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后戲示弟子
白居易
吾為爾先生, 爾為吾弟子。
孔門有遺訓, 復坐吾告爾。
遣興五首其一
杜甫
蟄龍三冬臥, 老鶴萬里心。
昔時賢俊人, 未遇猶視今。
嵇康不得死, 孔明有知音。
又如隴坻松, 用舍在所尋。
大哉霜雪干, 歲久為枯林。
答和孔常父見寄
黃庭堅
孔氏文章冠古今, 君家兄弟況南金。
為官落魄人誰問, 從騎雍容獨見尋。
旅館別時無宿酒, 郵筒開處得新吟。
黃山依舊寒相對, 豈有愁思附七林。
廬江主人婦
李白
孔雀東飛何處棲。 廬江小吏仲卿妻。
為客裁縫君自見。 城烏獨宿夜空啼。
排悶
陸游
丈夫結發(fā)志功名, 大事真當以死爭。
我昔駐車籌筆驛, 孔明千載尚如生。
嚴顏碑
蘇軾
先主反劉璋, 兵意頗不義。
孔明古豪杰, 何乃為此事。
劉璋固庸主, 誰為死不二。
嚴子獨何賢, 談笑傲碪幾。
國亡君已執(zhí), 嗟子死誰為。
何人刻山石, 使我空涕淚。
吁嗟斷頭將, 千古為病悸。
自訟
王安石
孔子見南子, 子路為不怡。
欲從公山氏, 勃郁見色辭。
道如天之蒼, 萬物不能緇。
弟子尚不信, 況余乏才資。
明知古人仁, 語默各有時
詩經(jīng)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
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王事靡盬,不遑啟處。
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詠懷
魏晉·阮籍
朝陽不再盛,
白日忽西幽。
去此若俯仰,
如何似九秋。
人生若塵露,
天道邈悠悠。
齊景升牛山,
涕泗紛交流。
孔圣臨長川,
惜逝忽若浮。
去者余不及,
來者吾不留。
愿登太華山,
上與松子游。
漁父知世患,
乘流泛輕舟。
飲后戲示弟子
白居易
吾為爾先生, 爾為吾弟子。
孔門有遺訓, 復坐吾告爾。
遣興五首其一
杜甫
蟄龍三冬臥, 老鶴萬里心。
昔時賢俊人, 未遇猶視今。
嵇康不得死, 孔明有知音。
又如隴坻松, 用舍在所尋。
大哉霜雪干, 歲久為枯林。
鹿鳴 詩經(jīng)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鳴,食野之蒿。
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
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呦呦鹿鳴,食野之芩。
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樂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召旻 詩經(jīng) 旻天疾威,天篤降喪,瘨我饑饉,民卒流亡。
我居圉卒荒。天降罪罟,蟊賊內訌,昏椓靡共,潰潰回遹。
實靖夷我邦。皋皋訿訿,曾不知其玷。
兢兢業(yè)業(yè),孔填不寧,我位孔貶。如彼歲旱,草不潰茂,如彼棲苴。
我相此邦,無不潰止。維昔之富不如時,維今之疚不如茲。
彼疏斯粺,胡不自替,職兄斯引。池之竭矣,不云自頻,泉之竭矣,不云自中。
溥斯害矣,職兄斯弘,不烖我躬。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
日辟國百里,今也日蹙國百里。於乎哀哉,維今之人,不尚有舊。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漢樂府《孔雀東南飛》
飲后戲示弟子
白居易
吾為爾先生, 爾為吾弟子。
孔門有遺訓, 復坐吾告爾。
遣興五首其一
杜甫
蟄龍三冬臥, 老鶴萬里心。
昔時賢俊人, 未遇猶視今。
嵇康不得死, 孔明有知音。
又如隴坻松, 用舍在所尋。
大哉霜雪干, 歲久為枯林。
答和孔常父見寄
黃庭堅
孔氏文章冠古今, 君家兄弟況南金。
為官落魄人誰問, 從騎雍容獨見尋。
旅館別時無宿酒, 郵筒開處得新吟。
黃山依舊寒相對, 豈有愁思附七林。
廬江主人婦
李白
孔雀東飛何處棲。 廬江小吏仲卿妻。
為客裁縫君自見。 城烏獨宿夜空啼。
排悶
陸游
丈夫結發(fā)志功名, 大事真當以死爭。
我昔駐車籌筆驛, 孔明千載尚如生。
自訟
王安石
孔子見南子, 子路為不怡。
欲從公山氏, 勃郁見色辭。
道如天之蒼, 萬物不能緇。
弟子尚不信, 況余乏才資。
明知古人仁, 語默各有時。
嚴顏碑
蘇軾
先主反劉璋, 兵意頗不義。
孔明古豪杰, 何乃為此事。
劉璋固庸主, 誰為死不二。
嚴子獨何賢, 談笑傲碪幾。
國亡君已執(zhí), 嗟子死誰為。
何人刻山石, 使我空涕淚。
吁嗟斷頭將, 千古為病悸。
鹿鳴 詩經(jīng)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將。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
我有嘉賓,德音孔昭。
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
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
我有嘉賓,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樂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滇海曲
楊慎
海濱龍市趁春畬,
江曲魚村弄晚霞。
孔雀行穿鸚鵡樹,
錦鶯飛啄杜鵑花。
此心
錢鐘書
傷春傷別昔曾經(jīng),木石吳兒漸懺情。
七孔塞茅且渾沌,三星鉤月不分明。
聞吹夜笛魂猶警,看動風幡意自平。
漫說此中難測地,好憑心畫驗心聲。
詩經(jīng) 采薇采薇采薇,薇亦剛止。
曰歸曰歸,歲亦陽止。王事靡盬,不遑啟處。
憂心孔疚,我行不來。詠懷魏晉·阮籍朝陽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
齊景升牛山,涕泗紛交流??资ヅR長川,惜逝忽若浮。
去者余不及,來者吾不留。愿登太華山,上與松子游。
漁父知世患,乘流泛輕舟。飲后戲示弟子 白居易吾為爾先生, 爾為吾弟子。
孔門有遺訓, 復坐吾告爾。遣興五首其一 杜甫蟄龍三冬臥, 老鶴萬里心。
昔時賢俊人, 未遇猶視今。嵇康不得死, 孔明有知音。
又如隴坻松, 用舍在所尋。大哉霜雪干, 歲久為枯林。
孔子身世 據(jù)考證,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國的一位大夫,做過大司馬,在宮廷內亂中被殺,其子木金父為避滅頂之災逃到魯國的陬邑,從此孔氏在陬邑定居,變成了魯國人。
孔子的父親叫叔梁紇(叔梁為字,紇為名),母親叫顏征在。叔梁紇是當時魯國有名的武士,建立過兩次戰(zhàn)功,曾任陬邑大夫。
叔梁紇先娶妻施氏,生9女,無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稱孟皮。
孟皮腳有毛病,叔梁紇很不滿意,于是又娶顏征在。當時叔梁紇已66歲,顏征在還不到20歲。
公元前551年(魯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于魯國陬邑昌平鄉(xiāng)(今山東曲阜城東南)。因父母曾為生子而禱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孔子三歲時,叔梁紇卒,孔家成為施氏的天下,施氏為人心術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紇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為施氏所容,孔母顏征在只好攜孔子與孟皮移居曲阜闕里,生活艱難。孔子17歲時,孔母顏征在卒。
孔子19歲娶宋人亓官氏之女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魯昭公派人送鯉魚表示祝賀,孔子感到十分榮幸,給兒子取名為鯉,字伯魚。 孔子其人 在中國5000年的歷史上,對華夏民族的性格、氣質產(chǎn)生最大影響的人,就算是孔子了。
孔子是一個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個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個品德高尚的知識份子。他正直、樂觀向上、積極進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會。
他的成功與失敗,無不與他的品格相關。他品格中的優(yōu)點與缺點,幾千年來影響著中國人,特別是影響著中國的知識份子。
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 孔子63歲時,曾這樣形容自己:“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碑敃r孔子已帶領弟子周游列國9個年頭,歷盡艱辛,不僅未得到諸侯的任用,還險些喪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樂觀向上,堅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安貧樂道 孔子說:“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義是人生的最高價值,在貧富與道義發(fā)生矛盾時,他寧可受窮也不會放棄道義。但他的安貧樂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貴,只求維護道,這并不符合歷史事實。
孔子也曾說:“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 從吾所好。”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孔子以好學著稱,對于各種知識都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因此他多才多藝,知識淵博,在當時是出了名的,幾乎被當成無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這樣認識,孔子曰:“圣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孔子學無常師,誰有知識,誰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東西,他就拜誰為師,因此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薄?/p>
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張直道而行,他曾說:“吾之于人也,誰毀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p>
《史記》載孔子三十多歲時曾問禮于老子,臨別時老子贈言曰:“聰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fā)人之惡者也。
為人子者毋以有己,為人臣者毋以有己。”這是老子對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問題太深刻,講話太尖銳,傷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危險。
