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徐孺下陳蕃之榻。
這個典故主要是說徐孺子的,因為他是江西人,而陳蕃是河南人,是通過陳蕃的禮賢下士來陪襯徐孺。順便說到,將徐孺子稱為徐孺是古漢語中的節(jié)縮,節(jié)縮的目的是為了使結(jié)構(gòu)勻稱、節(jié)奏整齊。
2、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西漢梁孝王劉武建了一座很大的梁園,即課文中說的“睢園”。
彭澤指陶淵明,他曾做過彭澤令,喜歡飲酒,所以說“彭澤之樽”。文中引用這兩個典故,是為了表示在座的賓客好比是當年聚集在睢園(梁園)里的文人雅士一樣飲酒賦詩,他們豪爽善飲的氣概超過了陶淵明。
3、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這個分句是借詩人曹植、謝靈運來比擬參加宴會的文士。
“鄴水朱華”用了曹植的典故。臨川,指南朝山水詩人謝靈運。
“鄴水朱華”兩句是寫宴會之文,意思是說,參加宴會的文人學士,就像當年的曹植,寫出“朱華冒綠池”一般的美麗詩句,其風流文采映照著謝靈運的詩筆,意謂可以和謝靈運相比。臨川,指南朝山水詩人謝靈運, 4、望長安于日下,目吳會于云間。
這兩句直譯就是:“向夕陽西下之處遠望長安,在云霧繚繞之間遙看吳郡?!北砻嫔暇褪钦驹陔蹰w可以登高望遠,往西可以望見長安,往東可以望見蘇州。
但它同時又是用典,還應(yīng)有深層含義。表層就是說站在滕王閣,可以登高望遠,游目騁懷,視野開闊,此意可和上文的“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呼應(yīng)。
含蓄地表達自己象陸機一樣少年高才,而同時又流露了仕途坎坷,報國無門的感慨。 5、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
“南溟”,指南方的大海,出自《莊子?逍遙游》”,“天柱”,傳說中的擎天之柱,出自《山海經(jīng)?神異經(jīng)》。天柱,極言其高。
“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兩句,通過玄想宇宙的廣漠洪荒,來襯托人生的渺小,從而引發(fā)下文的感慨。 6、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帝指天帝,閽指守門人。
帝閽就是天帝的守門人?!读凶?湯問》:“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此“帝”亦指天帝。帝閽原是屈原辭賦中想象的神靈。
《離騷》:“吾令帝閽開關(guān)兮,倚閶闔而望予?!保ㄎ医刑扉T守衛(wèi)把門打開,他卻倚靠天門把我呆望。)
7、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馮唐的事跡見《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漢書?馮唐傳》亦載。
馮唐身歷文、景、武帝三朝,一直只做到郎官,至武帝時,有人舉薦了他,可是他己九十多歲,不能再做官了。 “李廣難封”的典故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與從弟李蔡俱事漢,“蔡為人在中下,名聲出廣下甚遠,然廣不得爵邑,官不過九卿,而蔡為列侯,位至三公。”
后遂用“李廣難封”“李廣未封”“李廣不侯”等慨嘆功高不爵,命運乖舛。 8、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
賈誼洛陽人,18歲就以文才著稱,20歲被漢文帝召為博士,深受倚重,于是一年之內(nèi)超遷為太中大夫。然而,朝中的那些公卿王侯對賈生并不寬容,在文帝面前毀謗賈誼“專欲擅權(quán),紛亂諸事”,文帝只得把他貶為長沙王太傅。
9、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事見《后漢書?梁鴻傳》《后漢書?逸民列傳》。梁鴻,字伯鸞,東漢初扶風平陵(今陜西咸陽西北)人,東漢文學家。
梁鴻幼年喪父。東漢初年,梁鴻入太學受業(yè),雖然家境貧寒但學習刻苦,受業(yè)期間曾遍覽古今典籍,經(jīng)史子集無所不通。
學成后梁鴻被分配到上林苑牧豬,雖然專業(yè)不對口,倒也樂得做他的“豬倌”。一天閑來無事,梁鴻和他的豬們在曬太陽,有兩只小豬在泥坑里打滾。
梁鴻看見了,就對小豬說:“豬啊豬,其實我是很羨慕你們的。從前有一位莊周老伯伯說過,郊祭時用的犧牛,雖然平時用好養(yǎng)料喂養(yǎng),又披以紋繡,舒服是舒服,可一旦要把它送進太廟作祭品時,這條牛想作一頭小豬,這可能嗎?所以我不愿意做卿相,不愿意被國事羈絆,我寧愿作一個小豬在污水溝里游戲,這樣我的心志倒可以愉快。”
一次,梁鴻誤遺火種,燒毀了人家部分財物,他便尋訪到那戶人家詳細地詢問了主家的損失,然后以豬作價抵償。那家主人為人刻薄,以為賠少了,梁鴻說我家貧沒什么財物,就讓我為你干幾年活吧。
主人便讓他做護院,梁鴻克盡職守。幾位鄰居看不下去了,一起責備那家主人。
主人便要將豬歸還給他,梁鴻拒辭不受,也不再當豬倌,徑回老家平陵去了。漢章帝時,梁鴻因去看望好友高恢,經(jīng)過京城,作了一首《五噫歌》,一共五句詩,每句后面有一個“噫”字。
大意是:登上高高的北芒山,俯覽腳下的帝京城,宮室是多么地崔嵬,老百姓的辛勤勞苦,卻遠遠地沒有盡頭。這首詩被章帝知道了,章帝勃然大怒,便下令搜捕梁鴻。
梁鴻聞訊后改名換姓,攜妻兒逃到了渤海邊上居住。“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五百多年后,唐朝詩人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對梁鴻被迫害的命運表達了深深的感慨。
