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頗玉藺相如 廉頗是趙國優(yōu)秀的將領。
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擔任趙國的大將,攻打齊國,大敗齊軍,奪取了陽晉,被任命為上卿。于是廉頗以他的勇猛善戰(zhàn)而聞名于諸侯各國。
藺相如是趙國人,做趙國宦官頭目繆賢的門客。 趙惠文王時,趙國得到楚國的和氏璧。
秦昭王聽說這件事,派人送給趙王一封信,說愿意用十五座城給趙國,請求換取和氏璧。趙王跟大將軍廉頗及許多大臣商量:想把這塊寶玉給秦國,又怕得不到秦國的城,白白受欺騙;想不給吧,又擔心秦兵打過來。
主意拿不定,想找個可以派遣去回復秦國的人,又找不到。 宦官頭目繆賢說:“我的門客藺相如可以出使。”
趙王問:“您根據(jù)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繆賢回答說:“我曾經(jīng)犯有罪過,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國去。我的門客藺相如阻攔我說:‘您憑什么知道燕王(會收留您)?’我告訴他,我曾跟隨大王與燕王在邊境相會,燕王私下握著我的手說‘愿意交個朋友’,憑這個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
藺相如對我說:‘如今趙國強,燕國弱,您又受趙王寵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結(jié)交。現(xiàn)在您竟從趙國逃奔到燕國,燕王害怕趙國,這種形勢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會把您捆綁起來送回趙國的。
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質(zhì)上請罪,就能僥幸得到趙王赦免’。我聽從了他的意見,幸而大王赦免了我。
我私下認為藺相如是個勇士,有智謀,應該是可以出使的?!?于是趙王召見藺相如,問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換我的璧,可不可以給他?”藺相如說:“秦國強大,趙國弱小,不能不答應他的要求?!?/p>
趙王說:“拿走我的璧,不給我城,怎么辦?”藺相如說:“秦王用城換璧而趙國不答應,理虧的是趙國;趙國給秦璧而它不給趙國城,理虧的是秦國。比較這兩種對策,寧可答應秦的請求而讓它負理虧的責任?!?/p>
趙王問:“可以派誰去呢?”藺相如回答說:“大王果真找不到人,我愿意捧著和氏璧出使秦國。城給了趙國,就把璧留在秦國;城池不給趙國,我保證完整無缺地把和氏璧帶回趙國?!?/p>
趙王就派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向西進入秦國。 秦王坐在章臺宮接見藺相如。
藺相如捧著和氏璧呈獻給秦王。秦王非常高興,把和氏璧傳給妃嬪及侍從人員看,群臣都歡呼“萬歲”。
藺相如看出秦王沒有把城酬報給趙國的意思,就上前說:“璧上有點毛病,請讓我指給大王看?!鼻赝醢押褪翔到唤o藺相如。
藺相如于是捧著璧退了幾步站住,背靠著柱子,怒發(fā)豎立,像要把帽子頂起來。他對秦王說:“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給趙王,趙王召集所有大臣商議,都說:‘秦國貪婪,依仗它強大,想用空話來求和氏璧,補償給趙國的城恐怕得不到。
’打算不給秦國和氏璧。但是我認為平民之間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騙,何況是大國之間的交往呢!而且因為一塊璧的緣故惹得強大的秦國不高興,不應該。
于是趙王齋戒了五天,派我捧著和氏璧,在朝堂上行過叩拜禮,親自拜送了國書。這是為什么?為的是尊重大國的威望而表示敬意。
現(xiàn)在我來到秦國,大王卻在一般的宮殿里接見我,禮節(jié)顯得十分傲慢;得到璧后又將它傳給妃嬪們看,以此來戲弄我。我看大王無意補償給趙國十五座城,所以又把它取回來。
