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十三年,京城會試主考官為程敏政和李東陽。兩人皆飽學之士,出題十分冷僻,很多應試者答不上來。惟有兩張試卷,答題貼切,且文辭優(yōu)雅,程敏政脫口而出:“此兩張卷子定為唐寅、徐經(jīng)所做?!痹趫鋈寺犚姴髁顺鰜?。會試中三場考試結束,便蜚語滿城,盛傳“江陰富人徐經(jīng)賄金預得試題?!?/p>
戶科給事華昶便匆匆彈劾主考程敏政鬻題。事連徐經(jīng)、唐寅。明孝宗敕令程敏政毋閱題并所錄之卷。大學士李東陽會同其他試官進行復審,證明徐、唐兩人皆不在錄取之中。鬻題之說,雖屬烏有,但輿論仍喧嘩不已。明廷為平息輿論,便著錦衣衛(wèi)加以審訊,查無鬻題實據(jù),最終以徐經(jīng)進京晉見程敏政時曾送過見面禮;唐寅也因曾用一個金幣向程敏政乞文,送鄉(xiāng)試座主梁儲,兩人均遭削除仕籍,發(fā)縣衙為小吏。
程敏政罷官還家。華昶坐奏事不實,降職處分。一場科場大獄,以各打五十大板結案。程敏政歸家后憤郁發(fā)疽而亡。唐寅恥不就吏,歸家后夫妻反目,消極頹廢。
說起唐伯虎,可謂婦孺皆知。
“唐伯虎點秋香” 、“三笑”、“三約牡丹亭”在民間廣為流傳,然而人們更多知道他的是“風流才子”的一面。 唐伯虎是姑蘇趨里人,生于明成化6年庚寅年(1470年),故名唐寅,因排行老大,又稱唐伯虎。
史書記載,他出身于一個小商人家庭,父親唐廣德因家道中落在姑蘇吳趨坊皋橋開酒店,當時文徵明父親文林去酒店喝酒,見唐寅才學過人,決定讓唐寅與文徵明一起拜吳門畫派創(chuàng)始人沈周為師。從此唐寅的繪畫天賦得到了充分展現(xiàn)。
后與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稱為明四家,與文徵明、祝枝山、徐禎卿合稱為吳中四杰。他的畫風纖柔委婉、清雋生動,尤擅長山水仕女畫,而且兼善書法,詩文俱佳。
唐寅家住今蘇州城北桃花塢,故自稱桃花塢主,曾作《桃花庵歌》,自比采花仙人。他自幼性格不羈,稱已為“江南第一風流才子”。
29歲時中鄉(xiāng)試第一,人稱唐解元。會試時因牽涉科場舞弊案而被革黜,就此唐寅絕意仕途,游歷名山大川,致力繪畫。
正德9年(1514年)他被明宗室寧王以重金征聘到南昌,后發(fā)現(xiàn)身陷寧王政治陰謀之中,遂佯裝瘋癲,脫身回歸故里,直到嘉靖3年(1524年)去世,死后葬在桃花塢北。嘉靖26年遷葬到橫塘鎮(zhèn)王家村。
1955年重新作了整修。動亂期間墓地遭毀壞,后又修復。
他的原配夫人死于疾病,續(xù)弦的一位看唐伯虎做官無望背他而去,最后一位紅粉知己叫沈九娘,后來九娘為他生了個女兒。 早在明代嘉靖或萬歷年間,嘉興人項元汴的筆記《蕉窗雜錄》上,就載有唐伯虎與秋香的故事。
稍晚一些,周玄暐的《涇林雜記》一書關于唐伯虎與秋香的故事更為詳細,基本上形成了“三笑”的雛形。而明朝末年,馮夢龍以《唐解元一笑姻緣》為題,又將其編進了廣泛流傳的《警世通言》中。
明末還有孟舜卿寫的《花前一笑》,單人月寫的《花舫緣》等雜劇,用舞臺演出的形式,更使其走進了千家萬戶。實際上,據(jù)《茶余客話》和《耳談》等筆記記載,明代歷史上的確有件為一個婢女而賣身為奴的事,但這是一個名叫陳立超的書生,好事者把它附會到唐伯虎名下。
另據(jù)史家考證,秋香是明朝成化年間南京妓女,姓林名奴兒,她的年紀比唐伯虎大十幾歲。而華太師是無錫人,要比唐伯虎小27歲。
