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查到不明就理.
成語:不知就里
拼音:bù zhī jiù lǐ
解釋:就里:其中,內(nèi)情。不知道內(nèi)幕。
示例:生~,趨近軟語,代為卸妝。(清·宣鼎《夜雨秋燈錄·麻瘋女邱麗玉》)
近義成語:不知內(nèi)情
用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指不了解內(nèi)情
常用程度(1:最??;3:最大):3成語:不知就里
拼音:bù zhī jiù lǐ
解釋:就里:其中,內(nèi)情。不知道內(nèi)幕。
示例:生~,趨近軟語,代為卸妝。(清·宣鼎《夜雨秋燈錄·麻瘋女邱麗玉》)
近義成語:不知內(nèi)情
用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指不了解內(nèi)情
常用程度(1:最?。?:最大):3
有一個青年男子,叫杜宇的,從天上降了下來,成了蜀國的國王,號望帝。望帝當(dāng)國王的時候,很關(guān)心老百姓的生活,教導(dǎo)老百姓怎樣種植莊稼,叮囑人民要遵循農(nóng)時,搞好生產(chǎn)。他熱愛百姓,因此百姓對他十分擁護。
他生前愛護人民,死了仍然惦念百姓的生活,每到清明、谷雨、立夏、小滿,就飛到田間一聲聲地鳴叫。人們聽見這種聲音,都說:這是我們的望帝杜宇??!于是相互提醒:是時候了,快播種吧?;蛘哒f:是時候了,快插秧吧。人們因此又把杜鵑叫做杜宇、子規(guī)、催歸。
擴展資料:
遠(yuǎn)古時代的蜀國,第一個稱王的,是蠶叢。他曾經(jīng)教導(dǎo)當(dāng)?shù)匕傩杖绾勿B(yǎng)蠶。在蠶叢的帶動下,四川的養(yǎng)蠶業(yè)逐漸發(fā)達(dá)起來。蜀字的本義,就是蠶的意思。蠶叢這一族人,眼睛生得很特別,是向上直豎的。
他死后,用石棺埋藏,百姓也都仿效他的做法。后人稱這種用石棺埋藏的墳,叫叢目人家。蠶叢死了以后,由柏灌當(dāng)王,然后由魚鳧當(dāng)王。在魚鳧領(lǐng)導(dǎo)下,蜀國百姓的生活不斷得到改善。魚鳧后來打獵時得道成仙。
時間不知不覺地流逝。不知過了多少年,忽然有一個青年男子,叫杜宇的,從天上降了下來,成了蜀國的國王,號望帝。望帝當(dāng)國王的時候,很關(guān)心老百姓的生活,教導(dǎo)老百姓怎樣種植莊稼,叮囑人民要遵循農(nóng)時,搞好生產(chǎn)。他熱愛百姓,因此百姓對他十分擁護。
那時蜀國經(jīng)常鬧水災(zāi)。望帝也想盡各種方法來治理水災(zāi),但始終不能從根本上根除水患。有一年,忽然從河里逆流漂來一具男尸。人們見了感到十分驚奇。因為河流上的東西總是順流而下,怎么這個尸體卻是順流而上?好事者便把這個尸體打撈上來。
更令人吃驚的是,尸體剛一打撈上來,便復(fù)活了,開口講話,稱自己是楚國人,名叫鱉靈,因失足落水,從家鄉(xiāng)一直漂到這里。這個消息讓望帝知道后,望帝便叫人把他叫來想見。兩人一見面,便一見如故,談得十分投機,大有相見恨晚之感覺。望帝覺得鱉靈是個難得的人材,便任命他為蜀國的宰相。
鱉靈到來不久,一場大洪水爆發(fā)了。這場洪水之大,和當(dāng)年堯時候的洪水幾乎不相上下。老百姓深受其害,死的死,逃的逃,國家陷入一片混亂。蜀國人口銳減了百分之六七十。鱉靈受望帝的委任,擔(dān)任治理洪水的任務(wù)。
在治水上,鱉靈顯示出過人的才干。他帶領(lǐng)民眾治理洪水,打通了巫山,使水流從蜀國流到長江。這樣,使水患得到解除,蜀國人民又可以安居樂業(yè)了。鱉靈在治水上立下了汗馬功勞,杜宇十分感謝,便自愿把王位禪讓給鱉靈,鱉靈受了禪讓,號稱開明帝,又叫叢帝。
