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術基礎知識要點 1、信息、物質、能源是構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2、信息技術包括信息的采集(獲取)、傳遞、存儲、處理(加工)、發(fā)布、交流等技術。 3、信息技術的五次技術革命:①語言的使用;②文字的使用;③造紙術和印刷術的應用;④電報、電話、廣播、電視的發(fā)明和應用;⑤計算機和網(wǎng)絡的普及應用。
4、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現(xiàn)代信息技術已成為信息社會的重要技術支柱。 5、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名叫埃尼阿克(ENIAC),它于1946年誕生于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大學。
6、按所使用的主要元器件劃分,計算機經(jīng)歷了①電子管②晶體管③集成電路④大規(guī)模和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四代。 7、“個人計算機”(Personal Computer,簡稱PC機)。
8、計算機由原來的單純的數(shù)值計算發(fā)展成同時具有文字、繪圖、表格、音像處理以及數(shù)據(jù)通訊等多種功能。多媒體計算機的誕生,各種形式的信息都能由計算機進行處理。
9、計算機今后發(fā)展的總趨勢是網(wǎng)絡化、多媒體化、智能化。新一代的計算機將是智能化的多媒體計算機。
10、計算機的主要特點:①運算速度快②運算精度高③具有存儲記憶能力④具有邏輯判斷能力⑤具有自動控制能力。 11、計算機的應用主要領域有:①數(shù)值計算②數(shù)據(jù)處理③自動控制④計算機輔助設計⑤計算機輔助教育⑥人工智能⑦計算機網(wǎng)絡。
12、信息包括文字、數(shù)字、聲音、圖像、圖表等。 13、計算機輔助設計(Computer Aided Design)簡稱CAD; 計算機輔助教學(Computer Assissted Instrction)簡稱CAI; 計算機管理教學(Computer Managed Ins trction)簡稱CMI。
14、人工智能主要包括專家系統(tǒng)、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以及機器人等。 15、計算機網(wǎng)絡的主要功能:資源共享、數(shù)據(jù)通信。
16、當今社會已進入信息時代,能否有效、迅速地獲取并處理信息,已成為判斷一個國家的經(jīng)濟實力及其國際競爭能力的重要標志。未來的“信息高速公路”將成為整個世界的巨大的神經(jīng)中樞。
17、從外觀看,計算機主要由顯示器、主機、鍵盤和鼠標組成。 18、一個完整的計算機系統(tǒng)由硬件和軟件兩部分組成,它們共同決定了計算機的工作能力。
19、計算機硬件由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分內存儲器和外存儲器)、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五部分組成。 20、運算器、控制器和外存儲器是構成主機的核心部件。
主機以外的其他部件通常被稱為計算機的外設。 21、中央處理器(又稱中央處理單元),英文縮寫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主要由控制器和運算器組成。
它是計算機的核心,通常CPU的型號決定了整機的型號和基本性能。中央處理器時鐘頻率稱為計算機的主頻率。
主頻率通常以兆赫茲(MHZ)為單位,是衡量計算機運算速度的重要指標。目前常用的CPU的型號有Pentium(奔騰)Ⅱ、Pentium(奔騰)Ⅲ、Pentium(奔騰)Ⅳ。
22、內存儲器簡稱內存,主要用于存儲計算機當前工作中正在運行的程序、數(shù)據(jù)等,相當于計算機內部的存儲中心。內存按其功能可以分為隨機存儲器(RAM)和只讀存儲器(ROM)。
23、隨機存儲器(RAM),主要用來隨時存儲計算機正在進行處理的數(sh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不僅允許被讀取,還允許被修改。重新啟動計算機后,RAM中的信息將全部丟失。