因而,唐伯虎是與“三笑”姻緣無緣的。
唐伯虎何曾點秋香文 /孫喜倫 至于流傳甚廣的“唐伯虎點秋香”之類的風流韻事,純系小說、戲劇家們的杜撰、渲染。 早在明代嘉靖或萬歷年間,嘉興人項元汴的筆記《蕉窗雜錄》上,就載有唐伯虎與秋香的故事。稍晚一些,周玄暐的《涇林雜記》一書關于唐伯虎與秋香的故事更為詳細,基本上形成了“三笑”的雛形。而明朝末年,馮夢龍以《唐解元一笑姻緣》為題,又將其編進了廣泛流傳的《警世通言》中。明末還有孟舜卿寫的《花前一笑》,單人月寫的《花舫緣》等雜劇,用舞臺演出的形式,更使其走進了千家萬戶。實際上,據(jù)《茶余客話》和《耳談》等筆記記載,明代歷史上的確有件為一個婢女而賣身為奴的事,但這是一個名叫陳立超的書生,好事者把它附會到唐伯虎名下。另據(jù)史家考證,秋香是明朝成化年間南京妓女,姓林名奴兒,她的年紀比唐伯虎大十幾歲。而華太師是無錫人,要比唐伯虎小27歲。因而,唐伯虎是與“三笑”姻緣無緣的。 有的戲曲將唐伯虎描寫成有八九個老婆還不滿足的色迷、淫棍、流氓、文痞,調戲起婦女來門檻數(shù)他最精,玩弄起騙術來也數(shù)他最聰明,唐伯虎在天有靈,也要鳴冤叫屈了。這一數(shù)百年的“冤案”,是該重新顛倒過來了。 唐伯虎是個窮文人,“反視室中,瓶甌破缺,衣履之外,靡有長物”(唐寅《與文征明書》)。他依靠賣畫為生,維持生活尚且艱難,哪有錢來養(yǎng)活八九個妻子。其實,唐寅并沒有納妾娶小,他的原配夫人死于疾病,續(xù)弦的一位看唐伯虎做官無望背他而去,最后一位紅粉知己叫沈九娘,民間訛傳為第九個娘子。除此之外,造成訛傳的另一原因,怕就是對那“風流”二字的不同解釋了
唐寅(1470—1523年),于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故名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漢族,吳縣(今江蘇蘇州)人。
出身商人家庭,父親唐廣德,母親邱氏,自幼聰明伶俐。20余歲時家中連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繼去世,家境衰敗,在好友祝允明的規(guī)勸下潛心讀書,29歲參加應天府公試,得中第一名“解元”,30歲赴京會試,卻受考場舞弊案牽連被斥為吏。
此后遂絕意進取,以賣畫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應寧王朱宸濠之請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覺寧王圖謀不軌,遂佯狂得以脫身而歸。
晚年生活困頓,54歲即病逝。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并稱“江南四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稱“吳門四家”。
唐寅祖籍晉昌,即現(xiàn)在山西晉城一帶,所以在他的書畫落款中,往往寫的是“晉昌唐寅”四字。北宋時唐氏家族南遷,開始來到南京、蘇州經(jīng)商。
唐寅就出生在蘇州府吳縣吳趨里一個商人家庭。唐寅一生共有三位妻子,十九歲時娶徐氏,是徐廷瑞的次女,但在他大約廿四歲的時候病逝。
