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李白《上李邕》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蘇軾《赤壁懷古》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元稹·《離思五首》之四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登科后》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 杜甫 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當汴州。 --《題臨安邸》宋. 林升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送孟浩然之廣陵》唐. 李白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唐. 杜牧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芙蓉樓送辛漸》唐. 王昌齡 湖南送君去,湖北送君歸。 --《湖南曲》唐. 崔國輔 很傍索傳馬,傯動出安徽。
--《詠傅巖監(jiān)祠》唐. 梁載言 君在浙江東,榮駕方伯輿。 --《和除夜作》唐. 白居易 結根在貴州,蠲疾傳古方。
--《唐開州文編遠寄新賦》唐. 權德輿 自言家住云南北,知是遺塵幾世孫? --《送紫霄女道士四明謝君》宋. 陸游 公歸上前勉書策,先取關中次河北。 --《送范舍人還朝》宋. 陸游 洛陽女兒面似花,河南大尹頭如雪。
--《勸我酒》唐. 白居易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兵車行》唐. 杜甫 山西豪杰歸囊牘,渭北風光入酒杯。
--《送趙學士陜西提刑》宋. 王安石 關下險固憑三輔,隴右勾連接四川。 --《漫興》元. 王冕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七律.長征》現(xiàn). 毛澤東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宋. 楊萬里 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 --《洛陽牡丹圖》唐. 歐陽修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陽人。
--《途中寒食題黃梅臨江驛寄崔融》宋.宋之問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登金陵鳳凰臺》唐.李白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
《長恨歌》唐白居易。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至今窺牡馬,不敢過臨洮君為張液近酒泉,我躥三巴九千里帶有地名的古詩句.(100句)1、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____.(黃鶴樓、揚州)2、____瓜州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京口)3、不識____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廬山)4、朝辭____彩云間,千里____一日還.(白帝、江陵)5、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_____ .(杏花村)6、朝辭 彩云間,千里 一日還.(白帝、江陵)7、卷地風來忽吹散,下水如天.(望湖樓)8、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渭城)9、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 無故人.(陽關)10、但使 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龍城)11、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 萬里船.(東吳)12、向晚意不適,驅車登 .(古原)13、城外 ,夜半鐘聲到客船.(姑蘇、寒山寺)14、借問酒家何處去,牧童遙指 .(杏花村)15、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 .(青海、玉門關)16、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 終不還.(樓蘭)古詩文 文17、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 .(玉門關)18、因思 夢,鳧雁滿回塘.(杜陵)19、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洛陽)20、邊野草花,口夕陽斜.(朱雀橋、烏衣巷)1、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錦城)22、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 作 .(杭州、汴州)23、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 ,可憐無數(shù)山.