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
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外國詩:
有很多良友,勝于有很多財富。 ——莎士比亞
不論是多情的詩句,漂亮的文章,還是閑暇的歡樂,什么都不能代替親密的友情?!障=?
真正的友誼好像健康,失去時才知道它的可貴。 ——哥爾頓
他是你的餐桌和你的爐邊。因為你饑餓時去找他,求慰藉時去尋他?!o(jì)伯倫
文人之間的莫逆之交---劉禹錫與柳宗元間的真摯友情 每當(dāng)我們品讀柳宗元的詩文,總讓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另一個人,這就是柳宗元的莫逆之交兄弟――劉禹錫。
劉禹錫雖然在群星燦爛的李唐皇朝的文壇上還算不上頂尖級的人物,在開宗立派、領(lǐng)袖群倫方面無法與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白居易相并提,但是,歷代評論甚高。 《升庵詩話》里贊之曰:"元和以后,詩人全集之可觀者數(shù)家,當(dāng)以劉禹錫為一。
其詩入選及人所膾炙,不下百首矣。"《四庫全書總目》對他的評價道:"其古文則恣肆博辯,于昌黎、柳州之外自為軌轍。
"由此可見,其詩文之影響足以了得。 于此,我對劉禹錫的敬慕與仰止,不僅僅是因為他詩文言辭的精銳與意境的妙道,而更在于他人品的高潔與對朋友之情的真摯。
因為沒有他的艱苦努力與多方籌措,柳宗元文集就難以刊行于世。像《江雪》、《漁翁》、《捕蛇者說》、《三戒》、《天對》、《封建論》這樣的絕妙美文,也許只能如流星一般消解在歷史的夜空之中,化為隨風(fēng)而逝的塵埃,無法進(jìn)入千家萬戶,成為今天學(xué)子們互相吟詠的文學(xué)范本。
劉禹錫的身世與柳宗元極為相似,于公元772年出生一官宦人家,字夢得,洛陽人氏,祖籍為中山(即河北定縣)。據(jù)資料考證,他是匈奴族的后裔,七世祖劉亮隨魏文帝遷洛陽,始改漢姓。
劉禹錫自幼好學(xué)且博聞強(qiáng)志,童年時代曾受到著名詩僧皎然與靈澈的指點,貞元六年(公元790年)游學(xué)長安,于貞元九年(793年)與柳宗元一并進(jìn)士及第,從此,兩人因同道而相識,由相識而相知,相知而成莫逆之交。 冥冥之中的命運(yùn)之神,不知捉弄還恩賜,將這兩位文學(xué)巨匠在后來的二十多年的仕途旅程中緊緊地擰在一起。
他們同登博學(xué)宏辭科,同入二王集團(tuán),同時成為朝廷命官,又同時貶為遠(yuǎn)州司馬,同時應(yīng)詔回京,又同時外放嶺外刺史……,同升遷,共淪落,命運(yùn)之神的安排,使這兩個萍水相逢的同路人,成了榮辱與共、患難同當(dāng)、肝膽相照的鐵桿朋友。 我們知道,歷經(jīng)安史之亂后的李唐王朝,已是一個風(fēng)雨飄搖、朝不保夕、危機(jī)四伏的頹廢的朝廷,到處是宦官專權(quán)、冗員沉積、官府橫征、藩鎮(zhèn)割據(jù),百姓是十室九空、民不聊生。
劉禹錫、柳宗元等為了匡扶大唐社稷,為了救生民于水火,在王叔文、王伾的支持下,于永貞元年(805年)進(jìn)行了一場氣勢浩大的變革運(yùn)動――這就是歷史常言的"永貞革新"。 但是,由于革新觸及到了宦官與藩鎮(zhèn)的利益,于是,遭到強(qiáng)烈抵擊,半年后,革新失敗,王叔文、王伾被逼身亡,劉禹錫貶為連州刺史,柳宗元貶為邵州刺史,被遠(yuǎn)遠(yuǎn)地逐出了長安,離開了他們施展才華與抱負(fù)的用武之地。
命途多舛,厄運(yùn)接踵而來,他們還在行進(jìn)途中,朝廷又傳圣旨,加貶劉禹錫為朗州司馬,加貶柳宗元為永州司馬。 隨后,還下詔規(guī)定:"縱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
從此,"劉柳"跌至政治漩渦的深淵,從官爵顯赫的紅人滑變成了新政的階下囚,成了名符其實的閑人。對此,柳宗元曾在《冉溪》一詩中不由自主地感嘆到:"少時陳力希公侯,許國不復(fù)為身謀。