我們平常所說的內存容量,指的就是RAM的容量。 24、只讀存儲器(ROM)中存儲的信息一般由計算機廠家確定,通常是計算機啟動時的引導程序、系統(tǒng)的基本輸入輸出程序等重要信息,這些信息只能讀取,不能修改。
重新啟動計算機后,ROM中的信息不會丟失。 25、存儲器存儲容量的基本單位為字節(jié)(Byte,簡稱B),常用的單位還有千字節(jié)(KB)、兆字節(jié)(MB)、千兆字節(jié)(GB)等。
它們之間換算關系為: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目前常見PC機內存為128MB、256MB等。 26、輸入設備的功能是將各種信息(如文字、數(shù)字、聲音、圖像等)傳送到計算機中去。
計算機的輸入設備有鍵盤、鼠標、掃描儀、光筆、語音輸入設備等,其中最常用的是鍵盤和鼠標。 /view/1953.htm。
去百度文庫,查看完整內容>
內容來自用戶:llei567
初中信息技術中考知識點匯總
第一部分信息技術基礎知識
[信息技術基礎知識]
一、信息的概念:用語言、文字、符號、情景、圖像、聲音等所表示的內容統(tǒng)稱為信息。
二、載體:即媒體,多種形式的媒體稱為多媒體。(包含文字、聲音、圖像、視頻等信息形式的媒體)
信息、物質、能量構成人類社會資源的三大支柱。
人類社會經(jīng)歷了六次信息革命:
1、語言的形成,2、文字的創(chuàng)造,3、造紙術、印刷術的發(fā)明,4、電報、電話的發(fā)明,5、微電子技術(電子計算機)與現(xiàn)代通信技術的應用和發(fā)展,6、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和信息網(wǎng)絡的普及。其中目前正在經(jīng)歷的信息革命是第六種。
注意:信息與信息載體的區(qū)分,上述中聲音、文字、語言、圖像、動畫、氣味是信息。
信息經(jīng)過加工處理后是人類社會的有價值的資源。信息和信息載體的關系:聲波、紙張、電磁波等并不是信息,而是信息的載體,它們負載的內容(如語言、文字、圖像等)才是信息。
信息的基本特征:(1)依附性;(2)共享性;(3)時效性;(4)相對性;(5)可偽性;
三、信息處理的過程:包括信息的收集與輸入、存儲、加工(如計算、統(tǒng)計等)、傳輸、輸出、維護和使用等。
四、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簡稱IT。信息的獲取、理解、加工、處理、保存、傳播過程中所用的方法、手段、工具的統(tǒng)稱。九、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是指由通信技術、電腦技術、聲像技術、自動化技術等構成的多媒體通信網(wǎng)絡。(
一、考試范圍、內容和參考人員
考試范圍:初中信息及信息技術教材規(guī)定的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考試內容:主要考核學生對信息技術基礎知識的理解,常用軟件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和應用。有四個模塊組成,分別為:信息技術基礎知識、操作系統(tǒng)、文字處理、電子表格。
參考人員:2008年全市所有初中應屆畢業(yè)生。
二、考試方式
考試形式為閉卷上機操作??荚嚂r間為30分鐘,學生在局域網(wǎng)環(huán)境下,采用無紙上機操作的方式考試。每場考試的試題由計算機考試系統(tǒng)從試題庫中隨機抽取,按題類、題型、題量和難易度合理搭配,以保證不同場次試題的均衡。
考試成績分四檔:優(yōu)秀、良好、及格、不及格
(一)學科知識
1.信息技術專業(yè)知識
(1)了解信息技術發(fā)展史及國內外的發(fā)展動態(tài),掌握與初中信息技術相關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
(2)掌握與信息活動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倫理道德。
(3)掌握信息技術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并能用于分析和解決相關問題。
2.信息技術課程知識
(1)理解信息技術課程的課程性質、基本理念、設計思路和課程目標。
(2)熟悉《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所規(guī)定的模塊結構、內容標準和要求。
(3)理解信息技術教學內容的特點及呈現(xiàn)形式,能夠根據(jù)學生學習的需要使用教材。
