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長城》【唐】汪遵
秦筑長城比鐵牢,蕃戎不敢過臨洮。
雖然萬里連云際,爭及堯階三尺高。
2、《登長城》【唐】李益
漢家今上郡,秦塞古長城。有日云長慘,
無風沙自驚。當今圣天子,不戰(zhàn)四夷平。
3、《飲馬長城窟》【南北】沈約
介馬渡龍堆,涂縈馬屢回。前訪昌海驛,
雜種宼輪臺。旌幕卷煙雨,徒御犯冰埃。
4、《統(tǒng)漢烽下》【唐】李益
統(tǒng)漢烽西降戶營,黃沙白骨擁長城。
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無人空月明。
5、《塞外月夜寄荊南熊侍御》【唐】武元衡
南依劉表北劉琨,征戰(zhàn)年年簫鼓喧。
云雨一乖千萬里,長城秋月洞庭猿。
6、《經(jīng)檀道濟故壘》【唐】劉禹錫
萬里長城壞,荒營野草秋。秣陵多士女,猶唱白符鳩。
7、《杞梁墓》【唐】汪遵
一叫長城萬仞摧,杞梁遺骨逐妻回。
南鄰北里皆孀婦,誰解堅心繼此來。
8、《聽箏》【唐】張祜
十指纖纖玉筍紅,雁行輕遏翠弦中。
分明似說長城苦,水咽云寒一夜風。
9、《古筑城曲》【宋】陸游
長城高際天,三十萬人守。一日詔書來,扶蘇先授首。
10、《古意》【宋】陸游
千金募戰(zhàn)士,萬里筑長城。何時青冢月,卻照漢家營?
11、《至廣州第七十七》【宋】文天祥
南方瘴癘地,白馬東北來。長城掃遺堞,淚落強徘徊。
12、《送邢郎中赴太原》【唐】姚合
上將得良策,恩威作長城。如今并州北,不見有胡兵。
晉野雨初足,汾河波亦清。所從古無比,意氣送君行。
13、《阮公體》【唐】徐晶
秦王按劍怒,發(fā)卒戍龍沙。雄圖尚未畢,海內(nèi)已紛拏。
黃塵暗天起,白日斂精華。唯見長城外,僵尸如亂麻。
14、《清平樂。六盤山》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關鎖山海 萬里走龍蛇 ----李乃富
仰承日月千秋照 俯閱江河萬古流 ------謝京鐘
長龍臥崗,千秋功業(yè)收眼底 大鵬騰空,萬世宏圖送春風 ----李大雄
漢關秦月 千秋巨壁超金塔 黃漠綠濤 萬里春風度玉門 -----黃愛華
柳眼含煙 中天紫氣迎曉日 梅梢布暖 萬里長城沐春風 -----溫公羽
一脈貫神州,滄桑幾度峰煙里 兩關連海域,錦繡依然懷抱中 ---趙政一
浪涌波翻,看莽莽蒼蒼,萬里金龍來探海 風輕云淡,喜蔥蔥郁郁,千尋蠟象去窺山 ---彭必余
從臨洮直奔遼東,萬里關山,到此方稱好漢 自先秦歷經(jīng)唐宋,千秋壁壘,于今更顯雄姿 ---錢存源
一、長城的諺語:
多深的根基,筑多高的墻
不到九門口,枉來長城走
萬里長城最長,學漢語最難
不到長城非好漢
萬里長城永不倒,千里黃河水滔滔
長城易到,好漢難為
長城內(nèi)外皆故鄉(xiāng)
筑就長城千夫苦,何止孟姜一人哭
要問長城在哪里,就在百姓心坎上
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2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方,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二、長城的成語:
1.不到長城非好漢
2.雄關萬里
3.狼煙四起
4.烽火連天
5.兵臨城下
6.眾志成城
7.固若金湯
8.自毀長城
