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薦的典故:
春秋時,秦軍在長平一線,大勝趙軍。秦軍主將白起,領(lǐng)兵乘勝追擊,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
大敵當前,趙國形勢萬分危急。平原君趙勝,奉趙王之命,去楚國求兵解圍。平原君把門客召集起來,想挑選20個文武全才一起去。他挑了又挑,選了又選,最后還缺一個人。這時,門客毛遂自我推薦,說:“我算一個吧!”平原君見毛遂再三要求,才勉強同意了。
到了楚國,楚王只接見平原君一個人。兩人坐在殿上,從早晨談到中午,還沒有結(jié)果。毛遂大步跨上臺階,遠遠地大聲叫起來:“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簡單而又明白,為何議而不決?”楚王非常惱火,問平原君:“此人是誰?”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門客!”楚王喝道:“趕快下!我和你主人說話,你來干嗎?”毛遂見楚王發(fā)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幾個臺階。他手按寶劍,說:“如今十步之內(nèi),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見毛遂那么勇敢,沒有再呵斥他,就聽毛遂講話。毛遂就把出捕援趙有利楚國的道理,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話,說得楚王心悅誠服,答應(yīng)馬上出兵。不幾天,楚、魏等國聯(lián)合出兵援趙。秦軍撤退了。平原君回趙后,待毛遂為上賓。他很感嘆地說:“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趙國?!?
“毛遂自薦”由此而來,比喻不經(jīng)別人介紹,自我推薦擔任某一項工作。
戰(zhàn)國時,秦國軍隊包圍了趙都邯鄲。趙王派平原君去說服楚王與趙國結(jié)盟出兵,解救趙國。平原君打算從手下三千多門客中挑選二十人做隨從,但挑來挑去只有十九人符合要求,正在著急時,有個名叫毛遂的門客自我推薦說:“讓我去吧!”平原君笑笑:“有本事的人,隨便到哪里,都好象錐子放在布袋中,一定會露出尖鋒來。可你來了三年,沒人說起你的大名,可見沒有什么才能啊?!泵煺f:“我如果早被放在布袋里,早就會脫穎而出,何止露出一點尖鋒呢!”平原君見他說的有理,便帶毛遂等二十人來到了楚國。
平原君請楚王結(jié)盟出兵,從早晨談到中午,還沒有結(jié)果。十九個門客十分著急,但卻沒了主意。
毛遂按劍上前說:“訂盟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無非利害二字而已,這樣明白為何現(xiàn)在還不決定!”楚王大怒,斥道:“我與你主人說話,你來干什么?還不與我退下!”
哪知毛遂不但沒有退下,反而又上前幾步說:“現(xiàn)在大王的性命掌握在我手上,你的十萬兵馬都沒有用了!”楚王自知理虧,又怕毛遂真的動武,一時無言對答。毛遂繼續(xù)進逼說:“其實,楚國有五千里遼闊的土地,幾十萬雄師,這么強大的國家,為什么要害怕秦國呢?大王不同意楚趙聯(lián)盟,難道要等秦國逐個擊破,坐以待斃嗎?”楚王聽了連連點頭,答應(yīng)與趙國訂盟,出兵解趙國之圍。
我自己找 我不抄襲 嘿嘿
在戰(zhàn)國的時候,有權(quán)有錢的人很喜歡供養(yǎng)一些有才能的人,以增強自己的勢力,在有事、需要有人出意見的時候,就讓他們策劃謀略,替自己解決問題。這樣的人被稱做食客,也叫門下客。
趙國的宰相平原君勢力龐大,家中養(yǎng)了幾千名食客。其中有位叫毛遂的食客,待了三年,都沒有什么別的貢獻,平原君雖然覺得很奇怪,卻也沒有埋怨,任由他在家中吃住。