我來回答,呵呵~~~我這兒剛好有一份哦 。
2002年廈門市中考語文試卷 一、(完成1—10題,20分) 1.聽下面一句話,判斷句中最后一個詞讀音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jīncǎi B.jīngcǎi C.jīngchǎi 2.聽下面一句話,話中強調“離鄉(xiāng)時間很久”的一句是(2分)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3.聽下面一段話,判斷話中從幾個方面介紹了西海域急需治理的原因?(2分) A.五個 B.四個 C.三個 4.聽下面一段話,判斷“音樂藝術之路”止于什么地點?()(2分) A.鼓浪嶼鹿礁路 B.原日本領事館 C.林巧稚紀念館毓園 5.聽下面一則廣告,判斷它是為以下哪一項做廣告?( )(2分) A.眼鏡 B.裝修 C.照相機 6.聽下面一段話,判斷它的中心句是什么?( )(2分) A.蘇薩是美國著名管樂作曲家 B.這首曲子體現(xiàn)了笛子的光彩特點 C.蘇薩寫了一百多首進行曲 7.聽下面一段話,判斷車內標語中“方便”的含義是什么?( )(2分) A.上廁所 B.合適 C.便利 8.聽下面一段話,判斷魯迅的真實意思是什么?( )(2分) A.評價許廣平的論文寫得好 B.批評許廣平的論文抄錄哆嗦的話太多,很少有自己的見解 C.稱贊羅素的話很精彩 聽下面一則小幽默,簡要回答第9題和第10題 9.懷特太太話中的意思是什么?(2分) 10.孩子們說:“我們就有六兄弟啦”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 二、(完成11—13題,14+3分) 11.根據(jù)課文內容填空:(2分,書寫不端正者酌扣1—2分) (1)明月別枝驚鵲,______________。辛棄疾《西江月》)(1分) (2)三人行,______________。
(《〈論語〉六則》)(1分) (3)______________,壯士十年歸。(北朝民歌《木蘭詩》) (4)程遠獨在異國,面對晚霞中森林的奇異風光,心想:加拿大的景色確實迷人,但遠離故土的滋味實在不好受。
感嘆之中,馬致遠《天凈沙·秋思》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不覺脫口而出。(2分) (5)治理沙塵暴!內蒙草原,陰山腳下,人們植樹造林、退耕養(yǎng)草,決心在不久的將來,重現(xiàn)北朝民歌《敕勒歌》中所描繪的“______________,野茫茫,______________”的美好景象。
(2分) (6)父親叮囑剛開始創(chuàng)業(yè)的兒子,今后無論事業(yè)成敗,都應擁有如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所說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曠達胸襟,不因外部環(huán)境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高興或憂傷。(2分) (7)魯迅在《故鄉(xiāng)》一文的末尾,用一幅色彩斑斕的美麗畫面,表達了他對理想境界的憧憬“我在蒙朧中,眼前展開一片海邊__________的沙地來,上面__________的天空或掛著一輪的圓月?!?/p>
(3分) 12.選出對張養(yǎng)浩《山坡羊·潼關懷古》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2分)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躕。
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A.《山坡羊·潼關懷古》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關懷古”是曲的標題。 B.“山河表里潼關路”這句勾畫出潼關外有黃河,內有華山,山河雄偉,地勢險要的特點。
C.曲中的“聚”字賦予靜止的峰巒以動感,“怒”字則生動地表現(xiàn)出波濤洶涌澎湃的情態(tài)。 D.作者在曲中表達出深深的傷感悲憤之情,他傷感悲憤的最主要原因是“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13.(加分題,考生可做可不做,做對了加3分) 大千世界五彩繽紛,古代詩文中也有很多涉及顏色的景物描寫,請寫出三個這樣的句子,并寫出其作者。(要求:三個句子出處應各不相同)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1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1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1分) 三、(完成14—17題,16分) 草書大王 張丞相好書而不工。
