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井底之蛙 【典故】《莊子秋水篇》講了一個淺井的蝦蟆和東海之鱉的故事。
一日,一只淺井的青蛙見到一只東海大鱉,便興致勃勃地對它說:“我可快樂啦!出來就在井欄邊跳來跳去,進去就在井壁磚縫中休息;跳入井中,水就泡著我的兩腋和腮;游到淺處,泥湯就沒了我的腳。我獨占一井之水,螃蟹和蝌蚪都沒法跟我相比,你何不也下來看看?” 東海之鱉來到井邊,左腳還沒進去,石膝已經(jīng)被卡住了。
東海之鱉慢慢退了出去,然后對這只淺井青蛙講述了大海的樣子:“用千里之遙這樣的字眼兒,不足以說明大海的廣闊;用千仞之高這樣的詞,不足以量盡它的深度。大禹時十年九澇,海水沒顯出增加了多少;商湯時八年七早,海水也并不見減少多少……”淺井的青蛙聽得目瞪口呆,驚恐萬分,茫茫然若有所失,它何嘗想到還有比它的一方水井更大的世界呢! 【出處】《莊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p>
【釋讀】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塊天。比喻見識狹窄的人。
經(jīng)典成語故事10個 (二)葉公好龍 【典故】魯哀公經(jīng)常向別人說自己是多么地渴望人才,多么喜歡有知識才干的人。有個叫子張的人聽說魯哀公這么歡迎賢才,便從很遠的地方風塵仆仆地來到魯國,請求拜見魯哀公。
子張在魯國一直住了七天,也沒等到魯哀公的影子。原來魯哀公說自己喜歡有知識的人只是趕時髦,學著別的國君說說而已,對前來求見的子張根本沒當一回事,早已忘到腦后去了。
子張很是失望,也十分生氣。他給魯哀公的車夫講了一個故事,并讓車夫把這個故事轉述給魯哀公聽。
然后,子張悄然離去了。 終于有一天,魯哀公記起子張求見的事情,準備叫自己的車夫去把子張請來。
車夫對魯哀公說:“他早已走了?!?魯哀公很是不明白,他問車夫道:“他不是投奔我而來的嗎?為什么又走掉了呢?” 于是,車夫向魯哀公轉述了子張留下的故事。
那故事是這樣的: 有個叫葉子高的人,總向人吹噓自己是如何如何喜歡龍。他在衣帶鉤上畫著龍,在酒具上刻著龍,他的房屋臥室凡是雕刻花紋的地方也全都雕刻著龍。
天上的真龍知道葉子高是如此喜歡龍,很是感動。一天,真龍降落到葉子高的家里,它把頭伸進窗戶里探望,把尾巴拖在廳堂上。
這葉子高見了,嚇得臉都變了顏色,驚恐萬狀,回頭就跑。真龍感到莫名其妙,很是失望。
其實那葉公并非真的喜歡龍,只不過是形式上、口頭上喜歡罷了。 【釋讀】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像葉子高這樣的人也有不少,他們往往口頭上標榜的是一套,而一旦要動真格的,他們卻臨陣脫逃了,這跟葉公好龍又有什么兩樣呢? (三)掩耳盜鈴 【典故】春秋時侯,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范氏。
有人趁機跑到范氏家里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里吊著一口大鐘。鐘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
小偷心里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鐘背回自已家去??墒晴娪执笥种?,怎么也挪不動。
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鐘敲碎,然后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大錘,拼命朝鐘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
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種聲不就等于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里偷鐘嗎?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鐘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鐘聲,可鐘聲又怎么捂得住呢!鐘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
