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菊竹詩四首 梅 黃昏風雨斷橋頭,更被群芳妒不休。
奇士梅花今古慨,凄涼豈獨問天樓。 蘭 聞香喜識玉蘭幽,雅潔清新韻欲流。
入畫入歌皆不愧,也宜春色也宜秋。 菊 一 含翠分黃意念深,有人默契費沉吟。
群芳斗艷爭春去,獨向清秋展素心。 二 含香挹露黃金靨,耐冷凌霜造化功。
不羨繁華桃與李,朱砂石畔笑秋風。 三 德全五美號兼材,萬物蕭條獨盛開。
唯有鈞翁知我意,筆移金蕊入蕭齋。 1、三國時鐘會《菊花賦》:“夫菊有五美焉為:黃花高懸,準天極也;純 黃不雜,后土色也;早植晚登,君子德也;冒霜吐穎,象勁直也;流中輕體,神 仙食也?!?/p>
兼材,指菊花有多種用途,如藥用、除蟲用、食用及觀賞用等?!?2、廣西藝院大雕塑家、畫家朱培鈞老曾畫菊相贈,并系以詩曰:“蕭瑤瀟灑有風神,笑傲江湖劍膽心。
最愛千禧迎瑞氣,黃花晚節(jié)共芳馨。” 題臺島易蘇民先生《蘭竹圖》 勁節(jié)獨能持,幽香有所思。
比鄰兄與弟,同氣復連枝。
摘錄部分關(guān)于梅蘭竹菊四君子的詩句,供欣賞。
一、梅
1、陸游原詞《卜算子·詠梅》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2、毛澤東原詞《卜算子·詠梅》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3、林和靖《山園小梅》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黃金樽
4、王安石《梅》
墻角數(shù)枝梅, 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二、蘭
蔣 茲《詠蘭》
曲奏當年明月夜,美人心事水潺潺。
如何芳草迷歸路,灑落香痕滿世間。
2、唐李白《古風》
孤蘭生幽園,眾草共蕪沒。雖照陽春暉,復悲高秋月。
飛霜早淅瀝,綠艷恐休歇。若無清風吹,香氣為誰發(fā)。
3、清 劉灝《廣群芳譜》
蘭生幽谷無人識,客種東軒遺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穢,更憐細葉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叢倚修筠午蔭涼。
欲遺蘼蕪共堂下,眼前長見楚詞章。
泣露光偏亂,含風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葉勝看花。
4、明劉伯溫《蘭花》
幽蘭花,在空山,美人愛之不可見,裂素寫之明窗間。
幽蘭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資簏施,我欲紉之充佩韋,裊裊獨立眾所非。
幽蘭花,為誰好,露冷風清香自老。
三、竹
1、鄭板橋《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2、唐·李賀《竹》
入水文光動,抽空綠影春。露華生筍徑,苔色拂霜根。
織可承香汗,栽堪釣綿鱗。三梁曾入用,一節(jié)奉王孫。
3、唐·杜牧《題新竹》
數(shù)莖幽玉色,晚夕翠煙分。聲破寒窗夢,根穿綠蘚紋。
漸籠當檻日,欲得八簾云。不是山陰客,何人愛此君。
4、唐·劉禹錫《庭 竹》
露滌鉛粉節(jié),風搖青玉枝。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宜。
四、菊
1、晉·陶淵明《和郭主簿》
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
2、宋·蘇軾《趙昌寒菊》
輕肌弱骨散幽葩,更將金蕊泛流霞。
欲知卻老延齡藥,百草摧時始起花。
3、唐·元稹《菊花》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4、李師廣《菊韻》
秋霜造就菊城花,不盡風流寫晚霞;
信手拈來無意句,天生韻味入千家。
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
關(guān)于梅花的: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顏色好,只流清氣滿乾坤。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不知近水花先發(fā),疑是經(jīng)冬雪未銷。
關(guān)于蘭花的:
孤蘭生幽園, 眾草共蕪沒。 雖照陽春暉, 復非高秋月。
畹靜風吹亂,亭秋雨引長。靈均曾采擷,紉佩掛荷裳。
關(guān)于竹的: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破土凌云節(jié)節(jié)高,寒驅(qū)三九領(lǐng)風騷。不流斑竹多情淚,甘為春山化雪濤。