當時流輩①皆譏笑之。丞相自若也②。
一日得句③,索筆疾書,滿紙龍蛇飛動。使侄錄之。
當波險處④,侄罔然而止。執(zhí)所書問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視久之,亦不自識。
詬其侄曰⑤:“汝胡不早問⑥,致余忘之。” 注釋:①流輩:人們。
②自若:像自己原來的樣子,不變常態(tài)。③得句,得到佳句。
④波險處:書法中筆畫怪誕的地方。⑤詬(gòu):責罵。
⑥胡:為什么。 14.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4分) (1)張丞相好草書而不工 ( ) (2)使侄錄之 ( ) (3)侄罔然而止 ( ) (4)執(zhí)所書問曰 ( ) 15.解釋下列句中加橫線的代詞(4分) 例:予觀夫巴陵勝狀(我) (1)皆譏笑之 ( ) (2)詬其侄曰 ( ) (3)汝胡不早問 ( ) (4)致余忘之 ( ) 16.翻譯下列句子:(4分) (1)此何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丞相熟視久之,亦不自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這則故事中該責怪的人是誰?為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完成18—25題,30分) 捐贈天堂 ①單位號召大家為災區(qū)捐物,。
中考信息技術要考Excel,Windows,Power Point,Word,IE,電子郵件新建、發(fā)送、轉發(fā)等內容。
信息技術,是主要用于管理和處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種技術的總稱。它主要是應用計算機科學和通信技術來設計、開發(fā)、安裝和實施信息系統(tǒng)及應用軟件。它也常被稱為信息和通信技術。主要包括傳感技術、計算機與智能技術、通信技術和控制技術。
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簡稱“中考”。是檢測初中在校生是否達到初中學業(yè)水平的考試;它是初中畢業(yè)證書發(fā)放的必要條件,考試科目將國家課程方案所規(guī)定的學科全部列入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的范圍。
擴展資料:
考試物品的準備:
中考所用的2B鉛筆、0.5mm黑色墨水簽字筆、橡皮、墊板、圓規(guī)、尺子以及準考證等,都應歸納在一起,在前一天晚上就準備好,放入一個透明的塑料袋或文件袋中。涂答題卡的2B鉛筆要提前削好(如果是自動筆,要防止買到假冒產品)。
可以準備一條小毛巾,用來擦汗??忌乃繎⒁夥旁诘厣希锌忌驗楹人畷r不小心弄濕卷子而帶來很大的麻煩,這點同學們要注意。
確定中考當天要穿的衣服,并單獨放置,別到了中考當日早晨,因為挑選衣服而耽誤時間。
不要自己夾帶草稿紙,最好不要把手機、小靈通等通訊工具帶入考場,如果帶了的話一定要關機(以免對自己造成影響)。有些地區(qū)禁止攜帶手機等通訊工具進入考場,否則將以作弊論處。
一般在考場教室之外會擺幾張用以存放學生書包的桌子,如果帶了以上東西,可以放在門外。另外,可以帶幾塊巧克力,在休息時及時補充能量。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
初中化學中重要的反應類型及其反應規(guī)律一、基礎知識(一)化學反應類型1、按照反應物與生成物的種類,可把化學反應分為四種基本反應類型: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和復分解反應。
(1)化合反應: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生成另一種物質的反應。①金屬與非金屬的化合反應。
例如:2Na+Cl22NaCl3Fe+2O2Fe3O4②非金屬跟非金屬的化合反應。例如:4P+5O22P2O5H2+Cl22HCl③某些堿性氧化物跟水的化合反應。