然而太平的日子并不長久,章帝的派出的人追到了齊魯,梁鴻見這里也待不下去了,只得攜妻子和一個兒子南逃。梁鴻夫婦逃至吳地(今蘇州一帶)后,在富商門下做雇工,全家三口總算有了個安身的棲所。
白天梁鴻為人舂米,晚上每當他拖著疲倦的身子回家時,孟光已經(jīng)為他做好了香噴可口的飯菜。她非常敬重丈夫,不敢抬頭直視。
1、“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
西漢梁孝王劉武,劉邦的孫子,文帝的兒子,景帝的同胞兄弟,被封于梁,以開封為都城。他在歷史上最有名的就是建了一座很大的梁園,即課文中說的“睢園”。
梁孝王自小享盡榮華富貴,也為保衛(wèi)漢室江山立下了大功。平息了七王之亂后,遂在梁國大興土木。
他以睢陽為中心,依托自然景色,修建了一個很大的花園,稱東苑,也叫菟園,后人稱為梁園?!稘h書》載:“梁孝王筑東苑,方三百余里”。
梁園中的房舍雕龍畫鳳,金碧輝煌,幾乎可和皇宮媲美。睢水兩岸,竹林連綿十余里,各種花木應(yīng)有盡有,飛禽走獸品類繁多,梁王經(jīng)常在這里獰獵、宴飲,大會賓朋。
天下的文人雅士如枚乘、嚴忌、司馬相如等云集梁園,成了梁孝王的座上賓。俗成語“梁園雖好,不是久留之地”就是來自這個典故。
彭澤指陶淵明,他曾做過彭澤令,喜歡飲酒,所以說“彭澤之樽”?!稓w去來辭》中有“攜幼入室,有酒盈樽”的句子。
文中引用這兩個典故,是為了表示在座的賓客好比是當年聚集在睢園(梁園)里的文人雅士一樣飲酒賦詩,他們豪爽善飲的氣概超過了陶淵明。 2、“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
這個分句是借詩人曹植、謝靈運來比擬參加宴會的文士?!班捤烊A”用了曹植的典故,曹植曾作過《公宴詩》,詩中有句“朱華冒綠池”。
朱華,字面是紅色的花,這里指荷花(芙蓉)。曹植是建安文學之集大成者,有七步之才,《詩品》說曹植的詩“骨氣奇高,詞采華茂”,如:“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參差。
秋蘭被長坂,朱華冒綠池。潛魚躍清波,好鳥鳴高枝”,一連三聯(lián)對偶,后兩聯(lián)尤為工整;“被”字,“冒”字見出作者選詞用字的匠心。
“鄴水朱華”兩句是寫宴會之文,意思是說,參加宴會的文人學士,就像當年的曹植,寫出“朱華冒綠池”一般的美麗詩句,其風流文采映照著謝靈運的詩筆,意謂可以和謝靈運相比。臨川,指南朝山水詩人謝靈運,他曾任臨川內(nèi)史。
這里稱謝靈運是稱官職,和稱王安石為王臨川(籍貫)不同。曹植與謝靈運分處魏晉時代的首尾兩端,植是出漢音,啟魏響,靈運是出東晉,啟宋端;二人身世相似,命途多舛,其詩歌承繼亦有淵源。
鐘嶸在《詩品》中說:“宋臨川太守謝靈運(詩),其源出于陳思?!敝x靈運對曹植的才華非常崇拜,曾說過一句比較狂的話:“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p>
所以這里將曹植和謝靈運兩人的事跡一起引用,是很恰當很自然的。 3、“望長安于日下,目吳會于云間?!?/p>
這兩句直譯就是:“向夕陽西下之處遠望長安,在云霧繚繞之間遙看吳郡?!北砻嫔暇褪钦驹陔蹰w可以登高望遠,往西可以望見長安,往東可以望見蘇州。
吳會,課本無注,當指吳郡的都會,即江蘇省蘇州市。一說“會”讀kuài ,秦漢時會稽郡的郡治在吳縣(即今蘇州),郡、縣相連,稱為吳會。
而從對仗角度看,不如前解工整(“長安”對“吳會”,單個地名對單個地名)。但它同時又是用典,還應(yīng)有深層含義。
教參書認為“日下”一典源出《世說新語·夙惠》:晉明帝數(shù)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消息,潸然流涕。
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意告之。因問明帝:“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答曰:“日遠。
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元帝異之。
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p>
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贝说涠啾扔飨蛲鄱级坏弥粒⒐γ聵I(yè)不遂,希望和理想不能實現(xiàn)之意(參見《常用典故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和王勃的身世、心境是一致的,但光這樣理解還不夠,它只能說明上句,不能說明下句,即不能解釋為何“日下”與“云間”相對。
其實另有一典源出自《世說新語·排調(diào)》:荀鳴鶴、陸士龍二人未相識,俱會張茂先坐。張令共語。
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語。陸舉手曰:“云間陸士龍?!?/p>
荀答曰:“日下荀鳴鶴?!闭f的是:晉代文學家陸云(字士龍)、荀隱(字鳴鶴)兩人互不相識,一起在張華(字茂先,任過中書令,右光祿大夫)家中會面。
張華讓他們交談,因為兩人都有突出的才學,要他們別說平常的俗話。陸士龍拱手說:“我是云間的陸士龍?!?/p>
荀鳴鶴回答:“我是日下的荀鳴鶴?!蔽鲿x兩位名人陸云和荀隱初次會面時的“脫口秀”是一副藝術(shù)性頗高的人名對,有人認為這是中國對聯(lián)的濫觴。
士龍、鳴鶴分別是二人的表字,構(gòu)成了天然的對偶。因為風從虎,云從龍,所以才思敏捷的陸士龍自稱“云間陸士龍”。
荀隱是洛陽人,洛陽是西晉都城。《辭源》:“封建社會以帝王比日,因以皇帝所在之地為日下?!?/p>
故荀隱自稱“日下荀鳴鶴”。陸云是松江(今上海)人,因為這一副“對聯(lián)”,后來上海得到一個雅稱“云間”。
