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 目 中流擊楫 發(fā) 音 zhōng liú jī jí 釋 義 擊:敲打;楫:漿。
比喻立志奮發(fā)圖強。 出 處 《晉書·祖逖傳》:“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fù)濟者,有如大江。
’” 擊楫中流 也作“中流擊楫”,楫,船槳。出自《晉書·祖逖傳》:“(逖)仍將本留徙部曲面余家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fù)濟者,有如大江。
’”即東晉大將祖逖率部渡江,當(dāng)船行到江中時,他敲著船槳發(fā)誓說,不收復(fù)中原,決不生還。后借指決心報效祖國,收復(fù)失地。
文天祥《賀趙侍郎月山啟》:“慨然有神州陸沉之嘆,發(fā)而為中流擊楫之歌?!彼稳粟w善括《滿江紅·辛卯生日》:“穎脫難藏沖斗劍,誓清行擊中流楫?!?/p>
又稱“中流誓”,如陳亮《念奴嬌·登多景樓》:“正好長驅(qū),不須反顧,尋取中流誓?!? 自從匈奴人占領(lǐng)中原,北方有許多人避難到南方來。
劉琨的好友祖逖也帶了幾百家鄉(xiāng)親來到淮河流域一帶。在逃難的行列中,祖逖主動出來指揮,把自己的車馬讓給老弱有病的坐,自己的糧食、衣服給大家一起吃用。
大家都十分敬重他,推他做首領(lǐng)。 到了泗口(今江蘇清江市北),祖逖手下已經(jīng)有一批壯士,他們都是背井離鄉(xiāng)的北方人,希望祖逖帶領(lǐng)他們早日恢復(fù)中原。
當(dāng)時,司馬睿還沒有即皇帝位。祖逖渡江到建康,勸瑯琊王司馬睿說:“晉朝大亂,主要是由于皇室內(nèi)部自相殘殺,使胡人乘機會攻進了中原。
現(xiàn)在中原的百姓遭到敵人殘酷迫害,人人想要起來反抗。只要大王下令出兵,派我們?nèi)ナ諒?fù)失地。
那么北方各地的人民一定會群起響應(yīng)?!? 司馬睿并沒有恢復(fù)中原的打算,但是聽祖逖說得有道理,也不好推辭,勉強答應(yīng)他的請求,派他做豫州(在今河南東部和安徽北部)刺史,撥給一千個人吃的糧食和三千匹布,至于人馬和武器,叫他自己想辦法。
祖逖帶著隨同他一起來的幾百家鄉(xiāng)親,組成一支隊伍,橫渡長江。船到江心的時候,祖逖拿著船槳,在船舷邊拍打(文言是‘中流擊楫”),向大家發(fā)誓說:“我祖逖如果不能掃平占領(lǐng)中原的敵人,決不再過這條大江。”
他的激昂的聲調(diào)和豪壯的氣概,使隨行的壯士個個感動,人人激奮。 到了淮陰,他們停下來一面制造兵器,一面招兵買馬,聚集了兩千多人馬,就向北進發(fā)了。
祖逖的軍隊一路上得到人民的支持,迅速收復(fù)了許多失地。當(dāng)時,長江以北還有不少豪強地主,趁中原大亂的機會,占據(jù)堡塢,互相爭奪。
祖逖說服他們停止內(nèi)爭,跟隨他一起北伐,對不聽號令、依附敵人的,就堅決打擊。祖逖的威望就越來越高了。
劉琨在北方聽到老朋友祖逖起兵北伐,也很高興,說:“我夜間枕著兵器睡覺等天亮,就是一心要消滅敵人?,F(xiàn)在祖逖跑到我前面去了。”
公元319年,陳留地方的豪強地主陳川投降后趙國主石勒,祖逖決定發(fā)兵進攻陳川。石勒派兵五萬援救,被祖逖打得大敗。
接著,后趙的將領(lǐng)桃豹和祖逖的部下韓潛又爭奪蓬陂(在河南開封市附近)城。戰(zhàn)斗了四十天,相持不下,雙方的軍糧都發(fā)生了困難。