以上這些傳說,在李白的《蜀道難》詩歌中有所反映:噫吁戲,危呼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茫。爾來四萬八千歲,乃與秦塞通人煙。西當(dāng)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勾連。
關(guān)于望帝化杜鵑,還有多種傳說。下面再補充兩種傳說:
鱉靈治水期間
望帝在家和鱉靈的妻子私通。鱉靈治水成功回家后,望帝感到對不起鱉靈,心中非常慚愧,才跑到深山里去隱居。后來死了,靈魂就化做杜鵑鳥。望帝盡管有一些缺點,但他愛人民,其總體上說,是一位好國君。人民一聽到杜鵑的叫聲,就聯(lián)想到望帝生前的好處來,自然就感到杜鵑的叫聲充滿著悲哀。
鱉靈治水不功
望帝把帝位讓給他,自己隱居在西山。而鱉靈卻趁機占有了望帝的妻子。望帝聽到這個消息,內(nèi)心十分痛苦。但鱉靈大權(quán)在手,望帝對付不過他,無可奈何,只有一天到頭悲憤、哀泣而已。后來,杜宇臨死時,囑咐西山的杜鵑說:杜鵑鳥,你叫吧,把我的心情,叫給人民聽吧。從此,杜鵑就飛在蜀國境內(nèi),日夜哀鳴,直到它的口中流血。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望帝化鵑
啼血杜鵑關(guān)于這個成語的來由,說法大概有以下幾種: 一 相傳有一位蜀國的皇帝杜宇,很愛百姓。
死后靈魂變?yōu)橐恢欢霹N鳥,每年春季,飛來喚醒百姓“快快布谷!快快布谷!”嘴巴啼得流血,滴滴鮮血灑在大地,染紅了漫山的杜鵑花。 二 春夏季節(jié),杜鵑徹夜不停啼鳴,啼聲清脆而短促,喚起人們多種情思。
如果仔細(xì)端詳,杜鵑口腔上皮和舌部都為紅色,古人誤以為它啼得滿嘴流血,湊巧杜鵑高歌之時,正是杜鵑花盛開之際,人們見杜鵑花那樣鮮紅,便把這種顏色說成是杜鵑啼的血。正像唐代詩人成彥雄寫的“杜鵑花與鳥,怨艷兩何賒,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p>
中國古代有“望帝啼鵲”的神話傳說。望帝,是傳說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
后來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后魂化為鳥,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聲哀怨凄悲,動人肺腑,名為杜鵑。 三 據(jù)《蜀王本紀(jì)》載,杜宇是天降賢王,他“從天墮止朱提(四川山名)”“自立為蜀王,號日望帝”。
“望帝以鱉靈為相。時玉山出水,若堯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鱉靈決玉山,民得安處。
鱉靈治水去后,望帝與其妻通,慚愧,自以德薄,不如鱉靈,乃委國授之而去,如堯之禪舜。鱉靈即位,號日開明帝?!?/p>
“望帝去時,子規(guī)鳴,故蜀人悲子規(guī)鳴而思望帝;望帝,杜宇也?!?四 在民間傳說中,杜宇是治水的英雄。
他得到仙人的指點和幫助,懲罰了發(fā)洪水害人的惡龍,解救了正直善良的龍妹。龍妹幫助杜宇平治洪水,拯救了平原上的受難百姓。
人民因為杜宇治水有功,便擁戴他做了國君;龍妹也同他結(jié)為夫婦。杜宇手下有個臣子,原是他先前打獵時的伴當(dāng)。
他妒羨杜宇,陰謀篡奪王位,再把美麗的龍妹據(jù)為已有。他同惡龍定下計謀,要將杜宇騙上山后禁閉起來。
這個壞人依計行事,向社宇說惡龍已經(jīng)痛悔前非,愿意和杜宇夫婦和解,請他倆一道上山好當(dāng)面認(rèn)罪。龍妹機警,認(rèn)為哥哥心眼最壞,萬不能去上他的當(dāng)。