也因為這副對聯(lián)的有名,以“云間”對“日下”,成為詩家常用的駢語。清李漁《笠翁對韻》:“名動帝畿,西蜀三蘇來日下;壯游京洛,東吳二陸起云間。”
由于用典,此二句就有了表里兩層意思。表層就是說站在滕王閣,可以登高望遠,游目騁懷,視野開闊,此意可和上文的“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呼應(yīng)。
如果知。
1、馮唐易老
譯文:漢朝馮唐身歷三朝,到武帝時,舉為賢良,但年事已高不能為官。感慨生不逢時或表示年壽老邁。
馮唐的事跡見《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漢書?馮唐傳》亦載。馮唐身歷文、景、武帝三朝,一直只做到郎官,至武帝時,有人舉薦了他,可是他己九十多歲,不能再做官了。后世遂用“馮唐易老、馮唐已老、老馮唐、嘆馮唐”等慨嘆生不逢時,命運不好,或表示身已衰老,再不能有所作為。這就是“馮唐易老”的典故由來。
2、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
譯文:使梁鴻逃匿到齊魯海濱,難道不是政治昌明的時代?
《后漢書'梁鴻傳》記載,梁鴻,東漢人,因作詩諷刺君王,得罪了漢章帝,被迫逃到齊魯一帶躲避。文章借此抒發(fā)作者懷才不遇的感慨。
3、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
譯文:使賈誼遭受委屈,貶于長沙,并不是沒有圣明的君主
賈誼洛陽人,18歲就以文才著稱,20歲被漢文帝召為博士,深受倚重,在博士之列為最年輕者,每次參議詔令,諸博士尚未能言,賈誼即盡為之對答,并得到眾人的贊同。于是一年之內(nèi)超遷為太中大夫,漢文帝對賈誼的才能頗為賞識,擬任賈誼為公卿。
然而,朝中的那些公卿王侯對賈生并不寬容,在文帝面前毀謗賈誼,文帝只得把他貶為長沙王太傅。后轉(zhuǎn)任梁懷王太傅。梁懷王墮馬而死,他自恨失職,一年后也憂郁而死,年僅33歲。
4、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
譯文:物類的精華,是上天的珍寶,寶劍的光芒直沖上牛、斗二星的區(qū)間。
據(jù)《晉書·張華傳》,晉初,牛、斗二星之間常有紫氣照射。張華請教精通天象的雷煥,雷煥稱這是寶劍之精,上徹于天。張華命雷煥為豐城令尋劍,果然在豐城(今江西省豐城市,古屬豫章郡)牢獄的地下,掘地四丈,得一石匣,內(nèi)有龍泉、太阿二劍。后這對寶劍入水化為雙龍。
5、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譯文:雁群感到寒意而發(fā)出的驚叫,鳴聲到衡陽之浦為止。
相傳衡山有回雁峰,雁至此就不再南飛,待春而歸。文章借此說明水邊斷斷續(xù)續(xù)地傳來一陣陣驚寒的雁聲。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滕王閣序
1、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
《晉書?張華傳》:張華見斗、牛二星間常有紫氣,請雷煥登樓觀看。雷煥說這是“寶劍之精,上徹于天”,劍在豫章郡豐城縣(今屬江西)。于是張華任雷煥為豐城令。雷煥果然在豐城獄的地下挖出了兩把寶劍,一名龍泉,一名太阿。劍挖出之后,紫氣就消失了。兩劍的奪目光芒即龍光。后來寶劍入水化為雙龍。
2、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見于《后漢書?徐穉傳》。徐孺,即徐稚,字孺子。東漢時名士,豫章南昌人。家貧,常親自耕種,德行為人所景仰。陳蕃,字仲舉,東漢汝南人,為人剛正方嚴,他曾任豫章太守,在郡不接待賓客,只是徐稚來時才特設(shè)一榻,徐稚走后就把榻懸起來。
3、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
《西京雜記》:董仲舒夢見蛟龍入懷,于是作出了《春秋繁露》的詞;揚雄著《太玄經(jīng)》,夢見自己在《太玄經(jīng)》上吐出了鳳凰。
4、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
“紫電”之典見《古今注?輿服篇》吳大皇帝有寶劍六,其中第二把叫紫電。清霜”之典見《西京雜記》漢高祖斬白蛇用的劍,12年磨一次,劍刃鋒利如霜雪般白亮。
5、爽籟發(fā)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云遏。
《列子?湯問》:薛譚向秦青學習唱歌,沒有學得精髓就以為自己已經(jīng)都學會了,于是向老師秦青辭行。秦青沒有阻止他,在郊外為他餞行。餞行時秦輕撫節(jié)悲歌,歌聲振動林木,連天上的云朵都為之停了下來。
《滕王閣序》是唐代文學家王勃于上元二年(675年)所創(chuàng)作的一篇駢文。
擴展資料
在藝術(shù)上,《滕王閣序》有以下寫作特色:
(1)句式錯落,節(jié)奏分明
全文以四六句為主,雜以六四句。七字句,六字句,四字句,三字句,二字句,乃至一字句,這些句式,根據(jù)表意的需要而交錯運用,使節(jié)奏分明,內(nèi)容起承轉(zhuǎn)合。一般來說,二字句用于抒情(文中有兩處:“嗟乎”“嗚呼”)。
三字句、四字句用于一個話題的開始或轉(zhuǎn)折。六字句或七字句連用,為平實的敘述。四六句或六四句連用,為敘述或抒情的展開部分。僅有一個一字句“勃”,是自指兼表提頓。這樣,全篇的行文,既起伏跌宕,又自然流轉(zhuǎn)。
(2)駢儷藻飾,辭采華美
全篇采用對偶句,不但字面相對,而且音韻大體相對。如“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shù)?!薄扒Z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瞳,豈乏明時?”“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等,一句中平仄交替,上下句之間又平仄相對。