有一天,祖逖用布袋裝滿了泥土,派一千多名兵士扛著,運到了晉營,裝作運糧的樣子。最后又派了幾個兵士扛著幾袋米,運到半路上,故意停下來休息。
桃豹在趙營內(nèi)看到晉兵運來那么多的米,自然眼紅,就趁晉兵休息的時候,派了大批兵士來搶。晉兵丟下米袋就逃。
趙營里早已斷了糧,搶到了一點米,只能夠勉強維持幾天,但是大家看到晉營里軍糧那么充足,軍心就動搖起來了。桃豹趕快派人向石勒求救。
過了幾天,石勒派了一千頭驢子裝運了糧食接濟桃豹。祖逖早就探得情報,在路上設(shè)下伏兵,把后趙的糧食全部截奪下來。
這樣一來,桃豹再也支持不住,連夜放棄陣地逃跑了。 祖逖領(lǐng)導(dǎo)晉兵艱苦斗爭,收復(fù)了黃河以南的全部領(lǐng)土,后趙的兵士陸續(xù)向祖逖投降的也很多。
晉元帝即位后,因為祖逖功勞大,封他為鎮(zhèn)西將軍。 祖逖在戰(zhàn)斗的艱苦環(huán)境中,和將士們同甘共苦,自己的生活很節(jié)約,把省下的錢盡量幫助部下。
他還獎勵耕作,招納新歸附的人。即使是跟自己關(guān)系疏遠(yuǎn)和地位低下的人,他也同樣熱情地對待。
生地的百姓都很擁護他。 有一次,祖逖舉行宴會招待當(dāng)?shù)馗咐稀?/p>
人們高興得又是唱歌,又是跳舞。有些老人流著眼淚說:“我們都老了,今天能夠在活著的日子里看到親人,死了也可以閉上眼睛了?!?/p>
祖逖一面操練士兵,一面擴大兵馬,預(yù)備繼續(xù)北伐,收復(fù)黃河以北的國土。哪兒想到昏庸的晉元帝對祖逖竟放心不過,怕祖逖勢力太大了不好控制,派了一個戴淵來當(dāng)征西將軍,統(tǒng)管北方六州的軍事,叫祖逖歸他指揮。
祖逖辛辛苦苦收復(fù)失地,反而受到朝廷的牽制,心里很不舒坦。 不久,祖逖聽說他的好友劉琨在幽州被王敦派人害死,又聽說晉元帝跟王敦正在明爭暗斗,心里又是憂慮,又是氣憤,終于得病死了。
豫州的男女老少聽到祖逖去世的消息,像死了自己的親人一樣傷心。 祖逖雖然沒有完成恢復(fù)中原的事業(yè),但他那中流擊楫的英雄氣概,一直被后代的人所傳誦。
蒲松齡生于明崇偵十三年(1640),卒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字留仙,號劍臣,別號柳泉居士;山東淄川縣(今淄博市淄川區(qū))蒲家莊人。他的遠(yuǎn)祖曾為元代總管;明萬歷以來,蒲氏家族"科甲相繼",雖不顯貴,也算是詩書門第??墒堑搅似阉升g的父輩,已家勢衰微,他的父親蒲盤不得不棄讀經(jīng)商。蒲盤有子四人,"為寡食眾,家以日落",乃為兒子析居,每人授田二十畝。蒲松齡從此獨立生活,"居惟農(nóng)場老屋三間,曠無四壁,小樹叢叢,蓬蒿滿之",狼嗥鼠鳴,境況蕭然。(蒲松齡《述劉氏行實》)薄產(chǎn)不足自給,蒲松齡一生,只能"賣文為活,廢學(xué)從兒,納稅傾囊,愁貧任婦"。
蒲松齡自幼由父親教讀,"經(jīng)史皆過目能了"。學(xué)習(xí)八股文之余,"輒喜東涂西抹,每于無人處時,私以古文自效"(《聊齋文集·自序》)。十九歲時,"初應(yīng)童子試,即以縣、府、道三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得到學(xué)使施閏章的賞識,說他下筆有神,文有異香??婆e以時藝試士,視詩為魔道。蒲松齡少年意氣,入泮之次年卻與同邑友朋結(jié)"郢中詩社",把盞吟思,寄興鳳雅。青年時代的蒲松齡,就有自己的個性和自己的追求。