“咦,鐘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聽不進鐘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鐘聲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鐘來,一下一下,鐘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
人們聽到鐘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出處】故事出自《呂氏春秋·自知》 【釋讀】“掩耳盜鐘”被說成“掩耳盜鈴”,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
(四)自相矛盾 【典故】楚國有一個賣兵器的人,到市場上去賣矛和盾。 好多人都來看,他就舉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說:“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堅固的,無論怎樣鋒利尖銳的東西也不能刺穿它!” 接著,這個賣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慚地夸起來:“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無論怎樣牢固堅實的東西也擋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嘿嘿,馬上就會被它刺穿!”他十分得意,便又大聲吆喝起來:“快來看呀,快來買呀,世界上最最堅固的盾和最最鋒利的矛!” 這時,一個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問道:“如果用這矛去戳這盾,會怎樣呢?”“這——”圍觀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發(fā)出一陣大笑,便都散了。
那個賣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著矛和盾走了。 【出處】《韓非子·難勢》 客有鬻于與盾者,譽其盾之堅:“物莫能陷也?!?/p>
他兩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物無不陷也?!比藨唬骸耙杂柚?,陷予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釋讀】“矛”古代一種長柄的裝有金屬槍頭的武器,用以刺殺敵人。“盾”,古代用來保護自己、抵檔敵人刺殺的武器。
后以自相矛盾比喻語言、行動前后不一致或互相抵觸。 (五)水滴石穿 【典故】宋朝時,張乖崖在崇陽當縣令。
當時,常有軍卒侮辱將帥、小吏侵犯長官的事。張乘崖認為這是一種反常的事,下決心要。
鐵杵磨針
【典故】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閑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里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著一個滿頭白發(fā)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繡花針。 ”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xù)磨著。
“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么粗,什么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么不能磨成繡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中國歷史典故 — 一字千金 戰(zhàn)國末期,秦國有一個大商人,名叫呂不韋,他因在趙國經(jīng)商時,曾資助過秦莊襄王(名子楚),還把他的妾趙姬送給子楚為妻,后來子楚當了大王以后,呂不韋也把官坐到了相國。