后來可能又娶有一室,但碰到科場弊案的牽累而離去。后娶沈氏,或名九娘, 唐伯虎自幼天資聰敏,熟讀四書、五經(jīng),并博覽史籍,16歲秀才考試得第一名,轟動了整個蘇州城,二十九歲到南京參加鄉(xiāng)試,又中第一名解元。
正當他躊躇滿志,第二年赴京會試時,因牽涉科場舞弊案而交惡運。 “會試泄題案”,一般說法是,與他同路趕考的江陰巨富之子徐經(jīng),暗中賄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試題。
事情敗露,唐寅也受牽連下獄。 是年京城會試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東陽。
兩人都是飽學之士,試題出得十分冷僻,使很多應試者答不上來。其中惟有兩張試卷,不僅答題貼切,且文辭優(yōu)雅,使程敏政高興得脫口而出:“這兩張卷子定是唐寅和徐經(jīng)的?!?/p>
這句話被在場人聽見并傳了出來。 唐寅和徐經(jīng)到京城后多次拜訪過程敏政,特別在他被欽定為主考官之后唐寅還請他為自己的一本詩集作序。
這已在別人心中產(chǎn)生懷疑。這次又聽程敏政在考場這樣說,就給平時忌恨他的人抓到了把柄。
一幫人紛紛啟奏皇上,均稱程敏政受賄泄題,若不嚴加追查,將有失天下讀書人之心。孝宗皇帝信以為真,十分惱怒,立即下旨不準程敏政閱卷,凡由程敏政閱過的卷子均由李東陽復閱,將程敏政、唐寅和徐經(jīng)押入大理寺獄,派專人審理。
徐經(jīng)入獄后經(jīng)不起嚴刑拷打,招認他用一塊金子買通程敏政的親隨,竊取試題泄露給唐寅。后刑部、吏部會審,徐經(jīng)又推翻自己供詞,說那是屈打成招。
皇帝下旨“平反”,程敏政出獄后,憤懣不平發(fā)癰而卒。唐寅出獄后,被謫往浙江為小吏。
唐寅恥不就任。《桐陰清夢圖》軸,明,唐寅繪。
說起唐伯虎,可謂婦孺皆知。
“唐伯虎點秋香” 、“三笑”、“三約牡丹亭”在民間廣為流傳,然而人們更多知道他的是“風流才子”的一面。 唐伯虎是姑蘇趨里人,生于明成化6年庚寅年(1470年),故名唐寅,因排行老大,又稱唐伯虎。
史書記載,他出身于一個小商人家庭,父親唐廣德因家道中落在姑蘇吳趨坊皋橋開酒店,當時文徵明父親文林去酒店喝酒,見唐寅才學過人,決定讓唐寅與文徵明一起拜吳門畫派創(chuàng)始人沈周為師。從此唐寅的繪畫天賦得到了充分展現(xiàn)。
后與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稱為明四家,與文徵明、祝枝山、徐禎卿合稱為吳中四杰。他的畫風纖柔委婉、清雋生動,尤擅長山水仕女畫,而且兼善書法,詩文俱佳。
唐寅家住今蘇州城北桃花塢,故自稱桃花塢主,曾作《桃花庵歌》,自比采花仙人。他自幼性格不羈,稱已為“江南第一風流才子”。
29歲時中鄉(xiāng)試第一,人稱唐解元。會試時因牽涉科場舞弊案而被革黜,就此唐寅絕意仕途,游歷名山大川,致力繪畫。
正德9年(1514年)他被明宗室寧王以重金征聘到南昌,后發(fā)現(xiàn)身陷寧王政治陰謀之中,遂佯裝瘋癲,脫身回歸故里,直到嘉靖3年(1524年)去世,死后葬在桃花塢北。嘉靖26年遷葬到橫塘鎮(zhèn)王家村。
1955年重新作了整修。動亂期間墓地遭毀壞,后又修復。
他的原配夫人死于疾病,續(xù)弦的一位看唐伯虎做官無望背他而去,最后一位紅粉知己叫沈九娘,后來九娘為他生了個女兒。 早在明代嘉靖或萬歷年間,嘉興人項元汴的筆記《蕉窗雜錄》上,就載有唐伯虎與秋香的故事。