如此講求音律,又不影響意義表達,寫出來的句子抑揚頓挫,富于樂感,富于詩意。這篇序文,如“物華天寶”“俊采星馳”“紫電青霜”“鐘鳴鼎食”“青雀黃龍”“睢園綠竹”“鄴水朱華”等,都是講求辭采的典型例子。這樣,文章辭采華美,賞心悅目。
(3)運用典故,簡練含蓄
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來敘事抒情,有的是歷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而運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
如“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有的是暗用,如“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有的是正用,如“孟嘗高潔,空余報國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典故的運用,加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
參考資料:滕王閣序-百度百科
《滕王閣序》全稱《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
亦名《滕王閣詩序》,駢文篇名。唐王勃作。
滕王閣在今江西省南昌市 贛江濱。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嬰任洪州都督時(公元653年)始建,后閻伯嶼為洪州牧,宴群僚于閣上,王勃省父過此,即席而作。
文中鋪敘滕王閣一帶形勢景色和宴會盛況,抒發(fā)了作者“無路請纓”之感慨。對仗工整,言語華麗。
一字千金 傳說,唐朝文學家王勃到南昌,剛好趕上都督伯輿的宴會,一氣呵成寫成《滕王閣序》。最后寫了序詩: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轉(zhuǎn)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自流。 最后一句空了一個字不寫,將序文呈上就走了。
在座的人看到這里,有人猜是“水”字,有人猜是“獨”字,閻伯輿都覺得不對,派人追回王勃,請他補上。 趕到驛館,王勃的隨從對來人說:“我家主人吩咐了,一字千金,不能再隨便寫了?!?/p>
閻伯輿知道后說道:“人才難得”,便包了千兩銀子,親自率文人們來見王勃。 王勃接過銀子,故作驚訝地問:“我不是把字寫全了嗎?”大家都說:“那不是個空(kong)字嗎? 王勃說:對呀!就是“空【kong3號音】字呀!‘檻外長江空自流’嗎!” 眾人恍然大悟。
一、用典詳釋 1、言簡意賅,含蓄有味——明用 所謂明用,就是用典故的字面意思,并將其所具有的特殊含義加以擴大,變?yōu)榉褐??!峨蹰w序》中的“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虛;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天柱高而北辰遠”等句中的用典即屬明用典故。
“龍光”之典見于《晉書·張華傳》,張華因斗、牛二星間有紫氣照射而在地下掘得龍泉、太阿兩劍,兩劍的奪目光芒即龍光?!靶烊妗敝湟娪凇逗鬂h書·徐穉傳》,東漢名士陳蕃任豫章太守時不接來客,惟因家貧在家種地而不肯做官的徐穉來訪,才設(shè)一睡榻留宿。
“紫電”之典見《古今注·輿服篇》,吳大皇帝有寶劍六把,其二名紫電。 “青霜”之典見《西京雜記》,漢高祖斬白蛇用的劍,12年磨一次,劍刃鋒利如霜雪般白亮。
“天柱”之典見《神異經(jīng)》,昆侖山上有銅柱,其高入天,稱為天柱?!氨背健敝湟姟墩撜Z·為政》,“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這里指北極星,喻指國君。 以上明用的典故,實現(xiàn)了表達上“意婉而盡,藻麗而富,氣暢而凝”(劉勰《文心雕龍》語)的效果,可謂言簡意豐,辭約蘊寓。
2、隱括旨義,旨冥句中——暗用 暗用指引典不直錄原文,而化成自己的語言,使典故貼近語境,又不違原意,起到恰當而曲折地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效果?!峨蹰w序》中的“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孟嘗高潔,空余抱國之情;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等句的用典即屬暗用典故。
“馮唐”“李廣”兩典見《史記》,“梁鴻”“孟嘗”兩典見《后漢書》。這幾個典故比較熟悉,本文不再詳解。
“貪泉”之典見《晉書·吳隱之傳》,廣州北20里的石門有水叫貪泉,據(jù)稱人飲此水必起貪得無厭之心,吳隱之至此,取泉水飲,并賦詩一首:“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p>
“涸轍”之典見《莊子·外物》,此為語典,車轍無水,故曰涸轍,此處喻窮困的境遇?!叭罴敝湟姟稌x書·阮籍傳》,身處魏晉間的阮籍,因不滿于司馬氏,便以飲酒來掩飾自己,以免被害,他常自己駕車外出,也不順著路走,當前面有什么障礙不能前進時,就痛哭著回來。
以上這些典故,或事或語,均由王勃化用為自己的語言,而用典中所蘊涵的卻是作者不為當世所用的自怨自嘆的復雜情感。但又由于王勃借用了“貪泉”“涸轍”之典,把自己強行振作、不甘頹廢的信念表露無遺。
3、說古喻今,比況自身——化用 化用即點化后使用。這是一種作者將敘事詳備,文字較長的事典合理化簡點睛,以簡馭繁地表達情感的用典方法 。