莊襄王在位三年便病死,由他十三歲的兒子政(趙姬所生)接替王位,這個政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秦始皇。他尊稱呂不韋為仲父,慢慢的行政大權全落在呂不韋和趙姬的手中。
當時養(yǎng)門客之風很盛,呂不韋養(yǎng)了三千門客,作為他的智囊團,替他想出各種各樣的辦法來鞏固他的政權。這些門客,三教九流的人,應有盡有,他們把自己的見解和心得,都提出來寫在書面上。
匯集起來,成了一部二十余萬言的巨著--《呂氏春秋》。呂不韋就把這部書作為秦國統(tǒng)一天下的法典。
當時呂不韋把這書在秦國首都咸陽公布:懸賞說,如果有人能在書中增加一字或減一字者,就賞賜千金(相當于現(xiàn)在的一斤黃金)。 后來人們根據(jù)這個故事,引申成"一字千金"一句成語,用來形容一篇文章的每一個字和句的價值都很高,不可多得。
五車八斗 我們現(xiàn)在常用"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來表示人的才學非常淵博。
"五車"最早見于《莊子天下》,書中記載:"惠施有方,其書五車,其道駁,其言也不中。"意思是說惠施的雖然很多,但是卻雜而不純,而且言語多有不當。
"其書五車"只說明施的藏書很多,以致于大量的竹簡帛書要用好多輛車才能裝下。 "八斗"一詞見于南朝著名詩人謝靈運的文章中,它是用來稱贊曹植的文章的。
在這篇文章中,謝靈運把天下的才學分為一石,認為曹植獨占八斗,他自己占一斗,其余一斗天下人共分。謝靈運的評價后人不敢恭維,但是"才高八斗"一詞卻流傳了下來。
沆瀣一氣 源于宋代錢易的《南部新書·戊集》。唐代有一個叫崔沆的人,十年苦讀終于一朝及第,考中進士后在京城做官,有一年,皇帝派他擔任科舉考試的主考官。
他辦事認真,一絲不茍,考試工作進行得非常順利。等放出金榜時,其中有個名叫崔瀣的老生被錄取了。
旁觀者看了后都忍不住大笑起來,因為主考官叫崔沆,而中榜者叫崔瀣,如果把他們的名字連在一起就是“崔沆瀣”,而“沆瀣”正好是夜間放屁的一種別稱。本來兩人的名字連在一起完全是一種巧合,沒有可笑之處,但是由于二人一個是主考官,另一個是考生,所以人們就譏笑他們是“座主門生,沆瀣一氣”,這里的“座主”即主考官之意。
后來,人們引用“沆瀣一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結在一起。抱璞 "抱璞"這個典故出自于《韓非子.和氏》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國有一個叫卞和的人發(fā)現(xiàn)了一塊非常奇異的玉璞,經(jīng)過仔細辯認,他確定這是一塊沒有經(jīng)過修琢的稀世玉石,將它獻給楚厲王。
楚厲王看不出它的珍貴之處,叫來玉工進行鑒別,這個玉工斷言說它是一塊普普通通的石頭,楚厲王勃然大怒,命令士兵把卞和的左腳砍斷,放他回家。 卞和回到家中,非常傷心。
幾年以后,楚厲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拄著拐杖,拿著那塊玉璞,又獻給了楚武王。
楚武王同他的父親一樣看不出這塊玉石的珍貴之處,讓玉工來鑒別,結果玉工仍然認為是一塊普通的石頭,楚武王又讓人砍掉了卞和的右腳。 失去雙腳的卞和并不氣餒,他認定這是一塊稀世之寶。
后來楚文王即位后,卞和想到自己為獻玉石而遭受的痛苦,不禁放聲大哭,一連哭了三天三夜,哭得眼里都流出血來。楚文王聽說后想,這中間一定有許多委屈,于是派士兵詢問卞和,卞和悲憤地說,他并不是為自己失去雙腳痛哭,而是為沒人認識這塊寶玉痛哭,楚文王的士兵把那塊玉璞帶回京城,把經(jīng)過告訴給文王。
文王召集天下玉匠,剖開石頭,這才看到那天下最珍貴的寶玉。 為了這塊寶玉,卞和丟掉了雙腳,所以人們就把它命名"和氏璧"。
這個典故比喻懷才不遇,金代元好問的《懷益之兄》就運用了這個典故:"抱璞休奇怪,臨觴得緩斟。" 暮夜金 “暮夜金”出自于《后漢書.楊震傳》。
楊震是東漢時期的一位著名文士,他為官清廉,從不接受別人的賄賂,所以人們稱頌他是一位難得的清官。 相傳楊震在任東萊太守的途中路過昌邑,昌邑縣令王密是楊震的下屬知道這是逢迎巴結楊震的好機會,于是在當天晚上帶了黃金十斤,悄悄地前去拜訪楊震,楊震拒不接受。
王密以為楊震是假裝推辭,就說他到這兒來沒有人知道。楊震義正辭嚴地說,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說沒人知道呢?王密聽后,十分慚愧,只好把禮物帶走。