例如:CaO+H2O==Ca(OH)2Na2O+H2O==2NaOH④某些酸性氧化物跟水的化合反應。例如:CO2+H2O==H2CO3SO3+H2O==H2SO4⑤酸性氧化物跟堿性氧化物的化合反應。
例如:SiO2+CaOCaSiO3MgO+SO3==MgSO4⑥多種物質之間的化合反應。例如:2Cu+O2+CO2+H2O==Cu2(OH)2CO3CaCO3+CO2+H2O==Ca(HCO3)2(2)分解反應: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它物質的反應。
①某些氧化物的分解反應。例如:2H2O2H2?+O2?②某些含氧酸的分解反應。
例如:H2CO3==H2O+CO2?2HClO2HCl+O2?(次氯酸)③難溶性堿的分解反應。例如:Cu(OH)2CuO+H?2O2Fe(OH)3Fe2O3+3H2O④某些含氧酸鹽的分解反應。
例如:CaCO3CaO+CO2?2KMnO4K2MnO4+MnO2+O2?(3)置換反應:由一種單質跟一種化合物起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①金屬與酸的置換反應。
例如:Zn+2HCl==ZnCl2+H2?Fe+H2SO4(稀)==FeSO4+H2?②金屬與鹽溶液的置換反應。例如:Fe+CuSO4==FeSO4+CuCu+Hg(NO3)2==Hg+Cu(NO3)2③不是在溶液中發(fā)生的置換反應。
例如:H2+CuOCu+H2OC+2CuO2Cu+CO2?(4)復分解反應:由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復分解反應主要是酸、堿、鹽之間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某些金屬氧化物跟酸也能發(fā)生復分解反應。
例如:①酸跟堿的中和反應。例如:HCl+NaOH==NaCl+H2OH2SO4+2KOH==K2SO4+2H2O可見,中和反應一定是復分解反應,但復分解反應不一定是中和反應。
②堿跟鹽反應生成另一種堿和另一種鹽。例如:2NaOH+CuSO4==Cu(OH)2?+Na2SO43KOH+FeCl3==Fe(OH)3?+3KCl③酸跟鹽反應生成另一種酸和另一種鹽。
例如:BaCl2+H2SO4==BaSO4?+2HCl④鹽跟鹽反應生成另兩種新鹽。例如:AgNO3+NaCl==AgCl?+NaNO3BaCl2+Na2SO4==BaSO4?+2NaCl⑤堿性氧化物跟酸反應生成鹽和水。
例如:CuO+H2SO4==CuSO4+H2OCaO+2HCl==CaCl2+H2O在判斷某個反應屬于哪種反應類型時,應注意以下兩點:(1)不是所有的無機化學反應都可以歸屬于四種基本反應類型。如下列反應就不屬于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中的任何一種:2H2S+3O22H2O+2SO2CuO+COCu+CO2(2)要從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組成,全面分析某個反應屬于哪種基本反應類型。
例如:3CO+Fe2O32Fe+3CO2若只看到生成物中一種是單質,另一種是化合物,而忽略反應物是兩種化合物,就會誤認為是置換反應。2、按照反應中物質有無得氧、失氧,可把化學反應分為氧化還原反應和非氧化還原反應。
(1)氧化還原反應①氧化還原反應的有關概念氧化反應:在化學反應中物質得到氧的反應,也叫被氧化。還原反應:在化學反應中物質失去氧的反應,也叫被還原。
氧化劑:在反應中失去氧的物質。氧化劑具有氧化性,在反應中被還原。
還原劑:在反應中得到氧的物質。還原劑具有還原性,在反應中被氧化。
現(xiàn)以氫氣還原氧化銅為例,分析如下:②氧化還原反應中元素化合價的變化從得氧、失氧的角度認識氧化還原反應,有其局限性,對于沒有氧元素參加的反應,又如何去認識呢?我們還是用H2還原CuO的反應來加以分析。,銅元素化合價降低。
氫元素化合價升高。因此,在化學反應中有元素化合價改變的反應,叫氧化還原反應。
所含元素化合價升高的物質發(fā)生了氧化反應,該物質是還原劑。所含元素化合價降低的物質發(fā)生了還原反應,該物質是氧化劑。
③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有一種物質被氧化,同時必定有另一種物質被還原。這兩個相反的過程必定同時在同一個反應中發(fā)生。
(2)非氧化還原反應在化學反應中沒有得氧、失氧變化的反應,也就是元素化合價沒有升高、降低的反應,叫非氧化還原反應。例如:H2SO4+2NaOH==Na2SO4+2H2OCaO+H2O==Ca(OH)2Ca(HCO3)2CaCO3?+H2O+CO2?3、化學基本反應類型與氧化還原反應的關系(1)置換反應肯定是氧化還原反應。
