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育意義的歷史典故有很多,而且對于古代和當代的社會生活具有很重要的指導作用與指引導向,關于歷史典故,寫的不僅僅是那個時代的發(fā)生的主要事件,陳述的也是時代的記憶和歷史背景,無論是人或者食物,都有著他獨特的意義所在,還有就是所要表達的精神和思想,這對于當時的人們以及歷史大環(huán)境來說,都潛移默化對人們的思想和心靈進行熏陶。
下面我就來梳理幾個有教育的歷史典故,也和大家分享一下:
1、“運籌帷幄”這個成語的典故:劉邦當上了皇帝以后在都城洛陽南宮擺酒宴,招待文武百官。于是在招待的時候劉邦就問文武百官自己和項羽的區(qū)別,這個時候的文武百官就紛紛得夸贊劉邦這個君王很大仁大義。但是劉邦卻說在運籌帷幄不如張良,在關于安撫百姓方面不如蕭何,在率軍打仗不如韓信,但是劉邦卻是一位卓越的領導者,因為劉邦可以很好地運用三位俊杰,能夠發(fā)揮自己的領導才能,所以劉邦才能夠得到天下。
2、“三顧茅廬“這個典故也很有教育意義,從側面說明了在面對一件事情的時候要有很好的毅力和堅持,不能夠因為一件小事就放棄自己心里面所堅持的東西,要達到心里面的目標,就要不斷的去爭取和努力,這樣別人才能因為心里面的這份堅持的毅力和不肯放棄的決心打動。
3、“孔融讓梨”更多的是贊言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還有就是弘揚中華文化中互相謙讓的禮儀文化,每個人不僅要去堅持這樣的傳統(tǒng)禮儀,更重要的是中華民族里面博大精深的東西不能夠丟,我更要去發(fā)揚,傳承。
4、“司馬光砸缸”,要善于發(fā)現生活中的多種方法,還有就是去明白生活中有許多新奇的東西,這些方法要加以運用。而且遇到事情的時候需要勇敢的站出來,而不是選擇去逃避,這樣才可以更好的解決問題。
關于中華文化歷史典故有很多,而且好多的成語里面包含的典故都很好地對現實社會有教育的意義,關鍵要去發(fā)現和吸收。
去百度文庫,查看完整內容>內容來自用戶:小剛的小小一.無聲的教育:老禪師的育人技巧相傳古代有位老禪師,一日晚在禪院里散步,看見院墻邊有一張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位出家人違反寺規(guī)翻墻出去了。
老禪師也不聲張,靜靜地走到墻邊,移開椅子,就地蹲下。不到半個時辰,果真聽到墻外一陣響動。
少頃,一位小和尚翻墻而入,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背脊跳進了院子。當他雙腳著地時,才發(fā)覺剛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傅。
小和尚頓時驚慌失措,張口結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師傅的責備和處罰。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師傅并沒有厲聲責備他,只是以很平靜的語調說:“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一件衣服?!?/p>
二.人格的力量:張伯苓先生以身作則戒煙我國著名教育家張伯苓,1919年之后相繼創(chuàng)辦南開大學、南開女中、南開小學。他十分注意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并且身體力行,為人師表。
一次,他發(fā)現有個學生手指被煙熏黃了,便嚴肅地勸告那個學生:“煙對身體有害,要戒掉它?!睕]想到那個學生有點不服氣,俏皮地說:“那您吸煙就對身體沒有害處嗎?”張伯苓對于學生的責難,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喚工友將自己所有的呂宋煙全部取來,當眾銷毀,還折斷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愛的煙袋桿,誠懇地說:“從此以后,我與諸同學共同戒煙?!?/p>
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煙了。三.一句話改變學生命運:皮爾·保羅校長“妙手回春”“我一看你修長的小拇指就知道,將來你一定會是紐約州的州長”,一句普通的話,改變了一個學生的人生。
此話出自。
行知當校長的時候,有一天看到一位小男孩用磚頭砸同學,便將其制止并叮囑他等會到校長辦公室去。當陶行知回到辦公室時,小男孩已經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顆糖給這位小男孩兒,微笑著說:“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先到辦公室?!毙∧泻⒔舆^方糧,愣住了。
接著,陶行知又掏出一顆糖,高興地說:“這也是給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就住手了,說明你很尊重我?!?
小男孩將信將疑地接過第二顆糖,陶先生又說道:“據我了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說明你很有正義感,我再獎勵你一顆糖?!?
這時,小男孩哭了,說:“校長,我錯了,他雖然不對,但我也不能去打他,你罰我吧?!?/p>
陶行知聽了小男孩的話后,又掏出一顆糖,和謁地說:“你已認錯了,我再獎勵你一塊。我的糖發(fā)完了,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漢大學演講,走上講臺,他不慌不忙地從箱子中拿出一只大公雞,臺下的聽眾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陶先生從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雞的頭,強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雞只叫不吃。怎么才能讓雞吃米呢?他掰開雞的嘴,把米硬往雞的嘴里灌,大公雞拼力掙扎,還是不肯吃。陶先生輕輕地松開手,把雞放在桌子上,自己向后退了幾步。這時,大公雞自己就吃起來。這時陶先生開始演講:“我認為。教育就跟喂雞一樣,先生強迫學生去學習,把知識硬灌給他。他是不情愿學的,即使學也是食而不化,過不了多久,他還是會把知識還給先生的。但是如果讓他自由地學習,充分地發(fā)揮他的主觀能動性,那效果將一定會好得多!”
林肯的故事 1832年,林肯失業(yè)了,他下定決心要當政治家??墒撬傔x失敗了。在一年里遭受兩次打擊,這對他來說無疑是痛苦的。 接著,林肯著手自己開辦企業(yè),可一年不到,這家企業(yè)又倒閉了。在以后的17年間,他不得不為 償還企業(yè)倒閉時所欠的債務而到處奔波。 林肯沒有放棄,他也沒有說:“要是失敗會怎樣?”1846年,他又一次參加競選國會議員,他又 一次參加競選國會議員,最后終于當選了。 李白的故事 李白小時在四川象耳山讀書,很不用功,并想中途廢學。有一天,他在山下小溪旁遇見一位白發(fā)老婆婆在那里磨鐵杵。李白問干什么,老婆婆回答說:“把鐵杵磨成針?!?李白不相信,嗤一聲笑了,對她說:“鐵杵豈能磨成針?”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崩掀牌畔蛩v了這個道理。 李白頓時領梧。從此,他便發(fā)奮用功,終於懂得了“功到自然成”的道理。 屈原的故事 屈原洞中苦讀。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里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yǎng),終于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陸游的故事 陸游書巢勤學。南宋詩人陸游他從小就刻苦勤奮、敏而好學。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擺的是書,柜中裝的是書,床上堆的也是書,被稱作書巢。他勤于創(chuàng)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詩,成為我國歷史上一位杰出的大文學家。 名人故事: 鑿壁偷光 漢朝元帝時的匡衡,從小喜好讀書??墒羌依锖芨F,連飯都吃不飽,哪有錢上學讀書呢?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學習。家里沒有錢買燈油,怎么辦呢?匡衡沒有向困難屈服,想出了一個辦法:在墻壁上鑿了個小洞,借鄰居家照射過來的微弱燈光看書學習。他勤奮刻苦,學到了許多知識,后來做了宰相。 比喻:在艱苦的條件下設法堅持學習的精神。
?fr=rqm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5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