后來,人們用這個典故表示賄賂。明代石寶的《暮夜金》里就用了這個典故:“暮夜金,光陸離,故人心,君不知?!?/p>
逐鹿 “逐鹿”是用來作競爭天下的典故,出自于《史記.淮陰侯列傳》,又見于《漢書.蒯通傳》。 楚漢之爭時期,漢將韓信為劉邦立下了戰(zhàn)功,被封為齊王。
這時,齊國有個叫蒯通的辯士,認為天下的勝負將取決于韓信,于是假托看相之名,前去游說韓信。他向韓信分析了得失利弊,勸韓信和楚、漢三分天下,可是韓信卻執(zhí)意不肯。
西漢建立后,劉邦擔心韓信謀反,在丞相蕭何的策劃下,把韓信騙進未央宮給殺了。韓信臨刑前悲憤地說:“我悔不用蒯通之計,以致今日死于婦人之手!”劉邦立即下令捉拿蒯通。
蒯通理直氣壯地對劉邦說:“當初秦朝法度敗壞,政權瓦解之進,山東六國大亂,一時諸侯并起,這種情形猶如秦朝失去了它的鹿,天下人都來追逐,結果是本領高強、行動迅速的人先得到這只鹿,那時候,只知道韓信,不了解陛下,況且想要奪取天下的人很多。只是力量不足罷了,難道你能把他們統(tǒng)統(tǒng)都烹死嗎?”劉邦啞口無言。
唐人魏征《述懷》運用了這個典故:“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戎軒?!币虚? “倚閭”是用作盼望子女歸來的典故,源于《戰(zhàn)國策》。
戰(zhàn)國時期,齊泯王非常驕橫,引起了諸侯國的不滿。燕國聯(lián)合趙、魏、韓、秦一同攻打齊國。
齊軍大敗,齊泯王派人向楚國求救,楚襄王派大將淖齒乘機串通燕國,殺了齊泯王。 王孫賈是齊泯王手下的一名小將,自幼父親早逝,一直跟隨在齊泯王的身邊。
齊軍戰(zhàn)敗后,他與齊泯王逃散,只好一人逃回家,他母親生氣地說:“女(汝的能假字)朝出而晚來,則吾倚門而望;女暮出而不還,則吾倚閭而望。女今事王,王出走,女不知其所,女尚何歸?”即,平時你早上出。
一、恣蚊飽血 吳猛,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
家里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
二、扼虎救父 楊香,晉朝人。十四歲時隨父親到田間割稻,忽然跑來一只猛虎,把父親撲倒叼走,楊香手無寸鐵,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
猛虎終于放下父親跑掉。三、哭竹生筍 孟宗,三國時江夏人,少年時父亡,母親年老病重,醫(y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
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shù)莖嫩筍。
孟宗大喜,采回做湯,母親喝了后果然病愈。四、嘗糞憂心 庾黔婁,任縣令時赴任不滿十天,忽心驚流汗,預感家中有事,當即辭官返鄉(xiāng)。
回到家中,知父親已病重。醫(yī)生囑咐說:“要知道病情吉兇,要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婁于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fā)現(xiàn)味甜,內(nèi)心十分憂慮,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幾天后父親死去,黔婁安葬了父親,并守制三年。
五、棄官尋母 朱壽昌,七歲時,生母劉氏被嫡母嫉妒,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時,朱壽昌在朝做官,曾經(jīng)刺血書寫《金剛經(jīng)》,行四方尋找生母,得到線索后,決心棄官到陜西尋找生母,發(fā)誓不見母親永不返回。
終于在陜州遇到生母和兩個弟弟,母子歡聚,一起返回,這時母親已經(jīng)七十多歲了。六、滌親溺器 黃庭堅,北宋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詩人、書法家。
雖身居高位,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滌溺器(便桶),沒有一天忘記兒子應盡的職責。 七、扇枕溫衾 黃香,東漢江夏安陸人,九歲喪母,事父極孝。
酷夏時為父親扇涼枕席;寒冬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八、拾葚異器 蔡順,事母甚孝,當時正值王莽之亂,柴米昂貴,只得拾桑葚充饑。