(郁孤臺、長安)24、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京口、瓜州)25、外忽傳收 ,初聞涕淚滿衣裳.(薊北)26、從 穿 ,便從 向 .(巴峽、巫峽、襄陽、洛陽)27、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 .(赤壁)28、樓船夜雪 渡,鐵馬秋風大散關.(瓜洲)29、塞下秋來風景異,雁去無留意.(衡陽)30、曉看紅濕處,花重 .(錦官城)31、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東皋)32、烽火照 ,心中自不平.(西京)。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至今窺牡馬,不敢過臨洮
君為張液近酒泉,我躥三巴九千里
帶有地名的古詩句。 (100句)
1、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____。(黃鶴樓、揚州)
2、____瓜州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京口)
3、不識____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廬山)
4、朝辭____彩云間,千里____一日還。 (白帝、江陵)
5、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_____ 。 (杏花村)
6、朝辭 彩云間,千里 一日還。 (白帝、江陵)
7、卷地風來忽吹散, 下水如天。 (望湖樓)
8、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渭城)
9、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 無故人。 (陽關)
10、但使 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龍城)
11、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 萬里船。 (東吳)
12、向晚意不適,驅車登 。 (古原)
13、城外 ,夜半鐘聲到客船。(姑蘇、寒山寺)
14、借問酒家何處去,牧童遙指 。 (杏花村)
15、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 。 (青海、玉門關)
16、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 終不還。 (樓蘭)
古詩文 文
17、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 。 (玉門關)
18、因思 夢,鳧雁滿回塘。 (杜陵)
19、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洛陽)
20、邊野草花, 口夕陽斜。 (朱雀橋、烏衣巷)
1、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 (錦城)
22、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 作 。(杭州、汴州)
23、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 ,
可憐無數(shù)山。 (郁孤臺、長安)
24、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京口、瓜州)
25、外忽傳收 ,初聞涕淚滿衣裳。 (薊北)
26、從 穿 ,便從 向 。 (巴峽、巫峽、襄陽、洛陽)
27、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 。 (赤壁)
28、樓船夜雪 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瓜洲)
29、塞下秋來風景異, 雁去無留意。 (衡陽)
30、曉看紅濕處,花重 。 (錦官城)
31、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東皋)
32、烽火照 ,心中自不平。 (西京)
黃鶴樓: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 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岳陽樓:
《登岳陽樓》唐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唐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滕王閣:
滕王閣
唐 王勃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登豫章郡南樓
唐 張九齡
閉閣幸無事,登樓聊永日。
去霞千里開,洲渚萬形出。
淡淡澄江漫,飛飛度鳥集。
邑人半艫艦,津樹多楓橘。
感別時已屢,憑眺情非一。
遠懷不我同,孤興與誰悉。
平生本單緒,邂逅承優(yōu)秩。
謬忝為邦寄,多慚理人術。
駑鈍雖自勉,倉廩素非實。
陳力倘無效,謝病從芝術。
有很多,列舉代表作為《楓橋夜泊》的詩人張繼的一些作品:郢州西樓吟 連山盡塞水縈回,山上戍門臨水開。
珠欄直下一百丈,日暖游鱗自相向。昔人受險閉層城,今人復愛閑江清。