杜宇忠厚,愿意雙方講和,并希望將來能借助龍兄之力消除旱災(zāi)。他不顧龍妹的勸阻,竟單獨一人上山。
杜宇一到山上,便被惡龍關(guān)進鐵籠,從此失去自由。他痛恨惡龍的狡猾殘暴,悔恨自己不聽龍妹的忠告,懷想人民,思念愛妻,竟在籠中悒郁而死。
死后他的靈魂化作一只小鳥,直向故國飛去。被壞人幽囚在深宮,日夜愁緒滿懷,思念丈夫的龍妹,忽見有小鳥飛來,繞著她悲啼“歸汶陽,歸汶陽”,斷定是丈夫的冤魂無疑,于是傷心痛哭。
最后龍妹悲傷過度,也死去了。她的靈魂也化為一只小鳥,和原來那只小鳥雙雙飛去。
在民間傳說中,杜宇死后仍然有益于人民。每年春天農(nóng)忙,杜宇魂化的小鳥就飛來田間一聲聲地鳴叫,催農(nóng)夫播種、插秧。
人們把這種小鳥叫做杜宇、杜鵑,或者又叫催耕鳥,催工鳥?,F(xiàn)在,人們又稱杜鵑為“布谷”。
杜宇魂魄化為杜鵑,悲啼不已,可能是前人因為聽得杜鵑鳴聲凄苦,臆想出來的故事。由于哀啼聲切,加上鳥嘴呈現(xiàn)紅色,舊時又有杜鵑泣血的傳聞。
迷魂陣位于陽谷縣城北6公里處。
有大、小迷魂陣之分,相傳是孫臏智斗龐涓的古戰(zhàn)場。眾多學(xué)者專家與軍事研究者稱其為戰(zhàn)國故壘,是中國軍事文化的活化石,是當(dāng)今保留最好最完整的軍事旅游村。
迷魂陣村建筑格局奇特,全村路徑斜曲,由東西并列的兩大塊分成前后兩街,中間折—個大彎,整個呈牛梭子形。房屋則隨街道走向而建,斜度不一,定向各異,一條街的兩旁都稱堂屋(北屋)的,卻正好差90度,猶如迷宮一般。
外來人入村,不論空間感(方向感)還是時間感都會產(chǎn)生錯覺,正所謂“進了迷魂陣,狀元也難認(rèn);東西南北中,到處是胡同;好像把磨推,老路轉(zhuǎn)到黑”。 迷魂陣與孫臏閣在聊城陽谷,這兩處一般被稱為一處旅游觀光地 迷魂陣 位于陽谷縣城北十二華里處,是戰(zhàn)國時期齊將孫臏大敗魏國大將龐涓的古戰(zhàn)場。
孫臏,戰(zhàn)國時齊國人(今陽谷縣阿城人),是我國和世界上著名的軍事家。相傳孫臏與龐涓同拜鬼谷子學(xué)習(xí)兵法,后龐涓為魏惠將軍,忌妒孫臏的才能,騙他到魏國,處以臏刑(去膝蓋骨),后孫臏秘密回到齊國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在迷魂陣大敗龐涓,從此名揚天下。
現(xiàn)在的迷魂陣村仍保留著原貌,外人進去分不清東西南北,進村后在彎彎的胡同里行走,不久便迷失方向,找不到出路,有的走來走去,又回到原路。當(dāng)?shù)亓魝髦皇酌裰{:進了迷魂陣,狀元也難認(rèn),東西南北中,到處是胡同,好像把磨推,老路轉(zhuǎn)到黑。
戰(zhàn)亂時期,兵匪聞其名不敢入村,后人感德建起了孫臏閣(文革時期被毀)和孫臏廟,現(xiàn)只剩下民國時期(1927年)一塊萬民感靈碑。陽谷縣旅游局,把開發(fā)迷魂陣列為近期的目標(biāo)之一,準(zhǔn)備修建孫臏閣、八卦迷魂宮等景點。
屆時,迷魂陣將以新的面貌歡迎廣大游客的到來。迷魂陣周圍道路通暢,當(dāng)?shù)鼗疖囌?、汽車站都有直達(dá)旅游班車。
迷魂陣土特產(chǎn)有景陽岡系列酒、阿膠、景陽木雕。名吃有燒牛肉、武大郎燒餅、瓜達(dá)、大棗、燉魚等。
《西南夷傳》中記載說,天子遣使到身毒國去求市竹,受阻于昆明而未能到達(dá),于是天子想征伐昆明。昆明國有滇池,方圓三百里,因此比照著開鑿一池,以練習(xí)水戰(zhàn),稱為昆明池。
《食貨志》中說越意圖與漢用戰(zhàn)船進行水戰(zhàn),于是修建了昆明池。
