罵山門
俗語。無端或無理的漫罵。如“儂平白無故罵啥山門”。山門即廟門,因廟多建于山上而得名:如杜甫《三川觀水漲》詩:“乘陵破山門?!保骸巴灵T山也,山有二土門,故曰‘山門’:”白居易《寄天竺師》詩:“一山門作兩山門。”又如:“法駕臨山門,黃云覆葷道?!彼聫R是佛教圣地,內居者均為佛教弟子,是潔身自好、與世無爭之人,到廟門口罵人者,必定是無端尋釁,也必然會招報應。又作“罵三門”。按規(guī)定,佛寺正門共設三扇門,正大門為“法門”,兩側對稱為“相門”,合稱為“二門”,故“三門”也成為佛寺之代詞。此說亦通。
百里奚的故事 百里奚成秦相以后,又向秦王推薦蹇叔。
與妻子分別四十余年后,上演了催人淚下的一幕——百里奚認妻,請對照前文觀看,以下是百里奚的妻子(才女)奏樂獻曲的內容: 百里奚,五羊皮! 憶別時,烹伏雌, 舂黃齏,炊扊扅。 今日富貴忘我為? 百里奚,五羊皮, 父梁肉,子啼饑。
夫文繡,妻浣衣。 嗟乎!富貴忘我為? 百里奚,五羊皮。
昔之日,君行而我啼。 今之日,君坐而我離。
嗟乎!富貴忘我為? 話說秦穆公見百里奚果然才略過人,心中歡喜,便想將他封為上卿,百里奚急忙辭道;“臣的才干,還不及臣的朋友蹇叔的十分之一。主公若想治理秦國,非得蹇叔主持不可,臣甘愿做他的助手?!?/p>
穆公道:“先生的才略,我已親身目睹耳聞,蹇叔的賢名我今日才頭次聽說?!卑倮镛烧f:“蹇叔賢能,別說主公不知,就連他居住過的齊、宋兩國也從未有人聽說,當世恐怕只有臣一人了解他。
臣壯年家貧,曾出游齊、周,本想在齊公子無知、周王子頹處謀官任職,都被義兄蹇叔勸阻,我聽了他的話,這才逃脫了與兩人一同身敗名裂的下場。臣返回虞國,又想在虞公那里做官,蹇叔再次加以勸阻,但我當時實在貧困潦倒到了極點,為求溫飽,只好暫且投靠虞公,結果后來就與亡國的虞公一道成為晉國的俘虜。
臣兩次聽從他的勸阻,兩次逃脫大禍,一次不聽其言,就幾乎身首異處,蹇叔智慧超群由此可見?,F(xiàn)在蹇叔就居住在宋國鳴鹿村,主公可盡快將他召來重用?!?/p>
穆公于是派公子縶扮作商人,帶著重禮和百里奚的信函去請蹇叔。公子縶收拾行囊,乘車來到鳴鹿村,未進村口就見有幾名農人在田隴上休息,并相繼唱道:山之高兮無攆,途之濘兮無燭。
相將隴上兮,泉甘而土沃。勤吾四體兮,分吾五谷。
三時不害兮饔飧足,樂此天命兮無榮辱!公子縶坐在車中,聽到這些歌聲音韻清拔,大有超凡出塵之意,不覺嘆道:“古人云‘里有君子,而鄙俗化’。蹇叔隱居之處,連耕田的農夫都如此優(yōu)雅,他真是一位大賢?。 惫涌{下車向農夫詢問蹇叔居處,農人指點說:“前面竹林深處,左泉右石,中間有座茅屋,那就是蹇叔的居所?!?/p>
公子縶拱手道謝,驅車來到茅屋前,停車四望,見周圍環(huán)境十分幽靜清雅。隴西居士有隱居詩道:翠竹林中景最幽,人生此樂更何求?數方白石堆云起,一道清泉接澗流;得趣猿猴堪共樂,忘機麋鹿可同游。
紅塵一任漫天去,高臥先生百不憂。公子縶將車停在茅屋旁邊,讓隨從前去叩門。
一個童子開門問道:“貴客從何而來?”公子縶說:“我是來拜訪蹇先生的?!蓖诱f:“主人與鄰里老翁在石梁觀賞泉水,一會兒就回?!?/p>
公子縶不敢冒失進入草屋,只得坐在路旁山石上等候。不一會兒就看見一個大漢,濃眉環(huán)眼,臉方身長,身上背著兩條鹿腿,從西面田埂上大步走來,公子縶見此人相貌堂堂,連忙起身相迎,那大漢也將獵物放下,向公子縶行禮。