后來,趙國的國都邯鄲被秦軍包圍,情勢非常危急。于是趙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勸說楚王和趙國合作,共同出兵對抗秦國。平原君回家后,準備從食客中選出二十個文武全才的人一同前往,可是選來選去只有十九人合格,還差一個人。平原君正傷腦筋,毛遂突然走上前對平原君說:“我是最適合的人選,愿意跟從公子前往。”平原君說:“有才能的人在人群中,就好象一把鋒利的錐子放在袋子里,立刻就會穿破袋子,顯露鋒芒。而你在我這三年,卻沒有杰出的表現(xiàn),我看你還是留下吧!”毛遂回答:“我是現(xiàn)在才要進入袋子里,不然我這把錐子早就穿破袋子,顯露出它的鋒利,而且連錐柄都要穿出袋子了?!逼皆南?,反正一時之間也找不到適合的人選,于是平原君就帶著毛遂等二十人趕往楚國。
見到楚王,平原君說明了局勢和利害得失,費盡口舌,卻都無法說服楚王,同行的十九名食客也沒有辦法、想不出好點子。正當大家不知到該怎么辦才好,毛遂這時候手按寶劍,走到楚王前面說:“大王的性命現(xiàn)在掌握在我的手中!楚國有幾百萬精兵,然而在上次的戰(zhàn)役中卻被秦國幾萬人的軍隊打敗,奪去了許多城池與土地,連我們趙國都替你們感到羞憤。趙國提議兩國聯(lián)合抗秦,是在替你們楚國報仇?!背趼犃擞X得毛遂說得有理,再加上毛遂拿著寶劍威脅,就同意結(jié)盟,訂下和約。并立刻發(fā)兵支持趙國,解了邯鄲之圍。
從此,平原君不敢再小看毛遂,而把他當作上賓招持。
【出處】 漢·司馬遷《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邯鄲,被秦兵重重包圍,危在旦夕。為解救邯鄲,趙孝成王想聯(lián)合楚國共同抗秦。
為此,他派平原群趙勝到楚國游說。 平原君打算從自己數(shù)千名門客中挑選出既有勇又有謀的20位賓客隨同前往,可挑來選去,只挑選出19名。
平原君嘆息了:“唉!我趙勝養(yǎng)著數(shù)千名賓客,而且已有了十多年的歷史。然而,文武智勇具備者怎么連20名也選不出來呢?……” 正當他嘆息不已之時,有一位賓客不請自到,自薦補缺。
他就是毛遂。毛遂,是一條高大粗實的漢子。
也許是因為姓氏的緣故,他的頭發(fā),又黑又濃;他的胡須,又密又硬。 平原君上下打量了一番毛遂,問道:“你是什么人?找我何事?” 毛遂哈哈一笑:“俺姓毛名遂。
聽說為了救邯鄲你將到楚國去游說,我愿隨你前往。如何?” 沒直接回答,平原君又問:“你到敝府,有多長時間了?”毛遂道:“三年了?!?/p>
平原君:“三年,時間不算短了。一個人如果有什么特別的才能,就好像錐子裝在囊中會立刻把它的尖刺顯露出來那樣,他的才能也會很快地顯露出來。
可你在我府上已住了三年,我還沒聽說你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這次去楚國,肩負著求援兵救社稷的重任,沒有什么才能的人是不便同去的。
你就留下了來好了?!? 平原君的話,說得很坦誠。
但毛遂卻更自信地回答道:“你說得不對,不是我沒有什么特殊的才能,而是你尚未將我裝于囊中。倘若早把我裝于囊中,哈哈,我的特殊才能就像錐子那樣,一定早已脫穎而出地露出來了。”
從談話中,平原君似乎是看到了毛遂的善于思變的特殊才能,當即便接受了毛遂的自薦,答應(yīng)了往楚國去的要求。 到了楚國,平原群即與楚王談判。
平原君詳盡地講了聯(lián)合抗秦的必要性之后,要求楚王盡快地派出援兵去解救邯鄲,可楚王不出聲。平原君又反復(fù)講聯(lián)合抗秦的意義,楚王還是不應(yīng)允出兵的事。
他倆的談判,是從清晨開始的,可是已經(jīng)談到了中午,還沒有談判出個結(jié)果來。這叫等在金殿階下的毛遂等20名隨員,焦急起來了。
毛遂此來,因是自薦,所以那19名隨員內(nèi)心里看不起他,總覺得他有些自吹自擂。這時候,他們想看看毛遂到底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于是慫恿他道:“毛先生,談判久久沒有結(jié)果。
你上殿去問問究竟,如何?”“好!”毛遂爽朗而應(yīng)。 那19名隨員沒想到毛遂會如此痛快,他們不禁一愣。