《滕王閣序》中“楊意不逢,撫凌云而自惜;鐘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句即屬典故的化用。 “楊意不逢”之典見《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漢朝楊得意稟告漢武帝,說《大人賦》為司馬相如所作,武帝召見相如,“天子大悅,飄飄有凌云之氣”,而楊得意卻仍做個掌管獵犬的小官。
“鐘期既遇”之典見《列子·湯問》,上古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只有鐘子期知其音。 以上兩個化用典故,涵蘊深刻。
只有26歲的王勃受邀作序,但面對自己“時運不齊,命途多舛”,不禁興盡悲來,又不便直說,乃妙筆生花,化用典故,雖說的是古,而喻的卻是今,可謂比況自如,毫無斧鑿之痕。 4、多典濃縮,加強效果——連用 連用是指作者為了加強表達效果而在一句之中驅(qū)遣幾個典故來表達思想感情的用典方式。
《滕王閣序》中典故連用的句子較多,下面僅舉一例:“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他日趨庭,叨陪鯉對;今茲捧袂,喜托龍門”句中連用四個典故,表明作者幸蒙閻公垂青,得以即席命筆,施展才華的感激之情。
“謝家寶樹”之典見《世說新語·言語》,謝安問子侄們,人們?yōu)槭裁纯傁M拥芎茫恐蹲又x玄答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于庭階耳?!庇駱浼磳殬洌扔?。
【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徐孺,東漢時名人,德行為人所景仰。當時陳蕃為豫章太守,素來不接待賓客,專為徐孺設(shè)一榻,平時掛起,只有徐孺來訪才放下。
【紫電清霜,王將軍之武庫】紫電清霜,指寶劍《西京雜記》卷一:“高祖斬白蛇劍,~刃上常若霜雪?!?/p>
【聲斷衡陽之浦】相傳衡山有回雁峰,雁至此就不再南飛。
【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天柱,《神異經(jīng)》說,昆侖山上銅柱,高入天穹,叫做“天柱”
【宣室】漢未央宮前殿正室叫宣室。漢文帝曾坐宣室接見賈誼,談到半夜。
【馮唐】西漢人,有才能卻一直不受重用。漢武帝時求選賢良,有人推薦馮唐,可他已經(jīng)九十多歲,難再做官了。
【李廣】漢武帝時名將,多年抗擊匈奴,軍功很大,卻終身沒有封侯。
【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漢文帝本想任賈誼為公卿,但因朝中權(quán)貴反對,就疏遠了他。
【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梁鴻,東漢人,因作詩諷刺君王,得罪了漢章帝,被迫逃到齊魯一帶躲避。
【酌貪泉而覺爽】古代傳說廣州有水名貪泉,人喝了這的水會變貪婪
【除涸轍以猶歡】《莊子 外物》有鮒魚在干涸的車轍中求活的寓言。
1. 星分翼軫:古人習慣以天上星宿與地上區(qū)域?qū)?yīng),稱為“某地在某星之分野”。據(jù)《晉書·天文志》,豫章屬吳地,吳越揚州當牛斗二星的分野,與翼軫二星相鄰。翼、軫,星宿名,屬二十八宿。
2. 龍光射牛斗之墟:龍光,指寶劍的光輝。牛、斗,星宿名。墟、域,所在之處。據(jù)《晉書·張華傳》,晉初,牛、斗二星之間常有紫氣照射。張華請教精通天象的雷煥,雷煥稱這是寶劍之精,上徹于天。張華命雷煥為豐城令尋劍,果然在豐城(今江西省豐城市,古屬豫章郡)牢獄的地下,掘地四丈,得一石匣,內(nèi)有龍泉、太阿二劍。后這對寶劍入水化為雙龍。
3. 徐孺:徐孺子的省稱。徐孺子名稚,東漢豫章南昌人,當時隱士。據(jù)《后漢書·徐稚傳》,東漢名士陳蕃為豫章太守,不接賓客,惟徐稚來訪時,才設(shè)一睡榻,徐稚去后又懸置起來。
4. 東南之美:泛指各地的英雄才俊?!对娊?jīng)-爾雅-釋地》:“東南之美,有會稽之竹箭;西南之美,有華山之金石。”會稽就是今天的紹興,后用“東箭南金” 泛指各地的英雄才俊。
5. 蛟起鳳:宛如蛟龍騰躍、鳳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段骶╇s記》:“董仲舒夢蛟龍入懷,乃作《春秋繁露》?!庇郑骸皳P雄著《太玄經(jīng)》,夢吐鳳凰集《玄》之上,頃而滅?!?/p>
6. 電青霜:《古今注》:“吳大皇帝(孫權(quán))有寶劍六,二曰紫電。”《西京雜記》:“高祖(劉邦)斬白蛇劍,刃上常帶霜雪?!薄洞呵锓甭丁芬嘤浧涫?。
7. 徹:通貫。
化用庾信《馬射賦》:“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共春旗一色?!?/p>
8. 白云遏:形容音響優(yōu)美,能駐行云?!读凶印珕枴罚骸把ψT學謳于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于郊衢。撫節(jié)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p>
9. 睢園綠竹:睢園,即漢梁孝王菟園,梁孝王曾在園中聚集文人飲酒賦詩?!端?jīng)注》:“睢水又東南流,歷于竹圃……世人言梁王竹園也。”
10. 朱華:荷花。曹植《公宴詩》:“秋蘭被長坂,朱華冒綠池?!?/p>
11. 二難:指賢主、嘉賓難得。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序》:“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并?!蓖醪f“二難并”活用謝文,良辰、美景為時地方面的條件,歸為一類;賞心、悅目為人事方面的條件,歸為一類。