一天,巧遇赤眉軍,義軍士兵問:“為什么把紅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開裝在兩個簍子里?”蔡順回答說:“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紅色的桑葚留給自己吃。” 赤眉軍憐憫他的孝心,送給他三斗白米,一頭牛,帶回去供奉他的母親,以示敬意。
九、涌泉躍鯉 姜詩,娶龐氏為妻。夫妻孝順,其家距長江六七里之遙,龐氏常到江邊取婆婆喜喝的長江水。
婆婆愛吃魚,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后來他家院中忽然噴涌出泉水,口味與長江水相同,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從此,龐氏便用這些供奉婆婆,不必遠走江邊了。
十、聞雷泣墓 王裒,博學多能,父親王儀被司馬昭殺害,他隱居以教書為業(yè),終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晉臣。其母在世時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
每當風雨天氣,聽到雷聲,他就跑到母親墳前,跪拜安慰母親說:“裒兒在這里,母親不要害怕?!彼虝鴷r,每當讀到《蓼莪》篇,就常常淚流滿面,思念父母。
十一、乳姑不怠 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事已高,牙齒脫落,祖母唐夫人每天都用自己的乳汁喂養(yǎng)婆婆,后來長孫夫人不再吃其他飯食,身體依然健康。長孫夫人病重時,將全家召集在一起,說:“我無以報答新婦之恩,但愿新婦的子孫媳婦也像她孝敬我一樣孝敬她?!?/p>
后來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長孫夫人所囑,孝敬祖母唐夫人。 答案補充 十二、臥冰求鯉 王祥,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
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臥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后,果然病愈。
十三、戲彩娛親 老萊子,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彩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
一次為雙親送水,進屋時跌了一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十四、賣身葬父 董永,少年喪母,其后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于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
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
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答案補充 十五、刻木事親 丁蘭,幼年父母雙亡,他經(jīng)常思念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稟告,回家后面見,從不懈怠。
久之,其妻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十六、行傭供母 江革,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zhàn)亂中,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欲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yǎng),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