公子縶請教其姓名,大漢答道:“在下姓蹇,名丙,字白乙。”公子縶又問:“蹇叔是您的什么人?”蹇丙回答:“正是家父?!?/p>
公子縶再次施禮,連稱久仰。蹇丙問公子縶此來有何貴干。
公子縶說:“令尊的朋友百里奚現(xiàn)在在秦國做官,他有一封信請我轉給令尊。”蹇丙將公子縶請入茅屋,說:“家父即刻就回,請先生稍候?!?/p>
兩人分賓主坐下,公子縶與蹇丙談論農事,后又談到武藝,蹇丙一一對答,說話條理分明。公子縶暗暗稱奇,想道:“ 有其父必有其子。
百里奚盛贊蹇叔賢能,看來一點不假?!闭诖藭r,那個童子前來通報,說:“主人回來了?!?/p>
蹇叔與兩位鄰里老翁觀泉歸來,見自家門前停有兩輛車,驚道:“村中哪來的這種車輛?”蹇丙走到門外,告訴父親有貴客遠道而來。蹇叔同兩位老翁進屋,與公子縶相見,然后依次坐下,蹇叔說:“剛才小兒說我的兄弟井伯有信給我,請出示一觀?!?/p>
公子縶將信呈上,蹇叔見信中寫道:我不聽兄長之言,落難虞國。幸遇秦國國君任賢好才,將我從牧馬人中贖回,加以重用。
我自思才智不及兄長,特向秦君舉薦兄長,秦君思賢若渴,現(xiàn)特派大夫公子縶重禮相請。望兄長能以天下為重,慨然出山,一展才志,若兄長留戀山林田園,我也當辭官到鳴鹿村與兄相伴。
蹇叔讀完書信,問公子縶:“秦君是怎樣發(fā)現(xiàn)井伯的?”公子縶便把百里奚作為媵臣逃走,穆公愛慕其才,用五張羊皮將他贖回的始末告訴蹇叔,又說:“現(xiàn)在我君想封井伯為上卿,井伯說自己才干不如先生,堅持要先生到秦國,否則不肯任職。我君命我攜帶微禮,前來迎請先生?!?/p>
說完即命隨從將車中禮物取出。蹇叔對出仕一事心存猶豫,鄰里老翁一旁勸道:“秦國如此重賢愛才,先生不可辜負秦君這番美意?!?/p>
蹇叔說:“過去虞公不重用井伯,導致亡國喪邦,現(xiàn)在秦君如果真的虛心任賢,一個井伯就足夠了,多老夫一人又有何用?”公子縶說:“如果先生不去,井伯也一定不會獨自留下?!卞渴宄烈靼肷?,嘆道:“井伯多年懷才不遇,今喜得明主,我不能不成全他的志向,我就為了井伯走一趟吧!”公子縶大喜。
蹇叔使人取酒,由兩位鄰翁相陪,招待公子縶,公子縶當晚就留宿蹇叔家中,次日一早,兩位鄰翁便攜酒前來,為蹇叔餞行。席上,公子縶大贊蹇丙之才。
蟾宮折桂,也有一此傳說和掌故。其中以明初宋濂的《重榮桂記》所敘最詳。
文章說江西廬陵周孟聲與其子學顏都是讀書人,在當地很有名氣。其家在吉水泥石村,院內有棵大桂樹,枝葉繁榮,樹蔭可遮蓋二畝地面。元末動亂中房屋被焚毀,樹也被燒死,樹枝被砍做燒柴,只留下光禿禿的樹干。到明初天下安定,老樹干竟發(fā)出新芽,不幾年,便又郁郁蔥蔥。有人說,此樹經火之后,外焦內枯,現(xiàn)發(fā)新芽,事出反常,恐非好兆。也有人說,草木無知,卻得風氣之先。當年寇準病故,人們?yōu)閼{吊他插下的竹枝竟都生筍,田氏兄弟鬧分家,其家的荊樹無故枯萎,兄弟和好不分,樹又復榮,可見周家又將復興。不入,學顏之子仲方考中進士,人們就都認為此樹重榮是祥瑞了。祥瑞之說本出迷信,牽強附會的以自然現(xiàn)象解釋社會現(xiàn)象,毫無可取,但從老樹重榮中,亦可看到桂的頑強生命力。