風(fēng)波一跌逝萬里,壯心瓦解空縲囚。 縲囚終老無余事,愿卜湘西冉溪地。
卻學(xué)壽張樊敬侯,種漆南園待成器。" 坎坷的仕途,使劉禹錫與柳宗元年輕時的那種"勵材能,興功力,致大康于民,垂不滅之聲"的理想一步步破滅時,不約而同的將自己的精力與志趣轉(zhuǎn)移到了文學(xué)與哲學(xué)上來,認(rèn)為"賢者不得志于今,必取貴于后"。
于是,他兩這對政治上的失意文人,并沒有因政治的沉淪而寮倒下去,卻是互相鼓勵,相互支持,在文壇上撐起了另一片蔚藍(lán)的天空。 柳宗元與劉禹錫的情義之深,韓愈的《柳子厚墓志銘》中曾記述了這樣一件事,劉禹錫與柳宗元于元和十年同被召回京城,不但未能起用反而再度遭貶,柳宗元得知自己被貶至柳州,而劉夢得遠(yuǎn)謫播州時,不禁大哭起來:"播州非人所居,而夢得親在堂,吾不忍夢得之窮,無辭以白其大人,且萬無母子俱往理。
"于是,柳宗元立即"請于朝,將拜疏,愿以柳易播,雖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夢得事白上者,夢得于是改刺連州"。
可見,柳宗元與劉禹錫二人的確是肝膽相照,親如兄弟。 其實,我們檢點《柳宗元文集》時,也可從其相互間的題贈得到印證,柳宗元題贈劉禹錫的詩文達(dá)10篇之多,是柳文中題贈最多的。
其最具凄涼之意的要算他倆于衡陽分路時的情景。兩人依依不舍,但又不能不別,只好題詩相贈,以寄心中情思。
柳宗元于離別的船上感慨萬千:"二十年來萬事同,今朝歧路忽西東?;识魅粼S歸田去,晚歲當(dāng)為臨舍翁。
"(《重別夢得》)"同時天涯淪落人",此時的劉禹錫,內(nèi)心也是同樣的悲苦,而在其酬《答》中卻是對柳宗元進(jìn)行勸解與寬慰:"弱冠同懷長者憂,臨歧回想盡悠悠。 耦耕若便遺身世,黃發(fā)相看萬事休"。
這何嘗不是血的文字? 衡陽一別,劉禹錫越過五嶺,南下連州,而柳宗元沿湘江而上,然后再由湘入漓,最后到達(dá)柳州,從此,天各一方,只能憑窗了望,以書信往來聊寄相思。 來柳州任刺史,已不再是一個閑職,而是一級行政長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實現(xiàn)自己的某些政治主張,于是,柳宗元大興教化、釋放婢奴、發(fā)展生產(chǎn)。
海內(nèi)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 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勸君更進(jìn)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贈汪倫》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適《別董大》
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
結(jié)交在相知,骨肉何必親 漢樂府民歌<<;箜篌謠>>
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 三國.魏.曹植<<;贈白馬王彪>>
相知無遠(yuǎn)近,萬里尚為鄰 唐.張九齡<<;送韋城李少府>>
少年樂新知,衰暮思故友 唐.韓愈<<;除官赴闕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以文常會友,唯德自成鄰 唐.祖詠<<;清明宴司勛劉郎中別業(yè)>>
人生結(jié)交在終結(jié),莫為升沉中路分 唐.賀蘭進(jìn)明<<;行路難五首>>
人生交契無老少,論交何必先同調(diào) 唐.杜甫<<;徒步歸行>>
友如作畫須求淡,山似論文不喜平 清.翁照<<;與友人尋山>>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南朝宋人陸凱的《贈范曄詩》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別董大