關(guān)于菊花的:
唐·李商隱《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 陶令籬邊色,羅含宅里香。
幾時禁重露,實是怯殘陽。 愿泛金鸚鵡,升君白玉堂。
宋·陸游《九月十二日折菊》
黃花芬芬絕世奇,重陽錯把配萸技。 開遲愈見凌霜操,堪笑兒童道過時。
梅蘭竹菊被稱為植物中的四君子。
梅
王安石
墻角數(shù)枝梅,
淩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幽蘭
陶淵明
幽蘭生前庭,含熏待清風。
清風脫然至,見別蕭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覺悟當念還,鳥盡廢良弓。
竹石
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詠菊
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憶我我憶梅。
何時拿舟冒雪去,便向花前傾一杯 司徒廟中柏四株,但有骨干無皮膚。 一株參天鶴立孤,倔強不用旁枝扶。
一株臥地龍垂胡,翠葉卻在蒼苔鋪。 一空其腹如剖瓠,生氣欲盡神不枯。
其一橫裂紋縈行,瘦蛟勢欲騰天衢?!敝袷?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墨梅 我家洗硯池邊樹, 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 只留清氣滿乾坤。 【松】 霜寒枝更勁, 崖峭攬懷中。
天地囤真氣, 不搖楊柳風。范公叢竹歌并序 岑參 職方郎中兼侍御史范公,乃于陜西使院內(nèi)種竹, 新制叢竹詩以至見示,美范公之清雅操,遂為歌以和之。
世人見竹不解愛,知君種竹府庭內(nèi)。 此君托根幸得地,種來幾時聞已大。
盛暑叢色寒,閑宵槭槭葉聲乾。能清案牘簾下見,宜對琴書窗外看。
為君成陰將蔽日,迸筍穿階踏還出。守節(jié)偏凌御史霜,虛心愿比郎官筆。
君莫愛南山松樹枝,竹色四時也不移。寒天草木黃落盡,猶自青青君始知。
竹里館 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竹里館 裴迪 來過竹里館,日與道相親。出入惟山鳥,幽深無世人。
慈姥竹 李白 當涂縣北有慈姥山,積石俯江,岸壁峻絕,風濤洶涌。 其山產(chǎn)竹,圓體疏節(jié),堪為簫管,聲中音律。
野竹攢石生,含煙映江島。翠色落波深,虛聲帶寒早。
龍吟曾未聽,鳳曲吹應好。不學蒲柳凋,貞心常自保。
嚴鄭公宅同詠竹 杜甫 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墻。色侵書帙晚,陰過酒樽涼。
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但令無剪伐,會見拂云長。
巽公院五詠苦竹橋 柳宗元 危橋?qū)儆膹?,繚繞穿疏林。迸籜分苦節(jié),輕籜抱虛心。
俯瞰涓涓流, 仰聆蕭蕭吟。差池下煙日,嘲哲鳴山禽。
諒無要津用,棲息有余陰。 竹徑 李得裕 野竹自成徑,繞溪三里余。
檀欒被層阜,蕭瑟映清渠。 日落見林靜,風行知谷虛。
田家故人少,誰肯共焚魚。 新竹 元稹 新篁才解籜,寒色已青蔥。
冉冉飄凝粉,蕭蕭漸引風。 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叢。
惟有團團節(jié),堅貞大小同。 新栽竹 白居易 佐邑意不適,閉門秋草生。
何以娛野性,種竹百余莖。 見此激上色,憶得山中情。
有時公事暇,盡日繞欄行。 勿言根未固,勿言陰未成。
已覺庭宇內(nèi),梢梢有余清。 最愛返窗臥,秋風枝有聲。
酬人雨后玩竹 薛濤 南天春雨時,那鑒雪霜姿。眾類亦云茂,虛心寧自持。
多留晉賢醉,早伴舜妃悲。晚歲君能賞,蒼蒼盡節(jié)奇。
同郭參謀崔仆射淮南節(jié)度使廳前竹 劉長卿 昔種梁王苑,今移漢將壇。蒙籠低冕過,青翠卷簾看。
得地移根遠,經(jīng)霜抱節(jié)難。開花成鳳實,嫩筍長漁竿。
靄靄軍容靜,蕭蕭郡宇寬。細音和角暮,疏影上門寒。
湘浦何年變,山陽幾處殘。不知軒屏側(cè),歲晚對袁安。
竹
惠崇《春江曉景》 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竹石
清 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憶江南
(唐代)白居易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 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梅