漢晉以后,又有月中桂樹的傳說盛行,《太平御覽》引《淮南子》云:“月中有桂樹”。到了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中記載則進一步演繹出吳剛砍桂的神話。傳說月中桂樹高達五百丈,有一位吳剛因學仙術違規(guī)被罰在月宮砍桂,每砍一斧,桂樹的創(chuàng)傷就會立即愈合,因此吳剛常年在月宮砍桂而始終砍不倒樹。關于月中桂樹的傳奇故事被古人演繹附會得五花八門,尤其以唐宋兩代為盛。月中桂樹又被命名娑羅樹、騫樹,月中桂樹的果實每年四五月后飄落人間,稱“月中桂子”。反映了古人對月中桂樹的確深信不疑,文人學士每當中秋望月,吟詩作服,都把月中桂樹、桂子作為常用的典故。因有月中桂樹的傳說,所以人們又稱月亮為“桂月”、“桂宮”、“桂窟”、“桂輪”等。在古希臘,人們常以月桂樹葉編成冠冕,奉獻給英雄或詩人,以表示崇敬。后來在英國還有“桂冠詩人”的稱號,開始是大學授予,到英王詹姆斯一世時,便成為王室御用詩人的專稱。月桂屬樟科長綠喬木,春季開花,原產地中海地區(qū),與中國桂相近但不同科。中國也有桂冠之說,是以帶桂枝編制的,取其清香高潔。三國時魏國繁欽的《弭愁賦》中有“整桂冠而自飾,敷綦藻之華文”之句,意思是編織桂冠來打扮自己,鋪排像錦繡一樣華美文字。因為桂清香高潔,人們早就用它來形容、評價人物。漢武帝曾問東方朔,孔子和顏淵誰的道德最高尚,東方朔說:顏淵的道德是高尚的,但他只像一山桂花,獨自芳香,孔子的道德像春風一樣浩蕩,天下萬物都受其化育熏陶。 在中國封建社會科舉場,每年秋闈大比剛好在八月,所以人們將科舉應試得中者稱為“月中折桂”或“蟾宮折桂”?!都t樓夢》第九回仲林黛玉聽說賈寶玉要上學了,就笑道:“好?這一去,可定是要蟾宮折桂去了。”以蟾宮折桂比喻科場得意,也表現(xiàn)出古代人民對月亮的美好向往。
【成語故事】晉朝時期,太山知名人士羊曇被宰相謝安所看重,兩人關系十分要好。謝安病重時曾多次由西州門入城回京,羊曇也經常陪同。謝安死后,羊曇十分悲痛,停止所有的娛樂有幾年時間,甚至不愿再走西州們這條引起傷心的路。
【典故】羊曇者,太山人,知名士也。為安所愛重,安薨后,輟樂彌年,行不由西州路。 《晉書·謝安傳》
【釋義】西州:古南京。晉朝宰相謝安病重時,曾經從西州城門入城回京,死后,其友羊曇很悲痛,不愿從西州路走。比喻懷念故人,悲悼亡友。
還有,就是唐朝時期,在現(xiàn)在新疆自治區(qū)境內設置了三州,西州是其中之一。最開始稱為西昌州,后來改為西州。
安史之亂后﹐吐蕃陷隴右﹐西域被隔斷﹐當地居民閉境固守﹐至貞元七年(791)始為吐蕃占領。咸通七年(866)﹐北庭回鶻仆固俊破吐蕃取得西州﹐名義上復歸於唐﹐成為歸義軍節(jié)度使所轄的一州(見沙州歸義軍)。
你說的這個西州,可能與“邊塞”也有點關系吧。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三山五岳,五岳指泰山、華山、衡山、嵩山、恒山;三山指傳說中的蓬萊、瀛州、方丈三山,另以游旅勝地聞名的雁蕩山、廬山、黃山也有被合稱為三山之說。
三山五岳在中國雖不是最高的山,但都高聳在平原或盆地之上,顯得格外險峻。東、西、中三岳都位于黃河岸邊,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華夏祖先最早定居的地方。三山處于南方,相對于中原稍遠,繼五岳之后成名,反映了華夏民族的南向擴展和中原文化的傳播。
五岳是封建時代帝王加封的。 “史記集解”載:“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禪而祭之,冀近神靈也?!钡弁鮽?yōu)榱恕皥筇熘Α保R孕蹅ルU峻的大山為祥瑞,在峰頂上設壇祭祀,舉行封禪大典。第一個舉行大規(guī)模封禪儀式的是秦始皇。
