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2、挾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為也;為老人折枝,是不為也,非不能也。(莊子) 3、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祖孫兩人,更相為命。(李密) 4、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 5、將出牽衣送,未歸倚閣望。(黃遵憲) 尊老愛幼能使家庭更加和睦 1、子孝父心寬。
(陳元靚) 2、老年時像青年一樣高高興興吧!青年,好比百靈鳥,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鶯,應(yīng)該有他的夜曲。(康德) 3、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孟郊) 4、母親的心是兒女的天堂。(意大利諺語) 5、我望著搖籃,我的兒子在成長,我沒有休息的權(quán)利?。ê稳ゑR蒂) 尊老愛幼能體現(xiàn)出個人的品德 1、老來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quán)。
(司湯達(dá)) 2、對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僅表現(xiàn)于口頭上,而且應(yīng)體現(xiàn)于實(shí)際中。(戴維·德克爾) 3、對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報答,也是對人類勞動的尊重。
(俗語) 4、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也就在于如何愛護(hù)兒童。(蘇霍姆林斯基) 5、與其批評孩子,不如做個榜樣。
(茹貝爾) 尊老愛幼重在關(guān)愛 1、必須拿出父母全部的愛、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才能,才能培養(yǎng)出偉大的人來。(馬卡連柯) 2、沒有父母的愛培養(yǎng)出來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
(馬卡連柯) 3、子女對父母有贍養(yǎng)扶助的義務(wù)。(俗語) 4、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時也沒有人來扶助。
(印度諺語) 5、用毆打來教育孩子,不過和類人猿教養(yǎng)它的后代相類似。(馬卡連柯) 尊老愛幼應(yīng)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1、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
(魯迅) 2、莫把心愛的兒子留在你身邊,放他出外鍛煉才會名滿天下。(泰國諺語) 3、為了孩子,我的舉動必須非常溫和而慎重。
(馬克思) 4、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孟子) 5、子曰:孝,天之經(jīng),地之義,民之行也。(康熙) 《歌詩謠》之二百六十六 敬老傳統(tǒng) 周朝每年舉行鄉(xiāng)飲酒禮, 以示敬老重賢; 戰(zhàn)國時齊國七十、八十、九十老人者, 分別可把一到三人的賦役減免; 漢朝時,漢文帝頒旨, 80歲以上的老人每月供給一定量的大米、肉和酒不用錢; 唐、宋、元都規(guī)定, 男七十、女七十五都要有一個人伺候在身邊; 明朝提出了尊高年, 清朝康熙在1722年舉行了千叟宴; 上個世紀(jì)九十年代我國設(shè)立了老人節(jié), 一些城市向70歲老人發(fā)放了"敬老證"多方面享受優(yōu)先; 有的建立了24小時老人求助電話, 有求必應(yīng)很方便。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 當(dāng)代中國的老人幸福逐步比神仙。 《歌詩謠》之三百零三 婚姻比喻 (一) 可惡的婚姻, 如同面對蒼蠅屎斑, 戀愛時沒有發(fā)現(xiàn), 蠅屎含卵滋生出"嗡嗡嚶嚶"令人煩。
(二) 可忍的婚姻, 如同對秋后的蚊子嘴, 雖說自私的心破壞了寧靜, 沒有吸血的言行忍一時算一時仍可入睡。 (三) 可過的婚姻, 如同對花上跳舞的蝴蝶, 雖然算不上多么有益, 但在花與果的故事中也應(yīng)對蝴蝶言謝。
(四) 可意的婚姻, 如同對采蜜的蜜蜂, 勤勞的典型甜蜜的象征, 勞動與奉獻(xiàn)締結(jié)美滿的婚姻和美好的愛情。 《歌詩謠》之三百六十三 鄰里情 多一些熱心,少一些冷漠; 多一些互助,少一些隔閡; 多一些理解,少一些風(fēng)波; 多一些春歌,少一些冬雪; 多一些關(guān)愛,少一些閃躲; 多一些招呼,少一些路陌; 多一些美德,少一些丑惡; 多一些花朵,少一些墻垛; 多一些草綠,少一些灰色; 多一些橋梁,少一些閉塞; 多一些信任,少一些心鎖; 多一些科學(xué),少一些歪說; 多一些交流合作,少一些孤獨(dú)的自我; 多一些助鄰為樂,少一些以鄰為壑; 多一些寬容大度,少一些"常有理者"; 多一些睦乃四鄰,少一些水泥森林般的隔絕; 多一些心平氣和,少一些大動肝火; 多一些"讓一讓,六尺巷",少一些"爭一爭,動干戈"; 多一些取長補(bǔ)短和心胸開闊,少一些嫉妒鄰居學(xué)富五車; 多一些同富同福大家樂,少一些眼紅鄰居財(cái)富多; 多一些同情理解,少一些笑鄰之欠缺; 多一些"分工不同人無隔",少一些疏遠(yuǎn)鄰居官位之巍峨; 多一些互通有無,少一些炫耀攀比笑貧氣闊; 多一些公益事業(yè),少一些自私自樂; 多一些尊重鄰里的信仰,少一些精神侵略; 多一些尊重不同職業(yè),少一些看人下菜碟; 多一些隱私觀念,少一些問東問西問之錯; 多一些自尊自愛不擾鄰,少一些喧嘩吵鬧不負(fù)責(zé); 多想一些低頭不見抬頭見,少一些不識不理左鄰和右舍; 多一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少一些"不問張三李四、不分青紅皂白、不念老少"的各顧個; 多一些"大著肚皮容物,立正腳跟做人",少一些"小家蝸居"; 多一些"世事洞明莫欺世,人情練達(dá)應(yīng)助人",少一些"看破紅塵嘆炎涼,門面戶對如賊防"; 多一些"遠(yuǎn)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少一些"空間距離近,心理距離遠(yuǎn)"的隔膜; 多一些德國人倡導(dǎo)的"愛你的鄰居,但不要拆除籬笆"的分寸感,少一些"深挖洞,高筑墻"的偏頗; 多一些"大千世界,蕓蕓眾生,能有做鄰居的緣分不是很多"的感覺;少一些"疑神疑鬼,斤斤計(jì)較,老。
家是王維《雜詩》中“來日綺床前,寒梅著花未”的那朵寒梅;
家是李白《靜夜思》中“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的那輪明月。
家是李白《春夜洛陽城聞笛》中“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fēng)滿洛城”那撩人的夜曲;
家是張繼《楓橋夜泊》中“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那夜半的歌聲。
家是馬致遠(yuǎn)《秋思》中“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九曲回腸;
家是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似箭歸心;
家是崔顥《黃鶴樓》中“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的縷縷鄉(xiāng)愁;
家是李商隱《夜雨寄北》“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綿綿情思。