《三輔舊事》中記載著昆明池,說它有三百三十二頃,池中有戈船數(shù)十艘,樓船一百艘,船上立戈矛,四角皆幡旄(mao)葆麾?!度o舊圖》中提到上林苑中的昆明池,周圍四十里。又說,昆明池中有豫章臺,還有石刻的石鯨。石鯨的長度為三丈,一遇雷雨,石鯨常吼叫,鬐(qi)尾皆動。漢代祭這個石鯨以求雨,往往靈驗。另有一說,甘泉宮南面有昆明池,池中建有波殿,以桂為殿柱,風(fēng)一吹來,自己就放香氣。又說池中有龍首船,常使宮女在池中泛舟,張鳳蓋,建華旗,作棹歌,雜以鼓吹奏樂,皇帝親臨豫定觀看泛舟,聽音樂。
《廟記》中記載著昆明池中建豫章大船,可載萬人,又于池旁建宮室。池中養(yǎng)魚,供祭祀諸陵之用,剩下的給長安人食用。
《關(guān)輔古語》一書中說,昆明池中有兩個石人,為牛郎織女立于池的東西兩邊,以為天河的象征。
《西京賦》說,漢武帝開池的時候得到了黑土,問東方朔,東方朔答復(fù)說西域的胡人知道這是什么,于是詢問胡人,胡人回答說這個黑土是劫燒后的余灰。
《三秦記》記載說,昆明池中有靈沼,名為神池,堯帝治水時曾于此停泊船只。池與白鹿原相通。白鹿原有人釣魚,魚拉斷釣線連鉤一同帶著逃走了。漢武帝夜里夢見有條魚求他把鉤摘下去,第二天在池上游玩時看見一條大魚嘴上掛著鉤連著線,就摘去鉤和線,把大魚放走了。過了三天,漢武帝又在池上游玩,在池邊上得到了一對明珠,武帝說這是那條魚報恩來了吧。鎬池在昆明池的北面,該地為周朝的故都。《廟記》中記載著,長安城西有鎬池,位于昆明池之北,周圍二十二里,灌溉土地三十三頃。
漢武帝挖掘昆明池,挖到根深的地方,全是灰墨,不再有泥土。整個朝廷的人都不能解釋這種現(xiàn)象,漢武帝就把它拿來詢問東方朔。東方朔說:“我笨得很,憑我的見識還不能夠知道它是怎么回事?;噬峡梢匀枂栁饔騺淼娜??!睗h武帝因為東方朔都不知道,所以很難再拿它來問別人了。到東漢明帝的時候,西域的僧人來到洛陽。當(dāng)時有人回想趙東方朔的話,就嘗試用漢武帝時出現(xiàn)灰墨的事來問他。那僧人說:“佛經(jīng)上說:‘天地在大劫將要結(jié)束的時候,就會有毀滅世界的大火燃燒?!@灰墨是那大火燒下來的馀燼。”人們才知道東方朔的話是有一定意圖的。
原文:
漢武帝鑿昆明池,極深,悉是灰墨,無復(fù)土。舉朝不解。以問東方朔。朔曰:“臣愚不足以知之?!痹唬骸霸噯栁饔蛉??!钡垡运凡恢y以移問。至后漢明帝時,西域道人入來洛陽,時有憶方朔言者,乃試以武帝時灰墨問之。道人云:“經(jīng)云:‘天地大劫將盡,則劫燒?!私贌嘁?。”乃知朔言有旨?!端焉裼洝?/p>
這是一句簽詩,全文
諸葛靈簽
〖抽簽〗中簽
〖詩曰〗過羊腸,入康莊,五陵裘馬,當(dāng)思故鄉(xiāng)
〖簽釋〗
你經(jīng)歷了人生中的無數(shù)坎坷,從最艱難的逆境中走了出來,保今已拓展開,進入到一個平坦,開闊的大道,取得很大的成功
你如今成為威鎮(zhèn)五陵的豪門望族,擁有無數(shù)的千金裘,五花馬,你應(yīng)當(dāng)回憶過去想想家鄉(xiāng),是落葉歸3根的時候了
《老子》第九章中說:“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身,自身,自己,建立了功業(yè)后自己就自行引退,這是符合天道的
握在手中的2物資太多,不如趁早放手武器鍛得銳利,就難以長時間保往鋒芒,金玉滿堂,沒有誰一一妥妥善保藏,富貴而又傲,該要識得進退的道理才好哇,
簽中所謂五陵,古代指長陵,安陵,陽陵,茂陵,平陵,為豪族的歸墓之地,這里借以指出你的位置,今已非等閑,地位已到了頂峰,可以隱退了。
朱陳
典出白居易的《朱陳村》,“徐州古豐縣,有村曰朱陳?!淮逦▋尚眨朗罏榛橐??!簧嗳绱?,長羨村中民?!?/p>
徐州古豐縣,有村曰朱陳。去縣百余里,桑麻青氛氳。
機梭聲札札,牛驢走紜紜。女汲澗中水,男采山上薪。
縣遠(yuǎn)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財不行商,有丁不入軍。
家家守村業(yè),頭白不出門。生為村之民,死為村之塵。