東岳泰山
泰山有“中華國山”“天下第一山”之美譽,位于山東泰安,泰山巍峨陡峻,氣勢磅礴,被尊為五岳之首,被視為崇高、神圣的象征,故有“五岳獨尊”之說。“重于泰山”“泰山北斗”,泰山已成為我們民族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
西岳華山
華山,海拔2154.9米,位于陜西省西安以東120千米,“自古華山一條路”,險居五岳之首。南峰落雁、東峰朝陽、西峰蓮花、北峰云臺、中峰玉女五峰環(huán)峙,高擎天空,“遠而望之若花狀”,故有其名。
南岳衡山
衡山位于湖南省衡陽市南岳區(qū),海拔1300.2米。氣候條件較其他四岳為好,處處是茂林修竹,終年翠綠;奇花異草,四時飄香,自然景色十分秀麗,因而又有“南岳獨秀”的美稱。
北岳恒山
恒山,人稱北岳,亦名“太恒山”,位于山西省渾源縣城南10千米處,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沖,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山勢陡峭,溝谷深邃。深山藏寶,如著名的懸空寺便隱匿其中。
中岳嵩山
中岳嵩山全長60多千米,主體部分在河南登封境內,分東西兩部分,東為太室山,西為少室山。兩山各有36峰,合稱嵩山72峰。嵩山少林寺名聞天下。
安徽黃山
黃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徐霞客曾兩次游黃山,留下了“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感嘆?!捌嫠伞薄肮质薄霸坪!薄皽厝北环Q為黃山四奇。
江西廬山
廬山地處江西省北部鄱陽湖盆地,綿延的90余座山峰,猶如九疊屏風,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
浙江雁蕩山
雁蕩山位于中國浙江省樂清市境內,素有“寰中絕勝”“海上名山”之譽。史稱“東南第一山”。以奇峰怪石、古洞石室、飛瀑流泉稱勝。
劉琨(271年—318年6月22日),字越石,西晉末年、十六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音樂家、軍事家,中山魏昌(今河北無極縣)人。
生平 早年生涯 劉琨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后。其祖父劉邁、父親劉蕃都曾出任高官。
年輕時和祖逖要好,相約要做出一番事業(yè),“聞雞起舞”一詞便出自他們二人的典故。但同時他也喜好奢靡虛浮的清談風流,是以大富豪石崇為首的“二十四友”的成員。
八王之亂 劉琨歷職太尉掾、著作郎、太學博士和尚書郎。永康元年(300年),趙王司馬倫執(zhí)政后,劉琨任記室督,又轉從事中郎。
劉琨的姐夫是司馬倫之子司馬荂,所以劉琨父子兄弟以趙王姻親并被委以重任,從而卷入了“八王之亂”的斗爭中。司馬倫篡位后,劉琨遷太子詹事。