沙洲楓岸無來客,草綠花開山鳥鳴。登丹陽樓 寒皋那可望,旅客又初還。
迢遞高樓上,蕭疏涼野間。暮晴依遠水,秋興屬連山。
浮客時相見,霜雕朱翠顏。洛陽作 洛陽天子縣,金谷石崇鄉(xiāng)。
草色侵官道,花枝出苑墻。書成休逐客,賦罷遂為郎。
貧賤非吾事,西游思自強。晚次淮陽 微涼風葉下,楚俗轉清閑。
候館臨秋水,郊扉掩暮山。月明潮漸近,露濕雁初還。
浮客了無定,萍流淮海間。送竇十九判官使江南 游客淹星紀,裁詩煉土風。
今看乘傳去,那與問津同。南郡迎徐子,臨川謁謝公。
思歸一惆悵,于越古亭中。江上送客游廬山 楚客自相送,沾裳春水邊。
晚來風信好,并發(fā)上江船?;ㄓ承铝职叮崎_瀑布泉。
愜心應在此,佳句向誰傳。會稽郡樓雪霽 江城昨夜雪如花,郢客登樓望霽華。
夏禹壇前仍聚玉,西施浦上更飄紗。簾櫳向晚寒風度,睥睨初晴落景斜。
數(shù)處微明銷不盡,湖山清映越人家。馮翊西樓 城上西樓倚暮天,樓中歸望正凄然。
近郭亂山橫古渡,野莊喬木帶新煙。北風吹雁聲能苦,遠客辭家月再圓。
陶令好文常對酒,相招那惜醉為眠。送鄒判官往陳留 齊宋傷心地,頻年此用兵。
女停襄邑杼,農廢汶陽耕。國使乘軺去,諸藩擁節(jié)迎。
深仁荷君子,薄賦恤黎氓?;鹆窃q熱,波搖海未平。
應將否泰理,一問魯諸生。酬李書記校書越城秋夜見贈 東越秋城夜,西人白發(fā)年。
寒城警刁斗,孤憤抱龍泉。鳳輦棲岐下,鯨波斗洛川。
量空海陵粟,賜乏水衡錢。投閣嗤揚子,飛書代魯連。
蒼蒼不可問,余亦賦思玄。楓橋夜泊 月落鳥啼霜滿天,江楓漁父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閶門即事 耕夫召募逐樓船,春草青青萬頃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華州夜宴庾侍御宅 世故他年別,心期此夜同。
千峰孤燭外,片雨一更中。酒客逢山簡,詩人得謝公。
自憐驅匹馬,拂曙向關東。城西虎跑寺 石勢虎蹲伏,山形龍屈盤。
寺開粱殿閣,墳掩晉衣冠。出澗泉聲細,斜陽塔影寒。
近城多戰(zhàn)鼓,棲息此中安。褚主簿宅會畢庶子錢員外郎使君 開甕臘酒熟,主人心賞同。
斜陽疏竹上,殘雪亂山中。更喜宣城印,朝廷與謝公。
重經巴丘 昔年高接李膺歡,日泛仙舟醉碧瀾。詩句亂隨青草落,酒腸俱逐洞庭寬。
浮生聚散云相似,往事冥微夢一般。今日片帆城下去,秋風回首淚闌干。
游靈巖 靈巖有路入煙霞,臺殿高低釋子家。風滿迥廊飄墜葉,水流絕澗泛秋花。
青松閱世風霜古,翠竹題詩歲月賒。誰謂無生真可學,山中亦自有年華。
河間獻王墓 漢家宗室獨稱賢,遺事閑中見舊編。偶過河間尋往跡,卻憐荒冢帶寒煙。
頻求千古書連帙,獨對三雍策幾篇。雅樂未興人已逝,雄歌依舊大風傳。
秋日道中 齊魯西風草樹秋,川原高下過東州。道邊白鶴來華表,陌上蒼麟臥古丘。
九曲半應非禹跡,三山何處是仙州。徑行俯仰成今古,卻憶當年賦遠游。
華清宮 天寶承平奈樂何,華清宮殿郁嵯峨。朝元閣峻臨秦嶺,羯鼓樓高俯渭河。
玉樹長飄云外曲,霓裳閑舞月中歌。只今惟有溫泉水,嗚咽聲中感慨多。
春申君祠 春申祠宇空山里,古柏陰陰石泉水。日暮江南無主人,彌令過客思公子。
蕭條寒景傍山村,寂寞誰知楚相尊。當時珠履三千客,趙使懷慚不敢言。
飲李十二宅 重門敞春夕,燈燭靄余輝。醉我百尊酒,留連夜未歸。
山家 板橋人渡泉聲,茅檐日午雞鳴。莫嗔焙茶煙暗,卻喜曬谷天晴。
歸山 心事數(shù)莖白發(fā),生涯一片青山??樟钟醒┫啻?,古道無人獨還。
金谷園 彩樓歌館正融融,一騎星飛錦帳空。老盡名花春不管,年年啼鳥怨東風。
郵亭 云淡山橫日欲斜,郵亭下馬對殘花。自從身逐征西府,每到開時不在家。
宿白馬寺 白馬馱經事已空,斷碑殘剎見遺蹤。蕭蕭茅屋秋風起,一夜雨聲羈思濃。
重慶以東的石洞峽、銅鑼峽、明月峽統(tǒng)稱巴峽,杜甫乘舟東下,詩有“即從巴峽穿巫峽”之句;早已不用的歷史地名。
名稱單行: 玉門關
分類: 長城
年代: 漢武帝時設關,宋代以后廢
位置: 甘肅
注釋
玉門關是漢代在河西走廊設置的著名大關,處在古絲綢之路上。為漢武帝時設置,因西域輸入和闐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的西北方向約40公里的小方盤城,現(xiàn)存的玉門關古城堡被沙阜環(huán)繞著,它的北面為北山,北山南側為疏勒河下游。在古城堡北墻外邊數(shù)十米處有一堿湖,漢代長城由此橫向西北。玉門關的城堡呈方形,均為黃土夯筑而成。四垣完整,東西長24米,南北寬26米,坦高9.7米。堡西、北各有一門,總面積630余平方米。在漢代,為都尉的治所,是中國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孔道。對中國的對外交通,文化、經濟交流都起過極為重要的作用。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李白的“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的千古絕唱,使玉門關聲譽遠播。今日登上玉門關,還可看見漢代防御匈奴的長城(又稱漢塞)的一段,它從東沿著群山戈壁蜿蜒而來。建在小山坡、溝口旁或開闊地帶上的烽燧,星星點點向西延伸。在玉門關東面約20公里的地方,漢時建有大方盤城,這是漢至魏晉時期我國西部防線儲備糧秣的軍需倉庫,供應玉門關一帶官兵的食用。古城坐落在高出河床2米許的自然土臺上,呈長方形,坐北向南,夯土板筑,東西長132米,南北寬17米,殘垣最高處6.7米。在大方盤城的正南面長城內側3米處,是漢代的烽燧,叫“玉門千秋燧”,系石夾紅柳筑成,殘垣高約9米。
在下一首詩中作者寫到了:峨眉 平羌 清溪 三峽 渝州等地點 不知是否合適?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fā)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
