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面的典故應該說是晉朝謝安的典故,東山是指的會稽山。
現(xiàn)在很多人,不管是生意或者是政治失敗之后,朋友都會說會東山再起的,或者是他自己會在某個場合說自己也會東山再起,所謂東山再起,就不得不提到晉朝的一位名人謝安。東山再起這個典故正是從謝安身上流傳出來的。
舊時王謝堂前燕。人們總把王家和謝家作為頂級世家的模范代表,其實謝家也確實如此,西安青年的時候,家中非常的富裕,父親在做官,自己的兄弟也在做官,而他不喜歡做官,所以朝廷多次征辟他,他都拒絕了,按他自己的說法,就是不愿意去,沒必要。而謝安寄情山水當了一個紈绔子弟,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后來謝安40歲的時候,自己的兄弟因為戰(zhàn)爭原因,打了敗仗,所以被罷免了職位,而父親也去世了,這個時候謝安就必須轉出來主持大局,要不然他們的家族就會衰落。這個時候,朝廷再次的爭辟謝安,謝安沒有拒絕答應了,朝廷這一次讓謝安去抵抗前秦的80萬軍隊。
這場戰(zhàn)斗在歷史上有記載,對方的軍隊開過來,西安和朋友下棋,非常的淡定,一點也不慌張,然后略用計謀讓對方的軍隊士氣潰散,大舉而逃,謝安本人率領軍隊,追擊敵軍,成了一段佳話。而謝安本人,前40歲紈绔子弟而后為了家族東山再起,毅然選擇了出山。
愚公移山
太行(háng),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rèn)。本在冀(jì)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chéng)山北之塞(sè),出入之迂(yū)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céng)不能損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首訉O荷(hè)擔者三夫,叩(kòu)石墾壤,箕畚(jī běn)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遺男,始齔(chèn),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河曲(qǔ)智叟(sǒu)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huì)!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chè),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wú)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cuò)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lǒng)斷焉。
簡單的說就是,愚公家門前有兩大座山擋著路,他決心把山平掉,另一個“聰明”的智叟笑他太傻, 認為不能。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的,兩座山終究會鑿平?!焙笠蚋袆犹斓?,所以天帝命大力神的兩個兒子搬走兩座山。
現(xiàn)在用來比喻只要有毅力就可以成功。
建議看看山海經(jīng),上邊有很多山名,這個太多了,一一列舉的話……呃,太多了。
按現(xiàn)在說有昆侖武當峨眉普陀沂蒙太行燕山天山阿爾泰秦嶺橫斷中條岡底斯喜馬拉雅(有一個山頭,有一條山脈摻合了)……五岳:衡山恒山華山泰山嵩山……哦對還有黃山……福建和廣西的山脈叫什么來著忘了。
海南五指山,臺灣玉山阿里山,香港大嶼山 外國有乞力馬扎羅、阿爾卑斯、奧林匹斯山(也不知道真的假的)、安第斯山(科迪勒拉山系 )、箱根(富士)、朝鮮半島白頭山金剛山,別的忘了。 要是想看古代的山名,看山海經(jīng)吧。
伯夷、叔齊是商末孤竹君的兩個兒子。相傳其父遺命要立次子叔齊為繼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齊讓位給伯夷,伯夷不受,叔齊也不愿登位,先后都逃到周國。周武王伐紂,二人扣馬諫阻。武王滅商后,他們恥食周粟,采薇而食,餓死于首陽山。(見《呂氏春秋.誠廉》﹑《史記.伯夷列傳》)?!墩撜Z.公冶長》:“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毙蠒m疏引《春秋少陽篇》:“伯夷姓墨,名允,字公信。伯,長也;夷,謚。叔齊名智,字公達,伯夷之弟,齊亦謚也。”封建社會里把他們當作抱節(jié)守志的典范。