永康二年(301年)三月,齊王司馬冏、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颙聚兵數十萬進攻洛陽。四月,司馬倫以劉琨為冠軍、假節(jié),與孫會率領三萬宿衛(wèi)兵迎戰(zhàn)司馬穎于溴水(原出河南濟源縣,經孟縣入黃河),因而麻痹輕敵,加之各部互不相從,不能統(tǒng)一指揮,司馬穎趁勢發(fā)動反攻,大敗而還,因焚燒了河橋,才得以自保。
隨著前線兵敗,司馬倫親信、左衛(wèi)將軍王輿與洛陽城內諸將起兵反司馬倫,率兵700余人由南掖門攻入皇宮,殺孫秀、孫會、士猗、許超等,囚司馬倫,旋即賜死,迎惠帝自金墉城還宮。隨后,司馬穎、司馬頤進占洛陽。
司馬穎又派軍南下陽翟,配合司馬冏擊降張泓等。六月,司馬同率軍數十萬入洛陽,詔為后司馬,執(zhí)掌朝權。
司馬冏因劉琨父兄名望很高,故未加罪,并且以其兄劉輿為中書郎,以劉琨為尚書左丞,轉司徒左長史。 永寧二年(302年)驃騎將軍司馬乂與司馬颙等里應外合攻殺司馬冏,司馬乂掌握朝權。
范陽王司馬虓引劉琨為司馬。 永安元年(304年)初,司馬越發(fā)動兵變殺司馬乂,迎司馬穎進占洛陽,控制朝政。
是年七月,司馬越等挾惠帝進攻司馬穎,兵敗東逃。司馬颙乘機出兵攻占洛陽,迫惠帝與司馬穎遷都長安,獨專朝政。
永興二年(305年),司馬越再度起兵,西攻長安,司馬颙戰(zhàn)敗。次年六月,司馬越迎晉惠帝還洛陽,不久,司馬颙與司馬穎相繼被殺。
王司馬越執(zhí)政后,以司馬虓代劉喬為豫州刺史,劉喬舉兵抵抗,劉琨率領突騎5000救司馬虓,兵敗與司馬虓俱逃往河北,父母卻陷于劉喬。司馬虓領冀州,劉琨到幽州向王浚借突騎800,渡河擊敗劉喬,才救還父母。
接著,劉琨又與司馬虓連敗司馬穎部,以功封廣武侯,封邑2000戶。在“八王之亂”中,劉輿、劉琨兄弟陷得很深,充當了這些人的幫兇。
征戰(zhàn)并州 光熙元年九月,司馬越為了擴張勢力,派劉琨出任并州(今山西東部、河北西部)刺史、加振威將軍、領護匈奴中郎將。在此兩年前匈奴王劉淵趁八王之亂已在并州起兵建立“漢”政權,后改稱“趙”,史稱前趙。
劉琨帶領一千余人輾轉離開首都洛陽,于元嘉元年(307年)春天到達晉陽(今山西太原)。當時的晉陽經歷戰(zhàn)亂,已成一座空城。
劉琨在左右強敵環(huán)俟的環(huán)境下安撫流民,發(fā)展生產,加強防御。不到一年晉陽就恢復了生氣,成了東晉在匈奴敵后的少數幾個割據政權之一。
當時的晉陽南面是強大的匈奴前趙,北面是正在崛起試圖染指中原的拓跋鮮卑的代國,東面是和段部鮮卑結盟的幽州刺史王浚。劉琨和拓跋鮮卑首領拓跋猗盧結盟,和前趙石勒等大將的戰(zhàn)斗互有勝負。
一個叫徐潤的河南人因為懂得音律得到劉琨的重用,此人無能而飛揚跋扈。奮威將軍令狐盛進言要劉琨除去徐潤,反被徐潤誣殺,造成其子令狐泥等人的反叛。
劉琨吸引了許多志愿抗擊匈奴、羯人的志士,但他的政治軍事才能也使不少人離去。 建興元年(313年),晉愍帝繼位,封劉琨大將軍、都督并州諸軍事。
此時石勒在晉陽的東南襄國(今河北邢臺)擁兵割據,勢力日盛。他修書劉琨假意降晉,出兵消滅與劉琨有矛盾的王浚,而劉琨作壁上觀。
建興三年(315年)前趙劉曜擊敗劉琨,但因要攻打長安回兵。劉琨被晉愍帝封為司空、都督并冀幽諸軍事。
次年劉曜攻破長安,西晉滅亡。 建興四年(316年)石勒出兵進攻并州,劉琨不聽勸阻全軍盡出,中了埋伏大敗,丟了并州,只身投奔鮮卑首領段匹磾。
建武元年(317年),劉琨率段部鮮卑的軍隊討伐石勒,因段部鮮卑內部不和而流產。太興元年(318年),段部鮮卑內斗,劉琨被段匹磾懷疑投入大牢,并于次年6月22日縊殺。
