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春秋時期,魯國制定了一道法律,如果魯國人在外國看見同胞被賣為奴婢,只要他們肯出錢把人贖回來,那么回到魯國后,國家就會給他們以賠償和獎勵.這道法律執(zhí)行了很多年,很多流落他鄉(xiāng)的魯國人因此得救,因此得以重返故國.
后來孔子有一個弟子叫子貢,他是一個很有錢地商人,他從國外贖回來了很多魯國人,但卻拒絕了國家的賠償,因為他自認為不需要這筆錢,情愿為國分擔贖人地負累.
但孔子卻大罵子貢不止,說子貢此舉傷天害理.禍害了無數(shù)落難的魯國同胞.
孔子說:世上萬事,不過義、利二字而已,魯國原先的法律,所求的不過是人們心中的一個‘義’字,只要大家看見落難的同胞時能生出側(cè)隱之心、只要他肯不怕麻煩去贖這個人、去把同胞帶回國,那他就可以完成一件善舉.事后國家會給他補嘗和獎勵.讓這個行善舉的人不會受到損失,而且得到大家的贊揚,長此以往,愿意做善事的人就會越來越多.所以這條法律是善法.
孔子真正從政的機會到了,公元前501年,也就是魯定公9年??鬃游迨粴q,在魯國當了中都宰(孔子仕魯之年,據(jù)清人江永考證,在定公9年)。
當時魯國比較安定了些。季桓子的內(nèi)部也由于仲梁懷被壓服、陽虎出走、公山不狃在費城并沒搞出什么名堂來而單純些了。魯定公和季桓子見孔子曾想到公山不狃那里而終于沒有去,于是理解到孔子想做一番事業(yè),但又終于還是擁護魯國的當權(quán)派的,這也就增加了對孔子的信賴。這就是孔子能夠出來從政的原因??鬃赢斨卸荚资窃陉柣⑹〕鲎吆凸讲会鹪谫M城舉事之后,這就不是偶然的了。
中都宰大概相當于現(xiàn)在的首都市長??鬃幼隽艘荒曛卸荚拙秃苡谐煽?,當時西方各國都想學(xué)孔子的治理方法(《史記·孔子世家》作“四方皆則之”,《孔子家語·相魯》篇作“西方之諸侯則焉”,茲從家語)。
于是孔子由中都宰升為司空,司空仿佛是后來管建設(shè)工程的首長;又由司空而為司寇(《史記·孔子世家》作“大司寇”,但先秦一般書均稱孔子為司寇,非大司寇),司寇是管司法方面的首長??鬃蝇F(xiàn)在是真正參與政治了。
公元前501年,五十一歲的孔子當了魯國的中都宰??鬃幼?了一年,很有成績。被提升為管理建設(shè)工程的司空;不久,轉(zhuǎn)而為司 寇,管司法工作。這樣,孔子參與政治的抱負終于實現(xiàn)了。 孔子五十六歲那年,又由大司寇,代理相國職務(wù)。他參與國政僅 僅三個月,魯國的風(fēng)俗就大大變了樣。 孔子的成就使齊景公感到害怕,他特地挑了八十個美貌的女 子,讓她們穿上華麗的衣服,教她們學(xué)會舞蹈,加上一百二十匹駿 馬。一起送給貪圖享樂的魯定公,以腐蝕他的意志;這一計果然奏 效,魯定公沉湎于歌舞淫樂之中,不再過問政事了。
孔子的學(xué)生子路見到這種情況,便對孔子說。 “老師,我們可以離開這里了吧!” 孔子回答說: “魯國現(xiàn)在就要在郊外祭祀,如果能按照禮法把典禮后的烤肉 分給大夫們.那我還可以留下不走?!?結(jié)果,魯定公違背常禮,沒有把烤肉分給大夫們。于是,孔子離 開魯國,來到了衛(wèi)國。衛(wèi)靈公問孔子,他在魯國得到的俸祿是多少。 孔子回答說是俸米六萬斗。于是,衛(wèi)靈公也給他這個數(shù)的俸米。 跟隨孔子的學(xué)生們見有了安身之處,都很高興。子路尤其高興, 問孔子道: “衛(wèi)國的君主等待你去治理國政,你首先干些什么?” 孔子略為思索了一下,說:“我以為首先要糾正名分。” 子路不客氣他說: “老師未免太迂腐了,這有什么糾正的必要呢?” 孔子反駁說:“您真粗暴!君子對他所不知道的只有疑在心中。
名分不正,道理也就講不通;道理不通,事情也就辦不成;事情辦不 成,國家的禮樂教化也就興辦不起來;禮樂教化興辦不起來,刑罰就 不會得當;刑罰不得當,老百姓就會不知如何是好,連手腳都不曉得 往何處擺了。所以君子用的名分,一定要有道理可以說得出來,講出 來的道理也一定要行得通?!?不久,有人向衛(wèi)靈公說了孔子不少壞話,衛(wèi)靈公就派人監(jiān)視孔 子的出入??鬃优吕^續(xù)留在這里出事,在衛(wèi)國只居住了十個月,就離開了。