后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雇工供養(yǎng)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十七、懷橘遺親 陸績,三國時期吳國人。
六歲時,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往懷里藏了兩個橘子。臨行時,橘子滾落地上,袁術嘲笑道:“陸郎來我家作客,走的時候還要懷藏。
我喜歡這個
血腥瑪麗的由來(雞尾酒)
傳說中,歐洲有四大鬼宅。其中有一座鬧得最兇的鬼宅,坐落在布達佩斯的郊外。這是一幢中世紀古堡,它的主人,就是當時艷傾一時的李·克斯特伯爵夫人。 在她的一生中,為她決斗而死的青年貴族,據(jù)說超過了100 個。甚至在她60歲那年,兩位浪漫的青年詩人因為得不到她的垂青,而舉劍自殺。 最后,她被法官下令活埋在地下室,言傳說她被活埋時的笑容仍然是非常的天真甜蜜,劊子手都看呆了,
是什么樣的魅力才讓他們瘋狂至此?她究竟美麗到什么地步呢? 據(jù)野史中記載,在一次李·克斯特伯爵舉行的盛大晚宴上,她一身飄逸長裙,出現(xiàn)在眾人眼前。黑色長發(fā)在空中飄舞,兩顆寶石般的 眸蘊涵著攝人心魄的光芒,火紅色長裙就像流動的烈焰一樣,包裹著她白玉似的修長身軀,整個人宛如一團移動的火之精靈。
當她停下腳步的時候,銀白色的月光從窗外照進來,使她散發(fā)著迷人的光芒。他們搞不清楚,這位李·克斯特伯爵夫人究竟是順著月光而下凡的天使,還是將要循著月光飄向天宮的圣女。
她的美麗,據(jù)說保持了近50年,而她的美麗秘方,實在令人恐怖萬分。 她用鮮血沐浴。而且只用純潔少女的鮮血。她相信,只有浸泡在她們純潔的血液中,方能不斷吸取其中的精華,而讓她永葆青春。每次洗澡前,她還要喝下至少半升的血液,她管這叫「內(nèi)洗」。她洗一次澡,至少要殺掉兩個少女。就這樣,在長長而黑暗的50年里,一共有2800名少女慘被殺害,所有的尸體全部埋在她私人的浴室底下。這也是她的主意,因為她相信,少女們的魂魄能夠驅走衰老和遲鈍。
由于常用血液洗澡,她身上總帶著濃烈的血腥氣。 但她卻從不用任何香水掩蓋,任其自然。 美麗的外貌和血腥的氣味相結合,竟然產(chǎn)生里一種無可名狀的妖異魅力,使無數(shù)青年貴族為之傾倒。一時之間,李·克斯特伯爵夫人的艷名遠播歐洲大陸,連法皇路易十四也不遠千里,拜倒在其石榴裙下。有一款雞尾酒的名字叫「血腥瑪麗」便由此而來。
一直到后來,大革命爆發(fā)。憤怒的群眾將已經(jīng)快70高齡的李·克斯特伯爵夫人抓住,群情激憤之下,大家將她活活燒死在她自己的浴室中。并且封掉了古堡。從此,一代艷后香消玉殞。
但是,在此后的400 年里,每逢月圓之夜,古堡里就會傳出一陣陣如海潮般幽怨的慟哭,彷佛是千鬼夜哭,萬魂哀鳴,連10里之外布達佩斯的居民都能聽見。 他們不堪其擾,請來了神甫,術士驅魂作法,結果連梵蒂岡和耶路撒冷的大師們都無能為力。最后,教皇無奈,只能將這塊地方列為禁地,禁止凡人出入。
(迄今為止,在布達佩斯的郊外,這幢古堡依然貼著教皇的封印。離它不遠處,當?shù)貙懥藟K牌子:游人勿進)
整個中世紀歐洲有很多詭異恐怖的怪談,但李·克斯特伯爵夫人則被當之無愧的稱為頭號血腥佳人。
1、黑虎的修煉 黑虎與熊羆曾一度狼狽為奸沆瀣一氣,它們嘯聚山林無惡不作,時常肆意虐殺弱小生靈以飽口福,因而在動物王國中聲名狼藉人人痛恨。
這天,黑虎意外發(fā)現(xiàn)熊羆不知何時競當上落伽山守山大神,看著它每日里手持黑纓長槍威風凜凜,不覺得分外羨慕,于是迫不及待地上前向熊羆討教?!靶芰`老弟呀,你什么時候到普陀山為觀世音菩薩看護道場來了?” 黑虎雙眼露出渴望的神色問熊羆:“快說說你是如何皈依佛門的?”“嗬嗬,這不挺簡單的一件事嗎?”熊羆憨頭憨腦地回答:“我如今追隨觀世音菩薩虔心向佛,每日里誦經(jīng)三百遍,能不修成正果嗎?”原來修道這么簡單。
黑虎一聽大喜過望。它謝過熊羆興沖沖地打道回府,從此也學著戴佛珠閉目打座,整日里煞有介事地敲打木魚口中念念有詞。
可是幾天過去了發(fā)現(xiàn)還沒成佛,這是咋回事呀?黑虎坐不住了,它心急火燎地跑去找熊羆。想探個究竟:“老弟呀,我依你的說法誠心念佛這么多天了,怎么還沒修成正果呀?”“是呀,怎么回事呢?”熊羆也不得其解,它摸著后腦勺望著黑虎問:“你平日里是怎么修煉的呀?”“我依照你的吩咐早晚誦經(jīng)不止。