文化造詣 音樂 劉琨精通音律,創(chuàng)作了《胡笳五弄》,在傳統(tǒng)的琴曲中加入北方游牧民族的音調,描寫北方歷經戰(zhàn)亂的景象,抒發(fā)了思鄉(xiāng)愛國之情。 曾經有一次前趙匈奴圍攻晉陽。
劉琨登城清嘯,半夜又奏胡笳(一說指揮一隊士兵奏胡笳),匈奴人聽到后思鄉(xiāng)流淚,無心再戰(zhàn),撤兵而去。 詩文 劉琨的詩文激昂悲壯,充滿對戰(zhàn)亂中的流民的同情和抵抗敵人的決心。
被囚后所作的《重贈盧諶詩》更是其代表作。此詩前半段引用了姜子牙、管仲、陳平、鄧禹等人的典故,表達對晉室的忠誠。
后半段描述了自己壯志未酬的心情:“何意百煉剛,化為繞指柔。” 后人紀念 后來有很多人創(chuàng)作了詩作,紀念劉琨在社稷將傾之際鍥而不舍的奮斗精神。
譬如李白“劉琨與祖逖,起舞雞鳴晨”,陸。
大慈寺位于成都市中心地區(qū),座北向南,前為糠市街北口,后為蜀都大道大慈寺路,是一座歷史悠久、規(guī)模宏大、文化積淀豐厚的中國名剎,世傳為“震旦第一叢林”。
大慈寺的始建年代,據宋代普濟《五燈會元》所載印度僧人寶掌“魏、晉間東游此土,入蜀禮普賢,留大慈”推算,當為公元3世紀至4世紀之間,據今己有1600多年。 唐武德元年(618年),三藏法師玄奘從長安到成都,隨寶暹、道基、志振等法師學習佛教經論。
武德五年(622年)春,玄奘在成都大慈寺律院受戒并坐夏學律。玄奘在成都四五年間,究通諸部,常在大慈、空慧等寺講經,為蜀人所景仰。
玄奘不以此為滿足,乃泛舟三峽,取道荊州至長安,實現(xiàn)他赴西天取經之壯舉。 唐天寶十五年(756年),安祿山攻陷長安,唐玄宗避難成都。
玄宗見大慈寺僧人英干在成都街頭施粥,救濟貧困百姓,并為國家祈福。他深受感動,乃為英干敕書“大圣慈寺”匾額,賜田一千畝。
次年,無相禪師重建大圣慈寺,凡九十六院八千五百四十二間。貞元十七年(801年),韋皋鎮(zhèn)蜀,擴修大慈寺普賢閣,又鑿解玉溪流經寺前,使大慈寺環(huán)境更趨完美,成為唐代頗具聲望的講經勝地。
唐穆宗長慶二年(822年),高僧知玄(悟達國師)講經于普賢閣下,聽眾每日達萬余人。 唐會昌五年(845年),武宗滅佛,大慈寺因有唐玄宗題額,故“不在除毀之例”,是當時成都唯一保存下來的佛寺,也是當時蜀中規(guī)模最大的佛寺。
由于唐玄宗、唐僖宗先后幸蜀,許多著名畫師也聚集成都,使成都繪畫之風大盛。僅在大慈寺中,就有壁畫千余堵,留下作品的全國知名畫師多達六七十人。
據宋代李之純《大圣慈寺書記》載:“舉天下之言唐畫者,莫如成都之多;就成都較之,莫如大圣慈寺之盛?!彼未冻纱蟆冻啥脊潘旅P記》、黃休復《益州名畫錄》等書,對大慈寺壁畫作者及內容也多有記載。
宋嘉祐元年(1056年),蘇軾與其弟蘇轍游大慈,對唐代佛畫大師盧楞伽的作品倍加贊賞,稱大慈寺壁畫“精妙冠世”。 唐宋時期的大慈寺,是中、韓、日三國佛教學術交流之重地。
唐代新羅國(今韓國)無相禪師,原為新羅王子,開元十六年(728年)到長安,受到唐玄宗召見,后入蜀參拜智洗、處寂禪師,深得法要。玄宗幸蜀,復獲召見,并命重建成都大慈寺,廣開講席,宋人認為是第455尊羅漢轉世,是凈眾、保唐禪派的創(chuàng)始人。
宋代道隆禪師,十三歲出家于大慈寺,在寺學成之后,淳祐六年(1246年)率徒東渡日本,首傳禪法,后嵯峨天皇特召謁見,并敕遷建仁寺。道隆在日本三十二年,弟子眾多,其名望可與唐代鑒真和尚相比。