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頭現(xiàn)在就與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 藺相如拿著那和氏璧,斜視著柱子,就要撞擊在柱子上。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就婉言道歉,堅決請求他不要把和氏璧撞碎,并召喚負責的官吏察看地圖,指點著說要把從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劃歸趙國。
藺相如估計秦王只不過以欺詐的手段假裝把城劃給趙國,實際不能得到,就對秦王說:“和氏璧是天下公認的寶貝,趙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獻出來。趙王送璧的時候,齋戒了五天。
現(xiàn)在大王也應齋戒五天,在朝堂上安設“九賓”的禮節(jié),我才敢獻上和氏璧?!鼻赝豕烙嬤@種情況,終究不能強奪,就答應齋戒五天,把藺相如安置在廣成賓館里。
藺相如估計秦王雖然答應齋戒,也必定違背信約,不把城補償給趙國,就打發(fā)他的隨從穿著粗布衣服,懷揣那塊璧,從小道逃走,把它送回趙國。 秦王齋戒五天后,就在朝堂上設了“九賓”的禮儀,延請趙國使者藺相如。
藺相如來到,對秦王說:“秦國自從秦穆公以來的二十多個國君,不曾有一個是堅守信約的。我實在怕受大王欺騙而對不起趙國,所以派人拿著璧回去,已經(jīng)從小路到達趙國了。
再說秦國強大而趙國弱小,大王派一個小小的使臣到趙國,趙國會立刻捧著璧送來?,F(xiàn)在憑借秦國的強大,先割十五座城給趙國,趙國怎么敢留著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騙大王的罪過應該處死,我請求受湯鑊之刑。
希望大王和大臣們仔細商議這件事?!?秦王和大臣們面面相覷,發(fā)出無可奈何的苦笑聲。
侍從中有的要拉藺相如離開朝堂加以處治。秦王就說:“現(xiàn)在殺了藺相如,終究不能得到和氏璧,反而斷絕了秦、趙的友好關系。
不如趁此好好招待他,讓他回趙國去。難道趙王會因為一塊璧的緣故而欺騙秦國嗎?”終于在朝廷上接見藺相如,完成接見的禮節(jié),送他回趙國去了。
藺相如回國以后,趙王認為他是個賢能的大夫,出使到諸侯國家能不受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 此后秦國沒有給趙國城池,趙國也到底沒。
【原文】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jié)之,亦不可行也?!?
【注釋】
(1)禮:在春秋時代,“禮”泛指奴隸社會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規(guī)范??鬃拥?“禮”,既指“周禮”,禮節(jié)、儀式,也指人們的道德規(guī)范。
(2)和:調(diào)和、和諧、協(xié)調(diào)。
(3)先王之道:指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等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
(4)斯:這、此等意。這里指禮,也指和。
琴瑟調(diào)和 曲高和寡 調(diào)和鼎鼐 白雪難和 彼倡此和 彼唱此和 倡而不和 趁水和泥 春風和氣 春和景明 此唱彼和 地利人和 調(diào)和鼎鼐 調(diào)和陰陽 鼎鼐調(diào)和 風和日麗 風和日美 風和日暖 風和日暄 鳳協(xié)鸞和 割地求和 更唱迭和 更唱疊和 鼓腹含和 和藹近人 和藹可親 和璧隋珠 和而不唱 和而不同 和風麗日 和風細雨 和光同塵 和睦相處 和盤托出 和氣生財 和氣致祥 和容悅色 和如琴瑟 和顏說色 和顏悅色 和衣而臥 和衷共濟 狐唱梟和 畫荻和丸 惠風和暢 跑了和尚跑不了廟 跑了和尚跑不了寺 琴瑟調(diào)和 琴瑟和好 情投意和 秋高氣和 曲高和寡 日和風暖 日麗風和 日暖風和 上和下睦 時和年豐 時和歲豐 時和歲稔 隋珠和璧 隋珠和玉 隨聲附和 隨聲趨和 隨珠和璧 天時地利人和 響和景從 心平氣和。
