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素:素,白絹,古代用絹等織物寫字,通常長一尺,后將“尺素”引申為書信。
“雙鯉”或“雙魚”,于是成了書信的別名。唐朝劉禹錫詩:“相思望淮水,雙鯉不應稀。”李商隱詩:“雙鯉迢迢一紙書?!彼纬冻纱笤姡骸吧綍龖{雙鯉。”黃庭堅詩:“會思臨水寄雙魚?!?/p>
也有把信稱為“魚書”的。唐朝韋皋詩:“長江不見魚書至,為遣相思夢入秦?!?/p>
同時,人們還把《雙鯉》詩或“魚腹藏書”的故事和漢朝蘇武的“雁足傳書”故事聯(lián)系起來(參看“雁足”),以“魚雁”作為書信的另一別名,例如“魚腸雁足”、“魚封鯉素”、“魚雁沉浮”等等。形容音訊不通,叫做“魚沉雁杳”。元朝宋無詩:“波流云散碧天空,魚雁沉沉信不通?!彼纬鲝凸旁姡骸疤爝咊~雁幾沉沉。”南陳孔范詩:“雁封歸飛斷,鯉素還流絕?!?/p>
典故:鴻雁傳書。
據《史記》記載,漢武帝時,使臣蘇武被匈奴拘留,并押在北??嗪貛Ф嗄?。后來,漢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釋放蘇武,匈奴單于謊稱蘇武已死。
這時有人暗地告訴漢使事情的真相,并給他出主意讓他對匈奴說:漢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這只雁足上系著蘇武的帛書,證明他確實未死,只是受困。
這樣,匈奴單于再也無法謊稱蘇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回漢朝。從此,"鴻雁傳書"的故事便流傳成為千古佳話。而鴻雁,也就成了信差的美稱。
出處:出自漢代司馬遷的《史記》。
蘇武(前140年—前60年),字子卿,漢族,杜陵(今陜西西安)人,代郡太守蘇建之子。西漢大臣。
武帝時為郎。天漢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將持節(jié)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后將他遷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牧羊,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蘇武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jié)不屈。
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獲釋回漢。蘇武去世后,漢宣帝將其列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彰顯其節(jié)操。
擴展資料:
相關典故:
張騫、班超出使西域,也用鴿子來與皇家傳送信息。清乾隆年間,我國廣東佛山地區(qū)每年5、6月份舉行放鴿會,每年都有幾千只參加,賽距約400華里。
當時在上海、北京等地,也有類似的賽鴿會。國外利用信鴿傳遞消息的最早文字記載,見于公元前530年,當時利用信鴿傳送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成績。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鴻雁傳書
尺素:書信的別稱,小幅的絲織物,如絹、帛等。出自漢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有: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詩文運用有:
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行》:"青青河邊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xiāng)。他鄉(xiāng)各異縣,展轉不可見。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蛷倪h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有加餐食,下有長相憶。" 呂向注:"尺素,絹也。古人為書,多書于絹。"
陸機《文賦》:"函綿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亦泛指小幅紙張。宋韓駒《題畫太乙真人》詩:"龍眠畫手老入神,尺素幻出真天人。"
魏了翁《跋尤氏'遂初堂藏書目錄'序后》:"晁文元累世所藏,自中原無事時已有火厄。至政和甲午之災,尺素不存。"
劉師培《與友人論文書》:"龤鐘律于朱弦,彰玄黃于尺素。"
(2)指書信。
《周書.王褒傳》:"猶冀蒼雁赤鯉,時傳尺素;清風朗月,俱寄相思。"
唐張九齡《當涂界寄裴宣州》:"委曲風波事,難為尺素傳。"
清納蘭性德《采桑子.九日》詞:"殘更目斷傳書雁,尺素還稀。一味相思,準擬相看似舊時。"
雙鯉,是指古人把書信寫在白色絲絹上,為使傳遞過程中不致?lián)p毀。扎在兩片竹木簡中,簡多刻成魚形,稱呼由此而來。后成為對書信的稱謂。
古代的“鯉”,因為有“鯉魚跳龍門”這一民間傳統(tǒng)吉祥話,已經另有代指含義。
“鯉魚跳龍門”形容普通人家的男孩子通過科舉考試,有了出頭之日,就好像常年生活在水底的鯉魚一朝躍出水面那樣非同尋常。古代的孩子在家人迎接貴客到訪的隊列里總是站在最后邊,站在里屋門前,就好像生活在水底的鯉魚,所以叫做“童”。
“童”字從立從里,意為“站立在最里邊”,因此,“鯉”和“童”兩個字中的“里”是一個意思,所以才有了“鯉魚跳龍門”的比喻。
擴展資料:
雙鯉典故最早出自漢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古時人們多以鯉魚形狀的函套藏書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詩文中以鯉魚代指書信,當然詩中所言烹魚并非真的烹煮,而是讓兒子打開裝有尺素的鯉魚形的木盒。
《飲馬長城窟行》兩漢:佚名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宿昔 一作:夙昔)
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xiāng)。他鄉(xiāng)各異縣,輾轉不相見。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
釋義:
看著河邊連綿不斷的青青春草,讓人想起那遠行在外的征人。遠在外鄉(xiāng)的丈夫不能終日思念,只有在夢中才能相見。夢里見他在我的身旁,一覺醒來發(fā)覺他仍在他鄉(xiāng)。其他鄉(xiāng)各有不同的地區(qū),丈夫在他鄉(xiāng)漂泊不能見到。
枯桑雖已無葉尚且知道天風的拂吹,海水雖然廣大不易結冰,也可知道天氣的變冷。同鄉(xiāng)的游子各自回到家門與家人親愛,有誰肯向我告訴我丈夫的訊息?客人風塵仆仆從遠方來,送給我裝有絹帛書信的鯉魚形狀的木盒。呼喚童仆打開木盒,其中有尺把長的用素帛寫的信。
恭恭敬敬地拜讀丈夫用素帛寫的信,信中究竟說了些什么?書信的前一部分是說要增加飯量保重身體,書信的后一部分訴說思念。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雙鯉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鯉 (鯉形目鯉科動物)
“鯉魚傳書”的故事,發(fā)生在漢朝。
有一首漢樂府詩是這樣寫的:“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言長相思,下言加餐飯?!币馑际钦f,有遠方來客,送給詩人一對鯉魚,叫兒子剖開鯉魚烹食,卻發(fā)現(xiàn)魚腹中有一尺長的帛書。
書信上講的是勸他多加餐飯,同時表達了長久思念之情。這就是“鯉魚傳書”的典故。
其實,這故事的源流還更久遠。我國古代神話中說,早在商朝末年,當姜太公在渭水邊垂釣的時候,他就曾捕獲一條鯉魚,魚肚里有一封信,預告他以后被封在某地。
后來他輔助周武王打天下成功,果真被封在那里。
1.飲馬長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
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鄉(xiāng)。
他鄉(xiāng)各異縣,展轉不相見。
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
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
呼兒烹鯉魚,中有盡素書。
長跪讀素書,書中意何如?
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
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是說:呼喚童仆打開木盒,里面有尺把長的用素帛寫的書信?!伴L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是說:恭恭敬敬地拜讀丈夫用素帛寫的書信,書信中究竟說了些什么?“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是說:書信的前一部分是說要增加飯量保重身體,書信的后一部分是說經常想念。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27秒