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孔子有許許多多弟子,其中有一個名叫宰予的,能說會道, 利口善辯。他開始給孔子的印象不錯,但后來漸漸地露出了真相:既 無仁德又十分懶惰;大白天不讀書聽講,躺在床上睡大覺。為此,孔 子罵他是“朽木不可雕”。 孔子的另一個弟子,叫澹臺滅明,字子羽,是魯國人,比孔子小 三十九歲.子羽的體態(tài)和相貌很丑陋,想要事奉孔子??鬃娱_始認為 他資質(zhì)低下,不會成才。但他從師學(xué)習(xí)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實踐, 處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為了公事,從不去會見公卿大夫。后 來,子羽游歷到長江,跟隨他的弟子有三百人,聲譽很高,各諸侯國 都傳誦他的名字??鬃勇犝f了這件事,感慨他說:“我只憑言辭判斷 人品質(zhì)能力的好壞,結(jié)果對宰予的判斷就錯了;我只憑相貌判斷人 品質(zhì)能力的好壞,結(jié)果對子羽的判斷又錯了?!?/p>
子曰:“學(xué)如不及,猶恐失之。”
子夏曰:“仕而優(yōu)則學(xué),學(xué)而優(yōu)則仕?!?/p>
子曰:“君子不器?!?/p>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xué)以致其道?!?/p>
衛(wèi)公孫朝問于子貢曰:“仲尼焉學(xué)?”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于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xué)也?!薄盒l(wèi)靈公第15.31』
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xué)?而亦何常師之有?”
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p>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xué)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xué)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xué),民斯為下矣。”
那是春秋時期,魯國制定了一道法律,如果魯國人在外國看見同胞被賣為奴婢,只要他們肯出錢把人贖回來,那么回到魯國后,國家就會給他們以賠償和獎勵.這道法律執(zhí)行了很多年,很多流落他鄉(xiāng)的魯國人因此得救,因此得以重返故國.后來孔子有一個弟子叫子貢,他是一個很有錢地商人,他從國外贖回來了很多魯國人,但卻拒絕了國家的賠償,因為他自認為不需要這筆錢,情愿為國分擔贖人地負累.但孔子卻大罵子貢不止,說子貢此舉傷天害理.禍害了無數(shù)落難的魯國同胞.孔子說:世上萬事,不過義、利二字而已,魯國原先的法律,所求的不過是人們心中的一個‘義’字,只要大家看見落難的同胞時能生出側(cè)隱之心、只要他肯不怕麻煩去贖這個人、去把同胞帶回國,那他就可以完成一件善舉.事后國家會給他補嘗和獎勵.讓這個行善舉的人不會受到損失,而且得到大家的贊揚,長此以往,愿意做善事的人就會越來越多.所以這條法律是善法。
此則義利之辯,出自《呂氏春秋·察微篇》“魯國之法,魯人為人臣妾於諸侯,有能贖之者,取金于府。子貢贖魯人于諸侯而讓其金??鬃釉唬骸百n失之矣!夫圣人之舉事,可以移風(fēng)易俗,而教導(dǎo)可施于百姓,非獨適己之行也。今魯國富者寡而貧者多,取其金則無損于行,不取其金,則不復(fù)贖人矣?!弊迂曇蛏朴诮?jīng)商可算是孔門七十二賢中最為富有的,善賈之人求利不僅僅是追求物質(zhì)上的一種積累,也有對于名的一種追求,當然這是可以表現(xiàn)在明面上或者潛在的,在贖取魯國人的方面子貢不要求補償?shù)男袨樗坪跤趪诩憾加欣?,可是卻忽略了對于善政的損害。為什么說有損呢?孔圣說得很明顯了,子貢的錯處就是將“利”擺到了“義”的對立面上去了。當然對于圣人來說,求仁得仁,取義得義當然是完美的,可世間大抵還是普通人多,以中人之資欲為圣人之事,恐怕力有未逮吧。所以,對于大多數(shù)的普通人來說,將義利區(qū)分的太過徹底是缺少可行性的,是有違做事即生存之道的,欲行教化于天下卻不讓人生存豈非空談?故此子貢所為只能全一域而不能謀全局,所以孔圣教育了一番。這故事之后還有一個故事與之相對,說的是“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魯人必拯溺者矣?!笨鬃右娭约殻^化遠也。”同樣子路救人不拒絕報償,孔圣是很清楚此事的影響的,表示不反對。
今天為大家分享3個關(guān)于孔子的成語故事,讓我們感悟一下圣人的胸懷和氣度!
