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未钪畠x《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意思是:我住在長江源頭,君住在長江之尾。天天想念你卻總是見不到你,卻共同飲著長江之水。這條江水何時不再這般流動?這份離恨什么時候才能停息?只是希望你你的心如同我的心,我一定不會辜負你的相思意。
2.結(jié)發(fā)為夫妻,恩愛兩不疑。歡娛在今夕,嬿婉及良時。征夫懷遠路,起視夜何其?參辰皆已沒,去去從此辭。行役在戰(zhàn)場,相見未有期。握手一長嘆,淚為生別滋。努力愛春華,莫忘歡樂時。生當(dāng)復(fù)來歸,死當(dāng)長相思。——兩漢孫武《別妻書》
意思是:和你結(jié)發(fā)成為夫妻,就從沒懷疑與你恩愛到老。和你相愛纏綿陶醉在今夜幸福的時刻,多么美好的時光呀!可是明天我就要為國遠行,不得不起來看看天亮沒亮是什么時候了。當(dāng)星辰隱沒在天邊時,我就不得不與你辭別了,因為要到戰(zhàn)場上這一走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與你團聚。
與你依依不舍長時間的握著手也是幸福的,相互不由自主的流淚是因為這可能是你我今生的最后一面。我倍加珍惜現(xiàn)在幸福的每分每秒,我永遠也不會忘了和你相愛,這么幸福歡樂的時光。如果我有幸能活著,一定會回到你身邊。如果我不幸死了,也會永遠想你。
3.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fēng)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未赜^《鵲橋仙·纖云弄巧》
意思是:纖薄的云彩在天空中變幻多端,天上的流星傳遞著相思的愁怨,遙遠無垠的銀河今夜我悄悄渡過。在秋風(fēng)白露的七夕相會,就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共訴相思,柔情似水,短暫的相會如夢如幻,分別之時不忍去看那鵲橋路。只要兩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呢。
4.東風(fēng)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宋代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意思是:像東風(fēng)吹散千樹繁花一樣,又吹得煙火紛紛,亂落如雨。豪華的馬車滿路芳香。悠揚的鳳簫聲四處回蕩,玉壺般的明月漸漸西斜,一夜魚龍燈飛舞笑語喧嘩。美人頭上都戴著亮麗的飾物,笑語盈盈地隨人群走過,身上香氣飄灑。我在人群中尋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頭,不經(jīng)意間卻在燈火零落之處發(fā)現(xiàn)了她。
5.風(fēng)雨凄凄,雞鳴喈喈。既見君子,云胡不夷。風(fēng)雨瀟瀟,雞鳴膠膠。既見君子,云胡不瘳。風(fēng)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云胡不喜?!呵餆o名氏《國風(fēng)·鄭風(fēng)·風(fēng)雨》
意思是:風(fēng)雨交加冷凄凄,雞兒尋伴鳴嘰嘰。終于看見君子歸,煩亂心緒怎不息?風(fēng)狂雨驟聲瀟瀟,雞兒尋伴聲膠膠。終于看見君子歸,相思之病怎不消?風(fēng)雨連連天昏濛,雞兒報曉鳴不停。終于看見君子歸,心里怎能不高興?