蒲松齡三十一歲時,因鄉(xiāng)試受挫,應(yīng)同邑進士、揚州府寶應(yīng)縣知縣孫惠之聘,協(xié)辦文案,充當(dāng)幕賓,遠(yuǎn)離家鄉(xiāng),出游江淮。當(dāng)時淮揚地區(qū)連年水災(zāi),民不聊生,在作幕期間,他親眼看到了官府的黑暗、豪紳的貪殘以及人民的苦難。蒲松齡往往把現(xiàn)實所激起的憂憤,傾注在《聊齋志異》的創(chuàng)作之中?;锤λl(xiāng)雖與齊魯山色異趣,但難以消除蒲松齡的內(nèi)心惆悵:"獨上長堤望翠微,十年心事計全非。"歲月磋蛇,坎坷潦倒,前途茫然,不如歸去??滴跏辏?671)秋,蒲松齡毅然擺脫作幕生涯,回到了家鄉(xiāng)。
南游歸來,蒲松齡屢設(shè)帳于緒紳之家;而在同邑西鋪畢際有家,時間最長,設(shè)館三十年,才歸老家居。畢際有是明代尚書畢自嚴(yán)之子,清代順治乙酉(1645)拔貢,曾任揚州府通州(今南通市)知州,于康熙十八年歸田。畢家有石隱園、綽然堂、效樊堂諸勝,更有一座藏書甚富的"萬卷樓",為蒲松齡讀書和寫作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授徒之余,蒲松齡繼續(xù)撰寫《聊齋志異》,還曾編過《莊列選略》,"惟與弟子輩閉門嘆賞,而又不敢出以示人" 。他對文學(xué)的追求似乎更加執(zhí)著和勤奮。畢際有似乎也能夠理解蒲松齡的坎坷遭遇和狂放不羈。他們兩人詩酒論文,相處甚得。蒲松齡《哭畢刺史》詩有云:"海內(nèi)更誰容我放,泉臺無路望人歸。"看來他是把畢際有當(dāng)作窮途知己的。
康熙四十八年(1709)歲暮,蒲松齡撤帳回家,從此結(jié)束了塾師生活。雖然"聊齋有屋僅容膝",不能與畢家的綽然、效樊諸堂相比,但畢竟是自己的故居,他垂老歸來,"心境閑暇夢亦適" ,感到無比快慰。
康熙四十九年(1710),蒲松齡七十一歲高齡,才補了個歲貢生,他不免啼笑皆非??滴跷迨辏?713)他的夫人劉氏去世,蒲松齡悲痛欲絕,親撰《述劉氏行實》,寄托哀思。自此,他格外孤寂,每每"對酒無歡只欲愁"(《除夕》)??滴跷迨哪辏?715)正月二十二日,蒲松齡也辭世而去,享年七十六歲。
你好,資料如下: 戰(zhàn)國時,秦軍在長平一線,大勝趙軍。
秦軍主將白起,領(lǐng)兵乘勝追擊,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 大敵當(dāng)前,趙國形勢萬分危急。
平原君趙勝,奉趙王之命,去楚國求兵解圍。平原君把門客召集起來,想挑選20個文武全才一起去。
他挑了又挑,選了又選,最后還缺一個人。門下有一個叫毛遂的人,走上前來,向平原君自我推薦說:“毛遂(我)聽說先生將要到楚國去簽訂‘合縱’盟約,約定與門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邊去尋找。
現(xiàn)在還少一個人,希望先生就以(我)毛遂湊足人數(shù)出發(fā)吧!”平原君說:“先生來到(我)趙勝門下到現(xiàn)在(有)幾年了?”毛遂說:“到現(xiàn)在(有)三年了?!逼皆f:“賢能的士人處在世界上,好比錐子處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顯現(xiàn)出來。
現(xiàn)在,處在(我)趙勝的門下已經(jīng)三年了,左右的人們(對你)沒有稱道(的話),趙勝(我)也沒有聽到(這樣的)贊語,這是因為(你)沒有什么才能的緣故。先生不能(一道前往),先生請留下!”毛遂說:“我不過今天才請求進到囊中罷了。