道隆示寂后敕贈“大覺禪師”,為日本有禪師謚號之始。 大慈寺在唐宋極盛時,占有成都東城之小半,是當時成都的游覽名區(qū),每逢廟會更加熱鬧。
大慈寺附近商業(yè)繁榮,寺前形成季節(jié)性市場,如燈市、花市、蠶市、藥市、麻市、七寶市等。同時,解玉溪兩岸還形成夜市。
從《方興勝覽》“登大慈寺前云錦樓觀錦江夜市”和田況詩《登大慈寺閣觀夜市》的記述中,說明了宋代大慈寺附近夜市的盛況。夜市習俗,一直沿襲到近現(xiàn)代。
明宣德十年(1435年),大慈寺毀于火災,明末復毀。清順治間重修,知府冀應熊為書“大慈寺”匾額。
同治六年(1867年)再次重修,中軸線上建筑為山門殿、彌勒殿、觀音殿、大雄寶殿、說法堂及藏經樓、接引殿(1958年辟東風路拆除),兩旁建筑為客堂、齋堂、禪堂、戒堂等,共占地四十余畝,山門殿上方,刻有四川按察使黃云鵠榜書“古大圣慈寺”石匾;各殿堂石柱上,刻有清代名士顧復初等撰書的楹聯(lián)。1981年,公布大慈寺為成都市文物保護單位。
1983年,改建大慈寺為成都市博物館。2003年底,經成都市人民政府批準,成立大慈寺恢復開放籌備小組。
2004年4月8日,大慈寺正式對外開放。2005年6月25日,大恩大和尚榮膺成都大慈寺中興第一代方丈。
黃岐山 揭陽城北郊離城二十里地方,從東向西橫亙著一座山脈叫黃岐山。
黃岐山原名稱黃紫山,取其黃紫相間,艷色輝煌的意思。也不知是從哪一年開始的,人們逐漸將黃紫兩字去掉,稱為黃岐山,取其鳳鳴岐山周文王出世之佳意,希望黃岐山下的揭陽地方也出個周文王來。
就這么過去了很多年,周文王式的人物,這里一個也沒有過,但陳吊眼稱王、陳壁娘練兵、儂智高反叛、楊文廣平南、段紅玉和桃花峒之類的傳說卻還不少,這些人火候不到,一個個都成了悠悠過客,誰也成不了周文王。再以后,黃岐山下出了一個叫白無天,逼死了一對叫做山英山珍的情侶,激怒了天上赤腳大仙。
大仙那時站在云端上,輕輕兒向跳崖碰死在山上的山英和山珍吹了一口氣,這一對年青的情侶就變成對白天鵝,凌空飛翔在藍天上。 白無天見山英和山珍變成天鵝比翼雙飛,醋意大發(fā),嫉妒上來,就叫人朝天鵝放箭,定要將他倆射下來。
赤腳大仙見了,發(fā)起怒來,就把手中龍頭杖一揮,霎時天昏地暗,飛砂走石,將白無天變成了一只蛤蟆。那蛤蟆惡性不改,蹲在山頂上,還直望著白天鵝流口水。
赤腳大仙見他惡心不死,就用寶杖朝他一指,癩蛤蟆立即化成塊大石頭,只是心還不死,涎水依舊流個不住,他人作惡涎也毒,凡是毒涎流到之地,草木一片荒黃。赤腳大仙便按下云頭,用腳跟輕輕地朝蛤蟆石一踩,立即就踩出個凹形來,蓄住蛤蟆涎,不讓其四處橫流。
赤腳大仙恐怕蛤蟆日后變成妖精逃走,就將寶杖插在山顛上,再拔下根發(fā)絲,化作捆魔索,捆住蛤蟆,并緊緊系在仙杖上。大仙朝仙杖吹了一口氣,這仙杖便化成一座鎮(zhèn)魔木塔,矗立在黃岐山之巔。
過了五百年,那蛤蟆石受了日月精華,漸漸變動。有一年春天陰雨時節(jié),蛤蟆石活動了,幸好有捆魔索縛住,跳走不開。
它正掙扎,就被霹靂大仙發(fā)現(xiàn)了,立即將雷金槌打下來,將蛤蟆擊斃了。因擊得太狠,電花四射,竟將鎮(zhèn)魔塔燒毀了。