9.孤城絕塞
10.萬里長城
三、長城的民間故事和傳說:
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
長城的故事和傳說——望京樓
長城的故事和傳說——“玉門關”
四、長城民歌民謠
山海關
山海關,地面寬,南有海,北有山,當中有個第一關,下面就是角樓灣。
窮羅城,富西關,不窮不富角樓灣。
橋對橋,廟對廟,一步三筒碑,獅子比城高。
張家口
一年一場風,年始到年終
十八蹬,高入天,鷹飛倒仰猴難攀;山高到底有多少,一個骨碌滾三天
殺虎口
殺虎口,殺虎口,沒有錢財難過口,不是丟錢財,就是刀砍頭,過了虎口還心抖。
嘉峪關
出了嘉峪關,兩眼淚不干。向前看,戈壁灘,向后看,鬼門關
出了嘉峪關,兩眼淚不干,上望灰色天,下看戈壁灘
出了嘉峪關,眼淚擦不于
一出嘉峪關,兩眼淚汪汪
木蘭腳蹬黃河岸,一箭射過嘉峪關;找箭找不見,不找就看見。
有關長城的人秦始皇,傳說《孟姜女哭倒長城》 ,詩句1、《長城》【唐】汪遵秦筑長城比鐵牢,蕃戎不敢過臨洮。
雖然萬里連云際,爭及堯階三尺高。2、《登長城》【唐】李益漢家今上郡,秦塞古長城。
有日云長慘,無風沙自驚。當今圣天子,不戰(zhàn)四夷平。
3、《飲馬長城窟》【南北】沈約介馬渡龍堆,涂縈馬屢回。前訪昌海驛,雜種宼輪臺。
旌幕卷煙雨,徒御犯冰埃。4、《統(tǒng)漢烽下》【唐】李益統(tǒng)漢烽西降戶營,黃沙白骨擁長城。
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無人空月明。5、《塞外月夜寄荊南熊侍御》【唐】武元衡南依劉表北劉琨,征戰(zhàn)年年簫鼓喧。
云雨一乖千萬里,長城秋月洞庭猿。6、《經(jīng)檀道濟故壘》【唐】劉禹錫萬里長城壞,荒營野草秋。
秣陵多士女,猶唱白符鳩。7、《杞梁墓》【唐】汪遵一叫長城萬仞摧,杞梁遺骨逐妻回。
南鄰北里皆孀婦,誰解堅心繼此來。8、《聽箏》【唐】張祜十指纖纖玉筍紅,雁行輕遏翠弦中。
分明似說長城苦,水咽云寒一夜風。9、《古筑城曲》【宋】陸游長城高際天,三十萬人守。
一日詔書來,扶蘇先授首。10、《古意》【宋】陸游千金募戰(zhàn)士,萬里筑長城。
何時青冢月,卻照漢家營?11、《至廣州第七十七》【宋】文天祥南方瘴癘地,白馬東北來。長城掃遺堞,淚落強徘徊。
12、《送邢郎中赴太原》【唐】姚合上將得良策,恩威作長城。如今并州北,不見有胡兵。
晉野雨初足,汾河波亦清。所從古無比,意氣送君行。
13、《阮公體》【唐】徐晶秦王按劍怒,發(fā)卒戍龍沙。雄圖尚未畢,海內(nèi)已紛拏。
黃塵暗天起,白日斂精華。唯見長城外,僵尸如亂麻。
劉禹錫【經(jīng)檀道濟故壘】萬里長城壞,荒營野草秋。
秣陵多士女,猶唱白符鳩。陳陶【續(xù)古二十九首】秦家無廟略,遮虜續(xù)長城。
萬姓隴頭死,中原荊棘生。王昌齡【相和歌辭·從軍行】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撩亂邊愁彈不盡,高高秋月下長城。王昌齡【從軍行七首】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常建【塞下曲四首】北海陰風動地來,明君祠上望龍堆。
髑髏皆是長城卒,日暮沙場飛作灰。李益【塞下曲】秦筑長城城已摧,漢武北上單于臺。
古來征戰(zhàn)虜不盡,今日還復天兵來。李益【統(tǒng)漢峰下(一作過降戶至統(tǒng)漠烽)】統(tǒng)漢峰西降戶營,黃河戰(zhàn)骨擁長城。