雜詩
唐 王維
君自故鄉(xiāng)來,應知故鄉(xiāng)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卜算子?詠梅
1961年12月 毛澤東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卜算子?詠梅
宋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輾作塵,只有香如故。
菊
飲酒 ——【東晉】陶淵明 (這個好像不是小學生必背古詩80首)
結(jié)廬在人境,
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
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
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蘭
【年代】:魏晉(這個不是小學生必背古詩80首)
【作者】:陶淵明
【作品】:飲酒
【內(nèi)容】:
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
清風脫然至,見別蕭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覺悟當念還,鳥盡廢良弓。
【年代】:唐(這個不是小學生必背古詩80首)
【作者】:白居易
【作品】:聽幽蘭
【內(nèi)容】:
琴中古曲是幽蘭,為我殷勤更弄看。
欲得身心俱靜好,自彈不及聽人彈。
除此之外差不多沒有了
1梅 墻角數(shù)枝梅, 淩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古人借用這些意象往往有這樣一種模式:竹,多以畫骨,而境界全在其中,些許文字,以竹之斑駁融文之參差,所謂景中寫意。
松,以畫,畫姿則聯(lián)想盡在松姿中;以詩寫神,則松姿盡在想象中,以畫以詩,展姿現(xiàn)神,皆謂借物言志。蘭,以植,植之盆庭院,飛香于書齋,蘭香清,書香雅,謂之淡泊,謂之文雅。
而梅,亦如松,可詩可畫,不同的是松以畫傳神,梅以詩傳神。另外,梅似乎具全了其它三“君子”的特征:如竹般清瘦,如松般多姿,亦如蘭而有芳香。
因而,“四君子”中就梅在詩中表達的意境尤為豐富。王安石的《梅花》以寥寥幾句詩句略出了幾枝梅,恰把這幾個特征都寫出來了。
在意象中,松往往唱獨角戲,環(huán)境只是作為一種陪襯,主要還是看松姿,而梅不同,梅往往要與環(huán)境結(jié)合,當然在墨畫中環(huán)境可以是空白,然而這就是一種環(huán)境,只不過比較朦朧。 《梅花》中以“墻角”兩字點出環(huán)境,極其鮮明,極具意境。
墻角顯得特別冷清,看似空間狹小,其實作者以墻角為中心,展開了無限的空間,正是空闊處在角落外,見角落便想到空闊。“數(shù)枝”與“墻角”搭配極為自然,顯出了梅的清瘦,又自然而然地想到這“數(shù)枝梅”的姿態(tài)。
“凌寒”兩字更是渲染了一種特別的氣氛,寒風沒模糊掉想象中的視線,反而把想象中的模糊趕跑了,帶來了冬天的潭水般的清沏。所以,不管它是曲梅還是直梅,讀者總會覺得腦海中有一幅有數(shù)枝定型的梅的清晰的畫。
“獨自開”三字就如一劍劈出分水嶺般巧妙地將梅的小天地與外界隔開了,梅的卓然獨“橫”(梅枝不“立”),梅的清純雅潔的形象便飄然而至?!斑b知不是雪”,雪花與梅花——自然界的一對“黃金搭檔”,兩者相映成輝,相似相融,似乎是一體的。
而作者明確“看出”“不是”,并且是“遙知”。為什么?“為有暗香來”。
“暗香”無色,卻為畫面上了一片朦朧的色彩。清晰與朦朧交錯,就像雪中閃爍著一個空洞,造成忽隱忽現(xiàn)的動感。
也像飄來一縷輕煙,波浪式的前進,橫攔在梅枝前。作者用零星的筆墨層層展開意境,幾筆實寫提起無限虛景,梅之精神也被表達得淋漓盡致,此作者之神往,亦令讀者神往。
因為梅花的清純雅潔,人們也常用梅花來描寫一些品格高尚的人. 2 憶梅 ·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
【賞析】 這是李商隱作幕梓州后期之作。寫在百花爭艷的春天,寒梅早已開過,所以題為“憶梅”。
一開始詩人的思緒并不在梅花上面,則是為留滯異鄉(xiāng)而苦。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臺)離長安一千八百余里,以唐代疆域之遼闊而竟稱“天涯”,與其說是地理上的,不如說是心理上的。
李商隱是在仕途抑塞、妻子去世的情況下應柳仲郢之辟,來到梓州的。獨居異鄉(xiāng),寄跡幕府,已自感到孤孑苦悶,想不到竟一住數(shù)年,意緒之無聊郁悶更可想而知。