如果我早就處在囊中的話,(我)就會象禾穗的尖芒那樣,整個鋒芒都會挺露出來,不單單僅是尖梢露出來而已。”平原君終于與毛遂一道前往(楚國)。
那十九個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他卻都沒有說出來。 到了楚國,楚王只接見平原君一個人。
兩人坐在殿上,從早晨談到中午,還沒有結(jié)果。毛遂大步跨上臺階,遠(yuǎn)遠(yuǎn)地大聲叫起來:“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簡單而又明白,為何議而不決?”楚王非常惱火,問平原君:“此人是誰?”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門客!”楚王喝道:“趕快下!我和你主人說話,你來干嗎?”毛遂見楚王發(fā)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幾個臺階。
他手按寶劍,說:“如今十步之內(nèi),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見毛遂那么勇敢,沒有再呵斥他,就聽毛遂講話。毛遂就把出捕援趙有利楚國的道理,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
毛遂的一番話,說得楚王心悅誠服,答應(yīng)馬上出兵。不幾天,楚、魏等國聯(lián)合出兵援趙。
秦軍撤退了。平原君回趙后,待毛遂為上賓。
他很感嘆地說:“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趙國?!? 成語“毛遂自薦”由此而來,比喻不經(jīng)別人介紹,自我推薦擔(dān)任某一項工作。
希望能夠采納哦,謝謝~~。
秦國大軍攻打趙都邯鄲,趙國雖然竭力抵抗,但因為在長平遭到慘敗后,力量不足。趙
孝成王要平原君趙勝想辦法向楚國求救。平原君是趙國的相國,又是趙王的叔叔。他決心親
自上楚國去跟楚王談判聯(lián)合抗秦的事。
平原君打算帶二十名文武全才的人跟他一起去楚國。他手下有三千個門客,可是真要找
文武雙全的人才,卻并不容易。挑來挑去,只挑中十九個人,其余都看不中了。
他正在著急的時候,有個坐在末位的門客站了起來,自我推薦說:“我能不能來湊個數(shù)
呢?”
平原君有點驚異,說:“您叫什么名字?到我門下來有多少日子了?”
那個門客說:“我叫毛遂,到這兒已經(jīng)三年了?!?
平原君搖搖頭,說:“有才能的人活在世上,就像一把錐子放在口袋里,它的尖兒很快
就冒出來了。可是您來到這兒三年,我沒有聽說您有什么才能啊?!?
毛遂說:“這是因為我到今天才叫您看到這把錐子。要是您早點把它放在袋里,它早就
戳出來了,難道光露出個尖兒就算了嗎?”
旁邊十九個門客認(rèn)為毛遂在說大話,都帶著輕蔑的眼光笑他??善皆官p識毛遂的膽
量和口才,就決定讓毛遂湊上二十人的數(shù),當(dāng)天辭別趙王,上楚國去了。
平原君跟楚考烈王在朝堂上談判合縱抗秦的事。毛遂和其他十九個門客都在臺階下等
著。從早晨談起,一直談到中午,平原君為了說服楚王,把嘴唇皮都說干了,可是楚王說什
么也不同意出兵抗秦。
臺階下的門客等得實在不耐煩,可是誰也不知道該怎么辦。有人想起毛遂在趙國說的一
番豪言壯語,就悄悄地對他說:“毛先生,看你的啦!”