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無人空月明。武元衡【塞外月夜寄荊南熊侍御】南依劉表北劉琨,征戰(zhàn)年年簫鼓喧。
云雨一乖千萬里,長城秋月洞庭猿。李涉【邠州詞獻高尚書三首】將家難立是威聲,不見多傳衛(wèi)霍名。
一自元和平蜀后,馬頭行處即長城。陸暢【題悟公禪堂】臨壇付法十三春,家本長城若下人。
蕓閣少年應不識,南山鈔主是前身。張祜【聽箏(一作題宋州田大夫家樂丘家箏)】十指纖纖玉筍紅,雁行輕遏翠弦中。
分明似說長城苦,水咽云寒一夜風。趙嘏【送從翁中丞奉使黠戛斯六首】秦皇無策建長城,劉氏仍窮北路兵。
若遇單于舊牙帳,卻應傷嘆漢公卿。汪遵【杞梁墓】一叫長城萬仞摧,杞梁遺骨逐妻回。
南鄰北里皆孀婦,誰解堅心繼此來。汪遵【長城】秦筑長城比鐵牢,蕃戎不敢過臨洮。
雖然萬里連云際,爭及堯階三尺高。盧汝弼【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朔風吹雪透刀瘢,飲馬長城窟更寒。
半夜火來知有敵,一時齊保賀蘭山。褚載【長城】秦筑長城比鐵牢,蕃戎不敢過臨洮。
焉知萬里連云色,不及堯階三尺高。賀知章【送人之軍】常經(jīng)絕脈塞,復見斷腸流。
送子成今別,令人起昔愁。隴云晴半雨,邊草夏先秋。
萬里長城寄,無貽漢國憂。高適【雜曲歌辭·薊門行五首】茫茫長城外,日沒更煙塵。
胡騎雖憑陵,漢兵不顧身。古樹滿空塞,黃云愁殺人。
高適【薊門行五首】黯黯長城外,日沒更煙塵。胡騎雖憑陵,漢兵不顧身。
古樹滿空塞,黃云愁殺人。李益【登長城(一題作塞下曲)】漢家今上郡,秦塞古長城。
有日云長慘,無風沙自驚。當今圣天子,不戰(zhàn)四夷平。
劉方平【橫吹曲辭·梅花落】新歲芳梅樹,繁苞四面同。春風吹漸落,一夜幾枝空。
小婦今如此,長城恨不窮。莫將遼海雪,來比后庭中。
盧照鄰【橫吹曲辭·紫騮馬】騮馬照金鞍,轉戰(zhàn)入皋蘭。塞門風稍急,長城水正寒。
雪暗鳴珂重,山長噴玉難。不辭橫絕漠,流血幾時干。
李端【相和歌辭·度關山】雁塞日初晴,胡關雪復平。危竿緣廣漠,古竇傍長城。
拔劍金星出,彎弧玉羽鳴。誰知系虜者,賈誼是書生。
楊師道【詠飲馬應詔】清晨控龍馬,弄影出花林。躞蹀依春澗,聯(lián)翩度碧潯。
苔流染絲絡,水潔寫雕簪。一御瑤池駕,詎憶長城陰。
盧照鄰【紫騮馬】騮馬照金鞍,轉戰(zhàn)入皋蘭。塞門風稍急,長城水正寒。
雪暗鳴珂重,山長噴玉難。不辭橫絕漠,流血幾時干。
盧照鄰【雨雪曲】虜騎三秋入,關云萬里平。雪似胡沙暗,冰如漢月明。
高闕銀為闕,長城玉作城。節(jié)旄零落盡,天子不知名。
徐晶【阮公體】秦王按劍怒,發(fā)卒戍龍沙。雄圖尚未畢,海內(nèi)已紛拏。
黃塵暗天起,白日斂精華。唯見長城外,僵尸如亂麻。
王昌齡【塞下曲四首】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
昔日長城戰(zhàn),咸言意氣高。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劉長卿【雜詠八首上禮部李侍郎·疲馬】玄黃一疲馬,筋力盡胡塵。驤首北風夕,徘徊鳴向人。
誰憐棄置久,卻與駑駘親。猶戀長城外,青青寒草春。
徐九皋【關山月】玉塞抵長城,金徽映高闕。遙心萬馀里,直望三邊月。
霜靜影逾懸,露晞光漸沒。思君不可見,空嘆將焉歇。