就在他們發(fā)愣的當兒,毛遂緊緊地按著腰中的劍,一步一層地登上了殿前的那十個臺階,走到了楚王的跟前。他開口道: “大王,楚趙聯(lián)合抗秦,事在必行。
這只是兩句話便可以議定的事情。可是,從早晨到現(xiàn)在總也商議不出個結(jié)果來,這是為什么呢?” 毛遂的出現(xiàn)與責問使楚王很不高興。
他不理睬毛遂,轉(zhuǎn)身氣憤地問平原君: “他是什么人?” 平原君說:“他是我的家臣和隨員?!? 楚王氣憤了,轉(zhuǎn)身斥責毛遂道: “寡人正與你的主君議事,你算是什么人,竟也上來插言!” 楚王的話,激起了毛遂的滿腔憤怒。
只聽唰的一聲,他抽劍出鞘,然后向楚王逼近兩步,大聲道: “我算什么人,哈哈,尊貴的楚王,這時候,你所以敢斥責我,不就是仗著你們楚國是個大國嗎?不就是仗著這時候圍在你身邊的侍衛(wèi)人多嗎?我現(xiàn)在正告你,眼下在這十步之內(nèi),你國大沒有用,你人多也沒有用。你的性命就在我的手里,你叫嚷什么?” 經(jīng)毛遂這么一“鎮(zhèn)”,那楚王滿頭是汗,不作聲了。
毛遂又道:“尊貴的楚王,難道你沒有聽說過嗎?昔日,商湯王憑70里的地盤而取得了天下;周文王憑百里的區(qū)域臣服了諸侯。他們的兵,也不多。
可是他們能發(fā)揮他們的優(yōu)勢,會運用他們的威力。所以,你楚國大,你身邊的侍衛(wèi)多,也沒有什么了不起。
哎!按說,時下的楚國,土地方圓5000里,雄兵有近百萬,應(yīng)該稱霸于天下的。然而,你骨子里怕秦國怕得要死。
你怕秦國什么呢?怕秦國的呂將白起嗎?白起,哈哈,小娃罷了??墒牵捎谀闩滤?,所以,他帶著只不過幾萬人來與你們楚國作戰(zhàn),一戰(zhàn),他奪去了你們的京都鄢郢;再戰(zhàn),燒掉了你們先王的墳?zāi)?;三?zhàn),干脆俘虜了大王的你的先人。
這是多么大的恥辱呀!想起這些來,連我們趙國人都感到害羞。今日,我們來聯(lián)合你們抗秦,說是為著解救邯鄲,更是為你們楚國報仇雪恨。
可是,你卻這般怯懦。我們主君磨破了嘴唇,你死活不肯應(yīng)允。
你這叫什么大王!難道你就不感到慚愧嗎?” “這……”在毛遂激昂的一席話面前,楚王慚愧得不知說什么是好了。 趁熱打鐵,毛遂又說道:“尊貴的楚王,怎么樣?愿不愿意與我們趙國一齊抗秦呀?” “愿意!愿意!”楚王滿口應(yīng)充。
楚趙兩國簽訂了聯(lián)合抗秦的盟約之后,平原君一行人很快地回到了邯鄲。見了趙孝成王,平原君說:“我這一回出使楚國,多虧了毛遂先生。
他那三寸不蘭之舌,致使得咱們趙國重過九鼎大呂。他真比百萬雄兵還要強??!”平原君在趙孝成王面前說的這話,不翼而飛。
沒過三天,趙都邯鄲便家喻戶曉了。 不久,平原君又將毛遂尊為上等賓客。
這樣一來,那曾對毛遂作過種種譏諷的19名賓客,都害起怕來。他們怕毛遂到平原君面前說他們的壞話。
因而,他們見了毛遂,都客客氣氣。
“因人成事”,是毛遂譏諷不頂用的同伴的話。
平原君一行到楚國后,平原君馬上求見楚王,要求楚王迅速派出援軍,和趙國聯(lián)合抗秦。可是楚王懼怕秦國,不肯答允。
兩個人從清早談判到中午,也沒談出結(jié)果。毛遂等三十人,在殿前階下,等得焦急起來。
那十九人就對毛遂開玩笑說:“毛先生,上殿去露露錐尖吧!”毛遂二話不說,提劍登階,從容上殿,對平原君說:“趙楚聯(lián)合抗秦的利害關(guān)系,兩句話就可以說清楚,為什么說了這么半天還決定不下來呢?”楚王問平原君:“這是什么人?”平原君說:“是我的家臣,也是我的隨員?!背醣戕D(zhuǎn)向毛遂呵斥道:“還不快給我下去!我正在同你們君主談話,你算個什么?”毛遂按劍而前,對楚王說:“你仗著楚國是個大國,就這樣隨意呵斥人?你要知道,眼前在這十步之內(nèi),大國也沒有,你的性命全在我的手里。
你叫嚷什么!”楚王不作聲了。毛遂接著說:“我聽說商湯以七十里的地方取得了天下;周文王以百里的地方臣服了諸侯,難道他兵多嗎?只不過能發(fā)揮他的優(yōu)勢,振奮他的威力罷了。
現(xiàn)在楚國土地方圓五千里,雄兵百萬,這是稱霸天下的本錢。象楚國這樣盛強,天下各國都不能對抗。