(2)復分解反應肯定是非氧化還原反應。(3)有單質參加的化合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沒有單質參加的化合反應是非氧化還原反應。
(4)有單質生成的分解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沒有單質生成的分解反應是非氧化還原反應。(二)化學反應規(guī)律為了便于掌握有關物質間的化學反應規(guī)律,一定要熟記金屬活動性順序和酸、堿、鹽的溶解性。
單質、氧化物、酸、堿、鹽之間的相互反應,可歸納成下圖來表示。①~④和⑤~⑧是各類物質間的相互轉化關系,⑨~是各類物質間的相互反應關系。
為便于掌握各有關反應的前提條件和發(fā)生條件,將上述18種反應分別敘述如下:①金屬+氧氣?金屬氧化物除Ag、Pt、Au。
德興市銅都中學 馮華芬 初中的信息技術課,一般開始時都是些理論課。
教師在講解這些課程時,感覺講得特累,學生也聽得特累。學生本來對計算機挺感興趣的,可是開始就受到了挫折和打擊,經(jīng)常聽得滿頭霧水。
什么是信息?計算機的組成有哪些?計算機有哪些應用?計算機又是如何工作的?等等。這部分知識內容既沒有網(wǎng)絡世界的繽紛多彩,學習過程中學生也體驗不到在使用工具軟件中的創(chuàng)作激情和作品獲得成功后的喜悅。
因此學生學習的興趣遠不及能帶給他們創(chuàng)作激情的應用軟件,更不能與掌握后能讓他們在網(wǎng)上盡情暢游的網(wǎng)絡知識的熱情相比。針對這種情況,筆者結合自身這幾年的一些教學經(jīng)驗來談談初中信息技術課程中理論課的一些教學方法,以期能有“拋磚引玉”之效。
1、讓理論課變得更通俗易懂 要使理論課變得通俗易懂,首先得采用最通俗的語言表達方式。比如在講"認識信息世界"時,闡明"信息"的含義是比較重要的,又較為困難。
我查閱了資料,找到對信息的科學定義:信息是人們感知到的各種刺激中所包含的內容。由于科學定義是為研究問題方便而設的定義,而通俗定義是日常生活中實用的定義,只是應用的場合不同而已。
雖然教材上采用的也是通俗定義,但并沒有給出具體的解說。于是,我根據(jù)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聯(lián)系通俗和科學定義的內容,設計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講硬件五大邏輯部件中的i/o(輸入/輸出)設備時,我利用攝像頭(電腦眼)的攝像功能把自己的形象攝入電腦并打印出來。
學生驚奇、開心不已,紛紛要求也來"拍照留念"。于是我不失時機地問:攝像頭是哪種設備?學生:“輸入?!?/p>
我又問:“打印機呢?”學生:“輸出。”最后我問:“誰能概括輸入輸出的判別方法?學生一同回答:“能把電腦外的東西(信息)‘放進’電腦里的設備是輸入設備,把電腦里的東西(信息)‘拿出來’的設備稱為輸出設備。”
通過將理論知識進行通俗轉換,既讓學生學到了書上的知識,又拓展他們的知識面,學生對信息技術理論課的興趣一下子就建立起來了。因此我認為通俗簡單的語言是上好信息技術理論課的重要基礎。
2、讓理論課變得更“有趣” 充分利用教學資源,通過適當引導,發(fā)揮學生的主導作用。對于理論性的知識,老師可以放開學生的手腳,讓學生自己帶著問題去探索、去研究,這時教師要做的就是為學生的問題探究提供廣泛的、相關的學習資源。
這里的學習資源既包括有關的書籍、課件、網(wǎng)絡資源、實物等有形的物質資源,也包括為學生提供教師自己的實踐經(jīng)驗、心得等。但值得一提的是,教師為學生提供的資源,并非將各種形式的材料堆砌在學生面前,而是要針對某一主題,對資源進行設計,確定某一學習主題所需要的資源,并將資源進行有效合理的分類后再提供給學生。
比如在計算機硬件組成的學習中,我除了準備相關的文字材料、圖片、課件和計算機硬件外,還把一臺已不能適應現(xiàn)在系統(tǒng)運行要求的低配置計算機主機箱打開來讓學生去體驗硬件的各組成部件實物秀。通過這種方法,讓學生對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硬件有感性的認識,也讓理論課變得更“有趣”。
從而使得學生的知識更加牢固。3、讓理論課更有針對性 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通過不同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更有針對性。