徐九皋【送部四鎮(zhèn)人往單于別知故】天下今無事,云中獨未寧。忝驅更戍卒,方遠送邊庭。
馬飲長城水,軍占太白星。國恩行可報,何必守經(jīng)營。
李嘉佑【奉酬路五郎中院長新除工部員外見簡】一門同秘省,萬里作長城。問絹蓮花府,揚旗細柳營。
詞鋒偏卻敵,草奏直論兵。何幸新詩贈,真輸小謝名。
劉方平【梅花落】新歲芳梅樹,繁花四面同。春風吹漸落,一夜幾枝空。
少婦今如此,長城恨不窮。莫將遼海雪,來比后庭中。
盧綸【送劉判官赴豐州(一作赴天德軍)】銜杯吹急管,滿眼起風砂。大漠山沈雪,長城草發(fā)花。
策行須恥戰(zhàn),虜在莫言家。余亦祈勛者,如何別左車。
李端【度關山】雁塞日初晴,狐關雪復平。危樓緣廣漠,古竇傍長城。
拂劍金星出,彎弧玉羽鳴。誰知系虜者,賈誼是書生。
張籍【送流人】獨向長城北,黃云暗塞天。流名屬邊將,舊業(yè)作公田。
擁雪添軍壘,收冰當井泉。知君住應老,須記別鄉(xiāng)年。
姚合【送邢郎中赴太原】上將得良策,恩威作長城。如今并州北,不見有胡兵。
晉野雨初足,汾河波亦清。所從古無比,意氣送君行。
許棠【失題(一作送前汝州李侍御罷歸宣城第二首)】獨夜長城下,孤吟近北辰。半天初去雁,窮磧遠來人。
月黯氛埃積,風膻帳幕鄰。惟聞防虜寇,不語暗傷神。
許棠【雕陰道中作】五月綏州北,途程少郁蒸。馬依膻草聚,人抱濁。
長城,是中國偉大的軍事建筑,它規(guī)模浩大、工程艱巨,被譽為古代人類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跡。 長城始建于公元前五世紀春秋戰(zhàn)國時代,公元前三世紀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派遣蒙恬率領三十萬大軍北逐匈奴后,把原來分段修筑的長城連接起來,并且繼續(xù)修建。其后歷代不斷維修擴建,到公元十七世紀中葉明代未年,前后修筑了二千多年。
八達嶺 八達嶺位于延慶縣,是明代長城保存得較完整的一段,其關城建于一五○五年(明弘治十八年),東窄西寬,呈梯形,有東西二門,東名居庸外鎮(zhèn),西名北門鎖鑰,都是磚石結構,券洞上為平臺,南北兩面各開一豁口,接連關城城墻,臺上四周有磚砌垛口。這一段的城墻,依山勢修筑,墻身高大堅固,下部為條石臺基,上部采用大型城磚砌筑,內(nèi)填泥土和石塊。頂部地面鋪縵方磚,嵌縫密實。內(nèi)側為宇墻,外側為垛墻,垛墻上方有垛口,下方有射洞。山勢陡峭處,砌成梯道,山脊高地、城墻轉角或險要處,則筑有堡壘式城臺、敵臺或墻臺。城墻高低寬窄不一,平均高七公尺余,有些地段高達十四公尺。墻基平均寬六公尺半,頂寬五公尺余,可容五馬并馳或十人并進。
居庸關 居庸關位于昌平縣,是長城的一個主要。砌旁局山聳立,翠嶂重疊,中有長達二卜公里的溪行,俗稱關溝。這里地勢險要,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居庸關以的名字,是取“徙居庸徒”的意思。相傳秦始皇修筑長城時,把強征來的民夫士卒徙居于此。漢代沿稱,三國時代名西關,北齊時改納款關,唐代有居庸關、薊門關、軍都關等名稱。此后各代仍稱居庸關隘口這里山巒間花木郁茂蔥籠,仿如碧波翠浪,故有“居庸疊翠”之稱,為“燕京八景”之一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71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