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問對方在哪”的詩詞有《題都城南莊》【唐/崔護】、《尋隱者不遇》【唐/賈島】。
一、《題都城南莊》【唐/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譯文:去年冬天,就在這扇門里,姑娘臉龐,相映鮮艷桃花。
今日再來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處,只有桃花依舊,含笑怒放春風之中。
二、《尋隱者不遇》【唐/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譯文:蒼松下,我詢問了年少的學童;他說,師傅已經(jīng)采藥去了山中。
他還對我說,就在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霧繚繞,不知道他的行蹤。
不假思索
bù jiǎ sī suǒ
【解釋】假:假借,依靠。形容做事答話敏捷、熟練,用不著考慮。
【出處】宋·黃干《黃勉齋文集》卷四:“戒懼謹獨,不待勉強,不假思索,只是一念之間,此意便在?!?/p>
【結構】動賓式。
【用法】多含褒義;有時也作貶義;指懶于思考;不負責任地講話、做事。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正音】假;不能讀作“jià”。
【辨形】索;不能寫作“鎖”。
【近義詞】一揮而就、脫口而出、一目十行
【反義詞】慢條斯理、深思熟慮
【例句】
(1)在知識競賽會上;他~;對答如流。
(2)他~;提起筆就把這道難題解了出來。
當別人不了解甚至誤解自己時,孔子在《論語》中認為應當采取的態(tài)度是“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了解他人的句子我沒啥印象,非要找一句的話,【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p>
出處《論語·里仁》】看見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著向他學習,看見沒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內(nèi)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樣的錯誤。做這件事的前提是自己要充分了解對方,才能判斷他到底是賢還是不賢。
我覺得有句話更貼切。《孫子·謀攻篇》:“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zhàn)必殆。”
在軍事紛爭中,既了解敵人,又了解自己,百戰(zhàn)都不會有危險;不了解敵人而只了解自己,勝敗的可能性各半;既不了解敵人,又不了解自己,那只有每戰(zhàn)都有危險。這句話充分體現(xiàn)了了解他人的重要性。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6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