同門為朋,同志為友。
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唐朝陸龜蒙《別離》
人生得一知己足也,斯世當(dāng)以同情視之。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江倫送我情。
勸君更進(jìn)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涼州詞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塞下曲
[唐]盧綸
(一)
林暗草驚風(fēng),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二)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隴西行
(唐)陳陶
誓掃匈奴不顧身,
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
猶是深閨夢里人。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
琴詩(蘇軾)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
過沙頭(楊萬里)
過了沙頭漸有村,地平江闊氣清溫。
暗潮已到無人會,只有篙師識水痕。
1、《江雪》唐代: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dú)釣寒江雪。
釋義:
所有的山,飛鳥全都斷絕;所有的路,不見人影蹤跡。
江上孤舟,漁翁披蓑戴笠;獨(dú)自垂釣,不怕冰雪侵襲。
2、《漁翁》唐代:柳宗元
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云相逐。
釋義:
漁翁晚上靠著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為柴做飯。
太陽出來云霧散盡不見人影,搖櫓的聲音從碧綠的山水中傳出。
回頭望去漁舟已在天邊向下漂流,山上的白云正在隨意飄浮,相互追逐。
3、《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唐代: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劍铓,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xiāng)。
釋義:
海邊的尖山好像利劍鋒芒,到秋天處處割斷人的愁腸。
怎能讓此身化作千千萬萬,撒落到每個峰頂眺望故鄉(xiāng)!
4、《早梅》唐代:柳宗元
早梅發(fā)高樹,迥映楚天碧。
朔吹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yuǎn)客。
釋義:
早梅在高高的枝頭綻放,遠(yuǎn)遠(yuǎn)映照著湛藍(lán)的楚天。
夜晚北風(fēng)吹來陣陣暗香,清晨濃霜增添潔白一片。
想折一枝寄贈萬里之外,無奈山重水復(fù)阻隔遙遠(yuǎn)。
眼看寒梅即將零落凋謝,用什么安慰遠(yuǎn)方友人的思念?
5、《飲酒》唐代:柳宗元
今夕少愉樂,起坐開清尊。舉觴酹先酒,為我驅(qū)憂煩。
須臾心自殊,頓覺天地暄。連山變幽晦,綠水函晏溫。
藹藹南郭門,樹木一何繁。清陰可自庇,竟夕聞佳言。
盡醉無復(fù)辭,偃臥有芳蓀。彼哉晉楚富,此道未必存。
釋義:
早晨起來深感缺少樂趣,離座而起打開清酒一樽。
先舉杯祭酹造酒的祖師,是他留下美酒給我驅(qū)逐憂愁和煩悶。
一會兒感覺便大不一樣,頓覺得天地之間熱鬧非凡。
連綿的高山改變了原來的幽晦,碧綠的流水把溫暖的氣息包含。
南門城外的一片郁郁蔥蔥,高大的樹木葉茂枝繁。
清涼的樹蔭可以庇護(hù)自己,整天都可以在樹下乘涼談天。
即使喝醉也不要推辭,美好的芳草可以供我們躺臥。
即使是那些富比晉楚的人,恐怕也未必知道飲酒的快樂?
