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文豪 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瀲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fēng)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南宋詩人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fēng)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宋代詩人陸游《初夏絕句 》
紛紛紅紫已成塵, 布谷聲中夏令新。
夾路桑麻行不盡,始知身是太平人。
清代詩人,藏硯家黃任的 《西湖雜詩 》
珍重游人入畫圖,樓臺繡錯與茵鋪。
宋家萬里中原土,博得錢塘十頃湖。
南宋詩人 林升《題臨安邸》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fēng)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當(dāng)汴州。
唐朝校書郎賈弇的《孟夏》
江南孟夏天,慈竹筍如編。蜃氣為樓閣,蛙聲作管弦。
《詠西湖》詩人 程琳 朝代 宋代
西湖多勝景,飛蓋喜相陪.暑氣迎秋盡,江聲向夕來.
1.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fēng)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2. 小池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xì)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四時田園雜興
3.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
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
唯有蜻蜓蛺蝶飛
4. 夏吟
【宋】戴石屏
乳鴨池塘水淺深,
熟梅天氣半晴陰。
東園載酒西園醉,
摘盡枇杷一樹金。
5. 初夏絕句
【宋】陸游
紛紛紅紫已成塵,
布谷聲中夏令新。
夾路桑麻行不盡,
始知身是太平人。
描寫春天的古詩
春曉(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fēng)雨聲,
花落知多少
描寫春天的古詩
詠柳(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xì)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
描寫春天的古詩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時節(jié),
當(dāng)春乃發(fā)生.
隨風(fēng)潛入夜,
潤物細(xì)無聲.
野徑云俱黑,
江船火獨(dú)明.
曉看紅濕處,
花重錦官城.
描寫春天的古詩
鳥鳴澗(王維)
人閑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
描寫春天的古詩
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描寫春天的古詩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zhuǎn)入此中來.
描寫春天的古詩
晚春(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
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飛.
描寫春天的古詩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
絕勝煙柳滿皇都.
描寫春天的古詩
春興(武元衡)
楊柳陰陰細(xì)雨晴,
殘花落盡見流鶯.
春風(fēng)一夜吹鄉(xiāng)夢,
又逐春風(fēng)到洛城.
描寫春天的古詩
題都城南莊(崔護(hù))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
描寫春天的古詩
絕句(杜甫)
遲日江山麗,
春風(fēng)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
描寫春天的古詩
江畔獨(dú)步尋花(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鶯恰恰啼
【蘇軾描寫西湖的詩句賞析】:
《飲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這首詩寫于公元1073年,詩人蘇軾任杭州通判期間。原作有兩首,這是第二首。
“水光瀲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寫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蕩漾,波光閃閃,十分美麗;在雨幕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非常奇妙。從題目可以得知,這一天詩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陽光明麗,后來下起了雨。在善于領(lǐng)略自然美景的詩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態(tài)都是美好奇妙的?!扒绶胶谩薄坝暌嗥妗?,是詩人對西湖美景的贊譽(yù)。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兩句,詩人用奇妙而又貼切的比喻,寫出了西湖的神韻。西子,即西施,春秋越國美女,原為浣紗女,后被越王勾踐選入宮中,獻(xiàn)給吳王夫差為妃。詩人之所以拿西施來比西湖,不僅是因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個“西”字,同樣具有啊娜多姿的陰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們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質(zhì),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為的修飾,隨時都能展現(xiàn)美的風(fēng)姿。西施無論濃施粉黛還是淡描娥眉,總是風(fēng)姿綽約;西湖不管晴姿雨態(tài)還是花朝月夕,都美妙無比,令人神往。這個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認(rèn),從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別稱。