毛遂不慌不忙,拿著寶劍,上了臺階,高聲嚷著說:“合縱不合縱,三言兩語就可以解
決了。怎么從早晨說到現(xiàn)在,太陽都直了,還沒說停當(dāng)呢?”
楚王很不高興,問平原君:“這是什么人?”
平原君說:“是我的門客毛遂。”
楚王一聽是個門客,更加生氣,罵毛遂說:“我跟你主人商量國家大事,輪到你來多
嘴?還不趕快下去!”
毛遂按著寶劍跨前一步,說:“你用不到仗勢欺人。我主人在這里,你破口罵人算什
么?”
楚王看他身邊帶著劍,又聽他說話那股狠勁兒,有點害怕起來,就換了和氣的臉色對他
說:“那您有什么高見,請說吧?!?
毛遂說:“楚國有五千多里土地,一百萬兵士,原來是個稱霸的大國。沒有想到秦國一
興起,楚國連連打敗仗,甚至堂堂的國君也當(dāng)了秦國的俘虜,死在秦國。這是楚國最大的恥
辱。秦國的白起,不過是個沒有什么了不起的小子,帶了幾萬人,一戰(zhàn)就把楚國的國都——
郢都奪了去,逼得大王只好遷都。這種恥辱,就連我們趙國人也替你們害羞。想不到大王倒
不想雪恥呢。老實說,今天我們主人跟大王來商量合縱抗秦,主要是為了楚國,也不是單為
我們趙國啊?!?
毛遂這一番話,真像一把錐子一樣,一句句戳痛楚王的心。他不由得臉紅了,接連說:
“說的是,說的是。”
毛遂緊緊釘了一句:“那么合縱的事就定了嗎?”
楚王說:“決定了。”
毛遂回過頭,叫楚王的侍從馬上拿雞、狗、馬的血來。他捧著銅盤子,跪在楚王的跟前
說:“大王是合縱的縱約長,請您先歃血(歃血就是把牲畜的血涂在嘴上,表示誠意,是古
代訂立盟約的時候的一種儀式。歃音shà)?!?
楚王歃血后,平原君和毛遂也當(dāng)場歃了血。楚、趙結(jié)盟以后,楚考烈王就派春申君黃歇
為大將,率領(lǐng)八萬大軍,奔赴趙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句“賢文”出自漢初名將李廣,李廣是著名的騎射能手。
唐朝詩人盧綸的“林暗草驚風(fēng),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就是描寫李廣將軍的神力把箭射入石頭中的故事。李廣從漢文帝時入伍起,經(jīng)過景帝,至武帝時代,幾乎參加了每一次抵抗匈奴的戰(zhàn)斗。
那時,北方的匈奴,經(jīng)常南侵,在邊境地區(qū)騷擾。匈奴兵都精于騎射,來去不定,出沒無常,很難對付。
李廣屢次領(lǐng)兵,深入敵陣,一生身經(jīng)70多次戰(zhàn)斗,匈奴兵都很怕他,單于也很敬畏李廣的威名??墒菨h朝始終沒有重用他,并且多次打擊他,在他60多歲最后一次和匈奴作戰(zhàn)中,李廣任前將軍,因迷失道路,未能參戰(zhàn),憤愧自殺。
當(dāng)時全軍將士,個個痛哭失聲,老百姓聽到這個消息,也都不禁流淚。 唐代學(xué)者顏師古是這樣解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桃李等樹,不會說話,從不自我宣傳,但是到桃李樹下來的人卻經(jīng)常不斷,樹下的野地也會自然地踏出一條路來,這是因為桃李是實實在在地開出了美麗的花,結(jié)出了香甜的果,在為人們默默地服務(wù),所以用不著吹噓,人們自會歡迎它們。
做事力求實際,不尚虛聲,就叫“桃李不言”。
退避三舍
〖解釋〗舍: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回避,避免沖突。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春秋時候,晉國國君獻公宏愛妃子驪姬。驪姬借機讓晉獻公封自己為夫人,還要立自己的兒子做太子。但獻公原來的夫人生有申生和重耳二子,申生早被封為太子了,驪姬便害死了申生,追殺重耳。重耳在楚國國君幫助下,在外躲避十二年,幸保不死。楚王問重耳說:“你將來若能回國當(dāng)了國君,怎樣報答我呢?”重耳說:“你什么貴重東西、奴隸、美好都有了,我能給你什么稀罕物呢?我若做了晉國君王,萬一日后同你在戰(zhàn)場上遭遇,就退避三舍作為回報吧?!焙髞碇囟蛔隽藭x國國君,而且真同楚王在戰(zhàn)場相遇了,重耳沒食言,確實退避三會以報楚王!