12. 吳會(kuài):古代紹興的別稱,紹興古稱吳會、會稽,是三吳之首(吳會、吳郡、吳興),唐代紹興是國際大都市,與長安齊名。同時期的詩人宋之問也有意思相近的一首詩:”薄游京都日,遙羨稽山名“。
《世說新語·排調(diào)》:荀鳴鶴、陸士龍二人未相識,俱會張茂先坐。張令共語。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語。陸舉手曰:“云間陸士龍?!避鞔鹪唬骸叭障萝鼬Q鶴。”
《古代漢 語》解釋:“陸云,字士龍,三國吳承相陸遜 孫。陸遜封華亭侯,陸氏世居華亭。華亭古 稱‘云間’。荀隱,穎川人。穎川,地近京城。 后以‘日下’喻‘京都’?!?/p>
滕王閣因滕王李元嬰得名。
李元嬰是唐高祖李淵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驕奢淫逸,品行不端,毫無政績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畫蝴蝶,很有藝術(shù)才情。
他修建滕王閣,也是為了歌舞享樂的需要。這座江南名樓建于唐朝繁盛時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閣序》而很快出名。
韓愈在《新修滕王閣記》中說:“愈少時,則聞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瑰偉絕特之稱。”《滕王閣序》全稱《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又名《滕王閣詩序》《宴滕王閣序》,寫于何時,有兩種說法。
唐末五代時人王定保的《唐摭言》說:“王勃著《滕王閣序》,時年十四。”那時,王勃的父親可能任六合縣(今屬江蘇)令,王勃赴六合經(jīng)過洪州。
又這篇序文中有“童子何知,躬逢勝餞”之語,也可佐證。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認為《滕王閣序》是上元二年(675)王勃前往交趾(在現(xiàn)在越南河內(nèi)西北)看望父親(那時他父親任交趾縣令),路過南昌時所作。
從這篇序文內(nèi)容的博大、辭采的富贍來看,更像是成年作品?!巴印辈灰欢ň褪侵感『?,也可以是表示自己年輕無知的謙詞。
何況序文中有“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的話,“弱冠”是指二十歲。所以,關(guān)于寫作時間,課文的注釋解說采用后一種說法。
滕王閣《新唐書·文藝傳》記滕王閣詩會為:“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閣,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紙筆遍請客,莫敢當,至勃,泛然不辭。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輒報。
一再報,語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請遂成文,極歡罷?!笨梢姰敃r王勃年輕氣盛,才華橫溢,揮毫潑墨,語驚四座的情景。
關(guān)于《滕王閣序》的由來,唐末王定保的《唐摭言》有一段生動的記載。原來閻公本意是讓其婿孟學士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謙讓時,王勃卻提筆就作。
閻公初以“更衣”為名,憤然離席,專會人伺其下筆。初聞“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閻公覺得“亦是老生常談”;接下來“臺隍枕夷夏之郊,賓主盡東南之美”,公聞之,沉吟不言;及至“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句,乃大驚“此真天才,當垂不朽矣!”,出立于勃側(cè)而觀,遂亟請宴所,極歡而罷。
還有一種說法《唐才子傳 王勃》父福疇坐是左遷交趾令。勃往省覲,途過南昌,時都督閻公新修滕王閣成,九月九日,大會賓客,將令其婿作記,以夸盛事。
勃至,入謁,帥知其才,因請為之。勃欣然對客操觚,頃刻而就,文不加點,滿座大驚。
酒酣辭別,帥贈百縑,即舉帆去,至炎方,舟入洋海,溺死,時年二十九。父親王福畤被牽連貶為交趾縣令。
王勃前往探望,路過南昌。當時都督閻公新修成滕王閣,九月九日,大宴賓客,準備讓他的女婿寫篇記,來夸耀這一盛事。
王勃到此拜見閻公,閻公知道他的才華,就請他來作記。王勃欣然對客提筆,一會兒就寫成了,還不加修改,滿座賓客大為驚奇。
酒酣辭別。閻公贈送他一百匹縑,他就揚帆離去。
到了炎方,船入大海,王勃被淹死,當時是二十六歲。
一、出自神話傳說的典故 1、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西京雜記》卷二說董仲舒夢蛟龍入懷,乃作《春秋繁露》。
又說楊雄作《太玄》,夢見自己吐出鳳凰,飛集書上。文章借此形容孟學士文章 之美。
2、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相傳衡山有回雁峰,雁至此就不再南飛,待春而歸。文章借此說明水邊斷斷續(xù)續(xù)地傳來一陣陣驚寒的雁聲。
3、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以猶歡:古代傳說廣州有水名貪泉,人喝了這里的水就會變得貪婪?!肚f子?外物》記載的處在涸轍里的鮒魚求救的故事。
文章借此表達作者不甘沉淪的思想。 4、今茲捧袂,喜托龍門:傳說鯉魚跳過龍門,就可以變?yōu)轱w龍。
作者借此表示,由于謁見了名人而抬高了自己的身價。 5、紫電清霜,王將軍之武庫:《中華古今注》說,吳大帝孫權(quán)有寶劍六,其二名紫電。
據(jù)《西京雜記》卷一云,漢高祖斬白蛇劍,每十二年一加磨,鋒刃?,撊羲N恼陆璐丝滟澩鯇④?。