滴水之恩,涌泉相報.(報恩)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孝順)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愛國)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節(jié)約)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zé)(愛國) 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梅花香自苦寒來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士不求有用于世,但求無愧于世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0滿招損,謙得益?!渡袝? 1路曼曼其修遠(yuǎn)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離騷》 2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離騷》 3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
《離騷》 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对娊?jīng)》 5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詩經(jīng)》 6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jīng)》 7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尚書》 8言必信,行必果。《論語》 9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
〈論語〉 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凑撜Z〉 1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 12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凑撜Z〉 13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
〈論語〉 14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 15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周易〉 16多行不義必自斃?!醋髠鳌? 17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屈原 1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蠢献印? 19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荀子〉 20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窜髯印? 21學(xué)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禮記〉 22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疵献印? 2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24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25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
26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凑撜Z〉 2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詩經(jīng)〉 2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凑撜Z〉 29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論語〉 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凑撜Z〉 31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
〈論語〉 32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凑撜Z〉 33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論語〉 34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找了好久,給分吧?。?!。
尊老愛幼 名言警句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2、挾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為也;為老人折枝,是不為也,非不能也。(莊子) 3、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
祖孫兩人,更相為命。(李密) 4、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 5、將出牽衣送,未歸倚閣望。(黃遵憲) 尊老愛幼能使家庭更加和睦 1、子孝父心寬。
(陳元靚) 2、老年時像青年一樣高高興興吧!青年,好比百靈鳥,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鶯,應(yīng)該有他的夜曲。(康德) 3、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孟郊) 4、母親的心是兒女的天堂。(意大利諺語) 5、我望著搖籃,我的兒子在成長,我沒有休息的權(quán)利!(何塞·馬蒂) 尊老愛幼能體現(xiàn)出個人的品德 1、老來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quán)。
(司湯達(dá)) 2、對老年人的尊敬是自然和正常的,尊敬不僅表現(xiàn)于口頭上,而且應(yīng)體現(xiàn)于實(shí)際中。(戴維·德克爾) 3、對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報答,也是對人類勞動的尊重。
(俗語) 4、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也就在于如何愛護(hù)兒童。(蘇霍姆林斯基) 5、與其批評孩子,不如做個榜樣。
(茹貝爾) 尊老愛幼重在關(guān)愛 1、必須拿出父母全部的愛、全部的智慧和所有的才能,才能培養(yǎng)出偉大的人來。(馬卡連柯) 2、沒有父母的愛培養(yǎng)出來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
(馬卡連柯) 3、子女對父母有贍養(yǎng)扶助的義務(wù)。(俗語) 4、你不同情跌倒在地的老人,在你摔跤時也沒有人來扶助。
(印度諺語) 5、用毆打來教育孩子,不過和類人猿教養(yǎng)它的后代相類似。(馬卡連柯) 尊老愛幼應(yīng)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1、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
(魯迅) 2、莫把心愛的兒子留在你身邊,放他出外鍛煉才會名滿天下。(泰國諺語) 3、為了孩子,我的舉動必須非常溫和而慎重。
(馬克思) 4、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献樱?5、子曰:孝,天之經(jīng),地之義,民之行也。(康熙)。
1.江村
唐代: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堂上 一作:梁上)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譯文
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繞村流過,長長的夏日里,村中的一切都顯得幽雅。
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飛來飛去,水中的白鷗相親相近,相伴相隨。
老妻正在用紙畫一張棋盤,小兒子敲打著針作一只魚鉤。
只要有老朋友給予一些錢米,我還有什么奢求呢?