為了躲避殘暴的商紂王、伯夷叔齊居住在北海之濱和東夷人一起生活。聽到西方伯主周文王興起,國內(nèi)穩(wěn)定,生產(chǎn)發(fā)展很快。他們高興地說:“應該從東夷回去了,我們聽說西伯的國內(nèi)很安定,很適合老年人居住。”于是他們相約到周國去。但是走在中途,就遇見了周武王伐紂的大軍,原來這時周文王已經(jīng)死去,周武王用車拉著周文王的木主奔襲商紂。他們二人大失所望就叩馬而諫說:“父死不埋葬,就動起武來,這能算作孝嗎?以臣子身份來討伐君主這能算作仁嗎?”武王的衛(wèi)兵要殺害他倆,軍師姜尚勸解說:“這是講義氣的人呀,不要殺害他們。”就把他倆扶走了。后來周武王與商紂王大戰(zhàn)于牧野,血流飄杵,由于商紂王陣前的奴隸兵倒戈,周武王才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滅掉了商朝,建立了新的王朝周朝,這正是公元前1046年。伯夷叔齊認為這種做法太可恥了,發(fā)誓再不吃周朝的糧食。但是當時各地都屬于周朝了。他們就相攜著到首陽山上采薇菜吃。在采薇菜時,他們還唱著歌說:“上那個西山哪,采這里的薇菜。用那強暴的手段來改變強暴的局面,我真不理解這樣作算是對呀?先帝神農(nóng)啊,虞夏??!這樣的盛世,恐怕不會有了。我們上那里去呢,真可嘆??!我的生命就要結束了?!庇谑蔷宛I死在首陽山之上。他們的讓國和不食周粟,以身殉道的行為,得到了儒家的大力推崇。當子貢問孔子“伯夷叔齊何人也?”孔子立即回答說:“古之賢人也?!庇謫枺骸八麄儗λ鞯氖虏挥X得后悔嗎?”孔子說:“他們求仁而得仁,沒有什么后悔的?!焙髞碛诌M一步的說:“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而稱焉。伯夷叔齊餓于首陽之下,民到如今稱之,其斯之謂與。”原來伯夷叔齊的行為正符合儒家的價值觀。儒家認為,人生價值不在于你能獲得什么功名利祿,而在于你對社會作出了什么貢獻,在后世對你的評價中來體現(xiàn)人生價值,這就是所謂的留名千古。所以孔子強調(diào)說:“伯夷叔齊……奮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聞者莫不興起也,非圣賢而能若是乎!”
名落孫山 míng luò sūn shān
【近義】一敗涂地
【反義】名列前茅
【釋義】名字落在榜末孫山的后面。指考試或選拔沒有錄取。
【出處】宋·范公偁《過庭錄》:“吳人孫山,滑稽才子也。赴舉他郡,鄉(xiāng)人讬以子偕往。鄉(xiāng)人子失意,山綴榜末,先歸。鄉(xiāng)人問其子得失,山曰:‘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p>
翻譯:在我國宋朝的時候,有一個名叫孫山的才子,他為人不但幽默,而且很善于說笑話,所以附近的人就給他取了一個“滑稽才子”的綽號。
有一次,他和一個同鄉(xiāng)的兒子一同到京城,去參加舉人的考試。
放榜的時候,孫山的名字雖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數(shù)第一名,但仍然是榜上有名,而那位和他一起去的那位同鄉(xiāng)的兒子,卻沒有考上。
不久,孫山先回到家里,同鄉(xiāng)便來問他兒子有沒有考取。孫山既不好意思直說,又不便隱瞞,于是,就隨口念出兩句不成詩的詩句來:
“解元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
解元,就是我國科舉制度所規(guī)定的舉人第一名。而孫山在詩里所謂的“解元”,乃是泛指一般考取的舉人。他這首詩全部的意思是說:
“舉人榜上的最后一名是我孫山,而令郎的名字卻還在我孫山的后面?!?/p>
從此,人們便根據(jù)這個故事,把投考學?;騾⒓痈鞣N考試,沒有被錄取,叫做“名落孫山”。
【用例】若不幸~,那時更自難堪。(清·黃小配《大馬扁》第一回)
三山五岳,五岳指泰山、華山、衡山、嵩山、恒山;三山指傳說中的蓬萊、瀛州、方丈三山,另以游旅勝地聞名的雁蕩山、廬山、黃山也有被合稱為三山之說。
三山五岳在中國雖不是最高的山,但都高聳在平原或盆地之上,顯得格外險峻。東、西、中三岳都位于黃河岸邊,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華夏祖先最早定居的地方。三山處于南方,相對于中原稍遠,繼五岳之后成名,反映了華夏民族的南向擴展和中原文化的傳播。