這首詩是年輕的李白初離蜀地時的作品,意境明朗,語言淺近,音韻流暢。
詩從“峨眉山月”寫起,點出了遠游的時令是在秋天?!扒铩弊忠蛉腠嶊P系倒置句末。秋高氣爽,月色特明(“秋月?lián)P明輝”)。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來,自然入妙。月只“半輪”,使人聯(lián)想到青山吐月的優(yōu)美意境。在峨眉山的東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蘆山縣,流至樂山縣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兩個動詞構成連動式謂語,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隨江水流去。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定位觀水中月影,任憑江水怎樣流,月影卻是不動的?!霸铝磷?,我也走”,只有觀者順流而下,才會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僅寫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時暗點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謂空靈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連夜從清溪驛出發(fā)進入岷江,向三峽駛去?!罢虅θo親遠游”的青年,乍離鄉(xiāng)土,對故國故人不免戀戀不舍。江行見月,如見故人。然明月畢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見下渝州”依依惜別的無限情思,可謂語短情長。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峽,詩境就這樣漸次為讀者展開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除“峨眉山月”而外,詩中幾乎沒有更具體的景物描寫;除“思君”二字,也沒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這一集中的藝術形象貫串整個詩境,成為詩情的觸媒。由它引發(fā)的意蘊相當豐富:山月與人萬里相隨,夜夜可見,使“思君不見”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親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詠月處,皆抒發(fā)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本來,短小的絕句在表現(xiàn)時空變化上頗受限制,因此一般寫法是不同時超越時空,而此詩所表現(xiàn)的時間與空間跨度真到了馳騁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見,共十二字,這在萬首唐人絕句中是僅見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為絕唱,殊不厭重”(王麟洲語),其原因在于:詩境中無處不滲透著詩人江行體驗和思友之情,無處不貫串著山月這一具有象征意義的藝術形象,這就把廣闊的空間和較長的時間統(tǒng)一起來。其次,地名的處理也富于變化?!岸朊忌皆隆?、“平羌江水”是地名副加于景物,是虛用;“發(fā)清溪”、“向三峽”、“下渝州”則是實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讀起來也就覺不著痕跡,妙入化工。
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惟見長江天際流 唐代賈島《渡桑干》 客舍并州已十霜 歸心日夜憶咸陽 無端更渡桑干水 卻望并州是故鄉(xiāng) 李白《娥眉山月歌》 娥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fā)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 我們在鑒賞古代詩歌的時候,常常會遇到不少地名,仿佛二者不解之緣似的。
地名是質實的專門名詞,而詩歌是文藝作品,主要在于表達感情,著重創(chuàng)造意境。在詩歌中使用地名,對于創(chuàng)造意境,是否能起到烘托的作用,還是削弱破壞,我們的回答是前者,因為詩人對在什么地點、什么樣的環(huán)境之下,才觸發(fā)起他的感興,總得指點明白,這就需要使用地名;否則,會使一切描寫,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唐代張繼所寫的《楓橋夜泊》,是首膾炙人口的名詩,其中第三句"姑蘇城外寒山寺",是句敘述句,指出了地點,看來平淡,但有了這一句,才能使前面二句的"月落烏蹄霜滿天,江村漁火對愁眠"所描寫的情景,有所附麗,得到著落;也正因為有了這一句,才引出下一句的"夜半鐘聲到客船",那就把此時此地,一種特定的環(huán)境,完全和盤托出了。 現(xiàn)在就七律、七絕和古體幾種詩體,舉數(shù)例,稍加分析,以資說明。