2.清平樂·村居
宋代: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譯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碧綠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吳地方言,聽起來溫柔又美好,那滿頭白發(fā)的老人是誰家的呀?
大兒子在溪東邊的豆田鋤草,二兒子正忙于編織雞籠。
最令人喜愛的是小兒子,他正橫臥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3.游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文
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yuǎn)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
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
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4.望月懷遠(yuǎn) / 望月懷古
唐代: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譯文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輪明月,此時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長,整夜里不眠而把親人懷想。
熄滅蠟燭憐愛這滿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涼。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給你,只望能夠與你相見在夢鄉(xiāng)。
5.歲暮到家 / 歲末到家
清代: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
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fēng)塵。
譯文
愛子之心是沒有窮盡的,最高興的事莫過于游子及時歸來。
縫制寒衣的針腳密密麻麻地,家書里的字跡墨痕猶如新的一樣。
看見兒子瘦了母親心疼,呼叫著我細(xì)問旅途的艱難。
母親啊,兒子已經(jīng)愧對您了,不會忍心訴說漂泊在外所受的風(fēng)塵。
“忠孝仁義禮智信”是七個字,應(yīng)該從孔子時就提出來,幾千年了。
“忠孝仁義禮智信”中,“忠孝”是最基本的。忠是立國之本;孝是立家之本。
“忠孝”兩字,支撐著這個國家、民族以至于整個家庭的“大廈”,就如“四根柱子”,屹立不動;否則,家國大廈將傾?!叭柿x禮智信”稱之為“五?!?,( 三綱: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yàn)槠蘧V;五常:指仁、義、禮、智、信。)
這是立身之本?,F(xiàn)在有必要學(xué)習(xí)發(fā)揚(yáng)廣大。
提倡“忠”,就是熱愛祖國,忠于職守。忠的本義,是指人在祭祀時要保持肅穆恭敬的態(tài)度。
后來,引申為人要忠于君主及國家等多種含義,一般特指為“忠君愛國”,正如孔子說,“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這方面,抗金名將岳飛被認(rèn)為是“忠”的典范。
現(xiàn)在不需要“忠君”,但把忠君延伸為愛國,這是新時代的人最起碼的要求。忠于職守,就是忠于你的單位、忠于你從事的工作。
提倡“孝”,就是孝敬父母,尊老敬賢。孝字上半部是“老”字的一半,下半部是“子”字全形,上一代人與下一代人融為一體,兒子繼承老子,子能承其親,并能順其意,所以,孔子把“善事父母”的人士,稱之為“孝”者。
“百善孝為先”,中國的孝文化源遠(yuǎn)流長,在傳統(tǒng)文化占有重要之地,不忠不孝之徒不能立于天地之間。最典型的當(dāng)屬“二十四孝”的故事。
古人非常強(qiáng)調(diào)孝道,并且有絕對化的思想,如“父命難違”、“父叫子亡子必亡”等,這些是不可取的。但是,孝是維系社會的最小細(xì)胞家庭的基本紐帶,如果子孫不孝,這個家庭就將亂套,這個國家就將亂套。
所以,孔子提倡“父母在,不遠(yuǎn)游,游必有方”。尤其是對待父母,關(guān)鍵是要真心愛敬,缺乏愛敬,不贍養(yǎng)父母,就跟養(yǎng)個豬養(yǎng)個狗沒有什么區(qū)別了。
