25.絕 句 (唐) 杜甫遲 日 江 山 麗,春 風(fēng) 花 草 香。
泥 融 飛 燕 子,沙 暖 睡 鴛 鴦。26.江畔獨步尋花 (唐) 杜甫黃 師 塔 前 江 水 東,春 光 懶 困 倚 微 風(fēng)。
桃 花 一 簇 開 無 主,可 愛 深 紅 愛 淺 紅。27.楓橋夜泊 (唐) 張繼月 落 烏 啼 霜 滿 天,江 楓 漁 火 對 愁 眠。
姑 蘇 城 外 寒 山 寺,夜 半 鐘 聲 到 客 船。28.游 子 吟 (唐)孟 郊慈 母 手 中 線,游 子 身 上 衣。
臨 行 密 密 縫,意 恐 遲 遲 歸。誰 言 寸 草 心,報 得 三 春 暉。
29.江 雪 (唐)柳宗元千 山 鳥 飛 絕,萬 徑 人 蹤 滅。孤 舟 蓑 笠 翁,獨 釣 寒 江 雪。
30.漁歌子 (唐)張志和西 塞 山 前 白 鷺 飛,桃 花 流 水 鱖 魚 肥。青 箬 笠, 綠 蓑 衣,斜 風(fēng) 細 雨 不 須 歸。
31.塞下曲 (唐)盧 綸月 黑 雁 飛 高,單 于 夜 遁 逃。欲 將 輕 騎 逐,大 雪 滿 弓 刀。
32.望洞庭 (唐)劉禹錫湖 光 秋 月 兩 相 和,潭 面 無 風(fēng) 鏡 未 磨。遙 望 洞 庭 山 水 翠,白 銀 盤 里 一 青 螺。
33.浪淘沙 (唐)劉禹錫九 曲 黃 河 萬 里 沙,浪 淘 風(fēng) 簸 自 天 涯。如 今 直 上 銀 河 去,同 到 牽 牛 織 女 家。
34.賦得古原草送別 (唐)白居易離 離 原 上 草,一 歲 一 枯 榮。野 火 燒 不 盡,春 風(fēng) 吹 又 生。
遠 芳 侵 古 道,晴 翠 接 荒 城。又 送 王 孫 去,萋 萋 滿 別 情。
35.池 上 (唐) 白居易小 娃 撐 小 艇,偷 采 白 蓮 回。不 解 藏 蹤 跡,浮 萍 一 道 開。
36.憶江南 (唐) 白居易江 南 好,風(fēng) 景 舊 曾 諳。日 出 江 花 紅 勝 火,春 來 江 水綠 如 藍。
能 不 憶 江 南。37.小兒垂釣 (唐)胡令能蓬 頭 稚 子 學(xué) 垂 輪,側(cè) 坐 莓 苔 草 映 身。
路 人 借 問 遙 招 手,怕 得 魚 驚 不 應(yīng) 人。38.憫 農(nóng) (唐)李紳春 種 一 粒 粟,秋 收 萬 顆 子。
四 海 無 閑 田,農(nóng) 夫 猶 餓 死。39.憫 農(nóng) (唐)李 紳鋤 禾 日 當 午,汗 滴 禾 下 土。
誰 知 盤 中 餐,粒 粒 皆 辛 苦。40.尋隱者不遇 (唐) 賈島松 下 問 童 子,言 師 采 藥 去。
只 在 此 山 中,云 深 不 知 處。41.山 行 (唐) 杜牧遠 上 寒 山 石 徑 斜,白 云 生 處 有 人 家。
停 車 坐 愛 楓 林 晚,霜 葉 紅 于 二 月 花。42.清 明 (唐)杜牧清 明 時 節(jié) 雨 紛 紛,路 上 行 人 欲 斷 魂。
借 問 酒 家 何 處 有?牧 童 遙 指 杏 花 村。43.江南春 (唐) 杜牧千 里 鶯 啼 綠 映 紅,水 村 山 郭 酒 旗 風(fēng)。
南 朝 。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2.78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