唐代宗廣德元年(公元763年)是延續(xù)多年的安史之亂結束的一年,叛軍因首領史朝義自殺,全部瓦解,歸降唐王朝,收復了以薊城(即今北京)為中心的南北一帶地方。這一喜訊傳到了當時流寓在梓州(今四川三臺縣)的杜甫,使他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情不自禁地寫下了《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七律名篇。
起句是"劍外忽傳收薊北",劈頭就用兩個地名,因梓州在劍門關之南,所以稱為"劍外",說明了詩人是在千里以外的地方聽到這一消息的;另一個地名"薊北",泛指以薊城為中心的收復地方,表示消息的內容。下文五句是"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淋漓盡致地刻劃了詩人驚喜交加這種心情的進發(fā)情景,并準備回鄉(xiāng)。下二句便立刻進入行動,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這里情緒極為昂揚,連續(xù)用了四個地名來說明回鄉(xiāng)的行程,由梓州出川,要經涪江、嘉陵江和長江等河流,所以用"巴峽穿巫峽"來代表這段航程;"襄陽下洛陽",這里的兩個常見地名代表了當時南北間往來的大道,它以長江北岸的江陵為起點,經荊門、襄陽,出南陽盆地,而至洛陽。這四個地名,前后兩對,末一字都是同音,吟詠起來更覺順口,且音節(jié)響亮動聽。
全詩用了六個地名,過去的詩評家對于這點,作了高度的評價,認為"主賓虛實,累累如貫珠,真善于將(在這里是統(tǒng)率之意)多者。" 再看毛澤東所寫的《長征》,這首七律充滿著革命樂觀主義,萬人傳誦。
開頭兩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以雷霆萬鈞之勢統(tǒng)攝全局。下文一連使用五個地名--五嶺、烏蒙山,大渡河,金沙江和岷山,為我們展開了氣壯山河的長征畫卷。
長征途中所經過的山山水水何止千百,為何獨獨選中了這五個地名?因為它們在長征進程中是有關鍵性意義的地點,包含有豐富的史實,是革命歷史的見證;在中國地理上,又是具有鮮明地理特征的重要地名,氣象雄偉,非一般山水所能及。所有包孕這五個地名的詩句,一方面是對當?shù)氐乩硖卣鞯目虅?,實質上是抒發(fā)了革命戰(zhàn)士的開闊胸襟。
當我們吟詠這首革命的詩篇時,這一個接著一個的地名,使我們的情緒也跟著逐步昂揚、升華,到達頂點 七律中的三、四兩句,稱作頷聯(lián),講究對仗工整,在對仗之中又往往使用一些地名,來寄托詩人的感興。如杜甫在寓居成都時所寫的《登樓》,其頷云:"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
登樓遠眺,俯視澄流,仰觀山色,點出這兩個地名是即景之作,是寫實。錦江在成都市南,為岷江分支走馬河的下游,因古時用此水濯錦,鮮于他水",故名,當?shù)匾卜Q做府河。
玉壘是山名,唐代于此設置關口,來控制通往藏族地區(qū)的要道。以河流與空間聯(lián)系起來,以關隘與時間相聯(lián)系,不但使對仗貼切工穩(wěn),而且氣象雄渾,為下文引出詩人的感慨開了先路。
再如宋代愛國詩人陸游所寫的兩句,"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向為歷代傳誦的名句。瓜州渡和大散關,詩人所以選擇兩個地名,實含意很深。
前者位于長江北岸,在江蘇江都縣之南,為南北往來的要津;后者是秦嶺的一個隘口,在寶雞西南,扼通往關中的要道。這兩個戰(zhàn)略要地,一水一陸,一東一西,當時都是宋金相峙的前線。
詩人通過兩個地名來抒發(fā)他的愛國熱情;而且這兩個地方,又都是詩人早年在鎮(zhèn)江和南鄭軍中親臨過的,現(xiàn)在回首往事,無論于國于己,怎么不使他感到悲憤呢? 七絕僅有四句二十八字,篇幅短小,內容豐富深刻,有不少佳作,聲辭俱美,情韻無窮,向被認為我國古典詩歌中的珍品。在這種字數(shù)有限的詩體之中,能否運用地名,揮灑自如呢?在一首七絕之中,有一句含著地名的,極為常見,固然不必多論I就是二句、三句甚至四句都使用地名,在唐代名家作品之中,也比比皆是,而且也有連用地名達五,六個,之多的。
現(xiàn)在且由我們略舉幾例如下: 。
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背 景】 白居易是在長慶二年(公元822年)的七月被任命為杭州刺史的,而在寶歷元年(公元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蘇州刺史,所以這首《錢塘湖春行》應當寫于長慶三、四年間的春天。這首詩選自《白氏長慶集》卷二十。
寫于長慶三年(823),是一首七言律詩。錢塘湖就是杭州西湖,那里氣候宜人,山川秀麗,更兼樓觀(guàn)參差,映帶左右,自唐代以來,一直是游覽勝地。
提起西湖,我們自然會想起蘇軾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讀了白居易的這首詩,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
詩中描寫了詩人騎馬所見到的西湖早春的旖旎駘蕩的春光,表現(xiàn)了世間萬物在春色沐浴下的勃勃生機,塑造出詩人自身欣然陶然觀景的形象,創(chuàng)造出春色喜人、生意盎然的意境,抒發(fā)了喜愛早春風光、恬靜閑適自得的感情。白居易少年時代就對杭州神馳向往,唐穆宗長慶二年(822)秋,他由忠州刺史改任杭州刺史,終于實現(xiàn)了這一夙愿。
長慶四年夏,他又改任蘇州刺史。在杭州任職的六百天里,詩人不僅帶領民眾筑堤浚井,為地方做了不少好事,而且也飽覽西湖的山光水色,寫了許多吟詠西湖風景的詩篇,《錢塘湖春行》即其中之一。
【注 評】 選自《白氏長慶集》。錢塘湖,及杭州西湖。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太原(現(xiàn)屬山西)人 。