一鳴驚人
〖釋義〗鳴:鳥叫。一叫就使人震驚。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xiàn),一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
〖出處〗《韓非子·喻老》:“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史記·滑稽列傳》:“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對莊王說:“聽說國中有一只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么回事?”莊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比缓笳D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shù)年形成大治局面。
苛政猛于虎
〖解釋〗政:政治。指殘酷壓迫剝削人民的政治比老虎還要可怕。
〖出處〗《禮記·檀弓下》:“小子識之,苛政猛于虎也?!?
孔子路過泰山的一側(cè),有一個在墳?zāi)骨翱薜膵D人看上去十分憂傷??鬃恿⑵鹕韥砜吭跈M木上,派遣子路去問訊那個婦人??鬃诱f:“你哭得那么傷心,好像有很傷心的事?!蹦莻€婦人說:“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了,現(xiàn)在我的兒子也被老虎吃了?!笨鬃訂枺骸澳菫槭裁床浑x開這里呢?”婦人回答說:“這里沒有苛刻的暴政?!笨鬃诱f:“學(xué)生們記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還要兇猛可怕。
臥薪嘗膽
〖解釋〗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fā)奮圖強。
〖出處〗《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路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并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喂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回國后立志報仇復(fù)國,請范蠡幫助訓(xùn)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并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一個苦膽,后來終于滅掉吳國。
老馬識途
〖解釋〗老馬認(rèn)識路。比喻有經(jīng)驗的人對事情比較熟悉。
〖出處〗《韓非子·說林上》:“管仲、隰朋從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朔爬像R而隨之。遂得道?!?
春秋時期,齊桓公應(yīng)燕國請求,帶兵打敗了山戎國的侵犯;山戎國國王密盧逃到孤竹國請求救兵,管仲跟隨齊桓公打敗了孤竹國的援兵。在回國途中,因假向?qū)б朊怨?,使齊軍受困。管仲建議用一匹老馬帶路而化險為夷。
這句成語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無后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戰(zhàn)國時,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談?wù)撝螄馈C献訂柫夯萃酰骸坝媚竟鞔蛩廊撕陀玫蹲託⑺廊?,有什么不同嗎??
梁惠王回答說:“沒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問:“用刀子殺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說:“也沒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著說:“現(xiàn)在大王的廚房里有的是肥肉,馬廄里有的是壯馬,可老百姓面有饑色,野外躺著餓死的人。這是當(dāng)權(quán)者在帶領(lǐng)著野獸來吃人?。〈笸跸胂?,野獸相食,尚且使人厭惡,那么當(dāng)權(quán)者帶著野獸來吃人,怎么能當(dāng)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經(jīng)說過,首先開始用俑(古時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斷子絕孫、沒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來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讓老百姓活活地餓死呢?”
始作俑者,其無后乎
“始作俑者”《中華成語大辭典》的解釋為:“最初制作俑來殉葬的人,比喻惡劣風(fēng)氣的創(chuàng)始者?!?