草木皆兵 東晉的時候,北方的前秦王苻堅,想要征服中原,統(tǒng)一天下。
公元383 年 ,他調(diào)兵90 萬大軍浩浩蕩蕩地迫進淮河,進攻東晉。 弱小的東晉沉著應敵。
大將謝石、謝玄率兵去淮河迎戰(zhàn)。 前秦王苻堅覺得自己有百萬強兵,糧草堆積如山,打一個弱小的晉朝是不費吹灰之力的,而且應首戰(zhàn)告捷,一舉攻占壽陽。
苻堅自信必勝,于是派東晉降將朱序去謝營勸降,可是朱序到了那里不但沒勸降反而告訴謝石說 :“秦軍雖夸口說有百萬強兵,可大部分還在路上,如果現(xiàn)在乘秦大軍未到,迅速打過去,敗其先鋒,后軍銳氣就可弱 ?!庇谑侵x石立刻派部下劉牢率精兵5 萬趁著天黑,渡過洛澗奇襲秦軍,結(jié)果苻堅的軍隊大敗。
苻堅吃了敗仗,勃然大怒,他登上城樓,朝淝水南岸的晉軍望去,不由地打了個冷戰(zhàn)。苻堅遠遠望見晉軍隊伍整齊,士氣高昂。
再看,八公山上草木叢叢,迎風搖曳,他以為那是晉兵,不覺惴惴不安,自言自語道:“晉兵真不少啊?!?后來秦軍士氣極度低落,苻堅的指揮已無能為力,結(jié)果秦軍全線崩潰,苻堅中箭逃回洛陽,一路上“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從此前秦王朝日趨瓦解。 差強人意 出自《后漢書?吳漢傳》。
原文:「諸將見戰(zhàn)陳不利,或多惶懼,失其常度。漢意氣自若,方整勵器械,激揚士吏。
帝時遣人觀大司馬何為,還言方修戰(zhàn)攻之具,乃嘆曰:『吳公差強人意,?若一敵國矣!』 「差強人意」原意是說,還算能振奮人的意志。后人表示還能使人滿意。
吳漢,字子顏,東漢初南陽宛縣(今河南南陽)人,新莽年間,王莽為了籠絡人才,於是開武科場比武,當時收了吳漢為將。 吳漢的父親本是漢朝的臣子,因與劉秀計謀行刺王莽事敗而身亡。
此事王莽并不知道,他只是看到吳漢勇而有謀,不但封其高官,還把女兒王蘭英嫁給他。后來吳漢在潼關,活捉劉秀。
這本是大功一件,可是,吳漢的母親一聽劉秀是劉邦的后代,且準備起兵反王莽,立刻命令兒子將媳婦王蘭英殺死,跟劉秀一起造反。 吳漢依母親的話行事,后來投奔劉秀,征伐漁陽等郡騎兵,因立戰(zhàn)功,被任為大司馬,率領騎兵作戰(zhàn),因?qū)伊?zhàn)功,劉秀即位后,被封為廣平侯。
有一次,劉秀打了敗仗,情緒煩躁不安。許多將領都為此而驚慌失措,吳漢卻在兵營里和士兵們一起磨勵武器,并且鼓勵士兵們的勇氣。
劉秀知道后,贊嘆地說:「吳將軍的所作所為還算叫人滿意呀!」 1、鑿壁借光 東晉時期的一位道教理論家葛洪,曾托漢代劉歆之名撰寫了《西京雜記》一書。書中記載了匡衡鑿壁借光的故事:匡衡字稚圭,勤奮好學。
可是家境貧寒,晚上想讀書而無燭照明。鄰居家倒是每到夜晚,總燭光明明,可惜這光照不到他匡衡的屋里。
怎么辦呢?匡衡便把自己家靠鄰舍的那堵墻壁鑿開以引鄰居家的燭光來讀書。后人即用“鑿壁、空壁、偷光、偷光鑿壁、鑿壁借輝、借光”等指勤學苦讀,有時也引申為求取他人教益。
2、高鳳流麥 后漢時,南陽有一書生名叫高鳳,少時,“家以農(nóng)畝為業(yè)”,他卻“專精誦讀,晝夜不息”。有一次,高鳳的妻子下地干活,而庭院里又涼曬著小麥。
為了防止雞、豚糟蹋糧食,妻子讓高鳳在家看護。突然,天降暴雨。
此時的高鳳仍手持趕雞的竹竿誦讀經(jīng)書呢。不知不覺中雨水將庭院中的小麥沖跑了。
一會兒,高鳳的妻子從地里趕回來了,一看,啊呀!簡直是糟透了,小麥都被雨水沖走了,而自己的丈夫卻悄然不知,仍在書中神游。在妻子的責問聲中,高鳳才恍如從夢中醒來。
后來,人們用“流麥、中庭麥”等稱美讀書專致,用“流麥士”稱書呆子。 3、蘇秦刺股 戰(zhàn)國時期的著名社會活動家、外交家蘇秦,一次因多次游說秦王失敗而返回故里。
回家后,他的妻子不下床迎接他,嫂嫂不給他做飯,父母親和他連話都不說。蘇秦為之大恥,乃發(fā)奮讀書。
“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后人用“刺股、錐股、握股”等形容勤學苦讀,刻苦自勵。 4、截蒲為牒 漢代有一位名叫路溫舒的人,小時候他的父親叫他去放羊。
路溫舒在放羊的同時,割取一些蒲草,回家后用蒲草編成蒲簡,用蒲簡來寫字,后人用“截蒲、削蒲、編蒲、題蒲”等指苦學。 5、三余讀書 三國時,有個名叫董遇的人,常常教育他的學生利用“三余”時間讀書。