“定定住天涯”,就是這個痛苦靈魂的心聲。定定,猶“死死地”、“牢牢地”,詩人感到自己竟象是永遠地被釘死在這異鄉(xiāng)的土地上了。
這里,有強烈的苦悶,有難以名狀的厭煩,也有無可奈何的悲哀。屈復說:“‘定定’字俚語入詩卻雅。”
這個“雅”,似乎可以理解為富于藝術(shù)表現(xiàn)力。 為思鄉(xiāng)之情、留滯之悲所苦的詩人,精神上不能不尋找慰藉,于是轉(zhuǎn)出第二句:“依依向物華。”
物華,指眼前美好的春天景物。依依,形容面對美好春色時親切留連的意緒。
詩人在百花爭艷的春色面前似乎暫時得到了安慰,從內(nèi)心深處升起一種對美好事物無限依戀的柔情。一、二兩句,感情似乎截然相反,實際上“依依向物華”之情即因“定定住天涯”而生,兩種相反的感情卻是相通的。
“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比?、四兩句,詩境又出現(xiàn)更大的轉(zhuǎn)折。
面對姹紫嫣紅的“物華”,詩人不禁想到了梅花。它先春而開,到百花盛開時,卻早花凋香盡,詩人遺憾之余,便不免對它怨恨起來了。
由“向物華”而憶梅,這是一層曲折;由憶梅而恨梅,這又是一層曲折。“恨”正是“憶”的發(fā)展與深化,正象深切期待的失望會轉(zhuǎn)化為怨恨一樣。
但這只是一般人的心理。對于李商隱來說,卻有更內(nèi)在的原因。
“寒梅”先春而開、望春而凋的特點,使詩人很自然地聯(lián)想到自己: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然而緊接著便是一系列不幸和打擊,到入川以后,已經(jīng)是“克意事佛,方愿打鐘掃地,為清涼山行者”(《樊南乙集序》),意緒頗為頹唐了。這早秀先凋,不能與百花共享春天溫暖的“寒梅”,不正是詩人自己的寫照嗎?詩人在《十一月中旬扶風界風梅花》詩中,也曾發(fā)出同樣的感嘆:“為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p>
非時而早秀,“不待作年芳”的早梅,和“長作去年花”的“寒梅”,都是詩人不幸身世的象征。正因為看到或想到它,就會觸動早秀先凋的身世之悲,詩人自然不免要發(fā)出“寒梅最堪恨”的怨嗟了。
詩寫到這里,黯然而收,透出一種不言而神傷的情調(diào)。 五言絕句,貴天然渾成,一意貫串,忌刻意雕鏤,枝蔓曲折。
這首《憶梅》,“意極曲折”(紀昀評語),卻并不給人以散漫破碎、雕琢傷真之感,關(guān)鍵在于層層轉(zhuǎn)折都離不開詩人沉淪羈泊的。
1、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憂,亦不可不耽風月之趣.——明·洪自誠
2、君子不重則不威.——論語
3、君子得時如水,小人得時如火.——漢·劉向
4、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論語·憲問》
5、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論語·衛(wèi)靈公》
6、君子浩然之氣,不勝其大,小人自滿之氣,不勝其小.——明·薛萱
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
8、君子禍至不懼,福至不喜.——史記
9、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禮記
10、君子樂與人同,小人樂與人異.君子同其遠,小人同其近.——《易·同人·彖》
11、君子量不極,胸吞百川流.——唐·孟郊
12、君子求諸已,小人求諸人.——論語
13、君子山岳定,小人絲毫爭.——唐·孟郊
14、君子上達,小人下達.——《論語·憲問》
15、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論語
16、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
17、君子務(wù)知大者遠者,小人務(wù)知小者近者.——左傳
18、君子暇豫則思義,小人暇豫則思邪.——阮子
19、君子小人,如冰炭之不相容,薰蕕之不相入.——宋·朱熹
20、君子小人趣向不同,公私之間而已.——宋·朱熹
21、君子挾才以為善,小人挾才以為惡.——通鑒
22、君子揚人之善,小人揚人之惡.——唐·吳兢
23、君子以道德輕重人,小人以勢輕重人.——清·宋綞
24、君子有終生之憂,無一朝之患也.——孟子
25、君子于細事未必可觀,而才能足以任重;小人雖器量淺狹,而未必無一長可取.——宋·朱熹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78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