一、三月不知肉味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墩撜Z.述而》
這個成語,很多人都誤解了!這個成語講的就是孔子,但并不是說孔子太窮了,三個月都買不起肉吃。
孔子,我們都知道他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其實他還是個音樂家??鬃硬坏矚g彈琴奏樂,還特別喜歡唱歌。他在和人一起唱歌的時候,如果誰唱得好,他就必然要請那人再唱一遍,然后自己跟著唱。他不僅經(jīng)常和人談?wù)撘魳贩矫娴膯栴},而且欣賞力、領(lǐng)悟力也特別高。
在孔子出使齊國的時候,正趕上齊國舉行盛大的宗廟祭祀,孔子親臨大典,痛快淋漓地聽了三天韶樂和武樂。因為他對韶樂情有獨鐘,所以終日彈琴吟唱,手舞足蹈,如癡如醉,甚至做夢的時候也在唱,吃飯的時候也在想。竟然一連三個月,吃肉都吃不出味道來了。
二、君子固窮
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薄墩撜Z.衛(wèi)靈公第十五》
孔子周游列國期間,準備從陳國去往楚國,中間經(jīng)過蔡國時,被一群吳國的游兵襲擊了,糧食幾乎被搶光,孔子一行只能忍饑挨餓,在曠野中艱難行者。
不料禍不單行,因為陳蔡兩國的大夫聽說孔子要去楚國,怕孔子輔佐楚王后,楚國會更強大,會威脅到兩國,所以他們就共同調(diào)動人馬,將孔子一行圍困在野外,想把他們活活困死。
孔子和學(xué)生被困幾天后,因為糧食已經(jīng)吃完,這幾天都是靠吃野菜野果充饑,所以很多人都餓得頭昏眼花,疲憊不堪,甚至病倒在地上,站不起來了。
可孔子雖然身處險境之中,卻依然講習(xí)誦讀,彈琴唱歌,還是一副優(yōu)哉游哉的樣子。子路性格直率,看到這個情形,就很生氣,心里覺得很冤,他就憤慨地對老師說:“難道君子也有困厄的時候嗎?”
孔子慢條斯理地回答道:“君子即使遭遇困厄,也能鎮(zhèn)定自若,堅守正道,毫不動搖;小人一到窮困不堪的時候,就沉不住氣,就會放棄原則,胡作非為了?!?/p>
三、喪家之犬
孔子適鄭,與弟子相失,孔子獨立郭東門。鄭人或謂子貢曰:“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chǎn),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弊迂曇詫嵏婵鬃?。孔子欣然笑曰:“形狀,末也。而謂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史記.孔子世家》
宋國的司馬,是個權(quán)臣,對孔子的政治主張非常憎惡,所以就將孔子驅(qū)逐出宋國
橐(tuo),是中國古代的神童。年僅7歲就當了孔子的老師。《孔子項橐相問書》敘述的就是孔子拜項橐為師的有趣故事。
孔子周游列國,四處講學(xué),宣揚儒家思想。一天,他正在坐車趕路,發(fā)現(xiàn)有三個小孩正在玩,其中一個小孩用沙土堆成了一座城。這個小孩就是項橐。
車被城擋住了,走不了了??墒沁@個小孩仍然在玩著,興致勃勃,就象沒有看見一樣??鬃酉萝?,微笑著說“你怎么不知道車來了要讓路呢”項橐這才抬起頭來拿起大人的口氣說:“從古至今,只聽說車要繞城而過,那有城要避開車的道理?”孔子聽了非常詫異,小孩如此能言善辯,而且象成年人一樣鎮(zhèn)定自若。