白起,小娃娃罷了,帶了幾萬兵來和楚國打仗,一戰(zhàn)就奪去了你們的鄢、郢等地;再戰(zhàn)就燒掉了夷陵的楚先王墓;三戰(zhàn)干脆俘虜了大王你的先人,這是百輩的仇恨啊,連趙國都感到羞恥,而大王卻不知道好歹!軍事聯(lián)盟是為了楚國,不是為趙國。在我主人面前,你叫嚷什么?!”楚王又害怕又慚愧,連連稱是,滿口應(yīng)承說,“確實象先生說的,愿意把全國的兵力參加同盟?!?/p>
毛遂又逼問:“聯(lián)合抗秦的事定了吧?”楚王忙說:“定了。”毛遂就招呼楚王的左右說:“快拿雞、狗、馬的血來!”血來了,毛遂捧著銅盤跪獻給楚王說:“請大王先用手指蘸血涂在唇邊,這是定盟的儀式;接著是我的主人,最后是我。”
涂完血,毛遂左手拿著血盤子,用右手招喚殿外的十九個人說:“喂!你們接著在堂下涂血吧。你們這些老爺碌碌無能,就象所說的依靠別人成事的!” 這件外交大事,就這樣靠著毛遂的口才而終于取得了成功。
平原君因此很稱贊毛遂,其余十九人也更信服他了。 平原君定盟后回到邯鄲,感慨地說:“我不敢再鑒別人才了!毛先生到了楚國一次,就使趙國的聲望提高了百倍。
毛先生的三寸長的舌頭,比百萬雄兵還強??!”后把毛遂奉為上等門客。 以后,人們就把自己沒本事,而靠別人的力量辦成事的叫作“因人成事”。
用“三寸之舌”來形容人的能說會道、善于辯論。
毛遂自薦máo suì zì jiàn[釋義] 毛遂:戰(zhàn)國時趙國平原君的門客;薦:推薦;薦舉。
毛遂自己推薦自己。形容自告奮勇去做某事。
[語出]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于平原君曰:‘遂聞君將合從于楚;約與食客門下二十人偕;不外索。合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
’”[正音] 遂;不能讀作“suí”。[辨形] 遂;不能寫作“逐”。
[近義] 自告奮勇[反義] 自慚形穢[用法] 作賓語時;一般用在“敢于”、“勇于”、“想”之類的動詞后面。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結(jié)構(gòu)] 主謂式。[辨析] ~與“自告奮勇”有別:~有自我推薦的意思;“自告奮勇”則含有自己主動承擔某件事的意思。
[例句] 在競選會上;小明~當班長。[英譯] volunteer for a task。
公元前257年,秦軍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去請求援兵,同時締結(jié)聯(lián)合抗秦的盟約。平原君決定帶20個文武雙全的勇士同去,但挑來挑去,還缺一個人。后來。一個名叫毛遂的門客自己推薦自己。平原君覺得平時對他毫無印象,考問了他一番后,勉強同意他一起去。
貌不驚人的毛遂,其實是個能言善辯的人。到楚國后,他和同行的19個人談?wù)撈鹛煜麓笫?,頭頭是道,大家對他的學(xué)問和辯才都佩服不已。
平原君與楚平王會談那天,兩人從早晨一直談到中午,還未談出結(jié)果。19個門客十分焦急,毛遂便自告奮勇上殿去看看情況。毛遂按著劍從容不迫地走上了臺階?!背跚撇黄鹚?,要他退下去,他卻紫握劍柄,大步走到楚王面前說:“大王敢當著我主人的面對我如此無禮,不過是倚仗楚軍人多勢眾罷了。但現(xiàn)在您跟我距離不到十步,大王的性命掌握在我手里,楚軍再多也沒有用:接著:毛遂義正詞嚴地從歷史到現(xiàn)實分析了楚、趙兩國的關(guān)系…說明趙國派使臣來締約聯(lián)合抗秦,乃是為了救助楚國,而不只是為了趙國自己。
楚王覺得毛遂說得有理,就與平原君一起舉行了締約儀式。這樣,聯(lián)合抗秦的大事圓滿辦成。
平原君帶一行人回到趙國后,和人談起毛遂這次的功勞,感慨萬分他說:“我今后再也不敢談?wù)撟R別人才的事了。我識別過的人才,多達上千人,少說也有幾百人。自以為天下真有本事的人都逃不過我的眼睛,但卻偏偏沒有識別出毛遂先生的才干,毛先生一到楚國,就使趙國的地位重于九鼎等國寶。毛先生對楚國的那一席話,勝過了百萬雄師!”