1、青裙縞袂誰家女,去趁蠶生看外家。——辛棄疾(南宋)《鷓鴣天·游鵝湖醉書家壁》
譯文:春播即將開始,大忙季節(jié)就要到來,不知誰家的年輕女子,穿著白衣青裙,趁著大忙前的閑暇時光趕著去走娘家。
2、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白居易(唐)《長恨歌》
譯文:在天愿為比翼雙飛鳥,在地愿為并生連理枝。即使是天長地久,也總會有盡頭,但這生死遺恨,卻永遠沒有盡期。
3、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獜埲籼摚ㄌ疲洞航ㄔ乱埂?/p>
譯文:人生一代代地?zé)o窮無盡,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總是相像。
4、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n翃(唐)《寒食 / 寒食日即事》
譯文:夜色降臨,宮里忙著傳蠟燭,裊裊炊煙散入王侯貴戚的家里。
5、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鸥Γㄌ疲洞和?/p>
譯文:連綿的戰(zhàn)火已經(jīng)延續(xù)了半年多,家書難得,一封抵得上萬兩黃金。
6、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岑參(唐)《逢入京使》
譯文:在馬上與你相遇無紙筆,請告家人說我平安無恙。
詩很少,勉強有一首可以
羌村
杜甫
崢嶸赤云西,日腳下平地。
柴門鳥雀噪,歸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
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
鄰人滿墻頭,感嘆亦歔欷。
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
晚歲迫偷生,還家少歡趣。
嬌兒不離膝,畏我復(fù)卻去。
憶昔好追涼,故繞池邊樹。
這個也不是寫一家人,而是寫一個村子。離亂后歸家的情景。
還有一首《雨過山村》
王建
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
婦姑相喚浴蠶去,閑看中庭梔子花。
人物就寫了兩個,婦姑相喚,倒也顯得家宅安寧。
詞的話,辛棄疾有一首著名的 《清平樂·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一家子和和美美,幸福安康的樣子,躍然紙上。
里雞鳴一兩家 竹溪村路板橋斜———唐·王建《雨過山村》
瀟瀟雨中,不見村落,先聞雞鳴。由雞鳴而抬頭望去,見一兩戶人家掩映在茂林修竹之中。小溪夾岸皆翠竹,窄窄板橋連著一線山路。山村遠離塵囂,偏遠幽靜。幾聲雞鳴給山村帶來了生氣,讓人感到一種和平、寧靜、安逸的生活氛圍。
幾聲雞鳴,一二人家,竿竿翠竹而非合抱古樹,潺潺小溪而非滔滔大河,窄窄板橋而非通衢石橋,一切都是那樣小巧玲瓏,風(fēng)格和諧。人家稀少,山路必然窄?。恍⌒∠?,溪上必然是板橋。彼此之間有著互相依存的關(guān)系。
《雨過山村》
【唐】王建
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
婦姑相喚浴蠶去,閑著中庭梔子花。
《破陣子·春景》
【宋】晏殊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巧笑東鄰女伴,采桑徑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斗草贏。笑從雙臉生。
《送梓州李使君》
【唐】王維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依先賢。
王建《雨過山村》鑒賞
雨過山村
王建
雨里雞鳴一兩家, 竹溪村路板橋斜。
婦姑相喚浴蠶去, 閑著中庭梔子花。
這首山水田園詩,富有詩情畫意,又充滿勞動生活的氣息,頗值得稱道。
“雨里雞鳴一兩家”。詩的開頭就大有山村風(fēng)味。這首先與“雞鳴”有關(guān),“雞鳴桑樹顛”乃村居特征之一。在雨天,晦明交替似的天色,會誘得“雞鳴不已”。但倘若是平原大壩,村落一般不會很小,一雞打鳴會引來群雞合唱。山村就不同了,地形使得居民點分散,即使成村,人戶也不會多?!半u鳴一兩家”,恰好寫出山村的特殊風(fēng)味。
“竹溪村路板橋斜”。如果說首句已顯出山村之“幽”,那么,次句就由曲徑通幽的過程描寫,顯出山居的“深”來,并讓讀者隨詩句的向?qū)?,體驗了山行的趣味。在霏霏小雨中沿著斗折蛇行的小路一邊走,一邊聽那蕭蕭竹韻,潺潺溪聲,該有多稱心。不覺來到一座小橋跟前。這是木板搭成的“板橋”。山民尚簡,溪溝不大,原不必張揚,而從美的角度看,這一座板橋設(shè)在竹溪村路間,這竹溪村路配上一座板橋,卻是天然和諧的景致。