所謂“三余”即“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后用“三余”泛指空閑時間。
多用來指讀書,有惜時之意。 6、陶侃運甓 晉時,有一個官至太尉的人陶侃,閑來無事時,常常是早上把磚(甓)從屋子里搬出去,天黑了又搬回來。
循環(huán)往復,不知疲倦。一些人看見后不解其意,便問其緣由。
陶侃回答說,恐怕攸閑慣了,將來不能干一番大事。后來,人們用“運甓”表示勵志勤力,不畏往復;用“運甓甕、運甓人”等指不安攸閑,發(fā)奮功業(yè)之人。
7、聞雞起舞 《晉書·祖狄傳》中記載著這樣一件事:祖狄和他的好朋友劉琨“俱為司州主簿”,二人常常互相勉勵,立志為國效力。他們二人常?!肮脖煌瑢嫛卑胍孤牭诫u叫,即起來操演武藝。
后人用“聞雞起舞”比喻有志之士及時奮發(fā)。 8、臨池學書 古代一位書法家張芝,練習書法的時候,將其家中的衣帛都寫上字,而后再洗凈煮白,反復為之,盡將池水都染黑了。
在字典上,“和”字有和諧、和睦、相安無事、平息爭端等釋義。
象征企盼和平,也有與人合作、團結(jié)攜作的含義?!妒酚洝ちH藺相如列傳》也說了一個“將相和”的故事。
話說澠池之會結(jié)束,趙王回國,封廉相如為上卿,位置在廉頗之上,廉頗就不高興了。對人說:“我做為趙國的大將,攻城野戰(zhàn),出生入死,立了汗馬功勞。
可藺相如光靠耍嘴皮子,地位反而在我之上!他本來出身微賤,我在他下手,覺得受不了?!庇止徽f:“如果再碰上藺相如,一定要當面羞辱他一番。”
藺相如聽到這話,不肯再同廉頗會面。上朝時候,常常托病請假,不愿跟廉頗爭位次的先后。
后來,藺相如出門,遠遠望見廉頗的車駕來了,趕忙吩咐車夫回避他。于是藺相如的手下人都對他說:“我們離開家人,來侍奉您,是仰慕您富有正義,英勇不屈。
現(xiàn)在您職位與廉將軍相當,卻處處避讓,不敢與他理論,就是平常人也覺得羞恥,何況您身為將相啊!我們這些人沒有才能,對您幫助不大,請讓我們回去吧?!碧A相如連忙挽留他們,說:“各位看廉將軍比秦王哪個厲害?”大家都說,比不上秦王。
藺相如說:“請想一下,秦王威勢那么厲害,我卻敢在朝廷上當眾呵斥他,使秦國滿朝文武都蒙受羞恥。我雖然不中用,難道還會怕廉將軍嗎?我想到的是,強秦不敢出兵侵略趙國,就是有我和廉將軍在的緣故。
現(xiàn)在兩虎相斗,必有一傷。那時秦國再來侵略,國家大事一定不堪設想。
我對廉將軍忍辱退讓。是先顧到國家的事情,后考慮私人的仇怨?。 绷H聽到這話,非常感動。
立刻解衣露膊,背著荊杖,請門客引導,到藺相如府上請罪。說:“我是個沒見識的糊涂人。
不知道您竟對我這樣胸懷博大啊。”結(jié)果兩個人從此變成誓同生死的好朋友。
1、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是苻堅的幻覺,出自淝水之戰(zhàn)。
2、投鞭斷流——淝水之戰(zhàn)
“投鞭斷流”一詞,多用來比喻軍兵眾多,實力雄厚?!稌x書·苻堅載記》:前秦之符堅,將要進攻晉朝,其下屬石越勸說晉有長江之險,不宜動兵。而苻堅說:“以吾之眾旅,投鞭于江,足斷其流?!边@就是“投鞭斷流”的來源,也出自淝水之戰(zhàn)。
破釜沉舟——巨鹿之戰(zhàn)
秦朝末年,趙王歇被秦軍圍困在巨鹿(今河北平鄉(xiāng)西南),請求楚懷王救援。而秦軍強大,幾乎沒人敢前去迎戰(zhàn)。項羽為報秦軍殺父之仇主動請纓,楚懷王封項羽為上將軍。
項羽先派都將英布率領兩萬人做先鋒,渡過灣水,切斷秦軍運糧通道。然后,項羽率領主力渡河。渡過了河,項羽命令將士,每人帶三天的干糧,把軍隊里做飯的鍋碗全砸了,把渡河的船只全部鑿沉,連營帳都燒了,并對將士們說:“咱們這次打仗,有進無退,三天之內(nèi),一定要把秦兵打退?!?/p>
項羽破釜沉舟的決心和勇氣,對將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軍把秦軍的軍隊包圍起來,個個士氣振奮,越打越勇。一個人抵得上十個秦兵,十個就可以抵上一百。經(jīng)過九次激烈戰(zhàn)斗,活捉了秦軍首領王離,其他的秦軍將士有被殺的,也有逃走的,圍困巨鹿的秦軍就這樣瓦解了。
3、紙上談兵——長平之戰(zhàn)