一般最常用的是任務驅動式,這種教學模式要求學生帶著任務或問題再去學習去尋找答案。信息技術課堂尤其是操作型的課堂多是使用這種模式。
有的理論課也是可以按照這種模式設計的,比如《操作系統(tǒng)概述》,其內容涉及操作系統(tǒng)的功能、發(fā)展狀況以及常見操作系統(tǒng)的學習,若是采用理論講解模式則比較枯燥無味。如果將其中的知識點進行任務分解,學生根據(jù)事先分好的學習小組探究學習本節(jié)內容,完成教學任務,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對于知識點較多的內容,也可以設計成搶答式。讓敢于接收挑戰(zhàn)的同學站起來“接招”老師的問題。
問題答案可以設計成短小精悍,便于快速作答。針對學生暴露出的問題,由教師指出其中的錯誤,實現(xiàn)較好的效果。
對于那些較繁雜的知識點,可以設計成習題式教學法。這種教學方法需要學生首先預習或自主學習課程內容,然后教師將知識點設計成“填空題”、“連線題”、“判斷題”、“計算題”等習題,讓每個學生都熱情參與,學習效果較好。
例如,筆者是利用“填空”形式來學習《認識信息世界》中信息的特征的,教師首先將描述物質特征的一系列詞語列出,如可燃性、共享性、無色無味、揮發(fā)性、時效性、……,(此處不可讓學生總結信息的特征,因為陌生,學生很難說出信息的一些特征名詞,容易造成跑題耽擱時間)教師通過向學生描述“時代超市”相關事例由學生思考從教師事先列舉的詞語中找出符合信息的特征的名詞來。 總之,信息技術理論課應該以人為本,以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意識、加強學生獲取、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為目的,以培養(yǎng)素質全面,適應社會,符合時代發(fā)展需要的新一代接班人為長遠目標。
不套用任何模式,不局限于任何形式,多開渠道,廣開思路。這樣才能使信息技術理論課變得更通俗,更有趣。
隨著五月的日歷翻到中旬,中考的身影已經(jīng)清晰的出現(xiàn)在每一個復習備考的學生面前,每一個初三老師也感到有些緊張。
尤其是考綱浮出水面,熟讀精讀課本的第一輪復習業(yè)已結束,接下來該如何科學規(guī)劃,短時間出高效益?縣教研室高瞻遠矚,把握住復習的瓶頸,適時召開這次覆蓋七科的中考復習研討會,無疑為我縣后期中考復習產生深遠影響,對各科的備考沖刺會有極大幫助。受教研室江老師所托,利用這個平臺,交流一下后期復習備考的一些認識,并就語文基礎知識備考交換一下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一、后期語文復習的建議 1、認真研讀《考綱》,弄清考什么,怎么考,減少復習的盲目性我就今年的《考綱》對基礎知識方面的要求做一解讀。09年考綱將語文基礎知識分為兩大板塊:第一塊為第一部分的語文積累;第二塊為第三部分的語文綜合運用。
語文積累方面有八項具體要求即八個考點。其中識記層面四個考點,一是拼音認讀漢字,二是漢字的形音意,三是常用漢字的規(guī)范書寫,四是準確默寫課標推薦背誦的50篇優(yōu)秀詩文的句、段、篇。
理解層面有一個考點,即六篇課外讀物的基本內容和相關知識。表達層次上有三個考點,一是熟練使用《新華字典》,二是積累并運用常用詞語,三是仿寫或變換簡單句子。
語文綜合運用方面有五項具體要求三個考點。五項內容全部是從表達層面上進行要求,具體的形式分別是從口語交際、語文實踐活動以及綜合性學習三個點上進行考查。
2、研究并做做近兩年的中考題,把握特點,克服備考的隨意性我還是結合語文積累與運用這一板塊來說。從最近兩年安徽中考的試題來看,我省中考語文試卷對語文基礎知識的考查力度越來越大。
而基礎積累與綜合運用的內容繁多、涉及面廣,從字音、字形、詞義的識記到句子的仿寫與變換;從課堂內古詩文的名句、段、篇的默寫到課外名著的基本內容和相關常識的了解;從有觀點有條理有說服力的口語交流和主題演講到自主策劃、設計方案、搜集信息、整理材料、形成觀點的實踐活動等,是一項龐大的工程。除此之外,還有三大特點:(1)、題型靈活,有選擇題、填空題、改錯題、簡答題、表述題等,是歷年來中考語文試題中最為靈活、變化最大、創(chuàng)新最顯著的一大板塊,這是因為這一板塊覆蓋的知識面廣,考查的知識點多,適合命題人施展其獨特的創(chuàng)意。
;(2)、分值頗大,06年以前,這一部分分數(shù)為30分,占總分值的20%。07、08年這一部分的分數(shù)為35分,占總分值的23.3%;(3)、要求很高,這類試題越來越生活化實踐化,要求學生不僅要充分調動積累庫存,而且要將所學運用到學習、生活以及活動中去。
