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一多讀書成癮,一看就“醉”,就在他結婚的那天,洞房里張燈結彩,熱鬧非凡。大清早親朋好友都來登門賀喜,直到迎親的花轎快到家時,人們還到處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東尋西找,結果在書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著舊袍,手里捧著一本書人了迷。怪不得人家說他不能看書,一看就要“醉”。
世紀40年代,在昆明聯(lián)大當教授的聞一多先生,薪水不足以養(yǎng)家,妻子多病,家里孩子多,生活難以維持。他曾到中學兼課掙錢以補貼家用。但只教了一年就被學校以“向學生散布民主自由思想”的罪名開除。朋友出主意:刻印章。
于是,昆明市的市面上,便出現(xiàn)了聞一多治印的“潤例”。不過靠熟人弄來的小生意幾乎掙不到錢。情急之下,聞一多備了一張桌子,打算去設攤。
聞一多的印攤只擺了一天,就被人勸了回來??墒遣粩[攤,一家人怎么生活?最后,校長梅貽琦聯(lián)絡朱自清、沈從文等11名教授,聯(lián)名在報紙上為聞一多刊登刻印廣告,讓他在家里“設點”代人刻印。
廣告定了“金石潤例”之條例:“石章1200元,牙章每字3000元,邊款每分字作一字計,過大過小加倍?!?
昆明人有收藏象牙章的愛好,加之又是大學教授出手刻印,生意便源源而來。兩年多,聞一多在印譜上留下了1400多方印。久而久之,聞一多手指頭起了大疙瘩,眼睛也花了。聞一多便自我解嘲:“我是一個手工業(yè)勞動者。再苦也得刻呀!”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的原文:“人家說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說?!?/p>
“人家說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說?!弊鳛閷W者和詩人的聞一多先生,在30年代國立青島大學的兩年時間,我對他是有著深刻印象的。
那時候,他已經(jīng)詩興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濃。他正向古代典籍鉆探,有如向地殼尋求寶藏。
仰之彌高,越高,攀得越起勁;鉆之彌堅,越堅,鉆得越鍥而不舍。他想吃盡、消化盡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遠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1930年到1932年,“望聞問切”也還只是在“望”的初級階段。
他從唐詩下手,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瀝盡心血。杜甫晚年,疏懶得“一月不梳頭”。
聞先生也總是頭發(fā)零亂,他是無暇及此的。飯,幾乎忘記了吃,他貪的是精神食糧;夜間睡得很少,為了研究,他惜寸陰、分陰。
深宵燈火是他的伴侶,因它大開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不動不響,無聲無聞。
一個又一個大的四方竹紙本子,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蟻排衙。幾年辛苦,凝結而成《唐詩雜論》的碩果。
他并沒有先“說”,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績。
“做”了,他自己也沒有“說”。他又由唐詩轉到楚辭。
十年艱辛,一部“校補”赫然而出。別人在贊美,在驚嘆,而聞一多先生個人呢,也沒有“說”。
他又向“古典新義”邁進了。他潛心貫注,心會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樓”的主人。
做了再說,做了不說,這僅是聞一多先生的一個方面,作為學者的方面。聞一多先生還有另外一個方面,作為革命家的方面。
這個方面,情況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作為爭取民主的戰(zhàn)士,青年運動的領導人,聞一多先生“說”了。
起先,小聲說,只有昆明的青年聽得到;后來,聲音越來越大,他向全國人民呼喊,叫人民起來,反對獨裁,爭取民主!他在給我的信上說:“此身別無長處,既然有一顆心,有一張嘴,講話定要講個痛快!”他“說”了,跟著的是“做”。這不再是“做了再說”或“做了也不一定說”了。
現(xiàn)在,他“說”了就“做”。言論與行動完全一致,這是人格的寫照,而且是以生命作為代價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給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說:“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張,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請傳觀?!边@是為爭取民主,反對獨裁,他起稿的一張政治傳單!在李公樸同志被害之后,警報迭起,形勢緊張,明知兇多吉少,而聞先生大無畏地在群眾大會上,大罵特務,慷慨淋漓,并指著這群敗類說:你們站出來!你們站出來!他“說”了。
說得真痛快,動人心,鼓壯志,氣沖斗牛,聲震天地!他“說”了:“我們要準備像李先生一樣,前腳跨出大門,后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彼白觥绷?,在情況緊急的生死關頭,他走到游行示威隊伍的前頭,昂首挺胸,長須飄飄。
他終于以寶貴的生命,實證了他的“言”和“行”。聞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學者,熱情澎湃的優(yōu)秀詩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
從前一句“他從唐詩下手,目不窺園,足不下樓,兀兀窮年,瀝盡心血?!笨芍?,作者是把聞一多比作杜甫,表明他像杜甫一樣兢兢業(yè)業(yè),為自己的理想廢寢忘食,嘔心瀝血。
《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農(nóng)民詩人”臧克家(zāng kè ji?。┑淖髌罚钤缈窃?980年2月12日的《人民日報》,入選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時經(jīng)作者同意更名為《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2017年春季改版之后恢復原題目。課文由衛(wèi)東朗讀。
擴展資料:
一、語言特色
生動形象。不僅描寫的語言是形象的,敘述和議論的語言也是形象的。例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鉆探”一句,本來是敘述語言,無非是講聞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詞,而精心地選用了“鉆探”,這就包含了比喻,既形象,含義也更豐富了。
并且句式也變成“向……鉆探”,敘述由靜態(tài)變成動態(tài),給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觀的介紹,而且是熱情的稱贊了。
此外,如“吃盡”“消化盡”“炯炯目光……遠射……”,“赫然而出”“向……邁進了”“起先,小聲說”“向……呼喊”“警報迭起”,等等,都是明顯的例子,敘述語言和議論語言的形象化,使文章生動,富于感染力。
二、整體把握
毛澤東同志在《別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指出:“許多曾經(jīng)是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的人們,在美國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國民黨反動派面前站起來了。聞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愿屈服?!?/p>
高度贊揚聞一多表現(xiàn)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具有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這是聞一多先生精神品格的最主要方面,這在這篇文章中充分表現(xiàn)出來了。文章的后半部分,著力寫聞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
1899年11月24日,聞一多出生在湖北黃岡浠水縣巴河鎮(zhèn)的一個書香門第,他5歲進私塾啟蒙,10歲到武商就讀。
兩湖示范附屬高等小學,13歲就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北京清華留美預備學校,也就是清華大學的前身聞一多是個自幼便精通古典詩詞和美術。住了天才,他接受的新式教育有著獨立而進步的思想。
1952年聞一多結婚了,他的結婚對象是一個名叫高效貞的女子,兩人是青梅竹馬的表兄妹關系。這種婚姻遵從的也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對于聞一多而言,這樣的因緣自然不是他想要的,但他不能忤逆父母。于是澄清,當天,他就像局外人一般任人擺布。
一是一晚,他便會書房看熟悉了,可想而知兩人。婚后的生活有多冷淡。
聞一多吃素,都在書房高效貞便只能默默守著,直到有一天,高效貞向聞一多的父母提出想去讀書,聞一多的父母很開明,真的將他送到了武昌女子職業(yè)學校。此時的聞一多以遠赴美國留學,但聽說高校真讀書的事,他還是經(jīng)常寫信鼓勵他。
高秀珍在丈夫的支持下有了勇氣和動力,他逐漸成為了唯一多的支持者,兩人也有了共同的志向,聞一多不再排斥妻子,反而在平凡的通信過程中,愛上了他。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1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