這首詩概括性很強(qiáng),它不是描寫西湖的一處之景、一時之景,而是對西湖美景的全面評價。這首詩的流傳,給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拓展閱讀】
杭州西湖是和中國文化與中國文人有著密切聯(lián)系的。西湖的美,首先是被歷代文人認(rèn)識并逐漸開發(fā)的。可以說,沒有眾多文人的描繪歌詠,西湖是不會如此受人推崇的。
仔細(xì)想一想,這其中,與西湖關(guān)系最為密切的算是蘇軾先生了。
蘇軾一生兩次赴任杭州。
第一次是神宗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任杭州通判。他當(dāng)年36歲,歷時三年。蘇軾一到杭州,就被這里的秀山麗水所深深吸引:“未成小隱聊中隱,可得長閑勝暫閑。我本無家更安往?故鄉(xiāng)無比好湖山?!保ā读露呷胀轻E書》其五)。
蘇軾飽覽了西湖的美景,寫下大量有關(guān)西湖景物的詩。早晚、陰晴、晦明,西湖都有自己的美,蘇軾都一一捕捉在了自己的筆下:“西湖三面環(huán)山,中涵綠水,松排青嶂,草滿平坡。泛舟湖中,四面瞻視,水光山色,競秀爭奇,柳岸花汀,參差掩映。已而峰銜翠靄,月印波心,畫舫徐牽,菱歌晚渡,游人儼在畫圖中也。”(《題西湖詩卷》其一)。這是對西湖美的總體真實(shí)寫照。
那時西湖的春景,宛如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西湖春景,霽曉最宜,柳帶朝煙,桃含宿雨,芳草沿堤,與湖柳映碧,更見漁舟來往,今人疑武陵源?!?/p>
描寫春天的古詩 春曉(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fēng)雨聲, 花落知多少 描寫春天的古詩 詠柳(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xì)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 描寫春天的古詩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時節(jié), 當(dāng)春乃發(fā)生. 隨風(fēng)潛入夜, 潤物細(xì)無聲. 野徑云俱黑, 江船火獨(dú)明. 曉看紅濕處, 花重錦官城. 描寫春天的古詩 鳥鳴澗(王維) 人閑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 描寫春天的古詩 清明(杜牧)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描寫春天的古詩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zhuǎn)入此中來. 描寫春天的古詩 晚春(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 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飛. 描寫春天的古詩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 絕勝煙柳滿皇都. 描寫春天的古詩 春興(武元衡) 楊柳陰陰細(xì)雨晴, 殘花落盡見流鶯. 春風(fēng)一夜吹鄉(xiāng)夢, 又逐春風(fēng)到洛城. 描寫春天的古詩 題都城南莊(崔護(hù))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 描寫春天的古詩 絕句(杜甫) 遲日江山麗, 春風(fēng)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 描寫春天的古詩 江畔獨(dú)步尋花(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 自在嬌鶯恰恰啼。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 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fēng)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林升《題臨安邸》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fēng)光不與四時同。
—— 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群芳過后西湖好,狼籍殘紅。 —— 歐陽修《采桑子·群芳過后西湖好》 西湖春色歸,春水綠於染。
—— 歐陽修《春日西湖寄謝法曹歌》 殘霞夕照西湖好,花塢蘋汀,十頃波平,野岸無人舟自橫。—— 歐陽修《采桑子·殘霞夕照西湖好》 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 白居易《春題湖上》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鮮。 —— 歐陽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
—— 歐陽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荷花開后西湖好,載酒來時。 —— 歐陽修《采桑子·荷花開后西湖好》 一春不識西湖面。
—— 許棐《后庭花·一春不識西湖面》 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 —— 姜夔《暗香·舊時月色》 春衫猶是,小蠻針線,曾濕西湖雨。
—— 蘇軾《青玉案·送伯固歸吳中》 欲將此意憑回棹,報與西湖風(fēng)月知。 —— 白居易《杭州回舫》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勝悲。
—— 趙孟頫《岳鄂王墓》 東風(fēng)吹落戰(zhàn)塵沙,夢想西湖處士家。 —— 劉因《觀梅有感》 何人解賞西湖好,佳景無時。
—— 歐陽修《采桑子·何人解賞西湖好》 處處回頭盡堪戀,就中難別是湖邊。 —— 白居易《西湖留別》 東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麗。
—— 陳德武《水龍吟·東南第一名州》 還與去年人,共藉西湖草。 —— 蘇軾《卜算子·感舊》 記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處,空翠煙霏。
—— 蘇軾《八聲甘州·寄參寥子》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須供使宅魚。 —— 羅隱《題磻溪垂釣圖》 西湖又還春晚,水樹亂鶯啼。
—— 仲殊《訴衷情·寶月山作》。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2.97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