每日里除了中午時分出去捕些山羊小鹿野豬狐兔之類聊以充饑外,其余時間都在打座念經(jīng)呀!”黑虎泄氣地回答“哎呀呀我說虎哥,誰讓你這樣念經(jīng)向佛的?。俊毙芰`聽罷連聲叫苦不迭:“你想成佛,打座念經(jīng)修心養(yǎng)性這都沒錯。但不能做表面文章,關鍵是從此棄惡從善、禁絕殺生、戒葷吃齋---- 你沒聽說過佛家一句話‘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嗎?”“什么,修成正果還要禁殺生戒葷食?這啰嗦事太多我可辦不到!”黑虎一聽連連搖頭否定。
“那就沒辦法了?!毙芰`無可奈何地攤開雙手說:“你既要殺生又想成正果,既想成佛又不愿放下屠刀,天底下哪有這樣的美差呢?我敢斷言,這輩子你休想修成正果了!”2、富有同情心的大象 狐貍外出覓食不幸落入陷阱。
它跳躍著攀爬著就差那么一寸無法脫險。狐貍終于絕望了。
一只大象路過看見了大聲譴責:“誰干的這種缺德事天理難容??!如此布下陷阱殘害生靈罪不可赦,難道不怕受報應受懲罰嗎?” “象大哥行行好,快拉一把救救我。”見到大象如同見到了救星,狐貍松了口氣,它雙眼里充滿著祈求,迫不及待地向大象求救。
“咳,可憐的小東西,怎么會落到這種地步呢?”看著狐貍在一米多深的陷阱底部掙扎處境窘迫,大象深表同情動起側隱之心,它設身處地為狐貍著想:“那陰森森的陷阱就是人間地獄呀,怎能呆得下呢?唉,真讓我對你感到痛心哪!” “哎,象大哥,你就先救我上去再說教罷,我在底下受不了了!”狐貍有些著急了,它催促著大象,期望大象早些救它上來:“再說,一旦該死的獵人出現(xiàn)麻煩可就大了?!?“唉,話又說回來,要怪只能怪自已怨不得別人,誰讓你如此粗心大意毫無防范意識,這下虧吃大了吧?”大象不理會狐貍的催促,依舊不緊不慢地發(fā)表感慨:“要知道這世上危機四伏處處有風險!聽老哥一句勸:好好吸取教訓吧,今后可要多加小心?!?/p>
“我說老祖宗,說千句好話不如一個行動,你能不能伸出長鼻子救我上去???對你而言只是舉手之勞呀?!焙倧氐准绷恕?/p>
“那可不行,這玩笑可開不得。”大象摸了摸長鼻子一本正經(jīng)地說:“萬一你一使勁,把我的鼻子扯斷或者也被你拖下陷阱怎么辦?你還是再忍耐一會兒罷,我馬上就去叫人來救你,況且我還有許多事情要辦呢,恕不奉陪再見了?!?/p>
說罷拋下狐貍揚長而去。狐貍空歡喜一場,望著漸去漸遠的大象它深有感悟:“唉!我總算明白了,當你遇到困難時,越表現(xiàn)有同情心、越會說好聽話的人可能越不會給你提供一點點幫助的!”3、負荊請罪 戰(zhàn)國時期,趙國的藺相如幾次出使秦國,又隨同趙王會見秦王,每次都憑著自己的大智大勇,挫敗驕橫的秦王,因此趙王很是器重藺相如,一下子將他提拔為上卿,位在老將軍廉頗之上。
戰(zhàn)功卓著的將軍廉頗見藺相如官位比自己還高,很不服氣,他到處揚言說:“我為趙國出生入死,有攻城奪地的大功。而這個藺相如,出身低微,只是憑著鼓動三寸不爛之舌,就能位在我之上,這實在是讓我難堪!以后我再見到藺相如,一定要當著眾人的面羞辱他?!?/p>
藺相如聽說后,就總是處處躲開廉頗。有一次,藺相如坐車在大街上走,忽然看見廉頗的馬車正迎面馳來,便趕緊命人將自己的車拐進一條小巷,待廉頗的車馬走過,才從小巷出來繼續(xù)前行。
藺相如的隨從們見主人對廉頗一讓再讓,好像十分懼怕廉頗似的。他們都覺得很丟面子,便議論紛紛,還商量著要離開藺相如而去。
藺相如知道后,把他們找來,問他們道:“你們看,是秦王厲害還是廉頗厲害?”隨從們齊聲說:“廉頗哪能跟秦王相比!” 藺相如說:“這就是了。人們都知道秦王厲害,可是我連威震天下的秦王都不怕,怎么會怕廉將軍呢?我之所以不跟廉將軍發(fā)生沖突,是以國家利益為重?。∧銈兿?,秦國之所以不敢侵犯趙國,不就是因為趙國有我和廉將軍兩個人嗎。
如果我們兩個人互相爭斗,那就好比兩虎相斗,結果必有一傷,趙國的力量被削弱,趙國就危險了。所以我不計較廉將軍,是為了趙國??!”后來這些話傳。
1、栩栩如生
【成語故事】栩栩:活潑生動的樣子。指藝術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樣。莊子寫出了這樣一個故事:“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夢見自己變成一只美麗麗的蝴蝶,比真的蝴蝶還美,活靈活現(xiàn),在空中翩翩起舞。
2、三顧茅廬
【成語故事】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劉備和關羽、張飛親自到臥龍岡拜見諸葛亮,前兩次都沒見到,第三次終于見到諸葛亮,誠心請諸葛亮出山。 3、以一當十