稍晚一些,周玄暐的《涇林雜記》一書關于唐伯虎與秋香的故事更為詳細,基本上形成了“三笑”的雛形。而明朝末年,馮夢龍以《唐解元一笑姻緣》為題,又將其編進了廣泛流傳的《警世通言》中。
明末還有孟舜卿寫的《花前一笑》,單人月寫的《花舫緣》等雜劇,用舞臺演出的形式,更使其走進了千家萬戶。實際上,據(jù)《茶余客話》和《耳談》等筆記記載,明代歷史上的確有件為一個婢女而賣身為奴的事,但這是一個名叫陳立超的書生,好事者把它附會到唐伯虎名下。
另據(jù)史家考證,秋香是明朝成化年間南京妓女,姓林名奴兒,她的年紀比唐伯虎大十幾歲。而華太師是無錫人,要比唐伯虎小27歲。
因而,唐伯虎是與“三笑”姻緣無緣的。
一。唐伯虎的生平
唐伯虎,(1470-1524),明朝人,因生於寅年寅月寅時,便取名「寅」,因為寅為虎,又取字伯虎,后改字子畏。號桃花庵主,晚年信佛,有六如居士等別號。江蘇蘇州人。
舉鄉(xiāng)試第一(解元)。后因科場舞弊案受牽連,功名受挫,又遭家難,經(jīng)歷坎坷。后半生在蘇州城西北桃花塢建一“桃花庵”,以賣文鬻畫聞名天下。時與徐禎卿,祝允明,文徵明,切磋文藝,號“吳中四才子”。唐寅“任逸不羈,頗嗜聲色”,自署印“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彼W多能,吟詩作曲,能書善畫,是我國繪畫史上杰出的大畫家,擅人物、山水、花鳥。唐寅書法為畫名所掩,主要學趙孟頫,更受李北海影響,筆畫俊逸挺秀,婉轉流暢,筆力稍弱,鉤挑綿軟,看不出一絲狂態(tài)。王世貞評曰:“伯虎入?yún)桥d堂廡,差薄弱耳?!保ā吨萆饺烁濉罚┝鱾髂E有《自書詩》、《聯(lián)句詩》、《落花詩卷》等。
唐伯虎自幼聰穎,能詩擅畫,十六歲便中秀才,十九歲娶徐氏。徐氏文靜秀氣,溫柔體貼,夫妻恩愛。其父唐廣德,經(jīng)營一家唐記酒店,正在唐伯虎意氣風發(fā)時,父親突然中風過世,母親因太悲傷也隨父親而去,后又驚聞妹妹在夫家喪亡,心愛的妻子在生育孩子時,產(chǎn)后熱盛,悄悄離世,可憐的小嬰兒在出世三天后,也隨親娘而去。親人接連病故,打擊甚大,使他意志消沉。后在好友祝枝山、文徵明……的鼓勵下,重拾古文,發(fā)憤苦讀,結果鄉(xiāng)試名列榜首,「解元公唐伯虎」一時名遍南京城。二十七歲時續(xù)弦,娶了何氏。當唐寅上京考取進士時,被同行的同鄉(xiāng)都元敬出賣,被誣告行賄主考官,拖入刑堂棍打,押入大牢。
經(jīng)幾番周折后,證實無罪。釋獄后,落魄潦倒,妻子何氏離他而去,弟嫂要求分家,此時幸有好友、九娘(青樓女子)在精神上援濟他。后來,他娶了能干貼心的九娘為妻,自此也潛心作畫,在丹青上大有進展。
唐寅31歲開始“千里壯游”,足跡遍及江、浙、皖、湘、鄂、閔、贛七省,貧困之下以賣畫為生。唐寅擅畫山水及工筆人物,尤其是仕女,筆法秀潤縝密、瀟灑飄逸,“唐畫”為后世畫家所宗。傳世小說詩歌文學作品有《騎驢歸思圖》、《秋風紈扇圖》、《李瑞瑞圖》、《一世姻緣圖》、《山路松聲圖》等。詩詞散文有《六如居上全集》。
他和九娘育有一女。九娘三十七歲即因操勞過度而過世。
明正德四年(1509年),唐寅在蘇州城北的宋人章莊簡廢園址上筑室桃花塢,有學圃堂、夢墨亭、竹溪亭、蚊蝶齋等(亦稱唐家園,遺址在今桃花塢大街)。他自稱桃花塢主,曾作《桃花庵歌》,自比采花仙人。他的后半生主要生活在桃花塢,一生中的主要藝術小說詩歌文學作品也產(chǎn)生于此。唐寅坎坷一生,貧困凄苦,享年五十四歲。