不知過了多少年,為了建塔鎮(zhèn)魔,人們重新在原來建木塔的地方重建起了一座石塔,將蛤蟆精鎮(zhèn)壓住,從此,蛤蟆不再禍害人間。 風門古徑 廣東四大古徑之一,位于炮臺鎮(zhèn)東桑浦山中段,為古代閩粵大道必經的隘口處,山風涼爽宜人,嶺頂平坦,有百年古樹、古井、古廟,并有新修碑廊。
旁有桑浦山最高峰將軍峰,如劍插天,萬山拱衛(wèi),屹立威嚴。前接南隴水庫,為桑浦山上最大水庫,環(huán)湖皆山,林木蔥籠,夕陽照耀,蔚霞滿天,群山倒影,金碧燦然,宛如一幅美妙絕倫的山水畫。
風門古徑是桑浦山門戶之一,上有風格獨特的風門古廟,廟高有四百年樹齡的古榕,枝葉滿蓋,老干參天。還有常年不竭、清洌甘甜的仙泉井。
近年又在廟左側辟建碑廊,海內外名家墨寶琳瑯滿目,為風門古徑增加了傳統(tǒng)而又新鮮的文化氛圍。右側新建有三層樓接待室和“桑浦山文化陳列館”;前下方是“騰龍濺玉”大石柱。
古廟、老榕、清泉、碑廊、石刻、龍柱……融匯成一體,形成一處優(yōu)美的自然景觀. 近幾年來,風門古徑在各界大力支持下,新建的石牌坊式山門,雄偉壯光,潮籍先賢曾習經的“風門古徑”四個大字增添了山門的份量和氣派。新筑的山道,婉轉而平坦;此外尚有懷遠亭、黃榕樹及潺潺流泉,一直伴隨著游客到古廟之前。
榕江 榕江舊稱古州,為江南八百州之一,歷史文化悠久,民族文化底蘊深厚,民族風情原始古樸、原汁原味,文物古跡保存完好,旅游資源豐富多彩,享有“風情濃郁、璞玉渾金、無跡不古、山水獨秀”的美稱。 主要表現(xiàn)在: 1、民族風情、民族文化原始古樸,底蘊深厚,群眾基礎深。
榕江共有15個少數民族,其中以侗、苗、水、瑤四大主體少數民族占總人口84.4%,構筑了榕江縣獨具地域文化色彩的民族文化。同時,各民族支系眾多,獨具特色,個性顯明,其中侗族有8個支系,苗族有15個支系,水、瑤民族鄉(xiāng)有6個,加上長期封閑,沒有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民族文化保存完好,形成了榕江獨特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
2、榕江是苗、侗文化祖源地。苗族先人沿江而上到達黔東南的第一站是古州榕江,然后再分化到各縣,這在苗族史學研究中已是不爭的事實。
無論從苗族古歌、黔東南州志及有關縣志中都有印證,榕江城內的苗王廟為苗族獨一無二的祭祖廟都說明這一事實。2000年,北京、上海等地研究民俗學和旅游的專家、學者、教授在認真考察了榕江月亮山后,一致認為榕江月亮山苗族的歷史文化是世界苗族中最古老、最原始的。
侗族于苗族之后進入榕江,現(xiàn)有八個支系,是黔南州侗族支系最多的縣,五十年代中期國家民委創(chuàng)造的侗文都是以車江章魯村的語言作為標準音而創(chuàng)建的。早在1997年湖南師大的旅游資源專家考察了榕江資源后,就得出“榕江是苗侗文化祖源地”的結論。
3、旅游資源相對集中,連線連片。全縣旅游資源80%左右都集中在三條精品旅游線上。
4、區(qū)位優(yōu)勢好。榕江地處都柳江中上游,處在321國道線和202省道的交叉口連接口,是貴州東出湖南、南下廣西的重要通道,是桂林、張家界、荔波樟江、黃果樹、舞陽河各大景區(qū)之間的聯(lián)絡點。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3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