6、《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唐代:柳宗元
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驚風(fēng)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
嶺樹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腸。
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xiāng)。
釋義:
從城上高樓遠(yuǎn)眺空曠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了出來。
急風(fēng)胡亂地掀動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長滿薜荔的墻上。
山上的樹重重遮住了遠(yuǎn)望的視線,江流曲折就像九轉(zhuǎn)的回腸。
我們一起來到百越這個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雖然處于一地音書卻阻滯難通。
有什么描寫友誼的五言絕句古詩有:
1.《送別》
唐代: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2.《送友游吳越》
唐代:杜荀鶴
去越從吳過,吳疆與越連。
有園多種橘,無水不生蓮。
夜市橋邊火,春風(fēng)寺外船。
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經(jīng)年。
3.《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
唐代:賈至
銀燭朝天紫陌長,禁城春色曉蒼蒼。
千條弱柳垂青瑣,百囀流鶯滿建章。
劍佩聲隨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爐香。
共沐恩波鳳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4.《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
清代:納蘭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fēng)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dāng)日愿。
5.《求友》
唐代:孟郊
北風(fēng)臨大海,堅冰臨河面。
下有大波瀾,對之無由見。
求友須在良,得良終相善。
求友若非良,非良中道變。
欲知求友心,先把黃金煉。
(一)、描寫春天的古詩詞
唐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線。不知細(xì)對誰裁出,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
唐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二)、描寫夏的古詩詞
宋?陸游《初夏絕句》紛紛紅紫已成塵,布谷聲中夏令新。夾路桑麻行不盡,始知身是太平人。
宋.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fēng)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三)、描寫秋天的古詩詞
杜牧的秋夕
銀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街夜色涼如水,
臥看牛郎織女星”
杜牧的山行
遠(yuǎn)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時紅于二月花。
(四)、描寫冬天的古詩詞
唐張謂的《早梅》
千樹萬樹白玉條,過臨村路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fā),疑是經(jīng)冬雪未消。
唐?柳宗元《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dú)釣寒江雪。
贈范曄陸凱 南朝 宋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山園小梅林和靖 唐眾芳搖落獨(dú)喧妍,占盡風(fēng)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擅板共金樽。梅王安石墻角數(shù)枝梅, 凌寒獨(dú)自開。
遙知不足雪 ,為有暗香來。與薛肇明弈棋賭梅花詩輸一首王安石華發(fā)尋春喜見梅, 一株臨路雪倍堆。
鳳城南陌他年憶, 香杳難隨驛使來。憶梅李商隱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十一月中旬至扶風(fēng)界見梅花李商隱匝路亭亭艷,非時裊裊香。
素娥惟與月,青女不饒霜。贈遠(yuǎn)虛盈手,傷離適斷腸。
為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梅花絕句(之—)陸游聞道梅花圻曉風(fēng), 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 一樹梅花一放翁。
梅花絕句(之二)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著花遲。 高標(biāo)逸韻君知否, 正是層冰積雪時。
梅花絕句(之三)雪虐風(fēng)號愈凜然, 花中氣節(jié)最高堅。 過時自會飄零去, 恥向東君更乞憐。
早梅南朝·謝燮迎春故早發(fā),獨(dú)自不疑寒。 畏落眾花后,無人別意看。
江梅唐·杜甫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后多。 絕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雪樹元同色,江風(fēng)亦自波。