二、唐伯虎的軼聞軼事
「吳門四才子」之一的唐伯虎。人們只知道他少年時候頑皮;青年時風流;中年老了,玩世不恭。所以世人將他的一些故事添枝加葉,以至於編造成許多傳奇小說,例如:唐伯虎三點秋香……等等。但關於傳說中唐伯虎的故事,未必完全真實,但可以透露出,這位才子畫家性格上的風流狂放,不居禮法。
當時,唐伯虎已是明代有名的畫家。所以,許多有錢有勢的人都想仗著自己的權勢,向唐伯虎要幾幅畫,但唐伯虎生性不畏權勢,而好結窮人。就因如此,所以唐伯虎寧愿作畫送給窮人,也不愿理會那些高官貴人。
從前有本叫《九美圖》的書,講的是唐伯虎娶了九位美女的故事,情節(jié)很離奇,其實歷史上并沒有這樁事,不過唐伯虎畫九美圖倒是真的。九美圖的由來,是祝枝山有一次去拜訪唐伯虎,而與唐伯虎打賭,只要唐伯虎能在一年內,將蘇州城里有名望的小姐,畫出十張美女圖來,祝枝山將付給他三百兩銀子。但當時唐伯虎卻忽略了:大家閨秀,平日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哪來十張美女圖?這時,書僮唐興建議唐伯虎,每月初一、月半到玄妙觀去,必可輕易的得到十張美女圖,但唐伯虎只完成了九張,而這九張美女圖也就因此被保存了
1.唐伯虎點秋香 2.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時候在繪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
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很快掌握繪畫技藝,深受沈周的稱贊。不料,由于沈周的稱贊,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chǎn)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里,一次吃飯時,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fā)現(xiàn)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3.唐寅賣扇記 唐寅,字伯虎,明朝江南四大才子之首,人稱“唐解元”,自制印章曰: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為人放蕩不羈,風流飄逸,心胸豁達。
精詩文、工書畫,曉音律,素好游山玩水。 值某歲仲夏,一日欲獨游西子湖,正行于道中,見一酒肆,酒興遂發(fā),乃入。
把盞酣飲罷,欲結賬,往囊中探銀,不料竟空空如也。乃環(huán)顧,亦無熟識,與酒保道:“某因走得匆忙,未帶銀兩,暫賒,可否?”對曰:“否!”寅一時無計,面色難堪,不免心慌意亂,滿面細汗。
甩開手中扇,搖之,忽思道:“何不以扇抵酒?”言與酒保,又不允。寅低眉良久,心生一計,大聲吆喝,賣其手中扇。
其時,肆中一長者,峨冠博帶,乃杭州富豪也。問道:“汝扇區(qū)區(qū),能折幾何?”寅曰:“足下觀訖方曉。”
遞之予視,富豪一瞥,乃曰:“扇上之畫,分明信手涂鴉,乃出無名豎子之手耳!分文不值?!毖杂?,擲于地,寅甚不悅,白眼瞪視。
俄傾,一布衣似書生模樣,上前視之。拾扇觀罷,拍案連稱:“ 妙!妙!妙!妙哉!乃出名人之高手!”視寅良久,只見寅氣宇軒昂,風流倜儻,儀表非常。