與人為善 孔子創(chuàng)立了以仁為核心的道德學說,他自己也是一個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樂于助人,待人真誠、寬厚?!凹核挥?,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躬自厚而薄責于人” 等第,都是他的做人準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边@是孔子對自己一生各階段的總結。
不學禮,無以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p>
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
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過,則匆憚改。 不遷怒,不二過。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無欲速,無見小利。
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執(zhí)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巧言亂德。
巧言令色,鮮矣仁。 剛、毅、木、訥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聽其言而觀其行。
君于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
一、孔子名言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3、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5、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7、道不同,不相為謀.8、過而不改,是謂過矣.9、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10、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11、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13、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14、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二、孔子人生名言:1、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2、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3、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4、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5、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6、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7、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8、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見利思義,見危授命.9、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1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11、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12、君于疾沒世而名不稱焉.13、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14、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15、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16、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17、子謂于產(chǎn).“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民也義.”1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9、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2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21、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22、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23、放于利而行,多怨.24、求仁而得仁,又何怨.25、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26、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27、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28、(“撰”去提手)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29、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30、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31、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三、孔子做人名言1、不學禮,無以立.2、己所不欲,匆施于人.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4、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5、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6、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7、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8、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9、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10、行己有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11、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12、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13、過而不改,是謂過矣!14、過,則匆憚改.15、不遷怒,不二過.16、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17、人無遠慮,必有近憂.18、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1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遠乎?20、執(zhí)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21、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會友,以友輔仁.22、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23、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24、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25、巧言亂德.26、巧言令色,鮮矣仁.27、剛、毅、木、訥近仁.28、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29、聽其言而觀其行.30、君于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31、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32、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33、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34、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35、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36、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37、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38、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39、禮之用,和為貴.40、放于利而行,多怨.四、孔子勸學名言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2、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3、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4、圣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5、學如不及,猶恐失之.6、敏而好學,不恥下問.7、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8、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9、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10、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11、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13、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14。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5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