3、充分整合復習內容,梳理歸納知識,總結規(guī)律,促進運用后期的語文復習,我打算分兩步走:第一步,專題復習,抓“點”,幫助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梳理歸納,并結合《考綱》,把脈中考,預測考點,找到對策。如在現(xiàn)代文閱讀板塊,我分抒情類散文、敘事類散文、小說、說明文、議論文這五個專題復習,每一個專題梳理出若干考點,幫助學生找尋解題規(guī)律,尋求對策。
第二步,綜合復習,抓“用”,教師依據(jù)實際和命題熱點,使學生知識與能力混聯(lián)合縱,取得實效。一方面,教師要做好取舍,編好練習題,可選擇具有特點的復習資料和模擬試卷,限時守規(guī)去做,然后即時評講,指導答題思路。
另一方面,做好重點突破,針對考試情況,整理學生易錯處常錯處和盲區(qū),擬定突破措施,投入一定的精力。二、對語文基礎知識幾個考點的復習建議要想使我們的學生在中考中取得優(yōu)異的語文成績,就應該重視對語文基礎知識的牢固掌握。
我在語文基礎知識的專題復習上,是從字音、字形、字義,詩文默寫,名著閱讀,口語交際,活動設計這五個考點進行梳理歸納、復習備考。1、字音、字形、字義初中六冊語文課本要求學生識記的字詞在1500個左右。
這需要長期積累、厚積薄發(fā),還需要學生做個有心人,時刻留意生活中有文字的地方。近兩年的考試趨勢是考查字詞在具體語境中的書寫及含義。
我在這方面是將其分為語音、漢字、詞語三個部分進行復習。語音可以從“讀準、寫對”兩方面來總結規(guī)律:讀準,重點讀準多音多義字讀音,形似字讀音,常用但習慣誤讀字讀音,聲母、韻母有細微差別字的讀音;寫對,主要寫對聲母、韻母的細微差別的注音,三拼音節(jié)的注音,聲調的標寫位置。
漢字可以從“辨析、釋義、書寫”三個方面來總結規(guī)律:辨析,主要辨析同音字、形似字;釋義,即理解字的基本義以及在不同語境中的含義;書寫”, 注意書寫端正、整潔,盡量不要勾畫、涂抹。中考語文試卷專門對卷面書寫賦以5分 ,但許多學生因個人習慣養(yǎng)成不良,書寫不合規(guī)范, 甚至有的學生連標點符號該放在田字格中什么位置也不甚清楚;面對這種情況,在復習備考時,教師應抓住機會,也就給了學生真正學會書寫凝聚著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漢字的機會。
詞語可以從“理解、辨析、運用”三個方面來總結規(guī)律:理解一詞多義的現(xiàn)象,詞的引申義、比喻義;辨析詞的感情色彩;運用詞的適用范圍,詞義的輕重,詞語的搭配,關聯(lián)詞語的選擇。2、詩文默寫這一部分的復習原。
1,英語和數(shù)學,提前準備預習。
2,可以買:北京教育出版社《基礎知識手冊》等基礎性強的教輔,只用一套。不必買一大堆,只求精簡實用。
3,可以提前上網(wǎng)看些歷年中考考試卷和中考考試說明大綱。提前進入應試狀態(tài)。做到心中有底。
三從一大——一切從難,一切從嚴,一切從實戰(zhàn)出發(fā),大運動量訓練。
4,語文和英語的語法,要掌握。主謂賓定狀補,不定式,從句,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等語法主干要深入骨髓。固定詞組和常用短語一定要記住,生詞可以每天不定時反復記憶。
5,數(shù)學的公式中,除公理之外的定理,推論一定要自己推理出來。課后習題要快速正確完成。要做到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
6,中考的題目源于教材,難于教材,百分七十以上是基礎題和中等題,教材是重中之重。
7,中學英語和數(shù)學是大多數(shù)實用性強難度大專業(yè)的重要基礎課,對以后選擇專業(yè)至關重要。是起到戰(zhàn)略核心作用的學科。
記住一句:萬變不如其宗,先整理好考試大綱,制定可行的目標,用田忌賽馬的方法對付考試,先吃肉再啃骨頭。平時可以多看一下巨鹿之戰(zhàn)或薩爾滸之戰(zhàn),憑他幾路來,我只一路去。這樣才可將注意力集中。
心靜不下來,一種方法:參考一下西楚霸王項羽,破釜沉舟,九戰(zhàn)九捷。俘殺四十萬秦軍。
武圣義絕關羽,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把考試當成一場戰(zhàn)爭來對待。
用氣勢帶替心浮氣燥。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07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