曰:“閣下莫非‘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唐伯虎耶?!”寅笑而未語,氣靜神閑。酒客聞之皆驚,爭而觀之,嘖嘖不已。
眾人皆出高價欲購伯虎之扇。寅都不鬻,獨與那秀才。
秀才摸出銀兩,只十兩白銀,乃曰:“吾錢少,恐難購得。”寅曰:“足下惠目識人,余欽佩之至,故此扇非君莫屬,君若銀兩短少,余至只收五兩,足付酒錢便可。
”秀才收受,拱手道謝。 富豪見狀,大夢如醒,拱手笑曰:“唐解元,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令名遠播,某有眼不識泰山,足下之畫,天下無雙,人間神品,老朽方才多有冒犯,乞先生海涵?!?/p>
遂拉寅之衣袂同坐,喚酒呼菜,又叫秀才同席而坐。飲酒大酣,寅醉意朦朧,顛倒淋漓,欲出酒肆。
富豪曰:“先生留步!”寅問:“何事?”曰:“先生能否將那扇賣與老夫?”寅曰:“否!”富豪略有慍色,曰:“余出千金,何如?”寅只顧走路。富豪大怒:“爾待何如?!”寅打一飽嗝,呵呵大笑,又要邁步,富豪勃然,曰:“還我酒食!”寅辯道:“是汝引我吃酒,非我本意,天上掉下餡兒餅,豈有不食之理?!”眾酒客嘩然大笑。
此時,人群中又走來一客,皂衣緇褲,乃一捕快也。捕快曰:“唐解元乃江南名流,某早有耳聞,足下可知這老者何許人也?”寅道:“聞所未聞,見所未見?!?/p>
捕快道:“此乃杭州四大巨賈之一,胡天富胡老爺是也!”寅曰:“與某何干? ” 捕快湊前耳語一番。寅曰:“噢!原來此人與汝家老爺有交情,實在不知。
罷!罷!罷!筆墨伺候,待某為胡賈做畫一幅。 ” 頃刻,文房四寶備矣。
寅道:“胡賈轉過身去?!焙Z不知何事,只好照辦。
唐伯虎三毫兩筆,做畫立就,只見眾人皆捧腹大笑不已。胡賈不知所謂何事,脫外衣觀之,惱怒成羞,嗔目張口,發(fā)指上冠。
捕快手指唐寅曰:“豈有此理!”唐寅笑曰:“扯平!”言罷,拂袖,攜布衣秀才之手同出酒肆,大踏步消失于匆匆人流之中。 眾看官可知唐伯虎在那富豪胡天富衣背上所畫何物,不妨告知:王八。
蓬萊子曰:唔呼!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敬人者,人亦敬之;不敬人者,當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4.解字謎唐寅得良師 相傳唐伯虎的老師沈石田是祝枝山為他找的。
唐伯虎幼年家境不好,父親在蘇州開酒店謀生。酒店收拾得干凈整潔,常有文人墨客來飲酒吟詩。
唐寅自幼喜歡畫畫,到十三歲時,父親就讓他在店中幫忙干活,不再上學,畫出得意的畫就貼在店墻上。 一次,才子祝枝山來到酒店喝酒,很喜歡墻上的畫。
就問老板畫是由誰畫的。老板回答說是兒子畫的。
祝枝山很驚訝地要求見見孩子。在得知了唐寅的家境貧寒之后便決定幫助他找一位丹青妙手來教他畫畫。
不久,祝枝山帶著畫師沈石田來到了酒店。 沈石田也很欣賞唐寅的畫,但想考考他才氣如何,就為他出了一個字謎:“去掉左邊是樹,去掉右邊是樹,去掉中間是樹,去掉兩邊是樹,這是什么字?”唐寅略一思考就說出了謎底是個“彬”字。
沈石田很高興,就收下了唐寅。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1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