從此,毛遂受到了平原君的重用,被奉為上賓。
毛遂自薦_成語解釋
【拼音】:máo suí zì jiàn
【釋義】:毛遂自我推薦。比喻自告奮勇,自己推薦自己擔任某項工作。
【出處】:《史記·平原君列傳》記載:秦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平原君去楚國求救,門下食客毛遂自動請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國,毛遂挺身而出,陳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趙國。
王命平原君趙勝赴楚求救,毛遂自薦隨同前往。既至楚,平原君與楚王談判,自日出迄日中不決。毛遂按劍上階,直陳利害,終使楚王歃血定盟,決定楚趙聯(lián)合抗秦 。后因以"毛遂自薦"為自告奮勇自我推薦之典。比喻自告奮勇,自己推薦自己擔任某項工作。
【出處】 漢·司馬遷《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邯鄲,被秦兵重重包圍,危在旦夕。為解救邯鄲,趙孝成王想聯(lián)合楚國共同抗秦。
為此,他派平原群趙勝到楚國游說。 平原君打算從自己數(shù)千名門客中挑選出既有勇又有謀的20位賓客隨同前往,可挑來選去,只挑選出19名。
平原君嘆息了:“唉!我趙勝養(yǎng)著數(shù)千名賓客,而且已有了十多年的歷史。然而,文武智勇具備者怎么連20名也選不出來呢?……” 正當他嘆息不已之時,有一位賓客不請自到,自薦補缺。
他就是毛遂。毛遂,是一條高大粗實的漢子。
也許是因為姓氏的緣故,他的頭發(fā),又黑又濃;他的胡須,又密又硬。 平原君上下打量了一番毛遂,問道:“你是什么人?找我何事?” 毛遂哈哈一笑:“俺姓毛名遂。
聽說為了救邯鄲你將到楚國去游說,我愿隨你前往。如何?” 沒直接回答,平原君又問:“你到敝府,有多長時間了?”毛遂道:“三年了?!?/p>
平原君:“三年,時間不算短了。一個人如果有什么特別的才能,就好像錐子裝在囊中會立刻把它的尖刺顯露出來那樣,他的才能也會很快地顯露出來。
可你在我府上已住了三年,我還沒聽說你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這次去楚國,肩負著求援兵救社稷的重任,沒有什么才能的人是不便同去的。
你就留下了來好了?!?平原君的話,說得很坦誠。
但毛遂卻更自信地回答道:“你說得不對,不是我沒有什么特殊的才能,而是你尚未將我裝于囊中。倘若早把我裝于囊中,哈哈,我的特殊才能就像錐子那樣,一定早已脫穎而出地露出來了?!?/p>
從談話中,平原君似乎是看到了毛遂的善于思變的特殊才能,當即便接受了毛遂的自薦,答應(yīng)了往楚國去的要求。 到了楚國,平原群即與楚王談判。
平原君詳盡地講了聯(lián)合抗秦的必要性之后,要求楚王盡快地派出援兵去解救邯鄲,可楚王不出聲。平原君又反復(fù)講聯(lián)合抗秦的意義,楚王還是不應(yīng)允出兵的事。
他倆的談判,是從清晨開始的,可是已經(jīng)談到了中午,還沒有談判出個結(jié)果來。這叫等在金殿階下的毛遂等20名隨員,焦急起來了。
毛遂此來,因是自薦,所以那19名隨員內(nèi)心里看不起他,總覺得他有些自吹自擂。這時候,他們想看看毛遂到底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于是慫恿他道:“毛先生,談判久久沒有結(jié)果。