孝道的另一引申義,就是要尊老敬賢,一個社會只有這樣,老者有所養(yǎng),賢者有所尊,這個社會就文明進(jìn)步。一個不孝者,他能蒙人一時,卻不能蒙混一世一定會被社會拋棄的。
提倡“仁”,就是以人為本,富有愛心。孔子說,仁就是“愛人”。
“仁”體現(xiàn)人的高尚情懷,是僅次于德的、人類所特有的一種美好的情操。古代君主把推行仁政,作為孜孜以求的目標(biāo)。
仁的核心,就是要以人為本,一切從關(guān)懷人、愛護(hù)人、發(fā)展人的目標(biāo)出發(fā),使這個國家民族達(dá)到和諧的最佳狀態(tài),《禮記》說,“上下相親謂之仁”,能夠做到上下相親,這個社會一定是很和諧的。仁的思想,還體現(xiàn)在眾生平等的狀態(tài),孔子的教育觀是“有教無類”,社會平等才能體現(xiàn)愛心,如果對待別人,不是出于一種平等的理念,那么善良將成為憐憫,它就不是對人的一種終極關(guān)懷了。
提倡“義”,就是堅(jiān)持正義,保持節(jié)操。義的本義是合乎道德的行為或道理,舍生取義表明為了重信義可以犧牲生命。
古代講義氣的典型人物,當(dāng)屬關(guān)羽第一。說到義字,就會想到朋友義氣,“為朋友兩肋插刀”,其實(shí)這是小義。
我們要講的是大義,一種高于自我的善,一種超越自我的善。任何人,在關(guān)鍵時候不能做出危害國家、民族的事情;在敵人、困難面前,不能變節(jié)投敵。
在社會上要堅(jiān)持正義,敢于與丑惡勢力做斗爭,不與邪惡勢力同流合污。當(dāng)然,作為一個具體的、活生生的人,對待朋友要講義氣,不能出賣朋友,不能損害朋友,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在社會上立足的基本素質(zhì)。
作為我們來說,就是積極維護(hù)公司的利益,不能陰奉陽違,當(dāng)面一套背后一套,更不能做俗話說的吃里扒外的事情。 提倡“禮”,就是注重禮儀,尊重他人。
“禮”初始的意思是舉行儀禮,祭神求福。用珍貴的器物祭祀,表示對“天”的感謝和尊重。
禮的核心就是“尊重”二字。要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說到“禮”,就是要保持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即我們通常所說的禮儀、禮節(jié)和禮貌。大到國家的外交,要遵循它;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樣也要遵循它。
講究禮儀、禮節(jié)和禮貌,既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標(biāo)志,也是個人素質(zhì)的基本體現(xiàn)。禮的實(shí)際運(yùn)用,也是人與動物區(qū)別的根本標(biāo)志。
難怪不講“禮”的人,人們會鄙夷說他是個“動物”。 提倡“智”,就是提高素質(zhì),服務(wù)社會。
知是智的古字,先有“知”字,方有“智”?!爸钡囊馑际牵J(rèn)識、知道的事物,熟悉到可以脫口而出。
因此,我們把通曉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的人,成為智者??梢姡@個“智”的要求,是“大聰明”,不許?!靶÷斆鳌?;小聰明的人,不是“智者”。
“智”首先體現(xiàn)的就是個人的能力。這個社會需要德才兼?zhèn)涞娜?,如果都是無才無德的人,這個社會是不會發(fā)展的,甚至?xí)萑朊褡逦C(jī)。
作為每個人來說,首先要養(yǎng)家糊口,如果沒有一技之長,那么不要談服務(wù)社會,恐怕家庭都很難穩(wěn)定?,F(xiàn)在,競爭的形勢非常激烈,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是體現(xiàn)在個人能力上,讀了大學(xué)找不到工作比比皆是。
因此,只有強(qiáng)化自身的能力,才能談得上為社會為家庭做貢獻(xiàn)。 提倡“信”,就是誠信守法,一諾千金。
信,心里有什么話就直說,古人說,言為心聲,人的言論應(yīng)當(dāng)是誠實(shí)的、真實(shí)的、不虛偽的。一個說話言不由衷、言行不一的人,肯定不是重“信”的。
孔子將"信"作為“仁”的重要體現(xiàn),是賢者必備的品。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jiān)谝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2.63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