孔子對這個孩子產(chǎn)生了興趣,決定要考考他,就問道:“你知道什么山上沒有石頭?什么水中沒有魚?什么門關(guān)不上?什么牛沒法生牛犢?什么馬不能生馬駒?什么刀上沒有環(huán)?什么活沒有煙?什么樣的男人沒有妻子?什么樣的女人沒有丈夫?什么時候白天短?什么時候白天長?什么樹不長杈?什么樣的城沒有使者?什么人沒有孩子?。。。。。?!笨鬃右豢谄鹛崃?0多個問題。
項橐認真聽完,不慌不忙地回答:“土山,井水,空門,泥牛,木馬,砍刀,仙人,仙女,冬天,夏天,枯樹,空城,小孩。。?!?/p>
這些問題涉及天文地理,自然現(xiàn)象,家庭倫理道德等方面內(nèi)容,內(nèi)容廣泛,項橐都能對答如流,滴水不漏??鬃优宸?,連說六個“善哉”
項橐并不知道自己面對的是人們所尊敬的孔子,就反問了幾個問題,結(jié)果孔子一個也答不上來。連嘆到:“后生可畏也”。
孔子又說:“我車中有棋,咱們賭一盤吧?!闭l知項橐一本正經(jīng)地拒絕,振振有辭地說:“我不賭博,天子好賭,天下就不能太平,天公也不作美,諸侯好賭,就無心思治理國家;官吏好賭,就會耽誤處理文案;農(nóng)民好賭,就會錯過耕種莊稼的好時機,做學(xué)問的好賭,就會忘了詩書禮儀,小孩子好賭博,該挨揍。賭博原來是無聊、無用的事,學(xué)它做什么?”
孔子聽了這些話,由贊賞變成了敬佩,他拜項橐為師。七歲的孩子從此名聲遠揚,而孔子以圣人之身,不恥以孩童為師,其舉動也為天下人稱贊
【乘桴】chéng fú 也作乘桴浮于海、浮海嘆、桴泛、桴可浮、??筛。斲懦髓醯?。
桴,木筏??鬃佑凶约旱恼沃鲝垺?/p>
他曾說:“假如我的主張行不通,那就乘著木筏渡海離開好了。那時跟隨我的,恐怕只有仲由(孔子弟子子路的字)。”
(《論語·公冶長》)后以此典指避世遠遁,也泛指航海等。 【待賈而沽】dài jià ér gū 也作待沽、待賈、待價而沽、待賈沽等。
賈,通“價”。沽,通“酤”,賣。
春秋時,子貢向孔子請教:“有一塊美玉,是該把它藏在盒子里呢,還是應(yīng)該尋一個好價錢賣掉?”孔子說:“賣掉吧!賣掉吧!我正在等一個好價錢呢!”(《論語·子罕》)后以此典比喻懷才者要等到有人賞識重用才出來效力。也用以諷刺某些人把自己當作商品,等待高價出售。
【盜泉】dào quán 也作盜泉水、盜水。春秋時,孔子有一次路過盜泉,口很渴,但他因為討厭“盜泉”這個名字而不肯飲水。
(《尸子》卷下)后用此典喻指丑惡的事物。另作①不飲盜泉、渴辭盜泉、去盜泉,指寧死也不肯接受不義之物,保持清白節(jié)操;②盜泉一飲,指沾染丑惡事物。
【割雞焉用牛刀】gé jī yān yòng niú dāo 孔子十分重視禮樂教化,把它當成治國興邦的大事,他的學(xué)生子游在武城做縣令時,積極興辦教育,推行孔子的主張。一次,孔子來到武城,聽到一陣陣彈琴、唱歌、讀書吟詩的聲音,便笑著對子游說:“割雞哪里用得著殺牛的刀?”子游反駁說:“您曾教導(dǎo)我們,治理百姓的人若懂得禮樂教化,就能夠愛護百姓;被治理的百姓受了教化,就會善良溫順,遵守法律。
我正是按您的教誨來施政的?。 笨鬃勇犃俗佑蔚脑捄?,立即收斂笑容,嚴肅地對在場的幾個學(xué)生說:“子游的做法是對的,我先前的話是開玩笑的?!保ā墩撜Z·陽貨》)后用此典比喻大才小用或小題不必大作。
【孔席墨突】kǒng xí mò tū 也作墨突不黔、席不暇暖等。黔,熏黑。
孔,儒家創(chuàng)始人孔子。席,坐席。
墨,墨家創(chuàng)始人墨子。突,灶的煙囪。
春秋時,孔子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主張率領(lǐng)學(xué)生周游列國,到了一地后,往往席子還未坐暖,就又動身前往別處了。墨子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主張也是四處奔走游說,在一地住下后,往往煙囪還沒熏黑,就又趕往別處了。