【成語故事】當:相當。一個人抵擋十個人。形容軍隊英勇善戰(zhàn)。公元506年,孫武率三萬精兵攻打楚國,消滅20多萬楚軍,創(chuàng)造一個以一當十的戰(zhàn)例。
4、道聽途說
【成語故事】路上聽來的、路上傳播的話。泛指沒有根據(jù)的傳聞。古時學者艾子的鄰居毛空是一個不務正業(yè)的人,經(jīng)常把外邊聽到的事情加以夸大說給艾子聽。一次他說:“一只鴨子一次下了100個蛋。”艾子不信,他又說天上掉下一塊二十丈長十丈寬的大肉,而且還信誓旦旦地說他親耳聽來的。
5、一片冰心
【成語故事】冰心:清潔的心。形容性情淡泊,不求名利。詩人王昌齡官場屢屢失意,觸犯了權貴豪門,一再被貶,但他仍以心地透明純潔而,決心不與那些人同流合污,他在《芙蓉樓送辛漸》詩中流露出這樣的情感:“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6、按圖索驥
【成語故事】按照畫像去尋求好馬。比喻墨守成規(guī)辦事;也比喻按照線索去尋求。春秋時期相馬專家孫陽(伯樂)根據(jù)自己的相馬經(jīng)驗寫了《相馬經(jīng)》,他的兒子很想把相馬的絕技學到手,熟讀《相馬經(jīng)》,根據(jù)經(jīng)書上的標準選出的“千里馬”——一只癩蛤蟆回家向其父報喜,伯樂看后哭笑不得。
7、氣壯山河
【成語故事】形容氣概豪邁,使祖國山河因而更加壯麗。北宋時期,趙鼎21歲中進士受到宰相吳敏的賞識,調到都城開封任職。金兵南下,宋欽宗驚慌失措,趙鼎主張抗金到底,可是宋欽宗不予理睬。北宋滅亡后,趙鼎仍然堅持抗金,秦檜迫害他,他只好寫下:身騎箕,尾歸天上,氣壯山河壯本朝。
8、不自量力
【成語故事】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實力。春秋時期,實力弱小的息國從鄭國發(fā)動戰(zhàn)爭,結果被打敗。原因是不正確分析敵我雙方的力量,分不清敵人與朋友,不團結鄰國,結果沒過多久息國被楚國消滅。
9、雞犬不寧
【成語故事】形容騷擾得厲害,連雞狗都不得安寧。柳宗元被貶到永州做司馬,他目睹了民間哀鴻遍野、民不聊生的悲慘局面,寫了一篇《捕蛇者說》。該散文描述一個捕蛇者寧愿冒著生命危險捕蛇,也不愿種地,因為貪官污吏們搞得當?shù)仉u犬不寧。
10、力不從心
【成語故事】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夠不上。東漢時期,班超為平定匈奴作亂,70多歲還在西域作戰(zhàn),他身體日漸衰弱,上書漢和帝要求回中原養(yǎng)老。他的妹妹班昭也上書奏請說班超老了,再有戰(zhàn)事就力不從心了,漢和帝看了二人的奏折,不斷地點頭,于是下詔讓班超回京。
一九四五年的一天,克力富蘭的孤兒院里出現(xiàn)了一個神秘的女嬰,沒有人知道她的父母是誰。她孤獨地長大,沒有任何人與她來往。
直到一九六三年的一天,她莫明其妙地愛上了一個流浪漢,情況才變得好起來??墒呛镁安婚L,不幸事件一個接一個的發(fā)生。首先,當她發(fā)現(xiàn)自己懷上了流浪漢的小孩時,流浪漢卻突然失蹤了。其次,她在醫(yī)院生小孩時,醫(yī)生發(fā)現(xiàn)她是雙性人,也就是說她同時具有男女性器官。為了挽救她的生命,醫(yī)院給她做了變性手術,她變成了他。最不幸的是,她剛剛生下的小女孩又被一個神秘的人給綁走了。這一連串的打擊使他從此一蹶不振,最后流落到街頭變成了一個無家可歸的流浪漢。
直到一九七八年的一天,他醉熏熏地走進了一個小酒吧,把他一身不幸的遭遇告訴了一個比他年長的酒吧伙計。酒吧伙計很同情他,主動提出幫他找到那個使‘他’懷孕而又失蹤的流浪漢。唯一的條件是他必須參加伙計他們的‘時間旅行特種部隊’。
他們一起進了‘時間飛車’。飛車回到六三年時,伙計把流浪漢放了出去。流浪漢莫明其妙地愛上了一個孤兒院長大的姑娘,并使她懷了孕?;镉嬘殖恕畷r間飛車’前行九個多月,到醫(yī)院搶走了剛剛出生的小女嬰,并用‘時間飛車’把女嬰帶回到一九四五年,悄悄地把她放在克力富蘭的一個孤兒院里。然后再把稀里糊涂的流浪漢向前帶到了一九八五年,并且讓他加入了他們的‘時間旅行特種部隊’。
流浪漢有了正式工作以后,生活走上了正軌。并逐漸地在特種部隊里混到了相當不錯的地位。有一次,為了完成一個特殊任務,上級派他飛回一九七零年,化裝成酒吧伙計去拉一個流浪漢加入他們的特種部隊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2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