二、出自歷史故事的典故 1、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晉書?張華傳》記載:牛、斗二星之間?,F(xiàn)紫氣,張華請南昌人雷煥來看,雷煥說那是寶劍的光芒上通于天。后來果然在南昌的豐城地下掘出了雙劍,一名龍泉,一名太阿。
寶劍出土后,星間紫氣也消失了。文章借此來夸贊洪州地方很靈異。
2、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后漢書?徐稚傳》記載:徐稚是洪州高士,“陳蕃為(豫章)太守……唯稚來特設(shè)一榻,去則懸之?!蔽恼陆璐丝滟澓橹萑宋锟∶?。
3、望長安于日下,目吳會于云間:日下,指京都,云間,指江蘇松江?!妒勒f新語?排調(diào)》:“荀鳴鶴、陸士龍二人未相識,俱會張茂先(張華)坐。
張令其語。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語。
陸舉手曰:‘云間陸士龍。’荀答口:‘日下荀鳴鶴。
’”文章借此表現(xiàn)作者期望自己被召見的心志。 4、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史記?賈誼傳》記載,漢文帝時,賈誼遷謫長沙,四年后,文帝把他征回長安,召見于宣室。
作者借此表達懷才不遇的苦悶心情。 5、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史記》記載,漢武帝時選求賢良,有人舉薦馮唐,可是他已九十多歲了,不能做官了。
又載,李廣是漢武帝時的名將,多年抗擊匈奴,軍功很大,卻終身沒有封侯。文章借此表達年時易往,功業(yè)難就。
6、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史記?賈誼傳》記載,賈誼曾任太中大夫,對當時國 家大事多所建議,一時深受器重,后受讒毀,被貶為長沙王太傅。文章借此表達作者懷才不遇的心情。
7、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后漢書?梁鴻傳》記載,梁鴻,東漢人,因作詩諷刺君王,得罪了漢章帝,被迫逃到齊魯一帶躲避。文章借此抒發(fā)作者懷才不遇的感慨。
8、孟嘗高潔,空余報國之情:《后漢書?孟嘗傳》記載,東漢人孟嘗,為官清正廉潔,但不被重用,后來歸田。作者借此來反襯自己不甘沉淪的思想。
9、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晉書?阮籍傳》記載,阮籍獨自駕車出行,在無路可 走時便痛哭而返。作者借此來反襯自己不甘沉淪的思想。
10、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漢書?終軍傳》記載,漢武帝想讓南越王歸順,派終軍前往勸說,終軍請求給他長纓,必縛住南越王,帶回到皇宮門前。作者借此表達自己報國無門的感慨。
11、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后漢書?班超傳》記載的班超投筆從戎的故事?!端螘?宗愨傳》記載,南朝宋人宗愨,少年時很有抱負,說“愿乘長風破萬里浪”。
作者借此表達自己報國無門的感慨。 12、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晉書?謝玄傳》記載,晉朝謝安曾問子侄們:為什么人們總是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謝玄回答:“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于庭階耳?!?/p>
后半句出自《烈女傳?母儀傳》記載的孟母三遷的故事。作者借此表達有幸在宴會上結(jié)識了各位 名士。
13、楊意不逢,撫凌云而自惜:《史記?司馬相如傳》:“蜀人楊得意為狗監(jiān),侍上。上讀《子虛賦》而善之,曰:‘朕獨不得與此人同時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馬相如自言為此賦。
’上驚,乃召問相如?!庇衷疲骸跋嗳缂醋唷洞笕速x》,天子大悅,飄飄有凌云之氣?!?/p>
這兩句是說,未遇推薦之人,只能賦凌云之賦而自惜。 14、鐘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慚:《列子?湯問》記載的高山流水的故事。
這句的意思是說既遇知音,就在宴會上賦詩作文,不以為慚。 15、蘭亭已矣,梓澤丘墟:《晉書?王羲之傳》記載的蘭亭集會的情況。
《晉書?石崇傳》記載:“崇有別館,在河陽之金谷,一名梓澤?!边@句是說,名勝之地,終難免于荒蕪。
三、出自文人詞句的典故 1、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彭澤,指陶淵明。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有“攜幼入室,有酒盈樽?!?/p>
這兩句意思是說,滕王閣的宴集,勝過隱士的獨樂。《水經(jīng)注》記載:“睢水又東南流,歷于竹圃。
水次綠竹蔭渚,青青實望,世人言梁王竹園也。” 2、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曹植《公宴詩》有詩句:“秋蘭披長坂,朱華冒綠池。”
鐘嶸《詩品》記載:“宋臨川太守謝靈運,其源出于陳思(曹植)?!边@里是借曹植來比擬與會的文士將對后代文壇產(chǎn)生影響。
3、北海雖賒,扶搖可接:《莊子?逍遙游》:“鵬之。
1、徐孺下陳蕃之榻。
這個典故主要是說徐孺子的,因為他是江西人,而陳蕃是河南人,是通過陳蕃的禮賢下士來陪襯徐孺。順便說到,將徐孺子稱為徐孺是古漢語中的節(jié)縮,節(jié)縮的目的是為了使結(jié)構(gòu)勻稱、節(jié)奏整齊。