五岳是封建時代帝王加封的。 “史記集解”載:“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禪而祭之,冀近神靈也?!钡弁鮽?yōu)榱恕皥筇熘Α保R孕蹅ルU峻的大山為祥瑞,在峰頂上設壇祭祀,舉行封禪大典。第一個舉行大規(guī)模封禪儀式的是秦始皇。
東岳泰山
泰山有“中華國山”“天下第一山”之美譽,位于山東泰安,泰山巍峨陡峻,氣勢磅礴,被尊為五岳之首,被視為崇高、神圣的象征,故有“五岳獨尊”之說?!爸赜谔┥健薄疤┥奖倍贰保┥揭殉蔀槲覀兠褡逦幕匾慕M成部分。
西岳華山
華山,海拔2154.9米,位于陜西省西安以東120千米,“自古華山一條路”,險居五岳之首。南峰落雁、東峰朝陽、西峰蓮花、北峰云臺、中峰玉女五峰環(huán)峙,高擎天空,“遠而望之若花狀”,故有其名。
南岳衡山
衡山位于湖南省衡陽市南岳區(qū),海拔1300.2米。氣候條件較其他四岳為好,處處是茂林修竹,終年翠綠;奇花異草,四時飄香,自然景色十分秀麗,因而又有“南岳獨秀”的美稱。
北岳恒山
恒山,人稱北岳,亦名“太恒山”,位于山西省渾源縣城南10千米處,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沖,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山勢陡峭,溝谷深邃。深山藏寶,如著名的懸空寺便隱匿其中。
中岳嵩山
中岳嵩山全長60多千米,主體部分在河南登封境內(nèi),分東西兩部分,東為太室山,西為少室山。兩山各有36峰,合稱嵩山72峰。嵩山少林寺名聞天下。
安徽黃山
黃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徐霞客曾兩次游黃山,留下了“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感嘆?!捌嫠伞薄肮质薄霸坪!薄皽厝北环Q為黃山四奇。
江西廬山
廬山地處江西省北部鄱陽湖盆地,綿延的90余座山峰,猶如九疊屏風,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
浙江雁蕩山
雁蕩山位于中國浙江省樂清市境內(nèi),素有“寰中絕勝”“海上名山”之譽。史稱“東南第一山”。以奇峰怪石、古洞石室、飛瀑流泉稱勝。
巴山越嶺 巴:攀援。
攀山過嶺。形容善于登山行走 跋山涉水 跋:踏;山:山嶺;涉:趟水;水:大河。
翻山越嶺,趟水過河。形容路途奔波之苦 百二河山 百二:以二敵百。
指山河險固,可以二敵百。后指國力強盛,邊防穩(wěn)固的國家 百二山河 百二:以二敵百。
比喻山河險固之地 逼上梁山 逼:逼迫;梁山:又稱梁山泊,今山東省境內(nèi)。比喻被迫起來反抗。
也比喻被迫采取某種行動 藏之名山 把著作藏在名山傳給志趣相投的人。形容著作極有價值 藏諸名山,傳之其人 諸:之于的合音;傳:傳布流傳;其人:同道。
把著作藏在名山,傳給后來志趣相投的人 不識廬山真面目 廬山:山名,江西九江市南面的一座山。比喻認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質(zhì) 崇山峻嶺 崇:高;。
巴山越嶺 巴:攀援。攀山過嶺。
形容善于登山行走 跋山涉水 跋:踏;山:山嶺;涉:趟水;水:大河。翻山越嶺,趟水過河。
形容路途奔波之苦 百二河山 百二:以二敵百。指山河險固,可以二敵百。
后指國力強盛,邊防穩(wěn)固的國家 百二山河 百二:以二敵百。比喻山河險固之地 逼上梁山 逼:逼迫;梁山:又稱梁山泊,今山東省境內(nèi)。
比喻被迫起來反抗。也比喻被迫采取某種行動 藏之名山 把著作藏在名山傳給志趣相投的人。
形容著作極有價值 藏諸名山,傳之其人 諸:之于的合音;傳:傳布流傳;其人:同道。把著作藏在名山,傳給后來志趣相投的人 不識廬山真面目 廬山:山名,江西九江市南面的一座山。
比喻認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質(zhì) 崇山峻嶺 崇:高;峻:山高而陡。高大陡峻的山嶺 叢山峻嶺 無數(shù)高大險峻的山嶺 篤定泰山 像泰山那樣穩(wěn)定。
比喻有絕對把握,無須憂慮 范水模山 比喻效法模仿他人 放火燒山 比喻煽風點火,挑撥離間 堆積如山 聚積成堆,如同小山。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2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