“雨過山村”四字,至此全都有了。詩人轉(zhuǎn)而寫到農(nóng)事:“婦姑相喚浴蠶去”?!霸⌒Q”,指古時用鹽水選蠶種。據(jù)《周禮》“禁原蠶”注引《蠶書》:“蠶為龍精,月值大火(二月)則浴其種。”于此可見這是在仲春時分。在這淳樸的山村里,婦姑相喚而行,顯得多么親切,作為同一家庭的成員,關(guān)系多么和睦,她們彼此招呼,似乎不肯落在他家之后?!跋鄦驹⌒Q”的時節(jié),也必有“相喚牛耕”之事,只舉一端,不難概見其余。那優(yōu)美的雨景中添一對“婦姑”,似比著一雙兄弟更有詩意。
田家少閑月,冒雨浴蠶,就把倍忙時節(jié)的農(nóng)家氣氛表現(xiàn)得更加夠味。但詩人存心要錦上添花,揮灑妙筆寫下最后一句:“閑著中庭梔子花”。事實上就是沒有一個人“閑著”,但他偏不正面說,卻要從背面、側(cè)面落筆。用“閑”襯忙,興味尤饒。一位西方詩評家說,徒手從金字塔上挖下一塊石頭,并不比從杰作中抽換某個單詞更困難。這里的“閑”,正是這樣的字,它不僅是全句也是全篇之“眼”,一經(jīng)安放就斷不可移易。同時詩人做入“梔子花”,又豐富了詩意。雨浥梔子冉冉香,意象夠美的。此外,須知此花一名“同心花”,詩中向來用作愛之象征,故少女少婦很喜采擷這種素色的花朵。此詩寫梔子花無人采,主要在于表明春深農(nóng)忙,似無關(guān)“同心”之意。但這恰從另一面說明,農(nóng)忙時節(jié)沒有談情說愛的“閑”功夫,所以那花的這層意義便給忘記了。這含蓄不發(fā)的結(jié)尾,實在妙機橫溢,搖曳生姿。
全詩處處扣住山村特色,融入勞動生活情事,從景寫到人,從人寫到境,運用新鮮活潑的語言,新鮮生動的意象,傳出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可謂“心思之巧,辭句之秀,最易啟人聰穎”(《唐詩別裁》卷八評張王樂府語)了。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談。
憶昔宿衛(wèi)明光宮,楞伽山人貌姣好;馬曹狗監(jiān)共嘲難,而今觸痛傷枯槁。這是納蘭辭世,一次聚會,曹寅想起故去的好友,回憶與這位好友共事的事寫下的。
這手詞里面寫了自己與納蘭一同在宮中當(dāng)值的快樂時光,詞的最后有句很出名的句子: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曾知?整首詩貼出來你自己看吧:紫雪冥蒙楝花老,蛙鳴廳事多青草;廬江太守訪故人,建康并駕能傾倒。兩家門第皆列戟,中年領(lǐng)郡稍遲早;文采風(fēng)流政有余,相逢甚欲抒懷抱。
于時亦有不速客,合坐清嚴斗炎熇。豈無炙鯉與寒嚴鷃,不乏蒸梨兼瀹棗;二簋用享古則然,賓酬主醉今誠少。
憶昔宿衛(wèi)明光宮,楞伽山人貌姣好;馬曹狗監(jiān)共嘲難,而今觸痛傷枯槁。交情獨剩張公子,晚識施君通纻縞;多聞直諒復(fù)奚疑,此樂不殊魚在藻。
始覺詩書是坦途,未防車轂當(dāng)行潦。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曾知?斑絲廓落誰同在?岑寂名場爾許時。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千里捎書只為墻,
讓他三尺又何妨。
長城萬里今猶在,
不見當(dāng)年秦始皇。
清代有兩戶人家,一家姓李,仗著叔叔是地方知府(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市長)做起生意,生意不錯,家產(chǎn)萬貫;另一家姓王,祖祖輩輩是富貴人家,舅舅便是當(dāng)朝宰相張英,享受人間天倫之樂。兩家便是鄰墻鄰居。 有一次李、王兩家因為一堵墻爭執(zhí)不休,都想往別人院子里多壘三尺墻,誰也不讓步,就這樣兩家近幾年不得安寧。王家的家人飛書京城,讓舅舅——當(dāng)朝宰相張英打招呼“擺平”李家。宰相張英接到外甥的家信過目后,在房間里來回走了幾圈,便回信一封派人速交家中外甥。信的內(nèi)容是一首詩: “千里捎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dāng)年秦始皇。” 家人見書,突然明白信中之意,悟出其中奧秘,主動在爭執(zhí)線上退讓了三尺,下壘建墻。而鄰居李氏也深受感動,退地三尺,建宅置院,“六尺巷”因此而成,李王兩家的故事流傳至今。啟示:退一步海闊天空!包容忍讓、平等待人,作為一種美德,在我們古代已經(jīng)提倡了,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并不是很多,尤其涉及到自己切身利益的時候。心胸寬廣、放眼遠處、恭謙禮讓的人無論在何時都是受人尊敬的。在物欲橫流、錢、權(quán)當(dāng)頭的今天,提倡這種美德,似乎更為必要。
秦皇當(dāng)年有知,爭一時短長、一世霸業(yè)復(fù)有何用?所以,小肚雞腸不如寬宏大量,爭強好勝不如謙恭禮讓,倒可賺得萬古流芳。 。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3.07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