你上殿去問問究竟,如何?”“好!”毛遂爽朗而應(yīng)。 那19名隨員沒想到毛遂會如此痛快,他們不禁一愣。
就在他們發(fā)愣的當兒,毛遂緊緊地按著腰中的劍,一步一層地登上了殿前的那十個臺階,走到了楚王的跟前。他開口道: “大王,楚趙聯(lián)合抗秦,事在必行。
這只是兩句話便可以議定的事情。可是,從早晨到現(xiàn)在總也商議不出個結(jié)果來,這是為什么呢?” 毛遂的出現(xiàn)與責問使楚王很不高興。
他不理睬毛遂,轉(zhuǎn)身氣憤地問平原君: “他是什么人?” 平原君說:“他是我的家臣和隨員?!?楚王氣憤了,轉(zhuǎn)身斥責毛遂道: “寡人正與你的主君議事,你算是什么人,竟也上來插言!” 楚王的話,激起了毛遂的滿腔憤怒。
只聽唰的一聲,他抽劍出鞘,然后向楚王逼近兩步,大聲道: “我算什么人,哈哈,尊貴的楚王,這時候,你所以敢斥責我,不就是仗著你們楚國是個大國嗎?不就是仗著這時候圍在你身邊的侍衛(wèi)人多嗎?我現(xiàn)在正告你,眼下在這十步之內(nèi),你國大沒有用,你人多也沒有用。你的性命就在我的手里,你叫嚷什么?” 經(jīng)毛遂這么一“鎮(zhèn)”,那楚王滿頭是汗,不作聲了。
毛遂又道:“尊貴的楚王,難道你沒有聽說過嗎?昔日,商湯王憑70里的地盤而取得了天下;周文王憑百里的區(qū)域臣服了諸侯。他們的兵,也不多。
可是他們能發(fā)揮他們的優(yōu)勢,會運用他們的威力。所以,你楚國大,你身邊的侍衛(wèi)多,也沒有什么了不起。
哎!按說,時下的楚國,土地方圓5000里,雄兵有近百萬,應(yīng)該稱霸于天下的。然而,你骨子里怕秦國怕得要死。
你怕秦國什么呢?怕秦國的呂將白起嗎?白起,哈哈,小娃罷了??墒牵捎谀闩滤?,所以,他帶著只不過幾萬人來與你們楚國作戰(zhàn),一戰(zhàn),他奪去了你們的京都鄢郢;再戰(zhàn),燒掉了你們先王的墳?zāi)?;三?zhàn),干脆俘虜了大王的你的先人。
這是多么大的恥辱呀!想起這些來,連我們趙國人都感到害羞。今日,我們來聯(lián)合你們抗秦,說是為著解救邯鄲,更是為你們楚國報仇雪恨。
可是,你卻這般怯懦。我們主君磨破了嘴唇,你死活不肯應(yīng)允。
你這叫什么大王!難道你就不感到慚愧嗎?” “這……”在毛遂激昂的一席話面前,楚王慚愧得不知說什么是好了。 趁熱打鐵,毛遂又說道:“尊貴的楚王,怎么樣?愿不愿意與我們趙國一齊抗秦呀?” “愿意!愿意!”楚王滿口應(yīng)充。
楚趙兩國簽訂了聯(lián)合抗秦的盟約之后,平原君一行人很快地回到了邯鄲。見了趙孝成王,平原君說:“我這一回出使楚國,多虧了毛遂先生。
他那三寸不蘭之舌,致使得咱們趙國重過九鼎大呂。他真比百萬雄兵還要強??!”平原君在趙孝成王面前說的這話,不翼而飛。
沒過三天,趙都邯鄲便家喻戶曉了。 不久,平原君又將毛遂尊為上等賓客。
這樣一來,那曾對毛遂作過種種譏諷的19名賓客,都害起怕來。他們怕毛遂到平原君面前說他們的壞話。
因而,他們見了毛遂,都客客氣氣的奉承起來。 毛遂哭笑不得地對。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11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