根據(jù)孔子“始作俑者,其無后乎”這句話,后人將“始作俑者”引為成語,比喻第一個做某項壞事的人或某種惡劣風(fēng)氣的創(chuàng)始人。
15個著名的典故希望你喜歡:
1.烽火戲諸侯: 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諸侯求
教的鬧劇。結(jié)果,少數(shù)民族犬戎進攻西周,再起烽火時,諸侯無人來援,幽王被殺,西周結(jié)束。從此周天子的權(quán)威一落千丈,出現(xiàn)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群雄并起,諸侯紛爭的局面。
2.尊王攘夷: 齊桓公在成就霸業(yè)時,曾得到管仲輔佐。此人在齊桓公繼位前曾侍從齊桓公的政敵,為與齊桓公爭奪王位,曾射過齊桓公一箭。但齊桓公上臺后,看重管仲的才于,不計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為相,實施改革,終于國富兵強。春秋時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諸侯王不再聽命于周王,一些強大
的諸侯趁機發(fā)動兼并戰(zhàn)爭,強迫其他各國承認(rèn)其霸主地位。管仲輔佐齊桓公打著“尊王攘夷”旗號,使齊國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
3.問鼎中原: 據(jù)說楚莊王在推行霸業(yè)的過程,曾率軍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揚威,并遣使問九鼎的大小輕重。鼎象征王權(quán),莊王問鼎,表明奪權(quán)之心。
4. 退避三舍:
春秋時期,晉國內(nèi)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fā)生戰(zhàn)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后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zhí)政。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fā)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5.一鳴驚人:
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對莊王說:“聽說國中有一只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么回事?”莊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
已,一鳴驚人?!比缓笳D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shù)年形成大治局面。
6.臥薪嘗膽:
春秋末年,南方的吳、越也加入了爭霸戰(zhàn)爭,吳王夫差大敗越國,吳王夫差打敗并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喂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越王勾踐受盡屈辱?;貒罅⒅緢蟪饛?fù)國雪恥,請范蠡幫助訓(xùn)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并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一個苦膽,經(jīng)
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xùn),后來終于滅掉吳國。
6.老馬識圖,春秋時期,齊桓公應(yīng)燕國請求,帶兵打敗了山戎國的侵犯;山戎國國王密盧逃到孤竹國請求救兵,管仲跟隨齊桓公打敗了孤竹國的援兵。在回國途中,因假向?qū)б朊怨龋过R軍受困。管仲建議用一匹老馬帶路而化險為夷。
7.負(fù)荊請罪:
戰(zhàn)國時,趙國有兩位重臣廉頗與藺相如,因藺相如多次立功,趙王封他為相國,廉頗不服氣,認(rèn)為自己的武功蓋過他的嘴。藺相如為了國家,對廉頗多次避讓,廉頗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慚愧不
已,便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家門請罪,從此兩人和好,成為同生共死的交情。
8. 紙上談兵:
戰(zhàn)國時,戰(zhàn)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rèn)為是天下無敵。趙奢認(rèn)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交通。后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zhàn)中損兵40萬。
9.三令五申:
孫武流寓于吳,吳王想試試孫武的軍事才能,就將180名年輕宮女交給孫武操練。孫武將宮女分作兩隊,讓吳王的寵姬當(dāng)隊長。孫武向?qū)m女們交代了口令之后擊鼓傳令,宮女們一陣哄笑,隊伍亂成一片。孫武再一次下達命令,宮女們只覺得好玩,根本不聽命令。孫武說號令既然已經(jīng)明白又不聽令,這是頭領(lǐng)之罪,下令將兩名隊長處死。吳王急忙叫人傳令不能斬殺王妃,孫武仍然殺了兩個王妃。然后,孫武重新操練宮女,這回沒人敢不聽號令了。
10.圍魏救趙:
戰(zhàn)國時,魏軍圍困趙國京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救趙。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趙國的邯鄲,孫臏主張引兵去圍攻魏國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這樣,不但能解除趙國的圍困,還能使魏軍疲勞不堪。田忌采納了孫臏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軍聞訊急忙撤回圍攻邯鄲的部隊,星夜回軍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齊軍以逸待勞迎擊魏軍。魏軍大敗,幾乎全軍覆沒。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12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