田中老與幼,相見何欣欣。一村唯兩姓,世世為婚姻。
親疏居有族,少長游有群。黃雞與白酒,歡會不隔旬。
生者不遠(yuǎn)別,嫁娶先近鄰。死者不遠(yuǎn)葬,墳?zāi)苟嗬@村。
既安生與死,不苦形與神。所以多壽考,往往見玄孫。
我生禮義鄉(xiāng),少小孤且貧。徒學(xué)辨是非,只自取辛勤。
世法貴名教,士人重冠婚。以此自桎梏,信為大謬人。
十歲解讀書,十五能屬文。二十舉秀才,三十為諫臣。
下有妻子累,上有君親恩。承家與事國,望此不肖身。
憶昨旅游初,迨今十五春。孤舟三適楚,羸馬四經(jīng)秦。
晝行有饑色,夜寢無安魂。東西不暫住,來往若浮云。
離亂失故鄉(xiāng),骨肉多散分。江南與江北,各有平生親。
平生終日別,逝者隔年聞。朝憂臥至暮,夕哭坐達(dá)晨。
悲火燒心曲,愁霜侵鬢根。一生苦如此,長羨村中民。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fēng)、季鷹歸未?”這里引用了一個典故:晉朝人張翰(字季鷹),在洛陽作官,見秋風(fēng)起,想到家鄉(xiāng)蘇州味美的鱸魚, 便棄官回鄉(xiāng)。
(見《晉書·張翰傳》)現(xiàn)在深秋時令又到了,連大雁都知道尋蹤飛回舊地,何況我這個漂泊江南的游子呢?然而自己的家鄉(xiāng)如今還在金人統(tǒng)治之下,南宋朝廷卻偏一隅,自己想回到故鄉(xiāng),又談何容易!“盡西風(fēng)、季鷹歸未?”既寫了有家難歸的鄉(xiāng)思,又抒發(fā)了對金人、對南宋朝廷的激憤,確實收到了一石三鳥的效果。 “求田問舍,怕應(yīng)羞見,劉郎才氣”,是第二層意思。
求田問舍就是買地置屋。劉郎,指三國時劉備,這里泛指有大志之人。
這也是用了一個典故。三國時許汜去看望陳登,陳登對他很冷淡,獨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
許汜去詢問劉備,劉備說:天下大亂,你忘懷國事,求田問舍,陳登當(dāng)然瞧不起你。如果我,我將睡在百尺高樓,叫你睡在地下,豈止相差上下床呢?(見《三國志·陳登傳》)“怕應(yīng)羞見”的“怕應(yīng)”二字,是辛棄疾為許汜設(shè)想,表示懷疑:象你(指許汜)那樣的瑣屑小人,有何面目去見象劉備那樣的英雄人物?這二層的大意是說,既不學(xué)為吃鱸魚膾而還鄉(xiāng)的張季鷹,也不學(xué)求田問舍的許汜。
作者登臨遠(yuǎn)望望故土而生情,誰無思鄉(xiāng)之情,作者自知身為游子,但國勢如此,如自己一般的又何止一人呢?作者于此是說,我很懷念家鄉(xiāng)但卻絕不是像張翰、許汜一樣,我回故鄉(xiāng)當(dāng)是收復(fù)河山之時。作者有此志向,但語中含蓄,“歸未?”一詞可知,于是自然引出下一層。
“可惜流年,憂愁風(fēng)雨,樹猶如此”,是第三層意思。流年,即時光流逝;風(fēng)雨指國家在風(fēng)雨飄搖之中,“樹猶如此”也有一個典故,據(jù)《世說新語·言語》,桓溫北征,經(jīng)過金城,見自己過去種的柳樹已長到幾圍粗,便感嘆地說: “木猶如此,人何以堪?” 樹已長得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大呢!這三句詞包含的意思是:于此時,我心中確實想念故鄉(xiāng),但我不不會像張瀚,許汜一樣貪圖安逸今日悵恨憂懼的。
我所憂懼的,只是國事飄搖,時光流逝,北伐無期,恢復(fù)中原的宿愿不能實現(xiàn)。年歲漸增,恐再閑置便再無力為國效命疆場了。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14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