故園不可見,巫岫郁嵯峨。早梅唐·齊己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dú)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風(fēng)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
明年如應(yīng)律,先發(fā)映春臺。唐·王維雜詩君自故鄉(xiāng)來,應(yīng)知故鄉(xiāng)事。
來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雜詠唐·王維已見寒梅發(fā),復(fù)聞啼鳥聲。 心心視春草,畏向玉階生。
憶梅唐·李商隱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
江上梅唐·王適忽見寒梅樹,花開漢水濱。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庭梅詠寄人唐·劉禹錫早花常犯寒,繁實常苦酸。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闌?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 君問調(diào)金鼎,方知正味難。
梅花唐·崔道融數(shù)萼初含雪,孤標(biāo)畫本難。 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
橫笛和愁聽,斜技依病看。 逆風(fēng)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梅花唐·庾信當(dāng)年臘月半,已覺梅花闌。 不信今春晚,俱來雪里看。
樹動懸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覓不見,真悔著衣單。
雪里覓梅花唐·蕭綱絕訝梅花晚,爭來雪里窺。 下枝低可見,高處遠(yuǎn)難知。
俱羞惜腕露,相讓道腰羸。 定須還剪采,學(xué)作兩三技。
梅花唐·蔣維翰白玉堂前一樹梅,今朝忽見數(shù)花開。 幾家門戶重重閉,春色如何入得來?梅花宋·陳亮疏技橫玉瘦,小萼點珠光。
一朵忽先發(fā),百花皆后春。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東君正主張。冬日雜興宋·張耒空山身欲老,徂歲臘還來。
愁怯年年柳,傷心處處梅。綠蔬挑甲短,紅蠟點花開。
冰雪如何有,東風(fēng)日夜回。再和楊公濟(jì)梅花宋·蘇軾莫向霜晨怨未開,白頭朝夕自相摧。
斬新一朵含風(fēng)露,恰似西廂待月來。贈嶺上梅宋·蘇軾梅花開盡白花開,過盡行人君不來。
不趁青梅嘗煮酒,要看細(xì)雨熟黃梅。墨梅宋·朱熹夢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凜冰霜。
如今白黑渾休問,且作人間時世妝。題楊補(bǔ)之畫宋·樓鑰梅花屢見筆如神,松竹寧知更逼真。
百卉千花皆面友,歲寒只見此三人。雪梅宋·盧梅坡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梅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并作十分香。雪梅宋·盧梅坡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fèi)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從張仲謀乞臘梅宋·黃庭堅聞君寺后野梅發(fā),香蜜染成宮樣黃。
不擬折來遮老眼,欲知春色到池塘。釣雪舟倦睡宋·楊萬里小閣明窗半掩門,看書作睡正昏昏。
無端卻被梅花惱,特地吹香破夢魂。寒夜宋·杜耒寒夜客來茶當(dāng)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古梅宋·蕭德藻湘妃危立凍蛟背,海月冷掛珊瑚枝。
丑怪驚人能嫵媚,斷魂只有曉寒知。瓶梅宋·張道洽寒水一瓶春數(shù)枝,清香不減小溪時。
橫斜竹底無人見,莫與微云淡月知。紅梅蘇東坡年年芳信負(fù)紅梅, 江畔垂垂又欲開。
珍重多情關(guān)伊令, 直和根撥送春來。早 梅柳宗元早梅發(fā)高樹,回映楚天碧。
朔風(fēng)飄夜香,繁霜滋曉白。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yuǎn)客。新栽梅白居易池邊新栽七株梅, 欲到花時點檢來。
莫怕長洲桃李嫉, 今年好為使君開。墨梅趙秉文畫師不作粉脂面, 卻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識, 夏馥從來琢玉人。白梅元 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fā),散作乾坤萬里春。墨梅元 王冕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梅花元·王冕三月東風(fēng)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澆。
一聲羌管無人見,無數(shù)梅花落野橋。立春日賞紅梅之作元·元淮昨夜東風(fēng)轉(zhuǎn)斗杓,陌頭楊柳雪才消。
曉來一樹如繁杏,開向孤村隔小橋。應(yīng)是化工嫌粉瘦,故將顏色助花嬌。
青枝綠葉何須辨,萬卉叢中奪錦標(biāo)。憶梅元·段克己姑射仙人冰雪膚,昔年伴我向西湖。
別來幾度春風(fēng)換,標(biāo)格而今似舊無。西湖梅元·馮子振蘇老堤邊玉一林,六橋風(fēng)月是知音。
任他桃李爭歡賞,不為繁華易素心。鴛鴦梅元·馮子振并蒂連技朵朵雙,偏宜照影傍寒塘。
只愁畫角驚吹散,片影分飛最可傷。題畫墨梅元·陶宗儀明月孤山處士家,湖光寒浸玉橫斜。
似將篆籀縱橫筆,鐵線圈成個個。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3.55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