唐代大詩人。注有《白氏長慶集》。
1、孤山寺:南朝陳文帝天嘉(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時改名廣化。孤山:位于西湖的北部,坐落在后湖與外湖之間,孤峰聳立,景色秀麗,為湖山登臨勝地。
2、賈亭:即賈公亭。唐貞元(公元785~804年)中,賈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錢塘潮建亭,人稱“賈亭”或“賈公亭”。
該亭至唐代末年。3、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漲,水面剛剛平了湖岸。
初:副詞,剛剛。云腳低;指云層低垂,看上去同湖面連成一片。
○點明春游起點和途徑之處,著力描繪湖面景色。4、早鶯:初春時早來的黃鶯。
鶯:黃鸝,鳴聲婉轉動聽。爭暖樹:爭著飛到向陽的樹枝上去。
暖樹:指向陽的樹木。新燕:剛從南方飛回來的燕子。
啄:銜取。燕子銜泥筑巢。
○春行仰觀所見,鶯歌燕舞,生機動人。側重禽鳥。
5、亂花:各種顏色的野花。漸:副詞,漸漸的。
欲:副詞,將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繚亂。
淺草:剛剛長出地面,還不太高的春草。才能:剛夠上。
沒:遮沒,蓋沒。○春行俯察所見,花繁草嫩,春意盎然。
側重花草。6、行不足:百游不厭。
陰:同“蔭”。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稱沙堤、斷橋堤,在西湖東畔,唐朝以前已有。
自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時所筑白堤在錢塘門外,是另一條?!鹪娙擞杀倍鞫隙鴸|,環(huán)湖一周,詩則以湖東綠楊白堤結束,以“最愛”直抒深情。
【詩 意】 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白云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幾處早出的黃鶯爭著飛向向陽的樹木,誰家新來的燕子銜著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繽紛的春花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我最喜愛西湖東邊的美景,欣賞的不夠 ,就再去看那綠色楊柳下迷人的白沙堤。
【賞 析】 《錢塘湖春行》生動的描繪了詩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見的明媚風光,是一首唱給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贊歌。詩的首聯(lián)緊扣題目總寫湖水。
前一句點出錢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樓觀參差”景象,兩個地名連用,又給讀者以動感,說明詩人是在一邊走,一邊觀賞。后一句正面寫湖光水色:春水初漲,水面與堤岸齊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蕩漾的波瀾連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態(tài)天容。
頷聯(lián)寫仰視所見禽鳥。鶯在歌,燕在舞,顯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機。
黃鶯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黃鶯用它婉轉流利的歌喉向人間傳播春回大地的喜訊;燕子穿花貼水,銜泥筑巢,又啟迪人們開始春日的勞作。“幾處”二字,勾畫出鶯歌的此呼彼應和詩人左右尋聲的情態(tài)。
“誰家”二字的疑問,又表現(xiàn)出詩人細膩的心理活動,并使讀者由此產生豐富的聯(lián)想。頸聯(lián)寫俯察所見花草。
因為是早春,還未到百花盛開季節(jié),所以能見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紅開遍,而是東一團,西一簇,用一個“亂”字來形容。而春草也還沒有長得豐茂,僅只有沒過馬蹄那么長,所以用一個“淺”字來形容。
這一聯(lián)中的“漸欲”和“才能”又是詩人觀察、欣賞的感受和判斷,這就使客觀的自然景物化為帶有詩人主觀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讀者受到感染。這兩聯(lián)細致地描繪了西湖春行所見景物,以“早”“新”“爭”“啄”表現(xiàn)鶯燕新來的動態(tài);以“亂”“淺”“漸欲”“才能”,狀寫花草向榮的趨勢。
這就準確而生動地把詩人邊行邊賞的早春氣象透露出來,給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詩人謝靈運“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登池上樓》)二句之所以妙絕古今,受到激賞,正是由于他寫出了季節(jié)更換時這種乍見的喜悅。
《錢塘湖春行》以上兩聯(lián)在意境上頗與之相類,只是白詩鋪展得更開些。尾聯(lián)略寫詩人最愛的湖東沙堤。
白堤中貫錢。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7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