(《文選·班固〈答賓戲〉》)后以此典形容忙于事業(yè),奔走不停,也形容短暫停留。 【鳴鼓而攻】míng gǔ ér gōng 鳴鼓,擊鼓。
春秋時,季孫為魯國大夫,但他的財富甚至超過了周公??鬃诱J為這違背了禮法,可是,他的弟子冉求卻幫助季孫聚斂財富。
孔子生氣地說,冉求不是我的弟子,可以大張旗鼓地討伐他。(《論語·先進》)后以此典喻指公開申明罪狀,群起討伐。
【拾塵】shí chén 也作拾墮塵、拾煤等。春秋時,孔子率領(lǐng)弟子周游列國,曾在陳、蔡受困,絕食七天之久。
弟子顏回討回米來做飯。飯將熟時,有煤炱(tái,凝聚的煙塵)落人飯中,他覺得米飯雖被弄臟,但棄之可惜,就取來吃了。
這事恰好被孔子看見,他深知顏回的為人,不至于私下吃飯,一問才知真實情況。他于是對弟子感嘆地說:“親眼所見尚不可靠,你們要記住,真正了解一個人不容易啊!”(《呂氏春秋·任數(shù)》)后以此典喻指因誤會而生猜疑。
【素王】sù wáng 孔子不是帝王,也沒擔任過很高的官職,但是他品德高尚,學(xué)問淵博,整理和保存了大量中國古代文獻,創(chuàng)立了儒家學(xué)派,提倡“仁”和“禮”,對后世影響極大。西漢司馬遷作《史記》時,把他列入“世家”即把視為王侯,后世歷代統(tǒng)治者都稱孔子為“至圣先師”。
(《史記》)后以此典代指有帝王的品德卻沒能當上帝王的人,儒家用以稱代孔子。 【望塵莫及】wàng chén mò jí 顏淵,也叫顏回,是孔子的弟子。
一次,他對孔子說:“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后矣!”意思說,先生行走我也行走,先生快步走我也快步走,先生奔跑我也奔跑。這些我都能跟上先生。
等到先生腳不沾地迅疾飛奔,我就只能干瞪著眼落在后邊了。孔子說:“顏回,你的話怎么理解呢?”顏回說:“先生說話,我也能跟著說;先生辯論,我也能跟著辯論;先生談?wù)摯蟮?,我也能跟著談?wù)摯蟮馈?/p>
這些我都能跟上先生。至于先生您不說什么卻能夠取信于大家,不表示親近卻能使情意傳遍周圍所有的人,不獲高位、不憑權(quán)勢卻能讓人們像滔滔流水一樣涌聚于身前,我就做不到了。
(《莊子》)后用此典作為對人敬佩之詞,表示自己遠遠落在后面。另作后用亦步亦趨,指一味追隨和模仿別人。
【韋編三絕】wéi biān sān jué 也作編三絕、絕韋編、三絕韋編、韋編絕、韋三絕等。韋編,用熟牛皮繩系聯(lián)的竹簡。
絕,斷。孔子晚年喜歡研究《易經(jīng)》,相傳曾作《十翼》闡述《易經(jīng)》的義理。
由于反復(fù)閱讀、鉆研《易經(jīng)》,竟把連結(jié)竹簡的牛皮繩都翻斷了好多次。(《史記·孔子世家))后以此典贊譽刻苦治學(xué)、勤奮讀書。
【以貌取人】yǐ mào qǔ rén 春秋時,魯國人澹臺滅明,字子羽,他想拜孔子為師,開初,孔子見他外貌丑陋,不愿收,經(jīng)子羽誠懇要求,才勉強收下。經(jīng)過一段時間考察,發(fā)現(xiàn)他不僅人品很好,學(xué)問也不錯。
孔子于是感慨地說:“吾……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币馑际钦f。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25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