“紙上談兵”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戰(zhàn)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曾以少勝多,大敗入侵的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上卿。他有一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因此很驕做,自以為天下無敵。然而趙奢卻很替他擔憂,認為他不過是紙上談兵,并且說:“將來趙國不用他為將罷、如果用他為將,他一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惫唬?59年,秦軍又來犯,趙軍在長平(今山西高平縣附近)堅持抗敵。那時趙奢已經(jīng)去世。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他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使得秦軍無法取勝。秦國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布“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話。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頗。趙括自認為很會打仗,死搬兵書上的條文,到長平后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zhàn)方案,結(jié)果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亡。
明朝劉如孫根據(jù)這個有名的歷史故事,寫了一首詩,其中有一句“朝野猶夸紙上兵”。后來,人們便引申出“紙上談兵”這個成語,用來比喻只會空談教條,卻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4、圍魏救趙——桂陵之戰(zhàn)
公元前354年,勢力強大的魏國進攻趙國,魏國將軍龐涓指揮大軍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第二年,趙國向齊國求援,齊國任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軍八萬前往救援。
田忌本來打算帶領軍隊直接去趙國與魏軍作戰(zhàn),孫臏認為,魏國的精兵都在攻打趙國,國內(nèi)空虛,主張采取避實擊虛的靈活戰(zhàn)術(shù),向魏國的國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進軍,造成兵臨城下,大軍壓境之勢。田忌采納了孫臏的計謀,率軍進攻魏國。
龐涓得知消息,非常著急,丟掉糧草輜重,星夜從趙國撤軍回國。孫臏預先在魏軍回國的必經(jīng)之地掛陵(今河南長垣西北)設下埋伏,當龐誤用率領長途跋涉、疲憊不堪的魏軍經(jīng)過時,齊軍突然出擊,大敗魏軍。這場戰(zhàn)役又稱為“桂陵之戰(zhàn)”。在戰(zhàn)史上,把這種作戰(zhàn)方法叫做“圍魏救趙”。從此,孫臏名揚天下一步,世間爭相傳誦他的兵法。
典故
1、典制和掌故;
2、詩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的詞語。
3 泛指具有教育意義且大眾耳熟能詳?shù)墓J的人物,事件。
成語
是語言中經(jīng)過長期使用、錘煉而形成的固定短語。它是比詞的含義更豐富而語法功能又相當于詞的語言單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簡短精辟易記易用。并常常附帶有感情色彩,包括貶義和褒義。成語多數(shù)為4個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語,有的成語甚至是分成兩部分,中間有逗號隔開。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1.10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