2、睢園綠竹,氣凌彭澤之樽。西漢梁孝王劉武建了一座很大的梁園,即課文中說的“睢園”。
彭澤指陶淵明,他曾做過彭澤令,喜歡飲酒,所以說“彭澤之樽”。文中引用這兩個典故,是為了表示在座的賓客好比是當年聚集在睢園(梁園)里的文人雅士一樣飲酒賦詩,他們豪爽善飲的氣概超過了陶淵明。
3、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這個分句是借詩人曹植、謝靈運來比擬參加宴會的文士。
“鄴水朱華”用了曹植的典故。臨川,指南朝山水詩人謝靈運。
“鄴水朱華”兩句是寫宴會之文,意思是說,參加宴會的文人學士,就像當年的曹植,寫出“朱華冒綠池”一般的美麗詩句,其風流文采映照著謝靈運的詩筆,意謂可以和謝靈運相比。臨川,指南朝山水詩人謝靈運, 4、望長安于日下,目吳會于云間。
這兩句直譯就是:“向夕陽西下之處遠望長安,在云霧繚繞之間遙看吳郡?!北砻嫔暇褪钦驹陔蹰w可以登高望遠,往西可以望見長安,往東可以望見蘇州。
但它同時又是用典,還應(yīng)有深層含義。表層就是說站在滕王閣,可以登高望遠,游目騁懷,視野開闊,此意可和上文的“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呼應(yīng)。
含蓄地表達自己象陸機一樣少年高才,而同時又流露了仕途坎坷,報國無門的感慨。 5、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
“南溟”,指南方的大海,出自《莊子?逍遙游》”,“天柱”,傳說中的擎天之柱,出自《山海經(jīng)?神異經(jīng)》。天柱,極言其高。
“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兩句,通過玄想宇宙的廣漠洪荒,來襯托人生的渺小,從而引發(fā)下文的感慨。 6、懷帝閽而不見,奉宣室以何年?帝指天帝,閽指守門人。
帝閽就是天帝的守門人?!读凶?湯問》:“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p>
此“帝”亦指天帝。帝閽原是屈原辭賦中想象的神靈。
《離騷》:“吾令帝閽開關(guān)兮,倚閶闔而望予?!保ㄎ医刑扉T守衛(wèi)把門打開,他卻倚靠天門把我呆望。)
7、馮唐易老,李廣難封。馮唐的事跡見《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漢書?馮唐傳》亦載。
馮唐身歷文、景、武帝三朝,一直只做到郎官,至武帝時,有人舉薦了他,可是他己九十多歲,不能再做官了。 “李廣難封”的典故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與從弟李蔡俱事漢,“蔡為人在中下,名聲出廣下甚遠,然廣不得爵邑,官不過九卿,而蔡為列侯,位至三公?!?/p>
后遂用“李廣難封”“李廣未封”“李廣不侯”等慨嘆功高不爵,命運乖舛。 8、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
賈誼洛陽人,18歲就以文才著稱,20歲被漢文帝召為博士,深受倚重,于是一年之內(nèi)超遷為太中大夫。然而,朝中的那些公卿王侯對賈生并不寬容,在文帝面前毀謗賈誼“專欲擅權(quán),紛亂諸事”,文帝只得把他貶為長沙王太傅。
9、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事見《后漢書?梁鴻傳》《后漢書?逸民列傳》。梁鴻,字伯鸞,東漢初扶風平陵(今陜西咸陽西北)人,東漢文學家。
梁鴻幼年喪父。東漢初年,梁鴻入太學受業(yè),雖然家境貧寒但學習刻苦,受業(yè)期間曾遍覽古今典籍,經(jīng)史子集無所不通。
學成后梁鴻被分配到上林苑牧豬,雖然專業(yè)不對口,倒也樂得做他的“豬倌”。一天閑來無事,梁鴻和他的豬們在曬太陽,有兩只小豬在泥坑里打滾。
梁鴻看見了,就對小豬說:“豬啊豬,其實我是很羨慕你們的。從前有一位莊周老伯伯說過,郊祭時用的犧牛,雖然平時用好養(yǎng)料喂養(yǎng),又披以紋繡,舒服是舒服,可一旦要把它送進太廟作祭品時,這條牛想作一頭小豬,這可能嗎?所以我不愿意做卿相,不愿意被國事羈絆,我寧愿作一個小豬在污水溝里游戲,這樣我的心志倒可以愉快?!?/p>
一次,梁鴻誤遺火種,燒毀了人家部分財物,他便尋訪到那戶人家詳細地詢問了主家的損失,然后以豬作價抵償。那家主人為人刻薄,以為賠少了,梁鴻說我家貧沒什么財物,就讓我為你干幾年活吧。
主人便讓他做護院,梁鴻克盡職守。幾位鄰居看不下去了,一起責備那家主人。
主人便要將豬歸還給他,梁鴻拒辭不受,也不再當豬倌,徑回老家平陵去了。漢章帝時,梁鴻因去看望好友高恢,經(jīng)過京城,作了一首《五噫歌》,一共五句詩,每句后面有一個“噫”字。
大意是:登上高高的北芒山,俯覽腳下的帝京城,宮室是多么地崔嵬,老百姓的辛勤勞苦,卻遠遠地沒有盡頭。這首詩被章帝知道了,章帝勃然大怒,便下令搜捕梁鴻。
梁鴻聞訊后改名換姓,攜妻兒逃到了渤海邊上居住?!案Z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五百多年后,唐朝詩人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對梁鴻被迫害的命運表達了深深的感慨。
然而太平的日子并不長久,章帝的派出的人追到了齊魯,梁鴻見這里也待不下去了,只得攜妻子和一個兒子南逃。梁鴻夫婦逃至吳地(今蘇州一帶)后,在富商門下做雇工,全家三口總算有了個安身的棲所。
白天梁鴻為人舂米,晚上每當他拖著疲倦的身子回家時,孟光已經(jīng)為他做好了香噴可口的飯菜。她非常敬重丈夫,不敢抬頭直視,就半曲。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1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